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善導大師《法事贊》摘要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晚上我們繼續來探討《法事贊摘要》。

  前面我們探討到了第一大點《法事贊》概要,我們看到了講義的第二頁最後一行,「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是《阿彌陀經》往生因第二段容易讓人家誤解的經文。前面我們看過《阿彌陀經》往生因第一段容易讓人家誤解的經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底下我們看第二點: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名號」就是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大家很容易了解的,也知道如何去做,並不會誤解。但是底下的這一句經文「一心不亂」,許多人就會誤以為念佛如果心中沒有進入禅定、念到所謂的事一心不亂、或者理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念佛人有如此的擔心、如此的顧慮,就是肇因於對「一心不亂」這句經文不是完全正確的理解,這樣的念佛人多不多?多,實在太多了。所以修學念佛法門,研究淨土經論,正確的理解,然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師父經常講,修學任何一法門都是要解行並進。教界許多三寶弟子,學佛有的人很容易犯了這樣的缺失,有解無行或者有行無解。這不論哪一種,都不是正確學佛的態度。

  有解無行就是解門研究了許許多多的經論,但是沒有在行門實踐,這樣是只做到信解,並沒有做到行證,這樣是不能成就道業的。無論修哪一法門,都一定難以成就。

  另一種有行無解,就是雖然實踐非常的認真,譬如念佛法門很認真的念佛,但是從來不聽經聞法,不研究淨土經論,這種人也很多。那這樣就容易因疑生障,因障退道。因為懷疑,所以很容易受到人家的考驗退失念佛心、退失往生心,不要念佛了,甚至認為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的困難,往生的機率很低,也就是因為有這樣錯誤的認知,所以很容易放棄念佛的修行。因疑生障、因障退道都是起源於對名號的不了解。

  想一想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救主,當我們在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會現前來接引我們,那我們將來要永永遠遠在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跟隨阿彌陀佛學習。在娑婆人間,我們肉眼看不到阿彌陀佛,在臨終我們就肉眼能親見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那我們一生如果學佛三十年、四十年或者說念佛三十年、四十年,我們沒有見過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我們如果再不從淨土經論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了解阿彌陀佛的偉大,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力,那我們怎麼可能內心安心的念佛,對不對?對。所以解行並進、行解相應是非常重要的。

  修學佛法一定是經歷信、解、行、證這四個歷程,修哪一法門都一樣。有解無行就是做到信解而已,並沒有做到行證。那有行無解做到行而已,不一定做到證,也沒有做到信解。所以這不是修行念佛法門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態度一定要如印光大師在《文鈔》所說的一天用一半的時間研讀淨土經論,另一半時間一心念佛,那就非常的完美。如果你一天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學習念佛法門,那我會建議你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研讀淨土經論,把淨土的經論研究的滾瓜爛熟,再有時間、再有余力,再去研究其它的經論,這樣修學的次第是對的。再來另一個小時的時間就一心念佛不要雜行,那我跟你說,你學習念佛法門的次第,你學習念佛法門時間的分配,你學習念佛法門的態度就圓滿了。

  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些人不會,而且不會的人還不是少數人,是大部分人。下午師父在關西休息站休息,吃了一碗面,有一位在關西休息站服務,專們收拾場地碗盤,打掃工作的一位女眾老菩薩,每一次我到關西休息站用餐的時候,她都特別喜歡跑來跟我聊天,因為她是一個三寶佛弟子。今天她跟我講,師父我已經見了您五次了,你見了我五次我怎麼不知道?她問我的法號,我的道場在哪裡,然後問了我一個問題。我當下面吃不下,把筷子放下來,好好的對她說法。因為我很悲憫她念佛的心態,她問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由我們黃老師來解釋就可以解釋的滿分了。她問我:師父,我年紀那麼大了,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這個問題我想也不用我回答,我就直接問你們,你們一定可以答的非常正確。請問大家年紀老了,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能。不但能而且是百分之一百能。我回答的非常肯定,能。她再問我真的能嗎?我又非常肯定的語氣再回答她,能。她又問了第三次,真的能嗎?我只好說百分之一百能。我就開始講,淨土法門的基本觀念道理讓她知道。

