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48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48講(2008年2月26日)A

  好,們今天請掀開經本看七十三頁,倒數第二行。們先看一段經文,大家對對地方。

  “又於寶樹華葉中,出現梵釋莊嚴相,動止威儀恆寂靜,從禪定起而游步。

  佛身一一毛孔中,常現難思眾菩薩,相好端嚴甚微妙,悉與普賢菩薩等。”

  好,我們先看這兩個偈子。第一個偈子,他從“寶樹華葉中”開始講。那麼原來是“清淨色相莊嚴身”,再來是“焰雲種種莊嚴相”。這個都是現相的這種狀況。

  其實在《華嚴經》的經文裡,這些有他的一套語言模式,各位假如樂意的話,這是一個很好研究的課題。《華嚴經》的語言模式,從大到小,從小到大,他是有哪些表法的意義。這個在修行者,在所謂的禅觀,修法你要觀想的時候,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懂得他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的運用,你的禅觀根本無法起作用。

  這個“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不是只有他的語言文字講得很華麗而已,在這些華麗的背後,他要進行的就是那種刻骨銘心、嘔心瀝血的那種禅觀修行,是這個才可貴。文字寫得很華麗啊,那不可貴。可貴的是他在這一套系統的語言模式裡,他在表達些什麼,這個是很重要的。

  那你假如不能解讀這些東西啊,那你根本無法進行他的禅觀,他的運作。所以當我們了解他的語言模式跟所謂模式的時候,這經文一打開你就知道怎麼修啦。那現在呢,大家打開以後,不知道怎麼昏啦,不是怎麼修啊。你怎麼修啊?什麼也看不,所以這個語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不懂得語言模式,不懂得思維模式,那他指導你的行為模式要怎麼進行啊,你根本無法進行。這個就是我們在講的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他必須先把這些語言、思維模式先給解開。大腦取向的思維模式就不一定。因為那是你自己設定的,你去推理就可以了。你怎麼推理,那是你的論點。可是修行是生命的,生命的體驗跟兌現,你必須先把生命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給弄清楚。

  那這裡談到“寶樹華葉”,就講到實際的問題。寶樹華葉他就,這個基本上講這四個字啊,他是指的六度當中的次第問題,就是根、干、枝、葉、花、果。他不是講一棵物質形象的樹木,他是把生命譬喻為一棵樹,所以叫做寶樹。

  現在我們物質發達以後,有很多人用玉做樹干,然後琥珀瑪瑙珍珠連上去就叫做什麼枝樹枝、樹葉啊、樹花、樹果,這樣叫做寶樹。這是一種象征,但不是說像淨土像極樂世界都是這樣子冷冰冰死板板的樹。那種寶石做的樹有什麼生命感啊?不是指那個。

  是把一個人一個生命,譬喻為一棵樹。那麼這當中呢他有所謂的根、干、枝、葉、花、果。那麼這個講到根、干、枝、葉、花、果,他一方面形容你六度怎麼行,一方面形容在族群裡頭,所有的群眾他分有這麼樣幾個層次。像各位你到這裡來,好說歹說總是師父的弟子嘛,對不對?弟子也有很多層次,有些是聽聽看,修修看的弟子。有些是反正今天晚上沒事嘛,要來就來嘛,坐下去就猛睡的,回家躺下去睡不著,坐著就一直睡,這個叫“睡覺弟子”。有的聽了很高興啊,回家也修修看,想到就修修看。有的是一生氣吵架了,“對,師父講的對,要拜一百零八拜。”走到佛前算了,算了,自己就算一百零八拜算過了。這個都算,但是這些弟子啊,算不算弟子呢?當然是算了,這個叫做門外弟子。所以我們有說登堂入室弟子,那就不一樣了。登堂弟子就是師父怎麼講他怎麼做,入室弟子就是師父沒講的他也要做,這個就不一樣了。那你是那種弟子啊?那你自己看。

  現在我們都是修修看,拜拜看,“師父說念佛就念念看”,“師父說圓融道,我就圓圓看。”這個就是你自己要定位。你能不能把修行當作這一生的第一要務,首要的工作!不管你從事那個事業都一樣。你想要成功啊,那把你要做的事啊,當作你這一生的第一要務,要完全投入,把他做好。那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成敗其實不重要,是你的投入這一點才重要。你不投入沒有用,投入以後重點不在成敗,重點是那份喜悅,你對那工作的喜悅,那時候你的生命就會成長。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不管你做什麼事,要完全投入,投入以後你會產生喜悅,產生興趣。古代叫喜悅啦,我們現在叫興趣叫樂趣。你對工作沒樂趣,那你只有應付了。你有樂趣你會擴張,你會窮盡,那你就會成長。就算把你換個工作,也無所謂,因為你已經懂得那個模式,如何投入,如何產生興趣,然後如何擴張,如何成長,弄到最後是生命的成長。不一定是事業的成敗,成敗已經不重要了。各位要留意到啊。生命的存在他的價值在這個地方!

  我們常常弄錯,一定要論成敗。成、敗是一樣的東西啊,因為放下成敗你還是一口氣而已,你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明天太陽還會再出來,成功的人也看到太陽,失敗的人也要那個太陽,大家都一樣,這是平等平等的。生命的存在價值啊,你要看到這一點,要完全投入,產生喜悅,而不是一定要成功。

  有很多人成功了,但是很痛苦,那個時侯才說“早知道我就不走這條路”。那個就太晚啦。問題是他沒有在這兒當中產生樂趣。

  好,這個是一種狀況。

  現在我們就文字上來跟各位談。這個前面都沒有講到什麼。他只提到,“焰雲種種莊嚴相”這是舉例來講,那天空中的狀況,焰雲有種種莊嚴相。那麼這裡呢,開始從地上來,有寶樹,華葉。

  那麼首先他提的是“出現梵釋莊嚴相”。梵是梵王,就是色界天;釋是代表釋提桓因,代表我們的欲界天。那欲界天最莊嚴的,我們看到那就是釋提桓因。

  各位知道嗎?六界天的長相什麼樣子你知道嗎?釋提桓因的長相跟我們一樣。那個知足天兜率天長什麼樣子?你知道嗎?不知道啊,我隨便講一講。他的頭就像釋迦牟尼的頭,知道嗎?那好像就跟我們有點不一樣,就好像你把那個菠蘿切一半,掛在頭上一樣。其實不是兜率天的天人長相跟釋迦牟尼一樣,因為印度人認為兜率天的天王、天人長相是那個樣子。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從兜率天來到人間,為了區別他跟一般人不同,所以頭把他畫成那個樣子。那我們都莫名其妙就跟著畫。佛長相真的那樣嗎?那不是很奇怪嗎?他是不是天天被人家揍,揍得滿頭包?對不對?那是兜率天的長相。

  另外有一個就是六欲天、他化自在天。有沒有聽說過?有啊。他長相什麼樣子?你大概不知道。我們只說一層天比一層天莊嚴,對不對?那你知道他有多莊嚴?他的鼻子像大象那麼長,這樣而已。我們看到那小木偶說謊話那鼻子會拉長,那大自在天王的鼻子那麼長,他是不是一直說謊話?不是,那是教材,教育啊。但是印度人認為大自在天王他是毗捨女的兒子。毗捨女有兩個兒子,一個就是韋陀將軍,一個就是那個象鼻財神。象鼻財神就是大自在天王,他沒有到中國來。韋陀將軍到中國來了,所以我們每個寺院大家都認識韋陀天。韋陀天就是毗捨女的兒子。那麼他化自在天王也是毗捨女的兒子,他就在印度,沒有移民到中國來。韋陀天移民到中國來了。你知道長相是什麼樣子?其他的我就不講。講了,講太多你都以為他不是佛教的,其實佛教這些東西都是從印度的文化裡頭弄出來的。

  韋陀天是不是長得我們所看見的那麼英俊潇灑的白臉將軍?因為這個將軍為什麼畫那個相,你知道嗎?韋陀將軍為什麼畫成那個樣子?因為他跟趙子龍很像。你有沒有看過趙子龍?你有沒有看過韋陀將軍?所以演戲就可以把他連在一起了。這個帥哥跟帥哥啊怎麼模仿怎麼想象都可以連在一起啊。他們長得是不是一樣,那不管他,反正你連上去就好。那是藝術的創作,他不是真實的狀態。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是用帝釋天來代表欲界天的最殊勝最莊嚴。要是拿大自在天王來啊,我們中國人會不習慣。第一個,很少人看見大象。看到那鼻子那麼大,你會嚇壞,所以不用他們做代表,還是用釋提桓因做代表。釋提桓因在中國人的解釋裡他就是玉皇大帝,那玉皇大帝跟我們有很親的關系,所以我們都喜歡用釋提桓因來代表天王。這是第一個欲界天的一個代表。他是最莊嚴,是不是最莊嚴那不管。反正所以講了就對了。

