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為同為異。同意即意。雲何所生。
又你的第六分別意識,和第七思量識之意識心,同是有了別的性能。試問第六識與第七識是同呢?還是不同呢?如果是同,那麼識心就是意根。為什麼這個識心,又為意根所生?
異意不同。應無所識。若無所識。雲何意生。若有所識。雲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雲何立。
如果識心和意根,兩不相同,則一定同於無知之外塵。既同塵就無所識,不能和意根同類,亦不能叫作意生之識。若有所識知,則意根與識,同有了別性,怎可以分出此是意根了別性?這是意識了別性,是同是異,根識二性都分不清楚,怎能於中立起意識界呢?
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所攝。
如果說意是緣法生,則世間一切諸法,都離不開色、聲、香、味、觸之五塵。你且看看,色法、聲法、香法、味法和觸法,都是相狀分明,以五塵對五根,各有所對,但都不是意根所攝之法。意根所緣的是法塵,只是前五塵的影子,五塵的實法,絕不會走入意根裡面。
汝識決定依於法生。今汝谛觀。法法何狀。
如果你的識心,是決定依於法塵而生,既有所生,必有形狀。你現在可詳細觀察,法塵之法,究竟作何形狀呢?
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
若法塵離開前五塵,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諸形相,它是沒有自體的。好像影離形,終無所得。
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雲何生。
法塵生,則與色空五塵一同生,如形生影生。法塵滅則與色空五塵同滅,如形滅影滅。所因的法塵既無自體,因它所生而有的意識,又作何形狀呢?既然能生之法塵,沒有形狀,則意識界怎可以因法塵而得建立?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應當知道,意緣法,生出意識界,都是虛幻相。則意根和法塵以及意識界三者,都是虛妄,既不是因緣生,亦非自然性,而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表現。
佛以前所說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權巧方便法門。阿難以先入為主,不捨得放下,又不敢擯棄,現在見佛陀把以前所說的道理,完全推翻不承認,豈不自相矛盾?因此不明白,便生出種種懷疑,左問右問。故佛告訴他說:以前所說的法,是暫時的,不實際的。只是權巧方便,用因緣正理,來破外道邪說,而不是大乘了義。現在才是中道了義,第一義谛,楞嚴大定,修證了義。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阿難向佛說:世尊,您時常說,因緣和合便生世上種種變化。一切世間就是有情世界及器世界,亦即所有身、心世界,種種變化,千差萬別,無不從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而發生。
我們的身體,堅質屬地,暖熱屬火,流質屬水,呼吸屬風。生的時候由自己支配,死的時候則四大分開,堅還地,熱還火,流質還水,呼吸還空,各有所還,沒有實體。若不明白還要為這個假軀殼做事,每天奔奔波波,顛顛倒倒,究竟為什麼?有何意義?自己亦不知道,認不清楚,真心已給假身做奴役,在死物上用功夫,而不在活物上用功。什麼是死物?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雖然是生存,但真性埋沒,亦就等於死。什麼是活物?就是我們的真性,現在雖然看不見,但它是永遠存在。我們天真活潑本有的自性,不認識便反為假形骸所支配,要食好東西,要穿好衣服。我現在告訴你們,承認不承認,那是你們的事。什麼是身體,好飲酒的人,這身體便是酒囊,好飽食就是飯桶,好穿美麗衣服就是衣架。有什麼可愛惜呢?把它看得這樣重要,放不下看不破,但到死時,四大分散。這時,看不破亦要看破,死是不會等你的。
雲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阿難執著心太重,亦可能先入為主,老是執著以前權教義理,所以還有疑惑再問世尊:為什麼緣故,如來要將因緣和自然二者都擯棄?惟望如來哀憫,再開示我等及一切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的道理。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谛。