  想一想眾生實在很可憐。一個念佛的人念了一年多的佛號,不知道年紀大了念佛可以往生。這個還不可憐,還有更可憐的,就是念佛七年了,不知道有一部經叫做《無量壽經》。說實在,這一些可憐的眾生,套一句俗話來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可憐就是淨土法門的許多基本道理不知道,然後念佛念的內心忐忑不安。可惡的就是你不懂為什麼不去研究淨土教理?為什麼不去聽淨土法門的法師,講解阿彌陀佛名號的意義?你為什麼不會這樣去做?不會這樣去修?你如果不知道,那表示你的智慧不夠。知道了你不去做,那表示你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或者是你根本沒有真心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把念佛往生這一件事情把它當作無關緊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件事情當做是你人生的第一大重事,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你會不去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的意義嗎?你會不去好好念佛嗎?一定不會的,對不對?當然。

  所以太多念佛人不知道這一句佛號的意義,不了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位佛?不知道;阿彌陀佛為什麼會在我們臨終現前來接引我們,不知道;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是哪四十八願?不知道;你念佛能不能往生?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還是要念佛,對不對?不是說什麼都不知道就不用念佛了,不用念佛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這一條路叫做?死路。講起來不大好聽,就叫六道輪回路。六道輪回的這一條路真的就是死路,生來死去永無休止,對不對?對。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很容易起行,但是要把這句名號的道理真正的了解,了解到你內心安心、自在、快樂的念佛。那你沒下一點工夫研讀淨土經論,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道理,你還不容易做到。想一想救度我們的救主是阿彌陀佛,我對他一點都不了解,我要仰仗他的救度,我怎麼可能心安?所以如果你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你確實要好好的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位佛。你如果不了解師父,你對我不可能會有信心的。如果你對於某一個人不了解,請問你對他的人格會百分之一百信賴嗎?不會的、很難的。

  所以我們要對這一句名號正確的了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在《阿彌陀經》的往生因經文,在講義的第二頁,就是第一點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段文的倒數第四行;

  「捨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段經文有三個地方很容易被一般人誤解:

  第一個地方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第二個地方就是一心不亂,

  第三個地方就是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如果我們對於《阿彌陀經》的往生因這一段經文正確明白理解了,那我們念佛一定內心會念的非常的快樂。

  執持名號就是心信口稱,內心信受阿彌陀佛的名號,口業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讓稱念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來自於阿彌陀佛名號有本願力的絕對救度。所以我們眾生要用什麼心來念佛?這一個心態、心情或心境,一定要很正確。

  雖然疑心念佛與信心念佛都能蒙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因為眾生的修因不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感果就不同。信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疑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化土。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告訴我們機法兩種深信,其中第二決定深信法,善導大師說:

  「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用無疑的心、無慮的心來念佛,這樣就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念佛心就是用無疑慮的心、無顧慮的心來念佛。無疑就是不要懷疑,無慮就是不要顧慮。如果對於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恐怕念佛來不及,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這樣對阿彌陀佛名號的救度有沒有懷疑?有。當然有懷疑,因為不了解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本願,阿彌陀佛對於十方眾生絕對的救度。有沒有捨棄年紀大的老菩薩?當然沒有。

  我們從《善女人往生傳》一百四十一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善女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善女人年紀都很大了,有的到八十幾歲才遇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不到一年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也講了很多念佛往生的故事,其中也有一個年紀大的老菩薩,年老了才遇到佛號,念佛不到一年的時間,很自在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印光大師說:「這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救度,何能如此?」

  所以阿彌陀佛要救度眾生的本願要了解,這是了解法。自己內心是什麼心情、什麼心境、什麼心態,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也要了解,這是深信機。深信機、深信法二者都做到了,也就是機法兩種深信做到了,那你就是做到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乘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請大家看講義第三頁,我們來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兩句話的內文解說。講義第三頁第一行:

  「許多人以聖道門之觀點曲解淨土門一心不亂之真義,以為念佛功深、證入三昧、或者伏斷惑業、不生煩惱謂之一心不亂。而不知執持名號即是心信彌陀救度,口稱彌陀名號。而一心即是不二心,不二即是專,不亂即是不雜亂,不雜亦是專。是故善導大師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謂之念彌陀專復專。故不論何人,但能盡其形壽,專念彌陀名號,願生極樂世界,即是乘佛願力,必得往生。如此義理,甚為易解易行,毫無別義玄義。」

  這一段文很白話,大家一看就明白。因為太多人以聖道門的觀點來解釋淨土門的「一心不亂」這一句經文,所以橫超的法門當做豎出之用,用豎出的觀念來解說橫超法門,那會誤解橫超法門的真義。淨土法門是由阿彌陀佛所建立,由釋迦牟尼佛所宣揚,所以任何的解釋淨土法門的道理,要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基准,四十八願猶如憲法。憲法是一切法的母法,凡是與憲法抵觸的任何法令都是無效,任何道理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抵觸一定不對。因為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所發的誓願,有五劫的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才成就四十八願的每一願。四十八願成就了,所以法藏菩薩成為南無阿彌陀佛。那既然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所建立,那阿彌陀佛用四十八願的教法要度眾生,所以贊佛偈最後兩句話:「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這是剛才你們才唱過而已,四十八願度眾生,那我們就是被度的眾生,是機。四十八願是能度之法,是法。阿彌陀佛就是救度的佛,我們就是被救度的機,所以機法要能相契相應。那我們被救的眾生,當然要對能救的法要深入了解,我們才會對救度我們的法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對不對?對。可是有人念佛三年五載,連四十八願的因願文從來也沒讀過,這樣的人修學念佛法門是對自己法身慧命太不關心了,修學的理論方法偏差了自己不知道。既然我們是被四十八願救度的眾生,四十八願是救度我們的法,那我們怎麼可以對四十八願的道理不懂呢?為什麼法藏菩薩要建立第一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你有沒有想過法藏菩薩發這一願的目的動機,如果連想都沒有想到,也不知道法藏菩薩發第一願誓言要成就的淨土世界沒有三途,你不了解法藏菩薩的發願目的動機,那你對阿彌陀佛怎麼會了解?你對阿彌陀佛了解的不深不夠,你對阿彌陀佛怎麼會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有些人念佛三年五載,遇到參禅的人就去參禅,遇到學密的人就去持咒,遇到守戒的人他就改用缽吃飯了,遇到修苦行的人他就坐著睡不躺著睡,以為這樣什麼法門都要學、什麼法門都要會,這樣的人看起來好像想要都學都懂,但是他不知道無常大鬼在後面隨時要將他砍死。想一想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死,對不對?對於死亡這一件事情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我們一定會死,沒有人不會死,不會死的人請舉手?

  第二、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會在什麼地方死,會什麼因緣死,我們不知道。

  所以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有可能今天、有可能明天,可不可能?當然可能。

  以前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有一位老菩薩,跟她的媳婦早上還在談天說笑,她的媳婦很有孝心,奉事她的婆婆很盡心、很難得。早上婆媳兩人有說有笑,到了下午三點這個婆婆走了,如果她念佛念到預知時至,不要說前一天、前兩天,預知時至,當天預知時至,早上知道下午要走了,那她一定會在早上跟媳婦談天的時候,預先做好一切後事的交代。對不對?這是常理,可是她沒有,就是因為早上不知道下午會死。

  那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現在晚上我們不知道自己半夜會死,請問你知道嗎?你半夜會不會死?不會死,應該說不一定,說不定會死。你敢保證晚上躺下床睡覺明天一定爬得起來嗎?不敢保證。晚上把鞋子脫下來,當你上床睡覺了,你不敢保證明天一定下得了床,再穿這一雙鞋子。你相不相信?相信。很無常,所以任何人所解釋的道理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違背,都一定不對。一定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才對,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行莊嚴而成,依正都非常的莊嚴。那我們能不能往生,事實上就看阿彌陀佛要不要接引我們,對不對?就是這麼簡單。那我們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要不要救度我們,那就看阿彌陀佛要求我們這樣的眾生要修什麼行,那我們照著阿彌陀佛的要求去做,那當然我們就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契相應。

