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忍,忿自泯。”這句是講兄弟姐妹之間講話要謹慎,不能夠說過激、太過傷人的話語。講話裡面留一些情分、留一些體面,給對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這樣自然就不會刺痛對方,不會讓對方起怨恨。所以言語在孔門四科裡面排在第二位,這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古人常講三寸之舌是禍福之門,講話一不留意可能就種下了禍根,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候自己無心說了一些太過厲害的話,往往使對方懷恨在心,而自己還不知道。所以我們要懂得戒慎自己的言語,多給對方留有余地,即使是對方犯了過失、犯了錯,也不能夠嚴厲的批評,也要看對方能不能夠接受,能接受的我們才可以規勸,不能接受的也就輕描淡寫過去就好了,何必因為一點過失而導致雙方結恨,兄弟反目,這對不起自己的父母。不僅是兄弟之間如此,你看五倫關系當中每一倫也都應該如此,五倫講的父子、君臣、兄弟、夫婦、朋友,都需要“言語忍”。好比說父子,父母跟子女之間講話也要注意,特別是現代社會年輕一代的孩子,受的污染太深,很少能接受傳統美德的教育,所以孝心很淡薄,往往父母教孩子,批評得太嚴厲了,不僅是不能夠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讓孩子懷恨在心。
我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尋人啟示,是一個老父親尋找他十六歲的女兒。這個父親在家裡管教女兒很嚴格,大概方法也不對頭,批評很多,而正確的引導啟發很少,都是機械式的教育,命令式的教育,因此女兒從小就有一種叛逆心理。長成到十六歲,有一次父親就給她說了句比較嚴厲的話,結果女兒一氣就離家出走,好多天都沒有回來,父親非常擔心,正值二八年華,女孩子在社會上這樣游蕩很危險的。父親到處去找,報警,警方也協助他。後來這個女兒在網吧裡面發了一條信息給她的同學,她的同學收到了,報告她的父親,馬上請警方去尋找,結果找到了網吧也沒找到他的女兒,到報紙尋人啟示的消息出來的時候,父親還在焦急的找。父親多少天都沒有睡覺,在每個地方的網吧去找,竟然在一夜之間白了頭。我們看到這種情形心裡也覺得很難過,對於傳統文化熏習得太少了這些年輕一代,他們自己已經沒有對父母那種敬順的心理。如果講到孝道,他們都會講這叫愚孝,對父母能夠百依百順的他叫做愚孝、愚蠢,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自己的知見,要獨立,這都是在民主開放的時代所提倡的。這種教育的後果是什麼?後果就是孩子從小他就以自我為中心,父母的話他可以不聽,父母如果嚴加管束,他馬上起了叛逆的心理,這都是失教那種悲哀的後果。有識之士應該大力的提倡孝道,同時也要積極的為年輕的父母講解如何教育兒女。教育兒女也要有很好的方法,統統都在古聖先賢的教育當中,我們應該學,就不至於出現那種悲劇。
父子之間如此,兄弟之間如此,君臣之間,我們說領導與被領導,上下級之間也要懂得“言語忍,忿自泯”。古人講“君仁臣忠”,做領導的和藹,對於自己的部下有愛心、關懷,少求全責備,多一些的關懷照顧,下級部屬對領導感恩,那種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裝出來的,所以即使領導不在的時候,這些部屬、這些下級的員工都能夠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領導在場不在場都是一樣的,這叫忠誠。夫妻之間也同樣是這個道理,很多的離婚案件發生,追其根本原因,也不過是夫妻之間因為一件小事發生口角,結果互不相讓,導致最後家庭破裂。等到他們到法院去簽離婚協議書的時候,法官如果問他們,你們最初為什麼會想到離婚,什麼事情導致你們決定走上這一步?夫妻之間可能都沒想起來當時是因為什麼小事發生口角,就被這個口角被吵架,互相之間的爭吵的現象給迷了,都忘記了為什麼小事,純粹是一種沒有理智的行為。當我們能夠忍一忍,要想到對方可能身體不適,可能因為在單位裡面不愉快,有些什麼難過的事情,所以今天的心情不是很好,說了一些難聽的話,我們不要在意,很多的悲劇也就可以化解。
朋友之間也如此,朋友的交往要注重道義、恩義、情義。夫妻之間也是如此,怎麼可以說因為一、二句過分的話,而傷了多年的交情?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過孔子,能不能夠有一個字我能夠一生奉行?你看子貢也很會問,他都是問很簡單的,讓你能夠一生奉行的,請孔子說這個字是什麼。孔子就說了一個“恕”字,恕,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寬恕的恕。對待別人要行恕道,多一分寬恕,少一分苛求,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到別人的需要,我們要盡力的去幫助他滿足,不要過分要求對方,如其心這是恕道,替對方著想,常常用換位思惟,想到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怎麼做?所以當對方發脾氣,能夠提起一個念頭,“如果我是他,今天可能被領導批了一頓,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所以脾氣上來了,把這個脾氣沖著我發”,換位思惟以後就能夠寬恕對方,言語當然就能夠忍。他對我發脾氣,我還能夠微笑著給他端杯熱開水,甚至他罵我,我請他坐下來慢慢罵,讓他喝杯水潤潤嗓子,這些行為讓他就不好意思罵下去,自然他的怨氣就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