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77):悲心和願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沙彌日志(77)

    大概是我十五、六歲的時候,那時候上初中,不太愛讀書,學校就在火車站的旁邊,常能見到很多乞丐。

  他們衣衫褴褛坐在鐵路邊的水泥管子上曬太陽,揀別人扔到鐵路邊的食品還有垃圾堆裡的一些食物,在火車站,揀到這些東西的概率比較大,來去也很方便,不管貨車還是客車,爬上就能走人。

  成年後,我聽到過很多關於乞丐的說法,聽的最多的是,見到青壯年的乞丐,就會痛斥他,年紀輕輕地干什麼不好,跑出來討飯,真是不要臉。

  那個時候,乃至現在,人微言輕,沒有機會把我的觀察告訴大家。

  那一年,我跟一個中年乞丐在馬路邊的水泥管子上聊天,記得有人圍觀,大家很奇怪一個十幾歲的衣著整齊的中學生怎麼會跟一個衣衫褴褛的乞丐聊天呢。

  總是覺得這個少年有神經病。

  現在想起來,人與人的隔膜就是這樣產生的,群體和階級都是由人的內心的差異、分別乃至自私造就的。一個中學生憑什麼就不能跟一個乞丐聊天呢?

  那個中年乞丐告訴了我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我已經在很多文字作品中講述過,現在再以一個佛陀的弟子的身份講一下,在中國的很多農村,自古就有乞討的習慣,災荒、戰亂等等,民眾為了謀生,不得已選擇了背井離鄉的生活,而且,出來乞討的都是青壯年,因為,他們要把糧食留給老人和孩子吃。

  不僅是災荒和戰亂,當糧食欠收的時候,口糧不夠的時候,為了讓老人、孩子能吃飽,青壯年就會在農閒的時候外出乞討,把口糧省下來,等到農忙的時候再趕回農村干活。

  所以,每當我看到一個青年乞丐的時候,就會對他肅然起敬,或者有人說,他可能是假的,但對我而言,他沒有去偷去搶,我就很知足了。而且,這裡探討的是真的乞丐。

  當我們看到老人和孩子在街頭乞討的時候,問題就已經很麻煩了,要麼青壯年的肉體不在了,要麼就使他們孝養至親的精神不在了。

  足以讓我們心生恐慌。

  那次經歷,讓我對我所學習的知識心生警覺,但當時找不到理論基礎,也沒有能力表達。

  現在出家了,終於知道,當一個人沒有慈悲心的時候,他的真的智慧也難以升起來,他就會局限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世界裡,誤以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就是真相,他就看不到別人的疾苦,感受不到別人的痛楚。

  他對事物就會產生錯誤的判斷。

  乃至一個群體,也是如此。

  所以,在我看來,有慈悲心,知識才有作用,沒有慈悲心,知識除了助長我們的冷漠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佛門裡講悲心和願力。

  人生在世,活著只要跟人打交道,就會有麻煩,有困難,這些東西無窮無盡,我覺得,修行更是如此,經論裡常常會說多少劫多少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的事情,開始都是有疑惑的,這麼漫長的時間,這麼多的困難。我們修的過來嗎,我們的修行有意義和價值嗎?

  再看祖師大德的傳記,他們所吃的苦,所遭的罪,我們受的過來嗎?他們為眾生的付出,我們做的到嗎?

