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壹、悲化有情
 

一、深信因果

 

(三)生死解脫

心非斷常   染淨隨緣

    我人一念心性,非斷非常。何以非斷?前無有始,後無有終。若有始終,即落斷見。何以非常?性本常然不變,而復有隨緣之義。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緣覺、菩薩、佛。雖圓成佛道,而了無所增,但去盡妄想執著,復其本具心性而已。隨迷染緣,則為天、人、修羅、鬼、畜、地獄。雖輪回六道,而了無所減,但由妄想執著,锢蔽本性,如雲遮天日,而天日仍舊無所加損耳。(續編上.覆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一)

    十法界凡聖生佛,雖則高下不同,苦樂迥異。而其心之本體,鹹皆寂照常恆,不生不滅,靈明精妙,無變無遷。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者,此也。須知此心,不涉因果修證凡聖生佛,而因果修證凡聖生佛,悉依此心而得建立。良以體雖不變,用常隨緣。隨悟淨緣,則成四聖法界;隨迷染緣,則成六凡法界。縱悟淨至極,圓滿菩提,安住寂光;迷染至極,永墮阿鼻,受諸極苦。其根身器界,固已天淵懸殊,而心之本體,悉皆了無增損於其間也。果知此義,誰肯以可以作佛、具足法樂之心,枉令永作受生死輪回之苦眾生耶?(增廣下.金剛經勸持發隱)

    世間萬法,悉皆虛假,了無真實。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熱時焰,如干闼婆城。〔梵語干闼婆,此雲尋香,乃天帝樂神。其城乃幻現非實,此俗所謂蜃樓海市即此也。〕惟自己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變不壞。雖不變壞,而常隨緣。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為緣覺、為菩薩、為佛。由功德有淺深,故果位有高下。隨迷染緣,則生天上、生人間、墮修羅、墮畜生、墮餓鬼、墮地獄。由罪福有輕重,故苦樂有短長。若不知佛法之人,則無可如何。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捨迷染緣,隨悟淨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從茲永出六道之輪回,高證四聖之果位。豈不是因此小禍,常享大福耶?而乃昧昧不了,如醉如狂。倘若焦思過度,或致喪身失命,則長劫難出輪回矣。(增廣上.與衛錦洲居士書)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從未悟故,不得受用。故《華嚴經》〈如來出現品〉雲:「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須知智慧與妄想執著,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以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結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體不變,用常隨緣。體不變故,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淨。在生死而不受輪回,證涅槃而不屬寂滅。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從本以來,常自如如,了無凡聖生佛之異。悟之名賢,證之名聖。若但具而未悟,則雖有性德,了無修德,只為六道輪回之凡夫而已。用隨緣故,則有四聖六凡、苦樂升沉之殊。而緣有染淨,必隨其一。隨染緣,則起惑造業,輪回六道。隨淨緣,則斷惑證真,常住涅槃。由惑業有輕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羅之善惡夾雜道,並畜生、餓鬼、地獄之三惡道。而由惑起惑,由業造業,或善或惡,了無定相。致所受生處,輾轉遷移,如輪無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煩惑,皆被業縛,隨業受生,不能自主故也。由斷證有淺深,故斷見思者,證聲聞果;侵習氣者,證緣覺果;破無明者,證菩薩果;若無明淨盡,福慧圓滿,修德功極,性德全彰者,則證佛果。證佛果者,亦不過徹底究竟證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親得全體受用而已,實未加一絲毫於其初也。若聲聞緣覺菩薩,雖則所證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體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議心性之力,於六塵境,起貪瞋癡,造殺盜YIN,以致墮三惡道,永劫沉淪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縱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間福樂,乃墮落之根本。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然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宿福未盡,故享福。由享福,故造業。既造業已,則墮落惡道,直在瞬息間耳。況有由天命終,承宿世惡業已熟之力,直墮惡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無正念修持淨業,惟得人天福報者,名為第三世怨。《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好歹者,當以急求出離、企得安隱為上計也。大丈夫生於世間,既知自己一念心性,與佛無二。又知十法界因果修證,不出自心。固當發大菩提,力修定慧,以期斷惑證真,直成佛道。普令法界眾生,同出迷途,共登覺岸,畢竟親證本具心性而後已。如或根機陋劣,未能如是。必須以深信願,笃修淨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迨至證無生忍,再乘願來,度脫眾生。(增廣下.佛學指南、佛學起信編、六道輪回錄總序)

無慧眾生   妄執斷常

    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便是執常。

    執斷者:謂人受父母之氣而生,未生之前,本無有物;及其已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有何前生,及與後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說。

