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圖說28:慈心於物(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鳳陽賈某以販豬為業,其中有一頭豬非常馴良,好像很通人性,賈某十分喜愛,用這頭豬作為樣豬。每次豬群結隊而走,都是這頭豬領頭,已經養了十多年了。一天到宿州徐溪口,在旅店住下,店主見賈某很有錢,心生歹念,將賈某殺害,把屍體投到枯井裡,沒有人知道。店主把豬賣給屠戶,豬逃走了,屠戶去追,正趕上知州出巡,豬趴在轎前嚎叫,好像要說什麼的樣子。州官很奇怪,命令差役跟著豬走,看它要到哪裡,豬來到一個枯井旁邊,大聲嚎叫。下井打探,發現一具屍體。詢問屠戶,說不知道。問屠戶這頭豬是從哪來的,說是從某旅店老板那買的。到旅店傳喚,伙計謊稱店主出去很長時間了,豬突然闖入店主的房間,咬住店主的衣服不放,抓回衙門,審問了一次就招供了。州官命令把豬送到廟中放生,每天支給它糧食一升。州官升任走後,新任的官員不再支付。廟裡的僧人擔心沒有吃的,把豬叫過來,令其去化緣,豬點頭好像聽懂人話。僧人便在豬脖子上一個袋子,引導它到街上去。眾人都歡喜布施。第二天,豬就自己到街上去,已經給過的不再討要,沒給的守在旁邊不走。眾人都說:“這是豬道人。”從此以後,風雨無阻,有叫它“豬道人”的,就搖著尾巴跑過去,施捨的瓜果也不吃,想讓人都裝到袋子裡,帶回廟裡,人們更加驚奇了。如此三十年,僧人賴以存活。乾隆戊子年,豬老死了,僧人用棺木埋葬在廟後,立碑曰“義豬墳”。

  徐太史說:“此豬前後報答兩位主人,故事曲折分明。眾人稱其為豬道人,已經和人沒有分別了,所以特此將此豬死去的年份記錄下來,然而又不能將其視為尋常人。”

  徐太史詩:“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無。靈蠢原來同佛性,何曾依樣畫葫蘆。”

  衢州的差役,到某鄉民家催繳官糧,鄉民家貧,沒有東西招待他。只有一只母雞,准備殺掉。差役恍惚之間見桑樹下有一位黃衣女子向他祈求救命,還說:“自己死不足惜,不忍心兒子見不到陽光。”差役非常驚異,到屋子旁邊見一只母雞正在孵蛋,鄉民正要宰殺,差役拼命勸阻。後來,差役又來了,母雞領著小雞來見他,跳躍著好像感恩的樣子。離開鄉民家,走了有幾百步遠,一只老虎從旁邊竄出。忽然一只雞飛起來撲向虎眼,差役才幸免於難。

  徐太史說:公差往往如虎一樣凶狠,而動了恻隱之心,這是虎心變善了,不然難以逃出真虎口。這只雞靈幻莫測,真慈母,真俠士!

  徐太史詩曰:“片念仁慈轉殺機,伏雌誰遣幻黃衣。柔腸兒女尋常事,不料雄心奪虎威。”

  興安差役鄭某到鄉下催繳官糧,夜裡睡覺時聽到隔壁好像有人說話:“我明天就要被殺了,你們要自愛,不要擾害人。”仔細一聽,原來是母雞對小雞說話。早晨起來,對主人說:“不要殺雞給我吃,可以把活雞給我。”差役抱著雞走到岑山,雞掙開,奮力飛到一個山洞裡,差役跟著進到洞裡,見滿地的金銀,驚歎說:“這是上天賜給我的啊,我該怎麼處理這些財富呢?”於是用這些錢造橋修路,力行善事,後來出家為僧,終身嚴守戒律。 凈因寺的僧人慧遠,養了一只鵝,經常跟著聽經。每次講經,都到佛堂裡伏地敬聽。要是泛泛地談論別的俗事,就鳴叫著鋪著翅膀出去了。

  徐太史詩曰:“聞到妙來心即神,香雲花雨幸皈身。此間未許談風月,不似孤高鶴傲人。”

