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妙法蓮華經 妙音菩薩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妙音菩薩他有微妙不可思議的聲音。為什麼會有妙音呢?因為他在往昔無量劫中,曾經用十萬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他說法的妙音,永遠存留在眾生的耳根。因為眾生的耳根有妙音,就永遠不會忘記妙音菩薩所說的妙法。因此緣故,叫做妙音菩薩。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說完藥王菩薩本事品之後,將要說妙音菩薩品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華會中,從大人相之一的肉髻(在頭頂高出的肉團,狀如發髻)中,放出大光明,普照所有世界。又從兩眉之間,放出白毫相光(白毫伸出有一丈五尺之長,卷起如一粒鑽石,在兩眉之間,閃閃發光)。肉髻表示圓果。佛圓滿的覺果,已到極點。白毫表示圓因。中道的因也圓,果也圓。因果不二,即因即果;即果即因。這種肉髻光和白毫光,不僅照遍娑婆世界,而且照遍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相等的諸佛世界。 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超過這, 個數目世界之後,有一世界,名叫做淨光莊嚴世界。在其國土之中,有一位佛,名號為淨華宿王智佛。他的行因,清淨如蓮華。他是星宿中的王,他的智慧,好像月亮,能照萬物。 佛有別號,就是佛的本名;又有通號,就是十號。每一位佛具足。1、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2、應供:應受人天之供養。3、正遍知:既能正知,又能遍知。知一切真俗二谛之理。4、明行足:三明之行,唯佛具足。也就是修行和智慧皆圓滿。5、善逝:善能往逝於最好的地方。6、世間解:世間的諸法,唯佛能了解。7、無上士:佛是世間出世間最上的大士,無人可比。8、調御丈夫:調伏駕御三界眾生的丈夫。9、天人師:天上的人、人間的人的一位導師。10、佛:覺行圓滿,萬德莊嚴。世尊:世出世之尊。具足十號,才稱為世尊。 這位淨華宿王智佛,正有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恭敬敬在圍繞。這位佛為他們說法。 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國。 釋迦牟尼佛所放的白毫相光,普遍照耀東方淨光莊嚴國土。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基深智慧。 在這個時候,一切淨光莊嚴的國土中,有一位菩薩,名叫妙音菩薩。所謂‘東妙音,西觀音。’東方就是妙音菩薩;西方就是觀音菩薩。這位妙音菩薩,他在很久遠以前,就種植了很多的善根。又供養過無量億的諸佛,又親近過無量億的諸佛,所以成就甚深的智慧,而得到十六種三昧。三昧譯為正定正受,也就是能離開邪亂的定力。其三昧有無量,不過舉出十六種為代表。 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游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 1、妙幢相三昧:深妙的正定,安住不動。如同寶幢,能威伏一切。再言之,就是實相。實相的本體,高過一切,但是無相。雖然無相,可是無所不相,所以叫做妙幢相三昧。 2、法華三昧:就是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果同時,所以譬如蓮華。蓮華是華開蓮現,華謝蓮成。就是權實不二。權是權巧方便,實是真實不虛。為實施權,為實法才用方便權法。開權顯實,把權打開了,顯出實來。就是本跡不二。本是很久以前的事理,跡是現生的實。因為因果不二,權實不二,本跡不二,所以叫做法華三昧。 3、淨德三昧:就是離三惑。惑是迷惑。見到境界就迷糊了,見也無法見,思也無法思,對事理不明白。若能離哄一切垢,便得究竟的性德,所以叫做淨德三昧。 何謂三惑:就是(1)見思惑: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境界來了,便生貪愛的心。思惑(又為修惑)是迷理起分別。對於理論不明白,生出分別心,越分別越遠,越遠越分別。結果離根本智慧越來越遠。(2)塵沙惑:顧名思義,如塵如沙那樣多的惑。可是菩薩教化眾生,要有如塵如沙那樣多的法門,才能圓滿。必須在長劫中學習無量法門,才能破除此惑,得到道種智。(3)無明惑:見到境界,對事也迷了,對理也迷了,這就是無明惑。淺言之,就是不明白。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發脾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顛倒?這就是無明。這三惑不清淨,所以叫做垢。令三惑垢離開,就證得清淨自性。 4、宿王戲三昧:宿王就是星宿之王——月亮。用權巧方便的智慧來照眾生的機,不用實智來照理。權智好像月亮,應圓就圓,應虧就虧,這是很巧妙的,所以用巧妙的智慧來做這種事情。興之所至做戲,有演員,有觀眾;所以叫做宿王戲三昧。 5、無緣三昧:就是無緣大慈。無心緣念一切眾生,有應即惑,如水現月。無論有緣無緣皆普度之,不分親疏遠近,一視同仁,所以叫做無緣三昧。 6、智印三昧:就是真實的智慧,印一切法,即妄而真。換言之,在一念具足三智。何謂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是聲聞的智慧,道種智是菩薩的智慧,一切種智是諸佛的智慧。這就是智印三昧。 7、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就是了解一切眾生的語言。不但明白人類的語言,就是異類的眾生,如飛禽走獸的語言,甚至無情的草木金石,統統曉得,沒有語言的障礙,有這種語言三昧,所以叫做一切眾生語言三昧。 8、集一切功德三昧:一切三昧,能收入一三昧。一三昧,又能通達一切三昧。經過無量劫的修行,萬德圓滿具足,積集一切功德的三昧,所以叫做集一切功德三昧。 9、清淨三昧:就是清淨六根。六根清淨,便得到互用自在,遠離塵染,沒有惑垢,所以叫做清淨三昧。 10、神通游戲三昧:以神通自在妙用的力,現出種種相,來教化眾生,游戲人間。換言之,神通變化如同游戲,如幻如化,普攝眾生,令眾生不要執著,所以叫做神通游戲三昧。 11、慧炬三昧:慧是智慧,炬是火炬。智慧如同火炬般的光明,能除黑暗。淺言之,修道才能有智慧,智慧光明能照破愚癡的黑暗。我們為什麼盡做些不合情理的顛倒事呢?就因為愚癡嘛!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才能息滅貪嗔癡。沒有三毒之心,智慧自然現前。 12、莊嚴王三昧:莊嚴自性,自性似王。自性本來具足美德,一切圓融無礙。隨便提出一種法,就能統領一切法。也就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所以叫做莊嚴王三昧。 13、淨光明三昧:就是三智清淨,圓滿光明,能照一切法。也就是性淨光明,所以叫做淨光明三昧。 14、淨藏三昧:在一念中,得到清淨,善攝萬德。也就是淨心住於如來密性。也可以說如來藏性含藏一切法,所以叫做淨藏三昧。 15、不共三昧:就是不共三乘,而共一乘。也就是如來大定,所以叫做不共三昧。 16、日旋三昧:清淨的智慧,如日旋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說用真實的智慧照理,而無所住。就是不住在照理的境界,這叫做日旋三昧。 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這位妙音菩薩,因為在過丟無量劫中,曾經用十某種伎樂及八萬四千寶缽,供養雲雷音王如來,所以得到百千萬億恆河沙數相等的一切大三昧。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中放出肉髻和白毫二光,照耀東方淨光世界中的妙音菩薩身上。妙音菩薩便對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現在應該去娑婆世界,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我又想見文殊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等等諸大菩薩。’ 爾時淨華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薩。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 在這個時候,淨華宿王智佛告訴妙音菩薩說:‘你到娑婆世界去,不要輕視彼國的一切,更不可生下劣的心,不要有這種的思想。’修道人,切記不要有優越感,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這是錯誤觀念。修道要有慈悲喜捨的精神,一視同仁。 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佛身卑小。諸菩薩眾。其形亦小。而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萬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輕彼國。若佛菩薩及國土。生下劣想。 淨華宿王智佛又叫一聲:‘善男子!那個娑婆世界的國土,有高低不平的大地,有土山,有石山,充滿了雜穢惡濁,很不清淨。那世界中的佛身,才有一丈六尺之高。一切菩薩的身形,更為矮小。妙音!你的身高,有四萬二千由旬,我的身高有六百八十萬由旬。你的身相第一,既端正又莊嚴。有千百萬的福相,身放清淨光明,特別殊勝而妙好。是故,你到娑婆世界,不要輕慢彼國。對於佛身及菩薩身的矮小,國土的穢惡,不可生下劣想。’ 妙音菩薩。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游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妙音菩薩向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現在到娑婆世界去,都是憑佛的力量,佛的神通游戲,佛的功德智慧,所莊嚴所成就,我才能到娑婆世界去,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我絕對不會輕慢彼國,不生下劣之想。’ 菩薩有權教菩薩和實教菩薩之分別。權教菩薩的智慧淺陋,沒有實教菩薩智慧深,所以容易生輕慢的心。如果生輕慢想,便會墮落。所以淨華宿王智佛,再三叮咛妙音菩薩,不可生輕慢心,就是和他同去的菩薩眾,也不可生下劣心。 於是妙音菩薩。不起於座。身不動搖。而入三昧。以三昧力。於耆阇崛山。去法座不遠。化作八萬四千眾寶蓮華。閻浮檀金為莖。白銀為葉。金剛為須。甄叔迦寶以為其台。 在這個時候,妙音菩薩不起於座,身也不動搖,便入三昧中。以三昧的力量,來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靈鹫山)。離釋迦牟尼佛的法座不遠之處,就化作八萬四千大寶蓮華(代表八萬四千法門)。