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三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講,修行的實際內容。大家進入佛門,尤其來到華嚴這樣一個行法道場裡,你最需要的,你想要獲得的,是所謂的行法。
行法雖然我們分有禅、淨、律、密、經教,還有生命學,這個是從文化形態的區別上來講,有禅、淨、律、密,有經教、有生命學,有各宗各派。
有南傳的叫做小乘的,或者叫原始佛教的,或者叫原汁原味的那個禅修;也有藏密的,今天很熱鬧的西藏密法的,那個密法的修行方式;或者它還有你所講的,那不管它。不管佛教裡面分的,漢語系的八大宗派,或者藏語系的四大宗派,或者南傳的各個系統裡,有不同的教派,乃至於,外道裡頭修行的,也有很多。
在這種種的修法裡,我們在揀別一個狀況,就是邪、正這兩個區別。邪與正的區別在哪裡?不是外道都錯,也不是現出家相的就都是對的。我們有一個標准,叫做正法。不是正法的,那就通通叫邪法,這是宗教裡面一個很嚴格的定義。
那麼邪與正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裡?你必須要一個辨別。你要沒有辨別的能力,你就看到,穿衣服的都是正,不穿衣服的都是邪。不是這樣講。穿袈裟的就是正,不穿袈裟的就是邪。你這樣的定義,就叫腐爛。
邪正之間,當然佛教的標准就是,按照七菩提分修的,就叫正法。正法當中,要迅速成就的要依八正道。展開以後,七菩提分八正道展開,從這兩個核心展開,六度萬行都算,無量無邊法門都算。但是離開七菩提分八正道的,那就叫邪教,這是從教義上跟你分的。
從行法中分的,那教義上就看不到。很多人口口聲聲講的,也是七菩提分、八正道、三法印、四念處、三十七道品,結果為什麼修行不得力,用不上去,那就不是教義的問題,那是行法的問題。
行法的這個東西,經典不記載。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他一直沒有辦法把行法的東西告訴你,從來沒辦法記錄。這個部分,你只有跟著師父學。
跟哪個師父學,不要緊,你跟錯了,你不要後悔。我不是說你跟我跟錯不要後悔,跟我,是不會錯啦。(眾笑,鼓掌)跟外面,就容易錯了。外面不是都錯,是容易錯。你只要跟,你不怕,不怕跟錯人,這是一個前提。你假如要跟師父學,不管哪位善知識,你只要跟就好了,要對他,完全信托給他,在因果上,你不背因果,你記得這個原則。你跟錯人,是那個人要背因果,你要記得這一點。
那你當一個行者,我要跟師父學,我本身沒辦法判斷,對不對?就像孩子投生到你的家一樣,他不能選擇啊,他已經出生了,他何罪?他沒罪啊,有罪是父母的錯。你不要老是怪子女不聽話,不是子女不聽話,是父母不會教,你要記得這一點。這生命教育我們都這樣講,孩子是沒有罪的。
今天我是個學生,我要跟師父學,我看他沒錯。因為師父不會跟你講說,我是壞蛋,你不要跟我學,我是邪教,你不要跟我學,沒有。每一個都說他是正法的,他是最好的。那你相信他,就對。
在因果上,你相信他就對。除非你有擇法覺分,也就是說你已經開啟了慧眼,七菩提分的第一個,擇法覺分,你有這個能力。但我想,大部分都沒有啦。我們都說好呆好呆(台語:傻傻的),師父說很好,我就跟上去了,那師父對不對呢,我怎麼知道。因為他說很好嘛,你是相信他好,跟他。
你要記得,跟善知識,你不要懷疑。我不是說你跟我不要懷疑,跟任何人都一樣。這是唯一的條件。他會有很多習氣,他也是人啊,他這個肉也是上帝捏面粉捏出來,烘熟的,只是有的比較熟一點,叫黑的,有的不太熟,叫白的,而你只是剛剛好,所以是黃的。只是差別在這裡,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他有他生理上的習氣,有他物理上的習氣,有他心理上的習氣,有他社會文化背景的習氣,這個你不要在意,因為你要學的都不是這些。你要學的是真理,生命中的真理這個東西。
