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四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剛才的這個圖,我們繼續看,這個圖,我們取個名字叫開悟之路,其實我大部分用這個圖跟各位在解說都是講技術面的部分,剛才提到數法有數法文化,隨法有隨法文化,止法有止法文化,都是你實際在修定的過程裡,你會遇到的問題。

  大家提出來講,所以我們要安排一個時間,我是希望,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這些同修們,都能夠透過網站,有一個時間,每個月最少有一次講禅法的,有一個時間是講密法的,假設都是禮拜一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候,以台北的時間來講,晚上七點到九點禮拜一,第一個禮拜假設是禅法,第二個禮拜是密法,第三個禮拜就是淨法,戒律,經教,這樣子,第四個禮拜呢,就是我們同修們的行政工作,這種大家來探討。這樣的話,四個禮拜就統統可以上去了,每個禮拜一,你們要排活動就很簡單,禮拜一就是網上見,不是晚上見,在網上見面,所有的禮拜一,我們就不排任何活動,那就很簡單,透過網站,大家來探討真的你行法中的問題,這是我的期許,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進行,我們大概還有困難,但是這一次大家在研討的時候,我想應該把他訂出一個時間表,什麼時間開始,我們就可以進入狀況了,我想現在這一方面是可以的,方便的。

  你在文化跟功德方面會分不清楚不要緊,你通通把他記錄下來,我再來跟你分清楚,這方面的情況,那麼剛才提到的,現在有很多人,他不是禅法,他是其他方面,譬如有的人很喜歡唱歌,歌唱的很好聽,你也能夠啟發菩提心,那個叫什麼心,我不太清楚,不過起歡喜心倒是真的,起了歡喜心,那通通都在舒服禅裡面,所以,你在修行裡你會發現,你沒有踏上菩提道,不是真正在體驗生命,這個功德就叫體驗生命,那你只是一個歡喜,一個心境的某一種狀況,那跟生命是無關的,跟我們所講的法身慧命是無關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法身是什麼,真實的生命是什麼,你一定要弄清楚,他跟你所謂的心境的平和舒服,那是無關的,心境的平和跟舒服,是你在現實的生活裡的波動,只要讓他寧靜下來,你都會覺得很舒服。

  你要留意到,那一種舒服禅的舒服的情況,跟你去度假差不多,不管你是到鄉間田野的民宿去度假,或者五星級飯店,或者什麼,那個叫什麼,迪拜七星級大飯店,聽說那也是一條船,你到裡面去度假,你都會有這種舒服的跟寧靜的感覺,這個叫做心境平和,心境平和是因為你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勞累,身心俱疲,所以,需要去一個比較清幽的地方。

  每人選擇不一樣,農民度假喜歡來逛百貨公司,城裡的人度假喜歡到農村去看水牛,沒有為什麼,這是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每次放假你會發現,城裡的人往郊外跑,郊外的農民往城裡跑,假如說放假大家都往郊外跑,都沒有人跑城裡來,百貨公司就可以放假,可是他為什麼開,他假日就開給農民買,平時都是城裡買,城裡的人買,為什麼,這個就是有的身體疲倦,有的是心理疲倦,我們在坐各位大德都是心理疲倦,很少身體疲倦的,身體疲倦的人他不會聽我講,他要聽那個很簡單的,講笑話,講故事,那個是身體疲倦,因為他大腦比較簡單,各位都心理疲倦,心理疲倦怎麼樣,心理疲倦就是你用大腦,用大腦那就要換個腦,講一點不一樣的,所以你很容易掉入舒服坑裡,是因為你在佛門中找到一個度假的地方而已,度假沒有解脫。

  你放心,那是心境的一種平和,那麼休息一下,充個電,明天再去干一番,明天晚上累了,再回來再打個坐,然後又沖個電,明天早上起來,又要生龍活虎干一番,只有這樣子而已,這個叫做心境,叫做度假,跟解脫無關。

  所以你在佛門中不管你是禅修也好,唱誦也好,所以修密法的人,就特別喜歡要唱的好聽,因為唱的好聽才會舒服,唱不好聽就不舒服,那就唱得很美的歌曲很需要,所以修密法的人會出現很多歌星,他不知道真正的歌星要從禅堂裡頭培養出來。

