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3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43講(2007年12月4日)A

  今天我們要看的是第55頁第二段,我們先看一段經文,大家對對地方.

  “時逝多林菩薩眾會,悉見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所有極微。一一極微。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種種名字,種種色相,種種莊嚴,種種清淨,種種依住,種種形狀。”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經文沒什麼意思,他只是這樣帶一下。他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是,修行人他所必須關心的,就是,這個經文他所提到的東西不是不重要,是太重要了!從這個文詞上面來看沒有法義,但是這個文詞裡面都是行法,而且是最高的境界。

  什麼境界呢?你看“逝多林菩薩眾會”,這個眾會當中所有的菩薩們悉見、都見到十方。十方是表示整體的。“盡法界虛空界”,都看到了,盡,都看到了。

  “一切世界所有極微”,十方盡法界虛空界,那麼所有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所有的極微最微細的也都看到了。那這很簡單的講,你看到一個世界都能看到很微細的,而不是含糊籠統看過去的。現在各位看我們的窗花,有沒有?長什麼樣子?眼睛閉起來你能畫一遍嗎?你知道有窗花就不錯了,是哪一款哪一形,問這麼詳細干嘛?叫你畫,你就一敗塗地。這就表示我們只是很籠統的看到,你沒有看得很仔細。“極微”那就更不用講了。

  那想想看,各位的人生,今天怎麼過的?今天,大概還可以想象的到,大概啊,還可以想象的到,只是大概而已呀!你坐公車沒?有嗎?公車是幾號?大概知道了。那部車子車牌幾號?絕對不知道。對不對?走哪一條路往哪一條路呢?大概知道。那有幾家商店呢?絕對不知道。對不對?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極微呀!你大概上車就睡覺,直到一個大轉彎以後就把你晃醒了,嗯,再過兩站就到了,不能睡了。對不對?大概就是這樣子。

  這就是我們的一生啊!你今天的記憶裡,印象都那麼模糊了,那昨天呢?就更模糊了。上個禮拜呢?那就更糊了。上個月呢?大概就都不知道了!那麼去年的今天呢?那你就想我要想想看,想到下輩子都還想不起來。去年的今天你都想不起來了,十年前的今天那就更不用說了,對不對?那前輩子的今天呢?那你就去問阿彌陀佛看可能知道。

  為什麼?我們的一生啊,都是迷迷糊糊的。為什麼迷迷糊糊的?因為你用大腦。大腦所記憶的東西會隨著時間逐漸模糊。大腦裡記憶的再多,下輩子來統統沒用。

  你就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啊,那下輩子才會起作用!那要變成你的生命因素怎麼變呢?那就多啦,用法門啊。那你用什麼門呢?木門呢?鋁門呢?哪一門呢?

  那現在,訊息很發達。廣告,廣而告之嘛,廣告,那你也接受了很多的訊息。這些呢,跟你大腦記憶得一樣,都叫雜訊。你不管到哪個山頭裡,不管到哪個法門裡,我不是批評他不好,因為你吃了太多的藥叫中毒!這雜訊太多了,對你沒幫助。你不管到哪個山頭裡,不管依止哪位善知識,都不要緊,就那麼一位,50%在他身上,修他的法,25%以上那麼廣結善緣,你不會起煩惱的。

  今天你修到這兒來問我:“師父,我修這個法門,你看怎樣?”我看當然很好。 “那不過”,那就不好了。你要“不過、但是、可是、還有”很多,都不行,就表示你中毒了!而且要警告你是,中毒已深!甚深!極深!

  你想想看,你學佛多久了?你一定要有一個法門。《菩提道次第廣論》也好,那個《菩薩行論》也好,什麼論都好,《清淨道論》《解脫道論》都好。那你就干到底啊!!今天《清淨道論》來講你也跑去,明天《菩提道次第》來講你也跑去,後天來你也跑去。跑到最後你哪一論?就是論,什麼論都可以,反正我都可以跟你講上幾句,那你就完蛋了。這個叫做老油條,炸到都變黑的,而且也很脆的那個老油條。老油條什麼意思?可塑性等於零。不但可塑性等於零啊,你已經變成了“恆常”,不是無常。只有無常你才有可能成佛,你已經永恆的定型了沒用了。而且呢,又有一種味道,老油條的味道,沒用了。一定警告自己。

  跟誰學都不要緊,我不是說你來一定要跟我學,不是這個意思。你來你可以參學,我們很樂意教你,但是你回去還是你的那一門。你假如現在還找不到哪一門,那本能是最殊勝的。(眾鼓掌)

  我跟你講,我不是拒絕你,也不是不歡迎你。但是你已經有了門的,不要來。我不跟人家搶信徒,你放心,我不跟人家搶。但是你沒辦門的,那告訴你,對我要信心。知道嗎?我這一門對你絕對可以給你成就。

  但是你不要聽我這麼說“哎呀,我師父沒這樣講呢。”那心開始動了,那家伙叫該揍。你對你師父要有信心。你不要一聽人家說我這個好,那你就心裡癢癢的。“唉,我認得太早了!”不是。你一定要字句如信,對上師有信心,對道場有信心,對法門有信心,對你自己要有信心。

  你來,我是認為你是來參學,我很樂意告訴你。你對那邊要有信心啦。你不要又敢又不敢,“師父,你看呢,那個叫廣論的你知道嗎?你看他好不好?”你又欠揍了。“你到底是不是要學他?”“有啦,學兩年啦!”你就欠揍。你學兩年,那你就認定他了,他是你的法門,你要有信心啊。“我現在學廣論,嗯…那我來跟你華嚴參學一下。”

  這個,你的立場要表明清楚。學廣論,你怕我知道。那你回去報告,學華嚴也怕他知道。你光是怕就怕死了。不能怕,很坦誠的講,“師父,我現在在哪裡跟誰學。現在來這裡呢,想跟你參學。”表明清楚。這不是罪過。我們這裡講五十三參就是這樣啊。“我跟文殊師利菩薩學,文殊叫我來找你,所以我來找你了。”這沒錯啊。

  而你,偷偷的、暗暗的來。“師父,嘿嘿,有那個,你知道嗎?”這個又不對了。修行人坦蕩蕩,心裡很光明。學了半年以後,你覺得“師父,我本來學什麼,現在想改過來,認土歸宗,跟著你學到底,可以嗎?”可能跟我兩三年後,說:“師父,不行,你這一門我學不來,我想放棄你,再學別人。”也可以。很清楚啊。對不對?你想來,我當然要教你了。你那個信托都蓋著,交給我了,閻羅王已經做見證人啦,我不成就你,我要下地獄,對不對?

  那你都沒有,你兩邊你都想打馬虎,都有“但是”、但書,法律叫但書。有“但是”的話,誰都不跟你保證。閻羅王一看到“但是”,就一定是我這裡的,一定閻羅王管的。只要有“但是”就是閻羅王管的。知道嗎?修行一定弄清楚!

  那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的,是華嚴的領域,普賢乘裡修行到最後的狀況。前面講到,世尊,他是以這個正念思維,“令諸菩薩安住如來獅子頻申大三昧”,所以呢,逝多林中的眾會,那麼都能夠見到十方,生命整體全方位的境界。是指這個意思。這呼應前面那一段,他講這邊接下去的情況。

  所以這些菩薩們,不但悉見,而且每一個極微、一一極微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換句話說,我從一個極微細的地方,我可以看到好多好多的人生、宇宙的真理。

  我舉個例子,給你去了解看看,華嚴的殊勝在哪裡。這裡有一盆花,有沒有看到?一盆花這裡,看到。花是不是微塵?你不要一直想說要電子顯微鏡看的那個。花是不是微塵?你這樣看花不微塵。但是我看,我給你看,花是多麼微細的微塵。

  花,對嗎?什麼顏色?你知道嗎,白花香還是紅花香。知道嗎?好了,這就是一個概念了。一個概念,一個世界。

  白花、紅花、黃花為什麼要這樣配?這個叫美麗,對不對?假如配不好,叫做土裡土氣;配得好,叫秀裡秀氣。對不對?這叫美學。要怎麼配才好?美學,你知道,美學啊,美學是不是一個學問?一個學問是不是一個世界?那你要研究美學,研究什麼?顏色,形狀,各種搭配。他是不是各種顏色和形狀要搭配,對不對?紅花也要綠葉配。對不對?所以他就有綠葉來了,所以插花不能只有花沒有葉。對不對?這個是一個美學啊。

  好,現在是冬天。冬天應該是冬天的花,那怎麼有那種花,劍蘭?菊花是秋天的,怎麼又有呢?這裡牽扯到什麼?基因工程、生物科技,是不是又一個世界出來?

