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二十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書摘二百一十五

  “南無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名號。某某魔子依從前魔子的解釋,更加張揚擴大了,想使一切瞎眼漢以為他大悟了,所以作這樣的魔說。明眼人見了,知道那是著魔,喪心病狂,不依佛經所說,亂用魔語增廣。你怎麼不知道《阿彌陀經》說:“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這是釋迦佛所說的。某某魔子不依佛說,而依從前的魔子所說,難道不是魔王的眷屬,實際是謗法。如果拿來送給別人,來生不墮地獄,也就當瞎眼。你如果不毀滅這本書,也應當瞎眼。今天我為你略微解釋一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都是梵語。“南無”,也有寫成“曩谟”的,經文中都寫的是“南無”,這裡翻譯為恭敬,歸命頂禮等,這二字,是直接表示恭敬歸依的意思。“阿彌陀佛”,這裡翻譯為無量壽,也翻譯為無量光,就是說佛的壽命光明全都是無量。

  某某魔子不依佛菩薩祖師所說,反依魔子所說,那人還不足以稱為正人君子,何況稱為善知識呢?現在邪師說法,如恆河的沙子那麼多。只可以自己明白,不可以與他相辯論,為什麼呢?因為他想借此得到名聞利養,不但不肯聽勸,反而增加他的魔力。輕的就肆意謗毀,重的就招惹暗禍,不可不知。覺策表,還是勸人念佛,那詩也沒有什麼深妙的發揮。與其看他的詩,還不如看中峰國師楚石大師省庵法師的詩啊。(文鈔三編卷一·復應脫大師書三)

  書摘二百一十六

  座下發菩提心,准備十八種東西,想要行頭陀行,實在是行很難行的事啊。但我私下是不贊同的,因為時局危險,各處災荒,冒著危難四處行走,根據《梵網經》是不許的。應該找一個真實修行的地方,死心蹋地,修持淨土法門,比天天四處行走,奔波勞碌更有益啊。我國的風俗,不像佛在世時了,因時代不同要相應改變,才是通達的人。如果決定不肯改變所定的章法,我也不勉強,但以後不要再來信,來了決不回復。你行你的道,我守我的志,何況我早晚都會死,又怎麼敢干涉他人的事呢?(文鈔三編卷一·復應脫大師書二)

  書摘二百一十七

  你我因為佛道相互交往,怎麼學市井俗派,過分的稱贊,使我無地容身,這難道是直心修道的人所應該的嗎?至於說雖然缺乏精進心,但持名念佛頗有些欣求極樂世界厭離娑婆世界,那麼必須知道淨土念佛法門,是我們的大靠山。倘若平常忽略,可能就導致臨終不得力。顯蔭天賦很高,顯密各宗,都得到要領了。但因為還有些喜歡浮誇,不用心真修,死的時候顯密的利益都不得力。念佛的事一直沒有在意,也就不得力,雖然有多人為他助念,而他自己已經糊裡糊塗,不清醒人事了,這可以作為年輕的聰明人一大警惕。主要是由於顯蔭天分雖然很高,氣量過小,沒有韬晦涵養的真修,卻有矜誇張揚的浮躁(從日本回國,往寧波看望他師父,當日生病,次日即往上海)。因為聽他師父要他閉關靜修一句話,當天就病了,第二天就離開師父,竟然為這句話糾結到死,可不悲哀嗎?(文鈔三編卷一·復恆慚法師書一)

  書摘二百一十八

  能詩能文,是過去世有善根的。然而必須謙卑自我約束,不要因為聰明就驕傲,越是學問廣博,越是感覺不足,那後來的成就,就不可測量了。十年前,谛閒法師有一徒弟,名叫顯蔭,人極聰明,十七八歲出家,但氣量太小,一點委屈不肯受。初次小型講法完畢,禮拜他的師父,他師父並沒有說他講得不好,只說音聲太小,因為這一句話便生病。而谛公這個人,總是遷就他的心常在歡喜中,所以他的傲性越來越增長。後來在日本學密宗,他所發揮密宗的文字,全部寄到上海居士林刊登在居士林刊物上。他自己高看自己,已經是唯有我高了。

  後來回國,到觀宗看望他的師父,谛公說:“你的名聲很大,可惜沒有真實用功,應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才好。”他一聽這話,如刀割心,當天就病了。第二天帶病去上海居士林,一年多就死了。死後不久,我到上海太平寺,居士林員朱石僧來見我,我問顯蔭死時的景象。朱石僧說:“糊糊塗塗,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這就是顯密都很圓通,自己覺得世上沒有與他相比的大法師了,因為不自量,仗著過去的慧根,作了二十二三歲短命而死的糊塗鬼,豈不是大可悲哀嗎?假設顯蔭能不自以為高明,謙卑自己,中國學者,可能沒有超過他的。我悲愍顯蔭因此而死,所以告訴你為你作前車之鑒。(文鈔續編卷上·復游有維居士書(民國二十六年))

  書摘二百一十九

  閉關專修淨土法門,應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是照常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天天看課本念,等到熟極了,再背念。晚課《阿彌陀經》、《大忏悔》、《蒙山施食》,也必須天天常念。此外念佛應該從早到晚,行住坐臥常念。再立一個規矩,早晨念一次,念佛前先拜佛若干拜。(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干拜,再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完再拜若干拜。