  我跟各位講過,你不要看我們這些梵呗,這些梵呗是莫扎特八九十歲的時候的創作,你知道嗎,那是中國莫扎特,不是那個夭壽的莫扎特,你看那個莫扎特,假如活到八九十歲,他也才能夠創作出像爐香贊一樣。你不要看那個音樂,他是最頂級的音樂,他都是禅堂裡頭出來的,你不要看我們音樂,通通都是禅堂的,你以為只有密法,不是,密法只是把禅堂的搬去用而已。

  所以你要記得,凡是讓你覺得很舒服,你很喜歡的,那你就要注意,不要掉到這個舒服坑裡頭去,這是第一個,我們先跟各位講的。

  三法文化跟三法功德。那麼這裡要跟各位做補充的就是,三法功德裡頭,他主要的是培養你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麼在數法你不會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當然你善根夠,是一個就可以了,馬上就進去了,一步就進去了,可是絕大部分的人,在調身上面下功夫,調息上面下功夫,你一開始就想要調心,這不可能,因為你不可能調心。

  假如我們在這個地方提的一個問題,就是你一定要懂得,呼吸是什麼,你一定要去感受呼吸的存在,呼吸是存在的,而這個呼吸,你要訓練到他是一個系統。

  今天的呼吸是,你開始數息,呼吸就存在,你不數息呼吸就不在,那個時候你的呼吸不成一個系統,當呼吸成為一個系統的時候,呼吸身就成立,呼吸身成立的時候,你會發現呼吸是個身,不是呼吸而已。

  這個呼吸是一個身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但你連不起來,連不起來,這是三法功德上面的一個狀況,也就是你大約知道有個法身存在,那個法身你可以掌控,你完全可以體驗出來。

  我談這個問題,你不要閉門思過,聽說最近吵這個吵得很厲害,人家在演講,他閉目養神,他沒有睡覺,他只是閉目養神,這不知道什麼意思,閉目養神不是睡覺,睡覺不是閉目養神,這定義不知道怎麼分的,你一定要搞清楚。

  假如你是慈悲觀,你會發現慈悲身的存在,他就是法身,假如你是白骨觀,白骨是法身的前行,你一定要透過這個部分去,因緣觀一定透過因緣,看到法身的存在,念佛觀,透過佛號,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現在我們數息觀,透過息身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是要從這個地方去訓練的。

  這你沒有辦法用大腦去想的,大腦沒辦法去想這個部分,你只有在真正數息還沒有置心一處之前,你就要去感受這個東西。

  因為這個時候你會有一些妄想,妄想我們不給他跑掉,就在這個范圍裡,所以文化是什麼,功德是什麼,本身就是你的疑情,你記得這個部分,這個我們在談的,跟你外面所講的雜訊完全無關,念佛念的多好聽了,持咒持得多好聽,那個歌曲怎麼唱好聽,完全跟我們這些無關,因為你能夠去感受法身的存在,才是重點,這第一個。

  在這整個的過程裡,他都是基礎而已,這基礎叫資糧道,假如你在這裡頭,你不能感受到這個資糧道所指的那個法身的存在,你的資糧道叫有為法,有漏福,假如你能夠感受到法身是個什麼,這種感受能有的話,那你開始上菩提道。

  在菩提道的交流道上,快要上去了,你一定要留意到,這是我們講佛法跟其他不同的地方,所以他絕對有他具體的修行步驟,而這個步驟你一定要自己去經驗,沒有為什麼,沒有辦法去區別的,各位一定要弄清楚,你大腦不要一直起作用。

  你這五停心觀,你不要以為說,三十七道品開始講起就好,不是,沒有五停心觀的前行,三十七道品根本不起作用,他只是知識而已,三十七道品完成以後,你就證阿羅漢了,你要記得,你在學三十七道品的人,你要知道,但是前面有見道位,修學位跟那個證道位,一直到無學位,三十七道品完成,你是無學,是大阿羅漢,而不是你把知識弄清楚就好了,完全無關。

  為什麼?就是因為前面三十七道品的基礎是五停心觀,五停心觀你任何一個都可以,但你就必須要修,那麼修這個干嗎,就感受法身的存在,要訓練你法身的存在,才透過三十七道品來。

