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1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61講(2008年12月1日)A

  我們昨天講了三個偈子。那麼,當中第二偈跟第三偈,是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本質跟特色。這個經文,是很清楚地直接就把它勾勒出來,也就是善財童子把我們這個人世間的情況看得很清楚。

  娑婆世界的人,你可能會講“我才沒有那麼壞。”是沒有那麼壞,差不多啦。假如真的像他所講的那麼壞,那你就完蛋了,你大概也不會來聽經了,你大概這個時候就是愁眉苦臉的。這個是一個我們應有的認知。

  他講的是一個本質,叫做娑婆本質。那麼《地藏經》裡講到“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從這個地方去擴大講的。那麼,既然起心動念都是業、都是罪,那就是因,果報才叫業、才叫罪,起心動念只是因而已,貪、嗔、癡發自於身、語、意三業的。

  所以我們在忏悔的時候,你記得忏悔偈吧?“往昔所造諸惡業”這一句話很籠統。它是什麼啊?皆從身、語、意出。怎麼來的呢?貪、嗔、癡。發自貪、嗔、癡,從身、語、意表現的,貪、嗔、癡叫三毒。

  其實不止啊!有些人傲慢,有沒有?看人啊,是用眼角看的,講話用鼻孔出來的,有沒有?這些人,瞧不起別人啊,那就是慢。

  貪、嗔、癡、慢,還有一個疑,疑就懷疑。疑神疑鬼,疑東疑西。人家假如說“吃飯、吃飯。”他一看,“不知道會不會給我下毒”。自己帶筷子,帶筷子干嘛?量一下有沒有毒,有毒聽說筷子會變黑。這叫疑心病。人家本來是很善良的,但是因為他的心,心理不健康,老以為人家要害他。這是一個。

  這種情況,到這種情況啊,就有心理病,精神病。一般的人,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很正常的。生活中,你不要人家一講,都沒關系,被騙了也不知道。要有防人之心,但不能有疑。疑跟防之間的差別在哪裡?那你在人生裡,你要慢慢去揣摩,慢慢地去揣摩。

  所以一個素質很好的人,他懂得適當的一種防衛,但是對人,他是深信。什麼時候,到哪裡,那你要弄好。這個我就沒有辦法在這裡詳細的跟你說啦。要麼,那就要生命教育的課程來講。

  這個叫作貪、嗔、癡、慢、疑,地獄五條根,五條通往地獄的根,樹根的根啊。那我們從,因為你有貪、嗔、癡、慢、疑,那你在發自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你要多留意到。大概呀,一般人跟人家相處會有挫折有困難,也就是你的口業,你的態度。當然你心裡想什麼,人家不知道啊。可是你的心要是有偏差的話,那你的語言表達跟你的待人的態度就會出問題。

  所以,我們在這兒地方常跟各位講,身、口、意,身、口,意,你自己要多留意!你要不留意啊,因為只有這三個。態度就是你的身業,你的態度好不好,給人家的感覺怎麼樣?很多人講話是這樣子,人家千拜托、萬拜托,“好吧。”好無奈哦!人家很誠懇的“麻煩你怎麼樣?”“好吧。”

  我想你到很多單位去辦事,你大概會發現這種情況。我不是說你啊。在公家機關上班這個最多啦。你到那邊,有時候都氣得要死。

  有一次,我到藍田去呀。陝西藍田,就出產古代的玉,藍田玉。

  我看,“你們那個玉怎麼雕刻那個樣子?”

  “我們也有精品的!”

  我說:“那借看一下。”

  “你買不起!”

  “诶?我買不起,為什麼要跟你借看呢?”

  “那是我們領導要送人家的!”

  哦!你把機密都抖出來了。你們做有精品的,竟然不是要賣的,是做給領導去送的。這很奇怪啊!這為什麼?這就是態度。我們國家制度啊,對公務員的保障很好。公務員呀,就缺乏那一種社會上風浪的這種鍛煉,因此就養成那種“慢”。慢,就很不好。那你要懂得謙虛。這個,我看得很淡,大概都一樣,全世界都一樣的。因為它有一定的制度在那邊運作。它一定要造出制度來。不造制度不行,就很麻煩。那很多緊急事件,你無法去超越。

  所以我們在談這個身、語、意的時候,自已都要留意。那麼這裡主要談的貪、嗔、癡,這個身、語、意上面。

  再來呢,我們在講的,表現出來就很多了。

  嗔,嗔是什麼?嫉妒也算,有沒有?嫉妒啊。那反過來,你會誹謗,會造謠,那個都跟嗔有關。

  那麼貪呢,貪主要在感情上面,對物質也是貪,跟著流行跑。現在很流行,叫fashion、流行、時尚啊,有沒有?那很有可能就是貪哦,你跟上去就是貪。你既然要,要,當然買,那無所謂。可是你只要沒有必要,跟著跑,那就有是貪。這個通通叫愛水,貪愛的愛。

  憍慢…那麼,諸趣就變成六道輪回了。

  三有就是三界,三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色界通常講思想,對不對?難超,你很難超越,能超越你就出三界了。

  癡闇、無明就是愚癡。

  貪恚是一種,這個地方講的貪恚是內在的,悶在肚子裡,懷恨的那種情況。一個貪一個恚。熾盛,在你內心裡頭起作用。當這些東西一直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叫魔王。魔是指這個。不要以為頭上長兩只角的那個叫魔,那叫牛魔王。人家說妖精,妖精,就一定很漂亮的女人,那不一定。凡是能夠折磨你內心的,使你人性遭到扭曲的,那通通叫魔。所以這個魔應該來講,是寫成石頭的那個“磨”比較像。寫石頭那個磨,你就沒什麼感覺,所以習慣上我們就把它寫成鬼的那個魔。

  所以這個魔它很自在,那我們學佛修行就要把這個魔除掉。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你要把魔除掉,你的人格性首先要正常!你不正常你怎麼把魔除掉,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魔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那麼,會一直在這當中繞著沒有辦法解決你人生問題的,這叫愚童、凡夫。但這個凡夫,我們叫做靈性非常地淺薄,心靈年齡非常地低落,非常地小。

  我們跟各位講過,這個,年齡有三種。

  一種是生理年齡。一般人問你幾歲啦,這個叫做生理年齡。

  一種叫做心智年齡。就是在社會上跟人家應對進退,這個叫做心智年齡。那假如應對不會的話,你就會看到這個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有沒有?看起來塊頭蠻大,那個言語動作像個小孩子,有沒有?這個叫做心智年齡不成熟。

