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緣起

  我們現在隨處都是道場,隨處都是法會,隨時隨地都可以講經說法,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隨時隨地都是用功的場所。所以修行沒有處所的分別,沒有遠近的分別,到什麼地方都和在原來的地方一樣。而且不但不要分別地方,也不要分別法會的好壞。我們要到處都可以講經說法,到處都可以研究佛法,這樣才能打成一團,煉成一片。養成這種到任何的地方都研究佛法的習慣,這是最要緊的。

  我們研究佛法主要是什麼?要不打妄想,要收攝身心,把身心收攝到一起,不東想西想,不想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就一心一意來研究佛法。這樣你就會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什麼憂愁。你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看不破,放不下,覺得這個事情也重要,那個事情更重要,這一重要就生出一種執著心。一有執著心就有煩惱生出來。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人,就要沒有執著,而且是沒有一切的執著。我們今天是頭一次在此地講經,以後坐的時候,都是後排的人坐在前排兩人的中間,互相錯開,這就不會擋到後邊人的視線,前邊後邊都可以看得見,這是坐法。那麼站呢?兩個人站在一排,排與排間的距離要離得可以叩頭的距離。還有方才我們念<六字大明咒>,這地藏王菩薩,他就歡喜人念這<六字大明咒>,你要是能念<六字大明咒>,他就隨心滿願,你求什麼,他就會幫助你。地藏王菩薩的靈感是一言難盡的,這在經裡會講到。那麼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我們要念這<六字大明咒>,這是最好的一個咒法,它的功能,也很不可思議。

  講到這《地藏經》的因緣,說起來也有很重要的關系,因為在這個夏季租這個房子,本來暑假完了,我想把房子退租了。可是退租了,就有一些人要出去找房子,這很困難,不容易找,所以我就很冒險的,把這房子又租下來了。租下來後,請這些人到這邊住,我並且把地藏王菩薩也請到這邊來,陪著大家在這兒住,那麼大家就可以天天拜一拜菩薩,種善根修福呢!但是因為“菩薩”對於美國人而言,都是很陌生的,美國人在過去對於每一位菩薩都不認識,現在居然跟菩薩住在一起。有的人就會很高興;有的人就會想,哦!這菩薩的像是一個人的樣子,會感到很害怕。所以,我現在就把這位菩薩的事跡介紹給各位。大家希望交一個朋友,可能要先了解這個朋友是什麼人?因此我們現在要認識這位地藏王菩薩,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我給大家講一講《地藏經》。

  《地藏經》是佛教裡的一部“孝經”,地藏王菩薩也就是一位行孝的菩薩,是最孝順父母的一位菩薩。因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學地藏王菩薩那種孝順父母的精神,所以來講這部《地藏經》。現在,第一要講“教起因緣”:為什麼有這一部經──教起的因緣。第二要講“藏乘所攝”:藏,是三藏。乘,是大乘、小乘。若講五乘,就有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所謂藏乘所攝,就是說它在三藏裡邊是屬於那一藏,在五乘裡邊是屬於那一乘的。第三“辨定宗旨”:要說明它的宗旨。第四是“消釋名題”:消釋名題就是解釋這部經的題目名字。第五是“傳譯使者”:誰流傳翻譯這部經典,這也要講出來。第六是“別解文義”:這是特別的解釋經文的意思。

  什麼是第一教起因緣?“教”是聖人一種教化眾生的語言──聖人被下之言。“起”是本來沒有的,現在有了,生起來了,生出來了。“因緣”,因是一種因素,緣是一種緣故。那什麼因緣生出這種教來?因為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始終也沒有去超度他的母親。釋迦牟尼佛是從他母親的左脅(肚子的左上方)生出來的,生出來之後,他的母親就死了,而他成佛之後,知道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已經生天了。所以等到釋迦牟尼佛說完《法華經》之後,在沒說《涅槃經》之前,想起母親來了,就升到天上去,到忉利天宮三個月,為母親說法。說什麼法?就說這部《地藏經》──這一部孝經。因此這是釋迦牟尼佛為度慈親,為度他的母親而到忉利天宮,說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什麼有這部經的因緣,是釋迦牟尼佛為了母親而說法的,這部經是不是很重要呢?這是教起的因緣。