  第二個就是大梵天,大梵天他是色界天的天王。一般來講大梵天是初禅天王,但不管他,越上面你越修越不懂了。

  但是大梵天王跟釋提桓因跟我們有一個大因緣。那就是在佛陀成道的時候,大家知道,佛陀成道有一個公案,就是當天成道的時候,他就想要入滅。因為他的這個法這個世間不能體會,不能接受,所以他想要入滅。就在這個時候,他在猶豫的時候啊,本來是天驚地動的,那佛陀應該起來弘法,我們留意到公案裡面的記載。但他坐著不動。那釋提桓因馬上警覺到情況不對,佛陀要入滅了,他趕快搭電梯,他從二樓嘛,第二層天啊,忉利天第二層天嘛,馬上就升到不知道幾樓去了,到另外一個色界天裡去找大梵天王。馬上就告訴他“快點,佛陀已經成道了,但是要入滅啦,趕快。”兩個人就跑下來,跑到菩提樹下,三請,請佛陀住世,不能入滅。當時佛陀不作答。但是人家有請法他就不能入滅啦,入滅就犯戒啊,對不對?佛陀不會犯戒啊,所以就留下來了。留下來轉*輪,我們才聽得到佛法是什麼,也因此我們非常感恩。

  因為中國人聽說玉皇大帝是元月正月九號生日,所以我們通常在正月九號會辦齋天。齋天其實就是藏歷的護摩,或者煙供,有的叫火供一樣。中國人還是叫中國話叫齋天,其實就是煙供火供。密法叫護摩。其實都是同一個工作,同一個法。這個法你修,它是殊勝的,但你必須了解它的背景。也因為這個緣故啊,所以一舉天人的時候,都用梵釋天來形容他。不是為什麼,因為有這個恩,有這個情啊,所以我們從這個世間法中在舉例的時候,都是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並舉。我們就比較輕松地口吻說兩個是兄弟。其實八竿子打不著邊,因為他們是不同的族群,他不可能是兄弟。可是你在法意上來說,他們都是天王嘛,那也無不可。但是這種定義是很不精准的。你要懂得,有時候要開啊,這個叫開放。開,開戒的開啊。這一開,那都無所謂。可是你在要精准的時候,一定要拿捏得很好。

  他們長相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大梵天王是三十二相莊嚴,釋提桓因還沒三十二相莊嚴。所以你在欲界天裡頭看這些天人啊,鼻子都有大小不同。大自在天王鼻子那麼大,你看還那麼長啊,對不對?那我們呢,我們鼻子那麼小,我們就跟沒鼻子一樣。那你知道釋提桓因鼻子有多大嗎?那你要看看長相怎麼樣。他臉是長成圓型,還是長型的,像我這種型叫長型的。有的是方型的,有的是雞蛋型的,有沒有?那各有不同啊,這個我們不管,我們一般不管。

  我們知道大梵天王是三十二相莊嚴。所以很多人修行看到佛,有沒有?修行禅定啊,“我在禅定中見到佛啊。”那不是佛啊,那是見到初禅天的天人,二禅天的天人,三禅天的天人。他們初禅以上就是三十二相莊嚴。三十二相莊嚴跟佛一樣,也是三十二相莊嚴,所以你一般人分不出來。

  連目犍連那神通第一的他都分不出來。有一次佛陀應供,到大梵天去,大梵天王來齋請。他那個時候一坐,那目犍連遲到了,他到的時候一看“哇,哪個是師父啊?”因為大家都三十二相莊嚴啊,他一看大家都一樣。那當中有一個不莊嚴的,就是捨利弗,他沒有三十二相莊嚴。他當然認得出來啊,他問:“老大哥,大師兄,哪個是師父啊?大家都長成一樣的,那怎麼分別啊?”

  他說:“那簡單啊,怎麼分別不出來?”他就教他一個分辨的方法。色界天的人雖然三十二相莊嚴,但是眼睛還會眨。那眼睛眨不眨,那不眨眼睛的,叫八十一隨行好。知道嗎?那他就說:“你看那個眼睛不眨,那個就是師父。”

  目犍連一看:“噢,我知道了。”

  所以你看佛像都不眨眼睛,對不對?(眾笑)你看那一尊佛像眨眼睛,他就是大梵天王了。(眾笑)他不眨眼睛。他八十一隨行好嘛。他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即使三十二相莊嚴,他也有差別。你不要回去一直看佛像有沒有眨眼睛。現在是木頭雕的當然不眨眼睛。

  好,這個是用這個來做區別他的莊嚴相。那麼談到這裡就有他的次第。像下面講的。

  “動止威儀恆寂靜”。天王以上要有天王,我們常跟同修們講,很多同修我會跟他糾正,動止威儀要注意,因為你威儀不好的,你不會當王,你放心。這個王有王相。你就是一個衰相,你怎麼當天王、當國王?所以王的那種威儀是很重要的。要伏人,伏,降伏人家,這威儀就很重要。那威儀當中有個威,威是從修行中來的,你裝不起來。你看演戲演國王,演戲的地方都是瞬間,鏡頭帶過去,都是動的。真正國王,皇帝啊,他站在那個地方,他就會伏人,他是前輩子修來的,這輩子才有這個福報。你要是不修這些威,尤其是德,儀是外相,德是內具的,內在的,你沒有德顯出來的相那是裝的,你有德顯出來的相是不一樣。

  我們公案裡有記載,一個是隋文帝。隋文帝他十歲的時候,他媽媽生下來,不是,他媽媽把他生下來,他就愛哭,就把他送到廟裡。聽到那大門那門環啊,他就不哭了,就覺得他跟道場有緣,跟佛門有緣啊,就送給廟裡的那個師父帶。到了十歲的時候,有個梵僧,梵僧就是西域來的出家人,看到這小孩子,“哎,有帝王相。”就很高興啊,就授記他將來會當國王,會統領這個南瞻部洲。後來他就統一天下,隋文帝。

  就在那個時候,他到了二十歲左右。二十歲吧應該,我是記得不太清楚,這個讀過去就忘了,不過現在想到把他帶出來。就送給他那捨利子,一堆捨利子。那時候他懂事了,他開始算啦,一直算啊,算不清楚到底捨利子有幾顆。

  這個師父就告訴他說:“捨利子是聖物。聖物是佛陀的。你沒有辦法算,你算不清楚。”

  那他怎麼辦呢:“我一定可以算。”

  “你要怎麼算?”

  “等我統一天下,我就造八萬四千個塔,那看你這裡一共有幾個。”要發大願啊,那王有王的那種架勢。“等我統一天下啦,我就八萬四千個塔,把他造起來。“

  那我們呢?我們就“你保佑我統一天下,我就造個塔把你供起來。”那架勢、那德表現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你沒有那種宏觀,你有那個大氣,你講不出來大話。你講的是謊話而已,吹牛而已,那不算。你真的要培養這種德行。

  好,這個是講威儀的部分。

  那天王當然他有修啊,沒修他沒這德,就到不了王的位子。他既然到了,他就像了。

  這些“威儀恆寂靜”就是動中有靜的這種威儀。他是從禅定起的,從禅定中來的。所以我們修行在跟各位講啊,禅定是非常重要。不管你跟誰學,什麼禅都不要緊,就要有禅定。

  但是有一個檢別的,就是不能邪定聚。你修什麼禅法都不要緊,就是不要入邪定。跟誰學、什麼禅都不要緊,四念處禅、毗波捨那禅、安那般那禅,什麼禅都不要緊,但就不要邪定。邪定只有當牛魔王,不要邪定,男的不要修到邪定去,女的也不要修到邪定去。男的修邪定就牛魔王,女的修邪定就是鐵扇公主、蜘蛛精。你別跑到那邊去。那其它,你跟什麼善知識學,只要正法、正定都好。

  那你還沒有到佛陀這種大定,常在定中的這種三昧大定你沒有。但是你在處理任何重要事情的時候,要做決定的時候,你記得先禅坐,禅坐訓練。禅坐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降伏其心。你沒有辦法到完全入定的境界,至少可以讓你的心靈頻率穩定下來。

  各位要記得,在生活中,你的情緒很高昂,或者情緒很低潮的時候,絕對不要做任何決定,因為那個時候你的判斷是不正確的。尤其在談判的時候,人家都會講一套很有道理的道理給你,然後你就聽得很高興,很高興就簽約了,簽約你就上當了。不一定都上當,但是,因為你的思考會偏一邊,因此你需要禅定,讓自己冷靜,情緒不要受波動。因為你受波動的情緒,做決定簽約是很容易欠缺思考。尤其在低潮的時候,被欺負了,怎麼樣了。這個太太們被先生欺負,一生氣就決定離婚,離了就昏了。因為你在低潮的時候簽約,不行。在低潮的時候絕對不簽約,不做任何的決定。你可以回避一下。說逃避也好,因為你在那個時候決定是一定不正確的。這個都要留意啊!

