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35[海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五集)  2004/11/29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35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修身」第四個很重要的科目,就是要能改過。我們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人真正能徹底的悔改,徹底的改過,那是會讓人家非常感動,讓人非常佩服。

  我們在上海辦五天的課程,其中有一位朋友,我們後來都叫他「金不換」,因為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什麼叫他「金不換」?因為這位朋友他的姐姐在安徽廬江聽過課,聽了五天的課之後,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她弟弟,她弟弟是一個工廠的老板,她跟她弟弟說,不管你這幾天可以賺多少錢,你一定要到上海去聽課。她弟弟聽完之後,馬上就把所有的工作都放下,第一天晚上趕到我們上課的地點。為什麼他這麼聽他姐姐的話,他說我姐姐從來沒有用這麼堅定的語氣來命令我,平常都是很客氣跟我商量,所以只有這次是這種命令,所以我姐姐一定是有她的用心在,我馬上就答應。所以這位朋友他對於姐姐有恭敬之心,也能夠了解到姐姐的用心。

  他來上課上了兩天,表情都沒有變過,都是眼睛直盯著講課的老師看,然後嘴巴是開的,就這樣,我們每個上台講課的老師都會注意到他,真是目不轉睛。後來上了兩、三天之後,有一天晚上,他說他一定要見我,我們在辦公室就跟他見面,一開始他就說,「蔡老師,你在課程裡面講的道理,我不是只有知道,我是悟到了,我是用人生體會到了」,因為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寫了一行字,叫「知道、悟到、做到,才能得到」。一般的人聽這些聖賢教誨,聽了之後只是知道,還沒有體悟到它是真實不虛,還沒有體悟到它完全跟我們的生活是一不是二。他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是事實,因為他人生有很多次很大的錯誤要犯的時候,都是因為他父親的德行解救了他。他第一次拿著刀要去殺人,走到半路的時候,他父親的好朋友看到他這麼氣沖沖拿著刀,心裡想這麼好的人的孩子不能夠讓他鑄成大錯,所以他是被父親的朋友硬把他拉回來。我想說他父親的朋友還真有勇氣,所謂「刀槍無眼」,盛怒之下,等一下給他推一下刀子,剛好不小心,有危險。

  因為他父親是從事於電訊方面,他記得小時候,常常刮風下雨,只要有人有需要,他父親都會馬上就出去工作,所以在鄉裡裡面得到很好的名聲。所以由於他父親點點滴滴對鄉裡人的支持,所以他人生有好幾次大難都化解掉。

  他提到他小時候讀書很好,不是不好學,但是後來因為十九歲左右去做生意,做了生意賺了很多錢,回到家裡,這些鄰裡鄉黨都說「你好厲害,賺這麼多錢」。這句話好不好?所有的人都說「這麼厲害,這麼年輕就可以賺這麼多錢」,這種「八風」一吹過來,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馬上飄飄然。所以他說他十九歲就拿那個大哥大,是這麼大支的,每天拿在那裡很神氣,只因為他有錢,所以開始愈來愈得意洋洋,自視甚高。所以也因為有錢,很多壞習慣跟著來了,開始吃喝嫖賭,到最後還染上毒瘾,整個人生垮了下來。後來到戒毒所去,他說也是很辛苦,相信諸位朋友你無法感受戒毒者的痛苦。他說每次想放棄就有一股很強的力量支持他,他就想著我已經不能孝順我母親了,我不能再讓她繼續痛苦下去,所以是一份孝心支持他終於把毒瘾戒掉了。所以這位朋友他真正能夠化解人生危難的兩個重要態度,一個是孝心,一個是對姐姐的兄友弟恭這個「悌」,才讓他接上了能夠薰習中國聖賢教誨的這班列車。

  這位朋友他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他說「我父親已經不在了」,他講的時候,一個大男人眼淚當場就掉下來,所以我們從這位朋友「金不換」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行孝要及時。他跟我說,「蔡老師,你不要只跟這些人講,他們都是好人,我們都是壞人,所以我們更需要,你們一定要來跟我們講」。結果很有意思,我們十二月初就要到溫州去,他是溫州人,相信一定會帶一些朋友過來聽課。真的,更需要幫忙的可能是已經走在社會黑暗處的人,所以在上上個禮拜,我到廈門監獄去做了一場演講,所以我們也是希望能夠讓聖賢的光芒、光明,能夠照到各個我們社會的角落去。

