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聖道”者,指八聖道,亦名八正道。謂: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彌陀疏鈔》曰:“一正見者,《雜集》雲:若覺支時,所得真覺,以慧安立,谛理分明,無有錯謬故。
這是第一個,“正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看法、想法。“正見”是屬於看法;“正念”是屬於想法。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這都是屬於“正見”。
所以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我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抓住總的綱領,修學就不難。總綱領就是兩個字——真心。要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不是妄心。
跟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儒家有一部總的概論,這部書就叫《四書》,宋朝朱熹編的。朱夫子這部書編得太好了!什麼是“儒”?這部書學會了就是“大儒”,真正做到了就是“大聖”、“大賢”。他的編輯、構思,跟《華嚴經》完全相同。所以早年我常常想到:是不是朱夫子讀《華嚴經》,在《華嚴經》上得到了啟示,給儒家也編一部《華嚴經》?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面的概論——佛學概論,包括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包了。概論好,有真實的道理、理論,有正確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舉出五十三位大菩薩,為我們示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怎樣去用《華嚴經》的理論跟方法,那就是菩薩事業。無論在哪一行,男女老少,你要作菩薩,要學《華嚴》。
朱夫子編這部《四書》,很像華嚴。理論,《中庸》是理論;方法,《大學》是方法,也帶表演。誰表演?孔子表演。孔子表演聖人,把《大學》、《中庸》圓圓滿滿的表現在生活當中、表現在工作。夫子一生的工作是教學,表現在待人接物,聖人。
孟子也是表演的第二個人,代表賢人,賢人怎樣將《大學》、《中庸》落實,聖人怎麼落實。所以《大學》這部書在儒家,有理論,圓滿的理論、圓滿的方法,孔子表演給我們看、孟子表演給我們看,真正做到了,做得圓圓滿滿就是大聖;還欠一點,真正圓滿還有一點不足,賢人,孟子的表演。
再細說,“真誠”就說了八句,叫“八正道”。這個“正”就是真、就是誠,我們要想想我要怎樣用真心、用誠意,來落實佛菩薩的教誨、來落實聖賢的教誨,這八條對你有幫助。前面“七覺支”是幫助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你走正道,沒有走邪道、沒有偏差,好!
那什麼是“正”?今天我們看的這八條就是“正”。頭一個是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佛是怎麼看的?在中國,大聖大賢是怎麼看的?孔子的時代,佛法沒傳到中國來,孔子言語思想作為——聖人,就是佛陀,在中國稱“聖人”。孔子要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陀”;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為“聖人”,由此可知,中國“聖人”跟印度“佛陀”是平等的、是同一個階層的,大善知識。
“七覺”就是圓滿的大覺。“佛陀”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覺”。由此可知,“七覺支”他已經做到圓滿,所以他的心、他的言語、他的行為正,你找不到缺點,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人要發這種心。他是人,他能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總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辦法把不好的習氣放下。放不下,七情五欲放不下,貪嗔癡慢放不下,五欲六塵放不下,就變成凡夫了。
他為什麼能放下?而且那麼徹底放下?他知道哪是真的、哪是假的。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它當真,我們想盡方法希望自己擁有、自己能夠獲得、自己能夠享受,殊不知全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學佛的人都會念,《金剛經》說的。《般若經》上又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一切法”包括佛法。佛法你可以學,你可以證得,你不能起一個念頭。我想擁有,我要擁有多少,我要超過別人,有這些念頭就錯了,佛法就變成世間法,徹底放下就是佛法。
海賢老和尚一生的行誼是我們的典范,他萬緣都放下了,生活所需要的每天兩餐飯、身上穿的幾件衣服,每天念的阿彌陀佛,他的修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放下沒有?放下了。
《金剛經》上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放下,“生心”是提起。生什麼心?阿彌陀佛。“生心”跟“放下”同時,“生心”的時候就是放下,“放下”的時候就是“生心”,這個難!這是入不二法門。
我們凡夫,“生心”的時候就是“生心”,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就是“無住”,不能“生心”,這兩個只能有一個,另外一個就沒有了,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生心”、“無住”同時具足。那是什麼?念這句佛號,“生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不絕,前念滅後念生,相續不斷。這個境界裡面,心裡面一點染污都沒有,心上有沒有落上阿彌陀佛?沒有,所以“無住”跟“生心”同時。這什麼人修的?法身大士,我們做不到,我們連這個“身見”都沒放下,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自己一定要清楚。清楚要用“七覺支”幫助我們證得,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八正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正見”。念老在此地解釋得好,用古大德的解釋,所得的“真覺”。“真覺”什麼意思?儒家講的“至誠”就是佛教講的“真覺”,用的言語文字不一樣,境界完全平等。真的覺了,不是假的,就是“無住生心”同時;真覺,事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上一片光明,沒有染著,萬法統統放下,連佛法也完全放下。
佛“無有法可說”,佛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是他老人家自己說的,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意思是什麼?讓大家不要執著佛法,執著就錯了,執著破了,你才能證阿羅漢果,小學畢業;執著斷了,於一切法不執著了,證得阿羅漢。阿羅漢叫“真覺”,他真覺悟了,少分,不是圓滿,跟佛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認真學習。
“覺”就是明了,了解事實真相,真就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妄心,不放在心上是真心,所以真心“空空如也”。雖然“空空”,能生智慧、能生萬法,這是我們凡夫無法想象的境界,就叫不可思議,你不能“思想”、你不能說。什麼是“議”?“議”是議論討論。不能討論、不能思維。這個境界裡面,允許你定慧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