這些蓮華,都是用閻浮檀金做為華莖,用白銀做為華葉,用金剛做為華須,用甄叔迦(赤色寶)做為華台。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見是蓮華。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緣。先現此瑞。有若干千萬蓮華。閻浮檀金為莖。白銀為葉。金剛為須。甄叔迦寶以為其台。 這個時候,文殊菩薩見到這種殊勝的蓮華出現,不知其因緣,乃請問於佛:‘世尊!這是什麼因什麼緣,現出這樣祥瑞的境界呢?有若干千萬的蓮華,它的莖是用閻浮檀金所成,它的葉是用白銀所成,它的須是用金剛所成,蓮華台是用甄叔迦寶所成。這是怎一回事?祈世尊慈悲,為我們說其因緣。’ 妙音菩薩現出這種祥瑞境界。為什麼文殊菩薩不明白?他們都是等覺菩薩,地位相同,神通相同,豈有不明之理。這是因為文殊菩薩代表法華會中的大眾發問,並非真的自己不曉得。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是妙音菩薩摩诃薩。欲從淨華宿王智佛國。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而來至此娑婆世界。供養親近禮拜於我。亦欲供養聽法華經。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說:‘這位妙音菩薩,他是菩薩中的大菩 薩。他從東方淨光莊嚴世界,淨華宿王智佛國而來,率領八萬四千菩薩一起來娑婆世界。為什麼?因為要供養我、親近我、禮拜我。也想供養法華經,聽受法華經。’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薩種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願為我等說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見是菩薩色相大小。威儀進止。 文殊菩薩又向佛言:‘世尊!這位妙音菩薩,他在過去生中,種值什麼善本?修行什麼功德?而能有這樣大的神通力呢?他修持什麼三昧?唯願世尊,為我們大眾說出三昧的名字。我們大眾也想要修持這種三昧法門,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力。修持之後,才能見到這位妙音菩薩的色身或大或小,他的威儀進止是怎樣?’ 惟願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薩來。令我得見。 文殊菩薩又說:‘惟願世尊慈悲,以神通力,等那位菩薩來到法會時,使我們能和他相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此久滅度多寶如來。當為汝等而現其相。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說:‘在很久以前,就滅度的多寶如來,他可以順著你們大眾的要求,令妙音菩薩,現其色相,和你們見面,達成你們的願望。’ 時多寶佛告彼菩薩。善男子。來。文殊師利法王子。欲見汝身。 在這個時候,多寶如來對妙音菩薩說:‘善男子!來啊!有位文殊師利法王子,他想和你見面。’ 於時妙音菩薩。於彼國沒。與八萬四千菩薩。俱共發來。所經諸國。六種震動。皆悉雨於七賽蓮華。百千天樂。不鼓自鳴。 在這個時候,妙音菩薩在東方淨光莊嚴世界隱沒了。他率領著八萬四千菩薩眾,大家一起出發,來到娑婆世界法華會,聆聽妙法蓮華經。他們在虛空所經過的一切國土,皆有六種震動,皆雨七寶蓮華。又有百千種天樂,不用鼓動,天樂自然演奏微妙悅耳的音樂。 是菩薩目如廣大青蓮華葉。正使和合百千萬月。其面貌端正。復過於此。身真金色。無量百千功德莊嚴。威德熾盛。光明照曜。諸相具足。如那羅延堅固之身。 這位妙音菩薩,他的眼晴,好像廣大的青蓮華葉一樣,青白分明。正使和合百千萬月,其面貌之惴正,更超過這種境界。他的身體是紫磨金顏色,有無量功德,莊嚴其身。威德非常熾盛,所謂‘有威可畏,有德可敬。’光明照耀一切。無論那一相,都具足圓滿而莊嚴。他的身好像那羅延(金剛力士)那樣的堅固,永不會損壞。這就是妙音菩薩的殊勝身相,非為其他菩薩可比擬的。 入七寶台。上升虛空。去地七多羅樹。諸菩薩眾恭敬圍繞。而來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妙音菩薩坐在七寶蓮華台上,上升虛空,離地面有七棵多羅樹(每棵多羅樹的有六十尺)之高。八萬四千菩薩眾,恭恭敬敬的圍繞在他的四周,而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上。 到已。下七寶台。以價值百千璎珞。持至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淨華宿王智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四大調和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無多貪欲。嗔恚愚癡。嫉妒悭慢不。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五情不。 妙音菩薩到耆阇崛山之後,便從七寶蓮華台下來,手持最名貴的璎珞,價值有百千萬兩黃金,供養釋迦牟尼佛。來到佛所,五體投地向佛頂禮,奉獻璎珞,然後對佛說:‘世尊!我的師父,淨華宿王智佛,他令我向世尊問候。問世尊少病痛少煩惱吧!起居輕安吉利吧!行住坐臥安樂嗎?地水火風調和嗎?對於世間的事情,還可忍耐嗎?對於所有的眾生,容易教化嗎?眾生大概沒有太多的貪欲、嗔恚、愚癡吧!不嫉妒,也不悭慢吧!沒有不孝順父母的眾生吧!沒有不恭敬沙門的信徒吧!’(沙門就是出家的比丘,代表三寶之一——僧寶。)凡是見到沙門,一定要必恭必敬的頂澧。無論他修行如何,都要恭敬。為什麼?因為他披袈裟,代表佛法,恭敬他所穿的袈裟。在家人不可批評出家人的過錯,否則,種下墮地獄的種子。屆時,悔之已晚。凡是佛教徒,一定要恭敬三寶。 又問一切眾生還有邪見嗎?有修道不善心嗎?就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能否收攝五情,不被境界所轉呢?(五情就是喜、怒、愛、惡、欲,這五種情惑,不容易攝收住。一般眾生,多數是恣情縱欲,任意發展。何謂恣情?就是愛怎樣就怎樣,也就是任性,放蕩不羁的行為。何謂縱欲?就是令欲念隨便發展,不受管束。) 世尊。眾生能降伏諸魔怨不。久滅度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來聽法不。又問訊多寶如來。安隱少惱。堪忍久住不。 妙音菩薩又稱一聲:‘世尊!所有的眾生,他們能降伏一切魔怨嗎?(魔有四種:1、五陰魔:色受想行識五個魔,能生出一切的苦惱。2、煩惱魔:貪嗔癡慢疑五個魔,能使身煩心惱。3、死魔:能斷命根之魔。4、天魔:能斷慧命之魔。) 在久遠以前,已經滅度那位多寶如來,他住在多寶塔中,是否也來聽妙法蓮華經呢?’妙音菩薩既然看見多寶如來住在多寶塔中,為什麼還要這樣地問呢?因為妙音菩薩代表其師父(淨華宿王智佛)問候釋迦牟尼佛,所以才這樣地問,表示禮貌。因為多寶如來,曾經發願,凡有講妙法蓮華經之處,他一定前往聽法,所以妙音菩薩才這樣地問。 妙音菩薩見到七寶塔在虛空出現,他再問訊多寶如來的近況,多寶如來安穩吧!少惱吧!堪忍久住否? 世尊。我今欲見多寶佛身。惟願世尊。示我令見。 妙音菩薩又說:‘世尊!我現在想見多寶佛身相,惟願世尊慈悲,指示我,令我見到多寶如來。’ 爾時釋迦牟尼佛。語多寶佛。是妙音菩薩。欲得相見。 在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對多寶如來說:‘這位妙音菩薩想谒見您,可以嗎?’ 時多寶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為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聽法華經。並見文殊師利等。故來至此。 在這時候,多寶佛告訴妙音菩薩說:‘善哉!善哉!你能為供養釋迦牟尼佛,以及來聽妙法蓮華經,並且又見到文殊菩薩以及藥王菩薩等,特從東方淨光莊嚴世界來到娑婆世界靈鹫山法華會。’ 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種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 這時在法會中,有位菩薩,名叫做華德菩薩,他向佛請問:‘世尊!這位妙音菩薩,他在往昔因地之中,種植什麼善根?修行什麼功德?能有這樣的神通力呢?’ 佛告華德菩薩。過去有佛。名雲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國名現一切世間。劫名喜見。妙音菩薩於萬二千歲。以十萬種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並奉上八萬四千七寶缽。以是因緣果報。今生淨華宿王智佛國。有是神力。 釋迦牟尼佛告訴華德菩薩說:‘在過去世中,有一位佛,名號為雲雷音王佛(智慧如雲,能雨大法雨。法音如雷,能驚醒群迷。)及多陀阿伽度(如來)、阿羅诃(應供)、三藐三佛陀(正遍知或正等正覺)等十號具足。他的國土,名為現一切世間,劫名為喜見劫。 妙音菩薩在雲雷音王佛時,在萬二千歲中,曾經以十萬種伎樂供養佛,又奉獻八萬四千個七寶所造的缽。因為這種因緣果報,生到淨華宿王智佛的國土,才有這種大威神力。’ 華德。於汝意雲何。爾時雲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薩。伎樂供養奉上寶器者。豈異人乎。今此妙音菩薩摩诃薩是。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華德菩薩!你的意思及感覺是怎樣?在雲雷音王佛的處所,妙音菩薩以伎樂供養佛,又奉馱七寶三器。你知道他是誰?他就是現在的妙音菩薩。’ 華德。是妙音菩薩。已曾供養親近無量諸佛。久植德本。又值恆河沙等。百千萬億那由他佛。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華德菩薩!這位妙音菩薩,他在往昔時,已經供養無量諸佛,又曾經親近無量諸佛。在很久以來,就種植無量的德本。又遇到恆河沙數相等那樣百千萬億那由他的諸佛。’ 華德。汝但見妙音菩薩。其身在此。而是菩薩。現種種身。處處為諸眾生。說是經典。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華德菩薩!你現在只見妙音菩薩的身在此法會中,可是這位菩薩他能示現種種身,到各處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蓮華經。’ 或現梵王身。或現帝釋身。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大自在天身。或現天大將軍身。或現毗沙門天王身。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諸小王身。或現長者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宰官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或現長者居士婦女身。或現宰官婦女身。或現婆羅門婦女身。或現童男童女身。 妙音菩薩到各處為眾生解說法華經,而現種種的身相。