你跟上去以後,他要能夠教你,教的那些東西啊,經典上未必有。假如都是按照經典講給你的,那我跟你講,他肯定沒修。因為有修的,要講他修的,就不會在經典上了。這個是麻煩。
現在問題就在,他教的到底對不對?你就不知道啊。所以你跟上牛魔王,他也教一套啊。他說,把孫悟空抓起來,把唐僧抓起來,他的肉割下來,吃一口,功力增加一千年。你就跟上去了,因為你跟著牛魔王走。你也可能跟蜘蛛精走,蜘蛛精也有一群人跟,那不管,你自己要選擇,你就跟上去。
基本上,你沒錯,錯的是帶領你的人。所以我常跟大家講,你想出來帶人,你就必須要絕對謙虛,要不然那個因果你背不了,這是一個前提。既然你來這裡,我不能只給你這個含糊籠統的概念。我出去碰到牛魔王,我也不能夠說錯,我要是碰到觀世音菩薩,可是牛魔王每次現前都是現觀世音菩薩的樣子,牛魔王不會說我是牛魔王,我要你去抓觀世音菩薩煮來吃,紅燒的,還是炖的好,他不會告訴你這些,你就會跟上去。
甚至於,他還有特別的能力表現給你看。但是,我們這裡告訴你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很抽象,就在教你修行的時候,他有個法寶。那個法寶就是你真的要學的,但是你真的很難學。
有人叫做直觀,這個是最近常有人翻的。這詞啊,不知道從哪邊弄出來,我也不知道,古代叫觀照。我們比較常用的,可以用的,我用了一個詞叫做禅觀。
禅修,要有一個觀照的功夫,叫禅觀。這個每一個上師,在做指導的時候,他用詞不會一樣,但是你要去揣摩“那個”,他要教你的那個禅觀的那個東西,那個你要怎麼去把它弄出來。有些師父,他自己很會修,禅觀功夫很好,可是他講不出來。
你不要以為每個師父都會講,告訴你一個原則,很會講的,大概都修不好。(眾笑)像釋迦牟尼佛都講得不太好了,所以都沒辦法做記錄,你知道嗎?都沒記錄。所以像我,以我的標准,像我講得這麼多的,肯定沒修,你記得這個標准就好。還有人會講得比我更好,肯定修的比我更差。那個不會講的,但是修得很好的,那個才是高人。
我要告訴各位,那個禅觀的那個東西,你要怎麼去摸索它。那麼它到底在講什麼?有一個老是好像在吊你,可是你又抓不到它,他好像又吐出來,可是他吐完了好像又都沒了,他到底在講什麼,那個東西,那就對了。
每次講出來,都很具體的,一堆知識給你的,那肯定是知識,完了,你一接受知識,你的法身慧命就不會成長。你要記得這個原則。知識講得很好,那你肯定記知識。你在法身慧命的那種摸索,探索的領域裡,肯定你進不去。
所以我們在看行者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狀況,行者很有道,可是說不上來,要跟他學,他也講不上什麼,而且,幾乎每天都一樣,看他也是睡覺,起來也要刷牙,也沒有說他修得很好,就不要刷牙,不但刷牙又會蛀牙,應該修行修得很好,蛀蟲應該不會蛀到他的牙齒去才對啊,他也同樣有這些問題。
你看他,不過就有一個什麼東西在,那個就是你要學的。當然由於每一個人的判斷不一樣,所以你會看到,嗯,這個牛魔王不錯,你就跟上去了,所以他還有魔子魔孫嘛。菩薩們也有諸大海會菩薩,甚至於還有天女等等。那你呢,你擠到那個群中去,你就自己想,我不是魔子魔孫,我最少也有天女,那是你想的,你沒有辦法判斷。
如何判斷,我們在講習的時候,講經的時候,一再跟各位談了,現在你最重要的是,你在現在的這樣一個時刻裡,你要掌握到那個禅觀是什麼。
我們告訴你,禅觀有一個培訓的辦法,因為禅觀這個東西太抽象,好多人跟妄想、跟鬼通會混在一起,尤其是精神狀態不良者,我講精神狀態不良者,應該是比較好聽的,不是講神經病。有些自閉症,憂郁症,躁郁症,狂想症,妄想症那些,其實都屬於精神狀態不太良好的人。這些人,容易有一些幻境,包括幻聽,幻覺,幻光,常有那種感覺的。這些人就要特別留意,因為你不是禅觀,但是你會自以為那就是禅觀。這些妄想,統稱為妄想,你要如何過濾掉?
