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耶捨
佛陀耶捨,這裡(中國)翻譯叫覺名,是罽賓國(西域國家)人,婆羅門種姓,世代都是學外道。有一僧人到他家乞討飯食,他父親發怒叫人驅打僧人,於是父親的手腳彎曲不能行走,然後去問巫師,回答說:“冒犯賢人,鬼神懲罰啊。”父親就請這位僧人來向他竭誠忏悔,過幾天就好了,因此讓耶捨出家做他的弟子。當時十三歲,經常隨師父遠行,在曠野遇到老虎,師父想躲避,耶捨說:“這老虎已經吃飽了,一定不會傷人。”不久老虎離去,再前行果然看見剩余的骨頭,師父暗暗詫異。到十五歲誦經,一天能記下二、三萬字。所住的寺院僧人常在外化緣,荒廢了誦習,有一位羅漢看重他的聰敏,常乞食供給他。到十九歲時,誦大小乘經典幾百萬字,二十七歲才受具足戒(比丘大戒)。後來到沙勒國(屬新疆),當時國王有病,請僧人受供齋法會,太子見到耶捨很喜歡,請留在宮內供養。鸠摩羅什(後秦高僧大翻譯家)後到,又跟隨耶捨學習,非常尊敬。後來羅什前往龜茲國(西域國家),被呂光(十六國時後涼皇帝)控制。耶捨在沙勒國停留十多年,才東去龜茲國,法化很興盛。這時羅什在涼州(屬甘肅),派使者來邀請,耶捨願意去,但國人留住一年多,後來對弟子說:“我要去尋找羅什,可秘密收拾行裝出發,不要讓人知道。”弟子說:“恐怕明天被追上,不免還要回來。”耶捨就取清水一缽,放藥在裡面,念咒數十言,然後與弟子洗腳,當夜出發,天亮時已走幾百裡遠了,問弟子:“有什麼感覺呢?”回答:“只聽到疾風響,眼中流淚了。”耶捨又與弟子咒水洗腳休息。第二天國人追趕,已經差了數百裡來不及了。師徒到達涼州,而羅什已進入長安,聽說姚興(十六國時後秦皇帝)逼他娶妻妾,勸他做不如法的事,耶捨歎道:“羅什如好綿花,怎麼可以讓他進入荊棘叢中?”羅什聽說耶捨到了涼州,勸姚興迎請,姚興沒有理睬。接著姚興命羅什譯出經藏,羅什說:“要弘宣佛法,應該使文字義理圓通,貧僧我雖能誦經文,卻不太懂義理,只有佛陀耶捨能通達佛法最幽深的地方。他現在就在涼州,願皇上诏請他來,反復考慮字句,然後下筆寫出,使精當的語言不發生謬誤,千年後還能令人信服啊。”姚興聽從,就派使者招迎,厚加禮品,耶捨都不接受,笑著說:“聖旨既然降下來,就應該馬上去。施主待人很優厚,如果像對羅什那樣對我(怕姚興也讓他娶妻妾),就不敢從命了。”使者回報了耶捨的話,姚興贊歎他慎重。耶捨到長安,姚興親自迎接,在逍遙園中另設新館住。四事(衣食臥藥)供養,耶捨都不要,到時就去化緣一頓飯而已。耶捨先誦《昙無德律》,司隸校尉姚爽請他譯出,又試驗耶捨,讓他背誦羌籍藥方有五萬字,隔一天對照文字重復背育,一字不差,眾人歎服他的超強記憶。就在後秦弘始十二年譯出了《四分律》,共四十四卷,並譯出《長阿含經》等。涼州僧人竺佛念又把經譯為羌族語言(後秦是羌族),道含用筆寫下來,直到後秦弘始十五年完成譯經。姚興供養耶捨布絹萬匹,耶捨都不要,供養道含和佛念布絹各千匹,有名大德僧人五百人,都重重布施。耶捨後來告辭出國,到罽賓國得到《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托付商人帶給涼州僧人。最後不知去向。
昙無竭
釋昙無竭,這裡(中國)翻譯叫法勇,俗姓李,是幽州黃龍(河北北京一帶)人。從小做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被師長同修所看重,曾經聽說法顯等高僧親身到過佛國(印度),就慨然有了不顧身命也要去的誓願。於是在南朝劉宋永初元年招集有同一志向的僧人僧猛等,共同帶上旅途用具,遠往西方。初到河南國(南北朝時土谷渾國),然後出海西郡(屬青海),進入西域流沙到高昌郡(屬新疆),經歷龜茲、沙勒等國(屬新疆),登蔥嶺(帕米爾高原)度雪山,進到罽賓國(西域國家),禮拜佛陀用過的飯缽。