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 (第六十一集) 2001/2/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61
諸位同學,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晚上這一邊講《無量壽經》,星期天我要到香港去講經,二十三號回來。我們這一邊問題還不少,有些問題我就帶到香港去,我們香港也有一個錄影室,我想在那邊解答,同時也在網路上都能夠看得到,我們的功課都是同時上網的。今天有幾個問題我把它提前來跟諸位解答。
有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同修,他問我一個問題:「聽一位講經的居士說:我們大陸來這裡的居士是為了和老法師您照照相,或是為了某種個人的名利而來的。為什麼對我們有這種看法?我們千裡迢迢的來,是為了學佛。那位居士還說您講:『讓他們去表演!他們都快要下地獄了,我們就幫幫他!』我們從幾千裡來的,我看是那位女居士對我們講假話吧!請問您身邊的人是不是一定是大菩薩?」
答:首先,我在沒有答覆之前,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向你忏悔。諸位同修都應當知道,現代的社會倫理、道德完全廢棄了。我前幾年在美國,很多同修在空閒的時間都來找我訴苦,說兒女不聽話,叛逆;老師來找我訴苦,說學生不聽話,在教學過程當中苦不堪言。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不但我講,過去演培法師也都常講。
我初到新加坡來的時候,十幾年前,演培法師是我的老友,他在此地建立道場,也收了徒弟,我說:「不錯!你徒弟很好。」他笑著對我說:「這個時代沒有師徒,只有朋友。」這個話的意思很深,世出世間法我們都要了解現實狀況。現在世間有沒有父子?沒有。有沒有師生?沒有。佛門裡頭也沒有師徒,能夠大家都當作朋友看待,那就很好很好了;時代不同了,從前有,現在沒有了。我這一代還有,教導我的老師,我念念不忘。我不忘老師的教誨,念念當中依教奉行,老師怎麼教我的,我應該怎樣學習。學習不是一天、兩天或一年、兩年,是一生的事情,這才叫報佛恩,報師恩。
我向你忏悔,我向你忏罪,這都是實在話。我很清楚、很明了,幾十年來我在海外流浪,我二十歲離開中國大陸,今年七十五歲了,時時刻刻想回去,但回不去。我回不去不是政府的問題,中國政府跟我的關系非常好,回不去是別有因素。像這些造謠言生事,說是我說的,我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讓他們去表演,他們都快要下地獄了,我們就幫幫他們的忙!」你們哪位同修在什麼時候聽我說過這些話?我在什麼時候曾經說過這些話?
往年黃念祖老居士在世的時候跟我說過,跟他的學生、朋友們說得就更多了。他說:「今天在全世界,真正的修行人在中國大陸」,一般看到台灣佛教很興旺、很興盛,黃老居士說:「那是假的,那是表面,那是形式,是個空殼子。真正修行人在中國大陸。」我聽了這個話,我點頭,我肯定。我走過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過去胡秋原先生也曾經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他講這個話我承認,他們是最淳樸的老百姓,最忠厚的老百姓。雖然中國有災難,災難過去會否極泰來。中國人的災難過去了,中國人的福報逐漸逐漸要形成了,這是全世界有識的人士都見到了。
將來世界上哪個地區最有前途?中國。雖然倫理道德遭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根在!倫理道德不是孔子、孟子、古聖先賢自己發明的,自己發明的、自己創造的不會長久。倫常八德是天性,天性怎麼會被淘汰,怎麼會被消滅?不可能的。天性,別人對我好,我一定會對人好,這是天性;別人對我不好,我一定對他遠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個理是天理,所以我是深深相信中國有前途。我接觸中國高階層的領導人,我沒有接觸的我不知道,我所接觸期間當中確實非常賢明,他不是糊塗人,他有智慧,他非常聰明。這是國家之福。
中國人有福,我常講,世界人就有福了。諸位翻開中國歷史,五千多年來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別的國家,從來沒有占領過別的國家,這歷史有證明。我們在馬來西亞婆羅州看到許許多多鄭和下西洋的古跡。中國那個時候很強盛,鄭和帶了龐大的艦隊到海外去,沒有占領別人地方,沒有把人家變成我們殖民地,沒有侵略別人的財產,這在世界史上很難見到的。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種善因得善果」,我們古老的祖先在世界上哪個地區跟人接觸都是種善因,沒有種惡因的。我們現在在南洋看到很多鄭和的廟,鄭和所居住的地方,他所用過的井,現代人還在紀念他、懷念他,懷念他就是懷念中國古聖先賢的德行。