我們就從一個地方來過濾,就是經過人格性的矯正,人格矯正。基本上這種情況,都是在你生命成長的過程裡,有不愉快的經驗,經過長期或者強力的壓抑以後,所造成的一種扭曲狀態。
這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你不要再問下去了,你很想問,那是怎麼樣?你每天翻開報紙你都看到,都有很多人啊,從小成長的時候被扭曲了,壓抑了。
今天報紙又報一堆,小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情況,他長大一定出問題。那我們或多或少,尤其很多理想大的人、理想高的人、會讀書的,尤其會讀書的,讀書人當然有抱負,尤其那些只會讀書、像個太子、什麼都不會做的人,那是最糟糕的,因為他在應對進退上面一定不良。應對進退不良,出了社會,他的挫折感特別大,滿腔的熱血和抱負,結果一出社會,一再的被打壓。不是人家要打壓你,因為你不會應對進退,你跟人家講話不得體。在這種前提之下,你會遭受社會的排擠,單位的排擠,工作會不如意。在這種狀況中長期下來,你就造成憂郁、自閉。
這種扭曲很遺憾,而這種人在這個時代普遍存在。你不要以為你禅觀很厲害,這種人只要碰到宗教,不管哪個宗教,他特別容易跟教主溝通。
溝通,你知道嗎?勾東西的勾,一勾就通。因為他滿腔的熱情會轉移,轉移到他的幻想裡頭去,尤其喜歡做白日夢的人。他有沒有解決的辦法?當然有。可是不是我們講正法行所能告訴你的。
好,這個是第一個部分,你先弄清楚。我們現在要告訴你的是,正確的禅觀修行,還是一樣,在修行的過程裡,那三個基本要件,叫資糧道,這是最起碼的。
第一階的資糧道,人格性要健全。五大人格性每一項,標准及格成績是七十五分,五項,你通通要在七十五分以上,最低的那一項也要七十五。假如五項都七十五的話,基本上還不能精進。假如五項當中,有一項是七十五,兩項七十五,其他都八十五以上,那這個是可以修行,可以精進。所以你不要以為你要多精進,很多人,一開始就很精進的,基本上都是人格性有問題,你還沒確定,你怎麼精進?你怎麼有可能精進?這是第一個人格性問題。
第二個,你一定要在健康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中生活。這是一個標准。你要有一段很健康的,很正常的家庭生活跟社會生活。換句話說,你至少要退休了,基本上。你可以不退休,但是有一段時間,你善根發向的比較早,那可以。但是簡單的講,你在社會上在家庭裡,要是一個成功的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成功,至少每個月領薪水領得到,你不要一年只領兩個月,兩個月還是試用的薪水。那你想想看,他的人生怎麼會正常呢?他看事情一定不正常。在這種前提之下,在健康的家庭生活跟社會生活的前提之下,你會發現,我這樣活著對嗎?人生就只有這樣嗎?這是第二個條件。
健全的五大人格性是第一個條件,在健康的家庭與社會生活的前提之下,你能夠感受到這樣活著對嗎?人生就只有這樣嗎?每天就這樣子賺錢花錢,賺錢花錢,每天就想說怎麼去賺錢,賺了錢就想到哪裡去花錢,就這樣嗎?好,這叫出離心!你對現有的世界,你開始產生(疑問),這樣子對嗎?那你也要過一段時間,嗯,人生應該怎樣才對?假如沒有第二個問題,不可能產生第三個問題。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人生就是這樣嘛。我聽到有人這樣講,“我就不知道那些不打麻將的人,到底怎麼過生活?”他的人生就是打麻將,電視很多節目帶著一群人,去瘋狂shopping,叫做血拼,他說這樣人生才有意義,像這一種,沒有發覺出離心,就是對現實人生,有過一翻謹慎的檢驗,那你就說人生這樣是對的,那種人生是虛幻的,不真。好吃是很好,你只是剛剛要過正常生活而已,對不對?你去美食啊,名牌啊,去瘋狂采購啊,這表示你現在賺到錢,過正常生活,把你的水平拉高一點,買一些好東西吃,買一些好東西用,這是正常生活,你還沒有感覺這對不對。你有感覺人生這樣子對嗎?人生只有這樣嗎?開始做這個檢討以後,那你會去追求真實的生命價值。