  你今天坐了老半天,對法身一點感應都沒有,你就別談了。這個叫初級禅觀。也就是我們講的粗禅觀。這個粗,粗禅觀。你先把這個部分弄清楚。

  你學佛到底要學什麼,修行要怎麼修,從這裡來,這個先弄清楚。先弄清楚這個部分。這個你不弄清楚,你沒辦法進行。培養,這個地方統稱叫禅修,這一段置心一處以前的這一段叫禅修,培養對法身的感受,你自己去感受法身的存在,要有這種感受的能力,對不起,經典都不講這些,經典就告訴你,法身在那裡而已。你會說在哪裡?跟你講在那裡,我怎麼沒看到?這個感受的能力你要去培養。

  我們常講,智慧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那個生命就是法身。用白話現在的話叫生命,傳統的術語叫法身,法身,生命,生命來形容法身的話,應該講是真實的是生命,而我們這個大腦所認知的生命,叫虛幻的生命,假的生命不是真的生命,所以你今天要來修行,透過修行,你就是要發現真的生命,你第一步要不要做好,這是第一步,這一步從參禅來講,這裡叫做資糧道。

  那麼要修學這個部分呢,他要有個資糧道,就是前面講的修行,有沒有,每一階都是為下一階的資糧道,每一階都是下一階的資糧道,所以你不要以為你成就,我一直跟各位講,你要無盡的超越,無盡的超越,即使證阿羅漢都還沒有什麼,四果都還七信跟九信,十信位是有沒有法界觀的資糧道,那麼你想想看,你要成就什麼?還早嘞。

  所以我跟各位講,不講無量,無量太抽象,一千萬次的失敗才有一次成功,一千萬次的成功才有一次成就,一千萬次的成就才有一次成熟,一千萬次的成熟才有一次成佛,你不要以為你很厲害,這樣有多少個一千萬次,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去算,自己去算,不要一直以為我們修行很厲害,不厲害,你要經歷這麼多,你就發現什麼才叫做厲害。

  為什麼諸佛菩薩那麼殊勝,他們的淨土那麼完美,我們偉大的上帝創造 這個世間,為什麼這樣步罡踏斗、災難不斷,他是萬能的,萬能的主宰,他創造了伊甸園,為什麼有奸細,有間諜。他的伊甸園裡為什麼有毒品,對不對,可見這個萬能是有瑕疵的,不但如此,他第二次發動,弄了方舟,還是再出事情,發大水把壞蛋通通淹死,把好蛋通通放在方舟上,今天我們都是方舟的後代,你放心,我們為什麼壞蛋那麼多,對不對,可見他第二次又失敗了,聽說第三次又要來了,這次不發大水大概要放大火了,不行,這些有欲望的人,他就永遠有瑕疵,不可能完美。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佛菩薩的淨土為什麼是真實的,因為他是透過這樣一條路,認真走上來,他的世間是真實的,諸佛的世間是完美的,他是走這條路上來,他不是異想天開,自己去創造的,你放心,他是完全從這裡一步一步走上來的。

  那各位你想想看,你是不是這樣來的,現在我們要走的就是這條路,我們要常隨佛學,踏著佛陀的腳步前進,是不是從這裡開始,很遺憾,這些地方經典都沒辦法講,經典沒辦法講。

  藏密講的叫做什麼,言傳是嗎?山巖的巖,巖傳,這個叫巖傳,巖在哪裡,這個叫巖,顏色白白的這個叫巖。白白的這一塊叫巖,他巖傳的密藏都在這裡這一章叫巖傳的密藏。你以為是從山地裡頭挖出來那個才是呀?這都是口傳的,不是經典記載的,經典記載的叫密續,對不對?這個叫巖續,山巖裡頭的東西,這完全都是活生生的。

  好,我們跟各位談到這裡,這剛才講的重點是在這裡,這裡把細住以下,禅坐粗住細住叫做數法應該你在這裡學數法,那麼欲界定到未到定,叫做隨法,那麼從初功德到置心一處,這個叫止法,他有三個階段,我們叫三法功德跟三法文化,那麼這裡頭,常有的是這個地方。

  這個隨法文化裡,你就會有神通了,那你最好是不要,我跟你講,你最好是不要通了,一通就出問題,這個通大概都是他通,欲界定還好,因為很清楚,你在辦事而已,因為你入的是思維定,叫妄想定,所以叫欲界定。

