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請坐。我們今天是最後一天來探討「華嚴科學宇宙觀」。上次講到第八個方面就是「黑洞理論」,我們都嘗試著把現代的宇宙學、物理學的新發現跟《華嚴》裡面所講的法界觀結合在一起,既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華嚴經》,也希望能夠給現代科學家們有一點點的啟發,佛經裡面確實有無限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去發展科學。昨天我們談到黑洞理論,意思還沒有講完。這個黑洞我們昨天有介紹,它往往是一顆恆星在衰老的時候,由於恆星自己的熱核反應,已經把自己中心的燃料耗盡了,這些燃料多半是氫、氫原子,等到這些能量已經不夠用的時候,它自身的重量,就是由於它內心引力的作用產生的重量,已經大得讓它自己沒有辦法承擔,所以外殼的這些物質就會被它的中心所吸引,也就是向它的中心內部產生很大的壓力,於是恆星就開始塌縮,一直縮到體積很小很小、密度也變得很大很大的一個天體。由於它的密度愈來愈大,所以會產生強大的引力作用,就把這個天體周圍的物質統統都吸進來。這些物質由於引力的加速作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這個天體中心沖過去,甚至連光子(光子的速度就是光速)都無法逃脫這種引力的作用,所以這個天體把光都吸進去,甚至連光都沒有辦法射出來,所以我們稱它為「黑洞」,就好像一個漆黑無底的大的天洞,裡面光線都出不來。
我們昨天有談到,這是由於一個恆星系的塌縮、毀壞,最後會變成這種黑洞的天體,這就是佛在經裡常常說到的,世界有成、住、壞、空。一個世界,我們說一個星系它成就了,會有停住的這個壽命,壽命到了它就會開始衰變、開始毀壞,最後就變空。往往一個世界的毀滅都會出現所謂的三災,這個三災是包括水災、火災和風災,風災是最後的一次大災難,也是最嚴重的災難,能夠把整個世界完全毀滅。在《華嚴經.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上面有一段經文說到,這是講到風災毀滅世界的,「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散壞,能壞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碎末」。這段經文是講到一個大世界,這裡講的能夠壞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娑婆世界,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天體,相當於十億個銀河系。實際上這個世界當中局部的星體也有這樣的一種成住壞空,當風災起來的時候,把所有的東西(物質)都磨成碎末,就是把它壓成極小極小的粒子。這個跟黑洞就非常的相似。你看黑洞它由於自己中心的引力作用,把外圍的物質統統都吸引進來,那個物質由於重大的引力作用,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被吹進來,這就好像一陣風一樣,把所有物質都像風一樣被吹進來,而且被壓縮、被碾成碎末,就是變成基本粒子。黑洞內部到底是什麼樣的,現在科學家還沒有一個定案,黑洞它也不可以就是一直的被壓縮,在理論上講,它是可以一直受重力的作用壓縮成一個點,最後消失了。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黑洞它可以把所有的物質吸進來以後,它自己內部的物質會愈來愈多,體積也愈來愈大,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空間也會愈來愈小,一直會塞滿了這個空間,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會趨於穩定。所以換句話說,這個黑洞它也不是完全沒有一種反作用力,只有一種向心的引力;它還有一種反作用力,像是一種向外的排斥力一樣,可以跟它的內心引力相互抵消,而最後成就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佛經裡面也有類似的論述,在《華嚴經》裡面緊接著剛才講的這段,風災毀壞世界,有大風起,之後它又有一段話說,「復有大風,名為能障,周匝三千大千世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余方世界。佛子,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這段話是講到有一種反作用力,就是有一種大風叫做能障,就是能夠障礙那個風災的一種風,也就是一種反作用力,它使這個大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周圍這些物質被吸引進來的時候,它能夠進行反斥,向外排斥,能障壞風,使得周匝外圍這些太空的星體不會因為這樣一種內心引力而無限度的向內心來吸引,所以它說不令得至余方世界。所以它是有一個局限范圍的,再遠的距離,這個引力就沒有辦法超過這個排斥力,所以它外圍的世界就不會被吸引進來,所以黑洞它也是有一個空間局限性的。這裡佛是跟我們說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向外的排斥力,十方世界都會被吸引進來,無不壞盡。
《華嚴》這一段我們相信,確實所描述的就跟現在天文學家所講的黑洞是非常類似的。但是《華嚴》講的是更大范圍之內的星系,它講的是十億個銀河系做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剛才講到這黑洞,當很多的物體被吸引進來之後,它會慢慢的進入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由於它內部粒子之間互相的碰撞,就會產生很多的能量,這能量會四散出來,當把這些能量排出來以後,這些粒子它的運動就相對穩定。這樣的星體它就會慢慢變成一種很穩定的星體,最後逐漸它也就沒有再多的能量發射出來,也就是變成一種所謂的冷星。
研究這個黑洞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剛才講到的,當一個世界,我們說一個星系,被毀壞了以後,就是通過變成一個黑洞這樣的天體,所謂的重新來把星系進行排序,這很多物體就在這個黑洞裡頭逐漸逐漸平靜下來。就好像我們遠古時代所說的盤古開天辟地那種形態,就會出現很多熱巖、火巖到處橫流,還有一些巖漿,就好像地球誕生的那個樣子;另外還有各種粒子表面的運動,還有各種化學的反應,從而會產生像水、像氣體這些有利於生命發展的物質。等到整個黑洞做為一個星體已經穩定下來以後,它就可以做為一個穩定星球的一種載體;也就是說,而後生命可能會在這裡誕生。像我們的太陽系、地球,科學家們估計可能過去也是一種黑洞產生的這麼一種星球。所以科學家們說到,如果沒有經過這樣一種像黑洞形式的演變,星球是很難變成很穩定,也就很難去生育生命。所以當穩定下來以後,世界才慢慢開始重新成就,所謂成住壞空,這是循環的。