有時現大梵天王的身相,有時現帝釋的身相,有時現自在天的身相,有時現大自在天的身相,有時現天上大將軍的身相,有時現毗沙門的身相。 或者現轉輪聖王的身相,諸小王的身相,長者的身相,居士的身相,宰官的身相,婆羅門的身相,比丘的身相,比丘尼的身相,優婆塞(近事男)的身相,優婆夷(近事女)的身相,長者婦女的身相,居士婦女的身相,宰官婦女的身相,婆羅門婦女的身相,童男的身相,童女的身相。總而言之,應以何身得度者,而現何身為說妙法蓮華經。為什麼?因為身份相同,容易教化,令眾生沒有自卑感。 或現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而說是經。 妙音菩薩為說這部經典,隨機而現其身相,或者現出天龍八部的身相,或者人非人的身相。宣說妙法蓮華經,教化一切眾生。 諸有地獄。餓鬼。畜生。及眾難處。皆能救濟。乃至於王後宮。變為女身。而說是經。 妙音菩薩能在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地獄、餓鬼、畜生以及盲聾喑啞等的眾生,不得聞經,都能以神力,救濟他們出離障難之處,能見三寶,度一切苦厄。 妙音菩薩不但在三途八難中救拔眾生,乃至到國王的後宮,變為女人身,為妃嫔宮娥婇女說妙法蓮華經,令她們離苦得樂,並可以在來生轉為男人身。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種種變化現身。在此娑婆國土。為諸眾生。說是經典。於神通變化智慧。無所損減。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華德菩薩!這位妙音菩薩,他能救護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這位菩薩,雖然現這樣種種變化的身相,在這娑婆世界為一切眾生說此經典,可是他的神通變化的智慧,沒有損壞,也沒有減少。’ 是菩薩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眾生。各得所知。於十方恆河沙世界中。亦復如是。 這位菩薩,他用種種智慧光明,來照耀娑婆世界,令一切眾生各得應該知道的佛法。不但在娑婆世界是這樣的情形,就是在十方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世界中,也是這樣。由此可知妙音菩薩的慈悲,如何的廣大無邊。 若應以聲聞形得度者。現聲聞形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現辟支佛形而為說法。應以菩薩形得度者。現菩薩形而為說法。應以佛形得度者。即現佛形而為說法。如是種種。隨所應度。而為現形。乃至應以滅度而得度者。示現滅度。 假使有應以聲聞身形得度的眾生,那就示現聲聞的身形,為他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形得度的眾生,那就示現辟支佛的身形,為他說法。應以菩薩身形得度的眾生,那就示現菩薩的身形,為他說法。應以佛身形得度的眾生,那就示現佛的身形,為他說法。 還有很多的眾生,隨順應該得度的因緣,而為他示現身形,教化他們,而為說法。乃至應以入涅槃身形得度的眾生,那麼,就示現涅槃相而度之。 華德。妙音菩薩摩诃薩。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 佛又叫一聲:‘華德菩薩!這位妙音大菩薩,他所成就大神通的智慧之力,事實就是這樣的境界。’ 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深種善根。世尊。是菩薩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變現。度脫眾生。 在這個時候,華德菩薩又對佛說:‘世尊!這位妙音菩薩,他所種的善根,太深厚了。世尊!這位妙音菩薩,他住在什麼三昧?而能有這樣的神通變現呢?能到處變現身相,為眾生說法,度脫眾生?’ 佛告華德菩薩。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 佛告訴華德菩薩說:‘善男子!這種三昧,它的名字,叫做現一切色身三昧(不動道場,而能現一切眾生的形相,為之說法)。妙音菩薩他住在這種三昧之中,就能這樣饒益十方世界無量眾生。’ 說是妙音菩薩品時。與妙音菩薩俱來者。八萬四千人。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是三昧。及陀羅尼。 在說這品妙音菩薩品的時候,同妙音菩薩一起從東方淨光莊嚴世界而來娑婆世界,有八萬四千位菩薩,他們同時皆證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就是在這娑婆世界中的無量菩薩,也獲得這種三昧的定力,以及陀羅尼的法門。 爾時妙音菩薩摩诃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已。還歸本土。所經諸國。六種震動。雨寶蓮華。作百千萬億種種伎樂。 在這個時候,妙音菩薩摩诃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塔之後,便返回東方淨光莊嚴世界本國土去。在沿途所經過的國土,大地皆有六種震動,又雨寶蓮華,又演奏百千萬億種種的伎樂。非常隆重,表示歡迎。 既到本國。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至淨華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饒益眾生。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多寶佛塔。禮拜供養。 妙音菩薩返回本國之後,便同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而來到淨華宿王智佛的處所。為向佛報告經過的事項,便對佛說:‘世尊!我到娑婆世界去,已經饒益一切眾生。我們皆見到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塔,我們已經禮拜和供養。’ 又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及見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亦令是八萬四千菩薩。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我們又見到文殊菩薩、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等諸大菩薩。也令同我一起到娑婆世界去的八萬四千菩薩,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 佛說妙音菩薩來往品的時候,在法會中有四萬二千天子,他們都證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也證得法華三昧。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名叫做普門品,有很多的意思。現在先講這個‘藥珠\’。因為‘藥珠\’,所以說‘普門品\’。 什麼叫‘藥\’呢?‘藥\’就是藥王樹;什麼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來的柴,就擔到街市去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看到他這一擔柴裡面放光,於是就把他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來一看,裡面有一棵藥王樹。這醫生得到藥王樹後,無論任何疾病,只用這稞樹在病人身上輕輕一敲,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就是如意寶珠。什麼叫做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好的東西來,不用你去買。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對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一件最美麗、人間最稀有的衣服。\’這時如意寶珠就現出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現出來。你想:‘晚間我想住一間最豪華的房間。\’這寶珠就現出房子,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的東西,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恰到好處。你穿衣服,也不必預備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它就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隨時帶在身上,又不重、又不占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極點。總而言之叫‘如意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就等於這棵藥王樹,這顆如意珠,能遂心滿願。只要你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滿願。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須先打一個穩固的基礎,如造樓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世音菩薩他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有這個誠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求感應,即刻便有靈感。那一定要你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普門品\’就好像藥王樹、如意珠,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不過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說:‘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這麼多功課,我們那有一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很多時間,只要每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無所願求,我沒有貪心、嗔心,也沒有癡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沒話可講了。