  那麼未到定就比較麻煩了,你是真修行,真修行是從未到定開始,這是開始真修行的第一步了,在這個地方你在訓練隨法,息出息入這樣子,息吐或者是一二都不要緊,是在數這個部分,這個部分即使你的心已經平靜下來了,所以你會有很多境界出來,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變化會開始有了,不是嚴重,但是未到定開始就產生觸功德,你在產生觸功德的時候,你理他不理他,你要理他,你無法置心一處,你要完全不理他,你才有可能置心一處。

  所以當你這個時候在打坐的時候,你身體會有變化,你不理他,可是你生理的反應會去理他,這叫潛意志,我用的是潛意志,意志,不是意識,不是潛意識,你們常用的是潛意識,那西方心理學上講的潛意識,我講的不是潛意識,是潛意志,我雖然不做意去控制它,可是他自己生理本身會起作用,那個叫潛意志。

  那麼這個時候,你的生理跟心理都會起變化。那麼你的意志要不理他,潛意志會去理他,所以你的身體會變形,坐到最後,奇形怪狀都出來,但那是正常的,你要記住,那是正常的。

  當你透過這個部分完成這一份功夫以後,你置心一處他有三個條件。這個地方我們要求是三個條件。

  第一個你在數息上是置心一處,在一個地方,在上面眉間也好,風門也好,丹田也好,都不要緊,就在一處。

  第二個,不管是意志的或者潛意志的,你都要能夠放輕松,假如你每次打坐,那個生理現象,觸功德一產生,你會扭曲的話,就表示潛意志還沒有放松,你必須潛意志放松,那時候你坐的就會很端正了,第二個是放輕松。

  第三個息出息入要很清楚,因為一放松很容易入睡,入睡你就會覺得,我一個晚上才吸了一口氣而已,晚上一口氣,白天也一口氣,這樣才對呀,那假如晚上一口,工作又好幾口氣,那就不對了,這就是證明你是睡著了,可是你會一直以為你沒有睡。

  那不管他,這個放輕松就失敗,因為你對於息出息入沒有很清楚,這個不算,弄清楚,這是三個條件,這個叫做參禅金三角,金三角,你必須這三個條件要具備,到這個時候技術面才叫做到達修行開始線,到修行開始線,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的工程面要進行,工程面有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你的意識要下降,識性活動要下降,你不要有太多的雜訊,你雜訊很多的時候叫做意識流,概念包,概念像粽子一樣,一抓起來一把,不是單一概念,你只要講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大堆概念的,這一大堆概念,你表達出來的是什麼,你自己回去你自己問問看,我在講的時候,你就在那邊,不過,可是,還有,但是,你有很多這些東西在的時候,表示你的意識流很昌旺,五更昌旺那個昌旺,識性發達才會有這種情況,這個沒有辦法修行。

  假如你是在這種狀況之下而服膺與某人或某一法門,或某一宗派的時候,那只有迷信。肯定迷信,你放心,我講的不是說你不信我,就算信我也是迷信。因為你那個基本心境是不對的,你必須把這意識流跟概念包全部破除,放下,放下到最後,有一個中心價值觀,中心價值觀也很清楚。

  你去留意一下,人家講,對對對對,你講的很好,不過,學佛不是要.......學佛不是要.......有沒有,這就出來了。師父說供養,供養是供養,不過供養,精進的師父不是持銀錢戒嗎,所以講到最後,就是說你不要供養就對了。這個叫做中心價值觀,只要還存有中心價值觀在干擾你的話,那都叫染識。

  你在修行的時候,必須把染識放下,你只有單純的概念,這個叫做單一概念,單一概念我們叫淨識,當你一直調整,把這些社會意識,種種的通通調整到淨識的時候,單一概念只有一個概念,這概念裡頭沒有其他東西,這個時候叫做工程面的修行開始線,這兩個都到達修行開始線,你才有辦法精進。

  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你的禅觀到達不到達修行開始線?還沒有,因為假如禅觀假如還沒有到達修行開始線,你會證阿羅漢,是非人格性法身,當你這個時候禅觀加入到達修行開始線,你修行要證阿羅漢,經過十信位,大概一支香就夠了,你就是法身大士,入娑婆若海,你假如這個時候禅觀沒有培養,你沒有辦法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也會破無明,證阿羅漢,但是要回小向大,你可能要經過無量個三大阿僧祗劫,否則無法通過,差別在這裡。