    執常者:謂人常為人,畜常為畜。不知業由心造,形隨心轉。古有極毒之人,現身變蛇。極暴之人,現身變虎。當其業力猛厲,尚能變其形體。況死後生前,識隨業牽之轉變乎?是以佛說十二因緣,乃貫三世而論。前因必感後果,後果必有前因。善惡之報,禍福之臨,乃屬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

    生死循環,無有窮極,欲復本心以了生死者,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捨彼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增廣下.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了生死法   汲汲講求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惟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須知法門無量,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有了生死分,則末世眾生,頗難現生即得實益。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斷惑業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極樂,實為我輩無力斷惑者之一大恃怙。(續編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民十八年〕

奮發立志   希聖希賢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無志,則不生慚愧,安於凡愚,便長劫輪回於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發慚愧心,發希聖希賢、學佛學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當日新又新,俾從前之種種不正當之念慮作為,完全拋卻,一刀兩斷。切不可藕斷絲不斷,纏綿因循,則必至不久仍歸故轍,依舊埋沒於十種惡業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顯現。以作聖作佛之姿,為閻羅之囚,獄卒之對,可不哀哉。(續編下.覆湯文煊居士書二〔民二十年〕

    一切眾生,具有性德,殊少修德。今既發心學佛,是由性德,而起修德。雖有此心,若不竭誠盡敬修持,則修德不能大著,性德仍舊被煩惱惡業所障,不能顯現。如日在雲中,了不見其光相。故須振起精神,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行世善。又須竭誠盡敬,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法。世間學一材一藝,皆須振起全副精神,方能有成。今以具縛凡夫,即欲於現生中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可不奮發大志,打起精神而能得乎?(續編上.覆崔德振居士書五〔民二十一年〕

常作死想   道念自切

    若常時作將死想,則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三編下.覆馬宗道居士書一)

因果淨土   出苦良藥

    淨宗興行,人知出苦之道。

    因果彰顯,群趨希聖之途。(續編下.贛州壽量寺重興緣起疏〔民二十二年〕

    「因果報應」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淨土法門」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

       (三編下.蘇州弘化社第六屆出納報告清冊弁言〔民二十五年丙子仲春〕

    「因果報應」者:儒釋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婦敦本盡分,培植賢才之天職也。

    「信願念佛」者:具縛凡夫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妙法也。

(三編下.印光法師嘉言錄題辭一)

    竊謂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而念佛一行,實十方三世諸佛,普令眾生,現生出苦之達道。捨此則邪見無由滅,實益無由得也。契理契機,利益難思。(增廣下.樂清柳市募建淨土堂緣起)

了生脫死   念佛第一

    佛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至直捷、至圓頓,下手易而成功高,俾無力斷惑之業力凡夫,現生即得出三界以登九品,捨凡軀而預聖流,惟淨土一法為然也。(續編下.淨土三要述義序〔民十六年〕

    須知了生脫死之法,惟佛法為然。而一切法門,皆須斷盡煩惱惑業,方可了脫,倘有一絲毫煩惑未盡,依舊還在生死之中。以其惟仗自力,故其得益,甚難甚難。惟念佛一法,全仗佛力。但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往生西方者。既生西方,自無生死可得。此之法門,為佛法中最易修而最易成之法門。汝已至六十,幸遇此法,切須發大菩提心。以身率物,俾所有同道之人,同捨外道而學佛道,則其功德大矣。佛法是公開之法,無秘傳之事,任人發心,願修也好,修而中止也隨他,並不令人發什麼惡咒。(三編上.覆莊炳火居士書)

    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此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脫死。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即已證初二三果之聖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羅漢方了。此約小乘說。若約圓教說,五品位所悟,與佛同俦,而見惑尚未能斷。五品後心,斷見惑即證初信。此位菩薩,約斷惑,與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能,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直至六信後心,斷思惑盡,則證七信。此位菩薩,方了生死。了生脫死,豈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難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薩,尚不能了,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惟淨土法門,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號,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三編上.覆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欲了生死   實不在多

    當此時世,任是神通聖人,欲救國救民,捨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及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皆無成效。漫說一二崇重他宗之知識所說者,不至搖惑吾心。即令盡虛空、遍法界,如來現身說別種甚深妙法,亦不至搖惑吾心。何以故?以理事決定無疑故。……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是則多亦歸少,少亦歸多,多少同為成就此事而已。則多不為多,少不為少矣。(三編下.覆惟佛居士書) 

 

  •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淨空法師:誠敬的重要性(故事)
    下一篇:鐘茂森博士:《弟子規》之言語忍 忿自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