這時候世尊便告訴阿難說:昔日的權教,乃為小乘者所說。汝為邪術所迷後,已厭棄小乘法,回小向大,發心要求無上覺道妙法。故我現在隨你所求,開示大乘妙法第一義谛。
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
其實佛已重復告訴阿難,破識顯見,直指真心。真心即第一義谛,真如實相無戲論法。為何你又將小乘,世間戲論不實在之因緣和自然法,求自纏自縛,不肯放捨?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所以你雖博學多聞,記憶力強,聽了很多佛法,但好像懂藥的人,只熟讀藥名,而不十分了解。故一有真藥現前時,,就不能分別是真,反生懷疑心。好像我說第一義谛,實相道理,你卻不能明白,反生疑問,這真是最可憐憫的。
汝今谛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你現在注意審谛地聽,我當為你詳細分別開示,亦令當來(我們現在就是佛說法時的當來眾)修大乘者,明白實相的道理。實相是新名詞,阿難不懂,故聚精凝神,靜聽佛開示。
實相即第一義谛,亦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亦即我人之真性,實相有三:
(一)無相之實相,無虛妄相,一真平等實相,即空如來藏;
(二)無不相之實相,並非無相,只是隨緣現一切相,即不空如來藏。
(三)無相無不相之實相,即空不空如來藏,亦就是說妙有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阿難!照你所說: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起來,才發生有情世界及器世界種種變化。
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阿難!但四大之性,亦有非和合,非不和合的。好像那些大的體性,本來是不和合的,就不能和其他三大相和合,如虛空一樣,不能和諸色相混合在一起。
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假若四大的體性是可以和合在一起,那就該跟其他三大,同變易,同遷化,由始而終,由終而始,互相成就。從生至滅,既滅又生,相續不斷,這是屬於器世間。因生有死,死了又生,歷世互相成就,生而復死,死而再生,前後相續不斷,這是屬於情世界。故知內外四大都是變化相,如旋轉火輪一樣,沒有停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阿難!其實四大之性,亦即真如自性,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就和水結成冰,冰消還成為水一樣。它的流動之相雖有變遷,但它的潤濕之性,則全無改變。
水對人有用,而不傷害人。但有人說:“水大亦可淹死人”,不錯。可是無水亦可渴死人。總之,水是人人所需要,太過當然有害,如飯可治饑,但如食太多,亦會把人脹死。一碗水澆在人頭上,不會傷人,但一塊冰打在人頭上,便會傷人。所以佛經上,用水比菩提,冰喻煩惱。用陽光照之,便可使冰消還為水。我們現在日日參禅,亦如陽光,照破煩惱才可成菩提。
現在這個楞嚴法會,用中文講經,而用英文翻譯,用二種語言說法,故來聽經者,無論聽懂與不懂,都要存有這幾點感謝之心。第一要感謝釋迦牟尼佛。佛在數千年前,便說此妙法,來度我們苦惱眾生,如黑夜明燈,令我們能離苦得樂。令有煩惱者變成無煩惱,消冰還水,返本還原。第二要感謝阿難尊者。當初尊者如自作聰明,說已明白了,不必佛再講,則佛亦不會這樣詳細地說這部楞嚴經,了生脫死的妙法,所以尊者好像為我們苦惱眾生請願。第三我還要告訴你們,雖然不是很重要,可是亦要感謝這位向你們講經的法師。我雖是一知半解,但不要以為我真的一知半解,而來對全不懂佛法的你們來講經。其實佛法是深如大海,能一知半解,已算不錯。我學佛法,已有三四十年經驗,但我總覺得,如在大海中,只獲一滴水,仍未喝完。所以我說只是一知半解,不說完全了解,因為佛法是微妙難言的。不過將來如有人問你們,跟誰學佛法?你們就說:跟一位一知半解的法師學佛法。因為我要你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世上有狀元弟子,沒有狀元師父。師父雖一知半解,但弟子們都學得不錯,都能青勝於藍。第四還要感謝翻譯者。我是用中文說法,需要翻譯,你們才聽得懂。故一字一句,都要特別注意。同時無論何人翻譯,都要生感謝心,不可有輕慢心。今天我為何要講這些話?因為有一聽眾,在其筆記觀感上寫著:“聽不懂法師所說,又不明白翻譯所講,不如回去看英文本更佳”,這是因為無耐性。聽經最要緊有耐性。懂不懂,都要耐心來聽。在這法會上,朝夕講經,就如香薰一樣,早晚薰習終會開智慧而明白的。
