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藉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跟大家報告《法事贊摘要》。
前面我們探討到了第一大點《法事贊概說》,我們看了兩段文,底下從第三段文接著看下去。
大家看講義第一頁第三段文:
「本書是為了使人願生西方淨土,而以一日或一夜之短時修行的臨時行法,以歌詠贊誦《阿彌陀經》為主,附加贊文,贊歎阿彌陀佛及其淨土。並明示轉經行道,亦即法會大綱等實踐行儀之書。」
這一段話是在敘述《法事贊》是一部實踐行儀的書。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在理論方面《觀經四帖疏》講的最多,在行持方面《法事贊》、《般舟贊》、《觀念法門》、《往生禮贊》講得比較多。《法事贊》到了下卷,對於《阿彌陀經》以偈頌法語的方式疏釋,是最值得我們研究探討的一部分。那《法事贊》雖然主要的行法是著重在臨時,但是臨時的延長就是平時。臨時就是指某一段時日,不管一天或一夜,或是七天七夜,通常修學淨土法門的淨業行人,會參與寺院道場的佛七。
那淨土宗的打佛七,當然是七天從頭到晚都念佛。在特定的時日,七天裡一心念佛,這樣的修行方法就是屬於臨時行法。《法事贊》最主要是在彰顯這樣的道理。那當然事實上我們念佛是每天的事情,不是佛七特別認真念佛,其它時間就可以不認真念佛。念佛要跟吃飯睡覺一樣,天天都要做的,這是我在講席當中經常在強調。每天都要念佛,每天都要吃飯,每天都要睡覺。你如果把念佛念到跟吃飯睡覺一樣,每天都一定要做,那我想你念佛往生是必定的、是肯定的。每天要不要吃飯?當然要。每天要不要睡覺?當然要。甚至可以說就算沒有吃飯也要念佛,就算沒有睡覺也要念佛。因為吃飯睡覺只不過長養色身而已,但是念佛是長養法身,說實在念佛比吃飯睡覺還要來得重要。但是念佛人誰能做到把念佛看成比吃飯睡覺還要重要?這樣的人不多。
如果念佛、吃飯、睡覺來做一個排列,你會把這三者哪一者排在第一?是念佛還是吃飯還是睡覺?念佛。真的嗎?很好,我們跟邱會長贊歎掌聲!
很多人是吃飯排第一,甚至是睡覺排第一,那如果請師父來排,我會這樣排,念佛排第一,睡覺排第二,吃飯排最後。為什麼睡覺比吃飯還來得重要?你們知道這樣的道理嗎?我告訴大家,閩南話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睡覺勝過於吃飯。但是睡覺跟念佛比起來,那睡覺顯然就不重要的多了,不睡覺也要念佛。因為你每天睡覺,想一想如果你的睡眠時間,一天要八小時,那一天二十四小時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如果你的壽命可以活到九十歲,那你這一生睡了幾年?三十年,這三十年如果沒有睡覺,用來念佛那不得了了。
我告訴大家,宋朝有一位了不起的在家大德,王龍舒書居士,王龍舒就是王日休,住在龍舒這個地方,宋朝龍舒這個地方,在現在安徽省境內。王龍舒有一部淨土著作叫做《龍舒淨土文》,《龍舒淨土文》也收錄了許多念佛往生的公案。其中有一則公案很短,對於我們念佛人卻是啟發性很大。
《龍舒淨土文》裡面講到以前有一位姚婆,年紀大了遇到佛法,她的善知識就是范婆,范婆念佛所以鼓勵姚婆念佛。在《龍舒淨土文》裡並沒有記載姚婆到底念佛念了幾年,但是既然是老太婆,表示年紀已經大了,對不對?念佛其實是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光景而已,姚婆自從受了范婆的教化,一心念佛之後,終於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現前要接引姚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姚婆跟阿彌陀佛要求,阿彌陀佛請您稍等一下,我本來沒有念佛修行,是受了范婆的教化才知道念佛,我為了感恩她,所以我去跟她告別,感謝她告訴我念佛修行,使得我能夠念佛,受到阿彌陀佛您現前的接引。阿彌陀佛說:好,你去吧。一般人可能會以為阿彌陀佛一定就走了,就不等姚婆了。我聽到電視上有人這樣開示淨土教法,你如果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臨終沒有正念,沒有切願要往生,那阿彌陀佛現前你還不往生,阿彌陀佛馬上調頭就走。我不認為阿彌陀佛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我看了《龍舒淨土文》姚婆念佛往生,臨終的時候,姚婆請阿彌陀佛等她,阿彌陀佛真的很慈悲等她,等到姚婆把范婆帶來,阿彌陀佛仍然等著姚婆,阿彌陀佛實在很慈悲。姚婆跟范婆握著手,感恩她的教化之恩就走了,跟阿彌陀佛走了。阿彌陀佛實在很慈悲,佛的愛心與耐心比我們凡夫的愛心與耐心,要超越百千萬億倍。