  第二是藏乘所攝。攝,是所屬的那一部;藏,是三藏──經藏、律藏、論藏。經藏屬於定學,律藏屬於戒學,論藏屬於慧學,經律論也就是戒定慧。而這一部經是屬於經藏和律藏所攝,因為其中也講戒律。這個乘,就是五乘,有的說三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五乘呢?再加上人乘和天乘,合起來就叫五乘。我們人有千差萬別,天上的人也千差萬別,聲聞、緣覺這其中也是千差萬別,菩薩也不只是一尊菩薩,有很多菩薩。而這部《地藏經》是屬於人天乘和菩薩乘所攝,這是藏乘所攝。

  第三是辨定宗旨。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作為宗旨呢?這一部經的宗旨有八個字──“孝道、度生、拔苦、報恩”。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順父母這個道理。人能孝順父母,這是天地的光輝。天地所歡喜的,就是人能孝順父母,所以說:“天地重孝,孝當先。”這個孝字是最要緊的,就用一個孝字,全家都會平安。“孝順還生孝順子”,你要是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孝順你;你要是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會孝順你。所以為什麼要做人呢?做人有什麼意思?不是說:“啊!我就這麼糊糊塗塗地來做人就算了。”不是這樣,做人的本份就應該孝順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師長,父母也就是諸佛。你要是沒有父母,就沒有你這個身體,沒有你這個身體,就不會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順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這一部經的第二個宗旨就是“度生”。怎麼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這叫度、由生死到涅槃這也叫度、由煩惱到菩提這也叫度。現在所說的這個度生,就是度眾生。度眾生不是說度一個、兩個,也不是度三個、五個就叫度眾生。度眾生是指所有一切十二類的眾生,都應該發心來教化他們,令一切眾生早成佛,這才叫度眾生。

  第三要“拔苦”,這一部經要拔除眾生的苦。第四是“報恩”,要報父母的恩。孝道、度生、拔苦、報恩,這八字是這部《地藏經》的宗旨。要是詳細講,這太多了,所以現在就講這個重要的意思,講明白了,然後大家也就明白了。

  講起這個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在這兒想回家孝順父母,回到家裡又忘了。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真正的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需要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闱,就是只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他!父親不准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裡。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去學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遠孝,效於萬古;近孝,效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效於萬古,好像中國有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孝是效於萬古,萬古流芳。

  談起二十四孝,中國有一個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順父母的。他的鄰居有個姓王的,叫王寄。這個董永是最沒有錢,最窮的一個人,而王寄是最有錢的一個人。可是董永的母親,因為兒子孝順,就吃得身體很肥胖,雖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樂。而王寄的母親,有錢是有錢,吃雞、鴨、魚、肉,盡吃好東西,但是瘦得不得了,非常的瘦。她不高興,總是憂愁。

  有一天董永──董黯不在家,王寄也不在家。瘦婆就問肥婆說:“你家裡這麼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你為什麼這麼胖呢?你這麼大年紀,這麼胖是什麼道理?”董黯的母親就對這個瘦婆說:“因為我的兒子非常的孝順,他一點壞事也不做,又守規矩,又勤儉做工。所以我一點也沒有憂愁,很快樂的。心廣體胖,我心裡這麼歡喜,所以身體就很胖。”然後董永的母親──就是這肥婆,又問瘦婆說:“你這麼有錢,家裡吃得這麼好,為什麼你這麼瘦呢?你簡直骨瘦如柴。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這個瘦婆就對肥婆說:“我呀!有錢是有錢,吃得也好。唯獨這個兒子,不守規矩,盡做一些非法的行為。今天也犯法,明天也犯法;今天被警察抓去問話,明天又有傳票到家裡來。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兒子擔心,吃得再好也不覺得快樂,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所以,就一天一天瘦下來了,胖不起來。都是因為這個愁。”