  萬歷二年,無錫縣秦貞中年無子。時值端午佳節,家人准備宰鵝。秦貞見白鵝羽毛潔白光亮,冠爪如朱砂一樣殷紅,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於是不再宰殺,送到北禅寺放生。三年之後,秦貞夢到白鵝前來道謝說:“承蒙主人不殺之恩,我在寺中聽講《金剛經》,特此來報恩。”秦貞醒後,他的妻子覺得肚子疼,後來生下一子,取名為夢奇。聰明俊秀,十二歲考中秀才,進宮學讀書。

  徐太史詩曰:“六道無常疾電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領休看易,三載聞經佛座來。”

  李昭嘏參加秋季舉行的鄉試,主考官白天休息時,忽然醒了,發現一張試卷放在枕頭旁邊,閱覽這張卷子,文章很平常,令手下放到架上。又假裝睡下,瞥見有大老鼠銜著那張試卷,又放到枕頭前,這樣反復了三次,勉強錄取了他。李昭嘏在發榜後來拜訪主考官,考官問他什麽原因,李回答說:“先人積下什麽陰德我不清楚,只是我家已經三代不養貓了。”考官說:“這是老鼠報恩啊。”李昭嘏第二年春又聯捷考中進士。

  徐太史詩:“家家貓喜食魚肥,世庇茅廬報棘闱。不俟簾官三度薦,點頭卷已拔朱衣。”

  關中一位商人在隴山得到一只會說話的鹦鹉,非常喜愛,用很好的食物喂養。曾經因為犯法被關進大牢,回來的時候,感歎悔恨不已。鹦鹉說道:“主人被關在獄中還不到十天,懊惱成這樣,我經年累月關在籠子裡,又能怎樣?”商人有所感悟,於是把鹦鹉放歸山林。後來商人的同伴每次從隴山經過,鹦鹉就會在林中問道:“主人現在怎麼樣?一定替我向主人問好啊。”

  徐太史說:“雍陶在詩中寫到‘自起開籠放白鹇’,此商可嗣響雍陶矣。”

  徐太史詩曰:“片言打動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問郎今無恙否,多情誰似隴山禽?”

  江南某書生,夜裡夢見一位身穿铠甲的人跪地求救說:“我明天早晨有難,在先生某朋友家,懇請前去搭救。”書生驚醒,急忙到那位朋友家中,見一小奴挎著竹籃進來,問籃裡是什麽東西,說:“從集市上買的魚,准備用來做早飯。”上前一看,是一條活鯉魚。向朋友講明緣由,放生到江中。一年後,書生要過揚子江,突然遇到風暴,船被吹到山下船底被石頭刮破,眼看就要沉了。眾人都呼天喊地,都說這下活不成了。過了一會船突然隨風破浪前行,好像有東西托著船走,眼看船艙中的水都滿了,船走的更快了,居然安全到岸。向後一望,原來有一只巨大的鯉魚搖著尾巴消失在水中。

  徐太史說:“不直接給書生的朋友托夢,轉而向書生求救。這位朋友大概不是心存仁慈的善人。然而把夢境講給他聽之後,立即放生到江裡,還是有善根的人。”

  李景文經常跟著漁人,把漁人捕的魚買下來,又放生到江中。景文向來喜好服食火煉丹藥,積熱成病,生了背瘡,無藥可治。恍惚中好像有一群魚在毒瘡上濡沫,感覺清涼爽快,很快就痊愈了。

  徐太史詩:“同在清涼世界行,臨淵底事殺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誤,那識長生即放生。”

  鎮江的邵彪參加進士考試,多年未中。夢見自己到了一個地方,見一個大鍋,正在煮蛤蜊,都說開人話了,叫著邵彪的名字說:“你考不中進士,就是這個緣故。”邵彪於是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蛤蜊都變成黃雀飛走了。邵彪醒後,永戒不食蛤蜊,並向世人講述這件事,以作勸化。後來就考中進士,官位做到巡撫。

  華梧棲說:“如果見到別人殺生,有錢就買下來放生,沒錢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也是救護生命的一個方法。”

  徐太史說:“黃雀潛入大海,化為蛤蜊,是飛而潛。這裡則是蛤蜊化為黃雀,是潛而飛。陰陽造化變幻無窮,像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不理解鍋中的蛤蜊為何能像人一樣說話,且能預知人的禍福呢?”

