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朝憨山大師往生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明德清●●德清,字澄印,晚號憨山老人,金陵蔡氏子也。母夢觀音抱送童子而孕。及誕,白衣重胞。年十九,出家,專心念佛。一夕,夢中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當日落處,面目光相,了了分明。自此聖相炳然,時時在目。尋至五台習定,發明本有。刺血書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久之,動靜一如。萬歷十年,清居牢山,李太後命輸金造寺,賜額曰海印。時太後數遣中使修諸塔寺。權貴與中使有隙者,令東廠役扮道士擊登聞鼓,以侵占事聞。事連清,坐私造寺院,戍雷州。清隨所至,冠巾說法,又發宏經之願,疏論楞伽楞嚴諸經。四十二年,奉恩诏,反僧服。還過廬山,結庵五乳峰下,效遠公六時刻漏,修淨業益精。時有海陽禅人,求授戒法,因問修淨土之要。清曰,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此之法門,乃佛無問自說,三根普被,四眾齊收,非是權為下根設也。經雲,若淨佛土,當淨自心。今修行淨業,必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淨。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則心自淨。於此清淨心中,厭娑婆苦,發願往生安養,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閒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若念至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然一心持名,固是正行。又必資以觀想,更見穩密。佛為韋提希說十六妙觀,便得一生取辦。今當於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淨土境界,如彌陀經說蓮華寶池等,隨意觀想。若觀想分明,則二六時中,現前如在淨土,臨命終時,一念頓生。如此用心,精持戒行,永斷惡念煩惱。以此淨心,觀念相繼,淨土真因,無外此者。又有淨心居士者,問念佛不能成片,請開示。清示之曰,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能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嘗反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杯水救輿薪之火,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不求成片而自成片矣。此事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直須勇猛,更莫遲疑。居廬山數歲,之曹溪。天啟三年十月,示微疾。謂人曰,老僧世緣將盡矣,沐浴焚香,危坐而逝。有光燭天,年七十八。(夢游集)

 

上一篇:淨宗八祖蓮池大師往生記
下一篇:115歲老人一輩子沒進過醫院—老人的養生秘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