那個開始追求真實生命價值的時候,那個才叫做發菩提心。真正價值到底在哪裡啊?你會開始摸索,開始摸索的時候,你就會去揀別正法,邪法。
這個時候我們叫做修行階段,我們的定義叫修行階段,你開始要修行了。因為你要追求真實的人生。
所以有人就會去學氣動、學瑜伽。結果學氣功,學瑜伽,就弄到瘦身美容,燃燒脂肪,開始去學那個,那對不對不管,因為他開始在摸索。
有的學八字,看風水,有的開始去學特異功能,每天打坐都夢想說要離地三寸,然後看能不能離地三尺,然後能夠飄來飄去,因為到最後,他要像孫悟空一樣坐在雲端。你看值得不值得,我不知道。我們也常常坐雲端嘛,買張機票,就可以飛到雲端上面去了,可是他就認為說,我坐到雲端去就好了。可是你一個人,飛到雲端去,很麻煩,你也沒有電影看,也不能睡覺,更沒有好吃的可以吃。你花個一些錢,買機票上去,上面要上廁所也方便,對不對?你要去留意哦。這個說明什麼?你在追求真實生命價值的時候,你可能會跑到很多外道的地方去,你沒有辦法揀別。在這個時候沒有辦法揀別,你今天來到這裡當然能揀別。
很簡單告訴你,只有這裡對的,其他都錯的,這個是最好的,只有這裡是最好的,其他都不好的。這樣講就好了嘛,其他通通排除掉。
我們不這樣告訴你,給你一個自己培養揀別的能力的機會。有跟我們一樣的,在追求真理的,達到止於至善的,我們通通接納。我們更期望,他們有沒有比我們更好的法可以修,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更超越。但是你不會揀別,不要緊,剛開始你在摸索,會去嘗試,這個叫做修行。
修行階段,就是揀別這些東西,他只是知見在選擇。那你也要培養正確知見的判斷方式。當然佛法有佛法的標准,我們有我們的標准,你進來以後呢,我們就把這些標准教給你。
你現在還在判別的時候呢,我們只告訴你,第一個,你要有道場,要有善知識,要有法門,這是一個揀別的方法。你面對善知識,你只要完全信托就好,你不要再看了。哦,我看這個師父還不錯。你好像比他厲害喔,要不然你怎麼看得出他好不好?
所以,當你用你的大腦去揀別,判定這個師父是好的時候,其實你是在賭注,當你發現他不好的時候,你完了,因為你全部壓寶壓下去了。當你發現這師父不對,他是牛魔王,那你已經跑不掉了,因為你所有的賭注全部下下去了。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當你選擇一個師父,你就完全托付給他。因為我不知道師父好不好,對不對,我沒有能力判斷。所以當你在這個地方,成長到某一個程度,你會發現說,這個師父這樣子,他已經帶領我進來了,我在這裡已經畢業了,我要升級,你再去找其他師父?你自然會成長啊。
像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人家說中正山上,台北你們向北方看,那個陽明山那邊,寫中正兩個字,叫中正嶺,中正山上有個師父,我就去了。我完全信托給他,他印了一部《仁王護國經》,我說,師父,印了這部經,你講給我們聽。這師父很爽快,好!就答應了。我說什麼時候開始啊?他說三個月。要准備三個月。這師父很負責,我們就每個禮拜我就帶一群同修上去,要聽他講經,終於三個月日期到了,他開始講了。
講差不多二十分鐘。他說第一次講啊,他講開經偈,那也好。開經偈大概講二十分鐘,只講八關齋戒。他說他為了准備這一次要講經啊,他終於弄清楚了,原來八關齋戒就是三皈加五戒。(聽到這麼說)差不多昏倒了。這個就是我師父。
然後講完了以後,他就罵我,說都是我害他,他已經一個禮拜吃不下飯了,然後最近這三天,一直拉肚子。因為要他講經,他一直緊張,緊張到連續拉肚子拉三天,然後終於講完了,他說,能不能夠就這樣結束了?