要是你覺得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想求觀世音菩薩或者佛幫忙,那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佛法猶如大海,你連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將來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飲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運用佛法。 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意思,叫‘顯密\’。‘顯\’,就是明顯;‘密\’,就是秘密。這緣起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的時候,得到明顯的感應;有的時候,得到秘密的感應。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在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裡,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而無意中著了火,這時只要你能誠心念觀音菩薩,那麼縱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但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我的房子會燒嗎?那是必定會燒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想試驗觀世音菩薩,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就好像有個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這位朋友對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個‘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這位朋友來了,便故意把五百塊錢放在地下。我不必看著他,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錢拿走。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試驗他。觀世音菩薩在經上說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你若對這點沒有信心,觀世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閒事。你想自殺去跳海說:‘我跳進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淺處?’假如你以試驗來推測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這表示你對菩薩沒有信心。你若對菩薩沒信心,他可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你說:‘我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知道了一天還是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鄰居房子燒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燒,這不是‘顯\’嗎?大家都知道:‘啊!那個人念觀音菩薩有感應的,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秘密的。秘密:是你本來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裡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世音菩薩感應了,令你不會遇到這種危險,秘密地把你的災難消除了,這就叫秘密。這個人應該被火燒,但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默默中把他的災難解除了,這也是秘密感應。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難喪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為你化凶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因此,為了‘顯密\’的關系,所以說這部‘普門品\’。 普門品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我家鄉東北,有一個種田的農人,家裡頗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農作物裝上車子,運到城市去賣。賣完了食糧便把錢帶回來,正在此時,就離家約有三裡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這個財主看見前面有打劫——怎麼辦好?逃嗎?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搶。於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來,這個趕車的還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裡走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面說:‘你把鞭子給我,我來替你趕車!’這個人也就讓他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走過去,而土匪們好像不見不聞似的,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又把鞭子還給他說:‘你現在趕快走吧!沒有事了。’這財主一看這個為他趕車的人是從土匪中跑出來的,一定是土匪了,就說:‘先生,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來救我,使我沒有被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護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圖月裡,是在肩膀上長了兩只翅膀的,這位護法就叫‘阿逝孕\’。可是當時這個財主想:‘啊!誰叫阿逝孕呢?誰呢?’這時他忘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這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叫阿逝孕嗎?’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所以這是大悲咒裡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假如這個財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正因為他沒有考驗的心,只抱一個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被土匪打劫。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在經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達多品\’。這一品顯揚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藥珠\’,現在再講‘人法\’。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所示現的法門。這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議的人物。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的法。這種‘法\’叫做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因為這個‘人\’也是不可思議,故亦可稱為妙人。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門\’,才能名實相符。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二種的意思,就是‘慈悲\’。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說這‘普門品\’。什麼叫‘慈\’呢?慈能予樂;什麼叫‘悲\’呢?悲能找苦。觀世音菩薩救眾生的七種難,解除三種毒,應眾生兩種求。這七難在經文裡會詳細的說明。簡言之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等等有七種。解三毒,三毒是什麼?就是貪、嗔、癡三毒。應二求,就是求男、求女這兩種求。 眾生都有這三毒:貪、嗔、癡。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人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這個貪講起來很多。嗔,講起來也不少。這個癡,正好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什麼叫癡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癡。什麼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所以叫愚癡。見到這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據中國王陽明先生的學說:愚癡的人,乃是因為他未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就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是知道就會去做。王陽明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還是沒有真知道。若真的知道,就一定會去做的。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會實行;沒有知道他才不去行。也就是說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會再做愚癡的事。他為什麼做愚癡的事情?因為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試舉出一個例子來講,譬如這愚癡的人說:‘好花常令朝朝艷,明月何妨夜夜圓,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貪花的人,生出愚癡的心說:‘我要這朵花,永遠是鮮艷而不凋謝,要這朵花時時都開放著,朝朝都是這麼美麗。’