  這兩個一肥一瘦,這麼互相談一孝一逆,一個談孝順的兒子,一個談忤逆的兒子時,這個忤逆的兒子回來了,在旁邊偷聽這兩個肥瘦的女人講話。等她們兩個離開了,各回各的家後,這個王寄就到董黯的家裡,將這個肥婆拳打腳踢,痛打了一頓,說“你盡講閒話,你為什麼對我母親講這麼多啰啰唆唆的話?”這樣打了一頓,董永回來了。他看他母親不高興,就問她為什麼,她母親就對她的兒子說:“今天王寄過來把我打了一頓,說我今天跟他母親講他的壞話。”董黯一聽,也不出聲,就安慰他的母親說:“你不要生氣啦!他是這樣一個人呢,不要怪他了。”可是他的母親自從被這麼一個壞孩子給打了一頓,罵了一頓,就生病死了。

  母親死後,董永這回可發大脾氣了,“啊!在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不和你打架。因我怕母親憂愁呢!現在你把我母親給害死了。”於是乎,拿著刀就把王寄給殺了。這個瘦婆怕她兒子被人殺了,果然被人殺了。殺了之後,董永拿王寄的頭,到他母親的墳前,放在一張桌上,叩頭焚香說:“母親!您不要生氣啦!他打您不是嗎?現在我給您報仇,我把他殺了,拿他的頭來祭奠您。”祭完,你說怎麼樣呢?他拿著這個人頭,就去自首報官,到縣政府去投案。說是:“因為他把我母親打了一頓,我母親就死了,現在我把他殺了,來祭祀我母親。現在官府怎麼樣斷我,我就怎麼接受這種懲罰,我不會逃避王法的。”縣官就判他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之後,偏偏遇著當時的皇帝大赦,所有的罪人都被赦免了,不追究他以往的罪過,他就被放出來了。放出來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原因來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贊地藏菩薩偈一

  稽首本然淨心地 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 為祥為瑞遍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贊歎 十方菩薩共歸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

  現在先講贊地藏菩薩偈,然後再講經的題目。這十二句偈頌,是贊歎地藏王菩薩的慈悲智慧和功德。菩薩為什麼也歡喜人贊歎?菩薩並不是歡喜人贊歎。但因為其他的菩薩和眾生覺得地藏是菩薩中的上首,最大慈悲者,最大願力者,所以就歡喜贊歎他,並不是地藏菩薩願意人來贊歎他,根本地藏菩薩他是不被境界所動搖,既沒有歡喜也沒有煩惱。

  【稽首本然淨心地】:稽首就是叩頭頂禮。本然就是本來的面目。淨心地就是清淨心地的法門。

  【無盡佛藏大慈尊】:以無窮無盡來描寫。佛藏大慈尊,也就是大慈悲的尊者。

  【南方世界湧香雲】:在南方世界湧出無量無數香花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又有瑞彩燦爛的香花雲和香花雨缤紛而下。

  【寶雨寶雲無數種】:又有種種的寶雨,種種的寶雲。

  【為祥為瑞遍莊嚴】:為何有這種種的吉祥不可思議的莊嚴境界?

  【天人問佛是何因】:所以天人問佛究竟是何原因呢?

  【佛言地藏菩薩至】:佛就告訴天人說:這祥瑞的境界是因為現在有一位地藏王菩薩到這法會來。

  【三世如來同贊歎】:這位地藏菩薩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共同贊歎他。

  【十方菩薩共歸依】:十方就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方、下方共十方。這十方所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菩薩皆一同皈依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的願力大、誓願大,所以十方菩薩都鹹來歸依他。

  【我今宿植善因緣】:我,指在法會的人,因為在往昔生中曾種下很多善因善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所以現在能來這法會稱揚贊歎地藏王菩薩,最真最正的功德。

  贊地藏菩薩偈二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诃薩。

  【慈因積善】:為什麼地藏菩薩有那麼大的慈悲心?就因為他在往昔種了很多善根。善根深了,慈悲心也就大了。沒有善根的人,慈悲心也就不會那麼大。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慈悲?就因為他的善根深厚。

  【誓救眾生】:他發的誓願,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隨時隨地都要救度眾生。忘了自己,只知道救護眾生,他覺得救護眾生比救護自己更重要,所以說誓救眾生。