當然,我們現在了解我們的太陽系壽命差不多是五十億年,好像跟佛小乘經裡面所講到的一個世界成住壞空需要一劫的時間有點不相應。因為一劫,我們前面有算過大概是十二億多年,我們太陽系是五十億年,現在還是處於「住劫」,還在停住的這個階段,還沒有到壞和空的階段。所以一劫的時間這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說世界有成住壞空,這是一個大劫。《華嚴經》裡面講得就比較周到,它講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不一定是一劫,有可能是多劫,可能是很長很長時間,像「華藏世界品第五」裡面就說到,「有剎住一劫,或住於十劫,乃至過百千,國土微塵數」。你看看,這裡講到這些星系的壽命就不一定是一劫。有的佛剎是一劫;有的佛剎可能是十劫,十劫是一百二十億年,那就跟太陽系的壽命差不多;乃至百千,就是一百劫或一千劫,甚至上萬上億,上到國土微塵數。一個國土就是我們說的一個星系,你把它磨成微塵,我們說基本粒子,那有多少基本粒子的數目?那是不計其數的這麼多的劫。所以這個宇宙實在是太大太大,什麼現象都可能出生,所以世界的成住壞空,它的時間是可長可短,最短的,這裡講的是一劫,是十二億年。
黑洞現在已經確實發現有很多。譬如說在最近美國太空總署NASA,他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觀測太空就發現,有一個遮蔽類星體黑洞,它的外圍宇宙有一些塵埃的雲層,宇宙塵埃的這些雲層,從這些現象當中,天文學家捕捉到雲層裡面有一個暗藏不露的內部黑洞體。因為這個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它能夠有效的收集穿透宇宙塵埃層的紅外線,所以這是比較准確的測量。他們發現在一個非常狹窄的宇宙空間區域當中,同時發現了多達二十一個早已經存在卻又隱藏不露的黑洞群,這是在一個很小的區域當中就發現二十一個黑洞,證明黑洞是在宇宙當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換句話說,星系的成住壞空是非常普遍的。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斯皮策科學中心的研究小組成員馬克o雷斯,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他說放眼宇宙中的其它任何區域,我們完全可以大膽預測,必將有數量眾多的、隱藏著的黑洞會被陸續發現。所以黑洞已經算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事實了。
我們來看黑洞,顧名思義,黑洞它是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就好像它有隱身術,隱而不顯。實際上人們是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到黑洞,因為它是看不見的,因為光它都出不來,沒有物質可以跑出來,所以你怎麼能夠觀測它存在?只能夠用推論。黑洞是怎麼樣把自己隱藏起來的?這是因為有一種彎曲的空間。我們普通的常識知道,光線一般是沿直線傳播的,譬如說一束激光它是直直的,屬於真正非常直的直線。可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推斷,空間在引力場的作用下會彎曲,也就是說,光在這個時候,它可能是沿著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距離進行傳播,而這種最短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可能是一種曲線,這是由於強大的引力作用把光給拉得彎曲,因為空間也被拉彎曲了。
所以怎麼樣去發現黑洞?天文學家他們是研究出黑洞周圍的物質,它們的行為具有一種特定的性質,這是在黑洞周圍的宇宙太空當中,這些氣體物質都具有非常高的溫度,而且被黑洞強大的引力吸引,會產生強烈的加速度向著黑洞中心沖過去。在這些物質消失在黑洞當中之前,就會以接近光速來進行飛行,在飛行過程中,這些物質就會放出大量的X光射線。所以只要我們能夠捕捉到這種從黑洞正在往裡頭飛的物質射出的X光,我們捕捉到的話,基本就可以確定黑洞會存在,這是科學家們所用的方法。
這裡也讓我們聯想到,一個世界的衰壞有三災,在風災之前會有火災,當這些物質被吸引的時候會產生極高的溫度,這個就是等於像火災一樣,很可能這些物質在飛行過程中,在接近光速的這個速度來飛行,它自己本身都已經被摩擦掉,就是像被火燒掉一樣,那最後只放射出X射線把這些能量釋放出來而已,這些都是佛經上有說到的。實際上講到究竟處,佛經裡是怎麼樣跟我們講世界的成住壞空,也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植物的生住異滅,到底是怎麼回事?《華嚴》裡是跟我們講到,不僅把這些現象給我們描述出來,而且把內在根本的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
在《華嚴》裡面講,實際上根本沒有成住壞空,人也根本沒有生老病死,只有什麼?只有隱顯不同。這像黑洞,這是一個星系衰壞了、滅亡了,就等於這個星系隱去了,雖然它隱了,但是它裡頭的信息是完完全全保留著的,只是我們沒辦法去探測到,等到這個世界重新的成立以後,它就顯出來了。所以,所謂的生和滅只有隱和顯不同,這就是《心經》告訴我們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質,物質隱去了之後就變成了空;可是空裡頭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它還是有完完全全那些物質的信息,到時候它會顯出來。在《華嚴經隨疏演義鈔o十通品第二十八》裡面有一句話說到,「色存即空隱,色亡則空顯」,這是講到《心經》裡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這個色就是物質,物質暫時存在的這個狀態,我們看到它顯出來了;空,空就沒有。實際上,色和空它是同時存在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你不能只有色而沒有空,或者只有空沒有色,不行,它同時存在,只是有隱顯不同。所以物質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說空隱了,當這個物質消亡了變成黑洞,我們就說空顯了。所以清涼大師在批注這句話,他是這樣說到,「論存亡隱顯者,色即是空,則色亡空顯;空即是色,則空隱色存。然皆即亡即存,即隱即顯」。