  那麼,它有沒有牽扯到氣候學?這個花是南方花還北方花?是不是牽扯到地質學?只要有個學就有一個世界,有沒有?它是不是一微塵,看到好多世界?

  些花有的還是進口的。進口怎麼來的?是不是牽扯到國際貿易學?它不只國際貿易學,它進口的,從那裡你去搭飛機去看看,等你帶回來已經變成花干,葡萄干的干。人家是怎麼弄來的?這裡面牽扯到國際運輸學,還有快遞學,快遞,有沒有?甚至於花最需要新鮮到,那叫冷藏學。有沒有?多少世界,你算。

  這不是一花一世界,一微塵裡,一一微塵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度,有沒有?你看到沒,這一微塵。是這樣嗎?我看還不止。花是植物,你可能研究的更多了。還有植物學沒講呢,裡面還有礦物學,還有肥料學。太多了。

  那我講的不過是舉個例子,讓你是從微塵看佛剎。那這裡頭,一一微塵中,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度。有沒有?清楚吧。

  學華嚴的人,不只心量大而已,而且要能夠小中出大,大中出小,小能入大,大能入小。這什麼?一一都是整體,都是整體。當你是這樣的人生的時候,我告訴你,不是達觀、不是樂觀、悲觀的問題,他根本叫做圓融觀。

  我從這一個地方就可以看到一切了。所以一個人,我常跟各位講,你在家裡的事,你要全心投入把它做好。我們講,很簡單,中國《大學》裡頭就六句話而已,“灑掃應對進退”。

  為什麼講灑掃?掃地之前要先灑水。現在都不管了,反正拖拖地板嘛,對不對?掃地之前就要先灑水,所以叫灑了以後再掃,要不然一掃,古代那一掃灰塵就飛了,所以灑掃。這是處世,它是最簡單的工程。那吃水果之前要洗,所以叫做吃了洗還是洗了吃。你看看你現在都吃了洗,吃了以後再洗手。對不對?不是,有一個很簡單的工程,叫前後次序。所以灑掃,翻譯成現代的話來講叫做處事的程序,處理事情的程序。你要懂得處理自己的程序。當你懂得處理自己的程序以後,你跟人家應對就很簡單了。當你不會處理事情的時候,你跟人家應對,你只會掩飾自己而已。

  因此就告訴你,要懂得處事的程序,而且你要完全投入,你才會做好。一個事業也好,持家也好。持家是一個很大的事業,你要完全投入把家庭給料理好。你在處理的專業領域,你的工作崗位上,要怎麼樣把它做好,都一樣,你要完全投入。在你那個工作崗位上,你就可以發現,在那個小小的微塵裡,你就可以發現那“無量無邊的佛剎佛土”。你不會有煩惱的。

  有煩惱的,都不深入。現在學佛人困擾的就是“法門那麼多,我怎麼修?”那當然你煩惱來了。既想念佛又想輕松,參禅可以頓悟。然後參了半天,念佛人告訴你“哎呀,你不是那種根器啦,還是這個末法時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這樣好解決了。”當然好解決,念了半天,妄想不斷、煩惱不斷,真的能解決嗎?

  到最後你就逃避,就跟這群人老是講那種話。然後呢,他講都沒問題。可事實上又不是沒問題,因為你有問題你不敢說。一說了人家就說你???,對不對,信心不堅定。“那我干脆不要跟你們在一起就好了”所以你到最後就變成這種狀況。

  為什麼有這種狀況?你的信心不足。為什麼信心不足?因為你不深入。只有你真的深入,你才能產生信心。只有真的深入,在很簡單的事情上去深入,你的心靈年齡才會成長。否則你的心靈年齡不會成長。因為你很膚淺,你都廣。廣,又不是真廣,因為你不窮盡。所以你剩下來就只是應付。在應付當中有絕對的都是掩飾。

  就像我們一般人,“吃飽了沒?”“吃了,吃了”。“吃了,吃了,你要去哪裡?”“我要去飯店。”“去干嘛?”“去吃飯。”因為你講話都是應付嘛。應付就是掩飾。你知道嗎?你可能都無意。所以當你靜下來的時候,你就開始起煩惱了。

  所以我們要你,就地,你現在的位置,人生的位置上深入,圓融道就起來了。所以就定位啊。

  你不要問我怎麼定位。你現在干什麼,你就好好做。很多人說定位,“師父,你看我修哪個法門?”我老是從你的生活問回來,你要干什麼把它做好。但是你現在,對於你的工作厭,討厭,煩,叫厭煩。你一定苦的,一定很苦的。

  在你的人生裡,你的生活中,你現有的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做好,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才能夠具備佛陀優良弟子的認證。知道嗎 ?你想在佛法中得到ISO9001認證,那你必須先把家裡的這份事做到眉飛目仰,那你就可以得到這份證書。要不然,你叫1009認證,沒資格進佛門。知道嗎?

  好,這是一個很基本的,所以跟你講這是一個行法。這樣子,不小心,又做了一次法界大灌頂。(眾鼓掌)這個法門你要好好修的,誰都可以修的!有沒有收紅包啊?灌頂不一定要紅包啊,每天都給你灌頂。呵呵…

  你一定要這樣做,家裡的生活一定要弄好。不要老是怪家裡“你這個、那個沒有意義呀!”尤其是家庭主婦,你對於家庭的這種生活、工作,假如有那一種枯燥無味的感覺,告訴你,你修法門也一定會枯燥無味的。因為枯燥無味是你的業。你在家裡,只有那種日常生活的工作給你做,我可以跟你肯定,你一定是福報很大的人。因為不要你去做別的事,不要你去冒風險,不要你去。對不對?你只有在家裡負責柴米油鹽這樣子炒來炒去而已,你都會感覺枯燥無味。你想想看吧,難道你要去承擔風險嗎?這麼大的福報,你前輩子不知怎麼修的,竟然會變得枯燥無味。有沒有?人生要看清楚啊。你就不看清楚。

  所以,我跟各位講佛法、華嚴很殊勝啦!把三法印統攝為一法印,真空覺相;一法印的空性再轉化為人性,有沒有?人性再升華為人情味。這就叫法界三觀,真空覺相觀的空性,理事無礙觀的人性,事事無礙觀的人情味。

  你體會不到,體會不到。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行法。

  好,這些國土裡頭有種種名字、種種色相、種種莊嚴、種種清淨、種種依住、種種形狀,這我就不跟各位談了。為什麼呢?因為每個國土裡都有這些東西。

  以剛才來講,美的學問叫美學,土壤學、肥料學,有沒有?氣候學、植物學,是不是有種種的什麼?對不對?你去進行你就知道。我們讀過大學的同學們、同修們都知道,你有各種學科,對不對?每一個學科都有專家,那個專家不是佛嗎?每一個學科都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學科都是種種莊嚴、種種清淨、種種依住啊,對不對?你要學文的你就知道,天天爬格子。你要是學土壤的,天天到田野調查,對不對?紅土、黃土、什麼土,是不是?一樣嘛!這就是種種世界,種種形狀。

  而你要是有業的話,你學哪一門你都有業,不用逃。你要沒業的話,哪一門拿起來,你都能成就。我們有個同修,他當兵就讀醫學院,就軍人的醫學院。當時派他去一個最冷門的、沒人要去的,叫做脊椎神經外科。在四十年前,脊椎神經外科,那真的是神經病才會去讀的。他讀到畢業以後,他到現在,他開刀全世界最難開的脊椎神經,統統他開的。那駝背駝到彎下來叫人球的,經過他開刀以後都直了,都正了。在台灣,人稱神醫。他開了400多個,一個失敗例子都沒有。而且每一個歪七扭八的,都正起來了,神醫啊!他沒有業,叫他去讀這個就讀這個嘛。開刀就開刀嘛,反正分配給我,我就讀嘛!