  【手中金錫】:金錫即錫杖,手裡拿著錫杖。

  【振開地獄之門】:這支錫杖,能振開地獄的門,救出在地獄裡受苦的眾生,令他們投生,或者做人,或者生天,或者成阿羅漢。

  【掌上明珠】:地藏王菩薩手上有顆明珠,是如意寶珠。

  【光攝大千世界】:它的光明能遍照攝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令他們都能離苦得樂。

  【智慧音裡】【吉祥雲中】:在慶雲氤氲,金耀騰輝,一片祥瑞的光明雲裡邊。

  【為閻浮提苦眾生】:閻浮提就是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此雲‘堪忍’世界,又叫南閻浮提,意思是這裡的眾生堪能忍耐一切苦惱。

  【作大證明功德主】:他為所有苦惱的眾生,證明他們將來都能成佛道。他是一位功德的主宰。

  【大悲大願】:大悲就是拔出眾生一切的痛苦,地藏菩薩具足大悲心。所謂大願,就是發大誓願。地藏菩薩的願力:‘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你們看,他的願力多大!

  【大聖大慈】:大聖就是有大智慧的人。大慈就是給予眾生一切的快樂。

  【本尊地藏菩薩摩诃薩】:本尊就是我們本來所尊重的這位地藏菩薩。菩薩就是菩提薩埵(BODHISATTVA)。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是覺悟一切有情的眾生:又譯‘有情覺’,是有情裡邊的一位覺悟者。摩诃薩就是大的意思。他是一位大菩薩。

  地藏本願經釋題

  講經的法門,各宗的方法不同。有天台宗,有賢首宗。天台宗用五重玄義來講述,賢首宗是用十門分別。在未講經之前,用這十個門來解說這部經的大義。‘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人法立題。‘地藏菩薩’是一個人。‘本願’是法。‘地藏’這個地就是山河大地的地。這地能生長萬物、含藏萬物、覆載萬物。一切萬物因地而生、因地而長、因地而成,所以說天能覆萬物,地能載萬物。‘藏’,藏什麼?藏一切的寶藏。一切的寶藏都在地裡,諸如金、銀、銅、鐵、鑽石等礦,都是埋在地裡頭。我們人類也有礦藏,是智慧藏,一切智慧都是從這裡生出來。‘菩薩’是梵語,前面已經講過,即是覺悟一切眾生。自己覺悟,也願一切眾生覺悟。自己有大智慧,也願一切眾生有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不顛倒了。‘本願’,是他本來發的這個願。‘願’是願力,在過去、未來和現在都發這個願力,度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在七種立題裡面,這部經的名字是屬於人法立題。有人喻立題,好像如來師子吼經。‘如來’是人,‘師子吼’是喻。有法喻立題,好像‘妙法’是法,‘蓮華’是喻,妙法蓮華經是法喻立題。有單人立題,如佛說阿彌陀經,‘佛’是一個人,‘阿彌陀’也是個人,所以說單人立題。有單法立題,好像般若經,‘般若’是法。有單喻立題,好像梵網經,單用‘梵網’一個比喻來立題。這七種立題也叫單三、復三、具足一。‘具足一’好像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比喻;這部經題具足人、法、喻,故名為具足一。

  佛所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其立題方法,不出這七種。明白這七種立題之後,一看經的題目就知道是屬於單人立題、單法立題、單喻立題、人法立題、人喻立題、法喻立題或者是人法喻立題。知道這經的題目,就好像認識人的名字一樣。‘經’,梵語修多羅(SUTRA),華譯‘契經’,契經的意思是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根機;契理可以成佛,契機可以度眾生。經又有多種的意思,有湧泉義、繩墨義、華鬘義。‘湧泉’,好像水從地上湧出來一樣,滔滔不絕,源源而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繩墨’,好像木匠所用墨斗一樣,楷定邪正,可以做為一個標准。‘華鬘’,是用花結成鬘,非常的莊嚴。‘經’又有貫、攝、常、法這四種意義。‘貫’,是貫串所說義,把佛所說的義理,都連串在一起。‘攝’,是攝其所化機:那一位眾生聽了這部經,明白了,這一位眾生就是機。經就是攝持所化的機,好像磁鐵把他吸過來。‘常’,古今不變為常。‘法’,就是一種憲法,這種憲法是三世同遵。過去世、現在世、末來世都要遵從這個法。‘經’是一字不變,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減,這叫經。經的意思亦是‘法本’,法的根本、法的源流、法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學佛法,所謂‘法賴僧傳’,必需要皈依三寶。三寶是佛、法、僧。好像香爐寶鼎的三足一樣,缺一不立。如果不能見佛、不聞法、不親僧,這就是八難。能得見佛聞法親僧,三寶具足,就不會落到八難。想要學佛,必需要明白佛法;要明白佛法,必需要皈依僧。要學習佛法才能成佛,這是我們佛教徒應該知道的根本要法。這部經是用地藏菩薩自己的名字而命題。