那個貪月圓的人就這樣說:‘明月何妨夜夜圓?昨天晚上的那個月亮是圓的,若是每一天晚間的月亮都是圓的多好!天天到外面去賞月,這種月光輝映燦爛,也不必點電燈,又省錢,天然的光輝多好呢?’這不是愚癡嗎?月有盈虧,花有榮凋。花開就有花謝的時候,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這是一種天道循環。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白蘭地,是很貴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變成酒池,這時候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取酒,這多方便!’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的困難,如果每一棵樹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成元寶、美金,若是我想用錢,便到那地方去取,這多方便!’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癡的幻想。還有最簡單的例子,有個人沒有讀書,甚至連小學都沒有念過,中學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小學都沒有讀,大學的博士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去種田,到時候就想收谷。這都是愚癡!甚至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就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癡的想法。可是一般人多數犯這種妄想不勞而獲的毛病,那麼該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也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一種,是‘福慧\’的因緣。福,觀世音菩薩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乃因為他有真正的智慧。他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這個法施給眾生,故他有此福報,而福德莊嚴。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又有一個‘真應\’。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三毒、滿足眾生之二求,這是以真身的妙力。他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這叫應身,用以教化眾生,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 說這普門品又有‘權實\’。觀世音菩薩以這個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秘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權就是權巧方便,也就是說暫時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的。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因緣叫‘本跡\’。什麼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的跡。觀世音菩薩以一法身而普度一切眾生為‘本\’,他以應化身教化眾生為‘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跡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裡頭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現出來。水裡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故說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一法身來普現於一切眾生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回新向上,離苦得樂,究竟成佛。講到這個地方,有人就說:‘啊!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觀世音菩薩他沒有現到我的心裡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也不願意改。’抽香煙的人就想:‘大概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好飲酒的人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這大概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他就對觀世音菩薩生出一種仇怨的心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別人,不幫忙我呢?’這真是愚癡上再加愚癡,這是雙重愚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加被你?就因為你不聽觀世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名稱,就應該改過自新了,就應該清淨頭腦,‘悟已往之不谏\’,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知來者之可追\’,將來的應該往善道上走。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所以責怪觀世音菩薩不保佑你,是一種錯誤。觀世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裡的門總是關著,不讓觀世音菩薩進來,觀世音菩薩只好歎氣:‘啊!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愍者,太可憐了!’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應該怪你自己不爭氣。 以上說的是‘本跡\’。還有一種因緣就是‘緣了\’。‘緣\’就是緣因,‘了\’就是了因。什麼叫了因?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可以說是明了因果的因。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有的從華盛頓州、西雅圖來的大學生,有的讀博士、碩士也來學佛法。為什麼一這些人要從老遠來到此地,參禅打坐、學習經藏、研究佛法呢?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就是了因的種子。你有聽經的因緣,這是個‘緣\’因。因為‘緣了\’的因緣,所以說普門品。 還有一種叫‘智斷\’。觀世音菩薩他以他的智慧、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是位智慧的莊嚴者。‘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斷\’,斷德,即是斷除一切無明。這斷德又可以叫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莊嚴,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觀世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智慧\’,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來共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什麼叫當爾之時?就是當時無盡意菩薩在法華會上,請問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的因緣的時候;也就是此時,在說完妙音菩薩本事品後,現在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時候。有一位無盡意菩薩,什麼叫無盡意?總起來有三種的無盡。第一是:‘世界無邊塵繞繞\’: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不要以為這世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得見,耳朵所聽得到的,這就是世界的一種邊界。不是的,這世界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無盡無窮的,所以叫‘世界無邊塵繞繞\’。什麼叫繞繞?繞,就是繞亂;繞亂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動的意思。塵就是不清淨,世界上有很多微塵,試看太陽一出來,在陽光反射的光線上,可以看到無法計數的微塵,在空中上上下下,飄搖動蕩,忽高忽低的。這些微塵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世界上這麼多塵土從那兒來呢?溯本窮源,追究這微塵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切塵是從每一個眾生心裡所生出來的。為什麼?因為眾生心裡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塵一樣,繞繞不安、恆常變動的樣子。試看,我們所能察覺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數,所察覺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數不過來那麼多!在楞嚴經上說:在一念中就有九十個剎那。剎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時間,而一剎那之中就有九百個生滅,所以‘世界無邊塵繞繞\’。 這世界是怎樣有的?是因為我們眾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變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捨,一切的世界相繼成立。這也叫‘世界無邊塵繞繞\’。 第二是:‘眾生無盡業茫茫\’:世界是無邊的,就因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眾生來。