  直接訓練人格性法身,要證阿羅漢,比非人格性法身證阿羅漢的時間大約要增加一倍,換句話說,直接修阿羅漢,大概三年,你修人格性法身證阿羅漢,六年;假如你發廣大願,十年;可是你一證阿羅漢,再加一支香就過去了,你就是法身大士,差別在這裡。

  假如你用三年的時間證得阿羅漢,那麼要通過那個十信位入法界,開始修法界觀,要無量個三大阿僧祗劫,你自己去看,所以看你跟哪個善知識學,由他們來教你,那你要在這裡學,這裡是把這一套教給你,那麼感受法身的存在,這個禅修在感受法身的存在的這個過程裡,你要培養自己的法身的這個感受力,這是我們禅修你要進行的工作。

  禅修這個階段你要進行的工作,你要怎麼樣摸索到說有法身的存在,那我們告訴,息身就是法身,那你一定要把呼吸身,呼吸呀的這個系統你弄的很清楚,這沒有為什麼,可是我們現在一掉入舒服坑裡呀,就沒辦法,你沒有辦法動,這沒有為什麼,只能這樣跟你講,你這樣修,你有沒有辦法怎麼樣,進行以後我們再討論,一定要去感受到法身的存在。

  那我們常這樣講,譬如我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謙虛,你的大腦也會想謙虛,謙虛我知道,可是怎麼做到謙虛呢,那就是你要去摸索的,這不是用講的了,從你的身口意上面,去表達看你謙虛不謙虛。這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夠謙虛,從他講話中最容易看出來,他是表達他的存在,那就是我執,而一般人在語言上做表達,絕大部分不是我執就是法執,他沒有辦法謙虛,謙虛就是把我執拿掉。

  我們要大家擔任義工,擔任干部,你不要以為干部是怎樣,有人說我們不叫干部,我們通通叫義工,那都無所謂,你要堅持用義工不用干部這個名詞就表示你的我執了,表示你的法執了,你想想看,你是不是這樣,我既然是謙虛,人家叫我什麼有什麼關系,你叫我總統也一樣呀,哦!是這樣!那對不起,我沒有做好,所以不在名分上面,不在你所表達的語言上面,說你多厲害,不是,你要夠謙虛。

  我常跟各位講,裴休在寶官寺那些法師們的時候,黃檗是最傲慢的一個,但是他是最謙虛的,他傲慢在那裡呀,他就裴休,有!不就出來了,他說佛說諸法空相,不能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若是以音聲求我,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現在佛像通通畫在牆壁上,什麼意思?對不對?

  他就叫一個裴休,他說有!不就出來了嗎。只有真正有實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傲慢,你沒有實力的人,你想要透過表達你的成就,把你的成就跟你的能力來表現你的存在,那就我執,所以真正放下的人,他就不表現,裴休問大家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講,他說,有沒有真的修行人,那方丈說我們大寮煮飯那一個應該是,叫他來看看,他剛躺下去,口水才流下來,就把他挖起來了,不要睡午覺,宰相爺找你,他一看那種走路一歪一歪的,老朽一個,宰相就宰相,肚裡能撐船,就問他,我是當朝宰相裴休,請問法師上下,我叫黃檗,什麼事,再講一遍,好,緊接著就是他講的,他就叫裴休,他就有,你說不能畫出來,不是出來了嗎,裴休當下開悟,一句廢話都沒有,就叫一個名字而已,人家就開悟了,這個氣勢凌人吧。

  但是人家就絕對的謙虛呀,這個在做什麼,在培養你法身的存在,真修行只有謙虛,我們叫謙下心,不是只秀在外面給人家看的,像我這愛現的人沒成就,你別看我,我講的很好聽,你聽一聽都變知識,不是聽知識,你要去修學。不要想說你要跟我一樣,講的那麼好,講好的是假的,修好的才是真的。

  你要真修行呀,從這裡來,感受法身慧命的存在,我們學佛就學在這裡,所以參禅,他的核心就在禅觀,你怎麼去培養禅觀,這個是所有高明人在教導的手眼,在指導你的一個技巧,這個字你叫禅觀也好,你不喜歡也可以,叫直觀也好,或者你用什麼名堂都可以,這不是專利的問題,但是你禅修到底要干什麼的那個,你要弄清楚,你要去跟你的師父去把這個東西弄清楚,那個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要求的第一步你一定要做好,感受法身的存在。