  午前拜一次,午後拜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發願回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睡臥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就傷氣,久了就成病態了。雖然是睡覺,心裡仍然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向外亂跑,念念與佛號相應。如果心起雜念,馬上收心認真念,雜念就滅失了。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什麼法緣,得名譽,想興建寺廟,如果有這種念頭,久久必定要著魔。如果不與你說破,恐怕你以為這是好念頭,妄想就天天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然是能夠心裡清淨妄念平伏,也不可以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卻說有十分,這也是著魔的根子。……

  入關儀式,也沒有一定的規章,總之是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前一天禮佛,表明自己的志願。當天大殿禮佛,到關房要讓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為自他,忏除宿咎,增長善根。”寫兩行在一張紙上,貼在門正中上方。不必學不懂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非常的俗鄙。日期自己選,也不可以請別人封關。這種都是擺空架子,我是極不以為這樣做有什麼好。(文鈔三編卷一·復明心師書)

  書摘二百二十

  天台宗、賢首宗開創宗法的人,也許是古佛應化世間,也許是菩薩示現再生,不要因這派輕視那派,因那派輕視這派。就算所說不完全相同,而各有所見,並不是妄說。他們妄以門庭不同相互爭執,都是佛的逆子,各宗祖師的罪人啊。天台四教、華嚴五教,本來就是一個佛教。

  圓融領會佛經含義,祖師們都是如來的功臣。刻板執著一句話,所謂宏法就是破壞佛法的魔黨。智者大師著作《止觀》,就與《楞嚴經》講的六根功德意義相符。又聽印度僧人說他的《止觀》符合《楞嚴經》的含義,所以有拜求楞嚴經早來中國能見到,以證明自己所說不錯。你怎麼說不能決定六根功德的優劣呢?你是自己想像的,誤解智者大師,所以這樣說;還是不懂什麼,妄聽別人亂講,以為是這樣呢?拜經的事,肯定是有的啊。但如果說,天天拜,拜了好多年的說法,那是後人誇張的話罷了。智者大師別說他不是佛來現身,就算真的是佛來現身,而現在既然作為僧人,就應當隱藏真實示現方便。所以必須有經可證,才是宏傳的正軌。倘若自以為是佛,自己隨便說未來的經,就為那些後世著魔之徒,都說我是某佛某菩薩而開創了先導,這就是弘法的法身大士不顯本來面目的原因啊。(文鈔三編卷一·復恆慚法師書二)

  書摘二百二十一

  你是學佛的,怎麼能以自己的知見,去猜測佛的境界,猜測不到,就亂生疑惑呢?關於證到真如,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都沒有生滅,六凡四聖十界都沒有分別,有特別的因緣,也可以在一念間現無量劫,把無量劫當作一念間,念和劫可以圓融,兩個意思不混濫。你說的“六十小劫,好像一頓飯的時間,五十小劫,只不過是半天功夫”,你不信有這個事理。但是佛經中所有關於大和小可以互入、念和劫可以互現的說法,都是妄語嗎?如來最初成就正覺,顯現圓滿報身相,為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說《華嚴經》,二乘人也在座中,但看不見聽不到。所見到的佛,是老比丘的樣子,所聽到的法,是苦集滅道四谛法。所以《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你認為沒有這個事沒有這個理嗎?

  須要知道時間沒有統一不變的,是隨人所見不同而不同,佛菩薩境界不用說,就拿凡人小事來說明吧。周靈王的兒子叫子晉,去學仙,過了七天,在缑山出現時,已經到了晉朝。所以有詩說這件事:“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還有呂洞賓遇到鐘離權在邯鄲的旅店中,鐘離權勸他學仙,呂洞賓意思要得富貴後再來學仙,鐘離權給他一個枕頭讓枕著睡覺,結果夢見自己由小人物到大人物,當上了宰相,五十年富貴榮華,世間所少見,子孫滿堂,快樂無窮,後來因為一件事與皇上意見不合,於是自己引退辭職,就醒過來了。睡時旅店主人煮黃粱米粥,夢中升官當官,做了許多大事,經過了五十年那麼久,等到醒來,黃粱粥還沒有煮熟呢。這不過是仙人所示現的,也能在一念中作五十年的境界事業,何況佛是天人中的天人、聖人中的聖人,大菩薩們已經證了法身的境界呢?所以善財童子進入彌勒菩薩的樓閣,進入普賢菩薩的毛孔,都是在十方世界,行六度萬行,經過佛土微塵數劫無量,你看這樣的經文,又將怎麼想像呢?

  須要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沒有實體,而在凡夫的分別中,只見到凡夫所應該見到的境界,不要以凡夫所見的境界,去認為佛菩薩的境界也是凡夫這樣,沒有差別啊。現在我為你比喻說明,比如鏡子映照幾十重的山水樓閣,其實沒有遠近,但又遠近層次分明。世間的事物,都是如此,何況已經證了唯心自性的心法的人呢?所以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錀”;“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啊。

  你既然發心閉關,應當懇切至誠禮拜持誦,求得三寶加被,使自己業力消除智慧開朗,障礙盡福報來。凡屬不可思議的境界,只仰信佛的話,不要亂猜亂想。如果能懇切到極點,自然全都可以明白了,也不須要問別人啊。如果不在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上用力用功,整天對不是凡夫所能想像的境界而去瞎琢磨,那與魔術師同一類了,想要不受謗佛、謗法、謗僧的罪報,怎麼可能呢?(增廣文鈔卷一·復盛機師書)

 

上一篇:《圓覺經》是唐宋之後佛教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影響極大!功德殊勝!
下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二十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