我曾經所助念過的亡者當中,為了等著家屬來,因為家屬沒有人在靈前,我們到的時候家裡面只有亡者一個人,家屬都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等家屬來我們等了半小時,臨終還沒有斷氣,我們為他念佛,念了五個小時六個小時,他還沒有斷氣,斷氣了之後還要再念幾小時?八小時。我們照樣念到等他斷氣,再念八小時。我們凡夫就這麼有耐心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等你回歸西方極樂世界,都已經等了十大劫了。臨終你叫阿彌陀佛等一下,阿彌陀佛就不要,馬上調頭就走,有這麼不慈悲的佛,我才不相信。
淨土教法純他力的思想,其實一點都不難。有一個要領師父教導大家,凡事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去看待淨土法門,凡事站在阿彌陀佛教法去看待念佛修行,你絕對是純他力的淨土教法。
阿彌陀佛在因地為了廣度眾生,可以捨身捨命了。你因為臨終陽上的子女在旁邊哭哭啼啼,你為了安撫陽上的子孫,可能要費一點時間,阿彌陀佛就不理你,阿彌陀佛馬上調頭就走,你要不要往生?不往生那我就走了,有這麼救度眾生、態度那麼高傲的佛嗎?我才不相信,我絕對不相信阿彌陀佛馬上調頭就走,我絕對不相信。你把我打死我都不相信,因為我都不會了,阿彌陀佛怎麼會,對不對?對。但是你了解阿彌陀佛的心,你也不要讓阿彌陀佛等。
信願師父既然您這樣說,那我不急著平生交代,我臨終再來交代,讓阿彌陀佛等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也沒有關系。那這樣你就太不尊重阿彌陀佛了,你也太疏忽其它眾生需要阿彌陀佛了,你也太沒有良心了,阿彌陀佛等你十大劫了,你還要在臨終讓阿彌陀佛等你兩小時,對不對?對。所以當然阿彌陀佛來了就走,所以在講席當中師父經常跟大家講,往生的要領就是這一句話:
「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說。」
講一遍:
「什麼事都不重要,念佛往生最重要,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說。」
譬如已經連槓龜九期的樂透彩,樂透彩頭獎九億,剛好就是讓你中了,可是你還沒有領這九億的彩金,阿彌陀佛就現前來接引。佛弟子黃秀雄,我現在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黃老師一定把這九億不看在眼裡,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說,對不對?對。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地上的黃金隨便用十字鎬把它掘一塊都比那九億還要多的太多了,對不對?九億算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遍地是黃金。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會想到,求富貴要求大富大貴,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自性如來德能顯露了,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佛就是大富大貴的人,求永恆、求真實,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永恆、才能真實。
「世間虛假,唯佛獨真。」
念一遍,世間很多事都很虛假,包括這個色身你都帶不走。這個色身你能夠用一萬年嗎?我告訴你我用了四十幾年,用了很苦惱了,我都很想換金剛那羅延身了,你還每天保養這個色身。保養到這邊塗一途,這一邊抹一抹,怕它出了問題,怕它不夠漂亮,怕它吃不飽,怕它睡不飽,怕它穿不好,我告訴你將來土葬了,這一些蟲在咬你這個色身,腐爛了,你再看你自己色身葬在土裡,被蟲咬成這個樣子,你自己都不敢看,火化兩個小時成了一堆的骨灰,就是這樣子。色身都沒有辦法永恆使用了,身外之物你還能盼望什麼?