這個道理就說得非常究竟圓滿,他講到一個物體存亡隱顯,是說什麼?講到存亡是講它的色,物質,這個物質包括我們的人類,我們自己,也包括星體,一個星系,色即是空。說色即是空,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是物質衰亡,我們就說空顯出來了;如果是說空即是色,這是講空隱去了,物質就存在。所以物質和虛空,這個「空」很難理解,不是我們一般想象的那種真空什麼都沒有,這空裡面有色,它是一種隱的狀態。所以這裡講即亡即存,色的存在和消滅,這是我們講的星體的存在和消亡其實是同時的,即隱即顯,隱和顯也是同時的。這裡我們如果講到下面一個專題「暗物質」,就會講得更清楚,這是講到宇宙的真相。所以這裡黑洞是空,它物質沒有了,可是雖沒有,它裡面真有,只是我們看不到,所以我們把黑洞可以叫做色亡空顯,物質是沒有了,但是它確實也還有存在,只是空顯。這是講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物質和空無的狀態它是不二的,色空不二、存亡不二、隱顯不二。
我們要了解隱顯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夢觀,《金剛經》就講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華嚴經》裡也講到完全相同的理念,像在「十忍品第二十九」裡面就教導我們如何用夢觀,這裡只引用其中兩句,其中的一大段是非常的好,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十忍品」上面講到,「菩薩了世法,一切皆如夢」,下面又有說到「夢體無生滅,亦無有方所」,菩薩他明了一切有為法,世法都是有為法,這些有為法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夠感知的世界,都是夢幻泡影,都像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夢,夢裡面你見到有山河大地、見到有宇宙太空,試問一下,您這夢裡的東西它是色還是空?它是真有還是假有?它是存還是亡?它是隱還是顯?你說夢境,夢境我真的看到有山河大地,真有,那些是色,有物質;可是色即是空,作夢哪裡是真的,你找個夢裡的山河大地,找塊石頭給我?你也找不出來,你醒了之後什麼都沒了。夢裡的境界當然是空的,可是空裡面真有,所以這個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它是色空不二,同時存在,當你看到的時候,當下它就是空。所以夢體無生滅,夢的體是什麼?誰在作夢?我的心在作夢,所以夢體就是我們的心,不是別人,別人沒辦法制造一個夢境給我們,是我們自己在發夢。夢體(這是心)本無生滅,所以這個體沒有生滅。相,夢中的境界哪有什麼真正生滅?看起來好像是生滅,生滅就是沒有生滅;也沒有方所,夢境裡面你看到有這些空間(方所是空間),有沒有空間?沒有,都離不開你那張六尺的床,都離不開你那個腦細胞。所以,盡管是夢中你現出宇宙太空,它還是沒有方所。
所以常常用夢觀我們就覺悟了,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統統是假的,執著個什麼?要執著它是真的話,就會有真的感受。首先第一個你有得失感,好的境界你想把它得到、你想把它留住,但是留不住,留不住你又起了煩惱;看到好的貪愛,不好的憎恨,愛憎的心生起來了,貪瞋癡慢跟著生起來了。這統統是什麼?自尋煩惱,哪有真的?作夢而已。夢體,夢的體就是我們的心,我們晚上發小夢,醒了之後是發大夢,整個宇宙太空就是我們一個大夢。什麼東西變現的?佛法裡叫自性,自性變現這些夢境,可是自性又是了不可得。
我們師父上人也正好講到《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贊品第十四》,裡頭就講到自性的這一段,「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這是教導我們如何觀宇宙真相。頭一句是告訴我們自性無所有,為什麼說自性無所有?因為它只有假名而沒有真的實體,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沒辦法接觸到。老子他也懂,假名是什麼?「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能說得出來的,它已經是假的,雖然是假的,但是還得用這個名字,不用名字來說你怎麼說?因為要交流,所以就需要用這些假名。不過知道,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自性裡頭變現生滅相出來,自性和生滅的相統統都是假名,性沒有名,相也沒有名。
底下講的,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這一切法包括我們宇宙萬有,統統都是什麼?不生不滅的,這是我們講的宇宙真相。為什麼一切法無生無滅?因為一切法的體(自性)也是無生無滅,自性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能生是無生無滅,所生當然也是無生無滅。自性在《楞嚴經》裡面比作是大海,叫性海,性海裡頭很多的水泡,這些水泡是生滅的相,你看到一個水泡生出來了,這就是生,水泡破了,它就滅了。可是到底真的有沒有生滅?沒有,因為水泡本身它也是大海。所以大海它是永恆的,是不生不滅的,它裡頭水泡,相上看起來是有生有滅,實際上它是跟大海是不二的,是一不是二。
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是大海裡的水泡,可憐我們不認識自己本體是大海,執著著自己的身體是個小水泡,跟其它的水泡就對立起來,互相起矛盾、起沖突、打仗。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亦如此,都是什麼?迷了,不知道自己當下本體是同一個大海,所以會產生這些顛倒妄想。諸佛菩薩明了,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是大海,裡頭的小水泡不都是大海嗎?所以諸佛禮敬一切眾生跟禮敬諸佛是一樣的,為什麼?生佛平等,生佛不二。所以我們才了解《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為什麼他會禮敬諸佛?因為普賢菩薩了解一切眾生確確實實就是諸佛,他自己現在迷了,不知道自己是諸佛,但是普賢菩薩眼中看他就是諸佛,看這個水泡就是大海,所以他禮敬大海、禮敬水泡,禮敬水泡就是禮敬大海。這些都是黑洞理論給我們很深的啟示,但有隱顯不同,隱也好,顯也好,都不離自性。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九個專題「反物質與暗物質」,這也是現在物理學非常關注的課題。早在一九三三年,狄拉克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發表了演說,他說,他相信存在著一個叫做「反物質」所構成的宇宙,之後瑞典的科學家阿爾文等人提出這種「反物質宇宙模型」,他們認為原始宇宙(就是最原始的狀態)是由一半正物質和一半反物質構成的,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大部分都是正物質,我們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我們常規思惟狀態下的那種物質。但是在最初宇宙形成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那是一半正物質一半反物質,隨著宇宙在大爆炸以後,因為科學家們他們相信宇宙是從大爆炸來的,在大爆炸之後隨著宇宙的膨脹,慢慢就形成了彼此孤立的所謂的「總星系」,被一條叫做「宇宙地平線」分割開來,一半是正的一半是反的物質,這是早年科學家們提出的反物質的概念。之後,科學家們就一直在探索宇宙當中到底存不存在反物質。