我很遺憾,我身邊的人體會不到這個意思,他們的所作所為我不知道。有很多遠地來的同修想來看我,我非常感激,而有一些人在當中障礙住了。這些事情沒有人告訴我,我都不知道。不知道有這種情形,為什麼?我實在講,我沒有身邊的人,我是孤家寡人一個,我身邊一個助手都沒有,照顧的人也沒有。我跟大家都是朋友,我絕對不以為我自己是老師,而你們是學生,我不敢起這個心動這個念頭,大家都是朋友,大家都平等。
我常講,我們的老師是誰?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都是同學,都是彌陀弟子,我不過是比大家多學了幾天而已。你們來找我,我有義務幫助你,我會很認真的幫助你,我絕不吝法,我也絕不吝財,我一生隨順佛陀的教誨,隨順孔孟的教誨。我每天除了讀佛經之外,我還讀《四書》、《聖經》及《古蘭經》,這些經典都是大聖大賢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確實有體會,把他們的經驗與智慧藉著文字流傳下來供養後人,給我們做參考。這種厚恩大德我們時時圖報,怎麼報答呢?第一個依教修行,第二個勸化眾生,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方式能夠報答前賢,這些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是凡夫,凡夫在一生當中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裡?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虧就吃大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決定是放棄自己的成見。我們的成見是錯誤的,從自私自利而生,哪裡會有正確?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而生的,不是正確的。我們有幸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善知識,我們要想做個好學生,真正有成就,決定是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華嚴經》裡面世尊教善財童子隨順善知識的教誨,這個很有道理。真正善知識,對待一切人決定是平等而無條件的,他的教學完全是看來學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想學,從哪裡看?從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他就有一分成就,十分誠敬他就有十分成就,要真誠、恭敬心,要尊師重道。
諸位要曉得,決定不是老師刻意要求你尊敬,若是,這個老師決定不是個好老師,不是真正善知識。誠敬是我們的性德流露,決定沒有虛偽,沒虛假,是謙虛、恭敬。你只要有這樣的本質,這善友說:「這個人可教」,在佛法講,這個人是「法器」,你不幫助他,有罪過。他能接受,你不幫助他,你有罪過;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幫助他,為什麼?你幫助他叫白費功夫,因為他已經滿了,自滿了,填不進去了。所以善友選傳法的人條件在此地。我們看歷代,就以佛門來說,祖師大德一生得不到傳人的太多太多了。所以師生這個緣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去找,這也是過去生中殊勝的因緣。這一生當中遇到,學生肯學、好學,老師肯教、歡喜教,這裡面有真樂,這裡面有成就,但遇不到就絲毫不能勉強。
李炳南老居士,這是印光大師的傳人。他在台中弘法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有幾十萬人。我跟他學習的時候,當時「台中蓮社」的蓮友就有二十萬人,我概略的估計,超過五、六十萬人,而真正傳他的法,三個人而已,哪有那麼容易!決不是老師吝法,老師的心清淨、平等、大慈大悲,問題是你肯不肯學?肯學,就是把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完全放下,「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老師不准的,我們決定不能違犯」,這種人是法器,這種人能學到東西。