所以我們學習《法事贊》這一本書,不管是臨時的行法,或者是平時的行法,我們歌詠贊頌《阿彌陀經》。贊頌《阿彌陀經》如何贊頌?把《阿彌陀經》讀一遍,念一句佛號就是把《阿彌陀經》讀一遍,念兩句佛號,就把《阿彌陀經》念了兩遍。
信願到台北圓山圓通巖宣講《念佛感應錄》,我看到圓通巖許多年紀大的老菩薩很喜歡誦經,其中有一位老菩薩到了我在講經的時間,她還不上去聽經,在餐廳裡拿著一本《阿彌陀經》,很認真的在讀。我還沒上台講經之前看了,我故意問她:老菩薩你在讀什麼經?師父,我在讀《阿彌陀經》。我就問她:老菩薩,你《阿彌陀經》一天讀多少遍?她跟我講:師父,我年紀大了讀得很慢,我一天如果能讀十遍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說老菩薩,我教你一天《阿彌陀經》讀一萬遍,這樣的方法你要不要?她說怎麼可能?怎麼可能一天讀《阿彌陀經》讀一萬遍?我說不但可能,而且是絕對可能,你聽我把道理講完了,你再回答我可不可能。她就問我:怎麼樣把《阿彌陀經》一天讀一萬遍?很簡單,我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經》我就讀了一遍了,我念兩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經》就念了兩遍了,那一天念一萬部的《阿彌陀經》可不可能?不但可能還非常的可能。
《阿彌陀經》一千五百八十五個字讀完,你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就等於是藥單看完了就放著,也沒有去抓藥煎來吃,那病能治好嗎?
唐朝有兩位大師,一位是道鏡大師,一位是善道大師。這兩位大師共同著作的一本書就是《念佛鏡》,這一部《念佛鏡》師父也講過也有出版DVD,大家也可以請回家好好的觀看學習《念佛鏡》。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做了一個譬喻,讀經猶如念藥方,念佛猶如吃藥。讀藥方能不能治病?不能。吃藥才能治病對不對?對。所以佛門古德有兩句話,這兩句話請諸位菩薩跟我念一遍:
「誦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
仔細把這兩句話好好的體會還真有道理,為什麼誦經不如持咒?因為經文長咒語短,《阿彌陀經》算是很短的經文,但是還有一千八百五十八個字,如果《無量壽經》那是好幾萬字,《法華經》至少八萬多字,那你要念一遍《法華經》,那當中你不曉得打了千千萬萬的妄想。但是咒語有的很短,大悲咒八十四句,觀音心咒也就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只有六個字比較短。一般的咒語都是十幾二三十個字,或者七八十個字,長的一百多個字,更長的還有楞嚴咒,就相當的長。咒語跟佛號比較起來咒語長,佛號短。為什麼?一句話而已,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甚至更簡單四個字阿彌陀佛。
在講席當中師父經常在講一個實例,我們台中有一位在家菩薩,他專修大悲咒法門,因為這一件事情是他親自告訴我的,我常講這個實例。因為實例可以啟發我們好好的專心念佛。他每天至少念了四十九遍的大悲咒,有一天在廚房幫他太太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頭,哇好痛喔,他想要念大悲咒,第一句話竟然忘記。轉頭問他的太太,太太,大悲咒第一句怎麼念?那如果平常是專修念佛法門,如果念四字,那縱然不小心菜刀切到手指頭,阿彌陀佛也很容易佛號起現行,對不對?對。所以確實古德講的沒有錯,誦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念一句佛超越誦百部經,這樣的道理如果你沒有了解這一句佛號的殊勝可貴之處,你還不老實念佛。
有一次我到喪家助念,開始起腔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家屬跟我說:師父,您可不可以不要跟我爸爸念佛?我說為什麼?您跟我爸爸誦經,為什麼要誦經不念佛?因為誦經功德比較大。很多沒有學佛的人有這樣的錯誤觀念,人都已經死了還跟他念藥方,不是誦經不對,在諸經裡面世尊告訴我們,為亡者誦經,譬如說在《地藏經》,世尊就教導我們為亡者誦《地藏經》,誦經是對的,但是不如念佛來的直接。他的生命已經死了,色身已經沒有辦法繼續使用了,當他的神識離體的時候,這時候升沉的關鍵,不曉得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墮入六道、甚至墮入三途,這時候趕緊單刀直入,直接起腔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直接給他服用阿伽陀藥,使得他生死大病能夠徹底治愈,這時候是急救。
一個人臨終快要死了,醫生基於醫生的立場,會對於臨終者施以急救,做CPR、電擊,就是希望這個已經臨終了或者斷氣的亡者,能夠多活幾個小時,或多活幾天。臨終死後我們對亡者的助念也是急救,趕緊救他的法身慧命。我們為亡者與阿彌陀佛搭起一座橋梁,讓這個亡者有念佛的機緣,令阿彌陀佛救度,對不對?救度是阿彌陀佛救度,不是我們救度。但是亡者平生如果沒有念佛,又沒有得到助念的法緣,那他根本不可能往生淨土。所以當我們為亡者助念的時候,就提供亡者能夠蒙受阿彌陀佛救度的法緣,對不對?對。而且死人比活人好度,為什麼?因為死人當我們為他念佛,阿彌陀佛放光攝受他,他可以見到佛光,他可以見到佛菩薩。所以比我們活人更容易接受彌陀的救度。所以臨終時候的助念,對於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助緣。