他們采取兩個方面的途徑,一個是研究反物質的自然狀態,譬如說在一九九八年六月二號,美國發現號太空飛船攜帶著阿爾法磁譜儀在太空當中尋找反物質,這是一種探索的途徑,真正在宇宙當中去尋找;第二種途徑是建造一種強大而精密的超高能設備,在實驗室裡頭制造出反物質。到底什麼是反物質?我們從微觀世界來說大家就比較好懂。科學家們認為,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這種反粒子實際上就是電荷相反的粒子,譬如說一個正粒子,像一個質子它有正電,就會有一個反粒子就是反質子,它的能量狀態是相反的,所以正粒子和反粒子實際上就是電磁性質上相反,而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在正反粒子互相的碰撞當中,電荷就會消失,所以正反粒子就會相互的消滅,其實所消滅的也就是電荷,沒有消滅兩個粒子的質量。實際上各種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總是形影不離,只有在一種高能條件下,才會出現正反粒子短暫的對峙局面。這種反粒子產生以後,譬如說用實驗,用這種所謂的粒子對撞機沖撞粒子產生反粒子,可是反粒子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而且也只能在這種高能碰撞當中稍微亮一下相,然後馬上就變得灰飛煙滅。現在實驗室裡也真的能夠產生反粒子,可是哪怕是產生最長壽命的反中子(中子的反粒子),反中子也沒有超過一百秒,大概是這麼一種概念。
反物質它的提出實際上可以說最早是在一九二八年的時候,英國的物理學家迪拉克(Paul A.M. Dirac)他修正了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式。我們都曉得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是什麼?能量E等於質量m乘上光速c的平方(E=mc2)。但是迪拉克他的方程是修正了愛因斯坦的,他允許了反粒子、反能量的存在,所以他有正負號,他把這個E(這是能量),等於正負m乘c的平方(E=±mc2)。這個負號也就說的這是反粒子,存有負能量,這是第一次預言會有反粒子的存在。實際上我們怎麼樣理解這個反粒子?用我們通常的思惟,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照鏡子,我們如果是照著鏡子,你隨便拿一個鏡子來,你看到鏡子裡面有個你(有個自己),那這鏡中的人當然他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如果說我們自己是個正物質(正粒子),鏡中的人那就是個反粒子。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有好多的反粒子,其中有正電子,電子本身應該是負電的,可是他們發現帶有正電荷的電子,這是卡爾o安德森(Carl Anderson)在一九三二年發現的,這是屬於第一個反物質的證據。還有一個反質子也被發現了,這是在一九五五年在伯克利質子加速器上面所產生的反質子,因為質子本身是帶正電,反質子就是負電。還有反原子,我們曉得原子是由質子和電子合成的,把反電子跟反質子結合在一起就會出現反原子,所以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的質子結合起來就會產生一個反原子。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九個反氫原子,每一個反氫原子的生命只有四十納秒,這是很低的、很短暫的。到一九九八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能夠把反氫原子的產量增加到每小時二千個。可是這個還是屬於很初步的研究,因為真正要生產出足夠能夠有實際意義上使用價值的反物質,現在我們還離得很遙遠。生產反原子、反質子或者是反物質,其中的一個用途就是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的時候會產生爆炸,就會把兩個粒子(正負兩個粒子)的質量轉化成能量,這種能量是很巨大的,比其它的方法產生的能量要強得多,所以這是一種能量來源的很好途徑。在實驗室當中生產反物質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是在廣袤的太空當中去搜索反物質源。在一九七七年,科學家們他們發現在銀河系中心附近有一個很可能是反物質源。很多科學家認為在這個大爆炸之後可能產生正的粒子數會遠遠超過反粒子數,因此我們這個太空當中反物質的資源會比較少。這是現階段對反物質的研究成果。
我們來看看佛法是怎麼樣诠釋反物質的。剛才我們用這個鏡子的比喻,這也是科學家的比喻,說明其實反物質就好像照鏡子一樣,鏡子就像科學家所講的宇宙地平線,我們自己是一個正物質,鏡子裡頭的那一個就是反物質,這個叫做正的我和反的我。我們來看看既然是一種反物質,它是由正物質顯現出來的,在理論上來講,只要有正的世界、正的物質、正的眾生,都會有反的世界、反的物質、反眾生。到底正反這些眾生、這些世界怎麼來的?實際上,佛法告訴我們,這些現象統統都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有正反的概念,在佛法裡面稱做是「邊見」,就是你落一邊,不是正就是反,不是反就是正,總之落在兩邊不能行中道。就好像我們照鏡子,我們總是要不就看我們自己,要不就看鏡中的人,甚至有時候胡塗了,以為鏡中的人那個「反我」是個真的,看到他,以為他是跟我對立的,所以對著他,我會生氣、我會跟他對立、會跟他打仗,結果打得很熱鬧的時候,忘記了實際上有我就有他,正反是同一體,忘記了是這個鏡子的作用。《華嚴經》當中其實也已經把這個現象給我們說了,透露出來了,在「華藏世界品第五」有一句話說得好,「十方所有諸變化,一切皆如鏡中像」。你看看,這個鏡中像就是反物質,十方所有的諸變化,就講我們整個宇宙,整個宇宙裡面正物質也好、反物質也好,都如鏡中現像。假如我們從正的這個角度看鏡中,就說鏡中的像是反物質;那反物質的那一面的眾生看到我們這邊,說我們是他的反物質,總有個對立,實際上是什麼?是一體的。