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很多種的因緣和合而生。大概來講有四種: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怎麼會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為有這種愛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濕生是依濕而生,在那個有濕氣的地方也就生出來了。化生即變化而生,是自然能變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緣而生。再詳細的講有十二類的眾生,其余八種: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有這麼多的眾生,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眾生是從佛性那兒來的,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雖然所有的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說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參禅、學佛法....這樣才能返本還原而成佛。不是說眾生現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這簡直是一種邪知邪見!而是必定要修行、學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所以才說眾生是從佛性出來的。 第三是:‘愛河無底浪滔滔\’:‘愛河\’,是指男女的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畜生也執迷不悟地執著這個‘愛\’,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YIN欲心非常重。它們時時刻刻都想行YIN欲。若能清心寡欲,自淨其心,割愛斷欲,就離成佛不遠了。這‘愛河\’是沒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沒有‘底\’的。‘浪滔滔\’,這種波浪滔滔是連綿不斷的,就像水波浪。為什麼海水上會有波浪呢?就因為眾生心裡有波浪。眾生心裡有波浪,就因為愛河有波浪,這個‘愛\’你想扯也扯不斷!用再利的刀想把情愛斬斷,還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對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所謂‘慧劍斬情絲\’。沒有智慧的人,就掉在愛河裡,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呢?根本就沒有個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總而言之,沒有完了的時侯,是故名為無盡意。 因為這三種意思,所以無盡意菩薩,欲把這無量世界,變成極樂世界。欲將無盡的眾生,都教化成佛。又把這無底的愛河,統統填上。所以無盡意菩薩,名為無盡意。 菩薩,這兩個字是簡稱,具足雲‘菩提薩埵\’,是梵文。中文的意思,菩者,覺也;薩者,情也。菩提,就是覺道。薩埵,就是個有情。也就是用覺悟的道理,去覺悟一切有情。用自覺的這種道理,去覺悟一切眾生。就是我開悟了,我也想辦法教每一個人都開悟,這叫自覺覺他。那麼菩薩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呢?菩薩是從眾生這兒來的。菩薩原來也是個眾生,和你我他所有眾生是一樣的,沒有分別。不過,他是眾生裡面的一位覺悟者,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我們這個眾生,就是眾生裡面的迷昧者,還沒有覺悟。你如果今天覺悟,今天就是菩薩;如果明天你覺悟,明天你是菩薩。覺悟什麼呢?覺悟這個無明。你能知道這個無明的來處,把無明破了,這便是‘覺\’。若不能破無明,就是‘不覺\’。把無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現前,愛河也就干竭了;愛河干了智慧就現前,這就是覺悟。菩薩是覺悟有情,也是有情覺悟。來回講都可以的。菩薩又叫‘大道心\’的眾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開士\’,他能以開眾生的愚癡,而顯現本有之佛性,這叫菩薩。 ‘即從座起\’:在這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講完了妙音菩薩本事品後,隨即他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來。為什麼要站起來?無論在那一個大會場裡,當你要說話時,必須先站起身來,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舉手,就問問題了。這樣子太隨便了!這時無盡意菩薩想要講話,他不但即從座起,而且還‘偏袒右肩\’。為什麼要露出右肩呢?為了表示恭敬,這表示身業恭敬。 ‘合掌向佛\’:接著無盡意菩薩就合起雙掌。‘而作是言\’:對著佛就這樣說了。 從‘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此段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典時,他所寫的。以此用來描述這個法會的因緣。由‘世尊\’開始就是無盡意菩薩所說的話。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啊!’。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間和出世間都最尊敬他。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後,就說:‘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願力這麼大。他能夠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三十二應身,是以什麼因緣而叫“觀世音菩薩”呢?’以何因緣,也就是請問觀音菩薩在過去所修的是什麼法門,而他的名字叫‘觀世音\’呢? 這是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問的問題。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此句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藏時,依照這文法寫下來的。‘善男子\’:是釋迦牟尼佛稱呼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啊!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若有’是假設之詞,就是當有而末有,現在還沒有,將來或者會有。將來或者有百千萬億那麼多數量的眾生。這些眾生包括: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十二類的眾生皆包括在內。‘受諸苦惱\’:這個‘諸\’字,可以當‘多\’字講,也可當作語助詞講。怎樣叫語助詞呢?這‘諸\’字就是指一個眾生受苦,就是專門指那一個眾生而言。 ‘受\’是遭受到。 ‘諸\’也可以指很多種的苦惱。這是不把它當作語助詞說,每一個眾生他受了那種苦惱。諸,也就指他所受的‘那種苦惱\’。 然而這‘苦惱\’有多少?大概有四種:(1)一人受一苦。(2)一人受多苦。(3)多人受一苦。(4)多人受多苦。一人受一苦的,如啞吧,他自己本人有苦自己知,也不能告訴人,所謂:‘啞吧吃黃連\’。一人受多苦,例如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遭遇苦惱,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盜賊,就是火燒。所有世間的苦惱,他都嘗遍了。一個人而遍嘗一切苦,這叫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就好像現在的越南,發生戰爭,作戰時飛機轟炸,槍林彈雨,生靈塗炭,死傷不知其數,甚可悲矣。在一個國家裡的眾多人,受同一種類的苦,這種苦惱叫多人受一苦。又有一種如瘟疫流行病,很多人皆受這種傳染病的威脅,病得死去活來,這種苦惱,雖未至死,但疾病是非常痛苦,這也是多人受一苦。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苦惱,講也講不完,不勝枚舉。這個世界就是個苦惱的世界。眾生也多,苦惱也不少。究竟有多少種苦惱呢?根本沒有數量可數的。總括起來講有八萬四千種。 那麼,受這種苦惱時,當怎麼辦呢?誰都會有苦惱的。當我們受苦惱時,切切要牢記,不要忘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受苦惱時,就應該‘聞是觀世音菩薩\’。 ‘聞\’:是自己本來不知道的,好像美國人究竟能有多少個聽過這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找一找看,我相信在全美國,能聽見觀世音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你想一想,那麼多的人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而你現在聞到了,聞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三十二應身,這種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就在此‘一心\’。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二心,也不要三心,更不要四個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別以為越多越好。你造個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為什麼?因為心一多就會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你若‘兩心稱名\’也不靈了,‘三心稱名\’更沒有用。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看。世,就是世間。音,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即刻就觀察這個眾生的音聲。‘皆得解脫\’: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沒有了。苦惱沒有了,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無拘無束,無掛無礙。