我到台中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說明自己的來意,我的目的就是跟他學講經說法。當時老師第一句話就說:「你想到我這裡來學,你得答應我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你能接受,我收你,歡迎你來;三個條件不能接受,你到別的地方去,另求高明。」我說:「哪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你既然到我這裡來學,一切聽我的。」只可以聽他講經說法,除他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說法都不准聽。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無論看佛經或者看任何書籍,都要向我報告,要得到我的同意,我不同意都不准看。」第三個條件:「你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你到我這個地方來,一切從頭學起。」他提出來了,我想了兩、三分鐘,我答應了。
這三個條件初聽之下很苛刻,好像老師很專制、很跋扈,目中無人。所以我那時想:「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順老師的教誨。」這樣子大概三個多月之後,我就感覺到他這個方法有道理。為什麼?煩惱輕了,智慧長了。煩惱輕的原因,他不准你看、不准你聽,只跟他一個人學,走一條路,不像從前路太多了,摸不到方向;現在統統都斷絕了,只跟著他走,一條路,心定下來了。三、四個月看到效果,半年之後覺得老師這個方法好。他那個時候告訴我,教導我這三個條件,決定要遵守五年。五年之後,我深受利益,我跟老師講,我再延續五年,我遵守他的法十年,我這個根是這樣扎下來的。
大概是八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昨天晚上,我下樓碰到藍萬珠居士,我到新加坡就是她把我找來的,她是馬來西亞古晉的華僑。到這邊來,遇到一些老友,隆根法師、演培法師,我跟演培法師交情比較深,我們常常在一起。有一天,他請我到他的道場去講開示,我勉勵青年同學,我看到年輕人很多,勸他們要跟老法師學習:「老法師在我們這一代是唯識專家,專攻唯識經論,非常難得!」我把我跟李老師求學的經過向大家報告,我講完下來之後,到客廳跟演培法師喝茶、閒話,演培法師告訴我,他從小的時候作小沙彌,在溫州「觀宗寺」谛閒老和尚會下,老和尚也是這三個條件教他。
我一聽之後,我就恍然大悟,這三條不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專利,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所謂是「師承」。谛老法師也是這三條教給他,很可惜他沒有能遵守,他在「觀宗寺」住了一年,開小差,跑了,偷偷的跑了。他跑到哪裡去?跑到「南普陀寺」親近太虛法師,太虛法師那個時候辦佛學院。我很替他惋惜,他要是繼續跟谛閒老和尚,他是一代祖師,因為太虛法師的佛學院是現代化的,老和尚傳的是祖傳的。我的佛法是祖祖相傳傳下來的,不是佛學院學來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我沒有念過佛學院,我教過不少佛學院,到最後我佛學院也不教了。為什麼不教?佛學院害人,我對不起學生,因為老師太多,課目太多,不能成就。真正成就,是中國古時候師承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還是堅持這個辦法。
這一次我到澳洲,在南昆大跟大學校長和一些教授討論,我是想在大學裡面辦一個多元文化研究所。他問我用什麼方法教,我就把我的方法講出來。他說:「你跟我們學校完全不同。」「確實,跟你們學校完全不一樣。我有我一套辦法,我這一套辦法很有效果。」這個方法幾千年祖祖相傳的,這幾千年當中,無論哪個宗派祖師大德代代輩出,都是這個方法成就的。你現在佛學院這種方法,試試看,看能不能成就?跟古來成就的人做個比較。人必須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夠見到真理。最怕的是嚴重的成見,嚴重的執著,執迷不悟,真的東西你看不到,你被迷惑了。必須自己一絲毫成見都沒有,對人對事謙虛、恭敬,你才能見到真理,你才能認識善知識,你才會歡喜親近,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人總要通情達理。從中國來的,從海外各個地方來的,有些過去見過面,認識的,有些從來沒見過面,到這邊是來參學,我們作佛弟子應當熱情招待,應當全心全力的幫助他。他們到這裡的時間短暫,決不能讓他們空過。我跟你們學《華嚴經》的幾位同學說過,如果你們覺得《華嚴經》很重要,要是幫助新的同學耽誤了學習《華嚴經》,我跟大家說,我《華嚴經》可以不講了,至少,我《華嚴經》停半年,等你們第五屆畢業之後我再講。我們一定要全心全力照顧大家,否則的話,怎麼對得起人?你們來到這個地方只有六個月的時間,我們不能全心照顧,我們就有罪過,我們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在家居士到這邊來參學,有些跟旅行團來的,時間只有一天、兩天,更不能讓他們空過。