  事實上我們看到啊,心靈年齡不成熟的人,那是更麻煩。因為他的心智年齡會掩飾。心靈年齡該怎麼樣?心靈年齡是無法掩飾的。所以當一個心智年齡很成熟,而要掩飾他心靈年齡不成熟的時候,那會很幼稚又很可笑。那個裝出來是沒辦法。

  比如我們去看,我跟各位舉一個例子。你會欣賞音樂嗎?會欣賞跟不會欣賞的人坐在一起聽音樂會,你會受不了。這個就是一個問題啦。這個是很明顯看到,心靈年齡成熟跟心靈年齡不成熟的人有這種情況。你去看畫展,一個不懂畫的人看的畫跟懂畫的人看畫不一樣。那懂畫的人三幅畫還沒有看完,那個不懂畫的人整個畫展已經繞過三圈了。因為他不懂嘛。掛在牆壁都一樣啊。那怎麼辦呢?那他當然就看完,再看。然後他會一直講,“那有什麼好看嘛,快走吧。”這個就是他的音樂素養不足,靈性這個東西不是很具體的。但是你表達在哪裡呢?可以看得到。這個叫做心靈年齡。他重點就是你的靈性有沒有成長起來?

  那麼這個地方所講的,跟各位談,你假如有這種現象而去壓抑他,使你的身口意三業來符合道德律的規范的話,大概你的身體跟語言會做到,你的意做不到。因此你就會扭曲你自己。那這個時候啊,我們叫做修養,不叫修行,叫做修養。你記得修行跟修養要分開。

  那有一種狀況,我們社會上很多,在座各位也很多,他是沒有成長起來。你的欲望沒有成長,你是個乖兒子、乖女兒,那麼很認真,從小就很認真讀書,准時上學。只要家裡叫“起床”,他馬上就起來,一點都不賴床,都是很標准的。那這個一直到老,包括在社會上工作,他也都很盡責,什麼都做很好。但這裡面這些人啊,包括各位,都有這種情況,他在某一部分沒有成長,他沒有自己。自己的生命是完全符合社會的標准。這個好人絕對的好人,可圈可點。

  我這幾年回到內地來,看到內地很多資料在報導。我看到很多人,真的是這種標准的乖兒子、乖女兒。尤其是政府方面的領導干部,很多都是這一種。這是很難得的。但是,可能你的靈性都沒有成長。在某一方面,你沒有出現。

  你可以發現有些人,現在經濟發達起來以後,你會發現有些人啊,原來是吃什麼也不知道,反正每天就這樣吃。現在發達了,到處有新餐廳,有各種美食。然後他就,這一方面,吃的那概念,他開始成長了。有一陣子,他就會一直圍繞著美食到處跑,到處吃。等一下東來順、西來順,吃完了有沒有北來順、南來順,一直找。為什麼呢?因為他這一方面,才開始成長而已。這不是美食家,這叫做饕餮客。他很好吃,愛吃啊。

  真的美食家不是,他天生的就會,天生就會選擇。他怎麼選擇呢?這兩個品種的蘋果,只要到他嘴裡,他就知道好壞在哪裡。我們吃蘋果跟吃草差不多,分不出好不好,反正一直啃下去就對了。那這種人吃不出好壞,他只能吃出排場。那只吃排場的不叫美食家,他是有福報吃而已。

  那我們要跟各位講,那個靈性的部分,有點跟這個部分一樣。社會之所以多彩多姿、多樣化,也就是每個人的靈性成長不一,所造成的。你記得,靈性成長不一所造成。現在的教育,全世界的教育,他唯一能夠做好統一的,是心智年齡的這個部分,也就是小學知識的部分。他可以統一教,大學沒有辦法統一教。我們在講的大學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這個部分,沒有辦法統一。因為這個涉及到靈性。

  靈性是,從人性上成長出來的、高級的、純化的人性,他超越人與動物之間的這種物性。人性其實是物性的一種。人性是比物性,比如比狗性、比貓、比老虎高級一點,比蚊子、比蟑螂高級一點。因為他們也都是有生命的,人性比他高級一點。靈性又比人性高級。靈性要充分展現出來,那我們就叫做佛性。所以我們是這樣定義:佛性是人性經過提煉以後的純粹的人性;人性是尚未提煉的佛性的原礦。人性是可以提煉的。所以,把佛性跟靈性要化成等號也可以啦。但是你定義要定義好。

  所以,在我們內地我們都叫禅修中心,禅修,修禅的。在西洋人啊,他叫不知道,他就叫靈修中心。所以那個靈修的靈,跟禅修的禅啊,應該是等意。可是他不會定義。那我們不管。

  可是你今天你要了解到,你要學佛,你要鍛煉的是,透過修行把你的靈性突顯出來、成長出來、提練出來,讓他百分之百地能夠兌現出來!這個時候,你就超越了這個地方,這個娑婆世界的本質,你就超越了。那麼超越了這個娑婆以後呢,你的靈性出來,你就不會跟這個貪、嗔、癡混在一起,不會混在一起了。

  那麼在那很純粹的靈性裡,你在哪裡呢?你就在這個世間啊!但是你不是貪嗔癡的本質在起作用,而是那個靈性在起作用的時候,那你就叫“在淨土裡”。

  那麼那個淨土在哪裡呢?你找得到嗎?這一點是中國佛教最大的特色。我跟各位講那叫淨土。那個淨土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的道場裡面。道場裡他只有一個工作,修行。其他沒有。

  標准的道場裡,他是不營生。在中國沒辦法,在印度他不營生。他即使下田種菜都不行,都犯戒。這個老同修們,你看過戒律,你就知道。在印度,他都托缽,都去化緣,托缽啊。化緣,一天只吃一餐。中午吃飽飯,那叫做瑣事皆辦。今天唯一的,跟修行無關的事,就是去托缽,回來吃飯。吃完飯就像《金剛經》上面講的,“收衣缽,洗足矣”,樹下坐,開始又修行啦。一天吃一餐。

  中國不行,中國托缽沒人給你吃啊。所以他就圈了一塊地,甚至於皇帝送一些地給出家人,給寺院。讓他自己種,種完大家吃。所以在我們中國的佛教系統裡,有飯大家吃,這個叫大鍋飯。吃飯叫大鍋飯,穿衣叫大領衣。這領子大的,大領衣,大家都一樣。有什麼,大家吃什麼,不夠吃大家都不要吃。這個是我們的一個習慣。因為你的工作就是修行。所以你想出家就要有這種想法。出家人是要修行的。

