諸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的人生或世間萬物是與大自然不可分開的。
這個大自然的運行它也是有規律性的,這個規律主宰著一切。
也就是說,這個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本性在作用。
萬法皆從妄念生。
所以說心與自然就是一,而不是二。
有的居士問我,為什麼我的心態很善良的,心態也不惡,那麼在生意上總是經常失敗,怎麼回事。
雖然說因果報應,我也不壞呀,心態也非常善良。
還有的說,為什麼在工作期間總是會遇到種種的障礙,比如小人等。我是很善良的人,為什麼因果在我這就不靈呢?
或者有很多自認為善良而又得不到人生的圓滿。
怎麼辦?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大家不要誤會。
大自然對每個人那真是賞罰分明,絕對公平。
為什麼能夠出現此類型狀況,有這麼幾種:
第一,前世因,今世果。
第二,就是我們的自心還是處於迷茫狀態,不能稱為徹底覺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處於分別中,我們的心善良而不是慈悲,善良心是在分別之中,有限量的。
比如,我看到兩個人打架,很想幫助弱者,其實這就是分別。
或者在做事業上,本來這個行業對眾生就非常地傷害。
這已經是惡業,你就是不參與他們也會遲早遲晚的受到處罰,我們若是參與只是助纣為虐,大家都會受到不同的因果報應。
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業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能傷害眾生,或對眾生有所影響的。
我們一定要用一顆慈悲心,這個慈悲心是平等的,包括十法界的一切眾生平等,平等地愛護,平等地關心。這就是正業。
所以說,不是因果不靈而是我們的自心無明。
對人類好,對畜生有傷害,這也不可以。
因為我們都是同一顆心在作用,都是一體,也就是說都是自己。
所以自己怎麼能傷害自己呢,若是傷害了可想而知能是怎樣的結果。
第三種原因,是由於我們的心量不夠,也不是說這個行業不好。
行業可以,就是不順。這都是我們的德行不夠,所造成的。
有的又說了,我曾做善事怎麼還能說不夠,大家要提醒自己:
我們在沒有徹底覺悟的時候,我們所發的善念是有限的,這點微薄的功德,我們在平時不知不覺地就給消費掉了。
比如,吃穿,玩,樂,等等各種的享受,就把自己所曾積累的微薄的功德就給消耗了。
因為創業的人一般都是在青年與中年。
那麼這個年齡也是剛出校門,走向社會。
在校園裡很少有做功德的機會與發心。
特別有的家長從小就對子女溺愛,給孩子們養成一個不良習性,自私自利,這樣子的心態怎麼能為自己創造功德呢。
所以說我們的基礎較差。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業都要量力而行,隨緣而做。
人生的命運皆由德行的感召。
大家一定要覺悟,用智慧做事就不會失敗的。
要知道努力積功累德,珍惜福報。
要深深體悟厚德載物,境隨心轉。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