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我們看僧人法達與六祖大師的因緣。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诃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法達見六祖大師時,六祖已現了出家相,而且有了弘法的道場。法達頂禮頭沒著地,六祖就通過這個因緣,和法達有了一個交流。

  六祖說你頂禮頭不著地,還不如不頂禮呢!說明你心中還有執著,你是怎麼修學的呀?你還有什麼心結沒解開呀?

  法達說,我念《法華經》已經三千遍了。一天一遍也需將近十年的時間了,應該可以倒背如流了,這是法達認為值得驕傲之處。

  六祖對他講,你就算念誦一萬遍,了悟了經中的大意,也不以此驕傲自大,那麼你就和我是同路人了。現在你誦經三千遍,甚至連經義也不了解,還以此傲視他人,這就有負於你這麼年輕出家,又發心弘法利生住持佛的正法眼藏的本意了。因為你的修行方法是錯誤的,可你還不知道自己的過錯。

  六祖大師作為祖師,不拐彎抹角,直接指出了法達的錯誤。就像南朝的梁武帝一樣,建了那麼多寺廟,供養了那麼多僧人,只有福德沒有功德。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明心見性,不了達諸法實相,所以只有福德。如果了達諸法實相,明心見性了,解脫了,那才叫功德。法達的修行也是這個道理。

  接著六祖又對法達說了四句偈子:“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意思是,頂禮是為折伏我慢之煩惱,但你頂禮卻頭不著地,說明你內心有我執,有我執罪業就會升起來,用這樣的心修學,雖有福報但無功德。

  師又曰:“汝名甚麼?”曰:“名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這幾句偈中有兩句最好:“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意思是說,佛本來沒有什麼可表達,就像禅法無法用語言表達一樣。但話還得從口裡說出來,說的時候不作說想,不被語言所轉,這是六祖的真實意願。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聽了六祖的偈頌,馬上就覺醒了,因為他和無盡藏比丘尼一樣,都是大根器人。他馬上向六祖忏悔謝罪說,弟子從今往後,一定對一切都謙虛恭敬,再也不以誦經千遍而生我慢心了。六祖說,雖然你名字叫法達,實際對法理法義一點也不通達,你誦了三千遍《法華經》,那你說說這部經是以什麼為宗旨的?六祖這是想通過法達的言語,看看他的差距究竟在哪兒,然後給他撥亂反正。法達悟道的因緣也就隨之而來了。

  修禅宗的都知道,師徒之間的因緣很簡單,也很殊勝,沒有那麼多麻煩事。面對六祖大師,法達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於是變得謙虛起來,不再傲慢無禮了。他說自己根器不行,只會依經誦念,雖誦三千遍,卻並不了解經文的含義。六祖說,我不認識字,你念誦一遍經文,我來給你解釋。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雲:‘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耗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法達開始高聲念經,當念到《譬喻品》時,六祖讓他停下來,說別往下念了。這時候六祖已經完全知道佛陀講《法華經》的大意了,於是給法達講《法華經》的大事因緣,也就是講佛之知見的四個程度,即:“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其實它是了解、修行、證悟的一個過程。怎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呢?經文講:“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就好比現在,我講經不作講經想,你們聽經不作聽經想,就是“於相離相,於空離空”。

  比如我們禅修安住時,也不能執著於安住上。禅宗有句話:“有佛處莫執著,無佛處急走過。”意思是說有佛的地方別執著,沒有佛的地方也不要停留,就是“於相離相,於空離空”的意思。這就是佛的知見,也是六祖對佛之知見的理解,也是《法華經》告訴我們的重要內容。

  《法華經》不僅告訴了大家什麼叫佛之知見,而且還告訴了開、示、悟、入的方法,也就是如何理解、進入並證悟的方法。而法達只知道單純地念經,並不知道如何悟入佛之知見,成了一個只會單純念經而不解經義的念經僧。六祖對法達講完後,他馬上就明白了,原來“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就是佛之知見,而且能夠做到的時候,就是悟入佛之知見。口念心行,就等於是在修學《法華經》;口念心不行,僅在念誦《法華經》。

  接著六祖大師進一步開示道:“心迷法華轉”當心糊塗不清醒的時候,就被“法華”所轉。“心悟轉法華”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能轉動“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做仇家”,意思是只知誦經而不解經義,更不會運用,便與《法華經》的佛之知見無緣。“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意思是起念時不作起念想,念念沒有執著,不停留,這就是無念;當妄想執著的時候就叫有念。六祖所講的無念並不是什麼念頭也沒有,而是念頭照樣起而絲毫不沾著。無論有念還是無念都不要執著它,就能進入到佛的修行境界中,也就是“長御白牛車”的意思。羊車、鹿車和牛車是對三乘佛法的比喻,白牛車代表佛乘,也就是最上乘佛法。

 

上一篇:忏悔16年邪YIN
下一篇: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