  那麼經營呢?在現在這個時代裡,是沒辦法,這是一個過度時期。我們大概還要有一百年的時間,道場都要經營,制度要建立,僧眾、信眾之間的關系要重新架構。那麼,道場的完善的制度才有可能再重新恢復。那剩下來的就這麼兩件事,一個是吃飯,一個是修行了。

  那我們傳統的道場裡,這一點也劃分得很好。我們道場分兩個部分,古代叫東單、叫西單。西單是給你精進用的;東單呢,在經營道場的,包括信眾來往的;包括,現在的話講,叫做,天氣太冷了,沒暖氣怎麼辦呢?天氣好了,太干燥,要怎麼辦呢?哪些東西可用,哪些不可用。是東單在處理。漏水了,屋頂壞了,或者牆破了,那要怎麼辦呢?要怎麼處理啊?東單的僧眾來負責,帶領信眾等等一起來做。所以東單呢,用現在我們的話來講,叫菩薩道場。西單叫聲聞道場。這兩種道場合起來,叫做菩提大道場。

  西單就是只顧修行,其他不管。要吃飯,吃飯時間,打板到了,那就大家來吃飯。你病了,病了你就只負責去給醫生看,叫醫生來給你看病。其他沒事,你又回去休息。東單有經營的這種任務。你留意一下這樣的一種狀況。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在哪裡?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能不能淨化你的心靈,只有修行就好,其他不管?

  所以你真的要修行,我們就給你兩個表格:

  一個是工程面,腦筋裡放輕松一點,要問問題不要那麼多概念包,那概念像粽子,五月份吃粽子,有沒有?一拉起來,一串。概念要單純化,到單一概念,這個叫淨識。工程面要做到這一點。

  假如你現在好多好多的問題,不能修行,所以,你有很多疑問要問。我跟各位講,不要問。你的疑問通通記錄在“疑情記錄薄”上面。一般人啊,就是,不是很精進的人,大概記到一千條以後就知道了。不記了,這個叫做懶惰蟲。這輩子修一修,下輩子還要再修,大概每輩子都到一千條就停了。我告訴你,到五千條你就開悟啦!認真記。不要記來應付的,“師父說要記到五千條,我就一到五千通通寫好,聽說記到五千就可以,沒事也重抄一遍啊”。那個不算。

  你在學佛的過程裡有一些疑問會產生。你就一直記下去。自然有答案你放心。記到一千左右,你就發現前面的問題你就開始刪了。因為你已經有答案啦。不要問,因為隨著你的精進,答案自然會產生。這個是淨化,你腦筋裡頭復雜的概念。

  另外一個是技術面,你資糧道要調整到修行開始線。淨識是工程面的修行開始線。技術面的修行開始線是到參禅金三角。我們都跟各位談過啦。

  當你這兩個具備以後,事實上修行要證阿羅漢三個月就夠了。但是工程面要到修行開始線,你要多久,我不知道;技術面要到修行開始線啊,你要多久,我不知道。這個你要實際去進行以後,從頭再來,從頭再來,一直從頭再來,那你才會發現到。

  因為每一個人都認為“我已經准備好要修行了”,其實這個是證明你根本就沒准備,你只是很自大,“我來就是要修行”。因為六祖惠能講,“我來做佛”。弘忍大師問說,“你來干嘛?”他說,“我要來做佛的。”那你就學起來,“我要來做佛”。你來做泥土比較快,做佛沒那麼快。

  當然,你前面的資糧道要准備好的話,那是很快。

  好,這個是我跟各位談的,一個娑婆本質跟淨土本質上的不同。所以,你假如記得這個原則,你翻開《阿彌陀經》,你就看到了。《阿彌陀經》裡頭的人,很簡單,每天早上起來,就一定先供養十方諸佛。什麼叫供養十方諸佛?培養自性善根。在極樂世界不是開始修行的先培養前面的一直准備到修行開始線來,他直接就做這個問題。我們在這裡,要直接修到這裡有困難。你有困難,因為你很多貪嗔癡。

  很多同修啊,你稍微留意一下看看,你的朋友都已經出家了,你為什麼還沒出家?帶領我進佛門的同學,我們高中同學啊,他當時要出家,我去廟裡把他找回家。現在我出家啦,他說還沒找到善女人。這個就冤枉啦!我說,你當時要出家根本就是假的嘛!為什麼?你要懂得,真的用心,修行是真的修行。

  所以你要先弄清楚,淨土人,你要是一個淨土人,淨土裡頭的人,你的心一定放在積極精進上面。生活中有些事情要處理,沒有錯,有些你根本就不要理他。你真的能夠走上來,把自己調整好,走上來。困難當然有,這世間不會沒困難的。不要理他,過了就好嘛。挫折、困難、誹謗或者人家不認識你的、誤會等等種種都會有,不要解釋。假如你遇到這些,我就跟你講,一百零八拜,一百零八拜。你都不會有後業,後面的業不會再上來。

  我是不知道,因為是自己摸索嘛。所以有時候“三字經”都會誦送出去了。誦送出去以後,再開始做功課,沒人指導嘛。氣啊,怎麼會不氣?對不對?氣完,做功課。但是我不會跟人家講。跟人家講沒用啊,對不對?何必跟人家講呢。想一想就看著佛,就跟他講說:“我在修行,你還讓他來這樣子,討厭。”然後再做功課。這很簡單的事嘛。我們什麼事都跟佛菩薩講,不要跟人講。跟人講沒用。同樣,你要讓人來同情你,還是讓佛菩薩來同情你,對不對?

  我常跟各位講,你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功課。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功課,叫做精進。讓人家來逼迫你來做功課,那叫業力。

  當你病了,“哎呦,師父,我要怎麼誦哪部經會有效?怎麼誦會有效?”這個叫業力。業力沒有福報,你只是消業力而已。業力,沒護法。

  你自己逼自己,有護法,知道嗎?修行要成就,就自己逼自己。所以我們講無盡的超越。不是要去創奧林匹克的金牌獎,而是要自己超越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一定有護法,而且大護法。憲兵總司令,我們叫武警總司令,來照顧你啊!