我想,也差不多了,因為三皈加五戒叫八戒,這種定義,我無法向人家交代。至少三個月,我也進步很多啊,他准備了三個月啊。我在那邊也混了五、六年。
因為師父不行。師父在出家之前,他是開計程車的,因為計程車撞死人,把那個骨灰放在他計程車後面,他為了要超渡他,所以出家。就這樣子,你要求他什麼?但是你就遇到這樣的師父。
四、五年以後,有那個因緣,這師父就只有這樣子而已嘛。你不能說他不對,因為他是師父。四、五年你該畢業了吧,對不對?那你就往上走。
到我要出家的時候,他很高興,“你要去找個名師出家!”我跟他講,我要出家,他說:“好啊!你要去找個名師出家!”他沒有叫我在他那邊出家,這就是善知識啊。你還以為善知識是什麼,我第一個善知識就是三皈加五戒等於八戒,因為三加五等於八,沒有錯。你以為你找的師父要多厲害?你只有在這裡,你才能成長。不管哪個師父,你不要怕。
我這個師父還很厲害,他每個月都跟地藏王菩薩在地獄開會,開說要怎麼樣度眾生。你都沒有看到這麼厲害的師父。後來他更進步了,他從地獄把會議場所移到了極樂世界去了,每個月都跟地藏王菩薩在極樂世界開會,開說要怎麼度眾生。你要超越他嘛,你不能跟他一樣,因為你在成長。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生命它是一再成長的,所以在修行當中你在揀別,你不要怕師父怎麼樣,你不用怕。除非你是壓寶方式的壓下去,我師父怎樣……你要是一直幫師父吹牛的話,你一定會壓錯寶。
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講,你不要造神,你不要一直把師父神格化、偶像化。你絕對弄錯。你要以平常心來看,你要是一直幫他吹牛你一定出問題。不用。平常心。他能教我什麼,至少他給你定位,因為我跟著他,他是我師父,人家一說起他來,都罵得要死,他到底是出家人還是非出家人?因為他閉關在山上十年,頭發都沒有理,胡子也沒有剪,法針一插,他是道士還是和尚根本搞不清楚。那無所謂,他說他是師父,是法師,你就跟,跟到你畢業的時候你自然就會畢業。當你要出家的時候,他也很高興啊。你不用擔心,你應該要成長,你假如依附師父,師父是大牌明星的話,我告訴你,你完蛋了,你絕對不能成長。這是一個關鍵。
好,當你確定好了,修行,我決定要在佛法中或者在哪一個善知識那邊留下來,要開始修的時候那就叫禅修,真正修行從這裡開始。而這個地方,禅修是真正修行的資糧道。
你放心,(這個階段)還沒開始修。你在禅修裡頭要學什麼?學兩個東西,一個是技術面,一個是工程面,你要留意到這兩個,現在我們要跟你解釋的是這個東西。技術面一般來講,修定,工程面一般來講,修慧。定慧兩個,你都要修。
那麼定是怎麼修的呢?禅修的定怎麼修?第一個我們看一下圖,開悟之路,(見圖)你剛開始,從這裡禅坐,到粗住,到細住,到欲界定,這個地方,第一個階段。初住,細住,欲界定,這個地方,我們一般叫做打坐。什麼叫欲界定?坐在那裡胡思亂想你也坐得住,欲界嘛,妄想嘛,坐在那裡,光這個地方就有很大的禅定功夫哦,不是上面的禅定。
是這裡(欲界定)你坐得住。坐這裡干嗎?你可以解五元聯立方程式,不用電腦,也不用在那邊計算,反正五元聯立方程式,你坐在這裡就可以解了,厲害啊。那個五個方程式,聯立方程式,他可以解。這個定功厲害吧?但是這個叫欲界定,還不是禅定。
因為你妄想在起作用,知道嗎?而我們呢,大概都喜歡在這個下面(粗住、細住)坐,這個是在調身。只在調身而已,你調心根本沒辦法調,大概讓心浮氣躁降一降,調息可以,這個是基本的。我們把這個地方,你只要坐得住統稱為舒服禅,這邊畫了一個(范圍),在這范圍裡的叫舒服禅。
我們要指導你的,叫數法,隨法,止法,有三法。這個地方教你的,是華嚴禅的部分,跟天台的禅不一樣。
天台指導這個叫做六妙門,數、隨、止上面還在觀、還、凈三個,這個叫六妙門。我們只講到這裡,止法,止住妄想。