  經是個通名。所有的經都是經,每一部經又有它自己的名字,所以叫‘別’名。別名是單單這一部經的名字。這部經是地藏菩薩本願,即是他往昔所發的願力。這部經是誰說的?是佛說的。佛向眾生介紹地藏菩薩所發的願,使眾生知道地藏菩薩的大願大力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和眾生也有很大的因緣,也發無量無邊的大願,但他的願力,還有窮盡的時候。唯獨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無窮無盡,充滿虛空,周遍法界,沒有那一個地方不是地藏菩薩的願力。為什麼叫‘地’呢?前面已說過,這地能生長萬物,飛潛動植,四生:胎、卵、濕、化,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沒有那一道不是因地而生,沒有那一類眾生不是因地而有。地藏菩薩,亦復如是。他能成就一切眾生的善根,願一切眾生都能聞法而修道成佛。又有一個意思,是‘能載’義,地能負載萬物。萬物都在地的上面,由地來承載著它,沒有說過這萬物太重了,我荷負不動了。地無論有什麼,它都能負載。菩薩的願力也是這樣地負載一切眾生。在他的大願船上,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地又有‘吸攝’義,眾生都被地心吸力所吸住;菩薩用他的願力來攝受一切眾生,好像地心吸力,也好像吸鐵石把鐵吸住。這個地又有‘含藏’的道理,所有一切寶藏都在地下含藏。有福的人,就得到這寶藏。菩薩的法門,也是這樣,包藏著一切法寶來等著眾生開發。地又有‘支持’的意思,支持一切萬物。菩薩的願力,也是支持一切眾生來修行,離苦得樂。地也是萬物之母,一切萬物,皆由地而生。地藏菩薩所發的願力,也就是一切眾生的願力之母。地又具堅固的性能,不容易移動,不容易破壞,猶如金剛一樣。菩薩的願力也是這樣堅固,不可破壞,不容動搖,令一切眾生在這種堅固的願力之下,向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路上邁進。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盡未來際說不能盡,就是用電腦也算不出來多少,所以佛說: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誓願不可思議!那麼凡夫又怎麼能知道地藏菩薩這種境界呢?其實地藏菩薩常常現在我們的面前,來教化我們,但眾生的業障深重,遮蔽心源,就是地藏菩薩來了他也不認識,而當面錯過。地藏菩薩和每一個人都有大因緣。我們能誠心常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就常在我們心裡,我們也常在地藏王菩薩心裡,心心相印,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

  ‘菩薩’上邊略略講過,就是大道心的眾生,也叫大開士,也叫大士,這都是菩薩的別名。‘本’,這個本字就是往昔的事情,從本以來的這件事情。什麼事情呢?就是地藏菩薩所發的願力:要救度最痛苦的眾生,盲聾喑啞的眾生,殘廢的眾生,業障最重的眾生,永遠在地獄裡不能出離的眾生。所以他的願力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什麼時候才空呢?沒有空的時候。那麼地獄不空,地藏菩薩就不願成佛。他這種願力是無始無終,無大無小,所以叫本。‘本願’,也沒有什麼叫大願,也沒有什麼叫小願。他這願力是超出大小的范圍,這種本願是說不能盡的,所以這一部經的名字就叫‘地藏菩薩本願經’。