  當你是業力來逼迫你的時候,那你就完了。小鬼會來找你,一點一滴都跑不掉。

  所以淨土的成立,是靠自己,你要懂得。他的差別在這裡,淨土的本質跟娑婆的本質有什麼不同,你弄清楚了以後。你馬上就轉了。

  因為我們自己本身,那貪嗔癡慢疑放在那裡,你自己不知道。所以要修學佛法,都要檢討自己。你哪裡有貪?哪裡有嗔?哪裡有癡?哪裡有慢?尤其慢跟疑。你常常覺察不到。跟人家講話,你自己留意看看。從與人相處的對談當中,最能看出你的慢是什麼個狀況。你留意一下。尤其能干的人。不是說你啊,所有能干的人大概都有這個麻煩,有種慢心。尤其是看到那個笨蛋,那個時候你慢心就充分展現。這個你要特別留意。從這裡下手啊,修行你會進步很快。非常地快。

  好,這個是前面的這個部分。我們不要老是在讓菩薩們覺得我們是個小孩子,愚童凡夫啊。這不是童子,這是愚童凡夫,都依止在這娑婆的本質裡面。因此他就三有難超,魔王自在。魔王在哪裡?魔王就在你的生命裡,自在處其中。有沒有?這經文講得很清楚啊。這個地方已經把《地藏經》全部講一遍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下面就是他展開的部分了,他說:

  “諂誑忿恨惑亂戲,貪欲所纏如罥索,疑惑所蔽若生盲。恆行險趣諸邪道,常為慳嫉之所縛,入於三塗八難中,五趣輪回不覺知,恆受生老病死苦。”

  這是前面的部分再重講一遍。前面是講理,這裡就舉事。所以叫理事一對。理講完了,我們來看事。

  事相上谄诳,谄就是谄媚,對領導就谄媚;诳呢,對下面就欺騙,就谄诳。

  忿恨,同事就忿恨,因為大家要爭嘛。

  惑亂戲。惑亂就是擾亂,你自己也弄亂了。你周遭的所處的環境也被你弄亂了。你對上級也沒有講清楚,對下面也沒說明白,然後,就這樣子過日子。這個像在演一曲惡作劇一樣。人生啊,你留意到。因為前面的本質啊,使你在人生當中,你不是很正常,你不是很坦率,而是在演一個惑亂戲。惑亂用現在的話講叫惡作劇,活得不真。不但你不真,讓你周遭的人也都不真,看不清楚狀況。這個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

  貪欲所纏,那貪的欲望纏住你如罥索。這個罥索有點像那鳥,被那網網住一樣,非死不可,很難過。那我們假如掉到網裡頭去,那網假如掛著,你還好脫掉。那個網假如不是掛著,在地上跟你滾在一起,你就跑不出去了,你越滾越死。

  所以,你要怎麼樣淨化自己是很重要的。修行,我們叫做改造生命的工程,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淨化你的生命因素。淨化,不要找理由。不找理由怎麼辦呢?那所有的對錯,我都慢慢地仔細去看,這樣子對還是錯?是向你自己負責,不是講給別人聽,不是自我安慰。遇到事情,“我這樣做,對嗎?我這樣想,對嗎?我這樣說,對嗎?”你慢慢、慢慢去淨化他。不是講給人聽啊,那沒用。

  當你開始在淨化的時候,你的命運就開始改變。我跟你講,你的命運就開始改變。所以修行人不必看算命的原因,就在這裡啊。因為你會修行,你的命運就開始改了。

  有的不是啊,老是去算命啦,“我穿黃的好,還穿紅的好啊?聽說我缺金水,要多穿綠的好,戴綠帽子啊。”那叫神經啊!你要留意啊,是淨化自己,你的命運就改了。不要說什麼、什麼,那什麼。不是。

  “貪欲所纏”,你要怎麼改。

  “疑惑所蔽”,谄诳那邊講嗔,貪欲這邊講貪。“疑惑所蔽若生盲”這是講愚癡。有沒有?貪嗔癡嘛。只要以這三毒為例來講。

  “恆行險趣諸邪道”。恆就是永遠啊,都走在危險的地方,險趣嘛。險趣,其實要講的就是貪嗔癡啊。你所做的都是貪嗔癡的因啊。你想想看,自己反省自己啊。我不是說你,說到你是純屬巧合啊,因為理論這樣講嘛。我們自己反省檢討要怎麼改進,那你就在修行啊。

  “常為悭嫉之所縛”,悭是堅固的意思。心裡執著在某個地方叫悭。嫉是嫉妒。你想要什麼?又拿不到。我想升官又升不上去,去年就該升我了,怎麼沒升到我,今年一定要。用種種方法來,還是得不到,你看看,你就嫉妒啦。為什麼會有這種悭嫉的情況呢?,是因為你的欲望大於你的實際能力。當你的欲望大於你的實際能力,你得不到。得到你也很苦,也很苦。

  這個,各位多留意一下。我們在既有的條件之下,你的實力、能力要有,你不要有欲望。你的能力到那裡啊,那該你的福報,他自然會現前。他自然就會到,你都不求,差不了多少,該來的你就來了。

  假如你沒有那個能力啊,你去求來,你也累了。你會保不住,那上台不正常,下台就倒頭載。倒頭載,你知道嗎?上台本來是很正常,走上去,下來是平平穩穩下來。這叫上台學、下台學。你上台不正常,下台就掉下去啦,頭往下載了,倒頭載,載下去了。所以這是很痛苦的事情。

  我們不是。修行,既然你說要學佛,不要說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圓滿世間法。我們都不做這種事。做個光明磊落的堂堂正正的一個正常人,不要暗地裡摸來摸去。摸到螃蟹你就知道。

  “入於三塗八難中”。你前面這五句話的狀況,就使你入於三塗。三塗就是三惡道。八難就是我們人中有八難,生在邊地、不聞佛法,遇到不好的時機、不好的國王啊。我們台灣那幾年就遇到不好的國王,那都屬於八難之一。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那你就要好的、一個正常的那種人生觀,那貪嗔癡慢疑,要盡量遠離,才能免於三塗八難。這個,三塗就是地獄、惡鬼、畜生。這就果報的事相。八難,我記不起來了,你回去查詞典就有了。

  “五趣輪回不覺知”,這五趣其實就是六道,講五趣的時候就把阿修羅並在天道裡。天道跟阿修羅並在一起。因為阿修羅是有福報的,有福報,福很大,但是脾氣不好。假如有人脾氣很不好,又很喜歡布施救人,那你就要留意一下,下輩子不要當阿修羅。那是阿修羅道。那假如脾氣不好又沒福報啊,脾氣又不好,又不布施,又不供養啊,那下輩子脾氣不好,就是地獄道,就厲鬼嘛。所以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那五趣也好,六道也好,其實這無所謂。這只是大約這樣講。