《阿彌陀經》敘述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與依報,所以《法事贊》的贊文,在贊歎阿彌陀佛及其淨土,阿彌陀佛指的就是正報,淨土指的就是依報。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當然贊文的贊歎也不離開依正這兩方面。
接著看底下一段:
「本書大分三科:即上卷之前行法分,下卷之正轉經分,與後行法分。
前行法分略分為六:
一者請護法眾,二者序明大綱,三者略請三寶,四者廣請三寶,五者明前行道,六者明前忏悔。
又後行法分則分為三:一者忏悔,二者行道,三者結願。」
《法事贊》這三分的第一前行法分,是在記載行道的一些儀式。所以如果你有時間把整本的《法事贊》從頭到尾好好的研讀,如果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那我就鼓勵你直接看下卷,偈頌法語,也就是最重要的正轉經分。這一部分就可以了解《法事贊》的第一前行法分,跟第三的後行法分。
有一個同樣的地方就是忏悔,善導大師在個人的修持上,從傳記我們可以知道,善導大師每入佛堂就長跪合掌,念佛、拜佛、忏悔。所以我們念佛人如何忏悔?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心稱念忏悔業障。業障如何消除?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力消除。
我們看《觀經》的下品下生經文,念一句佛號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連生死重罪都能消除了,現前的業障怎麼會不消除,對不對?對。所以你想要消除業障,就好好的念佛。
有人說: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把業障消除不能往生。聽到這樣的話,對於淨土教理不明白的人,內心又開始不安了。我業障這麼重,我如果沒有先消除業障,念佛怎麼能夠往生?這樣的開示實在不符合淨土教法的真義。因為念佛本來就是在消除業障,只是我們不知道念佛能消除多少的業障。
我們從下品下生的經文知道,下品下生的眾生是平生造作五逆十惡之罪,臨終才遇到善知識,才念十句的佛號,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來應該墮入無間地獄的眾生,竟然不墮無間地獄,本來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竟然往生,不就是這十句佛號的滅罪功能嗎?對不對?對。所以救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果地德號有滅罪的功能。
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告訴我們:
「佛號有破暗跟滿願這兩種功能。」
破暗就是破除我們煩惱黑暗,我們的煩惱猶如黑暗,如果晚上沒有路燈也沒有月光,大地就會非常的漆黑。縱然眼睛沒有瞎,也不容易看到事物,在六道的冥路當中是黑暗一片。如果沒有彌陀的光明,我們如何得救,對不對?對。所以念佛阿彌陀佛佛光攝受,只是我們凡夫障眼沒辦法看見佛光而已。
接著看底下一段:
「上卷之前行法分是轉經行道的前方便。
首先揭舉奉請偈、啟白、召請,三禮、表白、贊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贊梵偈、贊文,七周行道、忏悔、發願等行事之次第。」
這是在說明行道的儀式,這一些儀式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在依照《阿彌陀經》實踐念佛。儀式做了很多,反而占去很多的時間,占用了念佛時間,那就會本末倒置。如果法會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儀式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念佛只剩下半小時,那當然就顛倒。
我們可以從經典知道,世尊住世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任何佛法的儀式。你每天研讀《大藏經》,世尊要為眾生皈依、受五戒,有沒有像我們現在受戒,唱了很多贊偈做了很多儀式?沒有。世尊告訴弟子,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好了,三皈完成。五戒也只不過講一遍: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能不能做得到?可以。結束了,五戒已經完了。
你看經典世尊要剃度一位弟子,有沒有像現在的剃度儀式,還沒有正式剃度前,儀式已經經過快一個小時了,有沒有這一些儀式非常的冗長?沒有。你去看看佛經,世尊要剃度一位弟子,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出家了,就這樣那麼簡單。所以佛法的儀式對現代人而言,雖然有其必要,但是重點不在儀式,是參與法會的意義。有沒有真實的做到,譬如拜粱皇寶忏、拜水忏,有沒有真的忏悔?