  這位「金不換」他要跟我離別的時候他就說,他說「蔡老師,讓我公司安頓好,我來跟你學一陣子」,我說「好」。他假如去戒毒所演講一定比我精彩,因為他在講的時候,我們把他錄音錄下來,那個很精彩,我們在「大方廣」上有文字稿。他說我們這種人最傻,拿著自己的腦袋,只為了一時的享樂,拿生命、拿腦袋開玩笑,所以是屬於投資最多,回報最少的。他有這種深刻體會,我們講不出來,人家戒毒怎麼痛苦我們也不知道。所以你看,假如他能夠知過能改,他能夠有這分愛心去幫助這些人,那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就是我們說功德無量,我相信他是真心的。所以一定要勇於改正自己的過失。

  改過要從哪裡下手?要從最難的地方下手,這樣才有力道。所以我們現在想想,自己的習性哪個最嚴重就從那裡開刀,保證你會覺得自己進步得特別快。假如你的脾氣最大,但是你說要布施,我去修布施,你這一生布施本來就已經修得不錯了,你不需要再修了;一定要對治習氣才能「德日進,過日少」。對治自己的過失可以從三方面來做,可以從事上來改,也可以從道理上來改,也可以直接從心上的起心動念改起。

  問:哪一個方法好?

  答:起心動念。

  最根本。從事上,怎麼又發脾氣了!自己懊悔得不得了,下次又發了,繼續檢討一次,當我們每次在檢討的時候,影像裡面又發一次脾氣,有沒有?每次都跟人家說,我哪裡又犯錯了,然後到處跟人家講,那個錯的影像講了十幾遍,再錯十幾遍。所以一個人改過、忏悔不是一直去告訴別人,是後不再造,那才是真正改過的精髓。所以犯了錯,時時刻刻督促自己下次不能犯,那才重要;不是你跟十幾個人講了,你過失就沒有了,那是自我安慰。

  從事上改往往效果不彰。從理上改也很好,你理得心安,很多的道理慢慢明白,慢慢就可以改正過來。最快的方法就從心上看,聖賢的道理無非「主敬存誠」,當我們的念頭不真誠、不恭敬,馬上把念頭轉掉,這樣你的行為就不會錯誤。所以一個人修正的功夫只要能夠到起心動念上,那你這個改過的速度就會很快,那人當然要學就要學最快的方法。有沒有人已經知道幾個方法,然後要去學那個不快的方法?應該要會判斷抉擇,還是用最好的方法。當然你可以三方面一起做,從事上、從理上、從心上都去改。觀照自己的念頭真不真誠,平不平等,清不清淨,恭不恭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那個才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情。

  所以從心上改就好像砍一棵毒樹一樣,直接從根部切斷,直斷其根。從事上改就好像摘葉子,把那個毒葉摘下來,結果摘了半天,好不容易把這一片摘完了,耗了差不多三個月,結果這裡摘完了,右邊摘完了,左邊又長出來了,把你累半天,覺得功夫不得力,所以從事上改太慢。從理上改好像是摘一支樹干,枝干,但是其他還有很多枝干可能又長出來了,所以我們還是從根本去修正自己,從起心動念下功夫,這是改過的方法。

  事在人為,人有這樣的一種決心,絕對可以對治我們的壞習慣,而對治壞習慣不能跟自己比,要跟聖賢比,因為你假如跟自己比,就會自我安慰,「你看三年前,假如三年前你這樣跟我講話,你早就不知道已經到哪裡去了,你早就到醫院裡面去了」,這不行,這種態度修不好。好,所以我們要跟聖賢比,所以要有希聖希賢之心。改過是讓你修的德行不會漏掉,但是德行還要繼續積累,就要遷善,就要行善,這個很重要。

  我們之前有談到,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難有易,有好幾個角度,你們可以看《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所以要會明辨善,你這個行善才會做對,不然你很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惡事。所謂「非信之信」,你答應別人好像是守信,但是別人那件事是欺騙他的老婆,那你這是非信之信,信要跟義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信,所以這個已經不是真正的信義了,那你還去遵守,那你叫助纣為虐,這個就非信之信,要會判斷。