  徐太史詩:“幻中復幻幻中真,戒殺分明示鬼神。會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問嚴遵。”

  長洲(今江蘇蘇州)韓世能韓侍郎,世代居住在陸墓,家中貧窮。祖父韓永椿喜歡放生,又沒有錢,於是每天早晨起來拿著掃帚沿著河岸,將岸邊的螺蛳掃起,全部放回水中,有時忍著飢餓掃過好幾裡遠。如此堅持了四十多年,不曾間斷。隆慶丁卯年,韓侍郎去參加鄉試,夢到一位金甲神對他說:“你的祖父放生功德浩大,從此以後,你家將代代富貴顯要。現在先讓你入翰林院,身享一品官之榮耀。”後來官至禮部侍郎,奉旨出使朝鮮,賜一品官服。曾孫韓治,為萬歷丙午年舉人;韓沐,為崇祯壬午年舉人。六世孫韓菼,為康熙癸丑年會元、狀元。

  南康狄相圃太守,在府衙中桂花廳飲宴的時候,講述了關於內閣學士汪巽泉先生的一個故事,汪巽泉先生在主講豫章書院時,太守前去拜訪,二人偶爾談及因果報應之事,汪先生說:“善惡報應,據我親身所見所聞,是絕對值得相信的。”汪先生講到:我考中進士後,一天在書房中小睡,夢見有兩位童子,面貌如玉,各手提一盞紅紗燈而來,說:“我家府君有請。”我問你家府君是誰,不回答。二童子在前面引路,我不知不覺就跟著走,到了一個水潭邊,方圓有幾百畝。幽深靜綠,寒氣逼人。二童子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我感到很驚奇,也跟著走。在黑暗中恍惚看見是一座宮殿,過了很多層台階,童子把燈掛在兩旁,瞧見衛隊森嚴肅立,有一位王者,頭戴像古時皇帝一樣的冠冕,正襟危坐,須眉蒼古。我上前作揖,王者問:“你就是汪某嗎?”我說:“正是。”王者說:“你曾經戕害生命數萬,你知道嗎?”我說:“如果是前世的罪孽,我並不清楚。今生惡業,我相信自己並無殺生害命之事。”王者說:“不是前生的事,你好好想想。”我想了很久,想不出來,說:“恕我愚鈍,我實在想不起來了。”王者說:“你再仔細想想,你應該自己悟出來。”我又想了很久,說:“想起來我小的時候,在學堂上學的時候,老師外出,我和小伙伴們玩耍,捉了很多綠蠅。把翅膀掐掉,堆到土丘上,用土圍起來,招來無數螞蟻。就用硝黃圍起來,然後點著火。一時間,蒼蠅、螞蟻都被燒成灰,相互拍手笑樂。是不是這件事呢?”王者說:“就是這個事,你知罪嗎?”我說:“小時候無知,請求開恩原諒。”王者說:“你既然知道忏悔,就應該抓緊努力。當時一同害命的幾個童子,福薄命淺,已經被地府誅殺。你本來應該中狀元,現在降為第二名。你仕途順利,但是也會時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你最近五年命運,不太好,過後就漸漸進入佳境了。你要自勉。”忽然就驚醒了。徐太史跋:汪巽泉先生,是饒川樂平人,嘉慶丙辰年榜眼,現在官居禮部尚書。

  姚端恪公《戒殺箴》(姚端恪公,名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順治甲午年曾撰寫《感應篇頌言》一卷。):“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暫悅。盤內添馐,廚中積血。共孽心傷,獨孽冤結。願我同人,生靈愛惜。”

  施愚山先生放魚子法:凡是魚子,千萬不要損壞,也不要經過鹽水,用干松的細軟泥土拌裹,曬干收藏好。秋天、冬天到第二年春天,積攢到四月十五之後,放到河灘水草之中,大部份都能全活。如果是四五月間,魚子孵化之時,或者不得已用魚,可以將魚子輕輕取出,然後用干泥拌裹,放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到半月就能孵化出來,屢試不爽。