我們看《法事贊》的第一前行法分,以及第三後行法分都有忏悔。「忏悔」這兩個字要做到,我跟你講還真不容易。忏是忏其前愆,悔是悔其後過。如果你每天同樣在做錯同樣的事,然後每天都在忏悔,那有沒有做到忏悔?那就是沒有,那更要好好忏悔。你每天犯同樣的過錯,然後每天忏悔,那表示你沒有真正做到忏悔的「悔」字,「悔」這一個字就是不二過。
孔子的門生之中有一位以德行著稱的顏回,顏回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當中以德行著稱,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安貧樂道。可是他很早死,一生以道為重,自己窮酸到居住在陋巷,用瓢來當碗吃飯,也樂在其中。顏回字子淵,所以在《孟子》這一本書,稱顏回幾乎都稱顏淵。後世的讀書人稱顏回為復聖,顏回的德行有一點是值得我們念佛人的效法,就是顏回不二過。錯誤了難免,我們是凡夫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
經典世尊也經常講這樣的話,有兩種人是世尊很肯定的:
一種人從來沒有任何過失。
第二種人就是有了過錯忏悔,不要再造。
顏回就是不二過,同樣的錯誤不再犯,這是真正的忏悔,顏回做到真正的忏悔。
我們如果沒有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對我們一切罪業的包容,我告訴你,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往生。如果說念佛要先把業障忏除了才能往生,我們沒有一個念佛人能往生。誰的業障都忏除了?十法界只有佛一人沒有業障,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不是業障嗎?那要修到等覺菩薩才能往生了,還是要修到佛才能往生?那阿彌陀佛發願是要救度佛、救度菩薩還是救度凡夫?救度凡夫為先。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都已經講得很明白了: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常沒的眾生就是經常墮入三途的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急需要救度的眾生。我們如果跟鬼道的眾生比較起來,阿彌陀佛會優先救度鬼道的眾生,不是優先救度我們人道的眾生。很會修行的上根器跟很不會修行的下根器,阿彌陀佛是優先救
不會修行的下根器眾生。所以諸位菩薩,你我才是阿彌陀佛的正賓,你我才是阿彌陀佛的貴客。因為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的主要對象是我們這一種無論怎麼修行都不能斷惑證真的人。
《悲華經》的經文講,被一千四佛所放捨者,煩惱厚重的凡夫,都來投生在娑婆世界。我們實在就是這樣的凡夫,我們一千四佛的淨土世界都去不了的,所以我們墮落到娑婆世界。所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惡人坑,大家煩惱都很重。惡人指的就是煩惱很重的人,惡跟善在佛法來講,順第一義谛、順真如本性,就稱為善;逆第一義谛、逆真如本性就是惡。我們的起心動念相應生滅煩惱,所以我們內心是惡不是善。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憐愍我們這樣的惡人,我們哪一個人有資格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的慈悲,實在讓我們的內心無限的感動。沒有這六字佛號,我告訴你我們穩死的,死在哪裡?死在六道裡,甚至死在地獄裡。想一想六字洪名是我們的鑽石、我們生命的依靠,跟阿彌陀佛贊歎掌聲!
了解這樣的道理,還會到處跑嗎?你要跑到哪裡?跑到天涯海角,你還是要念南無阿彌陀佛,跑到美國、跑到非洲,你還是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到哪裡都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事實上,不是你抱住南無阿彌陀佛,我告訴你,事實上是阿彌陀佛抱住你,很怕你跑掉。阿彌陀佛十二光明的第九不斷光明,就是層層的把你圍繞住,讓你怎麼逃都逃不了,怎麼溜都溜不走。反正層層的光明把你團團圍繞,你始終在彌陀的光明大海當中,想不往生都沒辦法。因為你念佛了,阿彌陀佛不放過你,我都不放過你了,阿彌陀佛怎麼會放過你呢?
