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答問  (第六十二集)  2001/2/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62

  諸位同學,這個地方有一位長輝法師說:「學生長輝通過學習《無量壽經科判》中的「證信序」這一部分,有幾點見解不知是否正確?僅供參考。第一、《科判》第四頁「己一普贊實德之庚四究竟圓滿」,將『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也列其中,學生以為不妥。因為這一句是菩薩的大誓願,還不是究竟圓滿成等正覺。「己一普贊實德」是否改為「德行無量」?「己二」是否改為「願示成佛」,把『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列在「己二願示成佛」的八相成道這一列中較為妥當?第二、第五頁中的「癸一破迷啟悟」是否改為「破惑顯真」?因為悟後還要起修,悟後還沒有斷除煩惱,所以「破迷啟悟」與經文『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圬,顯明清白』的義理不合。第三、「庚七轉法輪」下面,「癸二超情離見」應改為「無住生心」或「無住方便」,「子三無住生心」應改為「化身如幻」。第四、第七頁中的「己三德用無方」是否改為「德用無盡」更好理解?以上見解僅供參考,有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答:佛經自古以來講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能講得通,講得有道理,都好。《金剛經》的注解五百多家,《楞嚴經》的注解一百多家,每個人的科判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解釋也不相同,分的段落都不盡相同。所以這是你覺得怎麼樣好,你自己可以擬定科判,你自己可以寫講義,都是好事情。我們鼓勵每一個同學都做自己的科判,都寫自己的講義,只要不違背經典的理論教誨,都是第一等的學習方法。從這個地方看,諸位真正用功,真正會有成就。

  第二位,這是培訓班同學的問:「有一件事情我們沒有智慧判斷利害得失,希望老師指導。另一位同學因為最近較為忙碌,就派我做代表把這個事情傳達給老師,請老法師為我們開示。學會為了培養弘法人才,費盡了人力、財力。尤其是我們的會長和總務大人,更是處處為學生設想,盡量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給我們運用,同時也用心的關心我們的生活起居,同學們幾乎都可以感受到他們護法的誠意。像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個人電腦中,也都能夠上網路查資料,很多同學都能善用它來查閱。但是也有人擔心,許多同學是初次接觸電腦網路,如果不能善用它,反而用在寫電子郵件或上下相關學問的網路,而他自己也無法覺察到嚴重性。請問這樣會不會反而造成學習上的障礙,這件事又該如何處理圓滿?」

  答:網路是沒有限制的,內容非常復雜;實在講,正面的東西少,負面的東西多。往年,說這個話總得三十多年前,我在台灣曾經有一次,我在方老師家裡,台灣教育部有些官員也在座,他們向方老師請教一些問題。方老師答覆之後,他們曾經提了一個疑問,就談到世界上再強大的國家也有亡國的一天,不可能這個國家在世間會永遠存在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就舉例:「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它將來亡國的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先生聽了這個問題之後,沉靜了大概有四、五分鐘,回答兩個字:「電視。」這是我們一般人想不到的,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電視。然後就警告台灣政府,台灣的電視雖然內容還沒有到美國那麼糟,但是已經有這種趨向。

  電視是今天教育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它教社會大眾,教什麼?這個道理很深。因為那個時代網路已經有了,但是還沒有發展到民間的運用。我們曉得,今天網路對於人心的傷害,遠遠勝過了電視。如果不善於用網路,這個人這一生決定被網路毀掉了,這是我們今天不能不知道的。同學們都在學電腦,全世界的網路在你電腦裡面都是開放的,你是學殺盜YIN妄,還是學道德仁義?完全在你自己一念之間。成就是你自己,毀滅也是你自己,你發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在你自己,你還是願意參與毀滅這個世界,也都在你自己。

  我們今天用網路來傳播佛法,便利一些距離遙遠而沒有辦法到現場聽經的這些同修們,所以我們每一場的講演都上網。你能夠收聽這些,這是正面的,這是清淨的。所以你們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但是今天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控制,所以只有提醒諸位同修,因果一定是自己去負責任。因為現在的世界民主自由開放,換句話說,思想言論沒有人能夠干涉,你有世間法律保障,沒有人能干涉,到底是成聖成賢,還是作惡墮落,都在當人一念之間。