  也有人叫七趣,叫七道。七道就有人把仙人算進去。仙,婆羅門仙,我們道家修一修,駕鶴歸去,不知道哪裡去。那就仙,仙道。仙道通常講的是長壽,長生,或者他們叫永生。那都屬於仙道。仙道的人也算一道。因為婆羅門仙算一道,道家的仙人也一道。

  那有的人算八道。八道哪一道呢?哪一道啊?管奈何橋的那一道,閻羅王。閻羅王哪一道?他在地獄裡,可是他不是地獄報啊。他在地獄裡當國王。國王不要當到地獄去啊!閻羅王,十殿閻羅算一道。那這一道包括比較廣,包括文判官、武判官,這一道。還有出來抓你回去的牛頭馬面,這一道,這算一道。

  但是,在地獄裡頭二等兵,有沒有?在管地獄裡面那些人啦,有沒有?拿刀叉在那邊叉來叉去的。你吃飯吃肉的時候,你記得啊,地獄裡面那個鬼卒,有沒有?**叉子叉下去,叉了一個地獄鬼,然後從這裡套到那邊去。你們吃西餐最常用的那一個。給你吃啊,你就是前輩子的那一只。你看看像不像啊,對不對?那個牛排切一切。“诶,這塊給你吃。”有沒有?那地獄鬼有沒有叉下去,“诶,這個給你”。那個他還是用叉子接啊,對不對?很像啊。你沒去過地獄,想一想,你吃的那一幕就對啦。所以不要常吃啊。常吃下輩子你就到那一道去了。那是鬼卒。鬼卒另外一道,是第九道。

  所以算一算,眾生凡夫生死輪回中,有很多這種情況。所以你分六七八、還五六七八九十都無所謂。大約我們知道生死輪回,就對了。

  那這些人呢,大部分都在欲界。到了四禅八定,四禅叫色界天,八定就是四空定,那是無色界天。那個都福報很大的,福報相當大的。他不會來人間,跟你在那邊搞不清楚啦。

  但是他果報盡了,因為,他假如是成為無色界定的人,無色界定的天人,那麼這個思維模式一完成以後,他天上的福報享盡到人間來。因為他平常假如不造業,到人間來,他是成為思想家,知道嗎?思想家,理論科學家。在座不知道有沒有?我不知道,因為大家都沒寫在臉上,我看不出來。讀物理學的,純經濟學的,有沒有?政治學的,有沒有?那個學、學、學的那一面。那都是,假如他真的很出色,自己會創造理論出來,像愛因斯坦,像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這些人啦,他都是無色界天來的。

  那個會設計衣服啊,有沒有?美食家,有沒有?那藝術家表演的,絕大部分,都是色界天來的,就是四禅定天來的。

  而這些人,其實他在從事他工作的時候,他就是在修行。因為,他是那一天的因,再來到人間,那他當然很輕易就會很出色。他們要修出三界其實很簡單,就像昨天跟各位講的,“善來比丘”就出去了。因為他們是有禅定的。

  而那個禅定跟你講的禅定不一樣的。你一定要兩腳折成四段,六段啦,然後疊在你的腿上,然後那個腳掌還要翻過來,對不對?腳底板要向上嘛。折好以後,然後坐在那裡,好幾天不動,叫入定。是,那個是一種入定。但是有一種,叫正定。他又不是了,他是有依,但是他能夠有很大的成就,那個,另外工程面起作用的。這個,是你要懂得,在這裡頭的,他都不能出三界。

  但是,你有那個禅定,你訓練那個禅定,剛才講的,那個兩條腿折成六片,堆在你的座位上,這種人是修大幅報,可以升天。那再來人間呢,他只要能夠好好運用,這是指不造業的,沒有貪嗔癡造業那麼重的,那他會有很好的成就。但是呢,他都在輪回中。

  佛法就告訴你不輪回,出三界。那你的心智、身口意三業,都很純、很淨化,那就淨土本質現前了。淨土本質現前以後,只要你一開始進入修行,你馬上入法界。然後隨緣示現,也會來到人間,但是呢,不染紅塵,沒有貪嗔癡。這個是你想象不到的,怎麼有可能在這個世間?

  在這個世間受四個東西限制,心理現象、生理現象、物理現象跟社會現象。那麼,只要來到這個世界的菩薩們,他也跟你一樣生活,可心不沾染,他很清淨。我們世間的話叫做瓷化,瓷,你泥土的話很容易,對不對?泥土做好的坯,很容易粘上去雜質。但是你一瓷化以後,就粘不上去了,對不對?他很容易去掉。所以他來到人間,人間的貪嗔癡這些本質通通沾染不上。那,他也跟你在這裡。

  那一種質感,他的價值啊,是非常好的,所以一般人看不出來。因為他長得跟你一模一樣。菩薩也跟我們一樣啊,眼睛是在眉毛下面,不會說菩薩的眼睛在眉毛上面。對不對?那一定是鬼,不是菩薩。所以菩薩來到這裡一定跟你一樣。嘴巴一定在鼻子下面,不會嘴巴在鼻子上面。他長得跟我們完全一樣。但是他的心是瓷化的。知道嗎?不會被紅塵的,這些貪嗔癡所沾染。這個,才是從法界中回到人間來。他是隨那個因緣來度化眾生,弄完了因緣,他就回去了。

  但是無色界跟色界的天人來到人間,不一樣。因為他是泥坯的,泥坯,你這個貪嗔癡一染啊,哇!他就變色了,他變質了。貪水泡久了,那泥就化掉了,就跟我們一樣了。所以這個是天人來的,跟菩薩來的不一樣。有沒有?他有區別的,不是沒區別。

  好,我們把這個部分弄好以後,你知道,我們跟各位談過,你一定要有正常的社會生活跟家庭生活,然後你就會看到這些。看到這些以後,你就想“不要了,這很危險。我還是泥巴做的。不是紙糊的,那個貪嗔癡一來,不小心,那我就完了。”對不對?“我就墮落了。”那因為你有這種認知,所以你想出離,這是正常的。

  但是,你要是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你不會產生這種情況。因為什麼?你是一再地失敗。我是失敗主義者,或失戀主義者,或失意主義者,這叫三失道人啊。這種人他不能修行,因為他看社會一定有很多不滿。當他扭曲了以後,那你想出家,那發心不正。