  譬如我們木柵弘願念佛會,如果我們黃老師要求一定要受三皈五戒的人才可以進到木柵弘願念佛會來念佛共修、聽經聞法,這就是條件了。那如果沒有受三皈五戒的人,縱然有心想進來也不符合條件就不能來,對不對?對。縱然來了也會讓我們黃老師擋在門外進不來。但是我們黃老師當然跟阿彌陀佛一樣慈悲,他沒有設定這樣的條件,所以任何有沒有吃素的人、有沒有受三皈五戒的人,只要是人、甚至連不是人是畜生都很歡迎他到我們木柵弘願念佛會,對不對?對。這樣才是慈悲的,對不對?對。所以我們要跟誰贊歎掌聲?跟黃老師。我們剛剛是在講木柵弘願念佛會,那如果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要救度眾生設了種種的條件,譬如說設三個條件就好:

  第一、十方的眾生一定要念佛

  第二、七十歲以上的老菩薩我不救

  第三、每天念佛一萬聲念三年

  設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如果有任何一個條件沒有做到,那就不能往生,對不對?那第一個七十歲以上的人你就不用念佛了,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不救。可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有沒有這樣限定?沒有。沒有設那麼高的門檻,七十歲以上的人不救,沒有。所以如果念佛人擔心自己老了念佛不能往生,那不就是懷疑阿彌陀佛不救老人家。我跟這個老菩薩說不會,阿彌陀佛很慈悲,是我們的大慈悲父。我說你當媽媽的人,你有幾位子女?她跟我講她有四位女兒。你有四位女兒,那你的女兒孝不孝順?她說有三個比較孝順,一個比較不孝順。那我就問她:那個不孝順的女兒你就不要她嗎?不會,我還是很疼愛她。我說那不就得到答案了嗎?不孝的女兒你還很疼愛她,我們這麼有心念佛,而且年紀大了,能念佛的時間很有限,阿彌陀佛更會憐愍我們,更會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打得更開來歡迎你,對不對?她說對啊!她一聽,當下的心就完全不同的感受。那這樣年紀大也可以念佛往生了?當然可以。你年紀大了我也歡迎你到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我晚上就要到木柵弘願念佛會講經了,木柵弘願念佛會也歡迎你晚上來聽經聞法。

  所以任何人所說的道理、觀念、知見跟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意沖突,那一定不對。有人說:念佛沒有念到伏住妄想,或者入禅定的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或者清淨心現前,或者禅定心現前,或者智慧心現前,縱然一天念佛很多也不能往生。請問這樣的開示,對不對?不對。為什麼我們知道不對?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沒有任何一願有設這樣的往生要件,對不對?對。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只有這樣發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阿彌陀佛很慈悲,慈悲到什麼程度呢?十方眾生乃至十念的念佛這樣的修因,阿彌陀佛就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力加以救度。所以當你去做乃至十念的修因,阿彌陀佛就以「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的願力救你,這是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我們要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力修行,我們的心才跟阿彌陀佛的心能夠相契相應,對不對?對。因為將來救我們的不是別人,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聽誰的?聽阿彌陀佛的,那當然你要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的每一願徹底的了解。那釋迦牟尼佛講這一句「一心不亂」,太多人把它解釋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這樣解釋,可是你不要忘記,你不要誤解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解釋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土不同。只有伏住煩惱並沒有斷除見思二惑,是往生凡聖同居土。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從《阿彌陀經》裡看到「一心不亂」這一句話,太多人就會以天台的四土說,以及用天台的教理來解說念佛要念到進入禅定,這是以教下的法門觀念解釋淨土門的真義,那這樣會錯誤、會偏差。因為天台宗的修行者,大部分都修學小止觀或者大止觀,也就是修禅定是基本工夫一定要做到的。所以先把戒律守好,然後進入禅定開顯智慧,所以戒、定、慧三無漏學,是聖道法門修學的綱領。但是我們淨土門修學的綱領是信、願、行往生三法,也就是你做到信、願、行,那你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百分之一百往生,只是報土與化土的差別而已。

