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遠離邪YIN,把今生及多劫以來所造邪YIN忏悔清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遠離邪YIN!---把今生及多劫以來所造邪YIN忏悔清淨

  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YIN。唯三天下有邪YIN罪,郁單曰無。若畜生,若破壞,若屬僧,若系獄,若亡逃,若師婦,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為邪YIN。出家之人,無所系屬,從誰得罪?從其親屬、王所、得罪。惡時亂時虐王出時,怖畏之時,若令婦妾出家剃發,還近之者,是得YIN罪。若到三道,是得YIN罪。若自若他,在於道邊、塔邊、祠邊、大會之處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為父母、兄弟、國王之所守護,或先與他期,或先許他,或先受財,或先受請,木泥、畫像及以死屍,如是人邊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YIN。如是邪YIN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對優婆塞來說,除了夫婦之間的男女關系外,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均為邪YIN。有關邪YIN在戒律上,有詳細的規定。本經在這裡僅講了其中的幾個主要方面,優婆夷可參照領會,同樣適用。

  若在“非時”[制戒律所規定的不應行YIN的日期及時間],“非處”[指戒律所規定的不應行YIN的處所及“三道”],“非女”[指除女性以外的,各種不同性征的人,畜之類],“處女”[未婚女],“他婦”[有夫之婦],“屬自身”[在自身行YIN]等情況下行YIN的,均為邪YIN。

  邪YIN罪,只有東,西,南三大洲有,北郁單越洲則無邪YIN罪。

  若對畜生{女},對已經壞爛的[女屍],對眾多[女性],對獄中的[女犯],趁人之危,對逃亡的女性,對師長的妻子,對出家尼眾等親近,作非梵行的,名為邪YIN。

  已經出家的人,雖已無所系屬,但對自己的親屬,王屬等作非梵行的,得YIN罪。

  在惡世時,亂世時,暴君出世時,怖畏時刻,若強令自己的妻妾剃發出家,當出家後,仍同她作非梵行的,得YIN罪。

  若在“三道”[指:口道,小便道,及大便道]作非梵行的,得YIN罪[有關“三道”,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得不同輕罪或重罪。此處從略]。

  在道路邊,塔廟邊,祠寺邊,大眾集會之處,若自身,若與他人在上述等地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父母,兄弟,國王死亡後守護“靈”期內,或先與他人約會,或先應允他人,或先接受財禮,或先接受邀請[其目的是為了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木,泥,畫像旁(一解,應指聖賢像),以及死屍等人邊,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自YIN”時[因無實體對象]起妄心,產生了與他人作非梵行想(一解:把自己的配偶想象為他人的配偶);又見到屬他人之妻,不懷好意,產生了自己與之作非梵行想,這種單方面的“意YIN”,也名邪YIN。

  以上所列舉的邪YIN罪,也有輕重,從“重煩惱”[如貪嗔癡比較強烈],則得重罪;從“輕煩惱”發生的,則得輕罪。

  以上摘自《優婆塞戒經講義》校對無誤。以下是我的補充看法。怕有人不能了解。“屬自身”[在自身行YIN],“自YIN”都說的是手YIN或者是其他的自YIN方式。“口道,小便道,及大便道”,指口交,肛交,小便道性交。“非女”指同性戀,人畜之間,與太監等等。見他人之妻的意YIN也是邪YIN。夫妻之間的非時非處行YIN也是邪YIN。請斑竹從其他的地方轉來。

  用性具自YIN也是邪YIN,賣YIN嫖娼就更是邪YIN了。邪YIN有罪,必有惡報。

  一夜情是邪YIN;婚外戀婚外情包二奶婚外通奸是邪YIN;婚前同居偷嘗禁果試婚是邪YIN(沒有登記領取結婚證得到法律承認保護即是未婚同居')。如果再由於這種邪YIN引起的墮胎殺生更是罪過無量無邊,要在地獄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希望大家謹慎小心。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轉帖]邪YIN折損功名福報

  有同仁說,他就犯了這個罪業,每次參加公務員的升等考試,考了七八次,都只差那麼一兩分。他想到這個問題,就問我:‘邪YIN是不是會折損功名福報呢?’我說:‘確實會!而且損得很重。’古代就有公案,折損得很重,甚至造成殺身之禍。也有為了爭風吃醋,或是看不順眼—你搶走我的女人,就把你殺得一塌糊塗,亡命亂刀、亂槍之下都有可能。