  我跟各位舉例子,剩下幾分鐘,舉一個例。美國,發生過一次宗教恐怖事件。那個恐怖事件啊,是美國有一個叫清教徒主義者,你知道嗎?清教徒,就維持著大概是十五十六世紀的生活,就是還沒文藝復興以前的生活,頂多是馬車而已,不用電。他住的地方,他們的村子裡,不准有汽車進去。就維持那種情況。

  那麼,他們的孩子們呢,他們也不節育,生了也一堆。然後都是受傳統的舊式教育。他也不接受新式的醫療方式,就是他們舊有的生活方式。

  當中有一個女孩子,相當不錯,得到族長的同意,出去讀大學。她去讀大學,就跟外面的男孩子結婚。跟那男孩子結婚以後,當然也會回娘家看一下。但是這個男孩子、這個女婿,很瞧不起這個村子裡的人,過著那麼笨拙的生活。現在車子一跑那麼快,他們都是走路的,還拿鋤頭。過著那個村子裡啊,都是馬糞的味道,所以他很不慣。沒有可口可樂,也沒有Starbucks(星巴克),因為他們不喝咖啡。十六世紀的時候,還沒有咖啡。

  好了,有一次這個女婿失業了,太太就說,我們回去吧,那邊住生活沒問題,你住在外面會餓死啊,我們回鄉下去,那裡很好,不會餓死的。他們回了。

  回去的時候有一天,在做禮拜。做禮拜的時候,他突然間,好像是哪裡閃到的樣子,他感應到了。這一感應呢,他覺得這個很好,他就開始,也會講道,基督教講道嘛。那麼,這個爺爺要往生的時候,往生天國,蒙主恩寵、恩招要回去的時候,就把他的這個族長的這個位置就交給這個孫女婿。

  孫女婿就開始了,因為他畢竟是世間人,他就開始傳法布道,就開始現代化,把這個原始的村莊開始現代化。因為他是世間人進來的,所以他講話當然有頭有理,就很多人跟著他瘋狂了。開始要改革他的城鄉,俨然是一個革命派的人。

  但是,這個女兒覺得不對,他這個講的不對、不對。她就開始在防,防什麼她也不知道,但是這種情況不對、不對。後來有一次,不是一次,就那一次而已啊,他就屠殺整個村子裡頭的人。當然這裡面的劇情是很精彩,也很復雜。

  我是告訴各位,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從事宗教活動,是有他個人的宗教野心,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所以一個非常好的宗教生活會被這些有野心的人去充分利用,那這樣傷害的是這些善良的教徒,善良的老百姓。

  所以我們一再地跟各位講,這種失意的人、失敗的人、失戀的人絕對不能直接就參與修行,或者領任何的執事,這個都不當。同樣的,你假如真要修行就要經過正常的人生觀以後,調整到修行開始線,工程面,技術面都到了以後,那你才能夠開始修行。這個時候,才是我們造就佛菩薩的時刻。要不然,不用急,慢慢來,奉勸各位。

  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61講(2008年12月1日)B

  好,我們再看經文九十四頁倒數第三行:

  “滅惑大悲清淨日,智光普照圓滿輪,能竭生死煩惱海,願降慈光少觀察。圓滿大慈清淨月,福德光明無垢輪,一切眾生鹹施安,願賜清涼少觀察。”

  好,我們先看這兩偈。

  這兩偈啊,他開始轉了。前面是告訴我們,這個娑婆的本質,理上如何,事上如何,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不是悲觀主義者,說人生是生死無常、是苦空無常、無我,那你就說佛教很悲觀,不是。

  這叫做如實經驗主義,不是經驗主義,(而是)如實經驗主義。因為很多經驗主義是一種慣性主義。慣性啊,是不了知,不了知。像剛才帶大家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現在已經變成經驗主義。什麼經驗主義?因為已經背起來,又背得很熟,所以一面念,我可以一面打妄想,而且不會背錯。為什麼?因為剛開始啊,我常常背錯,所以我要弄一張紙在這裡,要忘了怎麼辦?那個時候就很覺知,一個字、一個字啊,你要念得很清楚。逐漸、逐漸熟了,那打妄想都不會念錯,這個叫做經驗主義。因為我有足夠的經驗嘛,但是這個不是如實經驗。

  如實經驗是很明白很清楚。我們人生你有沒有走過一遭?所得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前面那四個偈子,十六句,他的理論,他的事相都表達出來。這是我們這個人生當中的如實經驗,你不能回避,你也不能掩飾。

  有沒有人生活得很好的,有沒有?完全沒有這些的?我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有沒有第三個,我不知道,我跟你講,我遇到兩個。她福報有大?你知道嗎?現在的年齡,她還活著,現在的年齡五十幾歲。五十歲的時候,她進我們道場來,你知道嗎?她回家的時候一定要睡在爸爸跟媽媽的中間。你知道嗎?你有沒有她這個福報?她一輩子從來不用錢,從不用錢,她不曾買過任何一件衣服,包括內衣跟內褲,包括襪子。雖然結婚了,兩個孩子都很大了,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了,她不曾買過,連內衣內褲都沒買過。身份證她也不用,結婚以後先生管。信用卡她也不用,因為她從來不買東西,拿信用卡干嘛。你有沒有她福報?所以這些東西,她都沒有。在家裡啊,父母的掌中明珠,現在只要回娘家,還是睡在爸爸媽媽的中間,你能嗎?嫁了先生,她金枝玉葉,先生也什麼都不要給她做。廚房長什麼樣,她也不知道。她先生啊,非常能干,都幫她弄得好好的。這個啊,你不要奢求,你前輩子沒修,不可能有這種老公,你放心啦。你回去不要跟你公講,否則你被揍一頓,“你做夢啊,哪有這種人?”先生不會幫她煮飯,可是先生很會煮飯。家裡請有兩個傭人,一個專門煮飯的、買菜、做料理的,一個是專門整理家裡的。你有這個福報嗎?沒有嘛,對不對?所以呢,有這種人,非常少。

  可是這兩個人呢,都到五十歲,為什麼要到道場來呢?因為她在家裡沒事啊,她去學書法,學國畫,什麼都學啊,可是她還有很多時間。她看電視,什麼節目都看的啦,反正包括台灣一百多個法師在講經,都看了。看一看,決定到我們道場來了。來了以後,說要做什麼。

