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沒有時間去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講對治這三種懶惰的方法:

  己三(增上對治)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庚一、略說:

  勤利生助緣,信解堅喜捨,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增進精進利益眾生,必須要具足四種助緣(也叫四種力),即信解、堅毅、歡喜和放捨。這四種助緣依靠什麼而產生的呢?全部依靠希求力[1]。希求力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畏懼輪回的痛苦,思維解脫的利益。

  打個比方說,國王為了降伏敵對勢力,要依賴強大的四種軍隊。當今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要強化軍事力量,否則很容易被他國吞並。不過,現在有沒有四種軍隊呢?空軍、海軍、陸軍,再加上紅軍是吧(眾笑)?如果放棄了軍事權,想增上力量、制服敵人根本沒辦法,因此國家主席往往是軍委主席,原因也在這裡。

  同樣,我們要鏟除三大懶惰之敵軍,也必須靠四種堅強的助緣。作為一個修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這個國家、那個國家,也不是這個金剛道友、那個金剛道友,而是喜歡睡懶覺,早上不起來。那麼通過什麼軍隊來戰勝呢?就是信解力、堅毅力、歡喜力和放捨力。

  所謂的信解力,在《阿毗達磨論》中跟希求力的概念不同[2],但在這裡,是指對利益眾生的大乘佛法具有強烈的希求心。正如《前行》所言,如果沒有希求心,對正法毫無興趣,就像在餓狗面前放青草一樣,自相續也不會生起點滴功德。所以,大家首先要對法有希求心:“這個法特別好,我一定要得到!”這就叫做信解力。

  光有一個希求心不行,還要踏踏實實、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行持,這叫堅毅力。做任何事情若沒有穩重的心態,今天做一點,明天就半途而廢,怎麼會做得圓滿呢?所以必須要有一種堅毅力。自信、佛慢也可以包括在這裡面。

  第三個是歡喜力,即對大乘佛法有不共的歡喜心。前面是要希求它,但沒有歡喜心的希求也不行。前段時間我問有些發心人員:“白天晚上都這樣干,你們很辛苦吧?”“沒事,我們有這方面的特長,還是很願意做點事情。”這說明他們有歡喜心,有了歡喜心的話,也是對治煩惱一種強有力的方法。

  最後一個是放捨力,也就是說,在行持佛法的過程中,有時候身心疲倦或者身體生病,那就應該放松一下、休息一會兒,或者出去看看病,千萬不要想:“死就死吧,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當然,放捨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如果今天養養身體,明天放松放松,後天調節調節,一輩子都在休息,這樣也不好。稍微緩解一下,覺得可以了馬上再精進,不能一直放下去,這一點下面也有廣說。

  在梵語中,緣和力是一個意思,所以這四種助緣又叫四種力。我們應依靠這四種力來斷除懈怠,行持善法。正如剛才所說,若想生起這四種力,主要是依靠希求力,希求力的根本因則是畏輪回的痛苦和思維解脫的利益。

  下一頌的內容與本頌基本一樣,所以印度布布達論師認為,本頌不是寂天論師的原文,應該是後人所加;布頓大師也認為,本頌和“貪圖懶樂味”一頌與上下文不連貫,如果沒有的話,解釋起來更方便。而甲操傑、無著菩薩及印度個別論師並沒有這樣講。印度論師們有這樣的辯論,藏地論師們也有這樣的辯論,但我們沒看過《入行論》最初的梵文本,到底是怎麼樣的,比量推不出來,現量也見不到,所以沒辦法下結論。

  就我個人認為,本頌確實與下一頌的內容大致相同,誠如布頓大師所說,放在這裡不是特別方便。但也不敢說這就是多余的,因為在般若經等佛經中,為了加強語氣、突出重要性,重復的語言非常多。如果因為上面已經提過,下面又再重復,就斷定不是寂天菩薩的原文,這種說法不一定合理。希望大家憑借自己的智慧分析,但我是無能為力。不管怎麼樣,是原文也可以,不原文也可以,反正大家可以從中受益,故沒有必要輕易改動。

  故斷彼違品,以欲堅喜捨,

  實行控制力,勤取增精進。

  因此,為了斷除精進的違品——三種懶惰,應該運用希求、堅毅、歡喜、放捨四助緣,再加上實行力和控制力,努力斷除懈怠增上精進。

  什麼叫實行力呢?通過正知正念來取捨,然後在實際行動中去行持。而所謂的控制力,是依靠自己的智慧進行分析,令身心獲得調柔自在。前面的四種助緣,再加上實行力和控制力,通過這六種力,斷除我們相續中的懶惰懈怠。

  有些人經常抱怨:“我特別特別愛睡覺,怎麼辦哪?”我是找不到別的藥,你就以這六種力來治療吧。過段時間,早上五點鐘起來上課,你們第一天、第二天應該可以,但用不了多久就會:“我今天又睡過頭了,鬧鐘沒有叫我,隔壁的人也沒有喊我,所以就斷了傳承,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制止呢?”別的辦法倒是沒有,但這裡講的六種力,應該能夠幫得上忙。

  學習大乘佛法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盡量增強自心的毅力,增上信心和希求力。若能如此,不管白天晚上學習佛法,都不會有任何困難,無論哪一個高僧大德,都離不開這樣的精進。學佛真的依靠精進,如果有了精進,很多境界容易生得起來,不精進的話,哪怕是皈依或者出家多年,也不一定對眾生有利、對自己有利。

  漢傳佛教中有個佛光禅師,他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後歸來後問:“這二十年來,您老一個人可好?”禅師道:“很好,很好!寫書、開示、講學、說法,世上沒有比這更欣悅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樂。”大智非常不忍心,擔心師父的身體受不了,關心地勸道:“您應該多休息一點!”禅師說:“夜深了,你去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後慢慢談。”清晨在睡夢中,大智隱隱聽到師父的禅房傳出陣陣誦經聲,白天禅師不厭其煩地對信眾開示,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師父有一點空閒,他趕緊上前去問:“分別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這麼忙著,怎麼都不覺得您老呢?”禅師回答:“我沒有時間老呀!”“沒有時間老”這句話,終生在大智的耳邊一直回蕩著……

  我們有些道友每天也過得非常充實,不管是修行也好,幫眾生做事情也好,自己都是相當精進。而有些人整天懶懶散散,連一堂課也不願意聽,即使去了,也是在散亂的狀態中。雖然這跟他前世發願有一定的關系,但今生中若經常督促自己,也會有轉好的希望。比如兩個道友同時來學院,開始時都很懶惰,但後來一個人依靠佛法的力量和加持精進起來,另一個還是非常懈怠,二者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盡管每個人的發願力和信心力有差別,但精進是學習佛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少了精進,一切修行都不能成辦,弘法利生更不用說了。現在很多大德整天忙忙碌碌、不可開交,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如果有能力的話,我們也要這樣發願!

  1在此處,希求力與信解是一個意思。

  2指不為他緣所轉之定解。

 

上一篇:一生的修行,只為這“十悟”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皈依三寶後應該怎麼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