在《華嚴經o菩薩問明品第十》也有這麼一句經文說到,「譬如淨明鏡,隨其所對質,現像各不同,業性亦如是」。這段經文也是講到,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正反物質,因為它就像有個明鏡,有個鏡子隨其所對質,對質是有正的這個物質,對的它就有個反的物質,就這麼個理解方法。隨著我們正的這方面的物體,你看到鏡中裡面就會有那個反的像,是對應的,現像雖然不同,但是鏡子是一體的,鏡子裡面的像完全是我們本質,自己的質(正物質)的一種倒影。實際上是什麼?質像不二,也就是正物質、反物質不二。這是講到,鏡子中的現相怎麼出生的?業產生的,業力,因為有業力才有現象。宇宙萬物,森羅萬象,都是因為業感,而雖有業感,卻都是法性所變現的,所以業如是,性亦如是。性是什麼?性就是這個鏡子,在法性的鏡子上面現出了正反的像,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解釋這句話說,「唯以本識為鏡」。這是從唯識宗上面講,唯識宗認為整個宇宙是什麼?沒有真正的東西,沒有真實的物質,只有識,這個識能變現宇宙,所以唯以本識為鏡,這個識就是鏡子。
講到這段經文講了三件事,「喻相有三事,一鏡,二本質,三影像」。這是講到有一個明鏡,那本質是我,正物質;照到裡頭有個影像,影像是個反物質。「以喻就法」,用這種比喻說明宇宙的真相,不是說真有個鏡子,這個鏡子是比喻法性。「鏡則無二,質影各二」,法性沒有對立的,所以鏡子它無二,法性遍一切處,所以這個鏡子比喻的是法性。雖然它不二,它只有一沒有二,它沒有對立的,整個宇宙是它變現的,變現出來的就有二,質影各二,就是我們講的正反物質就有兩種了。你看有正有反,各二,正反跟這裡講的質影是相對應,對應得很妙,所以說明正物質也好、反物質也好,都是幻相,不是真的。《華嚴》裡面另外有一段經文也講得很清楚,我們在這裡把它念一念,在「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當中是這麼說到,「諸天子,如有玻璃鏡,名為能照,清淨鑒徹」,玻璃鏡能照,這是比喻法性能照。「與十世界其量正等;無量無邊諸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這是講到法性遍一切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國土裡面的影像,它都在裡頭顯現出來,這是我們的宇宙變現出這個樣子出來,同時在這個鏡子上現。下面說,「諸天子,於汝意雲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去不?答言不也」。這是互相問答,問諸天子,說你自己的意思如何,鏡子中的影像能不能夠說它能真正進到鏡子中來(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它有沒有真的來鏡子裡頭?或者是它的像離開了,有沒有說這個像去了?沒有,答言不也,並不是這樣的。鏡中影現不是說真的進到鏡子裡頭,不現相的時候不是說那東西真走了,所以是不來不去的。所以,「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雖能出生諸業果報,無來去處」。雖然鏡子中能顯現各種業因果報的相,可是這些相沒有來也沒有去。下面說,「諸天子,譬如幻師幻惑人眼,當知諸業亦復如是」。這是比喻說像一個魔術師,他在這裡變現的魔術把人的眼睛給迷惑了,譬如說他突然把一個杯子用魔術把它隱掉,實際上沒有隱,它只是個魔術,讓你的眼睛受到了蒙蔽,但杯子還在這裡,它沒有來去。這是比喻講到我們整個宇宙業因果報的相就是這樣的。這是講到反物質給我們的啟示,佛經裡講得透徹。
下面講到暗物質,暗物質跟反物質概念不一樣。什麼是暗物質?我們來看看宇宙的組成,一般來說我們能夠見到的星球、星系、星系團等等,它們都是發光的天體,也就是這些天體上面有各種各樣基本的粒子發射出來,有各種光子發射出來,我們能夠探測得到。現在我們能夠探測到的能夠發光的物質基本有質子、中子、電子等等,它們能夠發射這些光子的能量,就是發光。有沒有不發光的物質?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探測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確實是存在,所謂是神秘的暗物質,這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理念。到底暗物質有沒有?暗物質就必定會有暗能量,因為質量和能量它是一不是二,愛因斯坦質能守恆公式就給我們說清楚了。
我們來看暗物質有沒有存在。現在在科學界裡面基本是接受了宇宙當中確實是有暗物質的存在。這種暗物質它會有一種暗能量,在理論上講我們的宇宙是加速膨脹的,如果宇宙加速膨脹,它是需要能量的,這種能量很可能就是來源於暗能量。按照常理判斷,宇宙的物質都有萬有引力的作用,互相的吸引,也就是它會收縮,整個宇宙由於引力作用它是向內縮的。可是為什麼宇宙現在所觀測到的,像早年在一九二三年到二九年之間哈勃望遠鏡已經觀察到宇宙是在膨脹的,為什麼它會膨脹?肯定它還有一種能量可以跟它的向內縮的萬有引力相抗衡,這種能量就是暗能量。
根據觀測,在銀河系有一個旋轉曲線,銀河系的旋轉,它的曲線我們能看到,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星球速率(速度的絕對值就叫做速率),這個速率對離銀河系的中心來講,按道理在星球旋轉的時候,它因為它有一個重力的來源,應該由於銀河系中心有引力,所以會把這個物質往內來聚集,所以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密度應該是愈來愈大。但是我們現在發現在銀河系外圍的星球旋轉的速率跟銀河系裡面的星球速率差不多,證明是什麼?銀河系的物質並不是都是集中在銀河系中心的,外圍它也會有這個重力,我們看不到,外圍的物質它可能被反彈,但是這種能量我們沒辦法觀測到,我們就可以判斷銀河系裡面會有這種暗物質和暗能量。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暗能量在宇宙當中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七十三上下。有一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比例,就是暗能量大概占宇宙能量的百分之七十三;我們現在能夠觀測到的物質的值只有百分之四,在宇宙當中只有百分之四;還有另外一類的暗物質有百分之二十三。也就是說,總加在一起有百分之九十五到九十六這麼多的宇宙的組成,我們都沒有辦法了解,都屬於暗物質和暗能量。而且現在科學家他們已經接受了一個觀點,就是宇宙能量大概占百分之二十的屬於暗物質。
