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選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真正悟入境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家人,這個關系多麼親密!說一家人還隔了一層,應當怎麼說?是自己,不是別人,毗盧遮那就是這個意思。《華嚴經》講得最透徹了,所以佛菩薩絕對不會批判,或者勸你不要去相信這些神明,佛菩薩沒有這麼說法的。而是什麼?而是把你所信奉的神明,解釋為高深的哲理,把你的迷信轉變成智信。這是“道中庸”,活活潑潑!
你說印度人拜神,佛教裡面許許多多的天神,都是古印度各個宗教所信奉的神明,釋迦牟尼佛一個一個給它的意義,《華嚴》上講表法的意義,於是它們全變成教育,全變成教學了。這並不局限於佛教,表法的義趣展開來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才是真正的懂得,真正的學會了。在課堂裡面,佛法的教學是結合最高的藝術。佛像是藝術教學裡面的一環,凡是佛像都是代表自性,都是表性德,我們不能不懂。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就是表法的意思。名號是梵語,古印度的言語,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學,教學宗旨就是這兩個字。
他觀察得很清楚,這個世間一切人,他缺少什麼?人與人之間缺少仁慈,所以提出這個作名號。他自己呢?自己不清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貪瞋癡慢。所以提出清淨,用清淨對待自己,養自己、養自己的德行。教你用仁慈對一切眾生。我們常常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是什麼意思?南無是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沒有仁慈的心、沒有愛心、沒有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從那裡回過頭來,要依仁慈、要依愛心、要依慈悲心待人接物,那你就皈依釋迦了。對待自己要清淨,心要清淨,身要清淨,身心清淨我們的境界就清淨了。你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念這一句名號是這個意思。你要不懂意思,不知道回頭,不曉得依靠什麼,那你這句佛號叫白念了。後面那個“佛”,佛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
所以念這一句佛號功德很大,大在哪裡?提醒自己回頭。就是聲聲佛號提醒我,我對一切人事物要慈悲,對自己要清淨,這是“釋迦牟尼佛”名號的意思!這個名號就代表他一生,在這一個階段,在這一個地區,這個地區是地球,這個階段是一萬兩千年,這是佛的法運。在這一萬兩千年,在這個地球上,一切眾生少慈悲心,少清淨心,用這個名號來喚起。名號就是一般好像政治裡面喊口號一樣,要把它呼喚出來。
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代表孝親尊師,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現在人講的落實,實事求是,要真正做到。哪個菩薩、哪個佛的名號,你們想想統統是教育的理念、方針、原理、原則。本來這些神明人家拜的都是迷信,佛把他這個意思一加上,變成智慧了,極高明!
因為佛教的歷史短,中國人的記載也不過三千年,古印度宗教的歷史比佛教長得太多,特別是婆羅門教,今天講的印度教,它的歷史悠久。他們那些大德定功很深,都有禅定功夫,我們今天講是高級宗教。在禅定當中突破了空間維次,六道輪回是他們講的,六道輪回不是學說,是他在甚深禅定當中看到的。在佛法術語裡講“現量境界”,它不是理想,不是推測,不是推算,親眼看到。他看到有諸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看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許許多多這些天神、鬼神,他們常常交往,造這些天神、鬼神的這些像,教一般人民崇拜祈福消災,所以信奉神明的人就很多很多。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出世,並不禁止他們拜神,而給神加以教育的意義,高明到極處。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懂得這一點的時候,真的對釋迦牟尼佛五體投地。經上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我體會得很深。普賢十願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懂得。所以佛菩薩到任何不同的地方,任何族群,任何宗教,都會廣受歡迎,道理在哪裡?智慧、藝術,佛家講善巧方便。因此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的生活習慣,佛並不破壞你,隨順你,幫助你提升境界,改變你在生活上的理念。生活方式不妨礙,事事無礙!特別是《華嚴》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礙在哪裡?礙在你錯誤的觀念,你錯誤的思想,他從這些地方幫助你糾正。這是了不起的一種教育。
非常可惜,到晚近,我們可以說最近三百年來,應該要算前清道光、鹹豐以來,我們佛門大德沒有繼承過去祖師大德這樣的智慧善巧方便,所以佛教一直在衰退。這個裡面如果我們細細的去想想,不無原因。原因在哪裡?大乘經論沒有人講。縱然有一些講得太少了,時間太短了,因素在這個地方。到今天,講經說法的人愈來愈少了。我常講學講經的技巧不難,契入佛菩薩的境界難。難在哪裡?難在你放不下自私自利,你根本沒有辦法依照佛菩薩表法的去做,你都不能落實,你不能修自己的清淨心。
我學佛這麼多年,總結佛教導我們最高的原理原則,對自己對別人,一個心,一心無二心。對自己“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對別人,這個後面還要加個“慈悲”,所以慈悲裡面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對人!我們有沒有真正去做?有沒有認真的去學習?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真正能做到捨己為人,一切都是為眾生。
為什麼做不到?自私自利在作祟。凡夫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對我有沒有好處?對我有好處我就做,對我沒有好處不做;縱然去做,他也不能盡心盡力。覺悟的人不一樣,覺悟的人只要與眾生、與社會有利益,全心全力去做。做了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他把自己早就忘掉了,早就沒有了,不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哪有我?沒有我。所有一切的機緣都是為眾生造福。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20卷)【或有剎海隨輪轉,以佛威神得安住,諸菩薩眾遍在中,常見無央廣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