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曾經高度贊歎徹悟大師法語,他說:徹悟大師的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如果淨業學人能夠依照徹悟大師的法語來修行,都可以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阿彌陀佛的弟子,作蓮池海會的良朋!
那麼,如此殊勝的法語是怎麼流傳下來的?我們從書上來看,有一篇《重刻徹悟禅師語錄序》,是浙江的錢伊庵居士所寫的。
這位居士是最先倡導流通《徹悟大師語錄》的人,他是在徹悟大師往生九年之後,來做的這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情。
錢伊庵居士對淨土法門也是一往情深,深知《徹悟大師語錄》的內在價值。錢伊庵居士在序中這樣表達:我輯集完徹悟大師的遺稿後,有人就問,念佛往生之道有沒有最契合的方法?我說,有,“確信”而已矣。
就是說淨土法門,入門從哪兒入?就是從信門入。而且這個信要確然不拔,要斬釘截鐵,要沒有狐疑。由這樣的確信,就能夠啟發願,由願可以引導行。這就是淨土的三資糧——信、願、行。當建立了確然不拔的信心,發願和持名的行持也就在這裡面了。
錢伊庵居士回憶當年跟著單華藏夫子來學佛法時,曾經問過自己的老師,說當代佛門的大德是誰?缁白二眾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徹悟大師!
這說明徹悟大師於乾隆、嘉慶年間(他跨越了兩個皇帝的年代),在佛門當中是如日杲升。那為什麼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大家稱他為佛門第一人呢?
就在於徹悟大師淹貫宗教,而對淨土法門一往情深。也就是說大師早年對宗門教下一切都通達,在以一個大通家的資歷來專弘淨土。
錢居士說他曾經到燕京來游學,就希望要頂禮徹悟大師。但是等他到燕京時,徹悟大師移居到紅螺山去了。傳統社會交通不便,都是靠步行,最多乘馬車。從北京到紅螺山資福寺,那也是有相當一段路程了。又由於俗務所羁,他就沒能去拜見徹悟大師。
所以錢居士就非常遺憾自己的緣悭,就是緣還是不具足。等到徹悟大師往生後,他的這種遺憾心就更重了。他雖然未能親自見到徹悟大師,但過了不久,就有人將徹悟大師的遺集送給他。
這位錢居士一看,是如獲至寶啊!他發現徹悟大師法語,每一個文句都是那麼地悲哀、急切,句句都是啟發往生的信心,不僅具有著禅宗單刀直入的宗風,又有著教下缜密的思惟。
通體拜讀之後,錢居士情不自禁地涕淚交流,同時更後悔當時沒有去禮座......這樁事情成為他心中的一大遺憾。這樣的心路歷程就促使錢居士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徹悟大師語錄》這個法寶給流通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