我們問,研究這種暗物質對宇宙學有什麼意義?如果科學家們所計算的果然是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到九十六都是暗物質的話,這個宇宙最終的狀態我們就可以計算得出來。因為如果這個宇宙是個封閉式的宇宙,也就是現在宇宙的膨脹可以達到一個很長時間以後,就會有萬有引力把膨脹之後的宇宙再收縮回來,也就是宇宙不會無限的膨脹出去,它會被收縮回來;收縮到一定程度,由於互相的排斥力又膨脹出去,所以這宇宙叫震蕩式的宇宙,不斷的相似式的一開一合,這是屬於封閉式宇宙。所謂開放式宇宙,就是這個宇宙膨脹的速度超過萬有引力所引起的阻力,也就是這個宇宙膨脹速度快得引力已經沒有辦法把它拉回來,它會不斷的膨脹出去。不管是封閉式宇宙的這種收縮或者拉開,或者開放宇宙的不斷膨脹,暗物質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很有必要研究這個暗物質。
到底暗物質是什麼,現在科學家還沒有一個定論,只是能夠預測到它是一種場,並且它是帶有正能量和負壓力的真空場。根據估算暗物質的總質量是普通物質的六倍,大約是宇宙能量密度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宇宙學的理論認為,暗物質可能有兩種形態,一種稱為叫熱暗物質,就是它在宇宙形成的時候,暗物質仍然保持著它那種所謂相對論性的粒子狀態;另外一種叫做冷暗物質,也就是它的相對論性的狀態被打破了,它是非相對論性的粒子。在前幾年,歐洲的核子中心有一位叫做C.Schmidhuber的物理學家,他認為暗能量(也就是暗物質的能量),是由引力子、引力微子及其它與時空本身密切相關的場的零點能組成。這都是一些假設,但是對於整個暗物質、暗能量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還正在探索,還沒搞清楚。
我們先拋開復雜的科學成果或者他們的描述,來看看佛經裡對這種所謂暗物質是怎麼樣解釋的。佛經裡剛才講到的,有談到隱顯這個關系,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它是顯,暗物質就是隱。實際上不僅是物質,我們說無情生命,無情的眾生,它有明暗,也有隱顯,有情生命也有隱顯。在《華嚴經》裡特別講到隱顯的關系,像「賢首品第十二」有這麼一段經文,「有勝三昧名方網,菩薩住此廣開示,一切方中普現身,或現入定或從出。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出;或於西方入正定,而於東方從定出;或於余方入正定,而於余方從定出。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薩三昧力」。這段經文就跟我們講到,菩薩住這種所謂方網三昧,他能夠做到隱顯自在,他能夠在一切世界裡面現身。在東方世界入定,在西方世界出定;在西方世界入定,在東方出定;或者是在其他方國土入定,又在另外一方出定,他的出入,也就是隱顯,周遍十方。這裡講到他能夠有這種能力,把自己的身體一會兒變成明物質,一會兒變成暗物質,一會兒化成暗能量,一會兒把它顯成明的能量,這種隱和顯實際上是同時的,為什麼?剛才講了,它沒有來去。
既然是沒有來去,就何來真有隱顯?他的隱顯我們也是方便說,就好像我們照鏡子,我們現在用這個鏡子,如果是照對面的電視機,大家看到有一個锺茂森的形相出現了,在鏡子當中,鏡子的人就顯了,這叫什麼?從鏡中出定;如果把鏡子移一移,移動方向,移到我們的四樓講堂,剛才锺茂森的相就隱掉了,四樓講堂的課室又顯出來了。我們問了,當锺茂森在這個鏡子中隱掉以後,锺茂森有沒有真的隱掉,有沒有真的不存在、消失了?沒有,大家還看到我在這裡,只是我在這個世界裡頭(鏡子中的世間裡頭)隱掉了;我又把鏡子挪回來,他又顯了,隱顯不二。他為什麼有隱顯?因為他本體不動,而能夠在十方世界裡面現身,現的都是叫隱現,不是真的入了那裡。像我們剛才讀到的經文,佛跟諸天子的對話,問他,在十方國土現身,就像鏡子現相一樣,那個相有沒有進入到鏡子?沒有真的進入,只能叫隱現;如果真的進入了,那就麻煩了,他就出不來了,這就是講到所謂隱顯同時。
在《華嚴經》十玄門裡面就有一門叫做「秘密隱顯俱成門」,這個秘密就是說的深密,這個理太深了,我們凡夫都聽不懂,就稱為秘密,其實佛法裡沒有秘密,因為它太深了,這是深密。隱顯同時,正因為我們自性當中本來具足這些萬法,所以它才有隱顯同時。六祖大師(惠能大師)在《壇經》上面說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講的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講顯。因為它本自具足,它現在沒顯出來,我們就叫它隱;等它顯出來,那就叫能生萬法,一切宇宙現象就出現了。我們打個比喻來說,假如你現在有一顆種子,我家鄉廣東是盛產荔枝的,我們說它是個荔枝種子,荔枝種子這麼小,可是它裡面具足了整個荔枝樹的,含有它們的花、它們的果的一切信息,都在這個小種子裡面。你不信你把這個種子種在地上,你看看慢慢培養,它就會長成大樹,長成大樹,它會變成有花,結成荔枝果,滿樹都是荔枝果。整個大樹所有的花、所有的果現在顯出來了,沒顯之前,它本自具足在這個荔枝種子裡頭,所以這個種子是本自具足。等到你把這棵樹種大了,收獲荔枝的時候,它就能生萬法,它就顯了,所以隱顯是不二。
我們現在說的暗物質,暗物質是我們觀測不到的東西,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它也是我們自性本自具足的,只是我們現在觀測不到,稱它為隱。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也能夠得到啟示,我們自己所能知覺的這些世界其實並非是宇宙的本來面目,有很多是暗物質,你看剛才講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宇宙這些物質和能量我們都沒有辦法觀測,都是暗物質;換句話說,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是一個很片面、很微小的宇宙,不是它真正的本來面目。真的說得不好聽,我們在這坐井觀天,看到就是一個小井那麼大的天,只有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觀測不到。因此我們意識概念當中的宇宙跟現實的宇宙出入會很大的。
實際上講,佛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是我們真心所現的,所現的這個境界稱為一真法界,可是一真法界被我們的識給變了,給扭曲了。識作用最大的就是我們的第六識,意識,它跟前面的五識,眼、耳、鼻、舌、身五識配合在一起,把我們五根攝取進來的這些信息進行了扭曲,進行加工、復制,最後變成一個我們意識概念當中的宇宙。實際上真正宇宙不存在,唯識家講得特別徹底,他說整個宇宙是什麼?沒有物質、沒有相,只有什麼?只有識,唯識。