  參加幾次活動以後,她說她要當義工。義工啊,第一個就進大燎嘛。大燎是什麼?大燎長什麼樣子,她也不知道。她來到道場以後才知道:“噢,原來廚房長這個樣子。”

  好了,進大燎就要拿菜刀了,菜刀長什麼樣子沒看過,一拿起來,手就先砍一刀。回家跟媽媽說:“我到廟裡去當義工。”媽媽說:“不要進廚房哦。”她手躲起來,然後她一輩子第一次說謊話。第一次啊,五十歲才第一次說謊話,因為手被刀子割傷了。她說:“沒有,沒有看到刀子。”她活到五十歲還不知道菜刀長什麼樣子。各位,你有沒有這個福報?有沒有?沒有啊,不要比了。

  經過五年啊,千瘡百孔的磨練。從來沒有人對她不恭敬的,因為她爸爸是警察局長。你就知道了,所以她一路走過來,一直是一帆風順。可是來到道場了,對不起,一律平等。所以她就有很多的挫折跟痛苦,但是她自己在成長。她也知道她為什麼要來,因為她對於她現有的這種生活,她不滿,她覺得人生不是這樣。可是人生要怎樣呢?先生跟她保護的好好的,她哪裡也不能去,然後她又不會用錢。她出租車怎麼坐她也不知道,因為即使有搭出租車,也是她先生付錢,不是她付錢。她只負責進車子跟出車子而已。她什麼都不懂啊。搭公車更不用講,幾路車長什麼樣子,她也不知道。就這樣,她覺得這樣不對。一定要活出自己來,她硬是走出來。

  四五年來,她改造了她自己。那這個時候,她才成為一個正式的人,要不然,她真的是個很虛幻的人。她活在哪裡,她都不知道啊。現在她世界各地都可以去,護照長什麼樣子,她也從來不管。因為通通先生處理啦。先生事業又成功,賺的錢又多,她要到哪裡都可以,她就是什麼都不要做,她負責享受。她說她的人生就是享受。

  前兩天就跟各位講了:“師父,我很有罪惡感耶。我這輩子一天班也沒上過,可是我花好多錢。”她花很多錢,台灣名牌大概都是她買的。她沒事就找名牌店買名牌嘛。但是她也覺得不對啊。這是一種覺醒。

  有個同修,她也是福報很大,一個月,先生給她三十萬,婆婆給她二十萬,她要做什麼都可以。只有一個條件,婆婆要找你,半個鐘頭之內要到。你要做什麼、到哪裡去都不要緊,但是我要找你,你半個鐘頭之內一定要回來。她死定啦,哪裡也不能去啊。講起來是很好聽,我哪裡都可以去,去花錢,刷卡就好。五十萬就給你,每個月你留著。你要做什麼都可以。福報夠大吧?我想各位求之不得呵。但是我要找你,對不起,半個鐘頭之內一定要到,所以哪裡也不能去。她只能到隔壁棟去,找朋友聊天。他,台灣最富有的人,的那家公司的總經理,的老板。那你想想看看。福報大,跟你講,你都不相信,日子不好過。

  你說那我來當她婆婆,一定很好吧?婆婆為什麼要一定要她半個鐘頭之內要回來?因為她婆婆日子很難過啊。要找到這樣的一個媳婦,她看得順眼,又講得上話的,那很難找啊,對不對?她六個媳婦,也不過有這個媳婦跟她合得來而已。所以她婆婆更難過。你知道嗎?

  你別想,富有的人,我們看很多了。他們的生活,你要了解你才知道,那個苦是什麼味道,但是覺醒很重要。

  诶,她還沒遇到苦先覺醒,自己好好地歷練、歷練。先生說:“你越來越不像話。”為什麼不像話?因為不聽話,因為她開始活出自己來嘛。本來她到寺院都是先生送他來的,現在呢,先生不送她了。不送她了,好,“那我要買車子。”先生就買個沃爾沃給她,她什麼都沒有,駕照也沒有。在車場,沃爾沃試車,前面撞一部,後面撞一部。她說“等下,我開回家給你。”人家有這種福報啊。撞了車啊,先生說“不要緊,不要緊。”因為他那一天去看房子,有兩個人,業務員要賣房子,一直賣不出去,這兩個人一直猶豫不買。而她跟他講一講,那兩個人竟然當下付錢了,因此啊,她傭金就拿了兩百多萬。用那個錢去賠那些就夠了。

  你有福報嗎?福報,我跟你講,你不知道。這個覺知,她認為最值得。她來道場五年了,勝過她過去活了五十年,因為這五年很精彩。雖然這五十年從來沒掉過一滴眼淚。但這五年掉的眼淚,她足以洗臉了。但這就是精彩的人生啊!

  想想看,人生是這個樣子啊!不是你想的,你想的不精彩啊。真的去歷練,你才看到人生是什麼?有挫折、有懊惱、有被傷害。然後呢,她逐漸地跟人群能相處。原來都以為她站在那裡,人家就一直鼓掌,“哦,老板娘,哦”怎麼樣。現在,在這裡都沒有人給她“哦”,只是跟她“噓”而已。但是,她從噓聲中長大。因為她本來就什麼都不懂。诶,現在什麼都懂啦!有沒有?

  所以,人生,你要懂得是什麼。這個娑婆的本質是什麼樣子,你一定要看清楚。不要含糊籠統地過去。你假如現實的生活裡,你都迷迷糊糊,你學佛也是朦朦胧胧,修法也是馬馬虎虎啦。很多人,很認真每天做功課啊,我跟你講,有效嗎?你想想看,怎麼有效?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做功課有效嗎?對嗎?為什麼呢?因為你馬馬虎虎做。誦經都“如是我聞”,一片空白,然後“信受奉行”誦的都是三句經。那怎麼有效呢?當然有效啦,有三句功德嘛。對不對?幾百句幾千句,你只有三句的功德。那我們講的是整部經的功德,你沒有得到。

  所以,這個是你自己要面對你自己現有的人生,如實了知,如實經驗,然後你會真正的覺醒,那才會有後面這個地方。所以,他因為有這樣的現實生活,是活在今天、當下的這個日子裡。因此他聽到文殊師利菩薩開示以後,他就覺得文殊師利菩薩是這麼的了不起。不是他了不起,他所演的法了不起。所以前面有這種贊歎,有大智慧威神力,行菩薩行利眾生,無量境界誓當求,有無量的境界我要求。