因為我們的工程跟他不一樣,因為到觀還凈的凈的時候就要有五覺知,從這個上面指導上去的,是完全從原始佛教南傳這部分原汁原味上面來講的,上去五覺知具足你就入禅定了。我們不談那邊,我們只談到一部分,談到這個地方,止住妄想就好了。
那這裡沒那麼容易,我們要跟各位解析的,是這個地方,它有兩個東西要進行,數法,你要解決數法的問題。就毗盧支那七支坐相,在坐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干部你一定要教這個,你不要來只是在那邊下口令,結果大家什麼都沒有學到。不是這樣的。
你打坐的時候,一定要把你打坐的經驗記錄下來,我打坐有時候自己,同修彼此要互相對看,他怎麼一坐坐成這樣子(歪一邊了),坐坐坐,坐成這樣子(頭朝一邊昂著)然後他也入定。那你要糾正他,所有的干部在帶領修行的時候,這些一定都要糾正。不是按照那儀式。那你就變成那小老鼠,白鼠在受訓一樣,這邊按一下,糖果出來,吃一下,然後肚子餓就拼命按就拼命吃。不是做那種慣性訓練。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你一定要講好,數法發生什麼問題,在禅定上,你打坐,腳會酸痛如何克服,大家要提出來。每個禮拜來共修,你每天在家裡坐的時候發生哪些狀況,都要提出來講。那麼提出來講,你分不清楚到底是數法文化還是數法功德,不要緊,你都要統統記錄下來,而且那些原始資料,這個叫原始檔案,全部要傳到我們道場裡面來。你只要有打坐,一定有狀況。
不是定有狀況,就是慧有狀況,定的狀況我們叫做數法文化,到隨法有隨法文化,到止法有止法文化。當你慧門有狀況的時候,你也會成長,有數法功德,有隨法功德,有止法功德。所以這個叫做三法功德跟三法文化。你必須把這三法功德和三法文化統統記錄下來。
而我們初學的同修一定分不清楚,今天除非你前面的三個條件完全具足,資糧道完全具足,你一進來,你馬上可以看到。否則你一定有一番謀合的階段,要去磨合。而這磨合階段就是師父產生功能的地方。
師父要告訴你,這些屬於數法文化,這些屬於數法功德,這些屬於隨法文化,隨法功德等,一步步告訴你。
我們華嚴這個時代,在這裡,我們只教你數息法。這個叫數息法,那麼按照五停心觀來講,五法都可修。
這五種停心觀,數息觀是其中之一,不凈觀(白骨觀)是一個,因緣觀一個,念佛觀一個,慈悲觀一個,這個叫五停心觀,五種讓你停心的觀法,我們教你的是數息觀。
其他的法也有可以進入禅觀的部分,那麼你就依據那個善知識教你的。數息觀是怎麼樣進入禅觀,你從數法開始就要訓練了,進入禅觀的部分,我們就叫做數法功德。叫三法功德,數法功德,隨法功德,止法功德,因為我們要指導的是這個部分,所以會講得很詳細,然後你在實踐的過程裡,你也要去感受這個部分,這是教你修行的部分,行法你從這裡來。
不管,禅、凈、律、密都一樣,要你干嘛?這個功德啊,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這三法功德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你還沒有開始修行,感受生命的存在是你修行的目標,而在這個地方不表示成就,但是,你應該要去培養那個能力。
那麼你透過其他四法,譬如白骨觀,怎麼樣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有他的指導方式,透過因緣觀也有它的指導方式,透過念佛觀、慈悲觀同樣也有它的指導方式,那你要依止你的善知識,他會教你,你就去感受那個部分。
那麼這個地方,在教你感受的那個禅觀,叫做粗禅觀。來到這個地方,置心一處以後要修的禅觀,叫細禅觀,後面工程還多,你不要以為這樣以後就成就了,還早了。
到了這個地方,四果以後有個十信位,十信位以後,法身大士的禅觀叫做微妙禅觀,這個不一樣的。你不要以為你很厲害,現在開始到哪裡一學,你都以為你很厲害,你連這個基本的都沒有喔,你就以為你這個成就有多大,沒有啦。
很多人會感應,會看這個,會看那個,又夢到這個,又夢到那個,告訴你,百分之百都是妄想。要不是妄想,叫鬼通。鬼通,你是有外靈來通你的,外通,這外來的因素使你會知道什麼的,那通通叫外通。