  我們從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文,解釋法藏菩薩所發的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我們也可以知道,淨土法門是度凡夫為本。第十八願「十方眾生」這一句因願文是法藏菩薩發願要以果地名號所救度的對象十方眾生,那麼十方眾生太多了,到底什麼樣的眾生才是阿彌陀佛優先要救度的對象,我們如果沒有從釋迦牟尼佛的解釋我們就不知道,因為十方眾生有六凡有三乘。六凡就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九界的眾生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眾生才是阿彌陀佛優先要救度的對象,我們去讀《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我們就得到答案了。

  成就文世尊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諸有眾生就是三界的凡夫眾生,諸有就是三有,或者解釋二十五有。不管講三有或者講二十五有,指的是六道的凡夫。

  猶如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講: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

  把《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成就文,再把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這段文合起來融會貫通,阿彌陀佛的願力最主要救三途受苦受難的眾生為先,越苦的眾生佛菩薩越悲愍。

  在《觀佛三昧經》裡,釋迦牟尼佛講:

  「諸佛大悲,心常緣常沒的眾生。」

  諸佛大慈大悲,內心經常掛念著地獄的眾生。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他生生世世發願代替地獄的眾生受苦受難。佛的慈悲心慈悲到這樣的地步,怎麼可能我們今天念佛會打妄想就不能往生?怎麼可能我們今天念佛沒有禅定的工夫就不能往生?怎麼可能我們今天念佛沒有工夫就不能往生?說實在,我們聽到這一句佛號就已經是很難得的善根了,我們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不想盡各種的辦法來救度我們、接引我們,怎麼會捨棄我們呢?菩薩尚且在兆載永劫對於不聽他教化的眾生內心也不起一念的放棄之心,菩薩的心就是這麼慈悲。我們凡夫眾生內心很容易生起放棄眾生心,這一個人要度他很難,要他來共修一次兩次三次,他不來就不理他了,我們很容易對眾生的放棄,對不對?對。菩薩永遠不放棄眾生,佛菩薩將眾生都當做自己,眾生痛苦我痛苦,佛菩薩的心境是這樣子。所以任何一個眾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慈悲不契的救度。

  那《無量壽經》諸有眾生,聞其名號,後面講信心歡喜一念,講信心。那《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經典,《無量壽經》叫大經,《阿彌陀經》叫小經,既然是同部經典,這兩部經典是講同樣的法門,還是不一樣的法門?當然是同樣的法門。那講同樣的法門,《無量壽經》講信心,到了《阿彌陀經》當然也講信心,怎麼變成禅定之心。如果一心不亂把它解釋為禅定心的一心不亂,那就是聖道門的解釋方法。因為聖道門許許多多的教法,講到一心不亂,指的是禅定心沒有錯。譬如說這一個字,在這裡的念法是要當做名詞,可是在另一段文的念法可能是當做動詞。譬如說快樂的「樂」,在這一段文念快樂,可是在另一段文,說不定不是念快樂,是念音樂ㄩㄝˋ對不對?你可不可以念音樂ㄌㄜˋ?不行。中國字、日本字、韓國字、梵文字,只要是文字,一個字都有很多很多的意思,英文字也是一樣。一個動詞一個名詞,同樣一個英文單字,在動詞的使用跟名詞的使用,意義不同。