  所以禅定啊,它從生活中對你就有很大的幫助。在修行進行生命改造的時候,它更是一個關鍵。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有禅定訓練。

  尤其在這個時代裡,生活忙碌壓力又特別大,思考的事情又特別多,在這個時候你要做任何的判斷,大概都是采取直覺式判斷,這樣子很危險。直覺你又沒智慧,你怎麼會有可能直覺?那就跟抽簽一樣,抽哪一支看那一支做決定啊,那不是把你的生命、把你的命運托付給那危險的不可知領域嗎?

  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生活中你就開始訓練。

  我們很希望能夠把這個禅修、禅坐的部分來教導大家,那還要看你有沒有那個時間跟功夫。但是呢,不管怎樣,各位你都要想辦法開始學。這些資源我們中國是非常的多。在國外他們一學通通偏了。好多洋人啊,到台灣來想說問問看,這個禅修怎麼修啊,講了一堆他的禅修經驗。

  人家說他證阿羅漢了,他問我說:“這樣算不算?”

  我說:“你要我跟你講真的,還是講假的?”

  他說:“好,我知道了,不用講了。”

  大部分都掉到舒服禅裡頭去。那個舒服禅,那個西方人在指導禅修啊,都產生嚴重偏差。他會在禅坐中去看什麼,去看什麼呵。告訴各位百分之百,一點折扣都沒有,邪定聚,都是邪定。那你不知道,對他們來講,他們沒有檢別的能力。

  什麼叫正定?什麼叫邪定?我告訴你在西方世界弘傳佛法跟禅修的人,沒有人講過這句話。我們有很大的福報,還沒開始就告訴你,什麼叫正定,什麼叫邪定。我講正定不是石家莊北邊那一個,雖然字是那個字,沒有錯。但真正的正確的定,是一定要訓練的。那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學禅定。禅定跟禅修、禅宗、禅法不一定有關,禅、淨、律、密任何一宗,只要你想學佛,第一個禅定就一定要有,定一定要有。

  好。那麼他講“從禅定起而游步”。游步不是踱方步,也不是散步。他只是說從禅定起,而有各種生活中的現象。你不要以為游步就散步啊。

  那個天王沒什麼事做,從我們來看天王,天王其實沒事做。天王跟我們不一樣,從忉利天以上的人,各位知道嗎?忉利天以上的人,他只有一個東西,他就享受。他的一生都是在享受。所以他不要上班工作,他不上班,你要留意啊,你不知道天界在干什麼。他們沒有所謂上班,也沒有所謂什麼上崗下崗,沒有。他們升到天上去就是享受而已。所以你想脫離這輩子的苦,到天上去享受,可以。那你就好好行善積德,你才有可能升天去享受。

  到天上享受的人就不會想修行了,因為那個天上享受不止七情五欲,那太樂了。所以,像捨利弗他有個弟子,他很乖,修得很大的福報。不過早死,死了以後捨利弗就想到到天上去看他。

  那一見面啊,那徒弟看到師父來,“師父,別吵我這個很好玩,你趕快回去。”

  他說:“你要緣念三寶。”

  他說:“緣念三寶?我玩完了再講。”

  因為那個享受你現在想象不到。而且在那邊不疲不厭。不像現在,你到網吧去,你還要被管制。因為網吧玩太久,你的身心會受不了。在天上的天人,雖然沒有網吧,不過比網吧更好玩的多,但是他的身心不會疲倦。這就是天國,他的特色。但是呢福報用完了,就五衰相現,他還會掉下來,還是六道輪回去。

  那淨土不一樣。你知道嗎?到淨土去干嘛?淨土也不上班,你放心。沒有人到淨土去上班,淨土也不是上班,他也不是享受。你要留意到啊,到淨土去的人,基本上的定義是證得阿羅漢以後的人才能去。從極樂世界做代表。

  極樂世界是跟阿羅漢講的,說你們要到那邊去。你們別擔心,這個世間,他們在印度他是對印度人講的,佛陀是跟印度人講的。你們本來都是跟克裡希那修,修到克裡希那的國度去啊。現在叫你們到這裡來,橫出三界以後,那這些人都“那我們死後要到哪裡去啊?”所以他跟阿羅漢講,你們應該到那裡去,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去他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你的生命因素要開發出一個性德來,一個性德。那麼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他真正的工作是培養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發芽,全部生根。你要留意啊,他就在這裡。

  所以,在極樂世界,他有一個,你看《阿彌陀經》上面就講,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文學上講是這樣講,意思就是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供養十方諸佛。供養十方諸佛的意思就是,培養所有的生命善根。自性善根啦,傳統的話叫自性善根。那麼我們現在不跟各位講自性,是講生命善根,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法身慧命的善根。培養法身慧命所有的善根,然後到全部培養完成的時候,開始入法界。不是在極樂世界就好了,不是,要入法界。那一直到止於至善。到達最高的境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去。

  所以在極樂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什麼上班賺錢,沒有啦。要不要打卡?吃飯在哪裡啊?那個餐廳?沒有,他們不以這個為主。

  所以各位要知道,現在我們對於生命的了解,你是完全不了解的。你只是知道我們這個色身所在的這個世界有欲望在作用。到天國以後啊,他的欲望就都能滿足的,忉利天以上的。那個半山腰的還要上班。四天王天在半山腰,對不對?所以四天王初一、十五要出來巡邏。所以你要記得,初一、十五、十八三天,一個月剛好六天,叫六齋日,你最好不要造惡,最好是持齋,晚餐不要吃。為什麼呢?因為四大天王出來巡邏。因為這是他的工作。忉利天王以上,他不會上班啊,你對生命不了解,你這一塊你就不了解。到極樂世界的生命是怎麼樣的,那你就更不了解了。

  以在這個時候講,天王他有他的福報。“動止威儀恆寂靜”他有這個福報,他有這個德,從哪裡來?“從禅定起而游步”。游步簡單講就是享受。他在享受也不像我們這樣子。在網吧裡“乒乒嘣嘣”打得昏頭轉向的,然後出來爬出來啊,隨便抓個饅頭吃兩下,又開始進去了。這個跟蟲一樣啊,對不對?爬出來吃飽了,又爬進去了,不是。是講這種情況。

  從禅定來的福報,甚大甚大。各位要留意啊!你一定要修學正定,不要修學邪定。

  好,這是第一個偈子。

  我們來看第二個偈子。

  “佛身一一毛孔中,常現難思眾菩薩,相好端嚴甚微妙,悉與普賢菩薩等。”

  這個又回過頭來,前面一個總結。然後又回過來,從佛身毛孔中,我們一再跟各位講,毛孔是最微小的單位。那佛身是本體,對不對,覺悟的本體啊,在最小的那種單位裡,都能夠顯現難思,就是不可思議的菩薩眾,就量很大的菩薩。這些菩薩們呢,“相好端嚴甚微妙”,那每個都跟普賢菩薩一樣。

  那你要懂得這語言在講什麼。你用白話解釋很簡單,消文解意啊,很簡單,但你意義不了解。

  這是指,覺悟的本體所呈顯出來的任何再微細的地方,再微細,毛孔是最微細的,所以再微細再微小的任何細節,他都非常莊嚴。

  我們舉個例子看看。我們到大飯店去,舉例啦,或者是新成立的這些公園裡面去看看,大致上都不錯。為什麼大致上呢?就看上去很漂亮。你要把那垃圾丟到垃圾桶裡,你就發現出問題了,垃圾桶太粗糙。你想把蓋子推開,蓋子常常卡住。為什麼?因為那是微細的地方,他沒注意到。要不然就是很漂亮,就這裡積水那裡積水。為什麼?因為排水不良。有沒有?這都是微細微小的地方,為什麼做不到呢?因為你整體、我們的水平還沒有到那裡。所以施工的時候,這邊規劃設想得很好,施工的品質還不到那裡。有沒有?各位想想看。

  在回過來想我們自己。你整體也不錯,只是在某些地方起沖突的時候,就很不好。有沒有?整體你的理想也很好,“我要當個正人君子”,“我要當個菩薩”,這個前提沒有錯,大原則沒錯。可是在小地方,你看看,為什麼?因為你自己本身的水平還沒到那裡。有沒有這種情況?