  比方說「非慈之慈」,看起來很慈悲,對人和和氣氣,在《論語》裡面講鄉願,「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就是鄉願這種人,左丘明先生覺得對他覺得很可恥,孔夫子對他也覺得不認同。「鄉願」是指所有鄉裡面的每個人都看他很順眼,連壞人都看他很順眼,孔夫子說這不好,這會讓人是非不分。看到壞人壞的行為,他也視若無睹,把這個社會的是非善惡都混淆了,看到每個人都不得罪,「你好,你好」,這樣反而是「德之賊」,讓人無法判斷善惡了。所以應該面對惡人也要能夠正直的去指責規勸,這個才是讀書人的氣概。所以這個是「非慈之慈」。你對每個人都很仁慈,讓這些惡人,甚至於我們的孩子,因為你的慈,反而做很多壞事,而你都沒有去制止,我們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當你的寬容已經讓人家有機可乘了,那你這個寬容也是沒有智慧了,所以非慈之慈。

  「非禮之禮」,我們要能判斷,對人很恭敬,他的動機是什麼,假如只是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那這也不是真正的禮貌,而是另有目的,我們都要能夠洞澈出來,所以善要會分辨,分辨清楚之後,一定要積極去做。夫子贊歎他的學生都提到「聞善必行」,夫子說顏淵「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一個善,從此以後都放在心上,一有機會就做,所以行善不能等。

  問:人生兩件事不能等,諸位朋友,哪兩件事?

  答:行孝。

  你們假如答不出來行孝,那我要引咎辭職了。行孝不能等,父母的恩要趕快能夠去盡心盡力回報。行孝、行善不能等。當然,行孝是善之首,行孝也是行善。那為什麼行善不能等?諸位朋友,人生都有吉凶禍福,有沒有人說我這一生只有吉跟福,從沒有凶跟禍,在這個世間這種人找不到了,在古代可能還找得到。古代也沒這麼多火車、飛機。古代像堯舜時代,人心非常淳樸,可能你一生都沒遇到厄難,但是現代不一樣了,人與人的沖突太多了,所以難免你都會有吉凶禍福同時在你的生命當中出現。

  諸位朋友,當你遇到凶、遇到禍的時候,你有沒有把握化險為夷?有把握的舉手,你們都沒把握,那你們每天不就活得很緊張?你看人生什麼時候活得踏踏實實,人生什麼時候可以活得毫無畏懼,太少人能夠有這種心境過日子。你每天翻開報紙,這麼多的人出事,你愈看愈擔心,不只擔心自己,還擔心誰?擔心小孩,擔心自己的親人,他們會不會出事。你相不相信半夜假如有一個電話響起來了,你的心裡馬上「誰出事了?」所以人活著確確實實沒有安全感。那我們請問一下,煩惱自己的人生,擔心親人的安全,對他們有沒有幫助?一點幫助都沒有,你自己還操勞,還把身體搞壞了。所以人都在干什麼?干不利自己也不利別人的事。你對你的孩子愈擔心,他能不能感受到?能,也會知道說媽媽這裡也不放心我,那裡也不放心我,你愈不放心他,他的心也愈牽掛。所以與其擔心人生的這些吉凶禍福,不如更積極的如何經營人生,讓你可以轉禍為福,這個就是經營命運最重要的學問,而這個學問在《了凡四訓》當中談得很清楚。

  袁了凡先生本來只可以活到五十三歲,後來因為積功累德,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六十九歲了,最後他活到七十幾歲,足足延長了二十年,所以命運是可以改的。

  問:命運是誰定的?

  答:自己。

  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能活得坦坦蕩蕩,活得自己去主宰命運。

  為什麼行善不能等?在九一一事件,兩棟金融大樓瞬間垮下來,請問這兩棟大樓裡面有多少人?太多人了。我跟我的學生講,我說這兩棟大樓是全世界很多連鎖金融行業的總部,這些人的財富都是頂級的,不愁吃穿,他們昨天可能還吃著一頓要五千塊的飯,你相不相信?他卻不知道明天他將一命嗚呼。所以你有錢沒用,不能化險為夷。我有一位長輩,他的朋友在這棟大樓足足工作了幾十年,幾十年從來沒有遲到,因為我們上一輩的人很守信用的,他們比起我們來講,對做人的原則是很有堅持性的,所以他那個朋友從來沒有遲到過。剛好在九月十號上床睡覺,怎麼翻都睡不著,也不知道翻到什麼時候睡著了,早上醒過來,表一看,遲到了,早餐都沒吃,往地鐵沖,當他走出紐約地鐵的時候,大樓塌下來了,所以人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你的命運真正劫難來了,你假如沒有足夠的福分,是化不掉的。