  北京居士問:「在北京北普陀影視城有一位居士,就是這個影視城的經理,他出了幾間房讓我們居士們到他那裡去念佛,請問是否如理如法?」

  答:這個問題不必問,你們自己看那裡環境就好,如果環境沒有人打擾,你們就可以。如理如法,是你們自己念,念得如理不如理、如法不如法,你要問我,我又沒有去參加,也沒有去看過,我怎麼曉得是否如理如法?一定要問自己。有人提供場所,如果場所清淨、寬敞,這都是很有功德的一樁好事情。

  問:「黃念祖老居士每天念佛十八萬,請問是用什麼方法?」

  答:這個事情要問黃老居士,不能問我,你問我,找錯了人。實在講,念佛念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念到心清淨,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要把是非人我念掉,要把貪瞋癡慢念掉,就成功了。所以我們念佛不一定要學人,人家一天念十萬,我也念十萬,他一天念二十萬,我也跟他念二十萬,那就錯了,每一個人因緣不相同。念十八萬聲,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追頂念佛」,一句接一句,真的所謂是風吹不透、雨打不濕,一句接著一句,完全沒有間隔,是用這種方法。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修學環境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功夫得力,這樣就好。

  這位同修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佛像損壞應如何處理?」

  答:佛像損害不是有意破壞的,沒有罪過。如果是有意、惡意毀壞佛像,這個罪過等於出佛身血,是很重的罪。不小心、無意的損壞,這是有過沒有罪。處理的方法,要看是哪一類的佛像。如果是畫像,古人所畫的像損壞了,我們要裱褙、要修補。為什麼?它是屬於歷史文物,應當有責任、有使命把它傳給下一代。像現在許多出土的佛像,出土的佛像很多都已經被破壞了,還有許多人發心把它修補出來,讓它恢復到完整,這是一種。

  如果是很普通的佛像,到處都能夠請得到、買得到的佛像,一般人並不把它看作很貴重的,無保存價值的,這種佛像一般的處理,古德講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它埋在干淨的土地裡面,最好能在郊外人跡罕至之處,把佛像埋在地底下,這是一種處理方法。另外一種是火化,火化這個方法最好是在寺廟的火化爐,用這個方法來處理。

  第二個問題:「有的佛像有胡須,請問是否如法?」

  答:大概有胡須的,多半是密宗的畫像,這是如法的,我們不要有分別執著。

  第三個問題:「拜佛像,請問拜四拜是否如法,又如何拜如法?」

  答:一般佛像都是拜三拜,你要拜四拜,大概是你對佛特別尊敬,多拜一拜,四拜是不如法的。為什麼?禮一定講節度,規定拜三拜,你就一定要拜三拜;你拜兩拜是不恭敬,你的禮節不到;拜四拜,過分、過頭了,過頭也不恭敬。過頭了是谄媚巴結;不及,那是傲慢。所以禮一定要重節,三拜就恭恭敬敬拜三拜,這就對了。

  北京居士問,第一個問題:「我們專念《無量壽經》,但也想通讀一下淨土三經,請問這樣是否專一?」

  答:淨土三經或者是五經,甚至於祖師的著述,在平常可以看,不是完全禁止不能看,而是當作參考書看,不是專修。專修決定是一門,這一門天天要讀,一天都不能缺。不是專修的,每天抽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看也未嘗不可。所以主修跟助修要分得很清楚,這是古德常跟我們講的「正助雙修」,決定不能妨礙正修,這樣就好。

  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地藏經》、《金剛經》VCD,請問是否夾雜?」

  答:這跟前面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每天抽少許時間來看,而且不能同時看兩部,同時看兩部,你的心是雜亂的。比如說我們專修淨土,我想看《金剛經》,每天VCD看一片,看完之後,也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必去執著,對自己有好處;功夫完全用在你所修學主修的經典上,這樣就好。《金剛經》看完之後再看《地藏經》,或者是《地藏經》看完之後再看《金剛經》,只看一種,不要看兩種,這樣就好。當然,功夫做到純熟,這些東西統統都不看了,就是一門,不要說經典,就是一句佛號,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力。