  但是這個地方告訴你從覺悟的本質,佛身是覺悟的本體,他顯現出來的任何微細的一一毛孔,就是任何微細的地方,微細的,都能夠出現很多很多的菩薩。所有微細再微細,相關的一大堆的東西,那都很莊嚴。也就是再微細的地方,也一樣的殊勝美好,這就是圓滿了。

  我們現在大致上還可以,還不夠圓滿,為什麼?那還需要再改進。對不對?那他不是,他講圓滿。

  他圓滿到什麼程度啊?“悉與普賢菩薩等。”普賢菩薩這個就回到本體上來了。我們跟各位講,他是最原始狀態,他存在,是最原始。我們現在把普賢菩薩的殊勝莊嚴啊,用人的意識形態去把他形容到哪個地方去了。而,你不知道他的莊嚴就在於他的純,純真,原始,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真正的原始狀態,純真的狀態,沒有任何的意識形態。

  你看看我們這個一盆花就好,漂亮吧?為什麼漂亮?因為這個都經過刀子剪過了。這個都是經過刀子剪過了。他為什麼不用原始狀態的?這個叫做意識形態。他的美是刻意人為的,不是純真的。

  我們要跟各位講,他佛法在講的是純,純潔的純,純真的,原始狀態的。可是我們隨著文明越進步啊,你越不原始。

  我們台灣有一個地方,我們故鄉的地方,它叫東山河。去把它整理了以後,成為政黨政績,一再地廣告。他破壞大自然都不知道,候鳥都不來了,濕地消失了。現在呢,就不敢再講了,現在變成兒童游樂區。他有一個純真的原始狀態,可是你把他用人為因素去改造以後,一定失真。水泥,通通都是水泥做的。當然你一眼看過去,好像也很漂亮。我家鄉不知道回去多少次啊,一次我都不想去。只要看到水泥拉過去的有什麼好看的?你站在這一頭就可以知道一直往後到最終端是什麼樣子了,水泥地的狀況。

  你能不能過一個純真原始自然的狀況?那真的是很勁爆。現在是不是叫勁爆?我跟各位舉一個勁爆的例子。台灣南部有一個小島,叫小琉球。小琉球他有個溶洞,巖洞,不大。那一個巖洞叫烏鬼洞,裡面有黑鬼。一個叫美人洞,裡面有美人。那我們到了那個小島,開車繞一圈大概四十分鐘就可以繞完。

  那就繞一趟過去了。那找,那應該有一個最美的地方,也就是最原始沒人開發的地方。我記得是三十五年前去的。去美人洞,它比較封閉,它用水泥鋪路,繞一圈就回來,不過十幾分鐘。

  到烏鬼洞,我們就跟他講:“我們仔細去看一看,不要趕。”

  他說:“好。”

  我說:“你先去拉客人。”出租車啊,我說:“你先去拉客人。我們就算出來等一下也不要緊。”

  他說:“好,你等一下就出來了。”

  我們就進去了,進去沿著水泥路走下去。我跟我同學講說:“不要跟著水泥路走,好不好?”

  他說:“你要到哪裡去啊?”

  我說:“這裡有一個,破一個洞,我們走出去看看。”

  我們走出去,四個鐘頭。我們就在那邊享受大自然之美。四個鐘頭以後出來啊,因為太陽已經曬到屁股了,該出來了。那個地方原始狀態都沒人去過,我們是天字第一號。當然那裡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因為原始森林嘛,原始的地方。

  玩了四個鐘頭出來以後,“哎?奇怪。”因為那個島上只有一部警車,也有一部救護車,就這麼兩個,結果都在那邊叫。

  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我說“什麼事?”

  “噢,你們回來了。以為被鬼抓走了。”

  因為他們沿著水泥地一直去找。“怎麼找不到你們?一般人進去半個鐘頭就最久啦,你們為什麼進去兩個鐘頭沒出來?”那他們就開始緊張了,就開始找警察,找救護車,一直來,又找了兩個鐘頭,大家滿頭大汗。

  我說:“沒有啊,我們就出去那邊,你們怎麼不去那邊去找?”

  “那誰到那邊去啊?”

  我說:“沒人去,那我們就去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因為原始的地方他有迷人的地方,而那迷人你說不上來,因為他自然嘛,他純真嘛。雖然蜘蛛網啦,那些討厭的東西,手一碰就過敏,那無所謂啊,這叫探險嘛。對不對?那你為什麼要跟著那個水泥地走呢?那個就是不真。

  而這個經文在講“悉與普賢菩薩等”,是講那種純真原始曠野的狀態,那種存在。

  而你去留意看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你去一個你從來沒去過的地方。你的眼睛一定睜得特別大。啊!這是什麼?很仔細地在看。有沒有?那個才叫美。當你一來再來一來再來,來幾次以後,你已經變慣性了,而再也看不到了。對不對?

  你在誦經就有這種感覺。第一次誦經每個字都很清楚。叫你這部經叫你每天誦兩遍,一個禮拜以後,你是嘴巴會念眼睛會看,然後腦袋是空的。對不對,為什麼?慣性。

  他講這個部分,從覺悟的本質出來,這裡講覺性的,不講慣性的,沒有慣性的。那你要知道,你的人生要到達這個地方,有覺性而不緊張。你用慣性的話,是好像比較安全。但是呢,你的生命是不存在的。你知道嘛?慣性生活的人生命是空白的。生命是空白的,你放心,到老了,你就會知道,這輩子白來了,因為你都在慣性中過日子。那你能不能覺性,只有覺性的生命才精彩,但跟緊張不一樣。緊張是你做壞事才緊張,你嘗試做違背族群公約的事,你就會緊張。但是覺性的生活不是緊張的。你要留意到啊!這慢慢地去體會。

  好,我們把這個偈子,簡單地跟各位這樣做說明。

  再看第三:

  “逝多林上諸嚴具,充遍虛空發妙音,贊說三世諸菩薩,種種莊嚴功德海。

  逝多林中諸寶樹,亦出無量妙音聲,演說一切諸群生,種種業報差別海。

  林中所有諸境界,悉現三世諸如來,十方剎海極微中,皆起神通無不遍。”

  這個地方都講逝多林上面的種種莊嚴。這是文殊菩薩從智慧這個方面來看的,看這些存在是怎莊嚴的。

  那麼,我們簡單地把這三句“逝多林上諸嚴具。逝多林中諸寶樹。林中所有諸境界。”我對比一下,跟各位談。

  “逝多林上諸嚴具。”逝多林這個園林上面的“莊嚴具”是指什麼?嗯?你看啊,這個已經很明顯跟你表達了。那不是講他的上空嗎?對不對?林上諸嚴具。上空是什麼東西?第一個是雲嘛,第二個是雨嘛,再來就是鳥啊。還有什麼?有沒有?這個語言模式你一看就很清楚啦。

  所以“逝多林上諸嚴具。充遍虛空發妙音”有沒有?“贊說三世諸菩薩,種種莊嚴功德海。”這個雲、雨、風還有鳥類。對不對?上空上,他所發的聲音啊,都在“贊說三世諸菩薩”。

  菩薩是指覺性的、覺醒的生命因素。以傳統的定義啊,你要用現在的表達方法,否則你體會不到。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薩埵是有情,所以我們通常就把他翻成“覺有情”。那有情是什麼?你文言還要白話。有情就是因素,就是生命因素,生命元素。所以覺悟的有情就是覺悟的生命因素。換句話說,你的生命因素有沒有覺醒?不是外面有個人,是你自己的生命因素有沒有覺醒?有覺醒的那個就叫菩薩。

  那我們只要有一個生命因素覺醒就好了。那你要覺醒什麼?每個人不一樣。因為你的性格不同,你的環境不同。

  從這裡來,你只要把菩薩當作一個人,或者是稱為觀世音菩薩的簡稱,頭上寶冠,那麼還要拿個寶瓶,騎著龍來,那個叫菩薩啊?!哇,那到北京街頭繞一圈啊,明天就世界大新聞了。不是,他不是指那個。

  是指每個人生命中,你那個覺醒的生命因素,覺醒的生命因素。這是非常重要的。你這個定義沒弄好的話,你對佛法的認知啊,會有嚴重的差別,嚴重的偏差!

  好,這個是“逝多林上諸嚴具”。

  “逝多林中諸寶樹”,就已經降到寶樹上面來了,對不對?本來在寶樹上面,再到寶樹裡面。還有“林中所有諸境界”,就寶樹裡面的狀況。這裡面講的三個東西啊,我們的環境,大環境,我們本身,還有我們內部結構,你自己的生命裡,你自己去體會看看。

  那現在呢,你自己內部結構的煩惱有兩個:一個是心裡的煩惱,一個是身體的煩惱。那你自己本身,你要留意到,自己本身,就是你的思想上的問題,跟你行為上的問題。有沒有?你有抽煙、喝酒的習慣,那就是你行為上的問題,就寶樹本身嘛。有抽煙喝酒就不叫寶樹啦,那叫爛樹,朽木啦。對不對?