  在這三法當中,你做的姿勢,能不能單盤,雙盤,都無所謂,但是感受法身的存在是第一要務,關鍵在這裡。

  假如你在這個地方,不能起信心的話,你的修學無意義,我們教你,不是要教特異功能,不教你這些,你也不要去學這些,我們也不講那些。

  我們只教你感受法身慧命的存在,這個感受你有了以後,開始參禅的話,你就會看到心活動的軌跡,那就細,他不是法身存在而已,就法身的活動你都可以開始看,就是心的活動軌跡,要用根性要怎麼用,因為你的識性稍微破了往前進一步的時候,根性就往前進一步,根性跟識性,是成反比例,當你識性越發達的時候,根性就越不作用。

  所以當你參禅開始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叫淨識,淨識是初果向,所以叫初向位,證初果叫做初信位,這個地方,淨識這個地方是初向位。

  開始見到八識識成概念的時候,這個時候初果位是初信位,見到五蘊識成八識識的時候,是二果位,這是三信位,這個時候是識性一直往前破,當識性一直往前破的時候,根性就一直增長,我們破一份無明證一份法身,你就一直往前從這個十信位以後的地方講的,那在這個地方你的識性一直破的時候,根性就一直增長,這兩個是成反比的,三果位是五信位,四果位破我執無明是七信位,破法執無明是九信位,剩下一分十信,所以這個十信位在這個地方,十信位是法身的資糧,關鍵就在這裡呀。

  你修學在修什麼,我們把這些東西弄清楚,因為在後面起法界觀的時候,就沒有辦法跟你講這些,那裡面森羅萬象,你就進大觀園了,法界的大觀園,法身的大觀園,你這個地方弄不清楚,所以心路軌跡,心路的歷程,你沒有辦法弄清楚,你進不去,你說法界是什麼,你怎麼進,你沒辦法進。

  所以,這個地方,這是住的范圍,這是住,生住異滅住的這個范圍,這是指修行,我們講修行是指這個范圍,這是修行的領域,生命力修行的領域在這個裡面,真功夫在這裡。

  但是,你在淨識的這個地方是異,這個是前行階段,那麼你剛開始在這個地方,從無禅觀、初禅觀、細禅觀到微妙禅觀,沒辦法跟各位交代很清楚了,你的生命是多元的,整體性的,這裡這樣分起來,分化起來,這是第一層,這是第二層,這是第三層,這是第四層,這是第五層,後面還有好幾層,他統合起來是一個生命狀態。

  可是我們今天都以為禅修很簡單,抱著蒲團就要開悟,門都沒。

  所以你進來禅修,我們分兩個階段,第一,一進來先拜佛,基本上最少拜二十一拜,然後開始念佛,念佛完再打坐,每天的功課是這樣做。

  那麼禅二,禅三以上呢,我們就按照禅訓儀軌,早上一大早起來,基本上講兩點半三點起床的時候,就是搞禅訓儀軌,搞到肚子餓了,吃晚飯出坡,出坡完才打坐,你現在以為說到禅堂就是坐香,跑香,坐香,跑香,你怎麼參念佛是誰?念佛時誰,這個從淨識以後這個地方修行開始以後,那個時候一靜下來,因為數息已經止法了嘛,止法就是心靜下來以後,佛號會跑出來,那才有念佛是誰,你根本沒念佛,哪有念佛是誰,現在就抱著蒲團,你那麼參念佛是誰?你根本沒念佛,怎麼念佛是誰,我參念佛是誰,怎麼念,像那些人從來沒念過佛,怎麼有可能念佛是誰?

  而這一法從弘忍時代就一直傳下來,現在戰亂,通通破了,道場也破了,法門也斷了,所以誰也不知道怎麼參,只知道參念佛是誰,怎麼念,你從來沒念過佛,怎麼念佛是誰?

