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我們現在在講如何當領導者,是不是要仁?是啊!尤其領導者他是君,他要以身作則,這個就是找到根本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來用仁、義、理、智、信來看一個君王。我們首先想到的“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第一個就是修身,這個就是務本,“本立而道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講到修身,那下手處那還是在格物了。我們舉一些經句來感受一下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在《論語》裡面講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實這個修身,也就是在以身作則了。所有成功的領導者、君王,他一定是抓到這個根本。
唐太宗那是千古一帝啊,他的君臣關系是美談。所以有一本書,大家在當領導者一定要看,叫《貞觀政要》。那個就是記載整個唐太宗怎麼治理天下,以至於跟他臣子的種種的互動。在《資治通鑒》當中就記錄唐太宗的話,“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唐太宗能講出這樣的話很不簡單,自律也很深,“不可得矣”。
古代人很會用譬喻來形容處世待人的道理。所以用河川,國君是一條河川的源頭,臣子,這個“流”應該就是支流了,源頭都染著了,要求支流是清澈的,有沒有可能?“不可得矣”啊。所以在《論語》裡面曾子講了一句話,“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上梁不正”,很多的俗話,也都把這個道理給開顯出來了。
有一次,有一個臣子就給唐太宗講,“皇帝,陛下,您要把一些阿谀谄媚的臣子把他找出來,不能用。”唐太宗說了,“我的臣子都是好的,怎麼會有巴結谄媚的呢?”結果這個臣子就建議了,“陛下,你就找一天大發雷霆,亂生氣,發完脾氣以後,看看哪一個臣子敢指出你不對,來勸你。而那些你發了脾氣不對的,他還不規勸,甚至於還順著你的話講,那個就是佞臣,你就可以把他揪出來,不要用他。”大家覺得方法好不好?好。唐大宗說到了,他說,“我自己都在用心機,都是用詐術,我怎麼叫我的臣子正直呢?”唐太宗不簡單哦,他也沒罵這個人,他說,“你的方法雖好,但我還是不能用。”他並沒有罵他一頓,他先肯定你還是為我好,但是君也有教導臣子的責任啊,所以他也借這個機會,“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自己都用詐術的時候,用這些技巧,又怎麼去要求我的臣子要正直呢?”所以這個是以身作則的重要了。
包含重視自己的修身。之前跟大家講過一個故事,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魏文侯有一天給他的一個大臣孤卷子問到,“父賢足恃乎?”這個父親很賢德,可不可以,這個“恃”就是依靠,可不可以依靠啊?孤卷子說,“不行。”接著他又問了,“那兒子很優秀,可不可以依靠?”又說,“不行。”“哥哥很優秀可不可以依靠?”“不行。”“弟弟很優秀?”“不行。”“臣子很優秀?”“不行。”一連五個不行,這個魏文侯有點發火了,“那什麼行啊?”
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都覺得這個孤卷子不只是聽到了魏文侯問的話,他應該是感受到他心態不對。因為國君是一國之君,一國之君還要靠別人,那誰敢靠他?而且他已經產生依賴了,產生依賴會有貪著。諸位學長,您覺得您進步最多的時候是什麼狀況?逆境,還有沒人可以靠的時候,潛力就逼出來了。有人靠的時候,“明天再說,明天再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生待別人,萬事成蹉跎了。
而且我感覺這些臣子他具備了一個條件:他有學問。因為光是在這個事情上說“不行,不行”,那君王不高興啊。君王都是讀書人啊,舉歷史例子,他就不得不信了。所以孤卷子馬上說了,“堯帝是最好的父親,丹朱不成氣啊;大舜是最好的兒子,瞽叟很頑固啊;大舜是最好的哥哥,但是他的弟弟很傲慢啊,象啊;周公是最好的弟弟,但是管叔、蔡叔造反啊。”我一讀到“蔡叔造反”有點怪怪的。所以一個人要做好啊,不然你整個姓氏都被我們給抹黑掉了。做得好都沾光了,祖宗都很欣慰了。接著又說了,“臣賢可恃乎?”“還有比周文王、還有比商湯更好的臣子嗎?可是夏桀、商纣不都是扶不了嗎?”
歷史都舉完了,接著孤卷子給君王講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只是在希望別人的,很難達到目標啊,都是靠別人的不能長久。所以“君欲治”,國君你希望國家能大治啊,得從你自己的修身開始,“君欲治,從身始”,從修身開始,從修身開始,“人何可恃乎?”
但很微妙啊,你不往外求,往內求,感應更好。為什麼?“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棄自棄者。”所以這一個故事,這一個道理也讓我們莫向外求,回去從我們自己的格物、修身做起。往後的因緣就會隨著這個根本,本立而道生。別要亂煩惱一大堆了,依經典就不煩惱了。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仁、義、禮、智、信與人際關系
下一篇:為何不念佛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