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九章 初心二種決定理義(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雲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雲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墮裂。何以故空無相形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阿難雲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位方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秖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傍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迩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驗於耳根三分阙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舌根三分阙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苞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初發心兩種決定理義之二又是什麼呢?佛說:“阿難,初發心者的第二個決定理義是什麼呢?當你們打算發起求證無上菩提真心的時候,當你們計劃要於菩薩道勇猛精進地時候,當你們下定決心要拋棄一切的有為造作相的時候,還應當仔細分析觀察明白:到底什麼才是眾生的煩惱根本?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直到目前,不斷地造業受生,到底造業的是誰?受果報的又是誰?”
“阿難,既然你要修行菩提道路,如果不能夠審視明白這個煩惱根本的話,你就不可能知道根塵的虛妄性,就連你到底在哪裡顛倒了都鬧不清楚,又怎麼能降伏煩惱而取得如來的果位呢?”
“阿難,你好好看一下普通世人,當他們在解開繩結的時候,如果連繩結都看不見,他又怎麼會知道如何解開繩結呢?同樣的道理,之所以從來沒有聽說過虛空能夠被你撕扯破裂,就是因為虛空根本就沒有具體形象,從來都不會有結的存在,自然也就不會被你解開結了。”
“那麼阿難,你現在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就好像六個串通了盜賊的內應一樣,將你自己的家中珍寶洗劫一空。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從無始以來,所有的眾生世界中,就產生了種種的自我束縛,從而就在這個物質世界中一直都不能出離。”
“阿難,那為什麼要稱作是眾生世界呢?所謂的‘世’,就代表著時間的遷流;所謂的‘界’,則代表著空間的方位。你現在知道有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這十個方位的界,也知道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時間的世,方位有十個,時間有三世,所有的一切眾生,就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當中,不斷地產生著種種的虛妄幻相,身體不斷地領受壞散,時空也不斷地相互影響。”
“而對於空間的方位來說,雖然可以用十方來進行准確的定位,但是對於普通世人來說,往往只是使用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時並沒有談及上方和下方,而且對於中央方位也沒有一個定論,因此對於空間方位,也就僅僅留下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而已了。再由這四個空間方位和用來描述時間的三世相互之間發揮作用,三個四、四個三,那自然也就成了十二種了。互相之間在重重疊疊地復雜作用,自然也就有了一十百千不可計數的種類變化了,而這些變化,永遠貫穿著世界的始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眾生世界方位最常用的有四個,也就是東南西北。那麼,對於六根來說,也可以對應於這四個方位,演變出一千二百功德(每個方位三百功德,四個方位共計一千二百功德)。那麼阿難,就請你來評價一下這六根各自的優劣狀況。”
不等阿難回答,佛自己就直接進行了對六根功德的分析,佛說:“比如說眼根吧,人的眼睛只能看見前方的景象,並不能看見後方的景象,也就是說在眼睛的所見中,前面是光明,後面是黑暗,左右兩邊則能看到三分之二的范圍,因此對於眼根來說,一千二百功德是占不全的,只能占有三分的功能,卻喪失了一份的德相,因此眼根也就只有八百的功德。”
“再比如說耳根,它能夠聽到來自於十方的聲音,不會有任何的方位方面的遺漏,只要聲音一動,不論遠近,都可以聽到;而如果周圍全都安靜下來的時候,卻又好像可以聽得毫無邊際那麼遠一樣。因此說,耳根就圓滿占有了一千二百的功德。”
“而對於鼻根而言,它的嗅聞性的發揮作用,要通過鼻子的出入呼吸來實現,有出有入功能即可發揮,但是如果出現了出入之間的轉換交接時,功能就難以發揮了。因此鼻根的功德,相比較於耳根的話,也是缺少了三分之一,鼻根只能占有八百的功德。”
“舌根,能夠宣揚世間聰慧,也能夠宣揚出世間智慧,就算在言語方面還有所捉摸,但是在深刻道理方面,卻可以無窮無盡。因此可以說,舌根也是圓滿占有了一千二百功德。”
“至於身根,其相應的觸覺的識別,需要依賴於相互之間的匹配和接觸,只有當相互接觸的時候,才能夠產生身根觸覺,而當相互分離的時候,卻無法建立身根觸覺,相互分離的時候,只有其一,相互和合接觸的時候,則圓滿其二,因此身根相對應於舌根而言,也是缺少了三分之一,身根只有八百功德。”
“而最後的意根,則能夠包含十方三世一切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不論是聖人還是凡夫,沒有不能被意根所含藏的,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邊際限制可得。因此說意根也是圓滿占有一千二百功德。”
因此從佛的上述六根分析可以知道,對於眾生而言,六根的功德並不平均,能夠圓滿具足一千二百功德的眼根、舌根、意根三者,可以算得上是優勝之根,而其他三根,也稍差一些。
但是佛緊接著又說了:“阿難,既然你今天已經下定決心,要逆轉無始輪回生死貪欲之流,要通過這流失不停的六根,來回歸不生不滅的菩提真性,你就應當仔細地分析判斷這六根,到底哪個屬於和合?那個屬於分離?哪個深刻?哪個膚淺?哪個屬於圓通任運?哪個又不圓通?”
“如果你能夠在這個六根中明白選擇圓通之根,而後逆反著這個圓通之根,自然就可以斷除無始以來的虛妄幻相的交織流轉。可是,對應於你所選擇的圓通之根或者不圓通之根,你所需要修行的時間也會有一天和一劫那麼大的區別。”
“阿難,剛才我已經很清楚地給你全部描述了一番六根的不同功德,現在你就可以根據你仔細的分析和判斷,選擇其中可以作為你修行門徑者。當你選擇決定了之後,我再幫助你搞清楚用功的方法和技巧,讓你能夠方便地上進。”
“對於十方如來一切佛陀來說,他們對於十八界,已經一一都修行圓滿究竟,已經徹底的證得了菩提真心,對於他們而言,不但六根,就連十八界,又哪裡來的優劣差別呢!”
“可是對於像你阿難這樣的普通眾生來說,並不能對於六根十八界產生圓滿自在的認識和智慧,所以我一直對你們說:只要你們能夠選擇其中一個門徑入手,深入進去,只要能夠明白一個門徑的虛妄幻相,融歸到毫無虛妄的本來,那你所謂的六種知覺之根,就可以一下子全部得到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