在這裡停留一年多,學習梵書梵語,求得《觀世音受記經》梵文本一部,再向西行到辛頭那提河(印度河),沿著河西進入月氏國(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禮拜佛的肉髻骨(佛頂骨)捨利,然後到檀特山南石留寺,寺裡住有僧人三百多,混雜著三乘學說,昙無竭在這個寺受了大戒。接著又來到中天竺(中印度)境內,道路空曠人煙少,只有把負帶的石蜜(庶糖)當作食糧,雖然多次遇到危難,而持念所攜帶的《觀世音授記經》,從沒有忘過。將到捨衛國(中印度古國佛常住地),中途野地遇到山象一群擋住去路,昙無竭稱佛名號一心歸命,這時有獅子從林中突然出現,象群驚惶逃走。後來渡恆河(印度聖河)時,又遇到野牛一群,吼叫著沖來,要傷害人,昙無竭還是稱佛名號一心歸命,又突然有大鹫(猛禽)飛來,驚散了野牛,才躲過一難。最後從南天竺(南印度)隨船經海上回到廣州,他所譯出的《觀世音受記經》,現今還在京城流傳。昙無竭後來不知去向。
佛馱跋陀羅
佛馱跋陀羅,這裡(中國)翻譯叫覺賢,本姓釋,迦維羅衛國(佛祖誕生地)人,甘露飯王(淨飯王弟)的後裔。從小失去父母,從祖(祖父的兄弟)鸠婆利,聽說他聰敏,又可憐他是孤兒,就接回來度為沙彌。到十七歲,與同學數人都以練習讀誦為學業,眾人都用一月時間,覺賢用一天就誦完了。他的老師歎道:“覺賢一天敵得過三十人啊。”後來受具足戒,修行精勤,博學群經,多數都已通達。年輕時就以佛教的禅律出名,常與同學僧迦達多共游罽賓國,在一起很多年。僧迦達多雖然佩服他的才智,但並不了解他的境界,後來在密室閉關坐禅,忽然見覺賢進來,驚問怎麼來的?回答說:“暫時去兜率天,向彌勒菩薩致敬。”說完就隱身不見。僧迦達多知道他是聖人,還不知他的深淺,後來多次見到覺賢的神變,就敬心請問,才知道他已證得不還果(聲聞第三果阿那含果)。覺賢常想雲游四方弘化佛法,已了解各地風俗,當時有秦地的僧人智嚴,西到罽賓國,看到法眾清淨,於是顧念東方感慨地說:“我的同輩們都有佛法的志向,但沒遇到真正的佛法大師,不能領悟佛法。”隨即詢問該國僧眾誰能去東土流傳佛法?大家都說:“佛馱跋陀這個人可以。”智嚴就苦苦邀請,覺賢悲愍他而同意去。於是捨離眾人辭別師長,帶著干糧東去,步行三年,歷經寒暑,度過蔥嶺(帕米爾高原),一路經過六個國家,國主們敬重他的遠方法化,都全力出資供奉。到交阯(越南北部)然後搭船沿海路行進,在一座島下,覺賢舉手指山說:“可在這裡停下。”船主說:“客人請珍惜今天,東風難遇,不可停啊。”繼續船行二百多裡,忽然風向轉了,又把船吹回島下。眾人才醒悟到他的神奇,都以大師事奉他,聽他調遣,後來有便風,同伴的船都出發了,覺賢說:“不可動。”船主不動。既而有先出發的船,一時間沉沒了。然後在極黑暗的夜中忽然叫眾船都出發,沒有肯聽從的。覺賢親自起收船纜,唯有一船獨自出發,不久有賊來,留下的都被搶劫殺害。很快到達青州東萊郡(屬山東),聽說鸠摩羅什(後秦高僧)在長安,就去投靠他。羅什非常高興,共論法相,開啟佛法的玄微,有很多悟益。當時秦主姚興(十六國時期後秦皇帝)喜歡佛法,供養了三千多僧人,都是往來宮阙,熱衷修世間人事的,唯有覺賢安守清靜不與眾人相同。後來對弟子說:“我昨天見到本鄉有五只船發出。”於是弟子把話傳告到外面人,關中(屬陝西)舊僧都認為他是顯現神異惑亂眾人,僧人道恆等對他說:“佛尚且不執著自己所得。先說五只船將到,虛而無實。又有門徒诳語惑人,互起爭論。既然有違戒律,不同時制止,應該馬上離去,不要逗留。”覺賢說:“我像浮萍一樣,去留很容易。只是遺憾,我懷的抱負沒有施展,感到可惜罷了。”於是與弟子慧觀等四十多人一起離開長安,神志從容,沒什麼異常的表現,知道真相的人都很歎惜,信眾送行有一千多人。姚興聽說後怅然不樂,就對道恆說:“佛子覺賢沙門,帶著佛法來,想宣揚佛的遺教,卻一句佛法沒有講,實在可惜。