我們這裡有一些學習資料,在過去我們沒有限制的給大家帶去。現在中國因為法輪功事件影響到佛教,海關檢查很嚴,帶回去的書、光碟都被沒收了。同時宗教局也寫信傳話告訴我,希望我們對中國大陸來的這些參學的同修們,盡量讓他少帶東西,所以現在分量上才減少了,才有限制,從前沒有限制。這個限制僅對於中國的地區,因為中國的環境不一樣,其他地區依舊沒有限制。什麼時候宗教局這個禁令開放了,我們決定沒有限制。所以這個限制,諸位同修要知道,不是我們限制,是國家在限制,是中國海關在限制,你們一定要懂得。我們總是真誠、熱情、全心全力來接待。
當中有些障礙的,有些排斥的,我明白,他們也是好心。什麼好心?不希望我回中國去,希望我留在此地。讓你們中國的對我們印象很壞,「淨空法師不好,淨空法師沒有情、沒有義,不要讓他回來」,所以他也是個好心,想留我在此地,不要讓我回去。都是好心!我們冷靜就能觀察得到,就能看得清楚,知道他說這些話用意是什麼,目的何在,那我們就會一笑了之,不會放在心上,也就不會計較了。
菩薩不是沒有,有!菩薩也很多,要我們有慧眼去認識他,但魔也很多,魔比菩薩還多,都要認清楚,分辨明白。但是,無論是佛也好,魔也好,真誠恭敬,決定不分別。為什麼?魔也有佛性,只是他一時迷惑顛倒變成魔,魔將來也會變成佛,所以我們應當恭敬。善人、惡人,好人、壞人,我們以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對待。好人,善人,我們跟他學;惡人,壞人,我們觀察他哪些地方有錯誤,回過頭來想想:我有沒有?我如果有,趕緊改過。你能這樣學習,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他這種言語態度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對待別人可不可以用這種言語態度?你就學會了。我們對待一些厭惡的人、不喜歡的人,不可以用這種態度,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順境、逆境都是菩薩學處,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真實的道業。
這是培訓班一位同學,他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他說:「老法師曾經說過,希望培訓班的同學有問題要善用佛學問答這個時機踴躍提出。但是有見於案頭上的來件與日俱增,於是墨於成規按編號等待,恐怕等學生們畢業了也都等不到回答。更何況現逢開班不久,學生們有些問題正急待和老師溝通,師生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互動品質。像這種情形,請問是否符合於開緣的條件?」
答:符合,你來的我第一個就給你解答。有很多人看到這麼厚,有很多提問題的人都已經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去了,都不在此地了。這個我們留在網路上,同時將來我們的答問都會制成光碟,以後都能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同學們有問題,我們優先答覆。你們的問題,另外挾一個夾子,我們先解答。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幫助大家學習,在短短時間當中希望我們能夠成就大家。
有人說老法師和李木源居士的關系不好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在新加坡這個地方,現在我也聽到有些謠傳,說是淨空法師跟李木源居士關系處得不好,正在鬧別扭。這個謠傳傳得很多,這是謠言,這不是事實,我們密切合作,我們都沒有私心,都沒有自己。怎麼才會處不好?有私心就處不好。有私心是什麼?每個人有得失,每個人有利害,得失利害不同,才產生矛盾。我沒有名利心,我沒有得失心,李木源居士也沒有名利心,也沒有得失心,所以我們兩個是很好的搭檔。
謠言的生起,也許是因為最近我在澳洲跟古晉建立兩個道場。去年我在美國有一批圖書,從那邊運到新加坡來,而新加坡一直沒有地方放,放在倉庫裡面。我看到非常難過,這些書都是我多年辛辛苦苦所搜集的,可以做一個圖書館,有一千幾百箱。我唯恐這些書遺失,所以在最初的時候,我是很想把這些書籍捐送給此地的學校(大學圖書館)。正在這個時候,澳洲的因緣成熟。台灣的楊老師來幫我整理,她看到這些書非常喜歡,她說這些書我們都能用得上,叫我不要捐。我說:「好!此地沒有地方放,放到澳洲。」
我到澳洲那個地方買了一個教堂,買來干什麼?主要就是放書的。把這個教堂改成一個圖書館,目的是在此地,希望這些典籍不至於毀壞,並且住在那邊同學開班學習,他們都可以使用。這些書運過去,也許有人看到兩個貨櫃運走,好像是我要搬家的樣子,不是如此。我是把這些東西安頓好之後,我就沒有憂慮牽掛了,沒事情了,到什麼地方都自在。