在香港我有一弟子,已七十多歲,耳已聾,根本聽不見。但每逢我講經,都來參加,還要跑上三百多石級的山路。一個年老聾子怎能聽經?但居然聽了一個多月,便聽懂了,耳不聾了。說起來有點像神話,事實上一點都不出奇,因為有誠心,終會有感應,所以最重要是要有誠心、恆心,不要怕聽不懂,慢慢便會懂的。怕聽不懂,坐不定的人,都是因善根淺,業障重,業障鬼要拉他去做朋友呢!還有對法會中的同參道友,都要和和氣氣,和睦相處。這亦是很重要,不可不注意。
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現在講地大。講定力本體的道理。阿難!你試看看地的性質,有粗有細,粗的就是大地,細的就是微塵。肉眼可以看見的叫做隙游塵,至於鄰虛塵,是將微塵分析作七份叫做極微塵,極微塵再分析作七份叫做鄰虛塵,它是色和空的邊際相,與虛空為鄰,故叫鄰虛塵。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即歸於空,實在是空性而不是色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阿難!如果將鄰虛塵,分析至不能再分析便成為虛空。照這樣為比例,那麼虛空亦可以生出色相了。
空生色相,是沒有這道理的。這是佛故意要破和合之說,同時亦破儒道所執。儒道謂:虛以生氣,氣以成形,世間萬物,皆從陰陽之氣所成,這種見解都是不對的。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你現在問,由和合之緣故,能出生世間一切變化相。那麼你試試看,一粒鄰虛塵,要用了多少虛空和合而有呢?不應該把鄰虛塵和合鄰虛塵,依然還是鄰虛塵,自合自然不是和合了。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反過來說,鄰虛塵是色相,分析至無色相便成虛空。那麼要用多少色相才能合成為虛空?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雲何合。
若把色相和合色相,和合之後依然是色相而不是虛空。若把虛空和合虛空,和合之後,依然是虛空而不是色相。色相還可分析,但虛空是無色無相,又無數量,怎可和合呢?
鄰虛塵是色法之最微細者,而且不是和合而有。那麼世間諸法,執為是因緣和合生,便不是實義了。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你本來不知道,如來藏中,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亦即是色性到極點便是真空,真空到極點便是真色。本來是清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而周遍法界的。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隨九法界眾生勝劣之心,應其所知大小之量,隨緣顯現其用,令眾生都能滿足。循著每個眾生之業感,而現其應得之果報。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上沒有正知正覺之眾,即外道權乘之輩,不曉得這層道理,便迷惑為因緣和合而生,及自然不和合而生。這都是妄想識心,分別計度,但有戲論的言說,而沒有真實的義理。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現在講火大。阿難!火性是沒有自體的。它是寄存在有火的因緣,好像鑽木、擊石、太陽、銅鏡等等因緣,才能顯現。你看城裡還未吃飯的人家,他們要煮飯的時候,便一手執著銅鏡,一手執艾絨,在太陽光之下來取火。
陽燧是古代用以取火之銅鏡,亦有用圓石,中有窪穴,在太陽下,日光影注中央即燃燒。
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捨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昙種姓。
阿難!所謂和合,是由多合而為一,亦是先分而後合,好像我和你及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叫做一個僧團,就是和合。僧團雖是一個,但追究它的和合來源,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各人有各人的姓氏、種族和名字。如捨利弗是淨裔族,優樓頻螺是龜氏族,阿難是甘蔗族,先分姓氏種族名字不同,然後合而為一僧團。
如果火大是和合,那它亦應有體質、種類、名字不同,然後才和合成一火大。如日來之火,艾出之火,鏡出之火,和合為一火大。如果不能這樣,便不能叫作和合。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
阿難!在這火性,是和合而有,那麼當手上拿著銅鏡,在日下取火的時候,這火是從鏡中出來呢?是從艾絨出來?還是從太陽出來?