我講經說法,當然希望你好好的念佛,不然我費那麼多口舌干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法事贊》這一本書來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在《阿彌陀經》,告訴我們的修行方法只有一種方法,沒有第二種方法。有人說信願師父,沒有人講專念佛,就你講專念佛。我說菩薩,你實在是太抬舉我了,怎麼會沒有人講專念佛呢?你把《阿彌陀經》一千八百五十八個字念完了,你告訴我,除了念佛還有第二種修行,我把我的頭砍下來讓你當椅子坐。你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兩百多個字念完了,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如果念佛之外,還有第二種修行法門,我把我的腳砍下來讓你當拐杖。善導大師在五部九卷哪一部著作不是教我們一心專念佛。五正行有三個字都一樣「一心專」:
一心專讀誦淨土三經;
一心專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一心專禮拜阿彌陀佛;
一心專稱念阿彌陀佛;
一心專贊歎供養阿彌陀佛。
如果釋迦牟尼佛鼓勵我們專心念佛,如果善導大師鼓勵我們專心念佛,了不起的佛陀與祖師都鼓勵我們專念佛,我是一介凡夫,我怎麼會不敢講?我只不過是照講而已,我為什麼不敢講?也不是我發明的。鼓勵大家一心好好念佛,專一而行,《阿彌陀經》世尊講的,善導大師還著作了兩本書來解釋,一本是《法事贊》,一本是《阿彌陀經要義》。只可惜《阿彌陀經要義》散佚了,沒有留下來,要不然這一本《阿彌陀經要義》留下來,將會改變一千多年來中國人的念佛修行。所以我們能夠在末法時代讀到《法事贊》,善導大師對《阿彌陀經》偈頌法語的簡要注解,我們是何其有幸。
接著看底下,底下就開始對前行法分的六點做一簡要的敘述。這一些不是重點,都是一些儀式的敘述,所以師父把它念過就好。
「第一、請護法眾:上卷最初八句是奉請偈,是請護會眾,護會眾就是護持法會的大眾。
第二、序明大綱:序曰以下敘述本書之目的,接著從凡欲為自至召請雲,是先述法事的軌則。
第三、略請三寶:從般舟三昧樂、願往生以下之贊文,是《阿彌陀經》之別式,先召請彌陀、釋迦、諸佛之三佛入道場。般舟三昧樂……一直重復是敘述所仰望,欣慕的淨土之樂。每一句都有願往生,無量樂或往生樂,這是勸導會眾念佛發願往生淨土之意。願往生是因,無量樂是果。念佛往生,令人喜樂。
第四、廣請三寶:敬白以下,是依諸經之通例,廣泛召請佛法僧三寶。其中數次之下接高贊雲,高接下贊雲,是下座之大眾,接續高座長者而述贊文。又在高座者接續下座之人,而述敬白文或贊文的作法。
第五、明前行道:奉請既竟以下便是。
第六、明前忏悔:敬白以下,即是發露忏悔,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卷分為兩部份,即:正轉經分與後行法分,所以重點在正轉經分,後面摘錄了二十二段。
《法事贊》的法語,通通都包括在正轉經分裡,這是我們探討研究的重點。
底下就正轉經分以及後行法分簡要的解說正轉經分:
「此分可說是本書的正宗分。本書以此轉經分為主,將《阿彌陀經》全文分為十七段,每段均附加贊文,依經述贊意,依贊明經旨,而與上卷相同。
高座者轉經,接著高座下座,互換贊歎經文之義理。
後行法分:記述忏悔十惡、後贊,七周行道、歎佛咒願、七敬禮、隨意等軌則,從大眾總忏悔以下,是各人忏悔自己之十惡。
其次般舟三昧樂以下,是一同行道唱送佛之贊文,從次唱歎佛咒願以下,是最後作結願之行法而結束。」
剛才師父所讀的這一段文,對於《法事贊》的三分簡略的介紹。我們會把最重要的第二分,也就是正轉經分用心的探討。至於前面的一些法會行道的儀式那我們不探討,後面的第三分後行法分,也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所以《法事贊》事實上你有時間把第二正轉經分的法語念一念,比較重要的地方譬如在講《阿彌陀經》的往生因,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有非常好的法語。
「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像比較重要的這一些法語,我們會做比較詳盡深入的探討。那如果不是重點,我們就簡單的帶過。那底下第二頁開始,就會對於《法事贊》疏解《阿彌陀經》的幾個大要重點做一個簡單的敘述。
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等待下次再來探討,晚上就跟大家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