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 吃飯也是一種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吃飯時也要檢查自己的心態:是帶著貪心在吃?還是帶著嗔恨心在吃。吃飯原始的目的只是為了生存,為了我們的色身得以維持。但很多人吃飯早已超過這個界限,有時為了貪圖口腹之欲而大造殺業;有時為了虛榮和面子而一擲千金。

普通人貪圖生活享樂,是不管什麼戒律不戒律的,只要不受懲罰,什麼都敢吃,即使可能受懲罰,也是敢吃的。

所以說,如果我們不能以平常心來吃飯,遇到好吃的飯菜就會起貪心。反之,則會起嗔恨心;為了吃給別人看,那又是虛榮心和我慢心在作怪;看到別人吃得好,自己吃得不好,心裡不平衡,還會產生嫉妒心。不好好吃飯,就會帶來這麼多的貪、嗔、癡煩惱。 為了維持色身的基本生存,還要注意相應的營養,營養不必太多,但也不要不夠。

因為身體是緣起的,需要依靠物質條件才能得以維持。暴飲暴食固然不對,忍饑挨餓地自苦其身同樣是不足取的。我們應奉行中道的原則,遠離縱欲和苦行兩個極端。所以說,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蘊藏著智慧。

從前有位祖師在回答修行是什麼的問題時說: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聽的人不明白:誰不會吃飯、睡覺呢?祖師就說:“你們吃飯時挑肥揀瘦;睡覺時又東想西想。所以,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學佛的話,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把原有的貪、嗔、癡的生活,改變為智慧的、慈悲的、健康的生活”。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習慣。以吃飯為例,嗜酒的人必須有幾杯酒才吃得有滋味;嗜肉的人又要有點葷腥才覺得踏實,就把吃飯這件簡單的事情越來越復雜化。因此,我們要以平常心來吃飯,其中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是餓了才去吃,這是個重要的前提;二是要有好心情。古德雲:“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沒有心事也就沒有煩惱和負擔,才能吃得開心;三是飲食要簡單,如果菜太多,太復雜,會使我們的味覺被麻醉,根本分辨不出各自的原昧,遠不如清淡的兩三樣更適宜。

吃飯是如此,睡覺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有自己一番事業的人,每天俗務纏身,到了晚上仍妄想紛飛,結果備受失眠折磨,如果我們每天以打坐、誦經將心靜下來,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當然,這種訓練要有個過程,念佛和禅修都是很好的方式。凡夫的妄想總是不絕如縷,就像流水般一念接著一念,吃飯時在想問題,睡覺時在想問題,睡著了還要做夢繼續想。可真正想要思考問題時,卻無法集中精神。

今天吃飯時,有一個覺照,就是要記得念佛,心中默想著佛號,嘴裡慢慢地吃著,沒有往日的匆忙,沒有往日的貪婪,雖然慢了半拍,但是吃得心裡較清靜。把吃飯當作是為了治餓病而吃藥。

故事:慧能禅師之後的後繼禅師,沿著慧能的“但行直心、不著法相”的禅修之路,日益將禅的意味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種隨緣任運的態度。

他們強調本心不是空洞的,日常的行住坐臥、見聞覺知都是本心的流露、表現、作用。隨順自然的平常行為,既是禅修的方法,也是禅修的境界。

有個弟子問慧海禅師道:“師父,你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夠活得如此潇灑自在呢?”

慧海回答說:“也沒什麼啊。如果說一定要有,那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困了睡覺,餓了吃飯。”

弟子大吃一驚反問道:“這算什麼與眾不同?每個人都這樣子的呀。”

慧海聽了呵呵一笑,說:“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什麼其他的也不想,吃得安心舒坦。睡覺的時候就睡覺,所以也從來不做惡夢,睡得輕松自在。”

老禅師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而世間的芸芸眾生,吃飯的時候盤算著如何防備別人掠奪自己的財產,食不甘味。睡覺的時候又尋思著如何去掠奪別人的東西,浮想聯翩。這樣子看來怎麼會每個人都一樣呢?”

弟子聽了大有感悟,說:“如此看來,我們平常做事,還是要多多保留一分平常心,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啊!”

“嗯,有些意思,”老禅師高興的說:“你能夠擁有平常心,就說明你開始入門了。等你能做到不留平常心,無所住而生其心,那才是真正悟道了。”

睡覺就作“死”想,今天睡下去可能明天就不能起床,希望在夢中死去的時候,能往生西方,才不枉此生念佛一場。阿彌陀佛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類編
下一篇:素食新說:在日常生活中 吃什麼才能最快清除體內的垃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