  有業的,千挑萬選,你想想看,我不是說你,你不要對號入座。你看,選太太、選先生,選了老半天,選到應該一輩子幸福快樂,為什麼離婚率那麼高?為什麼都是單親家庭?你有業,叫你拜忏你還不拜。“我又沒錯”,沒錯怎麼會造成這種狀況?業。沒有為什麼。所以我們跟各位講,業相現前趕快拜。不要業障來臨了,拜就來不及了。對不對?人家已經定案要把你抓去關了,你再拜有什麼用?業相現前就拜。

  這個,你已經很清楚了,行法的部分。

  我們再看下一段,“如是一切諸國土中,皆有最勝菩提道場,”國土講到菩提道場。

  “一一道場,皆有莊嚴獅子寶座,”這很清楚啊。這個好像說,每個學問、每個學科就是一個世界,每個學科都有一個系主任辦公室,對不對?系主任辦公室皆有獅子寶座,那椅子、桌子最大,是不是這樣?類似這種情況,當然系主任跟佛是不能比。

  “一一座上,皆有菩薩成等正覺,”他要沒上路的話就不能成等正覺了,對不對?他在那邊做研究拿到最高的這種發明、這種發現,那就是成等正覺。

  那他既然有這種成就,“一切菩薩所共圍繞”。那些研究生是不是都是菩薩,對不對?所共圍繞嘛。那你假如不認真做學問,光是走後門、交際應酬啊,那就“完蛋菩薩”。沒有人念“南無完蛋菩薩的”,一定是“南無成就菩薩”,對不對?所以我們做人處世,所以我跟各位講,你要修行,基本的人格性要具足啊。你基本的人格不具足,你修到最後你就“南無完蛋菩薩”了,對不對?你基本人格具足,來到這裡很自然你就成等正覺,菩薩圍繞嘛。這不會有問題的。

  所以一個行者在修行的過程中,他會接受種種煎熬的。貧窮、人家冷落、是非圍繞、沒有人供養,你自己要怎麼辦?你要耐得住寂寞,你要有守窮的本事啊。你知道嗎?你要有精進的天分啊。你要是這些沒有的話,你怎麼修行啊。“師父,你看我修行會不會成就?”要成就,簡單,先好好被修理一番。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說,“要想成就諸佛菩薩先做眾生牛馬。”(眾鼓掌)做眾生牛馬是什麼意思?替你背重,還要被你打,你知道嗎?你看看,牛馬,我給你背重的走,然後呢,你高興就好,不高興就鞭子抽我兩下子。對不對?那你要懂,沒有那幾個主人會感謝牛馬的。我們的農夫比較好,不吃牛肉。為什麼不吃牛肉?因為牛有恩嘛。所以它死了,都捨不得、不忍吃它,這是感恩的心。可它在世的時候,你還是打它打著玩的。打著很好玩,因為打別人不是痛自己,是痛別人,自己沒感覺。這就是牛馬。你當菩薩你就要知道。

  各位還沒有被信眾修理過。這個是,不是說各位會怎麼樣,是信眾、行者、我們修行的信仰者跟信徒們,因為他有挫折、有困難,他也會急起來,急起來,或者當他的目的、他的業力來的時候啊,管你是師父、是佛,他也照罵不誤。就這樣子啊。

  有一次我在美國,一個同修就到道場來找。我不在,就打電話:“啊,你今天有名了,你是國際大和尚了。啊,我來找都找不到,你也不事先跟我講。”我說,怎麼知道你要來找啊?我為什麼走都要跟你報告啊?他急起來不知道什麼事,反正,“我來找已經費了很大功夫,你竟然不在。不在還不打緊,跑到外國去。”你把師父當什麼?你口袋裡的玩具啊。那沒辦法,因為他急起來就這樣。你說他錯嗎?好像也沒錯。你說他沒錯?但是話講起來,笑死人了。這就是人性。這叫做眾生牛馬。那還不只這個,很多就是了。現在先簡單告訴你,這樣的一種情況。

  當然你有所成就,下面這句話講的更好,“一切世主,恭敬供養”。前面是菩薩所供圍繞,你要留意,這兩個有很大差別啊。要帶研究生、帶研究,這個叫做菩薩圍繞嘛,因為他要成就那個東西嘛,對不對?世主恭敬供養,就好像你研究的這個東西對社會有益。有益啊,那很多企業家,企業家就是世主啊,對不對?他恭敬供養,他提供研究經費給你研究,這不是供養嗎?對不對?那有些是小國王嘛,縣長、市長、省長。那個大國國王、轉輪聖王,就是我們國家主席領導那就是轉輪聖王嘛,他會供養。他供養不是給你供養,給你研究經費就是供養。國家撥款給你,不是國王供養你嗎?給你的研究經費不是給你回家包二奶的,對不對?那是給你的研究經費,你要好好做研究再用的。

  這個就是,講的深了是很完美,把現在生活人的情況完全表達出來。而且我們是全方位的什麼,相互關系。所以佛法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你絕對可以兌現,絕對可以去,非常完美的履行你的人生任務,不會沖突。而且你的人生啊,會更燦爛。不會因為學佛而蕭條,不會因為學佛而衰退,不會的。

  你會學佛學到你人生蕭條起來,絕對學錯了。除非你是自己發願“我放下一切”。放下一切,不是蕭條,我主動放下了。我學佛以後,業經營業失敗了,那你就弄錯了。“我要放下,我要布施,我要供養給別人”,那是另外的一種做法,那不一樣,跟逃避是不一樣。

  所以留意好,這個從生活中來修行,是非常好的一個項目。

  那麼第三段講,“或見處在不可說佛剎大眾會中。轉正法輪。其聲無礙,遍周法界。”

  這個是指正式的轉*輪。這個就比較專業了,從佛法來講是專業。要轉正*輪,就直接跟你提到人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直接跟你提到,生命的存在與真相,或者呢,你在人生中的奮斗的方向跟目標,這叫轉正*輪。直接從這一方面來講,他就不是講說,是從生活中修了。你留意到。前面那個部分是講從生活中來,這個是從大菩薩的這個菩薩道、菩薩事業上來講的。

  “其聲無礙,遍周滿月”,這個都是講智正覺的成就。

  那麼,再下一段,“或見處在天王宮中,龍王宮中,夜叉王宮”中,“乾闼婆”王宮中。

  這後面他就逐漸縮了,一直減縮了。這個是,佛經中的一種行文的格式。前面講,在什麼王宮中、什麼王宮中,有沒有?舉兩個而已,兩三個,兩個。第三個,夜叉王宮,有沒有?告訴你“中”已經省掉了。其實是,要真是的話,你假如不嫌麻煩的話,你一直接下去也可以。那假如是玄奘大師翻的話,他這每一個,一定是王宮中、王宮中、王宮中、王宮中,一直王宮中。他那個人不能隨便刪的,有點像迦葉轉世的樣子。這個是般若三藏翻的,他是從,因為這個文,是清涼國師潤文的,清涼國師是研究什剎難陀的《八十華嚴》的,所以他有什剎難陀行文的這種格局的在。所以他這個地方就逐漸縮下來。所以第三個呢,夜叉王宮‘中’就省掉了。

  再下面連“宮”也省掉了,“王宮”也省掉了。就“乾闼婆”,有沒有?就一定是“乾闼婆王宮中“,把那個省掉了。要不然你念起來一直都是,王宮中、王宮中,什麼都沒有,只念到王宮中。他就是把那個一再重復的那尾巴部分刪掉了。

  “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王宮中。”有沒有?一個就把你點出來了。

  “及余人間,村營城邑,王都聚落。乃至種種眾生住處,現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

  好,我們先把這個地方跟各位做個解釋。他先講,這幾個住處,這些是眾生,統稱為眾生。這些眾生呢,我們很簡單的講,都是世間主。世間就六凡,沒有聖人,這裡不談聖人。前面那是聖人,菩薩所共圍繞,對不對?那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那四聖的部分。那這裡指六凡是。這個六凡還是指王。

  這個,佛經裡講這個,要跟各位區別一下。我想大概很少人跟你區別。

  阿修羅、夜叉、羅剎、緊那羅等等,這些我們一聽都知道他們是一群壞蛋,對不對?是不是?都是壞蛋。當然,那,但是你要知道這個夜叉王、緊那羅王這些呢,就不是壞蛋了。各位要留意。真的,佛經裡頭講的“王”通常都指男眾,這是第一個區別。講到“神”是指女眾。這個是印度文法的一種用法。就像英文講的,有加s,沒加s一樣。他這個一講到神就是女眾,一講到王就是男眾。但是講到神、講到王的這個時候,從佛經的意義上來講,他們都是善類,不會是惡類。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那麼,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呢?因為在他的用語裡頭,只要是王,只要是神,他都是菩薩示現。

