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什麼是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孝

    “孝”字是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為一體,稱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是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上一代念念想著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對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

    行孝不能等

    行孝,一定要即時去做,內心會覺得很充實、很踏實。我有一位結拜大哥,他比我大一輪(十二歲)。我曾經跟他分享,行孝是最快樂的,他聽了也很認同。他的母親在這十多年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他推辭了很多應酬,只要一有空就趕快回家陪母親。如此做了十多年,內心很歡喜。他的母親前年往生了,當他母親往生之後,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說這十多年的抉擇是正確的,假如這十多年來把陪伴母親的時間用於應酬,他一定會覺得很遺憾。

    學會拒絕

    很多朋友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們有心,就能做得很好。人與人的交往當中,有一個功課一定要學,就是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要能推辭,把時間用來做人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拒絕當中有兩張王牌很好用,一張是父母。當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或吃宵夜,這會耗時又傷身。這時你只要告訴他:“我已經答應要到母親那裡吃飯,今天很抱歉,我不能跟你去了。”你這樣一說,可能他會想,我都已經半年沒有回父母家吃飯了,會把他的孝心喚醒。當你說要回去看父母,一般人不會再強迫你。第二張王牌是妻兒。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訴他:“我已經答應兒子,今天回家要講兩個德育故事給他聽,對孩子要言出必行,不可妄語謊言,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了。”朋友就不會強迫你了。

    若他還是要強迫你,怎麼辦?這樣的朋友確實不通情達理,而對朋友應該要懂得取捨。“君子之交淡如水”,何以淡?此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道義、情義之上,他一定能體會到你有很多本分之事要盡責任,所以絕對不會每天跟你黏膩在一起。可能晚上七、八點時,他會提醒你趕快回家吃飯,這樣才有家庭氣氛;趕快回去看看父母,多盡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開,為何會如此親密?因為他有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裡的錢,或者看上你有哪些社會關系,一旦跟你接觸,他就能得到這些好處。所以,當他還未得到利益之前,他就每天陪著你,甚至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辭。等哪一天你答應了,錢給他了,他立刻會變成另一個模樣。所以,選擇朋友要非常謹慎,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

    孝悌是傳家法寶

    我的結拜大哥對他母親的孝行,也給下一代塑造了好榜樣。他常常回家陪母親,而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裡非常熱鬧,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也很好。他母親出殡的那一天,我也到靈堂行禮。我發現一件事,他們兄弟姊妹的孩子,其氣質、素質都很好,不但學歷高,對人的態度也很謙恭。所以,什麼是傳家最好的教誨?孝與悌,就是兄友弟恭。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則,在下一代的心目中,就會樹立很好的學習榜樣。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父母要懂得用慈愛、智慧來教導下一代,孩子也要知道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孝道,如此能讓父子這一倫發展得和諧圓滿。為人能頂天立地,人格健全,除了要聽父母的教誨之外,還需要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來教導,就是老師。中華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與師道,在古代,父母過世要守喪三年,而老師過世也要心喪三年。我們從喪禮中體會到,古人對於老師的態度非常恭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母生育、養育我們,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用智慧引導我們,給了我們慧命(智慧的生命)。父母跟老師的恩德是我們一生都應當銘記的,對於父母與老師都應當孝敬奉養。

    孝心是教出來的

    有哪些善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一定要從小引導?“孝”。中國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是孝為先導,百善皆隨之,孝是德之根本。孔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人的孝心是教出來的。

    當孩子有孝心時,行為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弟子規》說“父母呼,應勿緩”,有孝心的孩子聽到父母的呼喚,就會很恭敬的聽從父母的意見。對父母講話能恭敬,此態度一旦內化,以後面對長輩講話也會恭敬。《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有孝心的孩子懂得關懷、體恤父母,此孝心慢慢內化,就能對其他長者甚至於所有的親人,都能做到關懷、體恤。有孝心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愛護,因為“身有傷,贻親憂”。所以,孩子的關懷心、細心是從對父母的這份孝心開始培養的。

    我們中心有個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記上寫到:“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難過,不是因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就是不孝,因為身有傷,贻親憂。”有孝心的孩子會不會有摧殘自己身體的壞習慣?不會,他會自愛自重。

    “德有傷,贻親羞”,孩子有孝心,就會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會讓父母丟臉。我從小最怕聽到一句話,就是怕別人罵我:“你真沒家教!”所以,什麼壞事都不敢做,深怕丟父母的臉。當一個人的孝心生起,其善行自然隨之,所以教孝特別重要,孝不可不教!

 

上一篇:蔡禮旭:什麼是教
下一篇:蔡禮旭:什麼是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