  好,那我們的環境,周遭的環境,有器世間的環境,今年雪災,這個環境地球暖化,溫室效應等等,那這是我們的環境啊。對不對?這沙塵暴等等,這個都是環境啊。那你要怎麼處理啊?那你要留意到這些狀況,我們周遭的環境。這叫自然生態的部分。所以這三句是分這三個狀況講的。

  我想詳細情況啊,我們休息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48講(2008年2月26日)B

  好,我們再看經文七十四頁第三行。

  第一句跟各位大概提了一下。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一個語言模式的排列方式。“逝多林上諸嚴具,充遍虛空發妙音”。他關鍵點是在第三句:“贊說三世諸菩薩,種種莊嚴功德海”。

  那麼前面我們跟各位講過,菩薩是覺醒的生命因素。一個人生命中要怎麼覺醒啊,這個是你累積很久很久的善根福德因緣。每一個人的遭遇都不一樣。

  在我們現實的生活裡,有很多人活得很苦。這個苦啊,所謂苦就是被逼迫。苦這個字我們叫苦啊,在《華嚴經》裡苦集滅道、四聖谛,他有很多的定義。他不定義什麼,他就用不同的名詞來說明什麼叫做苦。他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逼迫。你有逼迫,無奈也是個苦,空虛也是個苦,這個每個人感受不同。

  當你那個逼迫越來越強的時候,那你就會發現,他其實在逼你一個東西,就是你的生命因素要覺醒!不覺醒,到最後就自殺。很多成功的事業家為什麼最後自殺?他就被一個空虛所逼迫,逼到沒辦法他就只有自殺。他事業那麼成功,財產那麼多,人家夢寐以求的都達不到,他達到了,他為什麼要自殺呢?照講他可以活得很好啊。他就是對那虛幻、虛無、空虛逼迫了。逼得他沒辦法,他只有自殺。但是他這輩子自殺,下輩子還會自殺。他自殺到什麼時候啊?要到他把那個生命因素給激發出來。所以只有笨蛋才去自殺。不管跳樓怎麼樣子,他一定要想辦法把他逼出來,逼出那個生命因素。這沒辦法,因為他沒有來聽我們講經嘛,他聽了就不會去自殺了。

  這一個逼迫就是在鍛煉你的生命因素。因為你這一生,你不是以生命的覺醒跟善根的開發為首要工作,而是以競爭。你要知道,所有的苦都來自競爭。競爭啊,就有得失、利弊、成敗,有毀譽。毀譽是外來加給你的。那麼得失成敗,都是你自己產生的。假如我們的生活只是這樣過了就好,那沒有得失。可是呢,你就是有得失。所以,因為有得失、有成敗,所以你就會有競爭。

  不一定跟別人競爭,常常在跟自己競爭。我們要的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可是你常常會變成,一失敗就痛苦。失敗不是痛苦,修行沒有痛苦的,修行就投入嘛。他失敗,失敗就再來,失敗就再來。每一次的失敗都使我們邁向成功更進一步。當你這樣想,你就不以為失敗怎樣。

  我曾經跟各位一樣,但是有一點我相信跟各位不一樣。我跟各位一樣的是,在社會上生活過。我當過推銷員,那推銷員最討厭的就是人家拒絕。各位可能沒有我那麼慘。我在推銷,在台北街頭推銷,推銷到人家放狼犬追我。我是死纏活纏的一定要把他攻下來。他被我纏得沒辦法,“那好,你等一下。”他就把門關了,我就把腳伸進去,他門沒辦法關。

  然後他進去以後,我看“哎?他怎麼門開了?”沒看到人。而那只狼犬也訓練有素都不吭聲。我就看門開了人沒出來,一看“哇”不得了,趕快把門一拉,結果腳抽出來,皮鞋少了一只,再也不敢過去了。

  我是這樣子過來的,你有沒有這種經歷,要不然肯定你不能出家。我經歷過,我失敗很多啊。很多失敗,每一次失敗,我就把他設定一百次失敗就會有一次成功,所以每次失敗我都,好,我又接近一分。每次失敗我又接近一分了。你知道啊,有人放狼犬追我,也有人倒咖啡請我。因為那時候我還在大學讀書,我要趕著,因為這兩個鐘頭去推銷,下兩個鐘頭要回來上課啊,在趕著這時間啦。

  那有一次,進到一個大公司裡面。那個,因為都電話聯絡過了,那個負責人是個總務主任。他一看:“噢,年輕的,你過來了,來坐坐坐。我告訴你啊,我不會跟你買啊,不過我要請你喝咖啡。”

  然後他就講為什麼請我喝咖啡的原因,他說他這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想當推銷員,但是他沒有機會當推銷員。因為他老爸是總經理,他是太子幫的。所以他只能夠在那邊當總務主任,他不能出去外面推銷。他只能推銷他自己的東西。而他家裡是做面粉的,那面粉不用推銷,人家排隊來買,他還推銷什麼?所以他只負責算錢啊,跟算面粉剩下多少,還要進口多少這樣而已。

  他說他很欣賞推銷員的干勁,所以特別請秘書泡了一杯咖啡給我吃。這個也算失敗,對不對?因為你沒有成交就算失敗嘛。

  所以在失敗的過程裡,辛酸苦辣都有。每一次失敗,都是往成功邁進。他為什麼?他這種失敗是在激發你的生命因素,讓他特別凸顯出來。然後你有沒有警覺到他的存在?好,你只要一轉,跟各位講,不要像砍竹筍一樣把他砍下來,你只要一轉,知道嗎?一轉,那殼掉了,本質就露出來了,那就是覺醒的生命因素。

  當你沒有覺醒,不把那個外殼,無明殼給剝掉的時候,它永遠蓋著,你會很痛苦,你會很痛苦,“我要怎麼樣才能成功,我要怎麼樣才能說服人,我要怎麼樣。”當你在絞盡腦汁的時候,其實你是在脫胎換骨。

  當然,現在再看回去啊,這些也會造成你身體上的疾病,因為你始終在抽動那根神經,你始終在做那一個模式的思維。所以這個苦,它不止是精神上的郁悶跟痛苦,而且會引發身理上的疾病。但是我告訴你,這些疾病都不可怕。因為你可以轉化他,只要你覺醒了,這些疾病你都可以不怕。

  今天我跟你講這些,不是亂扯的,因為我有資格跟你講,我是過來人。我是在這樣煎熬當中,引發種種疾病,包括肝硬化。但是呢,可怕嗎?每個醫生都講:“肝硬化,你要多休息啊。“我說:“要死比較快啊,休息。不能休息,還要繼續熬下去。”他都不相信。為什麼?因為那是你自發性的,而且你可以平衡它。而這個現在的醫學理論沒有,你自己引發的疾病,你自己可以平衡他,可以非常平安地走過去。但是他沒有辦法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套,沒有辦法解釋。這個是生命工程。

  所以這個覺醒,菩薩這兩個字不是那麼好解釋的。覺有情,照背,誰也會,對不對?問題是,覺有情是什麼?他是一項工程。從你的身上要去實踐,要去體驗,然後把他兌現出來。這個你就變成菩薩了。

  而你這個菩薩的名號是什麼?是你那個生命因素來取決的。“我將來要當觀世音菩薩”,又不是小孩子寫作文。“我將來我要當地藏王菩薩”,那是你自己想的。是你從生命的過程裡,去歷練去體驗,去把他兌現出來。每一個人都不知道。

  有些人是有福報的,有福報的體驗跟兌現不一樣。譬如說你天生最喜歡吃,他也是一個生命因素,那是舌根的問題,味覺的問題。那你喜歡吃,你可以分辨得出來,你可以有這麼一個生命因素的特長可以去發揮。那是一個。你鼻根對香水有興趣,因為你敏感,可以體會得到,那你也可以培養這方面的生命因素。你耳根,對音樂特別敏感,那你可以去培養,這叫順境修行。

  有的是逆境修行。大部分我們欣賞的都是逆境修行的菩薩。因為逆境比較精彩。對不對?你想想看啊,喜悅對生命的撼動性不大,悲哀對生命的撼動性比較大。所以悲劇電影大家喜歡看,喜劇電影看一次就好,悲劇電影有的人要看很多次。“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北上映的時候,有人看了一百多次,天天買戲票進去看,下午看完,晚上再看。不是死一次就好,為什麼死一百多次啊?他還要一直看啊。因為悲劇,所以他喜歡。但喜劇沒有,喜劇看一次就夠啦,回家悶在棉被裡再笑兩次也就沒有了,就沒了。所以悲劇對生命的撼動啊,會比較強。

  所以我們通常在講這個部分,菩薩怎麼激發他的生命性德,也通常都是從苦中歷練出來。這是一個比較常有的現象。

  而每一個修行人也通常會經過苦來的。不經過苦的有沒有?也有,不多。清涼國師就從來沒苦過。他活到一百零二歲什麼叫苦他也不知道,因為他福報大,他一直在順境中。二十歲受菩薩戒以後啊,他就一直跟皇帝講經啊,所以他苦啊苦不到。當然他為人處事,他很圓融。不圓融,苦一定會上身。他就是有這種福報。

  這是給各位一個了解。

  那麼,我們的環境在稱贊你這個生命因素的覺醒。這一句是講這個。那一個生命因素的兌現啊,有種種莊嚴功德海,種種莊嚴功德海。那我們都想說“我生命因素都趕快激發出來,趕快兌現出來”。那要看你有沒有種種功德莊嚴海啊,對不對?所以你看看,環境,周遭的環境來稱贊你這個生命因素,是用“充滿虛空發妙音”的情況來稱贊你這些“種種莊嚴功德海”。