  可你會覺得我們卻有很多王是壞蛋,那是因為你的業力。王不是壞蛋。那些壞的王,你看像布希這種人,布什,他就是示現壞蛋王。所以他會侵略伊拉克,還准備再攻打伊朗。這個就是壞的王打人家。好的王是教化人家,不是打人家。

  那這裡面講的是,他只是示現。示現是過程,你沒有看到他的結論,所以你說他壞。他打我當然是壞人了。可他打你,使你堅強起來。他不打你,你就迷糊下去嘛。

  中國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是極為鼎盛,外國人就研究這段歷史,康熙乾隆時代是世界第一富強的國家。然後呢,和坤就開始大量的貪污,國家就從此折斷一半了。嘉慶年間,又沒有積極的去整頓自己再怎麼樣奮發圖強。所以鹹豐以後,你看連續一百多年的戰亂把我們打得一塌糊塗啊。

  好了,今天你的福報來了,中國又站起來了,重新再來吧,再挑戰世界第一吧!有沒有?現在是不是這種情況?那為什麼這樣?因為你有那個挫折,中國才會再一次富強。假如沒有那樣子,你不會富強。可是當我們被欺負的時候,誰不咬牙切齒?哪個有血性的中國人不憤憤不平啦?對不對?這關鍵就在這裡啊。我們經歷了被人家欺負的過程,那你才能堅強啊。

  你假如不經過那個情況,我們還是一樣吹牛,天下第一,中國的易經八卦。你現在到國外去,我在外國遇到一個中醫師跟我治療。他一面治療一面吹牛,我說“好了,好了,那個火這樣燒,你不要亂講了。”

  “我不跟你講,你不知道。”

  我說“你不知道,講給你聽也知道?”

  一講,“你也懂啊。”

  “什麼我懂。你懂,你為什麼移民來這裡?中國那麼好,你怎麼不叫他們移民到中國去?”對不對?中國那麼好,你為什麼移民出來?不講了,講不下去了。這叫做大頭病、愛吹牛。你移民到人家的國家來,你就不要說人家的缺點嘛。對不對?要去說人家的缺點,你還移民來干嘛?因為他斗不過人家,反正只能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錢嘛。這個都不行,這個就沒有信心。

  那我們,也因為這個樣子,整個民族開始在改造。有沒有在改造?我相信各位,你都體驗到了。

  這個就是說,人一定要經過這個過程。那我們從整體情況來看,雖然對我不好,他也是王,他是一種示現。佛法在談這個部分,尤其大乘經典在談這個部分的時候,很多人體會不到。小魔,魔子、魔孫、魔女啊那是壞蛋,魔王不一定壞蛋。你要留意哦。魔王不一定壞蛋。你要看經文看清楚,常常魔王都是佛菩薩的化現。有沒有?

  放焰口,有沒有?那焦面大士,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的。你說“啊?觀世音菩薩不是福報那麼大嗎,為什麼會變成焦面鬼王?” 焦面鬼王是你講的,不要亂講啊。晚上回去睡覺你就知道哦。

  所以,那是菩薩示現。而菩薩示現的時候,他有種種情況,因此我們通常以“王”來帶過去。所以,你不要弄錯。他是現六凡相。

  那麼在每一個族群講一種法,每個族群聽的法不一樣。你不可能跟魚講說天上怎麼飛、怎麼飛,那魚怎麼聽得懂。對不對?你跟天上的麻雀說,在水裡怎麼游、怎麼游,你要害死他比較快。因此你跟天上的麻雀要講麻雀的法,跟地下的魚水裡的魚要講魚的法。這是不一樣的,因此他有種種法門。

  “所謂。生種種族姓。受種種色身,住種種威儀,示種種相好。佩種種圓光,放種種光網。處種種眾會,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變,現種種威力。發種種音聲。出種種言辭,以種種名句,演種種教法。”

  這幾個就是,我們跟各位講,目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以後的生命狀態,就是這些。是永恆的,是恆動的,是芬芳的,是光明燦爛的。有沒有?怎麼光明燦爛?就是這裡,“生種種族姓,受種種色身,示種種相好,佩種種圓光”,然後呢,“處種種眾會,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變,以種種名句,演種種教法。”修行以後的生命,就在做這些事。

  這個呢,我們很難處理。你現在呵,早已把,上班下班打卡、上班打卡、下班打卡,你都煩惱得要死了。對不對?他還要“處種種眾會,出種種言辭,以種種名句,演種種教法。”你看那個生命等級差多少?有沒有?止於至善的生命,就指這個。

  你不要簡單光講極樂世界有多好、多好,那沒用。你要講這種生命的狀態。在極樂世界裡的阿彌陀佛在做什麼?因為他在極樂世界這個種族、族性當中,這種色身當中,他“以種種名句,演種種教化”。就是這樣,阿彌陀佛。

  那我們也一樣啊。你將來成就以後,有一堆要你教的。每個人都當過老師,那一群人要你教到他們通通變成老師。那你就知道,現在老師沒有那種榮耀,也沒有那種韌性。以前老師就是老師,一輩子都是老師。那有支扇子搖,就已經不錯了。那個老師假如還能佩一條那個流蘇,有個玉,佩在那邊會“嗑咵、嗑咵”,那個老師就已經福報很大了。而他一輩子,就是這樣兩袖清風搖著扇子而已。

  他在等什麼?什麼時候是他最風光的時候?他教到員外的兒子。那個員外的兒子要結婚的時候,他可以做大位。這是一個,這是比較常有的。因為教員外比較快。另外一個就,他的學生中狀元的時候,那他也很風光。因為狀元要回鄉來,他要謝師的。因為老師教的,教那個啟蒙老師是做大位的。另外那個狀元將來要拜宰相為師的,那是另外一個。你假如考狀元,最好不要結婚,到時候你考上狀元以後,宰相的女兒就千金來配你。女生有沒有地位?女生現在應該有地位,看宰相有沒有兒子,配一個給你。

  那以前的老師,他會呆著在那一個地方。他一輩子就是這樣教,他很榮耀。那麼地方上的人,也很尊重他。現在把老師職業化以後,老師不值錢,老師跟其他的一樣。所以每一個老師不是重在品德上面,也不是求其穩定,而是想花招。我不是說你哦,你當老師不要說我罵你,因為他必須要有招式,想盡種種的花樣要他成為名師,而不是想要讓自己成為良師。知道嗎?這個就是這樣時代的可悲,可悲!他是一個良心、良知的工作,結果呢,變成跟一般的工作一樣。有沒有?他把眾生的法身慧命給商品化了。這就是時代的可悲呀!

  我們中國真的要富強啊,我跟你講,把老師的地位給恢復過來,中國一定強,強得不得了。(眾鼓掌)當老師被商品化,變成一個推銷員一樣在推銷他的知識的時候,就完了。所以,老師的責任是很重要。

  我們社會能不能轉變,開始真正的尊重老師。而老師也以他的品德成為良師,為老師的一個師的本質。而不是在用他的演講技巧來那個,不是這個樣子。現在沒辦法,因為老師在重他的演講技巧,炫耀他的這種才能、才華。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迷惑了。他不是學老師的德,他是要欣賞老師的才華,所以師生之間的關系就很復雜。有沒有?