  所以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按照淨土,我們講彌陀經上面所講的,到了淨土,僧團就是僧團淨土,是佛陀的第一個淨土,在這淨土裡,淨土的第一件事,就是供養十方諸佛,什麼叫供養十方諸佛,就是培養一切善根,培養善根什麼,念佛,拜佛。

  所以早上每天一定要皈依三寶,要問五能,要受戒,這通通每天都要一次,然後念佛,大概半個鐘頭到一個鐘頭,而且聲音要洪亮,不像你們,都是維那在念,自己在哼啊!哼啊,蚊子蒼蠅,蚊子叮蒼蠅,你要唱誦,吼出來,然後你坐下來的時候不念佛,佛號跑出來,你才能參念佛是誰,你根本就沒有,坐在那裡,師父說要參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念佛,嘴巴念,心念?心念,嘴巴念,我念,到時候三字經都出來了,當然是我念了,不然誰念?還會鬼念?

  因為你根本不念佛,你怎麼參念佛是誰,就是因為你有念佛,這一坐下來,佛號的那種影像,那種法塵會浮出來,你才從法塵上面去破參,你根本也不念,然後又不知道整個過程是怎麼運作的,你不到達置心一處的時候,怎麼會浮出法塵?那是單一法塵出現的時候,你從那個地方去破的,你即沒有法塵,也不能置心一處,又不念佛,就意識形態搬一個念佛是誰,那個時候你是在哪裡呀,那時候你在這裡呀,你在這個地方怎麼參呀?你禅觀都沒有,你怎麼參吶,不可能。

  首先我們訓練到淨識,不但要淨識,禅觀基本上要起來,那個時候佛號一浮現,你馬上殺進去,那個時候我告訴你,三個月都嫌太長了,每次香起來你都啪!捕捉到,啪!撲捉到,幾次不成功,你就會發現成功是什麼,每一次念頭一來,你就抓住,念頭一來,你就抓住那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觀照,什麼叫照住,什麼叫照見。

  你現在什麼都沒有,跟你講觀照是什麼,照住是什麼,照見是什麼你也不知道,我講的再清楚,也變成知識而已,你只能說海雲法師說,什麼叫觀照,照住照見是什麼,觀照是什麼,照見是什麼,所以照見五蘊皆空,海雲法師說,說的都是知識,你一定要進入,你進入到那裡面,你才會看到,哦!原來是這樣。

  那什麼都別講了,你說我清楚,我清楚,我知道了,你不進入,那你就開始腦筋一直轉,一直轉,還是用大腦,叫你不要用大腦,你還是用大腦,因為你沒有進入實際修行的領域,這一塊你完全看不到,這個就是遺憾,遺憾。

  大家都來修行,大家都要追求真理,大家都要追求真實的生命,大家都在追求法身慧命,那你追到哪裡去了?你都追錯了,你方向錯了,最真實的,最實際的,已經灌頂完畢了。

  你不要聽了嘴巴開開的,聽經不要入定,都老是聽到入定,入定沒用,你聽經會入定,就是在欲界定,按照那思維邏輯一直轉進去嘛,而我講的絕對合乎邏輯,你放心,我不會講不合邏輯的話,不合邏輯,你馬上就跳起來,我合乎邏輯的就是知識,所以我跟你講,講的再好都沒有用,你一定要走進去,講只是指導你,這叫指月,月亮在那裡你不看,你老是看這個干嗎,這個叫知識,你要看到月亮。

  告訴你法身是什麼,你就進去看法身,然後再下一步該怎麼做,你就知道了,因為你都不行,你就要一直聽,你去行,行到要領抓到了以後,根本不用聽了,我不講,你也會接下去,因為你知道下面是什麼。

  但你不行啊,不行的時候,那只好再聽,看師父能不能一直講,講到我們通通開悟了,我每次講你都開悟,都是快要開悟,然後就搬凳子來,又差一點點,然後再搬樓梯來,又差一點點,跑到樓頂上,還是差一點點,叫飛機把你送上去,你還是差一點點,你永遠差一點點,那一點點就是你不行,不行,一定要行,而那個一點點的行,你的功夫要多少,那就個人的根器,個人的根器,你這輩子不修,下輩子修,一樣,還是要修,聽的多有個好處,就是下輩子來讀書,不考不玩,大考大玩這樣而已,然後每次考都第一名,一百分,因為你已經儲備起來了,現在跟你講這些,是這樣的,那叫做有漏福,有漏福,不要修這些有漏福,你要真修行,真修行,這個是跟各位談到這裡。