清涼大師他是華嚴經宗四祖,我們現在師父上人講《華嚴》,就是依清涼大師的《疏鈔》。《疏鈔》裡面有句話說,「眾生意識所緣,即是法界」,這是講到法界是宇宙,宇宙是怎麼來的?我們的意識變現出來的這麼一種概念,這就是宇宙。所以唯識家裡講的,我們人是怎麼樣攝取外部的信息?我們說的觀測宇宙太空也好,眼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摸外面的這些物質,都會產生識。就拿我們眼根來說,眼能看,看到外面的東西,它的信息進入到我們的眼內,就變成眼識。因為我們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變成眼識,而這個眼識就被我們的意識進行復制,就像一個傳導儀器似的,從眼的這個部位就傳到了意識這個部位,眼識就輸入到意識這個加工廠裡面,意識就把眼識進行復制,變成意識裡頭的相分。就是唯識家講的術語,相分就是一個相,還不是眼識本身,是復制以後的一個相。然後意識裡面有個見分,見分就把這個相分拿來作為判斷的基礎,進行分別,然後產生一個意識。所以等到意識產生,它已經隔了好幾層了,經過眼的加工變成眼識,再進行意識的加工又變成意識,兩道加工,這是分別作用。
唯識學裡面講到還有第七意識,第七意識是執著。執著是什麼?假如這個是執著(第七意識),它從眼識那裡又把這個拷貝過來,把眼識拷貝進來作為第七識末那識的相分,然後末那識的見分又去執著末那識的相分,還不是執著眼識,執著那個相分,就產生了第七識,這是執著。分別和執著同時落到了第八識裡頭,第八識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成為一個種子,由於分別執著產生了一個種子,所以那個種子已經是虛幻的了,跟它外面的境界已經完全不同,被扭曲得不成樣子。外面境界是一真法界,可是到了他的意識,到了第七識、第八識以後完全已經變了樣,這叫唯識所變。所以我們凡夫所觀測到、所能理解的宇宙,總理解不到真正的宇宙本來面目,統統都是在自己家裡頭自作文章,這是唯識家們告訴我們如何唯識所變。所以宇宙真的是意識所緣產生的法界,哪有一個真的宇宙?只有識而已。
這跟我們昨天講到「全息理論」就有些相似處,全息理論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什麼?是一個無限高維次的統一整體,所以宇宙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互相關聯的,像一個全息照片一樣。它既然是一個全息照片,那我們可以,像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有這個意識,這個意識它可以緣到整個宇宙,也就是這裡講的整個宇宙就是意識所緣,整個宇宙就是我們的識,才有可能這個宇宙是一個全息式的照片。這是講到第九個專題,反物質和暗物質它們給我們的啟示,和佛經裡是如何來描述我們這個宇宙的。
最後一個專題,我們要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宇宙以外的世界」,這也是科學家們在探索的一個課題。宇宙以外到底還有沒有世界、還有沒有物質、還有沒有東西?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之外可能是一種叫做「異次元空間」,異就是不同、變異,異次元空間。這種空間就是不存在於我們這個宇宙裡頭的所謂的第二宇宙,這種宇宙,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平行於我們的這個宇宙。他用平行的概念,實際上是套用二維空間裡面的術語,我們說假如這張紙是一個二維空間,有長寬而已,兩張紙如果是平行的,平行的平面它們永遠沒有交集,就不會有相交的,就叫平行,他是套用這個概念。如果平行的宇宙,那宇宙肯定是多維空間的,那多維空間的所謂平行,就說兩個宇宙沒有辦法有交集,沒有辦法相交,就是你永遠不可能從這個宇宙當中探索到第二個宇宙裡面的狀況。科學家們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的說法,也就是說這個宇宙是我們沒有辦法可以知道的,只是有可能它存在。科學家們還說到,這種宇宙很可能就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只是重迭在一起,但是他們互相沒有干涉,很可能就在你的後院裡頭,很可能就在你的餐桌上面,就在你的眼前,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去接觸得到這種宇宙,這種空間,所謂的異次元空間。
但是在人類歷史的記載當中,也有偶然極短的時間裡面可以瞬間接觸到這種所謂的異次元空間(第二宇宙)。一個最著名的例子是在我們地球上靠近南美洲的南太平洋地區,有一個被稱為是死亡三角區的地帶,在這一百多年來有無數的船只、飛機進入到這個死亡三角區以後,就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是進入了另一個宇宙,也就是所謂的異次元空間。我們也聽說美國有個報導,是有一架飛機好像是幾十年前起飛,結果一直飛了之後就無影無蹤,大家以為它是出事了,可是又找不到殘骸,一直到幾十年之後,有一天突然它在天空中出現,而且就安全的降落,有這麼一份報導。這種就好像是這裡科學家講的異次元空間,它突然進去了。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的空間和時間都是在這個大爆炸當中產生的。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整個宇宙,實際上都是在這一個時空當中,時間上說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全部的星系、天體都包含在裡頭,這是宇宙的全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觀察到的宇宙就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我們說宇宙以外的世界,這種概念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太理解,既然宇宙已經包含了全部的內容,以外還有內容嗎?要知道我們現在所能觀測到的宇宙是四維空間(時間加空間),假如這維數提高了以後,或許我們能夠觀測到宇宙以外的世界,因為我們講到宇宙就是代表時間和空間。就好像假設有一個爬蟲,爬行動物,牠的概念當中只有二維空間,只有平地,牠一直在往前爬,牠看不到上空,牠爬來爬去總是圍著地球在轉,總在地球這個球面上轉,牠的概念就是二維,你要讓牠看到這二維空間以外的世界,那你得讓牠生到三維空間裡面。同理,我們就可以想象,要想了解宇宙以外的那個世界,必須要跳出我們觀念當中的四維空間,才能夠了解宇宙以外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實際上所謂四維空間還不止,現在科學家們能夠從理論上推斷出有至少十維的空間,可能還有更多;也就是當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意識完全跳出這種十維空間,乃至無限維的空間以後,那看到的宇宙會是什麼樣的?