  乃至佛陀的本身故事,很多都讀到瞠目結舌,不可思議。

  後來,我得出一個結論,倘使一個人有了慈悲心,對他人的疾苦有了深切的認識和同情,所有的麻煩和困難都不再是問題。

  先承許我要去做,然後找到第一件事情就去,就可以,做了第一件,就有第二件,然後就有第三件,然後就一個一個地克服。

  人力克服不了,還有佛菩薩。

  我想,有生之年,我不會拒絕他人在信仰上需求和幫助,無論什麼理由。

  在世間尚且和可以做到,出家了更要能夠做到。我會堅定地跟對方說,好的,我一定會幫助你,也許我不具備幫助你的條件,但是我會創造幫助你的條件。

  其實,任何條件和困難都經不起願力和悲心的推敲。

  在世間,我寫電視劇,因為那個收入很高,比寫書要高的多,寫作的動力不是我愛寫,是因為錢多,我用這些錢讓親人們過更好的生活,而且劇情裡可以放進一些信仰的理解。

  寫之前,投資方會先付一筆預付款,很高,我的前妻會興高采烈地收下這些錢,去孝養老人,養育孩子,照顧生活困難的親人。

  偶爾她會為我擔心,女兒也會擔心,她們會說,你收下這些錢,大家都花掉了,投資方、導演需要的那些故事你已經構思好了嗎?那可是好幾十萬字啊,時間這麼緊,你寫的出來嗎?

  我說,故事還沒有,劇情也沒有,寫什麼也沒想好。

  她們就會說,哎呀,那就敢收人家的錢。

  我說,我敢收,是因為我知道下一步我該做什麼。

  她們就問我,你下一步做什麼啊?

  我說,打開電腦,先寫三個字。

  她們問,哪三個字?

  我說,第一集或者第一場。

  出家修行,我也是故伎重演,最終目的是解脫,天啊,那是個怎樣的境界啊,多麼高遠的目標啊,要經過多麼漫長的道路啊,沒關系,因為我知道下一步該干什麼。

  先出家,然後就有了再下一步。

  否則,我先因為害怕麻煩和困難,就停止、等待,乃至退縮,那不僅不是修行人的思維模式,也不是成年人的思維模式。

  成年人就要有責任。對家庭,對社會,對眾生。

  僧團五周年的紀錄片已經推進到二十三分鐘了,全片將近五十分鐘,僧團、寺院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都是一點點地克服掉無數的困難實現的。有些困難都是匪夷所思的困難,都是看起來似乎無法克服的困難,我相信,當年師父選定了要在這落地生根的時候,估計也不知道具體會發生什麼樣的困難,即便我浏覽了這麼多的素材,做了這個紀錄片,但是很多困難,我想我依然不知道,但是我一定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師父肯定是先把自己的被子跟鍋碗搬進去當年這個根本就沒有生活設施的小廟裡。

  有法師曾經問,五周年的紀錄片,做了多少了?

  那時候才做了十七分鐘。聽說了有人也許會想,哎呀,才十幾分鐘啊,離五十分鐘還早的很啊。

  但我不這麼想,我覺得已經有了十幾分鐘了,因為在此之前,曾經連一秒都沒有。沒有足夠的設備,沒有足夠的人,沒有素材,沒有配音,沒有足夠的技術,沒有時間,有的是電腦病毒,一台總是自動關機的電腦,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系統,一個老沙彌和一個年齡不滿十八歲的小沙彌,我的煩惱,我的薄福淺願。

  經驗告訴我,只要我想做,願意做,一切困難都不是問題,如果我不想做,不願意做,再好的條件,都會成為問題。

  所謂心想事成。

  進僧團的時候,被引導觀看影片特裡薩修女,看過兩個版本,有一個情節,無法忘懷,有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躲進修道院,特裡薩修女收留了他,別人告訴他,糧食沒有了,而且這個人的敵人會傷害我們,等等。

  特裡薩修女毫無遲疑地收留了這個人。

  她說,沒關系,有上帝。

  我進僧團的時候,寺院的建設都已經很好了,吃穿用,連衛生紙都擺放得好好的,很慚愧沒有如紀錄片裡記錄的那樣因廁所簡陋而集體出坡掏大糞,沒有在創建時期盡一份心、一份力。

  但是,在安逸的環境中,我會一直策勵自己努力保護好自己的警覺心,慈悲心,保持對他人疾苦的敏感,不讓內心麻木和僵硬。

  保持足夠的心力,去面對可能出現的困難。

 

上一篇:行善妙方有十味
下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78):早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