跟你講鬼通,你以為不好,鬼通神通都一樣,都是外來的一種依附,叫依他而通,叫依通,或者叫外通,因為外來的。那都不是你修行成就的,是過去生以來,你所結的外緣。那些外緣,緣盡了你就不通。那個精神錯亂,剛才講的,那些精神狀態不良者而通的,那就更糟糕。
所以我們基本上不談這些。有這些狀況通通要歸零,從人格性的健全開始做矯正。那你在這裡你就待不下去了。你會說,我在哪裡,去替人家辦一個事就有多少錢,人家看我像什麼,我來到這裡,就要把這個打破,重新再來,要歸零,然後我人格性又不健全。那你就完了。你在這裡會很沒有面子。你要留意到。
很多人有這種本事。我不是否認你的本事,但你應該要善待你的靈性,尊重己靈從這裡開始,(見圖禅修部分)尊重自己的靈性啊,叫尊重己靈,你有靈性,你要尊重,就從這裡開始修學。
你在別的地方怎麼學,我不管,那來到這裡,我們要求這個部分。所以你在禅坐的時候,我們叫禅修,(見圖禅修再往上,參禅)過去要橫出三界叫參禅,還沒禅修之前叫修行。
修行只是含糊籠統的摸索,“師父,我要皈依。”“師父,我要受戒。”“師父,我要修行。”師父,師父,師父,……我,我,我……“我”跟“師父”分得很清楚,那個都還在摸索階段。說你不是修行嘛,好像不尊重你,所以通通叫修行。而那個修行還不算,因為你還迷迷糊糊什麼都不懂,修什麼行啊?
可是叫你念佛,你也念得嘴角都是沫,念佛念珠白的都念到變黑的,黑的念到發光。說你不用功啊?你很用功啊。但這個都在摸索。你要真修行,這有辦法把這黑的念到變白的話,那就厲害啊,肯定你成就了。可是你把白的念黑的,不算成就。念到發光都不叫成就。
所以那個都屬於第一階段摸索的,叫具備資糧道而已。假如前面那三個資糧道你具足啊,那麼要進入(禅修階段)感受法身的時候,很快,這三法(數、隨、止法)很快通過,半年就夠了。
這功夫只要半年。假如你半年還過不去,可見你前面的修行,那個摸索還要重來。留意哦,那麼我們假設你不重來,本來三法是要半年,現在你一個法半年,三個加起來也要一年半,你搞了三年還沒過關,那你還是要從這裡(見圖禅修階段)再來。
那為什麼會不過關呢?就是你掉入這個舒服坑裡頭,叫舒服禅。
舒服禅,他有一個特色,你一修行,一打坐,哇!真好。那個,有一個經驗,就是生命能量好像瞬間充電一樣。哇!很高,那麼你喜歡坐,坐了就很舒服。但是你會發現,這個舒服禅,會使你的生命產生枯竭現象,因為你那個瞬間充電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偶爾久久一次,也可能會有。但是你那種舒服的感覺,會使你人生意興闌珊,了無生趣,但是又喜歡坐下去,但是生命感很不足,生命力不夠。
你記得,只要生命感不足,生命力不夠,你基本上都是掉入舒服坑裡頭,在舒服禅裡掉入了。你在這個時候,你打坐的現象是這樣,很有境界,一直鑽在那個地方,你會覺得有個循環,或者在畫圈圈或者有個三形,或者有個什麼形狀等等,這種打坐統稱為舒服坑。而這種人他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呢,無欲,因為沒有欲望。為什麼沒有欲望,因為他死了。
他的心死了,坐在那裡什麼也不要,很清瘦,因為他都在樹下打坐,陽光照不到,所以他不會黒,原來黃,黃也漸漸退了。而且這種人沒有欲望,什麼也不要,吃的很少,很清瘦,仙風道骨,風還沒吹,都快要飛起來了,然後你會看到他修的很好。不是修得很好,是掉入舒服坑,爬不出來。
這種人是中了魔劍,魔的劍把你射中了,因為只要你想真正開始修行的時候,就多一個佛子,多一個佛子就少一個魔子。這魔,魔王就設一個坑給你跳進去,很舒服,這樣對你就會有很多很多的佛教意識形態出現。