  我不小心講到,這個關系就在這裡。因為才華,才會產生。古代也有這種狀況,師生戀是很美的,但是他以德。現在師生戀是以才,所以問題就很大。

  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談的這個部分,那個,來給各位做一個參考。好,我們再看下一段。應該要休息一下,一下子就已經講完一大半了,這個進度還不錯。 不然你說,師父怎麼講得那麼慢。好,休息一下。

  《四十華嚴》第43講(2007年12月4日)B

  “如此會中。菩薩大眾見於如來甚深三昧廣大神變。如是盡法界虛空界。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遍一切處。種種方轉變中。種種方法門中。種種方想住中。種種方出生中。種種方分齊中。種種方解起中。種種方海中。皆依於眾生心想而住。”

  好,我們先看這一段。他講到這個會,在這個時候,此大會中,大眾們都見到如來的甚深三昧、廣大神變。這個“見”就是知道了知的意思,就是佛的神變跟獅子頻申三昧的殊勝了解。而且他有個最重要的,不是看到佛變魔術,而是佛的這個獅子頻申三昧,也能夠流到我們的生命中來,我們也能夠有那種感覺。

  各位應該多少有那種經驗,就是“我知道你很快樂。”有沒有這種感覺?假如你都沒有這種感覺,“你快樂,我怎麼知道?你告訴我,你快樂不快樂。”那這樣的話,這個人就沒有神經系統。你應該能夠感受到,父母親疼你、愛你。假如沒有的話,這種人是可憐的人,知道嗎?你應該能夠感受到,夫妻之間相愛的存在,那種感受應該要有。假如你一直感受不到對方給你的愛,那你這個人大概不是冰塊也是木炭,冷冰冰的石頭一樣,鐵石心腸。你也應該能夠感受到,子女對你的愛。你可以感受到。不是我看到他們兩個相愛,那兩個相愛跟你有什麼關系呢?對不對?他們對你的愛你能不能感受到?這個不是執著。

  一般佛教,忌諱談愛。不談愛的,講到愛都講慈悲,講到漂亮都講莊嚴。所以呢,當這個孩子長得其實並不怎樣,你也不說他不漂亮,那你就改為說他很莊嚴。他很漂亮,你也不能說“你好漂亮啊”,你要說“你好莊嚴”。

  有一些剛學佛的,在佛教文化裡剛轉出來的,“師父你好帥啊!” “不能講師父帥,要講莊嚴。”(眾笑)那他長得其實不帥,你也要講他莊嚴,因為你不能講說他不帥。那結果呢,帥跟不帥通通叫莊嚴,到底你在講什麼。這個叫做欺人,自欺欺人,這種心境不夠坦白。

  現在已經不一樣了,時代已經不一樣。那你呢,應該很清楚的表達你的意念。所以我們說,愛的存在,已經不是私底下、偷偷摸摸的那個愛。他是一個生命本然的東西,他是一種生命互動交流的具體狀態,我跟你,講具體狀態。所以,當你沒有辦法感受到國家給你的愛、政府給你的愛,這種人,一定會做壞事,你放心,他一定會做壞事。

  所以當一個人不能感受到對方給你的愛,你一定會背叛對方。你想想看,子女感受得到感受不到父母給他的愛。子女一定可以感受到。當他感受到你給他的愛,孩子絕對不會變壞。當你給他的愛只是形式上的,要五毛給一塊,只要一伸手你就一百塊一百塊給他去花用,這不是愛,他感受不到。感受不到,他一定背叛你。你要留意到,這就是教育啊! 夫妻如此,父母子女也如此。

  不但個人如此,國家給你的愛,你要能感受得到。所以當政者他是不是有給人民愛,很清楚嘛,人民的感受就知道了。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今天,你會以國家感到榮耀,昨天我們提到這一點啦,生命內在深處的體驗。

  以往皇帝為什麼會請這些出家人當國師呢?國師會指導你國王,如何給眾生愛。什麼政策下來你會給眾生獲得利益嘛,給國民獲得利益嘛。那,他就感受到了。他既然感受到,他一定為國盡忠,他不會背叛的。當你的愛不能到達的時候,只是形式上的時候,他一定背叛。不一定背叛,他會變壞。當那個因緣到,他就背叛。安祿山為什麼亂?因為唐玄宗跟楊貴妃沒有給他真正的愛。他只是形式上的獎勵他、鼓勵他,那剛好給他作亂。你真的愛、真的關懷,不是在私人的感情上面,對不對?因為那是國與民之間的關系。同樣的,是有這個東西。所以,這一個叫做,大我的生命。

  這講起來是另外一個課題。但在這個地方,就跟我們表達這樣的一個意念,你要感受得到。

  佛的神變,不是佛在變魔術變把戲的。我們說修外道禅的人就是這樣,他有一些特異功能他就要表現給人家看的,他沒有辦法給眾生以愛。知道嗎?我們這個字用得太少了,用得太少啦。而他是真正的存在。

  好,我們了解這種狀況,應該回過頭來看這個經文。

  他說像這個大會當中菩薩見到“如來甚深三昧廣大神變”,有沒有?像這種情況他擴大了,“如是盡法界虛空界”。這個地方很少用到這個詞,他下面舉出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很少提到,雖然他講到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都講了,但是這裡很具體的把這個文字給標出來。而我們看到,這種東西也要講嗎?就是要講,下面有文章。

  他講這個東西,他一共分十方來代表整體的全方位。“遍一切處。如是盡法界虛空界遍一切處,種種方轉變中,”這樣就好了,對不對?那為什麼要講“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呢?他在強調這個“方”。

  這個方呢,是方向,方位,對不對?所以他把這十方先給標出來。這個方還有一個意義,叫做規矩、規則。這個方有這個意思。種種方,是種種方向,種種方向那是不是種種規則?有沒有?你看,他文字上在表的和生命中在表的,是一體的。所以像這個字,這個地方,這個方是方向沒有錯,你翻成英文這個“方”你怎麼翻?你只要翻成方向這個詞的時候,那你規則就翻不出來。在中國這裡頭這個方,就是有規則的味道在裡面。有沒有?這個方是不是有規矩啊?有沒有?畫方要什麼,畫圓要用什麼?有沒有?畫方就用規,對不對,哎,畫方要矩,畫圓要規嘛,對不對?圓規的規,要矩呀,規矩啊,所以方圓就有規矩呀。而,這種文化、這種字眼,是沒有辦法用語言直接翻譯的。你若翻他只有方向沒有錯,東西南北定出來不是方向嗎?方是方向,頂多加個方位啊。但是規矩呢,英文怎麼翻?怎麼在這個字裡頭加進去?想都沒有辦法翻的。

  所以今天,你能夠看到《華嚴經》這種經典,是你殊勝的福報。真的,洋人啊,我們叫洋人吧?對不對?我們沒有欺負他嘛,對不對?老外嘛。你用英文,你就沒有辦法去表達他了。沒有辦法那你只好翻成英文叫做方,對不對?fon還是fun,你只有用這種音、這個方這個字直接翻過去,但你絕對不能用方向,也不能用方位那個英文字。那你也不能只講規矩,那個字也不對。它是兩個意思都有。

  所以有很多印度的經文,到了我們這邊的時候,譯經家在譯的時候,一句話要變成兩句話。對不對?他兩個要出來,要重復再講一次。有沒有?留意到嗎?這個就是翻譯的時候你要留意到啊。這些字,不是說你講白話,我就這樣翻就好,講出來你就翻不出來。因為它有多意,這個字有多意,有兩個意思以上,而且這兩個意思又可能是離得好遠。在英文字來看的話,它的意義是離得好遠。在中文字他同一個意義,這個意思,這個字意是他這個原意的延伸嘛。中國字裡頭有這個文化背景在。有沒有?留意到沒?這個字是很特別的。

  剛好我們再講語言模式的時候,跟譯經方式的時候,這是個很好的例子。那很多人體會不到。你說,我們要不要准備啊。也沒辦法准備呀,當然這個是可以准備的。那你必須在這一方面,中國文字學上有所功夫的人,他才有辦法准備這個部分。沒有的話,你是沒有辦法准備的。

  我不是中國文字上很有功夫的人,只是涉獵一下而已。從小被文化大革命的副作用,你們這裡搞文化大革命,我們那裡就搞一個文化復興運動。毛主席逼得我們拼命的背,你們就統統破四舊了。我們要天天背古文,一直背呀。這個,不知道搞什麼,因為背太多了,所以堆起來還懂,還懂這個字啊。

  這個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非常好的例子。

  好,種種方,就種種方向轉變,那再種種規則在轉變。換句話說,道德也在轉變。道德是有為法,法律也在轉變,有沒有?觀念也在轉變,有沒有?你要留意呀,這個是一個很特別的一個狀況。所以這個方,他代表的是什麼?有沒有?

