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很多人學習了佛法多年以後,可能可以知道貪瞋癡的意思,也會了解到因為貪念太重,對於周遭親屬物資、心愛物太過於執著的關係,也知道這會變成來生沉淪的因素。許多瞋恨心比較強烈、沉不住氣、容易沖動的人,他們從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也知道很可能因為脾氣不好的緣故,將來也會受到三惡道的痛苦。至於愚癡,佛學的名相統稱為無明,它的范圍實在太廣泛,眾生有眾生的無明,修行人有修行人的無明狀態,世俗人的無明是流轉於三毒之中周而復始,明明了解這些執著是阻礙解脫的根,但當境界來的時候仍舊無法破解。修行人的無明幾乎在未證悟獲得親見本明(佛性)之前,幾乎也都是在無明的狀態,換句話說,沒有超越能取和所取,進入絕對法性狀態前也可說是無明的狀態。
只要是眾生,無論他是任何的種姓,只要有任何的情緒刺激到他潛在的貪執,就會引發瞋恨。這並非簡單的接觸佛教的表皮就可以確實轉化,一定要面臨到自身印象深刻的事物才能把習性的根去發出來。例如,清代的乾隆大帝可說是十三王朝中各方面福報最深厚,修養內涵、道德、文章底蘊最到位的一位皇帝,同時受到雍正笃信三教,從小耳濡目染,甚至要規定其做早晚課,接受禅宗幾位有開悟經驗禅師提點以及接觸灌頂,因此可說是善根深厚,再加上他的聰明過人的智慧,他可以從一百多個皇位繼承人中脫穎而出絕非偶然。雖然乾隆自幼有受佛學的薰陶,也知道三毒的道理,但畢竟他不是一位真正修持得道的聖者,無法在他的日常行誼上真正的做到心境合一的境界,難免也會因為貪執而影響到個人的業力和行為。他一生中本來很喜歡並且欣賞的皇後烏拉那拉氏,由於對皇太後的不禮貌引起了乾隆極大的憤怒,事後就把她打入冷宮,不到二年,烏拉那拉氏就抑鬱而逝,從此以後乾隆對夫妻男女之事彷彿變態式的毫無興趣,而且也沒有再立後,甚至於曾經有幾位大臣進谏要提名立後,他馬上就把大臣處死。從這些細節上便可以發覺,雖然乾隆的父親是位有開悟經驗的皇帝,從小也有最好的高僧大德接緣啟化,加上自己也深信佛法,但真正碰到境界來時卻一樣一籌莫展,可見無始劫帶來的習氣在一生中要轉化的確很難。
凡夫雖然沒有辦法像六祖所說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為何立功課?」這必須得大智大慧的人才可以體會到恆在定中的境界和道理,一般人還是得慢慢地從妄想和轉識過程中漸漸練習和修持,先從有的境界漸漸進入無有,再從無有而進入真正的真有,最後體會到真正的空性和實相的境界,到了那個時候你自己就會清楚你該如何修持觀照才是正確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針對現代人的通病所做的簡單回答中其中一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