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一切法之無作」,這個道理明白之後,我們就懂得,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看,從示現開悟之後四十九年,有沒有作?有作,他把戒律、威儀統統做到。小乘的三千威儀,大乘的八萬細行,釋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表現出來,這是作,有作。為什麼說他無作?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無作。不起心、不動念,做得那麼圓滿,做得那麼微妙,這個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相信。「五、信一切法之無分別。六,信一切法之無所依」。他所依的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除了自性清淨圓明體,他真的是無依,他不依靠任何。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看電影,電影的銀幕。所有的畫面,它依什麼?它就是依屏幕。屏幕就好比自性清淨圓明體,它統統在這裡現,雖現,它沒有絲毫染污,它對於體上痕跡都不留。我們用這個比喻能夠體會到一些,真的是無所依。所以我們講三皈依,佛教我們三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不是外面,外面那你就錯了,你就變成有所依,皈依自性三寶。外面的三寶是提醒你,它的作用就是看到佛像,提醒你覺而不迷;看到書本,經書你看到的時候,正而不邪,看到所有的書本,只要一看到,我正而不邪,不管它什麼書;看到出家人、看到在家居士,淨而不染。它提醒我,沒有這些提醒容易迷惑,它是這麼個意思。
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二卷) 2009/11/25 檔名:12-17-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