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不學習的壞處(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呢?這裡“賊”是“傷害、殘害、禍害”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講信用但不好學,這種人的弊病是害人害己。要理解孔子所說的這句話,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信”。實際上,“信”就是信守諾言。按照所承諾的對象來劃分,諾言可以分為對他人所承諾的諾言和對自己所承諾的諾言。例如,我們答應幫助某人完成一件事,自己按照承諾去兌現,在沒有完成諾言之前一直不放棄努力,這是對他人信守諾言;又如,發現自己有背後說他人壞話的缺點,觀察這個缺點的危害之後,發誓從今以後不再背後言人是非,如果發誓之後自己能一直不違犯這個誓言,這是對自己信守諾言。

  信守諾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品德。聖人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人不能不守信用,如果和人相處沒有信用,世間很多事情根本無法完成,就像大車、小車沒有“輗軏”這些部件帶動,就根本無法行走一樣。由此看來,人生在世,缺乏恪守諾言的素質,就會寸步難行。《二規教言論》中說:“何人事前所承諾,終無變更誓堅定,若堅誓願獲自利,他眾亦信此人語。”如果什麼人對自己的承諾無有變更地去兌現,這個人不僅自己可以獲得利益,而且還會使他人信受其言。

  既然恪守諾言是如此重要的品德,為什麼孔子說:“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呢?原來,世間的一切事情從其後果來分,可以分為善事和惡事兩種,凡是那些可以在現在和未來帶給自他以幸福和安樂的事情稱為善事,凡是那些會在現在和未來帶給自他以痛苦和災難的事情稱為惡事。所以,在對一件事情進行承諾之前,必須先用智慧詳細觀察這件事的後果。如果是利益自他的善事,這樣的承諾就會給自他帶來利益;如果是損害自他的惡事,就不應當承諾,如果不加觀察地加以承諾,就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弟子規》中說:“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意思是說,如果是給自他帶來痛苦和災難的事情,就不應當承諾,一旦承諾了,就會使自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兌現,就會損害自他;不兌現,就會使自己背上了失信的惡名和思想負擔。

  此外,即便所承諾的事情是善事,也要觀察自己有沒有能力兌現承諾。如果所承諾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這樣的承諾也會毀壞自己,最終使他人對自己心生怨恨。孔子說過:“言諾而不與,其怨大於不許。”意思是說,承諾之後卻不能兌現,則招來的怨恨大於當初的不承諾。《禮記》中說:“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意思是說,只是口頭上承諾別人而實際上辦不到,怨恨和災難就會降臨在這個人的身上。古人也說:“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意思是說,輕易就給予你承諾的人往往很難兌現其諾言,喜歡當面稱贊你的人必定也是喜歡背後說你壞話的人。

  不好學的人內心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表現就是對一件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處於懵然無知或者一廂情願的想當然之中。所以,愚昧的人如果具有恪守信用的優點,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難和危害。因為這些人在承諾之前,根本不去觀察所承諾事情的利害,或者對所承諾之事的利害心中認知顛倒,明明有害認為有利,明明有利認為有害。“好信不好學”的人就像一個無知的小孩掌握著一把極其鋒利的利刃一樣,隨時都會傷害自他。本來,世間有很多事情,沒有利刃的幫助,根本無法完成;但是,如果將利刃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就會給自他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同樣,具有恪守諾言的品德,可以承辦很多自利利他的事情,沒有這個品德,很多事情都無法完成;但是,當這個品德被用於干壞事時,卻會加速壞事的完成,擴大壞事對人們的危害。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不好學”而沒有智慧,由於沒有智慧而輕易承諾,結果給自他帶來危害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不少人本來根本不會打麻將賭博,對打麻將賭博也沒有什麼興趣,但被一些“好友”盛情邀請某某時候、在某某地點打麻將消遣。這些被邀請者由於平時“不好學”的緣故,對打麻將賭博的危害從來就沒有認真地加以觀察過,於是就輕易地就答應了。由於“好信”之故,雖然有家人的反對,臨時也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但是為了兌現承諾,還是硬著頭皮去了。結果,一局下來,興趣倍增,漸漸地內心開始迷戀上了打麻將賭博,乃至不能自拔;再以後,由於“好信”之故,就每場必到了;再以後,越賭越大,越賭越凶,整日整夜不歸家,自己的事業也荒廢了,家庭矛盾也日益突出;再以後,就賭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了。仔細觀察這些人敗落的過程,他們自己講究信用、恪守諾言的素質對其敗落確實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由此可見,“好信不好學”確實會毀壞自他。又如,有些生意人通過自己辛辛苦苦的勞作,好不容易才積累了一點財富。在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某某人,交淡之中聽說投資某項目能夠賺錢,自己也不去認真觀察和調查,就輕易相信,而且承諾一起去投資這項生意。由於已經承諾之故,雖然後來發現了一些漏洞,也只好硬著頭皮去兌現諾言,結果最後不但不能賺到錢而且還虧損了很多,對自他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在佛門中也有因“好信不好學”而造成毀壞自他的現象。例如,很多道友常接到通知:某處某時有一個大灌頂,灌頂者是如何道行高深莫測,於是也不去觀察,就輕易答應,後來雖然想到灌頂是件嚴肅的事情,不能隨隨便便,但由於已經向別人承諾要去的緣故,還是去接受灌頂了。灌頂之後,結識了灌頂上師,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交往之中發現灌頂上師並非像所介紹的那樣道行高深,相反卻存在一些過失,於是就開始誹謗。這就是佛門中“好信不好學”的典型范例!由於不好學的緣故,根本不知道灌頂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灌頂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實際上,灌頂是密宗成就的上師通過特定的儀軌為弟子驅除證悟心性的障礙、種植成佛種子的一種方法。通過灌頂儀軌,同時也給受灌弟子授予了密乘戒律,以及修學密法的權利。如理如法的灌頂具足無量功德,但不如法的灌頂卻會給自他帶來極大的過患。鑒於此,凡參加灌頂的人應該對灌頂上師有充分的了解,確信其是一個戒律清淨並且具足灌頂資格的人,而且還要觀察自己能否受持密宗的戒律。須知,密宗的十四根本戒要比通常的居士五戒嚴格很多,而且破密乘戒的罪業不知要比破居士五戒的罪業嚴重多少倍,但是很多人在受居士五戒的時候會猶豫不決,相反在受密宗灌頂的時候卻“勇往直前”,這顯然說明這些人對灌頂意味著什麼尚處於無知的狀態。

  《論語》中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意思是說,所給出的承諾要符合實際情況,這樣的承諾才能夠被兌現。這句話直接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承諾,永遠也無法兌現。如果一個人不好學,就沒有觀察因果的習慣,沒有觀察因果的習慣就會對所承諾事情的善惡一無所知,對自己是否真有能力兌現諾言也會“想當然”。

  由此觀之,在“信”與“智慧”這兩種美德中,智慧是根本、是前提!缺少了智慧,“信”未必能帶給我們以安樂;而有了智慧之後,“信”就會成為離苦得樂的強力助緣,難怪《周易》中說:“人之所助者,信也。”(“不學習的壞處”未完待續)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讀了佛經沒用上,還是凡夫
下一篇:淨空法師:為動物做三皈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