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再啟曰:“經雲:‘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牛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辍誦經。

  法達聽了六祖的偈語,羞愧難當,流著淚對六祖說,我過去確實未曾轉“法華”,而是被“法華”所轉。六祖給法達講佛知見時,講到“於相離相,於空離空”,法達當下明白這就是佛之知見。但法達還是有些迷惑:我又不是上等根器的人,明白了佛之知見,難道我已經成聖了?他不免要生起疑惑誹謗。經裡還提出三車,即羊車、鹿車和牛車,又分出這麼一個差別來,究竟要怎樣區別呢?

  六祖開始為他破疑說,佛法本來就是為眾生而說的,並不是為佛而說的。從佛的智慧講,我們凡夫有種種的差別種性,這才分出了三車,也就是聲聞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但最後的目的是讓人成佛,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佛陀的本意才行。

  有人不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可能就不會相信,也不知道佛在講什麼。《法華經》裡有這樣一個記載:佛陀初轉法輪時講的是苦、集、滅、道“四谛法”,也就是苦的種類、苦的根源、滅苦的方法,最後通過修行把苦滅掉,然後安住在涅槃樂當中,這就叫苦集滅道的修行。佛陀為什麼要講四聖谛呢?因為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華嚴經》的境界,是佛陀自證的過程,這是成佛的境界。當佛陀成佛後直接講華嚴境界時,他的弟子都聽不懂,他們不是成佛的根器,是成阿羅漢的根器,所以當時佛陀講“四聖谛”。

  當佛陀看到弟子們修行大乘佛法的因緣成熟了,就開始宣講《般若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佛陀講《法華經》時有這麼一個典故:他曾對弟子說,我講成就阿羅漢的苦集滅道,是一種善巧方便,你們現在的證境只是阿羅漢的果位,並不是真正的究竟了義的佛陀,還要回小向大發菩提心,將來也能成佛。佛陀講完這話,當時就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離開不聽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道力、根器還接受不了佛陀的這種說法,心想你給我們講的“四聖谛”, 我們已經證果了,已經解脫了,怎麼又說我們不行呢?當時就有人勸他們別走。佛陀卻說,你們不用勸,這是他們多生累劫的因緣,他們長期修習小乘佛法,接受大乘佛法的機緣還不成熟,他們在經過多少世之後,遇到某某佛時,都會回小向大,修行大乘佛法。佛陀是根據各自根器先讓他們達到小乘的有余涅槃,待機緣成熟時再修習大乘菩薩的無余涅槃。當時佛陀的弟子有幾十萬,離開幾千也只是一小部分。

  佛陀講“三車”,實際上只是一個比喻。當我們真正修證到佛乘之後,哪有什麼車不車的,那都是善巧方便的說法,包括出離心也是如此。出離心是剛開始修學時我們必須要具備的,但在講佛性時就沒有出離不出離的了。當我們執著有的時候,佛陀說這是空的,這是假的;當證了阿羅漢果,認為什麼都是假的,什麼也不要了,又執著空了,這時佛陀又說,這都是真的。為什麼是真的呢?要讓我們起妙用啊!因為佛性裡面一真一切真,當我們執著有的時候,又一假一切假。到徹證本來的時候,哪有什麼真和假,就一中一切中了。

  佛的證悟本沒有什麼佛性、涅槃、眾生、菩提、心、性這些名相,這些名相是為後世迷惑的眾生講的。在佛陀看來,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哪有什麼心和性的差別,輪回、涅槃也沒有兩樣。

  本來這個心沒什麼真和假,當你執著世間的時候,就有個相對的出世間,執著出世間時就有個相對的世間,這都是一種對立,是佛陀智慧的妙用。何況《法華經》也明白地告訴我們說,只有一佛乘,沒有什麼兩乘、三乘,這都是善巧方便。修行最終目的是回歸本來清淨的佛性,佛性裡面沒有真假,也沒有什麼一乘、兩乘,什麼佛乘、大乘、小乘,就直接行持佛陀這種究竟了義的智慧和證悟的解脫境界就行了。

  六祖把法達最後的疑惑全部破除了,法達從此完全了悟了佛之知見,而且也會安住在佛知見上了,知道了一切法都是佛為了善巧方便而假設的。

  於是他歡喜無比,說了一偈贊歎道:“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意思是說,我誦了三千遍《法華經》,被六祖的一句話全點撥明白了,羊鹿牛三車不過是佛陀為度種種眾生而善巧方便設的,佛陀從開始到最後所講的法,全是為了引導、開示眾生悟佛知見,也是佛的大悲心所化現的法要。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世界,就是佛世界。此時法達實際上已經完全開悟證果了。

  六祖接著又對法達說,從今以後,你才真正可以被稱為既會念經,又了解法義,而且心中能夠升起佛知見的出家人了。此時法達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所有修行全是盲修瞎練,這才是真修實證。

  此後法達仍然繼續念誦《法華經》,但悟前悟後念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開悟的殊勝之處。覺者和迷者同樣做一件事,不同的是一個以解脫的心在做事,一個以沒解脫的心在做事,一個不執著一個執著,這是心地上的差別,而非事相上的差別。就像我們現在聽經,有聽明白的,也有聽不明白的。

 

上一篇: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3
下一篇: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