  那麼“種種莊嚴功德海”,以順境來講,譬如剛才講的,鼻根,那麼他一定去發明很多的香水,而且是沒有副作用的香水啊。只簡單舉個例子。耳根,你可能會成為很偉大的音樂家,創造很多偉大的音樂,而且他也影響到眾生,發揮教化,令眾生覺醒的這種功能。這個才叫做莊嚴功德海。這相當的多,每一個人都要經過這個。

  那麼你透過痛苦,就是逆境激發出來的,那當然就更多啦。你之所以會痛苦啊,是因為你有所堅持,你對理想有堅持。那麼堅持的時候啊,遇到挫折逆境,那個才痛苦啊。“我要不要放下?”“我要不要改變?”那個煎熬,這是生命中最可貴的地方,那叫做莊嚴功德海。到最後被打敗的,那就不莊嚴了,沒功德了。就是不被打敗,甚至於犧牲生命,下輩子再來。各位要留意到啊!這個菩薩修行啊是多生累劫的。不是這輩子這樣子就結束了。

  這個整個環境會這樣稱贊你,諸佛菩薩之所以那麼殊勝。會令人這樣子頂禮、膜拜、稱揚、贊歎,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今天我們學佛跟著佛學,那也要學他這一點他可貴跟殊勝的地方。

  那就希望各位,不要老是貪便宜,“師父跟我講一下,等一下我每天就變佛了。”變魔比較快,變佛沒那麼快。你一定要去激發你的生命因素,讓他覺醒起來,然後成長、茁壯、兌現出來。

  所以這個菩薩,為什麼“贊說三世諸菩薩”。菩薩還沒成佛啊,在這個成佛的過程裡而已。那我們各位現在算不算呢?嗯?不敢說哈,為什麼?因為你還在准備階段,你還沒有正式要往成佛的路上走。

  現在呢,我們希望各位准備好,趕快上路。這個叫入流。(眾鼓掌)

  我想各位期待的是這一刻啦,不是要成佛。“我趕快要上路,成為預流果。成佛沒問題,只是遲早而已,但我現在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對不對?能夠上菩提道啊。那這個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所以前面一直跟各位講說:你工程面到達沒?修行開始線;技術面到達沒?到達修行開始線。這兩個一定要准備好。工程面跟技術面同時到達修行開始線。

  那你現在假如工程面到了,那就等技術面。假如技術面到了,那你就工程面。這兩個都通通都要,那麼可以成績高一點低一點,那也是在七十五分上下而已。差不了多少,不能太低啊。太低就是還沒准備好。

  這個部分,你就套回去剛才講的,你當個佛弟子是哪個弟子?對不對?那個弟子?都是拜拜看念念看弟子,聽聽看的弟子,還是完全投入的弟子,依教奉行的弟子?對不對?

  這個是我們在這邊提醒各位的,就是從外在環境來看。

  第二個講到,“逝多林中諸寶樹,亦出無量妙音聲。”這是樹的本身。

  “演說一切諸群生,種種業報差別海。”這講到行者本身的問題了。你自己對這個現實的社會裡,是不是認真地生活過?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過啊,認真工作,認真生活,認真學習。

  你認真嗎?工作真的認真嗎?剛才講的“一一毛孔中,常現難思眾菩薩,相好端嚴甚微妙,”你在工作中對你的工作是不是每個環節,你真的都是盡心盡力啊?

  或者你只是每天“有啊,我已經打卡了,不能說我遲到。我下班也是准時下班。只要上下班這樣就好。”

  或者是你每個工作每個環節都盡心盡力去做,讓它一再地提升跟超越,從你工作上。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一般的行政,都一樣。你要真的能夠這樣做的話,那你也是一個成就,也是在修行。

  怕的就是都在應付。每天上班只是應付一下,一個月到了,薪水領了,就回家了。然後下個月花掉了再領,這個就是應付嘛,你沒有在修行。修行是完全投入。

  所以他講的“諸寶樹”是講到你本身,你的生命是個寶樹,那要開發你的生命。那你在開發的時候,你自己走過這條路,對你的生命那種價值你有所肯定,所以你才能夠“演說一切諸群生”,一切眾生的“種種業報差別海”。

  你一個人,你只要認真生活,認真工作,認真生活,你就會認真學習。學習不一定參加什麼訓練,但是呢,你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你會看到。你與人相處,因為你認真你投入,所以眾生的業報如何,你看得很清楚。

  但是當你不認真,不投入,在你的生活中,你跟人家相處也是應付。當你應付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眾生的業報,眾生的心性你看不到。因為,你都摸不到自己的心性。你自己對自己的心性都不了解,你怎麼會了解眾生的心性呢?

  當你完全投入,你了解自己的心性的時候,對方的一舉一動你就看出來了。

  各位,我想,你在社會上生活一段時間了,與人相處,那個人講話,那一句話,“哎,糟糕,發生什麼事了?”你就發現到了。因為他講那一句話,不是這個樣子,在這種環境中,不可能講那一句話。既然講了那一句話,那就是發生了什麼事。有沒有?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業報差別海”嘛。

  關鍵就在你的工作跟你的生活,你是不是完全投入。當你沒有完全投入,就沒辦法。我們通常講就是認真工作,認真生活,再來就是認真學習。學習當然是指“大學”,不是“小學”啊。

  所以各位留意到,這是第二個,講到本身的問題。

  第三個“林中所有諸境界”,就是內在的這個部分。

  “悉現三世諸如來,十方剎海極微中,皆起神通無不遍。”就是我們自己內在的部分,你的生命當中心裡的、生理的,他的種種變化,你都可以看到過去、現在、未來自性的作用。換句話說,前輩子你造什麼業,你從你現在身心變化上可以看得到。將來要怎麼辦,會怎麼樣?你從現在的身心變化上,也同樣可以看得到。這個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這個,基本上就是定力的功夫。你沒有定力,你絕對看不到。一定要有定的訓練。所以前面講“皆從定起”。

  現在大家學佛了,知識很普及了,很多人看幾本公案,讀幾本《金剛經》這種經典,然後就以為開悟了。這次我要來之前,台灣又有一個“開悟”的,寄了一本書給我。他說:“釋迦牟尼佛這個弄錯了。然後,我講的才對。”他講的才對,不是我。既然釋迦牟尼佛會弄錯,那這不是邪定嗎?對不對?這叫狂慧。那像這些人啦,他們通常有一個主張,不要修定,不必修定。那這個是很麻煩的。跟各位講,學佛要修行,不修定不行,絕對不行。

  那定要怎麼修啊?這是一門功夫,現在大家都很忙。跟各位講,你真的忙啊,越忙的人越需要定。你要是不定的話,你忙中一定出錯,你現在之所以不出錯,是因為你有福報。很多錯不會發生是因為你的福報在,但是你的善根一定在福報中腐化。真的很忙事情很多的人,一定要定,你每天一定要找一個時間,一定要靜坐。

  靜坐要訓練置心一處。假如是念佛一定要想辦法念到一心不亂,持咒也是一樣。那要用什麼辦法?那你要跟你的指導者去研究,一定要有,沒有是不行的。

  而且你要知道,在朝著置心一處或一心不亂的目標前進的時候,盡管你還沒有辦法做到一心不亂,或者置心一處,當你往那邊前進的時候,只要有點感受,那種內心的寧靜,告訴你,你的生命的能量啊,會增加很多。

  增加多少呢?我舉個例子。當你的汽車油桶快用完的時候,那油表會一直閃,對不對?那麼當你這種情況趨向內心的寧靜那個剎那間,可能三五秒不一定,可能才一下子而已,你那個油表馬上“嗖”就跑回去了,又油充滿了。知道嗎?那個生命能量,馬上讓你充滿生命能量再面對未來的挑戰。

  我告訴你,這是金錢買不到的。你一定要去做這個訓練。這個是世間法中對你的利益還沒有進行生命的改造。要進行生命改造轉凡成聖,你一定要訓練到能夠置心一處。這是技術面的修行開始線。還沒到這個標准,還不能講生命改造的工程。

  但是呢,他對你現實生活裡,有很大的幫助。你來這裡不一定學什麼高招,光學這一招就值回票價。(眾鼓掌)

  你通過念佛持咒都可以,一定要朝一心不亂的方向,自己去摸索。你跟你師父怎麼學,你去問你師父。那假如是禅修的人啊,你一定要他一心不亂、置心一處、不起妄想的這個目標前進。

  在往這個目標前進的過程裡,你會有那種偶爾的經驗,也就是內心非常寧靜的那種感覺,這個還沒到一心不亂,也還沒到置心一處。但是當你有那種感覺的時候,你馬上會精力充沛。那就是生命能量,一下就把你補滿了。那油箱就不空了,你馬上又成為生龍活虎啊,可以在外面打拼。而且沒有副作用,是絕對沒有副作用的。這跟你吃那個興奮劑,有沒有?那個不一樣的,那都會有副作用的,這個不會,你放心,這個不會。