  所以我做一個比喻,行善就好像在銀行存錢一樣,今天你存了二十萬,結果這個災難要你三十萬,你剛好不夠,連命賠給它了;假如你存了四十萬,這次災難要你三十萬,你就化險為夷。所以該存的時候趕快存,行善要及時,不能等。多少富貴之人,意外來的時候就這樣匆匆走了,很多。諸位朋友,我們走了沒關系,我們走了之後有多少人傷心欲絕,人活著不是只有為自己活,要能夠為所有的親人去活。

  人生有三件事最遺憾,第一個,老年喪子;中年喪妻、喪夫;少年喪母、喪父,這是人生三件很不幸的事。第一件事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那個會讓人肝腸寸斷,而你看有多少年輕人可能都演出這一場戲讓他的父母收拾,所以一個人如何人生能夠逢凶化吉,一定要及時行善,人生絕對不要讓這些遺憾降臨在我們的身旁,我們已經報父母恩都來不及了,絕對不能讓這種遺憾的事發生。所以我也有朋友,他的太太走了,很年輕,孩子剛生出來,這樣是三種不幸同時產生,是不是?太太走了,她的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他是中年喪妻,他的孩子剛生出來,幼年喪母,三不幸同時在。所以行善絕對等不得,你的存款要很充足,人生會過得安安穩穩。所以命運確實有,但是要靠自己再去創造更好的命。

  我的手相生命線特別短,斷掉了,幸好我五、六年前就聞到聖賢學問,不然我可能現在也不能見大家。因為我記得我在二十九歲到三十歲那一年,就覺得身體很不舒服,開車還會開到睡著,真的,開高速公路,真的你都莫名其妙怎麼這麼累,結果就睡著了,一睡著剛好壓到旁邊那個凸出來的地方,忽然醒過來,覺得自己好像生死一瞬間。但是我相信因為祖宗有積德,我們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自己這幾年也是盡心盡力在教學,冥冥當中有保佑,所以能夠化掉。但是人生的災難絕對不是只有一個,你要更積極行善把這些災難都化掉。當然我們化掉災難不是說自己能夠幸免,重點不在這兒,在能希望利用往後的人生為家庭、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人生難得來這麼一次,有責任把自己好好奉獻出來,所以諸位朋友,行善不能等。

  台灣有一位藝人叫許效舜,他在九二一大地震前一天晚上,九月二十號到南投的山區去拍外景,結果他們上去是要拍飛鼠,一爬到山上去,而且還是原住民(當地的人)當向導帶他們,結果拍的時候一只也拍不到,平常那個地方是飛鼠出沒最多的地方,結果原住民一看不對勁,趕快下山。大地震要來的時候只有一種動物不知道,「人」,你怎麼知道是人?為什麼人在這個天地之間這麼不敏銳?為什麼?人已經被欲望把他本有的那種能力都閉塞住了。動物沒啥欲望,動物每天能吃飽就好了,它不會想要去害人,所以它很清澈,地震還沒發生以前,那個能量已經傳遞出來,它馬上有感覺就趕快行動,所以大地震以前很多的蚯蚓都搬家,很多很多動物都有異象出現。當他們往山下趕,趕到半山腰的時候地震就來了。九二一大地震不是這樣搖,九二一大地震是上下震,所以倒了很多房子,死了兩千多個人。它那個搖晃的時候就好像一陣巨響,就這樣轟轟轟就這樣傳遞過來,當場在集集的人想到都會起哆嗦。

  在元朝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叫李忠,他們那整個鄉鎮發生大地震。元朝天災很多,因為元朝的殺戮太多了,所以感來很多災難。結果當地震來的時候,所有的房子都倒了,李忠是一個孝子,所以震脈震到他們家的時候突然分成兩條,然後過了他們家之後又合成一條繼續震,這個在史書上有記載。為什麼?他的德,他的善,所以就把他的劫難化掉了。孝子無災,多少孝子免於老虎的口中,所以這個真實不虛,一個人有善的時候是不可能會遭難的。我也不知道許效舜為什麼剛好他活,後來有一次他在接受訪問,我終於知道他為什麼可以活著。那次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他就說,他說「我這一生假如有一杯水喝,保證我母親一定有一碗白米飯吃」。他在講的時候非常真誠,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他那個孝心不是言語的孝心,是打從心裡的孝心,所以他的孝心化了他這次大災難,所以行孝、行善不能等。我們既然知道善這麼重要就要趕快起而行之,絕對不是明天才開始做:

  問:什麼時候開始?