  “種種方,法門中”,不是“方法”。剛好在這裡是麻煩的,所以是中國字的缺點啊,“方法門中”怎麼念?“種種方,法門中”。這個“方”還是就有種種方便,這個法門在方位上的轉變,法門在規則上也在轉變。沒有說不能變,你要留意到。這個方、法門中,方,方向,法門,規則這個方,規則,在法門裡面,“種種方、種種規則、種種方向”。

  這個,講這個,我就要舉這個例子來跟你講一下。各位知道五方佛,你知道嗎?五方佛,我現在舉這個例子,你想一下就好。現在資料呢,還沒齊。

  東邊,對不對?前面,以金剛界來講前方是東方,後方是西方。對不對?那東南西北是不是這樣,留意到沒?那我們是在東方,對不對?大概各位,你都不會去想過啦。我們在東方,那我們跟著修,沒有錯吧。那我們前面是東方,後面是西方,右手邊是南方,這邊是北方,這是我們喔。

  現在要假設,東方的國度有沒有東方的人民,對不對?好,請問你,他在修的中間那一方在哪裡?啊?是不是在東方那裡,那我們中間就變西方,對不對?那前面是不是還有個東方,新出來的,對不對?是嗎?這就是大腦。

  對生命來講你還是東方,你的前面還是東方。不是因為我在東邊,所以我在阿閦佛那裡,所以我阿閦佛修的話,東邊就變成阿閦佛,變東邊本尊了,不是。阿閦佛還是東邊。這個就是生命。

  生命和你大腦想的不一樣。因為你…說你,好像太見外了。我們的大腦都不會去想這個。你在修行,你想想看。因為你有在修,你才會發現。因為你不在修,你就不會感覺到。你修,你就發現啦。

  要我,我現在要修北方法,不空成就法門。我的同修們常在問“師父,你看,我來投資這個會不會賺錢啦?”你看,你這麼一問,你多殘忍啊。

  師父就趕快,在你那個問完了之後,我就“咚”鑽進去“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世界裡,然後才能啪啪啪啪,還要用最快的搜尋searching,4571,再快速的,然後把你調出來。你這家伙,你看,非死不可。但又不能這樣講,“很好啊,很好啊,最好不要啊。為什麼呢?你今年犯太歲呀!好,趕快燒高香啊!最好守一點,守得住,那你就賺了。”

  可是你,“師父要我燒高香,我守得住就會賺,這應該是叫沖。”

  等輸得一塌糊塗了,“師父怎麼會這樣?”

  “我不是叫你守得住嗎?”

  “哦,那你叫我燒高香,不是保佑平安嗎?”

  你要留意到,當有人這樣問的時候啊,你就要趕快去修那個法。那時候問題就來了,那我進到那裡面去,我到底要前後左右是怎麼來的,有沒有?

  告訴你,東方永遠是東方,因為你的生命是全方位的。同樣,你的生命是全方位的,他的生命也是全方位的。在東方,所有的法身,所有每個人修行的法身,其實是同一個法身。你要知道,是同一個法身啊。所有人的修行,所有的法界,是同一個法界。這個,你的大腦就體會不到。

  既然是同一個,那還有什麼東南西北?所以,東南西北不是方位的問題,不是方位的問題,知道嗎?既然提到,我就跟你提一下。當你修那個法門的時候,那再講吧。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懂得,這個全方位是一起進的話,根本沒有空間。他既然是一起進了,沒有時間。所以,空間跟時間都是因為你相對而產生的。修行到這時候,這東南西北根本就是方便說。因為你不了解一體性。你了解一體性的話沒有東南西北,沒有十方三世。你不了解一體性,沒有進入到一體性裡面,你那東南西北就出來了。可你用大腦思維的時候,一定有那種現象。可是你一用生命啟用的時候,沒有那種現象。

  你留意到,只要你用大腦,十方三世的現象就產生。只要你生命一啟用的時候,十方三世就變一體性了。沒有了,那些東西就不在了。有沒有?

  所以這一句話,這一段理念,你回去要整理整理,變成你的語言,常常講給人家聽。講到你自己很熟,很完整的。雖然他很簡單,這個概念我一講,你就清楚了。你一清楚,就變知識了。變知識,就沒用了。你要把他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常常這樣去運用。你的生命那個地位、水平、那個level,你會提升很高。

  剛才講的,你只廣而不深入的那個部分,你就打破了,你就會深入了。你的生命會深化,你的心靈年齡會提升。這個工作要做,而且很快。

  “種種方想住中”,這個想,想是什麼知道嗎?想是什麼?

  師父一說想是什麼,你的想就開始運轉了。對不對?想想看。

  於謬論的女兒叫於想想。女兒要生的時候,問起什麼名字?

  他說“我想想看。”

  想了半天啦,“到底想到沒有?”

  唉,人家一逼起來,他又裝潇灑,“想想。”

  “為什麼?”

  “雲想衣裳花想容,想想。”女兒,這名字不錯。

  你想想,是什麼?你不是雲想衣裳花想容啊,你是想煩惱。師父給我出個難題,不是煩惱嗎?對不對?

  想,是指五蘊流轉的過程,接受來進入到八識田中,這叫想。從八識田調出來用,這個叫行。你要留意到,這是根本定義。

  那你現在,你不是怎麼樣,你在想那種疑問,有沒有?開始到識別庫裡頭,有沒有,去搜尋,是不是想啊?搜尋到以後,要拿來用的時候,叫做行。知道嗎?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把這種東西,想到這裡,叫做“種種方想住中”。想是入,想不是出。出就叫行。留意到,我這定義,已經跟你講得很清楚了。這個大概沒人給你定義啊。

  想是入,要進去搜尋,這個叫做想。所以,塵境一進來,第一念到第二念到第三念,一直到阿賴耶識裡面,這個叫想。阿賴耶識裡面勾出來,再經過末那識,到意識表達出來,有沒有,那叫行。

  所以,當你的願力儲蓄起來,為什麼願力要儲蓄起來?願力一直發,你會儲蓄在你的生命體中。然後願力付諸行動就叫行。行願嘛,有沒有?那你既然沒願力,你怎麼行啊?

  各位有沒有發願?教你了,也不發。叫你回去寫,也不寫,又來了。你看看,“嘿嘿”,就好笑嗎?閻羅王叫這些小朋友都在這邊等著,你們都來聽,回去都不准備。他就說,“哎,這個好,時間還多久?”看一下,生死簿幫你翻一翻。我有講過,下一鍋加一千度啊。(眾中有人打噴嚏)還打噴嚏!(眾笑)

  “種種方想住中”,這個願要純的,種種方,各個方向的願。你要一直發願,一直發願。這個“種種方”就是,你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各個方方面面。“想住”就是一直要發願,在裡面。

  “種種方出生中”,有沒有?出生出來,就是行啊,要走出來。“種種方分齊中”,就分歧,種種方。分歧,現在的話叫分類,分類說明。齊,古代叫劑,藥劑的劑,還有個刀字旁。現在叫分類的意思。“種種方解起中”,我們就不詳細再講了。

  “種種方海中,依於眾生心想而住”,這個“想”就不是剛才那個“想”了。中國字很麻煩的,是用同一個字,而意思又不一樣。所以那個‘想’字要翻譯成英文,那個“種種方想住中”的“想”要翻譯成英文,跟這個“眾生心想而住”不一樣,字詞不同,是同一個字。知道嗎?這是兩種不同文化。

  所以你不要以為,翻譯是小事啊。“哼,我家裡字典買幾本,我就自己翻了。”翻什麼?翻書還可以啊,翻經你沒辦法翻。你就知道《康熙字典》、《文心雕龍》、《說文解字》統統搬來,你也沒辦法翻,你一定卡在那裡。

  因為在這個時代,唐朝這個時代的用詞,牽扯到古文的應用,不是現在你白話文而已。你要留意到,這些都是唐朝翻譯的,唐朝那個時候記錄下來的文字,所以他用的是唐朝時代的用法,不是我們現在的用法。而你現在,都是胡適以後的白話文運動以後的用法,那你就完了,你完全不了解佛法在講什麼。這個,部分。

  好,所以“種種方”的意思是怎麼產生的?依於眾生心,心想的心。

  眾生心是怎麼起作用的?眾生心要起作用,我們就要講到,我們工程面講的,那個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就牽扯到這裡。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們會針對這個工程面的四個階段,跟技術面三個要件,會詳細的再跟各位講。你不用擔心,我們不可能天天都講那個東西。那個東西是核心,是個核心。你要修行,兩方面一定要進行,同時要進行。