古晉建一個道場,是幫助在家同修。我過去在台灣三十年,受當地信徒們的照顧,我要有回饋、有報答。所以我在那邊建一個念佛堂,建五十間宿捨,跟旅館的建築一樣,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可以招待一百個人。因為在家信徒不是長住的,他有時間、有假期到那邊去念佛,我那邊可以招待他,所以有五十個房間。這樣我心才安,我心才定。我們受別人的恩,一定念念要圖報,「知恩報恩」這四個字,在《般若經》裡面是二地菩薩修學的科目。
這下面有個問題,可能是同學們提出來的。第一個問題:「請問如何在漫長的弘法路途上,自己保持法喜充滿,自度度他,永不退轉?」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釋迦牟尼佛已經答覆了幾萬遍,可惜你沒有記得。我說出來,你就會記得,「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們想想,這句話釋迦牟尼佛講了多少遍?單單一部《金剛經》才五千字就說了十幾遍!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這問題解決了。確實在菩提道上保持法喜充滿,永不退轉,絕不畏懼艱難,而且還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幾句話再要把它簡化一點,就是經典最後四個字,「依教奉行」,你就會做到。
第二個問題:「寫講稿的時候,怎麼樣叫做不摻雜自己的意思?是指照您以前的講記刪減之後,還是原本講記的內容一字不差,還是說刪減過後,依照講義的內容用自己的言語來表達?請開示。」
答:最後一句對了。我的講記你可以參考,完全照裡面的意思,用你自己的言語來表達,這就對了,初學要守這個規矩。我們過去跟李老師學經,完全是覆講。世尊四依法裡面告訴我們「依義不依語」,所以不必要照他的言語,要依他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語,這叫做不摻雜自己的意思,是用自己的言語來說。
這個方式是阿難尊者傳下來的,集結經藏不是完全采取覆講嗎?覆講,諸位要知道,不可能把釋迦牟尼佛講的話一字不漏的記下來,不可能。要說可能,現在世間沒有人相信;阿難尊者記憶力再好,也不能把釋迦牟尼佛每一個字都不漏。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哪有那麼容易!依義不依語,阿難所重復說出來的,決定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不是阿難自己的意思。所以這種學習的方法,阿難是第一個,覆講小座,我們今天說「講小座」。
到什麼時候可以不要依我所講的?到你自己有了悟處,就不必依了。可能你所悟的比我所悟的更深、更廣,超過我了;你守著我的東西不放,你永遠不能超過。但是在開始學習的時候,這個方法一定要遵守,這就是把你帶上路。真正上了路之後,那你自己可以去發揮了,你發揮決定不會出差錯,決定不會越軌,一定要到自己有悟處才行。
第三個問題:「講經要用講稿,請問如何克服講經時用那種念稿的味道,也就是如何讓講經口語化?」
答:講經的講稿,不同於平常的文章,這種講稿叫「口語文學」。在文學裡談論別有一個科目,「口語文學」。所以,你一定要用口語的方式來寫講稿,不能用文章的方式。所以我講的這些東西,我講了四十多年,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我講的這些東西,大家把它用文字寫出來的,那是口語。這個口語不能出版,拿不出去,拿出去不像話,但是你們講經的時候很合用、很實用。你們把我的口語變成你自己的口語,你就成功了。意思不能變,語言要變,變成自己的口語、自己的習慣來講。初學第一個階段有這個必要。
第四個問題:「講經的時候,請問如何讓自己的音調有抑揚頓挫,不至於平聲、平音?」
答:這個在《內典講座之研究》和《實用講演術》裡面都說到,好像這兩本小冊子你們現在已經學完了。這個學完了不管用,要上台練習,台上的機會不多,平常跟任何人接觸談話,都是練習的時候。跟人家交往的時候練習說話,要用講經這些原理原則來說話,我們這樣學機會就多了,你才能學得成功。你平常不講經的時候,你說話言語也有抑揚頓挫,為什麼到講經的時候,一遇講稿,你抑揚頓挫就沒有了?你要在這裡面揣摩。所以在講台上,縱然是看著講稿,也是活活潑潑在說話,不能像在講台上念講稿,那你就失敗了。這個要細心長時間去揣摩、去學習,要多看別人,多聽別人的。
所以學講經的人,不能不聽經;你不聽經,到哪裡學?同時,還要有法緣。我們喜歡聽別人講經,將來我講經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聽,因果報應。別人講經我不喜歡聽,我將來講經沒有人聽,為什麼?因果報應。所以歡喜聽經,跟法師結法緣,跟道場結法緣,跟聽眾結法緣,三種緣都在聽經當中就結了,你不結法緣,哪來的緣?這些道理都要懂,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