  往年我們聽倓虛老法師講他師父一個念佛徒弟鍋漏匠的故事,我們也把它寫在一本小冊子裡面。谛老和尚這個徒弟是他小時候的玩伴,生長在農村,生活過得非常苦,沒有念過書,中年才找到他小時候的朋友;谛閒法師已經出家了,在鎮江金山寺作知客師。這是很早的時候,那個時候谛老還沒有出名,知道他的人還不多。一定要求跟他出家,谛老看他這個樣子,實在是沒有法子出家,出家住在寺院裡面,最低限度五堂功課也要會做,但是看他確確實實沒有能力,學經教,沒有念過書,他學不會。但是一定賴著要出家,谛老也沒有法子,就跟他說:「如果你真想出家,你一定要聽我的話。」這個他答應了,他說:「這個沒有問題,我一定聽你的,你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谛老給他剃頭,叫他不要住在廟裡,住在廟裡面一定要跟大眾一樣的生活,他沒有辦法,過不來,他太笨了。所以在寧波鄉下給他找一個沒有人住的破廟,讓他在裡面住。附近找了一個學佛的老太太照顧他的生活,給他燒兩頓飯,找幾個護法幫幫他的忙。叫他住在這個地方,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谛老教他:「你一天到晚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這樣一直念下去,准有好處。」他確實一門深入,一絲毫夾雜都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了大概三年多,站著往生,往生之後站了三天。因為這是鄉下,到鄉下谛閒法師那裡去報告,老和尚趕到這個小廟,往來三天,他站了三天,等老和尚來給他辦後事。我們從這個例子,就了解一門深入的好處。

  我們為什麼不能一門深入,還要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煩惱習氣太重了,沒有辦法改過來。跟這個鍋漏匠比,差遠了,確實不如他。人家念了三年都能站著往生,你行嗎?一句佛號。經教做什麼用的?明理,經教是明理用的。道理明白了,真搞清楚就不要了,還要它干什麼?功夫一直用下去,決定有成就。

  發心弘法的人,這是不得已,必須要涉獵經教,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幫助別人。別人想聽這個經、想聽那個經,那只好多學,廣學多聞是為眾生,這個要知道;一心不亂是為自己,自行化他,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這一生學佛,我是以自行為重,還是以化他為重?自行為重,自己一定往生有把握,然後我才發心幫助別人,弘法利生。如果是以別人為重,我幫助別人,跟別人廣結法緣,自己能不能了生死暫時放在一邊,不去理會,這是一般人講學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了不起的大願。但是問題在哪裡?你將來真的搞輪回、搞墮落,誰來救你?這是一句老實話,這是事實真相。佛經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佛已經這樣警惕我們,佛也是希望我們自己要先得度,然後再幫助別人,這個正確。幫助別人勢必要涉獵世出世間一切事物,對於自己品位決定有損害,但是那個不怕,肯定往生,往生品位低一點,犧牲品位,行;如果犧牲往生,決定錯了,那就大錯特錯了。下下品往生都沒有關系,這是過去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我們要懂得,決定不能夠疏忽。

  所以修學,特別是初學,以不夾雜為第一。實在不得已,就少夾雜,不要夾雜太多,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不得已的辦法,最好不夾雜。把世間的名聞利養、得失要看破,要真正放下。別人來問我,我告訴他:「我只懂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以外的我不懂,你去請教別人。」這是正確的,千萬不要怕,「我要不多學一點,別人問我我都不懂,好難為情!」難為情、愛面子,對自己的傷害就太大太大了。這些道理要懂得,利害得失更要清楚、要明了。

