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怎樣轉凡夫的三業為佛菩薩的三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前面將“三皈”介紹過了。現在接著看經文: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看這兩句。佛門裡面常講:禅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語,戒律是佛身,我們常講身、語、意三業。如何能轉凡夫的三業為佛菩薩的三業,這個道理、方法都在這幾句經文之中。戒律,戒是指一切的禁戒,多半是指不善的思想、言行,應該要禁止的。不但老師教導我們,世間國家的法律,一般社會的風俗習慣,也有許許多多是屬於這一類性質的。

  佛陀當年在世,差不多是中國周朝的時代,印度這個國家沒統一,中國也沒統一。所以有許許多多的部落,我們講小國,所謂百裡侯,方圓一百裡就是一個國家,實在講是現在的一個村鎮、一個縣城。因此,每一個小國,它們的法律不一樣。佛是游化在人間,佛弟子更是分布的非常之廣,到處教化眾生。於是佛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到哪一個地方,一定要遵守這個地方的法令規章,遵守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決定不能違背,決定不能破壞。就跟中國人教後學一樣,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到哪個地方,一定要守哪個地方的規矩。我們今天到日本,一定要遵守日本的憲法,遵守日本地方的法律規章,遵守日本人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對它的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經上講‘具足眾戒’,這個“眾戒”的意思是在此地。

  我們是初學,諸位一定要知道,真正是初學。初學,我們要學佛這些教訓,佛教導我們的戒律是從五戒學起,前面在第一條我們學了十善業道。五戒統統都能做到,就叫做“具足”。五戒如果只能做到兩條,一條、兩條那叫“少分”,三條、四條叫“多分”,五條都做到叫“具足”。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如果五戒都不能具足,其余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那你統統做不到!所以學佛要從最基礎的地方著手,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

  “嚴持戒律”,這句話說得容易,真正能做到,實實在在不容易。世尊在《大集經》裡面說過,“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由此可知,末法時期不但持戒做不到,就是修禅也很不容易得禅定。佛這些話我們仔細去思惟觀察,就肯定眾生的根性,實實在在講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我們今天生活在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了。現在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戒律”這兩個字?聽都不願意聽了,他怎麼能做到?所以祖師大德應化在末法時代,他了解。像蕅益大師,清朝初年時候的人,在他著作裡面我們就讀到,他老人家非常感慨的說,在中國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出家人雖然受了比丘戒,比丘戒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比丘沒有了。天台大師“六即”的說法,這個世間只有名字比丘,連觀行比丘、相似比丘都沒有了,哪來的真比丘?所以只落得一個有名無實。

  因此,蕅益大師自己本人為我們示現,做樣子給我們看。他受了比丘戒之後,退戒,一生受持沙彌戒。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蕅益大師做到了,所以他自稱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比丘。這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他的學生,就是他的徒弟,成時法師也是了不起的人,一生親近蕅益大師,是蕅益大師的侍者。蕅益大師圓寂之後,他老人家的著作流傳到今天,都是成時大師替他整理流通的。所以對於他的老師,真的是功不可沒。成時看到自己的師父稱菩薩戒沙彌,他就不敢稱沙彌了。我們在一些整理的著作裡面,看到他老人家的署名,他署名是菩薩戒出家優婆塞,不敢稱沙彌。出家優婆塞就是出家的居士,是出家人,五戒十善他做到了,出家優婆塞!

  如果我們今天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我們算什麼?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思惟,有沒有認真去想想?我們在這個世間,形相是個出家人,到底像不像是個出家人。在家同學也一樣,形相上是個居士,是個佛弟子,實際上是不是?到底做到幾成?心裡要明了。如果不明了,就迷惑顛倒,不能回頭了。如果真正的明了,你還有回頭的希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上一篇:淨空法師:能依教奉行才是真福德
下一篇:淨空法師:五戒是佛法中根本大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