這個我們現在確實無法想象。佛告訴我們不要想象,佛在經上總是講一句話叫「不可思議」,也就是不可以思、不可以議。不可思就是你不能想象,不能用你的意識,你想象、你思惟,你邏輯、推理、判斷、觀測統統是思惟;然後你還把它說出來,那就是議,議論。這種宇宙以外的世界是不可以思,也不可以議,佛讓我們怎麼做?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們想想,我們這科學上面的追求、探索、思惟、判斷、推理,是不是都是妄想分別執著?確實,用妄想分別執著想要探索出整個宇宙的狀況不可能的。就像我們剛才說的例子,一個爬蟲動物牠在這個二維空間裡面不管怎麼爬,牠也不可能了解整個地球的狀況,牠非得跳到太空上觀測,這個地球原來是個球形的。同樣的道理,用妄想分別執著企圖想要探索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的宇宙,你也是探索不出來的,你非得把這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才能看到這個宇宙的本來面目。
我們問,我們如果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是什麼樣的?宇宙是什麼樣的?佛在經裡告訴我們,這種樣子就叫一真法界,有妄想就是十法界,放下妄想以後就叫一真法界,就叫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是怎麼定義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的注疏上說,這一真法界,「真界者,即真如法界。法界類雖多種,統而示之,但唯一真法界,即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也」。這講的一真法界,或叫真如法界,不管法界的類別有多少,也就是我們認識的宇宙有多少,實際上只有一真。這個一真是什麼?就是我們的自性,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這裡講的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每個眾生都有,這是我們法界的本體,也叫心源。
清涼大師講到本體,他是這樣給我們說明的。他說「體者,即本覺心體也」,這個體講的是宇宙的本體,宇宙本體就是我們的本覺心體。「即諸法本源,一真法界也」,所以認識到體,那就見到一真法界了。「謂此法界,周遍一切,四生六趣,無不有之。在聖在凡,用即有別,體即無異。即諸佛所師,群生自體,萬物資始,眾行所依也」。所謂一真法界,它是周遍一切,也就是含容在整個宇宙當中,不管是哪一趣的眾生都有。為什麼有?因為自性人人本有,在聖在凡都有,聖人不會多一點,凡夫不會少一點,在體上沒有分別,平等平等。諸佛悟了這個心體、悟了這個本源,凡夫沒悟,雖然沒悟,一點也沒有缺少,這群生自體。諸佛所師,所師是什麼?諸佛成佛就是證得這個性體,它是萬物的資始,眾行所依,也就是一切宇宙萬象的本體。
我們現在曉得這個本體很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可以有妄想分別執著,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性體就現前,你就能夠看到宇宙本來的面目,你可以跳出這個宇宙以外來看到那個所謂宇宙以外的世界,也就是一真法界。其實這個一真法界就在面前,沒有離開,所謂周遍一切。成佛就是成這個,諸佛悟了,他就成佛了,知道他回歸性體了。凡夫迷,他還在起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了解這個情況也很不容易,為什麼?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容易,這是很深很深的習氣。現在要放下,一下放不下,佛就告訴我們一個方便法門,那就是什麼?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要知道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佛號當中其實涵蓋整個宇宙本體,宇宙的萬事萬物一樣都沒有缺少,這就是《華嚴經》我們講了很多的,一即是多。所以在《華嚴念佛三昧論》裡面,這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的,他說「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念這句佛號,就念到整個毘盧遮那,整個自性,一即是多。極樂世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一切一切都是華藏世界,都是極樂世界。所以彭際清說「持一佛名,全收法界」,念一句佛號,整個法界都含攝了。為什麼?整個法界是全息照片,你一個佛號,一個名字,確實是含攝了整個宇宙的全體,更何況我們念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願力加持,可以幫助我們能夠求生淨土,決定得生。所以華藏世界裡面,你看普賢菩薩在《華嚴經》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經文上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是要想成就普賢大願,要往生極樂世界,普賢大願就是成佛。所以他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正覺。這是探索一真法界,所謂宇宙以外的世界,最究竟圓滿的方法。
我們也講了十個小時,談了總共十個專題,從現代宇宙學當中我們看到,很多科學家們的發現跟《華嚴》法界觀講的是吻合的,而且《華嚴》講得更究竟、更圓滿。所以難怪愛因斯坦非常贊歎佛教,他說過一段話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於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美國的物理學家卡普拉在他的《物理學之道》裡面也贊歎,「《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包括我們講到的全息理論的提出者波姆,倫敦大學教授,他也對《華嚴經》有非常深的造詣。所以我們想到,這些科學家們如果能夠深入的學習佛法,學習《華嚴》,一定會對未來科學發展有深遠的、重要的意義,這些也是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宇宙真相。我們這裡也是很膚淺的做了一個嘗試性的報告,從十個方面來論述,正好也用了十小時。「十」字是《華嚴》的圓滿數字,到現在圓滿了,不妥之處也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