  現代人在一起常造口業,許多人在辦公室裡,總是喜好討論女人,或談論YIN穢之事,而且還多方揣摩、相互研究,一唱百和,每因說者講得津津有味,致使聽者躍躍欲試。

  須知,邪YIN的罪惡、不為人知的隱私,實在關系一個人終身的名譽和節操,所以偶然講錯一句話,往往產生無窮禍害,觸犯天怒莫此為甚。嘴巴除了吃飯之外,要說些好話,要說勸人進德修業的話、鼓勵的話;絕不可說使人產生遐思的話—所謂的绮語。如此方可獲福於天,有口德之人會有福報。

  與非妻行YIN的地獄苦果:(以下摘自經典)

  “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起YIN欲心。憶念自妻。YIN他婦女。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無彼岸受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力。受如是苦。所謂彼處受火燒苦。受刀割苦。受熱灰苦。受諸病苦。如是彼岸則不可得無安慰者。如是所說。受諸苦惱。不可譬喻。如說受苦。彼地獄人。自心所诳。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炙。若煮若打。乃至集作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

  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常貧窮。曠野惡處。山中險處。為夷人奴。常有病苦。”

  口中行YIN的地獄苦報:(以下摘自經典)

  “何者邪行。謂於婦女不應行處。口中行YIN。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割刳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閻魔羅人。以熱鐵釘。釘其口中。從頭而出。出已急拔。又釘其口。耳中而出。復以鐵缽。盛熱銅汁。瀉其口中。銅汁熱炎。燒燃其唇。次燒其舌。既燒舌已。次燒其眼。如是燒咽。次燒其心。次燒其肚。如是次第。乃至糞門。從下而出。如是邪行。樂行多作。惡業果報。在於地獄。如是如是種種受苦。乃經無量百千億歲。常被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

  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口中常臭。如爛氣臭。如是熏他一切所惡。是彼惡業余殘果報。”

  非道中行YIN的地獄苦報:(以下摘自經典)

  “何者邪行。謂於婦女。非道行YIN。彼不隨順。自力強逼。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脈脈斷處。受大苦惱。所謂熱筒。盛熱銅汁。置口令滿。唱聲吼喚作如是言。我今孤獨。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

  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所得妻婦。貪愛他人。彼人見之。不能遮障。是彼惡業余殘果報。彼作集業果報不失。猶故須受。”

  邪YIN的罪報(摘自經典):

  《華嚴經》中雲:“邪YIN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法苑珠林》中雲:“佛言邪YIN有十罪:一者常慮彼夫所殺,二者夫婦不睦,三者惡增善減,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惡事常被人疑,七者親友誹謗,八者廣結怨家,九者死入地獄,十者, 報盡為男,妻不貞潔,報盡為女,多人共一夫。”

  《般泥洹經》中雲:“好邪YIN者,有五自妨:一者名聲不好,二者王法所嫉,三者懷畏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欲所致,能自滅心。”

  《薩遮尼乾子經》中雲:“自妻不知足,好YIN他人婦,是人無慚愧,受苦常無樂。”

  《優婆塞戒經》中雲:“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若屬自身,是名邪YIN,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YIN。如是邪YIN,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分別善惡報應經》中雲:“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塗。”

  《涅槃經》雲:“菩薩雖不與女人和合,然見男女隨逐,便生貪著,即名毀破淨戒。”

  《造像功德經》中雲:“佛告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黃門身:一者殘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於持戒沙門,瞋笑毀謗;三者情多貪欲,故心犯戒;四者親近犯戒人,復勸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後起信心,造佛形像,不受斯報。復有四種業,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者於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於男子身,非處染著;三者即於自身,而行欲事;四者炫賣女色,而與他人。若有眾生,曾行此事,深自悔責,造佛形像,不受此身。”

  建議各位師兄到戒邪YIN網上以真實姓名或法名發露忏悔,這樣才有奇效,依據四力即歸依力(歸依三寶)、破惡力(將罪行對上師尊者或大眾發露出來,不要焐在黑暗裡)、恢復力(就是從此與惡習永斷,更不復再犯)和對治力(常念誦經咒,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如法精進修持)會能夠徹底忏悔清淨的,不然業果必定會成熟,我就是用的真名發露忏悔的!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有人诋毀三寶,佛弟子該如何對待
下一篇: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