  好吧,這個是我們提醒給各位在身心調整的過程中啊,那你自己可以去感受到。

  很多人想在佛法中學一些什麼奇妙的神通啊,告訴你,沒有啦,你不要想啦。你要記得,佛陀教我們的,不是那些非人的東西。佛陀教我們的,你要知道這個人跟你講佛法是不是真佛法,你要四攝法來衡量。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條,他都在人間,跟你同事,他不會講非人間的東西。

  你要是去感受到那些非人間的狀況,或者用非人間的方法來度你,他什麼天上,什麼外太空啦,什麼古代啊,什麼人啊,什麼了不起的什麼東西啊來跟你通的話,肯定是邪道,不是佛道。佛道一定是從人間的生活裡,跟你做直接的關系,慢慢地教化,他不會用非人的東西。用非人的就不是佛法。你先把這個部分給弄清楚,大概你學佛就不會走入岔路。

  假如有人一直跟你講,怎麼樣怎麼樣有個什麼靈啊,什麼東西會通你,或跟你通了,告訴你,絕對不是佛法。雖然佛法也講鬼道,也講天道,但是絕對不是那麼簡單能到。那個絕對到不了的。天道、鬼道是過去生所造成的業來的,今天的人不可能去遣天神天將。那會跟鬼道相通的人,他也不會說是鬼,他一定說是天神天將。那你想想看,那天神天將剛才跟各位講了,他在天上都在享受的,他老是吃飽沒事干來管你人間閒事?他不會的。

  所以那些非人的東西絕不是佛法。是佛法的東西一定從生活中來。

  好,這三個偈子我們就這樣簡單地跟各位談。他主要是講,我們自己行者本身,你的生活周遭、環境、你自己的本身跟你內在的生命結構,生理的、心理的這些種種狀況。這沒有辦法跟各位細講。細講光是這個主題就夠廣大了,我們只是帶過去。

  我們再往下看。

  “一切剎海極微中,所有十方諸國土,於佛一一諸毛孔,普遍莊嚴皆顯現。

  寶焰香雲皆現佛,等眾生數遍世間,一一鹹起大神通,方便隨宜而化度。

  如虛空量寶宮城,盡妙莊嚴如日現,寶藏及與菩提樹,靡不普遍於十方。”

  好,我們再看這個部分。

  這個,他用兩個形容,一個是“剎海極微中”,這是最小的。剎海,剎是最大的單位,空間裡頭最大的單位,這個剎海,海是講量多,這個大單位相當多,叫剎海。這個剎海啊,每一剎都磨成極微塵,那一微塵一個佛剎,他就指這個意思。所以“剎海極微”是講非常非常大,這個大到你不可思議的。

  那麼“所有十方國土”啊,從這當中舉例,國土裡頭啊,一個國土就有一個佛。那麼一個佛,“於佛一一諸毛孔。”毛孔又是空間最小的單位。他用最大的單位最大的量,那當中的每一個佛,每一個佛裡頭的一一毛孔就是最小的。

  換句話說,不管多大,他窮盡了。窮盡當中這個極大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毛孔就有微細的地方嘛,任何一個細節,他也都窮盡。“普遍莊嚴皆顯現”,通通能顯現出來。這個叫完美。

  這四句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完美。大,窮盡到整個宇宙,整個法界都窮盡了。這個大的裡面任何的細節,微細的地方,也都是那麼的莊嚴,而且都顯現出來。那這不是完美嗎?對不對?用現在話講叫完美。而我們對完美的定義,你沒有辦法很具體地講,就是完美而已。但,這個地方告訴你,完美,是整體的,包括整體內部最微細的地方,通通是“普遍莊嚴皆顯現”。有沒有?弄到了?

  這個,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我們買東西啊,那個高級商品裡頭啊,它不但那個物品很好,它包括它的包裝都很好。不但包裝很好,他跟你設想的非常體貼跟周到。它的說明書,它的保證書,有沒有?它包裝盒,平常使用的時候它還附帶一些料理盒。有沒有?不但是這個樣子,這個內包裝外包裝,到最後還有一個提袋都弄得很好。甚至於每年定期的他會通知你,什麼時候來保養。有沒有?這個就是大、小之間,從極大到極小之間他都構思得很好,有沒有?你要留意到啊。這個叫完美。

  那我們的人生,佛法就告訴我們,人生的完美是什麼樣子?整體性你怎麼樣?個別的微細又怎麼樣?能不能體會這個地方?完美的人生不是只有表相,給外面的人看,也不是微細的地方給自己享受。他從大到小,從裡到外,就是那麼樣的完美。這個把我們生命的狀態是講得很清楚啊。

  各位,慢慢地去體會,我們一個學佛人,一個佛弟子的人生,佛弟子的生命是怎樣?他講佛陀的生命完美是什麼樣子,他展現出來了。那我們能不能到達那個地方,那就是我們要學的,我們要學的是這個部分。

  所以各位,我們在跟各位講說,我們准備好了,應該是到六十分以上,准備好這個水平啦,六十分以上就叫做法身大士。剛才跟各位講人格性標准是七十五分以上,那是跟這個不一樣的,這兩個標准不一樣。不要那邊聽七十五,這裡又變六十了。這個是位階,法身大士。從六十到一百剛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百零一以上是成佛的。那是第四十二位。那就是整個都完美了。

  那我們現在要講要求標准,到六十分啦,也就剛才講的,修行開始線,就是工程面跟技術面准備好的時候,你只有四十九分。從五十分開始一直到五十九分,就初信到十信位。圓教初住位是剛剛好六十分,法身大士第一階。這個是有他的標准存在的。這跟我們一般想象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人生,你要懂得,這個叫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們要到達那完美的地方,止於至善最完美的生命架構裡頭,就是這種狀況。

  大,從最整體的那個一直到最微細的地方,通通具足這樣的一個條件。這個東西假如我們看啊,看那個太空梭,有沒有?我們太空人上升,你看看,那個機器是不是要絕對完美?有一點點不完美就會出事啊,對不對?它又要飛出去,然後又要再飛回來。呵呵,你哪個地方出事,你試試看。對不對?就不行啦。而事實上,佛陀的人生就是這麼完美,就是這麼完美。

  我們現在大家要發願,也是要到達這麼完美的境界。而這個裡面是很不可思議的。你看他經文,古代的語言講的是現代的生活。這個就語言模式你要解破啊,你要不解破,你沒辦法。

  好,我們再往下看。這個大小之間的關系,在下面第二句講,“寶焰香雲皆現佛”。剛才講的,第一偈的部分是本體的,現在“寶焰香雲”就顯相了,有沒有?這個語言模式都一樣,跟前面的語言過來都一樣。“現佛”就表示覺悟。不是又一個佛站在那裡,不是啊。這個“寶焰香雲”都能令你覺悟,任何的媒介生活中的。

  “等眾生數遍世間”,眾生有多少,就有多少,生活中的這些媒介。

  各位想想看,我們一輩子認識多少人,有沒有算過?你一輩子活多少天?假設一天認識一個人,三萬六千五百天而已,你不要怎麼計較啦。你一輩子算一百年好了,總共再怎麼樣,一百年乘以三百六十五天嘛。假如你不願被他占便宜,乘以三百六十六天嘛。對不對?那也不過三萬六千六百天而已。三萬六千六百天,一天給你認識一個人,你的朋友最多是三萬六千六百個人嘛。你有可能再多嗎?你手機裡面能存進去的,沒有人超過一萬人,沒有啦。

  所以“等眾生數”,你不要以為多大,就你的人生生活范圍裡頭嘛,你認識多少人?就這樣子啊。

  那你要知道,這些示現對你來講,你有沒有所覺悟呢?要有所覺悟啊。這個覺悟不要說覺悟啦,覺性就好。“我每天遇到多少人?”你想想看,你珍惜不珍惜?這世界有六十幾億人,我們有幸能認識也不過這三萬多人。我看有些人一萬人都不到啊,恐怕有些人一個朋友都沒有,人格性不健全的人可能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那你,我們認識生活周遭的人,你想想看,有沒有超過二百個人?你要不要珍惜這二百個人?要不要感恩?要不要珍惜?所以當你經常在接觸的這幾百個朋友當中,你要是帶著一種感恩的心、珍惜的心,我告訴你,你人生是非常美的。

  可是我們屋檐下那幾個人就天天吵成一團,對不對?同一個屋檐下那幾個人,你回家去算算看,說到你純屬巧合,情節絕對真實。為什麼常常會吵在一起?人就有這個麻煩,越接近的人越會吵。然後很奇怪,這兩個在吵的時候都說別人多好。你去留意看看。當你這樣吵,你放心,你去跟別人相處啊,你也一定在吵,因為吵是你的業。那業不除,不管你跟誰相處,你都吵。你會說“我們是八字不合,五行相沖啊。”因為那是你的業啊,再換跟誰你都吵,不一樣的吵法而已。