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阿難!若說火是從太陽來,所以能燒你手中之艾絨,既然從日來,那它的來路是先經過樹林的的,樹林就應該先被它燒掉;若燒不掉,便不是從日來。
若鏡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镕。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
若說火是從銅鏡出來,然後燒著你的艾絨,那麼銅鏡既然有火,火能克金,何以不燒熔鏡子?又鏡既有火,一定就有熱相,但你現在纡曲你手來執此鏡,尚且不覺有熱氣,鏡子怎會被燒而熔化呢?若不能燒鏡就知此火不從鏡來。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若說火從艾來,艾就該自己燒自己,又何需太陽和銅鏡,銅鏡攝收太陽之光,射在艾上,光焰相接觸,然後生火呢?這證明不是從艾來。
汝又谛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游歷於此。
你再仔細觀察,鏡是手執,日是從天來,艾是本地生,而這火性究竟是從何方,游歷到你艾絨中?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況且太陽和銅鏡,相隔這樣遙遠,自然不能有和合之相。亦不應該火光無因自然而有啊?這裡破和合及自然之說。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你還不知道,如來藏裡,性具之火就是真空,性具之空就是真火,清淨本然而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隨九界眾生勝劣之心,應其所知大小之量,隨緣顯現其用,令眾生都能滿足。
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
阿難!應當知道,世人一處執鏡,就會一處有火。遍滿這個世界,處處都有人執鏡,便滿世界處處都有火,所以說火是沒有一定的處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循著每個眾生之業感,而顯現其應得之果報。好像惡業餓鬼,口中出火。淨業之中,能生智慧火、三昧火等。而世上無正知正覺之眾,即外道權乘之輩,便迷惑為因緣和合而生,及自然不和合而生。這皆是妄想識心,分別計度,妄生遍計執性,但有戲論言話而無真實之義。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诃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現在講水大。阿難!水的流性是沒有一定的。所謂決之東流則東流,決之西流則西流。它的流動和不流動都沒有一定。如豐德城裡的迦毗羅仙即黃頭仙、斫迦羅仙即圓輪仙,及缽頭摩即紅蓮花仙、诃薩多即海水仙等大幻術家。他們要求取月中的太陰精,來配制迷幻藥,故於月之十五夜,手執五方石所煉成之水精珠,在明月之下來求水。不求之時,是沒有水;求水之時,水就有了。
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這月夜之水,是從珠中生出?是從空中而有?還是從月中出來呢?
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阿難!若水是從月來,月在遙遠的天上,尚能令珠出水。那麼月經過的樹林,亦應該吐流即出水,即隨處都可以承月中之水,又何必等待方珠所承而出水呢?若林木不流水,那就證明水不是從月而降下。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說水從珠出,則這顆珠就應常常流水,何必等待半夜來接明月之水呢?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雲何復有水陸空行。
若說水從空來,但虛空之性無邊,水亦應當無際,那就下從人間,上至天宮,皆同在滔滔大水之中,俱受沉溺之患了。怎還有水居、陸地和空行之分別呢?
汝更谛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
你再詳細觀察,月是從天空升走,珠是因人手持,承珠之水盤是人工做的。試問太陰精之水,是從何方流注到這裡來呢?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月在天,珠在地,二者相隔這樣遙遠,自然不是和合。這裡破和合之說。可是亦不應該說這水是無從而來,自然而有啊?這是破自然性非和合之說。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你尚且不知道。如來藏中,性具之水全體即是真空,性具之空全體即是真水。自性本來是清淨,寂湛常恆,不動不變,不變體中,實具隨緣妙用,故能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隨九法界眾生勝劣之心,大小之量,皆能應之,令眾生都能滿足所願。
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
一處有人執珠,一處就有水出,遍滿法界都有人執珠,便遍滿法界都有水出,所以說水是沒有一定處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循著眾生之業感而顯現應得之果報。好像惡業地獄,便有血河血海等。淨業之土,便感甘露水、法乳等。而世上無正知之輩,便迷惑是因緣和合而生,自然不和合而有。其實這都是妄想識心,分別計度,但有戲論而無真實之義。
有月光童子,童貞修道,證果後依然叫童子。他專修水觀,有一天,當他入水觀定時,滿室都現清水。小徒見而奇之,便把一塊小石投下,激水作聲。月光童子出定後,覺得肚裡不舒適,便召小徒問:“剛才你來時,看見什麼?”答:“看見師父室裡充滿水,故投下一小石。”師說:“五分鐘後你再來室裡,將那塊石頭取出。”小徒遵命。這公案證明水流無定處,而是各隨眾生心願而顯現。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現在講風大。阿難!風性亦是沒有自體,動靜無常,忽起忽滅的。當你整理你的袈裟行到大眾裡面的時候,你的衣角拂動到別人,就感覺到一陣微風,吹到別人面上。
僧伽黎即袈裟大衣,又名雜碎衣,共二十五條,各四長一短。袈裟譯作離塵衣。
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這一陣微風,是從袈裟角出來?還是從虛空而來?抑是從那個人的面上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