  問:「兩、三歲的小孩說不禮貌的話,請問是否造業,又應如何處理?」

  答:是,他是在造業。應該怎麼辦?父母有罪,父母沒有把他教好,不能怪小孩,做父母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給兒女做榜樣。小孩從生下來他就開始學,他學什麼?完全看父母的言語動作,他在模仿,這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所有一切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要是疏忽,往後教育就艱難了,非常不容易。為什麼?從小養成習慣。中國諺語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很難改!有時候一生都改不了。古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現在人疏忽了。尤其是夫婦兩個都上班、都有職業,生下來的小孩請一個傭人帶大,傭人教他。縱然自己的事業再輝煌、再殊勝,底下一代完了,他沒有後代,他養的小孩他不教,這個過失很重。「養不教,父之過」,我把它改了,「養不教,父母過」,母親不能把責任推給父親而她沒有過失,父母都有過失。「教不嚴,師之惰」,那是古聖先賢的教誨。所以小孩從小就要嚴格管教。

  問:「壓模小卡片式的佛像,火化味道不好,離郊區又遠不能埋,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這是一般住在都市裡,住在都市沒有法子,我們只好用都市清潔環境方式來處理。我們把這些小佛像放在小盒子裡,把盒子密封,外面用干淨的塑膠紙把它包起來,多包幾層,密封之後跟垃圾一起處理。我們對佛像已經盡了恭敬的心,不是很輕慢、很草率的把它遺棄,這樣就好。

  問:「日本法然上人開創的淨土宗和親鸾上人淨土真宗,與法師所講的有何區別,能否抑制他們?」

  答:世出世間求學,求學要有成就,古時候非常重視師承,就是跟一個老師,一生跟定一個老師。日本的佛教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如果你要親近他們,你就一心一意跟他學,你到我這裡來,你就錯了,你已經背師叛道了。所以跟一個老師學到底,這個老師對你負責任,你將來墮地獄,罪過是他,他把你帶錯路,這是師資之道。

  嚴格的說,日本的淨土宗、真宗,是真正的佛法,那個沒有錯。錯在哪裡?錯在現代傳法的人。你們想想在中國、在台灣寺廟這麼多,佛像這麼多,佛像有錯嗎?我們看看佛像沒錯,看看經書也沒錯,錯在哪裡?錯在人!人怎麼錯?人拿著佛法欺騙信徒,曲解了經義。

  法然上人講得不錯,親鸾法師講得也不錯,可是後世的傳人那就靠不住了。我常說的,只要有自私自利,只要有名聞利養,只要有貪瞋癡慢,這個法全都變質了,問題就來了,是錯在這個地方,不是錯在法是錯在人,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日本的佛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國隋唐的大德都是日本人的祖師。那個時候傳佛法去確實沒有錯誤,在日本確實曾經發揚光大,可是今天日本的佛法,我就不清楚了。我相信真正修行人絕對有,但是不容易遇到。真正修行人多半住在環境寂靜之處,遠離都市,而且絕不求名聞利養,可能沒有人知道他。因此,我們親近善知識不能不選擇,如果親近的是真善知識,那很幸運,自己就少走冤枉路,把我們自己修學的時間縮短了,效果提高了,這是好事情。

  問:「大陸的同參想要法師舉辦一個三皈依儀式,請問能否如願?」

  答:可以,你們跟這邊二樓辦公室聯絡,讓他們安排一個時間。

  這是我們培訓班的如淨同學問:「在《觀經》當中,佛說:『至心稱念彌陀聖號,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除」是指斷除,還是指轉換?倘若是斷除,那是否就昧因果論?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就感何果,縱使成佛也免不了。如同釋迦世尊在世時,還會有身體的病痛及他人毀謗,這些都是釋迦世尊未成佛時所造的因,為什麼成佛之前沒有受報?那是因緣未具。雖佛受此報,但佛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他老人家是在表演給大家看的,讓眾生了解人人皆可成佛,佛也是從凡夫地而認真修行,慢慢有所成就,佛位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境界。所以「除」不是指斷除而是轉換,把善惡業轉為淨業,轉為在修行上的增上緣。學生如此解釋,請問正確否?」