  答:當下。

  好,我們現在來看,「善」可以從十個角度去看,這個也是了凡先生整理的十個向度的行善。我們來看一下,這是我把它分的,我們把它分成對人、對事、對物如何行善。我們看第一個,「愛敬存心」,這個跟剛剛說改過要從心改,行善也要從心行,心就是行,因為有這分心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所以一個人能夠時時存著愛人、敬人的態度,那他感得的是什麼?「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從心上時時存愛心、存恭敬心,這個人一定時時處處都在做善事。這分愛心跟恭敬心除了對我們身旁的人之外,還要對誰?還要對古聖先賢,對我們的老祖宗都要存在。所謂「事死者,如事生」,我們要不忘孔夫子教誨,不忘孟夫子的教誨,不忘聖賢人的教誨,所以那個小朋友防空演習第一個想到的是孔子像,這相當難得。對於我們往後的子子孫孫,你也要有愛敬存心,這一點我們現在人做得太差了,因為物欲橫流,只想到我要怎麼享受,至於我享受的過程破壞了環境,造成了多少後果,我不管。所以現在人這種態度真的是很可悲,我們不能讓這種態度繼續延續下去,就要從我們自己開始,連對於往後的人都有愛敬之心。

  我們道家有八仙,其中呂洞賓的老師是鐘離,鐘離要教呂洞賓一個法術,叫「點鐵成金」,這方法好不好?你學好之後,點下去鐵變金子。鐘離就跟他說,你這個方法學完之後,你看到貧窮的人,點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這個時候呂洞賓問了一個問題,他說這個鐵變金以後會不會變回來?會不會又變回鐵?鐘離說五百年之後會變回來。呂洞賓說,那我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所以這種事我不干。他的老師說成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念心已經滿了,三千功行都滿了。因為他不只能想到當下的人,連五百年後的人他都能夠去愛護,代表他的心非常的仁厚、仁慈。所以時時提醒自己愛敬存心,你的愛心跟恭敬心一定會表現在你的言語、行為、態度之中。

  第二個,我們要「敬重尊長」。敬老尊賢是中國人聖賢教誨的一個美德,敬重尊長,也要尊敬賢能之人。古代的禮儀對有道德學問的人特別尊敬,諸位朋友,這樣是不是不平等?西方的平等你要理解正確,他的平等是告訴你一個人都有一張票投,不代表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一樣的。而當每個人都平等的時候,一個宰相跟一個乞丐平等,乞丐會傲慢,瞧不起人。所以恭敬之心要從他對社會的貢獻來定禮儀,這樣才有次第,不然整個社會誰也不怕誰,亂成一團。所以當這個人很有德行,又是國家的重要干部,而且又常常愛護人民,時時擬定一些對國家有利的政策,難道你見到這樣的好官,你連個禮都不主動跟他行嗎?而且當我們在對賢德之人有禮的時候,是給我們的子孫、學生一個好榜樣,教導他們見賢思齊。所以我們中國人很多的態度都有深遠的影響,只是我們現在子孫沒有去深入理解,就沒有判斷力,所以尊賢重要。那尊重老人家更重要,老人家對社會的貢獻比我們時間長,沒有上一代哪來的下一代,所以慎終追遠,人民才能夠淳樸、厚道,所謂民德才會歸厚,這些教誨太重要了。

  我們這次到廈門去演講也來了很多,像徐州也有人去,其中有一個是福建當地一個地方,叫龍巖,去了幾位老師,其中有一位老師他上台來分享,非常有意義,他說我是來上完課才知道孝是德行的本,才知道夫子在《孝經》裡面說「夫孝,德之本也」,但是他這分明白不是文字上的明白,他是印證了這句話真實不虛。因為他的鄉裡完全都是姓吳的,他們整個村落分成十幾個單位,他是其中一個單位,他們那個單位有四十幾戶人家,出了一百零八個大學畢業生,大學以上畢業生一百零八個,只有一個人沒大學畢業,而且這個人還是考上之後讀到一半退下來,所以是沒有一個人考不上大學。為什麼他們這四十幾戶人家的素質這麼好?因為他們從小長者就告訴他,清明節,重要節日,春節,一定要回來看父母,這個叫念恩,不忘本。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所有的孩子都陪母親去禮佛,去上香,不是去玩。禮完佛,上完香,把母親送回來之後,再去拜訪整個鄉裡的長者,跟他們拜年,現在還有這種地方。

