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一章 因地十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十一章因地十心

  內容提要:

  世尊對阿難說修行因地十心住,其名為:干慧地、信心住、念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住、願心住。

  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干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欲習初干,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余。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1,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注】

  1 捨身授身一切習氣 吳興法師雲岳說:捨身授身,指分段生死;一切習氣,指變易生死。這些都是眼前顯現的如幻境界,不是在昏沉狀態下或是在夢中所見的景象,而是在清醒狀態下出現的禅境。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這善男子欲愛干枯,六根不用,面對如幻境界,離因緣,妄想不相續。心地虛明,妄識轉為聖智聖慧,慧性明圓,照徹十方界;欲愛干枯而生聖智聖慧,名為干慧地。

  染欲濁流初步干枯,這時,還未接入如來法流,即以此心,從此中流而入,以真妙圓心激發真妙信心。確信自心中一切妄想,必定能夠滅盡無余。不偏不倚,循中道流入純真境界,名為信心住。

  樹立了堅定的信心,於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都得圓通無礙,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的一切習氣,都像過電影一樣,在眼前顯現。這些善男子,對一切事件的來龍去脈,都能清清楚楚憶念無遺,名為念心住。

  原文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白話解

  妙圓純真,發心精進,無始虛偽習氣,轉化得純一精明,唯以精明進取之心,進趣真淨境界,名為精進心。

  已得純一精明之心,滅除妄識,純以智慧光圓照內外,名為慧心住。

  以智慧光圓明寂照,三世十方,湛然常寂,妙心常凝,名為定心住。

  心光發明,堅定不移,菩提路上,有進無退,名為不退心。

  步步升進,心得安泰,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原文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隨願1,名願心住。

  【注】

  1所去隨願這裡所說的心,指非有為非無為的心,是心光與佛光融為一體的心。

  白話解

  保持圓明覺性,能生妙力,以自己的心光,回向佛的慈光。兩種光融合為一,像兩面明鏡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為回向心。

  心光與佛光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心地無非,自性成戒,習漏滅盡無余,修得永無退失,名為戒心住。

  住於自性戒,身心自由自在,能游十方剎土,隨心所願,名為願心住。”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章 過好三關 滅除顛倒亂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