  現在按照天台宗釋名的道理,簡略地解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這個名字。正好像這個人你認識了,但當初你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這等於沒有認識。你認識了,必須知道這個人叫張三或李四。知道名字之後,就要識體。所有佛的經典都有一個體。什麼體?就好像人一樣,認識他的名字之後,再要知道他是什麼體?是長得高的還是矮的?是肥的或是瘦的?是健康還是有疾病?在經上也有個體,凡是大乘經典都是以實相為體。什麼叫實相?實相是真如的一個別名,也是佛性的一個別名,也是本來面目的一個別名。所以說實相無相,實相沒有一個相,可是無所不相;什麼相也沒有,但是什麼相都有,也就是真空裡頭包含妙有,妙有裡頭具足真空。這部地藏經是以實相為本體。有了體然後再論用,再立宗。這部經以因果為宗: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所以說‘捨一得萬報’。做善功德,就向上升:造罪孽,就向下降。有了宗旨,又有什麼用途呢?這部經以改惡向善做為其用。人人聽了這部地藏經,能明白因果,就會改惡向善,就會上升不會下地獄,這就是這部經的作用。

  明白這部經的體和宗旨,就好像明白這個人一樣,知道他的名字,也知道他的身體是胖是瘦,然後又要知道他是做什麼職業?有什麼本事?是醫生,以醫生為職業,可以給人治病。是教育家,可以講學教人。或者是一個商人,會做生意。我們學經,也應該先知道這部經的名、體、宗和用。這部經是以實相為體,以因果報應為宗。如是因如是果。其用就是要改惡向善、孝順父母、報答父母之恩。

  這部經也是屬於教相。這個教相有五時八教。五時就是(一)日出時。(二)日升時。(三)日中時。(四)日沉時。(五)日落時。日出先照高山,日升後照平地,日中無所不照,日沉仍然照平地,日落還照高山。按這五時而判教相。佛最初時說華嚴經,此時好像牛乳。第二時說阿含經,好像乳出酪。第三時說方等經,好像從酪生出酥。第四時說般若經,好像從生酥出熟酥。第五時說法華經、涅槃經,好像從熟酥中煉出最上妙味的醒醐。這部經有的人說是生酥,但是我覺得這一部經,應該屬於醒醐的味道,因為它具足無上的妙味。

  八教分為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合稱八教。化法四教是(一)藏教。(二)通教。(三)別教。(四)圓教。因為這四教是教化眾生的法門,所以名為化法。化儀四教是(一)頓教。(二)漸教。(三)秘密教。(四)不定教。這四教是教化眾生的儀式,故稱化儀。這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在未講經之前先說一說五重玄義。玄就是玄妙的義理,共有五重。要是詳細來說,那是重重無盡,當然不只五重,現在僅大略說它是五重。五重就是(一)釋名。(二)顯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

  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唐是唐朝時代。於阗國,是國名,即新疆於阗。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這位法師通達三藏,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叫三藏沙門。沙門是梵語(SHRAMANA),翻譯為‘勤息’,即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戒定慧是本有,貪嗔癡是本無。可是本有的戒定慧不會用,就變成本無的貪嗔癡了。就好像水本來是清淨的,它能隨方就圓: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裡,就成圓形;裝入三角形容器裡,就成三角形。要是把它凍成冰,就不一樣了,這塊冰要是四方的就不能任意把它弄成三角;要是圓的,也不能把它再變成四方。總而言之,它不會聽你運用了。水變成冰就是貪嗔癡,冰化為水就是戒定慧,這是個比喻。可是我們本有的智慧水凍成冰了,所以本有的戒定慧,就轉成貪嗔癡。沙門,就要返本還原,息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去除本來沒有的東西,恢復本來有的東西。實叉難陀譯為喜學,是歡喜學佛法的意思,這是譯經師之名。這位法師既通梵文,又通華文,他把這部經翻譯得非常圓滿,文法也很通暢優美,所以現在我們念地藏經,是依照這位法師所翻譯的經文來讀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字幕版)宣化上人10-1

 

上一篇:遠離邪YIN,把今生及多劫以來所造邪YIN忏悔清淨
下一篇:學佛先斷邪YIN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