  答:你的解釋很正確。要知道「轉換」跟「斷除」的意思是相通相等的,轉換就轉變了,轉變就是前面的果就斷除了,但是「斷除」怕別人產生誤會。實在講,佛法裡面講因果永遠沒有斷滅的,斷滅是一種特別強調,實際上是轉換、是轉變。譬如我們在學校念書,功課很好,考試及格升了級,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斷滅了,二年級生起。其實是轉換,從一年級轉換為二年級,是這個意思,不是斷滅之滅,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實在跟你講真話,永遠沒有斷滅,只有轉變而沒有斷滅,這才是正理。為什麼?了義經裡面佛都是說:「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盤」,如果生死斷了,涅盤也就完了,煩惱斷了,菩提也斷了。所以要曉得,煩惱斷了是什麼?煩惱轉成菩提;生死滅了是什麼?是生死轉成涅盤,是這個意思,這才是正確的意義。

  中國大陸的居士問:「祈盼老法師早日回大陸普度眾生,中國人就有福了。在對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當時為了解脫麻煩,當時還沒有接觸淨宗法門,參加打七。老師打板的當時,我也進入了無量無邊境界。此事過去了三年,特別當我入佛門選擇了淨土法門以後,才知道此事之大,怕妄語不該說,身邊又無明人,為此遠道來求法師慈悲開示,不知可否?」

  答:禅堂裡面參究,它的目的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的手段很特殊,他也不給你講經,也不給你說法,教你規規矩矩坐在那裡一念不生。你所生的念頭,念頭是妄想分別執著,這種情形之下,禅師香板供養,真打!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好了,你不打妄想了,老老實實坐在那裡,什麼也不想了,還是要打。為什麼?無明。不是打你的妄想,就是打你的無明,總而言之,你非挨打不可。

  不過真正的禅師,禅堂的堂主,真正的堂主不打人。為什麼?這香板打下去就開悟了,他就打你;打死都不開悟,打你干什麼?不打了。今天禅堂裡面這樣的堂主已經找不到了,那個堂主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能觀機,知道你緣熟了沒有。哪一天緣熟了,一敲,你就覺悟了,這個板子打下去無量功德;如果打下去不開悟,這個板子打下去有罪過,你怎麼可以隨便打人?所以那個板子不好打的,一定要有真正的道眼,看到這個人緣快成熟了,這一下就幫助他,馬上就成功了,這樣的堂主現在沒有了。

  我早年聽倓虛老法師說法,我跟他沒有見過面,我是聽錄音帶。我到香港去講經,老法師已經往生好幾年了,但是他的錄音帶還有一些在,我聽他的錄音帶。他老人家很感慨的說過,他是天台宗的傳人,但是他修淨土,他念佛往生,他曾經跟大眾說,他的一生當中,看到念佛往生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親眼看見的有二十多個人,聽到的那還不算數。所以他對淨宗的殊勝非常贊歎。禅宗裡面開悟的,一生當中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你就曉得禅之難!禅宗裡面修禅得定的,他見過,像虛雲老和尚是參禅得定。入定的見過,也曾經聽過很多,但開悟的人,一生當中一個都沒聽說過。

  諸位要知道,參禅不開悟不能了生死,將來到哪裡去?到四禅天、四空天,這是真正禅定成就,如果禅定不夠水平,他生欲界上面四層天。欲界的四王天跟忉利天,那是福德往生的,修上品十善業道能生忉利天。夜摩天全憑福德就不行了,還要加定功,這個定功佛家叫「未到定」,他確實有一點定功,但是這個定功不高;換句話說,這個定功不能生初禅天,他還在欲界。所以欲界上面四層,一層比一層定功功夫深,果報在這裡,出不了三界。所以一定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像淨土宗,淨土宗有一點小小的定功,甚至於沒有定功,都能帶業往生,可見這個法門的殊勝,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你能夠回過頭來念佛,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

  至於你前面講的「盼望我早一點回大陸」,回大陸,我已經想了幾十年了,非常想回去,可是現在的緣還不成熟,這是同修們要諒解的。最近這幾年,我到中國去,都是國家宗教局給我安排的,有許多地方邀請,如果國家宗教局沒有批准,我都不能去。如果你們要邀請,一定要向國務院宗教局去邀請,他批准了,我會很快就回去,希望他們能批准。

 

上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1
下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