  那一心不亂在聖道門經文只講禅定心沒有錯,可是現在一心不亂是在《阿彌陀經》淨土門的經典,所以事實上是在講專心念佛。

  善導大師的解釋,教念彌陀專復專,用兩個「專」字來形容一心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對於行持就講專念,對於信受就講信心,對於彌陀名號本願的接受就講信心,這樣《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才會是一致的教法,對不對?對。因為《無量壽經》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經》也是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怎麼《無量壽經》講信心到了,《阿彌陀經》變成講禅定心。所以解釋禅定心一定是大違《阿彌陀經》世尊說法的本意。以經證經,而且是以同部經來佐證是最標准的說法。再講一遍,以經證經,而且用同部的經來佐證是最標准的說法。

  所以師父在本願山彌陀講堂講《阿彌陀經》,我用《無量壽經》、還有用《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左右對照,因為《稱贊淨土佛攝受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異譯,翻譯的人不一樣,《稱贊淨土佛攝受經》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是鸠羅摩什大師所翻譯的。至於這兩部經,這兩位譯經師所翻譯,根據的梵本是不是同一本我們不知道,但古來祖師大德都把這兩部經稱為同部異譯。所以你要研究《阿彌陀經》,你非讀《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不可。為什麼我《阿彌陀經》講了一百五十八集那麼多?就是因為我用《稱贊淨土佛攝受經》跟《阿彌陀經》一句一句的經文互相對照,一起講,講的很仔細。《阿彌陀經》講一心不亂,可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玄奘大師的翻譯就不翻譯「一心不亂」,翻譯「系念不亂」,沒有一心。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叫做系。譬如我們要穿鞋子去慢跑,穿了慢跑鞋去慢跑,鞋子穿好了把鞋帶系好,要不然你一跑步沒有系鞋帶,那鞋子就很容易掉出來。對不對?當然。

  你的心如果沒有系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你的心很容易跑掉。我們凡夫的心很容易打妄想,叫做心猿意馬。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念佛,就是以念止念。用佛號的正念來止息凡夫的妄念,這是很好的方法。你不念佛你就在念妄念,對不對?對。事實上我還要進一步告訴大家,你在念佛也還是在打妄想。

  我經常跟大家報告一樁事實,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有一個女眾菩薩,她有一次在跟著我們念佛共修,和大家念佛,念的非常的好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突然跳起來,因為念佛堂在二樓,她跳起來講了一聲很大聲的話,我的摩托車鑰匙沒有拔起來,然後就跑到樓下去看看,她摩托車的鑰匙有沒有拔起來,因為她那一部摩托車才剛買的,鑰匙沒有拔起來,被人家偷走那還得了。所以她人在佛堂裡面念佛,她心裡在想什麼?想她的摩托車。剛剛我們黃老師打地鐘,帶著大家念佛,黃老師的地鐘打的只可以用八個字形容,已經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所以你們念佛念的非常的通順很流暢,所以大家念佛念的非常的快樂。可是你念佛的當下沒有在打妄想嗎?有。那阿彌陀佛就不救度我們嗎?或者救不了我們嗎?如果阿彌陀佛就不救度我們念佛打妄想的眾生,那阿彌陀佛就沒有慈悲心。如果阿彌陀佛要救度念佛的眾生,但是救度不了,那阿彌陀佛就是能力不夠。可是你了解阿彌陀佛之後,你不但會了解阿彌陀佛絕對是大慈大悲,而且他的能力非常的強,強到什麼程度呢?強到連一只小鳥念佛,他都有能力救它,你是人念佛,怎麼會沒有能力救你呢?所以阿彌陀佛能力很強,你不了解,你不了解善導大師告訴你,阿彌陀佛示現的善導大師跟你講的很清楚: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都跟你講本願很強了,最強的你還不相信阿彌陀佛,你還不相信善導大師,你不相信你還是得念佛,對不對?對,不然你怎麼往生。那這樣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很強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當然比較好。你相信了你就會安心念佛,念佛的道理實在有太多深澳而精妙。可以說一心不亂如果你要詳細了解,把師父所講的《阿彌陀經》好好的看一看,光是一心不亂就講了很久很久。我們這邊只是把一心不亂的基本觀念跟大家解說而已。

  時間到了,向大家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修行,不要拘泥於形式
下一篇:信願法師:善導大師《法事贊》摘要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