  這個地方談到淨識的這個部分,至於觸功德那邊,我們講這個基礎再看回來,技術面這裡,這個地方我們談到這個觸功德,觸功德就是八觸十功德,在這個時候,這個是在止法上面要進入置心一處之前會有的現象,那很多人在這裡也被打敗了,就是說,會被舒服禅纏住的人,來到這個地方,那麼會被這個地方困住,有的人會恐懼,因為色身的變化你好克服。心理的狀態你難克服,而絕大部分在這個地方,他很快,這個止法的時候很快,你就突然間會溜進去得禅定。

  因為這個舒服感,他跟這個舒服感不一樣,在這個時候,假如有觸功德的這種逆源,逆源就是酸痛麻癢,再加生理上的,那一種痛苦狀況,是一種身心好轉的現象,這個你比較清楚,假如是很舒服的感覺產生的時候,你會精力旺盛,那個時候你會更精進,更精進的時候,那你就進禅定了,這是第一個。

  假如是心理狀態,那就更糟糕,同樣他也有兩種狀況,心理狀況有一種是惡心,一打坐就怪味道出來,這個叫逆緣,觸功德當中的逆緣,生理上有逆緣就是會痛,那麼心理上會厭惡,不喜歡做功課,或者是看到佛像都討厭,這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反制作用,這個部分,我們想精進的人,會知道這個已經進入觸功德了,自己會很謹慎,你會有罪惡感。知道這是業障,你禅修的人還好,修法的人還好,為什麼,因為可以拜忏,假如是拜忏的人呢,他怎麼拜呢,這個時候他只有休息,靜下來去感受那份該忏悔,而不能忏悔的這種痛苦,他一段時間就過了,過了以後,這個逆緣我們都好處理,到這個地方觸功德的時候。

  順緣最難處理,順緣很難處理,因為你有舒服感,你有滿足感,你有成就感,然後那個精進,瑞相連連,你噗!跑到禅定去了,那個數隨止,再來就觀還淨,很快就把你帶進禅定了,在禅定裡,跟這裡不一樣,這裡就是你坐在那個地方,你會鑽在某個地方,你會看到金字塔了,等一下巴菲爾鐵塔,等一下那裡,你專門在看那個,但是來到這個地方不是,當你看到佛菩薩莊嚴的時候,那就恭喜你入禅定了,你完蛋了,因為一入禅定,你就很難爬出來了。

  我跟你講說,那是色界天天王,跟天人的三十二相莊嚴,你不相信,因為那個時候,你所看到的都是這種菩薩,這種佛菩薩,很莊嚴,而且更微細的你都看得到,那個絲格多麼微細,你都看得很清楚,那個叫做禅定。

  你會說,我就看到佛菩薩,那就沒辦法爭了,因為你確實看到,但那是禅定境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不一樣,因為那個地方有二十四重天,四禅天裡頭有二十四個天,按每一個天的殊勝都不一樣,你就會說,那是佛菩薩,你是到了某個淨土去一樣,這叫無藥可救,你叫入禅定,入禅定我們不跟你撿別。

  因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實也很清楚,但你一定要堅持說,這個是在色界定,我們不是要入色界定的高低,我們要趕快橫出三界,你要再回來鑒定,我是不是真的置心一處,是不是真的放輕松,是不是真的息出息入很清楚。

  你要知道,你在禅定裡是沒有用的,你在禅定裡看到那個很美很美,佛菩薩,你的心已經跑掉了,你沒有置心一處,你要留意到,但是你入禅定沒錯,但是你沒有置心一處。

  那我們要你置心一處,是開始要看念頭,為什麼要你念佛,法塵會現前,你就進去了,你從念頭裡看,那就剛才看的八識識怎麼樣形成概念,證初果;然後你想再進一步,二果向,看到五蘊識怎麼形成八識識,證二果;然後我要再進一步,三果向,看到念如何形成五蘊識,就證三果了;然後我又要再進一步,四果向,看到我執無明,破了,七信位;再進一步,八信位,看到法執無明,再破,證九信位,無學位,法執都破了,我執也破了,就這樣叫無學位。

  無學位就要進入十信,在十信位裡擴大,然後准備進法界觀,這就我們修學的過程,你沒有這些基本的這些東西在禅修裡只這樣講過去了,在經教裡,這裡就講不完了,我們簡單的告訴你這些,詳細狀況我們等明天再講。

 

上一篇:海雲繼夢: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五集
下一篇:海雲繼夢: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三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