  張文貞公《放生辯》(張文貞公,名玉書,江南丹徒人。):儒釋道三教聖人教化眾生的方式雖有不同,但是慈悲仁愛,遵奉上帝好生之德,則是一致的。迂腐的儒生見識淺陋,以為戒殺放生乃是佛道兩家才做的事,難道說佛道兩教熱愛生命,而我們儒家就崇尚殺生嗎?白居易寫過《放生議》,真德秀寫過《不殺誡》。顏真卿任官所到之處,郡縣之中,必會建立放生池,共計八十一所,並請求皇帝親自題寫“放生池”碑額,以垂之不朽。蘇東坡先生晚年極為喜好放生念佛,曾在杭州上奏朝廷重修西湖,以作放生池(西湖自宋真宗時即作為放生池)。這幾位先賢,道德文章標炳千古,如果戒殺放生之事不那麼重要的話,幾位先生肯這麼做嗎?《易經》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之間最崇高的道德就是愛護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並不是沒有根據的。所有的生命,在將死的時候,都是哀號痛苦,有聲有淚,只是我們這些凡夫肉眼凡胎,耳朵聽不到,眼睛看不到罷了。這是為何呢?因為只有聖人才能聽到無聲的語言,也只有聖人能看到凡夫俗子看不到的東西。所以,聖人能深刻體察各種生命的哀號痛苦之情,備受倒懸之苦,迫切希望人們趕快來解救。此時如果能夠積極救護生命,真可謂是天地歡喜,神明贊歎!不只是所放的生命對你感恩戴德啊。陶石篑寫過一首詩:“一虎當邑立,萬民駭散走。萬人懼虎心,物命誰當救?勿謂彼肉肥,可療我身瘦。彼此雲露命,但當相憫佑。”讀到這首詩,怎不令人感歎?而佛家講的因果報應的道理,還是其次的。

  林則徐先生跋屠太守《書後》:天人感應、因果報應的道理是昭然不爽、絕對可信的。我的好友屠潛園太守,在辛巳年秋天得了重病,醫生誤用藥,幾乎要不行了。自己發誓從此以濟人利物為己任,以此作為忏悔,別的事一概不再掛懷。一天,感應到觀世音菩薩前來入夢,菩薩對他說:“你前世在湖南某地做官,做事雖然公正,卻過於苛刻,有傷忠厚,雖然不是為私利,也應削減福祿、官位,又因為過多殺害物命,應得短命之報。幸虧病中誓願堅固,念念不忘濟人利物,不曾有過任何的抱怨。地府用別的福報折除,應該可以延長你的壽命。陰律中說放生可以延長壽命、增加福祿,你要努力啊。”醒後,於是命令全家戒殺,大量放生。當年冬天就先後被任命為袁州、九江知府,再次蒙受朝廷起用,實在是殊遇。第二年春,病就痊愈了。太守了解到佛法以“自利利他”為大願,希望人人都能獲得戒殺放生的福報,卻又擔心人們不相信,所以寫下《好生錄書後》這篇文章,用來暢明我們儒家也要奉持戒殺放生的道理,而對於感應觀音菩薩入夢這件事,不曾提及。太守寫的這篇文章,體例嚴謹,但是在勸世的意義上,還有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在這裡把這件事敘述清楚,使人知道因果感應的道理,並不是沒有依據的。近來風俗奢侈靡費,隨便吃喝飲宴,就要殺生害命。只有歸安張師誠巡撫,獨自堅守不殺生的戒律。他在擔任江蘇巡撫的時候,曾經寫過《戒殺文注釋》一書,來勸戒百姓。有人議論說:“大臣應當以百姓疾苦為己任,婦人之仁,好像不是那麼迫切。”聽說的人都心生疑慮,唯獨屠太守辯論說:“只有對人民仁愛的人,才能愛護生命,沒有愛護生命而對人民不仁愛的道理。我現在正要向張巡撫學習,你們疑惑什麽呢?”原來太守的堅定信念,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了。我還聽說太守的父親,中年才得子,就發願戒殺放生,期望自己的兒子以文學科名來顯親揚名。太守果然以翰林起家,現在太守又在病中感得觀音大士入夢,看來福德善根種子早已經種下了。希望讀到太守文章的人們,人人勉力奉行,那麼,仁愛之風盛行於世,祥和之氣擴充宇宙,對於世道人心大有補益。而文學科名的福報,延壽病愈的效果,如此殊勝的感應,也絕非偶然了。道光壬午年六月,侯官林則徐跋。