而且這些人,我告訴你,日中一食,粗茶淡飯,一定吃草,不吃肉,而且也不吃油,就是開水煮燙,草放下去撈起來,切一切,沾個醬油,OK,就這樣子。有沒有病,這種人不能生病,因為他完全沒有抵抗力,而他基本上不會受感染,不會受病茵的感染,不會受病毒感染,因為他清心寡欲,因為他自己封在自己一個小圈圈裡,禽流感打不進去,SARS也不會進去,這種人因為他不結惡緣。但他的生命是一直枯竭,一直枯竭,那種枯竭狀態你會誤以為他修的很好。告訴你,意識形態。
他不是真的修的好,因為你現在的腦海裡的意識形態是,修得好的人是那個樣子,輕輕瘦瘦,風一吹,這樣飄,因為你的意識形態是那個樣子。所以這個叫暗示,潛意識,暗示那些在舒服坑裡的人統統都走到那邊去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
大概所有修行者當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全部死在那裡面,一直修到他死,他都不知道。下輩子你知道這些人來干嘛?,你知道嗎?下輩子來,我是舉例,不是說你哦,犀牛、河馬、鳄魚、鯨魚,好一點的,大概是水牛,因為它們都泡在那裡面,泡在那個水坑裡,很舒服,人生就是這樣,你看它一輩了就泡在那坑裡頭,那個舒服坑,就跟這個一樣。你看他在這裡頭修大福報啊,天天都入定啊,他自己講的入定,入舒服坑的定,每天都在畫那個,你看,這樣子的圈圈,很清楚,很舒服。因為他停在那個地方就很舒服,要不然就畫三角形,畫三角形比較像鳄魚,畫圈圈比較像河馬,他要到那裡去喔,你就看他的境界,就決定他到哪裡去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這種人,因為我看各位好像都還沒修,所以你都還沒入那種定,去不了,你放心,但是你只要開始打坐有這種狀況,不想往前進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他絆住你,這個叫枯木禅。
枯木不是我講的,這是古代人講的,因為你一進到那裡面就枯木了,你的心就枯死了,這我現在跟它取名叫舒服坑。這種人意興闌珊沒有生命意志,你會發現,他把佛教所有消極的東西,通通搬出來,所有積極的都是罪過。所以他最常用的,就是,自己不先解脫如何度眾生。我告訴你,他這個沒有解脫,但是他會說他在求解脫,而且他是解脫了。這個是非常麻煩的。我不是說你,你不要一直瞪著我。這是第一個我常講的。
這舒服禅在這三階段,通常是進入細住就進去了,在欲界定的這個地方通常叫做外道,應該講也不是外道,是世間人在修這種禅定。這個叫禅定實在是不對,他就坐在這裡解他的聯立方程式。
所以很多人,尤其企業界、工商界的人,忙的要死,一打坐,他很舒服,他會發現一些,第五項修練,靈項修煉,其實他們都練到欲界定而已啊。我不是取笑他們,肯定他都是在欲界定裡。因為你本來腦筋一直轉一直轉,現在籍著坐下來又不能翻資料,所以你會發現你在思考某件事情就很專注。只要打坐在思考事情,通通是欲界定。
你想想看,古人把這個名詞定得非常貼切啊。打坐,誰叫你去思考東西,你竟然跑到思考裡面去了,不是欲界定嗎?你思考某一個,都是欲界的妄想嘛,你一直在打妄想嘛。這個智者大師把這個東西定的非常的好,非常好,但是呢你假如是運用這個方法來的話,我告訴你,所有MEDITIONG CENTER裡面教的都是欲界定,所有西方醫學開藥方,處方單開Meditation通通是欲界定,沒有第二個地方可去。我不是批評你們學那個不對,到欲界定。
你還想說他們的禅定當中,從東印度公司成立到現在四五百年,大英帝國日不落國的成就,所帶回去的東方文化就是欲界定。所以Meditation翻譯成冥想,是偉大的日本人的罪過,他把東方文化的精華認定是冥想,你看冥想是不是欲界定?
你再修,好了,再上面什麼都沒有,還有初禅定嗎?什麼定都沒有,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你已經陷入魔羅坑而不自覺。你說,你有沒有白學?我們摸索到這個地方來,是遺憾的。好吧,已經響了,該停了。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