怎麼可以因為一句話的失誤,使萬眾失去教導呢?”因此下令追趕。覺賢對使者說:“已經知道國主的誠意,不能再接受了。”於是率領僧侶通宵趕路,南到廬山。僧人釋慧遠(淨土初祖)久已敬仰覺賢的名聲,聽說覺賢來了很歡喜,交談就像舊相識。慧遠因為覺賢的被擯斥,過錯在門人,若預言五只船,只是在同道范圍,也沒有犯戒律,於是讓弟子昙邕致信給姚主及關中眾僧,解釋擯斥的事。慧遠又請覺賢翻譯有關禅的經典。覺賢志在雲游教化,不求長期安住,在山上住一年多,又西去江陵(屬湖北)。遇到外國船主,就去探訪詢問,果然是天竺(古印度)的五只船,與先前所看到的一樣。全境的官民爭相來禮敬,其中有供奉布施的都不接受,持缽化緣不分貴賤。當時陳郡(安徽河南一帶)的袁豹是宋武帝(南朝劉宋皇帝劉裕)的太尉長史,宋武帝南討劉毅(西晉大臣)時,袁豹隨太尉府來到江陵。覺賢帶著弟子慧觀到袁豹那裡化緣,袁豹素來不敬信佛法,對覺賢不熱情,覺賢沒有吃飽就告退,袁豹說:“好像不夠再等一等。”覺賢說:“施主的施心有限,所以准備的飯已經沒有了。”袁豹就叫下人添飯,飯果然沒有了。袁豹很慚愧,接著問慧觀:“這位沙門是什麼人?”慧觀說:“德量高遠,不是凡夫所能想像的。”袁豹深為歎異,並轉告太尉。太尉請求與覺賢相見,十分崇敬,資財供奉很周到。不久太尉回都城(南京),請覺賢一起回歸安住道場寺。劉宋元嘉六年圓寂,享年七十一歲。
僧登
僧登師,住在廬山大林寺,通篇誦讀《法華經》晝夜不息。一天忽然看見空中有一座銀殿漸漸降下落在房中,忽又變成金殿,僧登師於是進入殿裡坐起經行。這樣經過三年,遠近的四眾(僧尼、男女居士)嚴持香花來跟僧登師受戒。僧登師說:“白天嘈雜心多散亂,應當在清靜夜晚給大家受戒。”到夜裡正說戒相三歸依時,僧登師的口角放出光明遍照大眾。眾人見到光明競相禮拜喧嘩,僧登師只好停止不說,光就收回了。僧登師說:“本來要受戒,怎麼見光喧嘩,光的出現只是受戒的祥瑞,不是得戒的正緣。現在從新開始。”大眾靜下來。僧登師又說法,還是放光,眾人又喧嘩,因而先停止受戒,明天再來。僧登師遂後辭別歸山,所示現的金殿恢復原樣。有一天忽然對弟子說:“今天登金殿不回來了。”就在當天倏然圓寂了。
寶通
僧寶通,精修清淨行,長誦《法華經》“陀羅尼品”,稍有靈異的感應。當時楊橋村有趙氏家的妻子被神怪所魅惑,請寶通持咒驅趕。寶通來到,神就現形了,寶通告訴說:“神在村中應當多興福德,怎麼反而魅惑人呢?”神說:“不是弟子的事,這是下部小鬼干的。”於是叫小鬼到跟前責罰,趙妻因此恢復正常。不久趙妻的病又發作,通宵唱歌,又告訴寶通。寶通又去,見被責的鬼在病床前,寶通說:“上回已經告誡過,怎麼又來了?你如果不走,我就誦咒,讓你腦袋破作七分,像阿梨樹枝一樣。(《法華經》原文是:若不順我咒,惱亂說法者,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鬼嗑頭哀求說:“不用誦咒了。”從此趙妻病好了,鬼不再來。
悟诠
蜀地(四川)僧人悟诠,法號覺海,有慧性。峽州(屬湖北)富人程夷伯二十九歲,有一天晚上夢到他父親說:“你今年會死,可去問覺海。”他茫然不知怎麼回事。一天遇到有僧人說命相,叫覺海,程夷伯就請他看一相,問:“我的壽命多少?”覺海說:“老僧別的都不要,只要水一杯。”呵口氣到水裡,讓程夷伯喝了,說:“今夜會有好夢來相報。”當夜夢見來到一個官府的左走廊下,這裡男子女人衣帽嚴肅整潔,都很歡喜。右走廊都是戴枷鎖被捆綁的人,哀叫哭泣。旁邊有人說:“左走廊是修路架橋的人,右走廊是毀橋破路的人。如果你要福多壽長可以自己選擇。”程就夢醒發心,凡是一百裡內的橋梁道路都修整,工程完畢,覺海又來說:“你作這件事哪裡只是延長十年壽命呢?”程夷伯從此在道路上用工不厭倦,壽命達到九十二歲,後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