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湧。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一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者\’:是指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若有,是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假如有這樣的一個人,持是觀世音菩薩名。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無論那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設入大火\’:這是說你平時就念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困在大火裡,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念觀音菩薩。這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閒時一枝香也不燒,焦急了才臨時要抱佛腿,求救你的難。這時雖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為什麼?因為你在平時就沒有修行,等有難時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他有急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一樣救他,也一樣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曾造了種種功德。所以今生雖然他沒有念,而因為他前生念過,曾種下這種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觀世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因為有遠因的關系。因,有遠因,也有即因。遠因是前世所種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故現在我不必念了。將來我有難時,觀世音菩薩也會救我。’可是這不保險,你就是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如果你從今天開始誠心誠意的念,我則可以向你保證,必定能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因為你不是現燒香、現感應,就絕對有感應的。 從前有個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觀世音菩薩。可是天下就有這麼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剛上了船,家裡的鄰居便著了火。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說:‘不好了!你趕快回去呀!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的鄰居著了火,你要回來照顧啊!’這人說:‘我為了想去朝拜觀音,已吃了三年齋,現在我也上了船。家裡著火,我若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若不應該燒的話,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我有這種誠心,寧可自己家裡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r!’ 於是乎他家裡著火也不管了,就決定一心去拜觀音菩薩。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裡、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燒光,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所以一般人就問他:‘怎麼你的鄰居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卻不著火呢?’他說:‘我就因這次以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我去的時候,什麼也不管,它要燒就讓它燒,我把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佑。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房子沒有著火。’這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的實證。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什麼而火不能燒?就因為觀音菩薩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燒。 ‘若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也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而去跳海,是否會靈驗不沉呢?如果你懷有試驗心,不是真信,那絕對不靈的,你去跳海毫無疑問是要淹死的。為什麼?因為你存一種試驗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學生,你也不是老師,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為你不相信觀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試驗。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犧牲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做賭注品。‘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不知不覺中,就到達淺處了。在大海裡不知怎樣子就跑到岸上去了,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感應。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剎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言其有這麼多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寶。世間的人,到處尋求,你爭我奪,認為這是寶了,其實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實寶,而貪著外面的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系。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金\’。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黃金,所以老百姓也認為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責重物,於是晝夜想法子求之。乃至於國家互相交戰,也是為了這個黃金。為什麼人以為黃金是這樣的可貴?就因為它最少,因為少所以就珍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麼多,人就認為它不值錢。所謂:‘物以稀為貴\’,因為少所以人人就喜歡,甚至作夢也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以前聽說舊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來美國,尤其中國人到美國來是專門為了掘金子。當美國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美國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是專門搞金子。為了到美國來找金子,在海裡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相信死的不少,因為以前交通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新聞消息也沒有這樣靈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沒人知道。這都是遇到黑風之難,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風一吹,人船均毀。金為第一等的貴重物,銀為第二種的貴重物。此外還有琉璃,中國人把琉璃稱為‘青色寶\’,青色的寶貝。砗磲是一種寶石,其石上長著好像車的輪子走過泥土而現出一道一道的車轍痕跡,一條白的隔著一條透光,形成一道道溝似的,故雲砗磲。雖然看上去像有溝條,可是用手摸石,卻是平平滑滑,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瑪瑙是一種玉石,這種石長得像馬腦,內有一條條的血線,白色石上帶有一條一條的像血絲的斑紋,所以叫瑪瑙。珊瑚是珊瑚樹,有的三尺多高,我所見過的有一尺多高。珊瑚乃是由海裡一種蟲子變成。這也是一種化石,由蟲子變成植物,像樹的樣子。其質料像玉石,故非常名貴。在中國有一個富人名叫石崇,最歡喜和人比較富貴。一天他到一位皇親的家裡赴宴,這位是皇帝的親戚。當時皇帝賜他一棵珊瑚樹,大概有兩尺多高,因為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裡,飯後便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豈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爛了,使皇親憂愁得不得了!乃說:‘這是皇上賜給我的,你怎麼把它摔碎了,現在一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我再送給你一棵珊瑚樹,明天請到我家去,隨便你選,願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 次日皇親到石崇家裡參觀,整個客廳都擺滿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樹!皇親一看,心想:‘哦!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石崇這麼富有。’