  好,我們再看下面。

  “始從前際,至今現在。”這個地方講的很清楚,前際、至今、現在,這句話是很嚴格的定義。你想“始從前際,至今現在”,這樣有多遠?有多遠?這個距離,大概是講千萬分之一秒,這個距離,前際、至今、現在。這個語言,以邏輯學來講,他是非常嚴格的定義。要一般的你現在大腦裡頭的概念,是從過去際至現在,那就不一樣哦。這始從前際、至今、現在,跟從過去際,就是過去、從盤古開天以來一直到現在。這個就是從過去際到現在。

  始從前際到現在,他在描述一種狀況。就時間的當下,當下之前,那話頭,話頭一直到話產生的這個當中。意思就是,用禅宗的話講,話頭跟話之間。能不能搞清楚?你這個假如沒有搞清楚就沒有辦法。

  什麼叫話頭?用一個比較具體的,大家讀過《論語》沒有?《論語》呀,古書的《論語》,有沒有?是不是都‘子曰’,然後點兩點,然後冒號,對不對?然後,子曰:學而時習之。對不對?中國人的話頭從哪裡來,你知道嗎?從‘子曰’這裡來。

  “子曰”,你記得,你現在回想一下,“子曰”的上面是不是有一個圈圈,有沒有?沒有的話,找本古書看看。“子曰”的上面都有一個圈圈,那個圈圈下面才“子曰”。“子曰”就是話了嘛,就是孔子講的話嘛,孔子說嘛。孔子未開口之前有個圈圈,有沒有?

  告訴你呀,禅宗參話頭是從孔子來的,都是他老惹的禍啊。多少人參禅都是被孔子玩弄的。你去留意看看,話頭是從那裡來的。

  因為,反正你不讀古書嘛,沒辦法。對中國古文化根本不了解。你去買本古書看看。論語第一篇叫學而篇嘛。《學而篇》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念起來要搖一搖。(眾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搖一下。所有的這些都是從“子曰”開始念起,你們沒有留意到圓圈那裡,我在講這個,你們都沒有。

  我告訴你,很多大禅師什麼開悟的時候,都莫名其妙。他都不知道是從這個,他是只從話頭上去講,他不知道中國禅宗的話頭是來自這裡呀。

  你回去看看,找一本古書看看。《論語》是怎麼樣,因為中國讀書人必須讀《論語》,對不對?所以他才有話頭這個東西來。

  為什麼要畫個圈圈在那裡?那麼他是參禅的人,他知道啊,他找念頭嘛。他是找念頭,他不是找話頭,神經啊。他是找念頭,念之前是怎麼來的。那剛好有一個話頭在那裡,就圓圈畫在那裡。那圓圈很有形,念頭無形啊。

  所以這個,經文來講“始前際至今現在”,它“至今”就好了,至現在就好了,為什麼“至今現在”呢?他就講這個東西。那一個圈圈到“子曰”這裡距離有多少,是不是緊接著,對不對?是指這個。所以,話頭到話之間,那個距離叫做“前際至今現在”。有沒有?他在講這個時候哦。

  好,那這個時間裡頭有多少東西呢?下面就講了一堆了。

  “所有一切國土身。一切眾生身。一切毛孔中,一切極微中。及彼一切虛空界中。一一毛端量處。皆有一切剎土。極微塵數。種種剎海。”

  你看,在那麼短的時間中,那個念頭起到念頭形成這個叫剎那際。有沒有?剎那際。我跟各位講,你想要找永恆從這裡入啦。我一再跟各位講,永恆存在哪裡?永恆存在剎那中。你沒有辦法到哪裡去找,因為一切都無常,哪有什麼永恆?你看那個海枯石爛,那個好像永恆,那個找不到永恆。永恆在剎那裡面,你在這個剎那中,你就可以找到永恆。知道嗎?就在這裡。

  不要一直瞪著我,我講的很累的,這樣壓力很大的。(眾鼓掌)這個文字很簡單,但是你的大腦一大意就過了。

  我再跟各位講,誦經,像這樣一遍經文誦下來,快的人半個鐘頭,慢的人一個鐘頭。那我是勸你,不要那樣誦,不要誦那麼快。你慢一點,有點“子曰:學而時習之”這樣搖搖搖,慢慢看,這樣子你就很容易開悟。一卷經文,你誦個一個半鐘頭,兩個鐘頭,不要緊。你慢慢看,你才會看得到。

  你這麼誦快過去,這個句子你根本看不到。你知道嗎?即使有個疑情起來,你一閃就過了,再回來你也找不到了。

  這樣慢慢讀誦、慢慢讀誦,一句、一句看得很清楚。所以這經文裡頭,含有那種意味是無限的,你就會在這裡進入華嚴的大觀園。你進得去,不是進不去,不用擔心,但是你必須有正確的方法。

  在這剎那間呢,“所有一切國土身”,那國土的身、本質、本體呀。“一切眾生身”,眾生的本質、本體。“一切毛孔中,一切極微中,及彼一切虛空界中,一一毛端量處。”這個都是講很細、很細的東西。你看,這裡面講的都是在講本質的東西。剎那際,你就可以會意到,用我們的粗俗的話來講叫做會意。你感受到,那本體的存在。

  本體存在,不需要什麼多層、多大的時間空間。那感受,啪,剎那間的感受,你生命的質感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是,你要有那剎那的感受啊,你要下很大的功夫。你不要以為“滅盡定見道”??,這樣你的生命品質就提升了,不是,他要下很大的功夫。那這種情況,一轉即過。那種感受,你可以停住,剎那入永恆。知道嗎?剎那入永恆是這樣進入的。你連那個剎那的那種感受都沒有,你怎麼抓得住進去呢?是指這個進去的。進入本質裡面,你就永恆了。

  不要一直看我。你應該要提那大疑情“我應該怎麼入,怎麼下功夫?”你所有的煩惱全部就掃光了,所有的錯誤全過了,所有的功德全出現了。知道嗎?從這個剎那中進入,進入本體裡面。

  這不是虛空灌頂,這個叫做無上灌頂。(眾鼓掌)我們常講醍醐灌頂,有沒有?就是指這個。你要感受到“哇!哇!哇!不得了。我跟你講,哇!”“跟你講什麼?”“哇!跟你講你不懂。”這種感受,這種體驗,真的是很殊勝。要想,各位,自己來。

  好,在這個本體裡頭,“皆有一切剎土。極微塵數。種種剎海。”你假如不體驗到,這下面你就體驗不到。那前面體驗你進得去,下面你就可以感受到了。

  “種種業起。相續不斷。次第而住。”

  業不是不好,對不對?那現在“業起相續不斷,次第而住”,他指什麼?佛看法界,業不是好壞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業都是受苦跟逼迫而產生的。所以我告訴你,業苦不是不好,你知道嗎?因為他會逼著你前進。享受福報不是好,你說“那享受不是很好嗎?”因為享受使你墮落。

  所以業苦因為會逼著你前進,他沒有有什麼不好?對不對?你要是不想前進,那你就白受苦,當然不好。

  享受使你墮落,所以不好。那你在享受中,能夠提升生命品質、生命水平,享受有什麼不好?對不對?為什麼一直叫我們種福田,對不對?修來世果報。為什麼?那不是享受是應該的嗎?福報現前,不是應該的嗎?對不對?前輩子因為供花供很多,所以這輩子長得很莊嚴、很美麗,對不對?美麗有什麼不好?一定要臉上畫兩個紋才叫做修行嗎?不是,因為那是你的福報,你修來的。那既然修來的,你就要會用。要會用,那叫妙用。

  所以“種種業起,相續不斷,次第而住。”苦報是業,樂報也是業,那你要懂得去運用。福報現前,業報現前,我都把他導正。這就是《淨行品》的修法。對不對?正反、順利兩方面你都要會修啊,就這裡,“相續不斷,次第而住”。

  所以,菩薩有時候還故意示現。對不對?“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他也故意去示現。當然這菩薩故意示現,我們不必了,我們只要不受逼迫就好了。苦是不要緊。

  所以我們講古代人很苦,對不對?像這種天氣,怎麼辦呢?可是呢,他沒有逼迫。苦是必然的。這麼冷,怎麼會不苦啊?天天都在找木材,准備晚上燒炕。要不然怎麼過冬啊,對不對?然後冬天又沒東西吃,也不生產,那你要什麼?都是吃那些菜干,對不對?那怎麼過日子,他苦啊。可是他很高興,他哪有苦啊。他不受逼迫。

