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破除對色身的執著,你能節約很多時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和佛學是兩碼事。要把佛法知識融入到生活,需要很長時間。好比你看一個建築,就是長的那樣子。但要造出來,從紙上變成實體的,就需要修行的功夫。比如破我執,人首先被身體給困住,現在人不管怎麼奮斗,還是為了這個色身。所以禅宗有參話頭,拖著死屍的是誰。

這個話頭很高明,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死屍,把身體當成死屍。我想你把身體當成屍體時,你欲望會減少很多。包括我們要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各種保養。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卻不知道,它就是臭皮囊,是死屍。所以先要把身體當成死屍,你欲望就小一些。

有個女居士要去寺院常住,我就跟她說三點,第一,不要每天都洗澡,起碼七八天洗澡一次。第二個,不要每天都洗頭。第三個,不准化妝。她做不到,就跑了。其實每天都洗澡洗頭,這個習氣很重。我們總覺得外頭灰塵很髒。其實真正髒的,是人吃的肉,以及人貪嗔癡產生的那一股氣味。人身上有腥臭味。身體執著沒有破除,你想要破除其它的執著就很困難。

為什麼我們在拼命追求好的,總喜歡一些成就感,這就是有身體的作用。人潛意識裡頭都喜歡當一下明星。所以佛陀就講了很多法,像不淨觀,白骨觀。這些觀法,就是先破除對色身的執著。那你就會清爽一些。出家人穿衣服要樸素的顏色,甚至要壞衣。或者到屍陀林去修行,去看死人,人的貪嗔癡就會小很多。尤其是對破除對色身的執著。

你對自己色身很執著時,也會對異性色身很執著,這就容易起男女欲望。先要破除對自己色身執著的方法。禅宗講的,就是先參話頭,拖著死屍的是誰。你對色身越執著,你業障就會越重。業障重,有這個標准的,就是看你對色身執著的層度。女人為什麼業障比男人重,因為女人對色身執著的層度,很深。所以化妝,打扮,都是女人弄出來的。如果男人也搞這一套,那也是業障很重了。

一個人貪嗔癡很小時,身上的味道是很淡的。楞嚴經講了,人起了貪心,還是嗔恨,甚至YIN欲心,對應的,人的身體的部位就會出水。貪金銀珠寶的人,看到金銀珠寶,身上就感覺放光一樣,毛細血管就流出水來了。嗔恨,還是YIN欲也一樣,YIN欲來時,男女根就起水。這樣子就墮入地獄。

像現在人的忙,一部分是為了吃的忙,一部分是為了色身忙。每天為了色身,打點這身體,花了很多時間。時間精力都耗費在色身上,又哪有時間來修行。所以說,吾之大患,為吾有身。對色身,以及色身產生的一切的執著,導致人的墮落。

祖師大德修行開始,就以破色身執著開始。你對這色身越不執著,越看破放下,身體反而更好了。好比生病時,就當作還債,甚至把生命都還給你,這樣子病反而更好。生病後,一心想著要把病趕盡殺絕,化療放療,這樣子反而死得更快。一般來講,對色身不要太看重,這類人適合修道,而且容易長壽。

人要利用好這色身來修道,這是生命的主題。世間人除了色身執著,就找不到其它的執著。佛教講要明心見性,明超越色身的心,找到人的真如本性。這樣你就不會迷失了。世間人的色身執著,在於享受,色身帶來的享受,吃的好,住的好,感覺很風光。這就是名利的部分。所以很辛苦。

但佛法還有另一個出路,就是把這個業障身,轉化為佛菩薩的福德智慧身,這就是修行的部分。我們色身不圓滿,病苦多,長得不莊嚴,沒有佛菩薩的莊嚴。那要怎麼修,跟佛菩薩一樣莊嚴,這也是修行努力的方向。

世間人在莊嚴色身上,就會打扮,靠衣服,靠化妝。修行人也在莊嚴色身,通過誦經,身業清淨,不殺生邪YIN,眼睛就柔和,色身就沒有病苦。語業清淨,不惡口罵人,語言就柔和清澈。意業清淨,不起貪嗔癡,色身就干淨,智慧就開發。這就是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區別。

沒有修行的人,念念都在用外在來打扮色身,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有修行的人,用佛來莊嚴自己,就是通過佛的六度萬行來莊嚴自己。他慢慢修,色身也能很莊嚴。而且這個莊嚴才是真的莊嚴。

當我們破除對色身的享受之後,你的時間,精力就節約很多了。這時你會發現,吃得很簡單,衣服也很樸素,住的很簡單,都很自在。因為心中有天堂了嘛。所以學佛就要開發出內心富貴的天堂來,你就能放下這些東西了。有沒有方法,還是有的。就是從念經開始,念法華經,或者華嚴部的經典。這裡頭有不可思議微妙的部分。法華經就有一個功德,讓人不樂世間世樂。世間的享受,名利,你都不愛好了,為什麼?因為念了法華經,你能開發內心的富貴莊嚴了。心中的無價珍寶都開發出來了,其它的都不算寶了。好比順治皇帝講的,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轉自:福安古觀音閣 新浪博客

 

上一篇:佛教不崇拜偶像
下一篇:對待人,要慢慢學會冤親平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