於是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結果石崇也就因為太有錢,被斗爭死了。所謂‘人為財死\’。人為什麼而死?就為了這個‘財\’;‘鳥為食亡\’鳥因何而亡?就為這個‘食\’。眾生就是這樣顛倒。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系松樹脂所變成的。真珠,是蚌殼內生出的一種圓體物質,玲珑透體,光亮可愛,名為珍珠。 ‘入於大海\’:人因為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裡去找寶貝。海裡的寶最多,故入海求寶。‘假使黑風\’:黑風,什麼是黑風?不錯,就是黑色的風。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什麼叫‘黑色的風\’?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人因為有脾氣,所以才有黑風。若沒有脾氣,也就沒有黑風了。 這個‘大海\’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性海\’——自性的性海。‘黑風\’喻眾生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這個,沒有旁的。這個‘無明\’,又叫‘煩惱\’。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大海裡就風平浪靜。怎樣才能求到寶呢?就到你自性裡去發掘自性的實貝。當你欲要發掘自性的寶貝,這時就會遇到魔障。為何會有魔障?乃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德性不夠,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為沒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才有魔障。你若是德大,黑風就化了。化為什麼呢?化成祥雲,祥雲瑞氣。諺雲:‘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龍本來是很厲害的,它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龍若一用神通,就能把山也搬了家,海也搬了家,所以龍的勢力很廣大。可是你若有‘道\’的話,龍雖然神通廣大,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老老實實地盤起來。老虎雖然最凶,你若是真正沒有脾氣了,那麼老虎見到你就變成你所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攝尾作歡迎式,不會咬你。可是你要有這種道行,才會現出這種境界。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虎也不臥了。 ‘德重鬼神欽\’:你若德行夠了,圓滿了,就是鬼神見到你也都恭敬你,尊重你,向你叩頭頂禮。故人最重要就是敦品立德。 ‘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羅剎鬼是啖精氣鬼,大多數是女性,專門吃人的精氣。若在船上遇到了黑風,飄流到羅剎鬼國裡去,如果其中只有一個人發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一切的人,甚至有百千萬億眾生,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這種的因緣,這位菩薩的名字叫觀世音菩薩。 講到‘德行\’,人人都應該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就因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講道德,就和禽獸無分別了。而道德必需力行實踐所積成,否則根本沒有道德可言。在我東北的家鄉,有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怎樣成為我的知己?因為他和我是同道。我在家時曾為母親守孝,而他也是在他母親墳邊守孝,所不同者,他在家時是一個土匪。他未守孝前曾做強盜,到處打劫,搶東西,擄人勒索。有一次在搶劫時與人戰斗失敗而受了傷,受傷後療養了半年多也不好,這時侯他就發了覺悟心:‘我大概做錯事了,所以這傷總不能好。’於是下決心發願道:‘如果我這傷能痊愈的話,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做土匪的事了。’並且自己跑到父母親的墓上守孝。他發了這願後,果然不到幾天,傷口自然好了。於是仍然繼績守孝。在守孝的期間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發生。單舉一件來說,是他為大眾求天晴,割肉祭天的事。 他在守孝時,連下了幾個月的雨,總也不晴天。他自忖道:‘老百姓們所種的五谷都快被雨水淹死了。\’乃決心為眾求晴,向天發誓:‘如果三天以內停雨,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供養佛、天。’他一發這願,很奇怪地真的不到三天,雨就停了。他便履行應盡之諾言,在佛前,拿刀從自己臂膊上,割下有一二兩重的一塊肉。他把肉割下後,因為劇痛過度,自己也昏倒過去。稍後才又醒過來。正在這時有位縣長走到那地方,看見滿地都是血,心想:這人把自己的肉割下,不知他在做什麼?還以為他發了狂。經過一問,才知他是為大眾求晴而割肉供佛、供天。縣長聽後贊歎道:‘啊!你真是最好的人!’對他印象特別好。隨後不知從何處飛來一只小鳥,這鳥叫得很特別,叫聲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整天就這樣叫著,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為什麼我也不怕辛苦,白天做工,沒有一點時間看佛經,而晚間來為大家講經?因為想要多做一點布施,以法來布施。在美國,可以說是‘法\’最缺少!因此我發願為你們布施佛法,再辛苦我也不會停止或罷工的。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刀杖難。假使有這麼一個人將要被人殺害的時侯,他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彼所執刀杖\’:彼,是指想要殺他的這個人。執刀杖,就是說其手裡執持的刀刃或木棒,想要斬你的時候。‘尋段段壞\’:當你一稱念觀世音菩薩,自然而然地你的脖子就硬過他那把刀。本來是刀硬過脖子,可是現在當這刀砍到你脖上時,自然就折斷了。若不信,可以試一試,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這樣堅固?這刀何以能一段一段的壞了?就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令你的脖子如鐵石,所以他那把刀就自然折斷。不但斷了一段,還斷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這刀甚至就碎了。‘而得解脫\’:就這樣而得到解脫了這種刀杖難。什麼道理能解脫?就因他發心念觀世音菩薩。有人懷疑:‘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的靈感嗎?’不但這樣靈感,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更多著哩!只要你誠心相信,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比這個更感應的事情發生。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羅剎諸鬼難,及解除杻械枷鎖難。‘若三千大千國土\’:什麼叫三千大千國土呢?因為有三個‘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國土。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等四大部洲。這四大部洲為‘一四天下\’,‘一\’者就是指:一個須彌山、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和四大部洲。有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一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算為一個中千世界。有一千個中千世界就算一個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夜叉\’: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邊,都充滿了夜叉鬼。夜叉鬼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和空行夜叉。這種鬼跑得特別快,就是現在的火箭也沒他跑的速度那麼快,所以也叫速疾鬼或捷疾鬼。羅剎就是啖精氣鬼,他專門吃人的精氣。‘欲來惱人\’:這種夜叉和羅剎鬼都是專門害人的,到處去找人麻煩。例如你想發菩提心,他一定會很不高興,故意給你添麻煩,而想出種種方法阻止你,使你不能修行,叫你退道心。你本來發菩提心發得很勇猛,可是他一鑽進你的身心,教你自然就起了妾想:‘修行做什麼!學佛法有什麼用!還是不要學佛法了!到別的地方去,什麼事情都很自由自在的,願意跳舞就跳舞,喜歡聽音樂就聽音樂。學佛嘛!這個也不可以做,那個也不可做,這麼多的不可以!又不可以看戲,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煙,你看這麼多事情都不可以做,這佛法真是越學越麻煩!’誰一有這種想法,就是夜叉、羅剎鬼來教你這樣想的。有人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啊!做和尚太苦了!一天到晚要做工,卻又吃也不好,穿也不好,辛苦得不得了!你去做和尚有什麼用?’於是就退了道心。又有想做比丘尼的,這夜叉羅剎也就來教你想:‘哎呀!還是去結婚好了,結婚每天有丈夫陪伴,遂心滿欲。’他就是要令你不能發菩提心,這就是夜叉與羅剎的本事,專門損害菩提道心,破壞人的修行。所以說:‘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有很多的夜叉和羅剎想要來惱人,給人添麻煩。可是他一聽見你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你一念觀世音菩薩,自然就大放光明,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因為他看你有如電燈放光似的,眼睛也睜不開了。故雲‘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
|
|
|
|
|
上一篇:太虛大師:法華經講演錄 (序品第一)
下一篇: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