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何以故,就是征問之詞。佛自己提出問題,為什麼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呢?這裡佛又一次的呼喚當機者須菩提的名字,讓他注意聽,下面就自問自答來解釋這個問題。
眾生具有的佛性,和佛沒有任何的差別,就是因為著相了,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不能入無余涅槃。六祖說,有四相即是眾生,無四相即是佛,說的一針見血。有這四相你就是眾生,沒有這四相你就是佛,佛性就完全的顯現。凡夫的我相,是執著四大五蘊組合的色身為我,這是凡夫的執著的我相,這個我相,認為這個四大的相就是我相。這裡的我相,不是指的執著色身的我,而是指發心菩薩的我相。發心菩薩執著有能度的我和所度的眾生,心裡有能所就是我相;有我相就有相對的人相,就是所度的眾生,這就是人相;所度的眾生根機不同,要說不同的法,這種種的差別相,就叫做眾生相;執著於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這就是壽者相。有這四相就有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是凡夫,就不能稱為菩薩,這是這裡所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這個大家一定要多聽幾遍,就能理解了。
我們今天講的這段經文,第一句是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從這句經文一直到我們剛才講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都是佛在講如何降伏妄心的方法。那可能有人就會認為,在這一段當中,從來沒有出現降伏二字,那降伏的方法到底在哪裡呢?其實這正是佛慈悲開導眾生的善巧方便。佛先教導眾生發起廣大心來,就是寓降伏於發廣大心,換句話說,發廣大心就是降伏妄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凡夫的心量狹小,所以我執非常重,時時處處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得失,因此才生起了種種貪嗔癡的妄念來。我們前面講過,妄心和真心是同一體性,起心動念了,則全真即妄,這個真心變成妄心了,全真即妄。心開念息,則全妄即真,所謂降伏妄心,其實並不是把這個妄心去移開,也不是把這個妄心去壓伏住,不是以敵對的態度把他除掉,把他滅了。如果你能發起廣大心來,來度化眾生,發起廣大心來,不知不覺中這種我執的心,就逐漸消失了,這是用大而化之的方法,不降而自然降伏了。就這麼方便,就這麼輕巧。佛接下來講,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以離相來度眾生的方法來降伏妄心。佛讓發起度化眾生的廣大心來去普度眾生,但是呢,又不要去著度眾生的相,因為菩薩見有一眾生可度,這就是著相了,著相就是有分別心了,這個妄心就是由分別心而生,就是這樣。
我們講過這個捨利弗的公案,有個天人,他為了考驗捨利弗發的大乘心是不是堅固,他化現一個年輕人,像捨利弗來乞眼珠,捨利弗給他左眼,他說錯了,我要的是右眼,把右眼給他了,他又說了,你的眼又腥又臭,不是修行人的眼,就把眼珠給踩,放到腳底下踩破,這時候捨利弗就生念了嘛,眾生難度,我還是不要妄修大乘了,還是修自了吧。的確是這樣,人在發了菩提心之後,如果執著我相,起分別心,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容易生起退縮的心來,在遇到順境的時候,也會生起傲慢心來。只要有我相,你用我相來修行的話,就會生起退縮,逆境生退縮,順境生傲慢。總之,著相修行,是沒有辦法降伏妄心的,所以只有離相來度眾生,一切妄心都降伏了。就像師父剛才說的,你還有一心一念去怨恨眾生,還有一念去嫉妒眾生,那你什麼,就是已經著了相了。不要怨任何的人,是因為你有妄心,你有妄心的。就像師父前兩天給一個居士開示,這個居士前兩天受人攻擊,生意上有點波折,他就生起怨別人的心了,因為他學佛嘛,師父就從佛法上給他開導。如果別人能攻擊到你,說明你福報不夠,如果現在你還有怨恨的心,說明你的慈悲心還不夠,為什麼不檢討自己呢?我們修行是修我們的心,借助這個機會擴大我們的心量,別人攻擊你,能攻擊到你,你受損失,說明你福報不夠,你福報夠的話,誰也傷不著你的。別人能攻擊你,你還生起厭煩的心,說明你沒壓伏住你自己。這個是同樣的道理的,你有我相你去度化眾生,最後你就會退心的,因為都是妄心。所以我們要離相來度眾生,這就能降伏一切的妄心了。
我們現在是修淨土法門,降伏妄念的方法,就是深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那可能大家就會說了,念佛號不也是著相嘛,這是對淨土法門的不了解。蕅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佛所親證的實德,它是實相。所以淨土法門的下手處,就是這一句實相的名號,讓我們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這就是降伏,降伏了。所以托彼名號顯我自性,用這一句實相的名號,這句實相,把我們的心性,我們的自性,完全的顯露出來,就是這樣。
有人來問師父,師父,我有煩惱,我煩惱太多怎麼辦?師父說,念佛。也有人來問師父,說的師父我妄想多怎麼辦?念佛。你們生活中這些種種的不順,只要到師父這來,師父就是回答 念佛。因為這些煩惱都從哪裡來?都是從你的妄想分別當中來的,我們現在轉識成智,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實相,你口念心聽,師父不用耳聽,用心聽,口念心聽,你的心自然和這句實相相應了,和實相相應,那你自然就沒有分別心了,那哪還有妄想?哪還有煩惱?因為你的煩惱都是從妄想生嘛,你的心和實相相應了,就沒有分別了,沒有分別就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了,就是這樣的。中峰禅師開示說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西天有寶,名曰清珠,謂此珠,投入濁水中,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變清潔,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則濁水亦隨之而澄湛,當知清珠者,喻念佛之淨念也,濁水者,喻雜亂之妄心也,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心自然清淨,那的確就是這樣,淨念和妄念大不相同,妄念是越念越起,你這一個念動了,就會帶起很多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彼此不斷。就像把泥扔到水裡,這個水更加的渾濁,而這個淨念呢,就像把這個礬投入到水中,讓水越來越清澈,乃至清澈見底,這就是說達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境界了。如果念佛人不僅能夠信願持名,並且能夠發起廣大心來,普願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夠同生極樂淨土,以此正念冥熏法界,廣度含靈,這正是和佛在這裡講的一樣,如果能這樣做的話,那念佛怎麼能夠不清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