  遂安人洪子泉先生題《立願生生》冊說:“只有實行放生才能益壽延年。沒有財力放生的人,可以力戒殺生,發誓放生,這樣作就能如願以償。有決心,立善願的人們,就能感天動地,得到回天之力相助。

  【今人附錄:戒殺放生詩歌】

  (一)勸人戒殺詩

  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求己;如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

  他若死時你救他,汝若死時天救你;眾生原同一種性,只是業緣別形體。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扪心想,誰會將刀割自身。

  生離死別常恻恻,臨行頻頻復回首;從今此去不再還,心念念兒兒知否?

  一聲長歎老牛哀,跪向屠門乞命來;白刃臨頭魂欲斷,紛紛淚落口難開。

  耕田辛苦幾經年,頸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無足惜,前功還望主人憐。

  水邊垂釣,閒情逸致。是以物命,而為兒戲。刺骨穿腸,於心何忍。願發仁慈,常起悲愍。

  (二)願雲禅師戒殺詩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三)寒山大師戒殺詩

  豬吃死人肉,人吃死豬腸。豬不嫌人臭,人反道豬香。

  豬死拋水內,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蓮花生沸湯。

  (四)白居易戒殺詩

  其一: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其二:世間水陸與虛空,總屬皇天懷抱中。試今設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驚沖。

  (五)黃庭堅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別形軀。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須。莫教閻老斷,自想意何如?

  (六)戒殺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兒如掌珍,心心常恐兒難育。不幸少時疾病亡,聲聲哭出親兒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護兒牛舔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鳝因愛子身常鞠。

  物殺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兒不怨毒?世人夫婦願齊眉,綢緞無限情交笃。

  有時恩愛不到頭,最苦行單與影獨。鳥有雌雄迭相呼,獸分牝牡群相逐。

  雙魚比目必同游,孤雁分離不獨守。人貪滋味美喉嚨,何可拆開他眷屬。

  畜生苦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試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紛紛判直曲。

  (七)蓮公凈語

  果報相尋事可哀,誰從因地識輪回。漫天劫火炎炎裡,都自殺生一念來。

  (八)蘇轼戒殺詩

  口腹貪饕豈有窮,咽喉一過總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養得清虛樂在中。

  (九)陸游戒殺詩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扪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十)蘇轼薄飲食詩

  秋來霜露滿東園,蘿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十一)勸食素(宋慈受懷深法師)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圖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後無因果,八兩須還他半斤。

  (十二)放生詩(清壽光禅師)

  放生贖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萬重功。

  已赴網羅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沖。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爾壽隆。

  (十三)勸放生戒殺(民國泰縣顧子香)

  殺業多時孽亦多,勸君何忍傷天和。須知果報無差錯,人死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詩(唐陸甫裡)

  萬峰回繞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掃雪中歸鹿跡,天明恐有獵人尋。

  (十五)大智度論

  諸余罪中,殺罪最重。

  (十六)彌勒菩薩偈

  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十七)勸人信因果素食戒殺放生歌

  辱罵相侵報不忘,況於食肉剖心腸。何如與物同安樂,白飯青蔬大吉祥。

  算來牛犬最堪憐,夜雨晨霜不計年。費盡一生辛苦力,殘驅無要受熬煎。

  好種良因廣福田,半生愦愦悔從前。而今喜獲青雲路,戒殺放生總在先。

  命債須償理應該,冤冤相報幾時開。決心戒殺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臨。普願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頌而今。

 

上一篇:太上感應篇圖說28:慈心於物(乙)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圖說29:忠孝友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