  我們現在呢,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可是你受逼迫啊。你沒苦啊,你哪有苦?穿那麼好,吃那麼好,睡那麼好,住那麼好,有什麼好苦?可你有逼迫啊!什麼逼迫?那只有你知道。

  所以那個逼迫,在《四聖谛品》裡頭,《華嚴經》,他講到苦的時候,就有這些定義呀。苦不是你打我,打得的鼻子掉了,兩支鼻血流下來,這叫做苦。對不對?那你要講“打是親,罵是愛”的話,打下去還很有情的哦,那怎麼會是苦啊!這裡面談到的是逼迫,現代人的逼迫。你被什麼逼迫,你就苦?對不對?留意到。

  這個,業不可怕。不要害怕業起。“哎喲,修到半天還都是業。”那是你自己亂定義。因為你不會運用,不會修行。真正的生命裡頭,順、逆境都有。你的願力前面有“種種方”,有沒有?那個“想住中”啊,不是叫你一直發願嗎?各種因緣,只要一直發願,業力交給法界,沒事了。那每一個業的境界跟業相現前的時候,都是考驗,所以它會一直過。

  你想想看,剛才舉的那神醫的例子。當初派他去學那一科。那一般人來講呢,第一個就罵,第二個就不滿,第三個想辦法要轉科,轉到最熱門的外科,一般外科。就如轉到婦產科,那最好賺了。那誰來開刀啦?而且危險性又大。出問題呢,要賠。誰要去呀?他沒有啊,那就好,讀就讀啊。讀到最後,人家叫神醫。他沒有業嘛。

  你有業,你別躲啊。躲到婦產科去,你也出問題啊。台灣很多婦產科醫師,都出問題呀。對不對?婦產科他不去接生,接生就成產婆了。他去搞美容,美容就鼻子歪一邊,技術太差。他有業,做什麼都有業。

  他沒業,你看,他到這裡去沒業啊。即使有,也是示現。“相續不斷,次第而住”,都是示現。

  所以你學佛,人生觀要正確。你人生觀不正確,你那個意識流概念包一大堆。“不過…但是…還有…可是…”,好多好多啊,那個就業,一大串跟著,那就不行了。你看,人家一輩子這樣風平浪靜走過來,天生的神醫一個。對不對?那我們呢,天生業障鬼一個。

  好,我們再往下看。

  “其中所有,道場眾會,見佛神力,悉亦如是。”

  佛是這樣的,菩薩看佛一樣,佛看菩薩也一樣,有沒有。所有眾會,“見佛神力,悉亦如是”。前面我們就一直跟各位講,這是互相交流的。

  這個,我們在跟各位談到那個《普門品》的時候,無盡意菩薩跟這個觀世音菩薩,他們是最高境界的菩薩,等覺菩薩,在那個時候,生命在交融。這,就是那交融的全體展現。因為《普門品》是等覺境界,這是佛境界。他等覺,他只是講無盡意菩薩的這個因素跟觀世音的因素在交融。

  這裡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交融在一起啊!有沒有,這個地方有嗎?很難得有這種因緣啦,因為這種交融跟那種交融不一樣。因為那是單一的,only one,這是full、 all,全部都包進去了。對不對?所以看得很清楚了。

  我們再往下看。

  “以得見佛神通力故。悉能遍入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眾生心中。現其影像。隨諸眾生。種種欲樂。出妙言音。隨其所應。演說諸法。普入眾會中。普現眾生前。色相有別。智慧無異。”

  我們再看這一段。這個,菩薩見佛神通,因為你有這種能力看得到。

  我們曾問啦,“老師,你怎麼那麼厲害?師父,你是怎麼修的?”你好像看到了。你沒看到,你只看到相,你沒看到那個神通。有沒有?

  他就已經看進去了,不用問啦,很清楚了,佛的種種神通,包括他成就的過程,怎麼來到現在。因為他了解佛,佛也了解他嘛,互相的感受都有,是在這個地方顯現。

  所以也因為這個關系,他“以得見佛神通力故”。因為可以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因為感受到國家給予的愛,有沒有?這個時候呢,他的智慧就很高,對不對?他能力也很高。

  而這個智慧高,包括他的定,包括他的慧,都來了,所以“悉能遍入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眾生心中”。這菩薩海會都能入,不只佛能入,他也能入。那意思是,他跟佛一樣的成就了。對不對?

  又來了。這個是講生命整體,尤其在那各個生命因素一再交融、一再交融的情況之下,他那個激蕩出來了。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好,“現其影像。隨諸眾生。種種欲樂。出妙言音。隨其所應。演說諸法。”既然都進入到一切世界眾生心中,那就那個生命的基本作用就起來了,恆動了,教化眾生的本能就起來了。

  “現其影像。隨諸眾生。種種欲樂。出妙言音。”這個‘妙’就是饒益眾生啊,基本上我們講,“言因”。“隨其所應,演說諸法”,很自在。

  這裡面呢,沒有副的現象,沒有副的作用。不會像我們,跟人家講佛法,人家就回我們兩句“信佛是很好,一點點信就好,不要迷信。”對不對?“吃素也不錯,你有慈悲心,但是健康要顧。”搞了半天,都白講了。有沒有?他都不會,他一講人家就信受奉行噢。我們一講,人家還回我們兩句,把我們都塞住了。這就是德行。

  所以你要一再去講,一再去講。勸人念佛,勸人學佛,要怎麼講才會好,要怎麼講才會人家聽?你要常講,碰釘子不要緊,哪個地方碰釘子,你朝哪邊修正。一再地的修正,不能退縮。你那種德,就行出來了。德行,德要去行嘛。你的德都不行,碰壁兩次就打包回府,對不對?“等我證阿羅漢以後再講啊”,那就完了。

  要一再的講、一再的講,那眾生就會受益。而你自己受益才大,“我這樣講不行,我得那樣講。”那樣講不行,又回過來。你去看,你跟你爸爸講,跟你媽媽講,一定不一樣。你假如同一套,可能爸爸接受,媽媽就不接受,有可能媽媽接受,爸爸就不接受。兩個人不一樣,你不能用同一個方法講嘛。應以爸爸身得度者,即現爸爸身,而為說法嘛。對不對?應以媽媽身得度者,即現媽媽身,而為說法。而你現在跟爸爸跟媽媽就用同一身,當然一個信一個不信嘛。對不對?所以他會,應眾生的種種欲樂,“隨其所欲而為說法”嘛,是不是這樣?那就看各位了。

  你周遭很多這些大菩薩們,正在**,等你去跟他們轉正*輪。只是每次我們碰釘子又再轉回來。轉回來也不要緊,你要進步快,每一次人家不接受你就一百零八拜。“我夠倒霉,跟你說,每次轉*輪我都要一百零八拜。”對。就是這樣,你就會進步。(眾鼓掌)

  而且你要知道,這對你的生命品質的提升,對你氣質的改變,是不可思議的。你絕對不要自己想太多,修行只有這一條路,看自己不是看別人。假如你講得很好,人家接受了,又感恩你了,又禮物送給你,等一下送茶葉,等一下送罐頭,你帶回來通通擺在佛前一百零八拜。“人家聽我也要拜?”對。這個把榮耀歸於三寶。你說“這是他吃過的,他送給我的是什麼螺肉啊。”什麼罐頭啊,通通供佛。因為人家對你的恭敬,對你的轉*輪,他有受益,所以他感恩嘛。感恩就表示,佛法的榮耀已經散播出去了。那你要跟佛講說,“有這樣一個好弟子,他因為你的法受用了,他感恩,供養這些,現在請你先吃,吃完我再吃。”你就不用擔心了。人家供養的,你不要意識形態太多,就這樣做。

  好,下面講,“普入眾會中。普現眾生前。色相有別。智慧無異。”有沒有?表現方法不一樣,智慧呢,無異。

  “遍一切剎。盡未來際。自在示現,常無休息。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無有休息啊,剎那中進入,進入永恆,這一個生活模式,這個生命的形態呢,常無休息。有沒有?這個就是生命的永恆性、殊勝性、莊嚴性,這只有《華嚴經》才講得到,所有的宗教都沒有辦法講到這裡來。這是成佛以後的境界,止於至善以後的生命是這個樣子的。你留意到嗎?沒有哪個宗教會談到這裡。這是因為各位不知道哪裡修來的福報,大到大如天啊,大的像極樂世界那麼大的福報。你看看,你才看得到這種經文,享受得到這種生命最高級的高格調。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4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2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