  拜完年之後,所有同輩的這些親朋好友聚集在他們這個鄉裡面的一個小學,一起討論這一年來讀書的心得、工作的經驗,互相交流,所以有這樣的風氣,難怪出的素質這麼齊,所以任何事都沒有偶然的。因為這個鄉鎮抓到了學問的根本,根本在哪兒?孝跟悌。每一年要去跟長者拜年,是我們說的對尊長的恭敬,也是落實「出則弟」,所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仁愛的「仁」,所以自然而然長養他處處替人著想的心。所以我們從這裡也體會到,德行好的孩子成績一定好,而且他們的好不是逼出來的,是自動自發的,所以長養孩子這些重要的態度對他一生成就至關重要。所以第二點是「敬重尊長」。

  第三點,我們看一下,「與人為善」跟「勸人為善」。與人為善是跟人家一起做,諸位朋友,你們現在就在行善,在與人為善,我們現在一起在演一出戲,就是一起學習中國聖賢教誨。假如諸位不來聽,底下只有兩個人,我沒信心,我講不下去了,那戲就唱不成,所以唱戲的跟底下看戲的才能把這場戲演好,這個叫功德平等。

  所以我曾經在看一幕,電視有一部很好看的連續劇叫「孔子傳」,這一部片子太好看,我每次看了都哭得,太感動了,但是那種哭,每看一次好像你的心靈就清澈一次。

  問:香港有沒有賣?

  答:沒有賣。

  那有機會我們代購,我都快要變成「孔子傳」的批發商了。我每次去商店裡面我就跟他拿八套、拿十套,那很快就送出去了。我在海口買的,一百零五塊人民幣。《孔子傳》很好看,拍得非常非常好。其中有一幕是一大堆學生來到孔子的家裡來接受孔夫子教誨,另外有一位幕後的大功臣無怨無悔的幫忙孔夫子教學,無怨無悔的招待這些學生的三餐,衣食住行,哪一位?就是孔夫子的太太。當她在幫孔夫子的學生舀東西的時候,都是笑臉迎人,我說夫子的太太跟他所做的事,功德平等,因為那分心都是念念希望學生能成就學問。所以當別人在做好事,我們同樣非常歡喜跟他一起做,跟他隨喜功德,那無二無別。所以當別人有善行的時候,我們行有余力去幫忙,但是假如真的不行,剛好你的時間又不允許,這個時候你發自內心去贊歎、去隨喜,那也是在行善,在與人為善。

  在這個時代當中,善人常得謗,好人常會被批評,為什麼?因為好人在做事,其他人看了眼睛很不舒服,人太好,他好像覺得壓到他,所以他有時候就用言語去嫉妒、去障礙,所以好事不容易成,好人常會被批評,這個時候我們也能適時的給予這些同事、這些好朋友,給他一些精神鼓勵,用你的言語也好,用你的肢體也好。假如你看到一位老師非常認真教學,結果都得不到眾人的掌聲,我們要主動去拍拍他的肩膀,這種事我常干。「教育就是還有你們這樣的老師,所以還能夠屹立不搖」,他本來已經快要很疲累了,突然一聽,抬頭挺胸起來,更鼓舞他。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人家的打氣,人家的關懷,所以你去鼓勵、去贊歎,這也是與人為善。

  再來,「勸人為善」,諸位朋友,用什麼勸?你們的水平這麼高,可以用言語勸,我們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你能夠寫下很好的教誨,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就傳了幾百年了。勸人以口,我們在前面有提到,勸人的時候要先審時度勢,要先有足夠的信任、足夠的付出,再勸。在勸言語的時候還要觀察時機,你也不能興沖沖的就勸,要「規過於私室」,當你這些智慧都夠的時候,勸人的效果一定會很好。「百世勸人以書」,一個人要真正能有書傳世,不是你會寫字就會了,根本問題還在立德、在立功,用你的德行,用你這一生好好的做一些利益社會的事,而當你把這些利益社會的事做出來,人家會覺得你是真才實學,你所留下來的文章,人家讀起來才會覺得很扎實,才會覺得很受益,很折服,所以要留書也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立身行道。

  問:現在人用口勸好不好勸?

  答:不好勸。

  對,所以勸人也要了解現實狀況。所以我們早上提到,大人的世界裡面,人們不會聽你說什麼,人們只會看你做什麼。所以學《弟子規》不是去叫人家做《弟子規》,學《弟子規》是自己一定要先做到,當你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你的兄弟就開始感動了;當你做到「冬則溫,夏則凊」,你的父母就開始感動了;當你做到「凡是人,皆須愛」,接觸你的人都如沐春風,你勸他的時機就成熟了。所以要為人演說,演在前面,演漂亮了再來說,叫知所先後,則近勸人之道矣。好,這節課就先到這邊,謝謝。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34[海口]
下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