  所以我們應當珍惜,應當感恩。因為有你的存在,才證明我的存在啊,對不對?“我既然能存在,我就感恩你的示現”。要留意啊,這個很重要啊,這個叫現佛。

  “等眾生數遍世間,”各位真的要懂得珍惜啊!眾生不一定人啦,人、事、時、地、物都是。有件事情給你做,我們要感恩,你有個東西你要感恩。經常帶著這感恩的心、珍惜的心、尊重的心、包容的心,人生真美麗。(眾鼓掌)

  假如我們都是一個計較的心,看不慣,那你就業力嘛,你一定痛苦啊。我們希望我們每個佛弟子,大家都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就要帶著這幾個心。

  好,那麼這些情況大家產生了。“一一鹹起大神通,方便隨宜而化度”。這個化度不是你故意要化的,當你帶著這種感恩的心、尊重的心、贊美的心,這樣子來處世間,世間自然就轉化。這就不可思議。

  現在我們這個中心價值觀,都弄錯啦。因為要競爭,競爭就打到對方嘛。這是西方來的傳統思想,西方的這種中心價值觀是非常不好的。那不管怎樣,我們必須要從核心上開始改變,尊重、感恩。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一種生命的價值觀,那整個社會就開始改變。

  所以有人說社會地球會崩潰。地球會崩潰是因為人心整體的崩潰。假如人心能夠開始挽回的話,地球不會崩潰,他還是會再復蘇起來。這關鍵在人心。不要以為說那種現象不可能,不是。真正是人心的問題。

  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珍惜的心,尊重的心,感恩的心跟包容的心,這個地球要改變,很快。因為過去這個才多久?二戰到現在一甲子而已。一甲子的時間裡,大家是掠奪的心、占有的心、競爭的心、破壞的心,所以說地球才產生這樣的災難。那我們只要把這個心一改變,這地球就改變了。這個你不要擔心,外在的世界是來自於你內在的心。

  第三句講,“如虛空量寶宮殿”。他是講這寶宮殿像虛空那麼多那麼大。

  “盡妙莊嚴如日現”。盡,就是通通都像妙莊嚴,妙莊嚴就是妙聖殿如日現,都很莊嚴。用忉利天那個釋提桓因的宮殿來講,那個釋提桓因的寶宮殿當然不如夜摩天的寶宮殿,更不如兜率天的寶宮殿,因為一層一層往上,是更殊勝了。那個殊勝其實我們也分不清楚,對不對?我們只能用譬喻說,第三層比第二層殊勝,第四層比第三層殊勝。

  那在《俱捨論》裡有這樣的一個形容。說人間最美的音樂,把他乘以一百,一百倍,就好上一百倍,這個音樂是忉利天的風吹樹梢的聲音。這個忉利天天王的音樂比樹梢的聲音是不是更美,對不對?那把他乘以一百倍,那他是夜摩天宮啊,那風吹樹梢的聲音。那用這樣的譬喻,那你就知道一層天比一層天那真美得啊,會醉人。對不對?

  但是用講的不算,根本你沒到那裡去,你也體會不到。所以佛經通常就用忉利天來做形容,就好了。因為上面去你沒經驗,你也沒到那邊去。佛陀常常到那邊講經,他當然知道啊。可佛陀一下到人間這些人都不知道,我們都沒去過啊。那些阿羅漢都跟去是沒錯,阿羅漢講也只有阿羅漢知道,可是我們凡夫不知道。因此他都會以這個來形容。用妙聖殿來講,它比人間的宮殿已經好很多了,那我們還可以想象得到。那夜摩天以上你根本想象不到。你想一想都一樣嘛,對不對?都一樣的宮殿,所以就以妙聖殿來做代表來說明。

  他講,這個像虛空一樣廣大的這些寶宮殿,他的寶藏及菩提樹。這裡面還要再跟各位補充,為什麼要用妙聖殿來做例子?裡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佛喜歡到這裡來講經,佛常常會到妙聖殿來講經。

  現在你不知道,佛常到的兩個講經的地方。人間因為業重,他來,眾生會造業,所以他不來。那麼除開人間以外有兩個地方他會去,一個是妙聖殿,就是釋提桓因那個地方。所以釋提桓因這個天王可以一直聽佛講經。另外一個地方啊,那是摩醯首羅天宮,也就是色界的最高層那一層天,叫做有頂天。摩醯首羅天宮那個地方是法身佛在那邊講經,不是釋迦牟尼佛。這兩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那有頂天講經的時候啊,那不是我們所能參與。在那個地方講的是大本華嚴,講不完的《華嚴經》在那邊講的。那我們這裡是講略本華嚴,而且還要略中略,沒有辦法。像摩醯首羅天宮那邊,那是廣中略,他講廣的,廣中略。廣中略,略中廣,都不是我們人間所能承受,我們只能略中略再略。像各位還要請假沒來聽啊,那就更略了,那略中略再略還有缺。我們是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時間都不夠,而且我們有很多經驗你沒有。沒有的經驗,就沒辦法跟各位講。

  好,這是他這邊所舉例的。“靡不普遍於十方”就是說這些宮殿的殊勝。那裡面只要講的就是寶藏跟菩提,要並在一起。他為什麼要用妙聖殿來做例子,就是因為這裡不但是殊勝,而且有菩提,因為佛常常到這裡講經。

  那麼,釋提桓因這個忉利天宮。忉利天宮在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頭有幾個宮,你知道嗎?有幾個?嗯?三千大千世界裡一個須彌山有一個,一千個須彌山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大千世界,所以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有十億個忉利天宮。

  那各位想想看,從佛成道以來,轉*輪到現在,佛度了多少人到忉利天宮,有沒有十億個人?有沒有?沒有。你以為佛教徒有那麼多啊?所以我告訴各位,各位你都有機會到忉利天宮去,當忉利天王。你要知道啊,那個很多人信佛拜佛是沒有錯,但是他不見得修到這個福報。他只是修到一個上下班的福報,領薪水的福報。要真的能夠修行以後修到這種大福報,去當天王的,佛成道以來不到十億個人,你去算歷史的數字你就知道。

  所以各位能夠聽聞這個法,光是聽到這裡,這個福報就夠你往生了。當然你只要聽一聽我就不管了。

  這十億個還不止,你看,還有夜摩天王,也十億個。從有頂以下的這些,那這些天王啊,你看十億個乘以二十八,有二十八,那就二百八十億,這個叫做粥多僧少,是不是?粥太多啦,僧太少了,不是僧多粥少。那麼多缺你不去占,要在人間干嘛?苦哈哈的,到天上去享受。

  我們不推薦別的,推薦你到忉利天妙聖殿去當釋提桓因這個王位。因為在這裡你還可以常常聽到佛來跟你講經說法。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好,我們……這個時間還很快啊,講一下子時間就到了。還有五分鐘,五分鐘再講啊。

  這個剛才提到,這個地方有寶藏與菩提樹啊。我們通常,眾生是要寶藏,常常不要菩提樹。這個只是一個形容詞。菩提是覺性。你的覺性不要只覺一次,要像樹一樣,一再一再地開花,開嫩芽出來,那你的生命的很多生命因素才能夠全部發起。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寶,就是覺醒,就是覺性。

  所以佛教為什麼叫佛教?佛是覺悟,覺悟的教育嘛,人生覺醒的教育。教導我們,我們可以覺醒。你可能會覺得“覺醒有什麼用?”覺醒是要有智慧才能夠覺醒的。所以我們要培養智慧,去感受生命的存在,開發我們生命中的寶藏。

  有這些寶藏,但是你沒有覺性去開發的話,寶藏是沒有用的,是沒用的。我記得小時候,小時候我們要生火很困難。早上天還沒有亮就爬起來煮飯,那時候我小時候讀三四年級的時候,媽媽身體不好就爬起來煮飯。煮飯,你知道,煮飯很麻煩,常常搞得滿臉烏黑啊,火生不起來,生火是很麻煩的事。那時候我就想辦法,就弄了一顆樹頭,那樹頭,樹木有很多,我們叫柚木。那柚木切一片起來,那點火啊,它燒起來以後啊,我們就碎木片放上去,那個木屑木炭屑就放上去燒,這樣子架起來。每天早上架那個,把飯煮好,到學校老師會罰站。站在門口不能進去聽,因為你遲到。那個木頭其實是寶,那個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台灣已經全部砍光了。當時在用,你不知道是寶。現在燒光了,大家都燒啊。現在也沒有人再去回憶這種東西了。

  事實上我們人間有很多寶是消失啦。因為你沒有福報他就消失了。那你要有你就必須修福報,它就會再現前。那這個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那個寶藏要怎麼開發出來,是在你自己要有覺性,你才能開發得出來。要不然你只是一種慣性的,修那些有漏福報。當你把這種覺性給培養出來的時候,那就是無漏福報,你要他就會來,你要他就會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們會跟你講說,妙聖殿是最好的地方。因為他是一再地培養你覺性的地方。人間以外,那就是忉利天宮。

  我們祝福各位,你都能夠往生這個地方。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49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47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