  現在呢?他又把現實的人生,他一生所認知的狀況,也就是我們凡夫心,凡夫性,凡夫的狀態,描述一遍以後。他說“滅惑大悲清淨日”,他說你的法,老師你的法,是滅惑的大悲,是能夠消滅我在娑婆裡頭的這一些迷惑,這些錯誤。這是“大悲清淨日”。

  日是太陽。清淨的太陽,像這幾天有沒有?萬裡無雲,陽光普照啊。那種智慧,他用這個清淨日,表達這種智慧。這種智慧有破,你知道嗎?破這個惑。因為我們像烏雲密布一樣。貪、嗔、癡、慢、疑,密布得把我們覆蓋了,看不清楚我們真實的生命是什麼,我們都活在虛妄的生命裡。

  所以大家在皈依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就是“我如實作證,一切皆虛妄。”你能不能肯定 “我如實作證,昨天睡得很好。”不是。你要確確實實明白到,你現有的人生是什麼狀態的人生。你願意拋棄它嗎?雖然你現在不敢講拋棄啦,但“我覺得現在是哪裡不對啦”。你要去找那個真的,要活出自己來,過一個真實的人生。這個先有,然後慢慢地,你會去厘清,現有的虛幻、現有的錯誤,那苦、空、無常、無我是怎麼造成的?就這兩個,一個理,一個事。

  那善財,他當然看得很清楚啦。我們是看不清楚啦。所以經過師父一講再講,你應該慢慢看清楚了。你不要“師父在講,我都聽得迷迷糊糊,不知道講英文還是講中文啊。”這個都分不清楚,你的內容會搞清楚嗎?所以我們是把這弄清楚啦。他弄清楚了。

  我們是依於佛法來清楚。善財是從生活中他就能清楚了,這叫上上根器者。我們是中等根器。佛法一講,我們依於佛法,我覺知了,我了悟到現實人生的不當,好,那我要怎麼轉過來。所以,他代我們第一個提出來。

  這個法,能夠滅惑,把烏雲給除掉,這是一種大悲。這個智慧,像虛空朗照著,皓月當空,皓日當空,叫做“大悲清淨日”。

  “智光普照圓滿輪”。智光,智慧就像太陽一樣,普照圓滿輪,完全窮盡,沒有缺憾。

  “能竭生死煩惱海”。我們在生死輪回當中,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所以我們發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要斷就要有“智光普照圓滿輪”,要有“大悲清淨日”,你才能斷煩惱。

  因為很多煩惱你不知道。有沒有?我們在座的很多同修啊,看那個臉憂愁、憂愁的,他不知道有什麼煩惱。你問他,他也說“沒有啊。”你跟她講話,他就有活力啦,你不跟他講話,他就又洩了氣了。為什麼?你不知道為什麼?你一問他,“你怎麼?”“沒有啊,你跟我講話我就有精神啦。你沒跟我講話,就像這個花,都謝了,你看,沒加水啦。”為什麼會這樣?你不知道,那是一種煩惱。你的體力、你的生命力不足,生命能量不夠。留意到啊!

  這個生死煩惱海啊,有很多。尤其有一些人,理想很高,我們講,理想高,福報不足,這個是痛苦的。人生有這種情況,理想越高,對世間就越不滿,那是你的理想不實際嘛。有很多人,在學校裡,意氣風發,理想又好,成績又好,什麼都好。出了社會,哇,馬上干煸四季豆,兩下子就被煸得干干的,因為你的理想都不能用,你的理想只是理想。為什麼?現實你無法兌現。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有理想的人啊,他很自負。這種理想自負的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他很糟糕。

  我遇到幾個年輕人來應征的時候,你從他講話裡就知道,你給他當總統,他絕對沒問題。因為他什麼都能啊。但是呢,給你的態度就是“我來應征來當總統”,就是那種調調。那你怎麼用啊?他一定跟你講說“你要怎樣,你要怎麼樣。”我說:“诶,你老板?我老板啊?”你要留意到啊,人家通通弄得好好的,你只是“碰”,裝上去,只有那個缺,給你裝上去就好,你是沒用的。你只是做那一件事情而已啊。

  所以你應該說,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我有辦法去克服他。這是一個年輕人非常重要的。你,年輕朋友,你稍微想想看。到一個公司去,“诶,你應該要怎麼樣,诶,你應該要怎麼樣。”都是你在發號施令。你老板啊?還是人家老板啊?你是老鳥還是新鳥?菜鳥啊?你應該要看看,人家前輩怎麼做,你跟他配合,進入狀況你再發揮嘛。不是啊,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到最後人家喊你,“行,你自己來吧。”都沒人要理你,你自然就陣亡啦。這是年輕人常犯的毛病。

  所以你要做的是,你要看看怎麼樣怎麼樣。“好,這個不行我自己來,那個不行我自己來。”通通你自己來了以後,人家就會協助你啦。人家會說“你在干什麼?你要做什麼?要不要我幫忙。”因為你到了,你就把人家這裡改了,那裡改了,要改得欣欣向榮嘛,蒸蒸日上嘛。人家會感謝你啊。不是啊,你來就發號施令,要不然就是“我是老板應征的”。哪一個人不是老板應征的?難道是老鼠打洞自己跑進來嗎?對不對?每一個都是老板應征來的。可是你忘了,別人也一樣。這個就是我執。你只看到自己,你自己要怎樣?沒想到別人的立場。這就是有理想的人他常常失敗的根本原因,都是應對進退。

  所以想想看,我不是說你啊。不過你可以反省反省,假如有這種狀況啊,我們改一改就好啦。人生就會很美好,就會很美好。我是講有理想的人。當然我們沒見過面,你也沒有跟我講你的理想在哪裡?說到你,純屬巧合。劇情絕對真實。這個劇情不是虛構的。

  下面這一句話講,“願降慈光少觀察”。 願降,希望你稍微撥點時間聽我講,少觀察,不要說你要專程聽我說。有沒有?這句話是這樣。人家善財童子你看,這經文裡都講得很謙虛啊,贊歎你有這樣的法,能夠消除我的迷惑,能夠解我的生死煩惱。那我沒有說,我這麼贊美你,那你就要怎麼樣怎麼樣?沒有啊。那你先撥一點時間,願降慈光少觀察,一點點就好,不敢占太多的時間。這第一個。

  第二個,“圓滿大慈清淨月”。這裡講清淨月,前面講清淨日。清淨日是大悲,大悲是破,滅惑。這裡呢,清淨月是大慈,他是圓滿。有沒有?他用詞啊,經文他有一定的模式。講日光,是清淨日的智慧,他是要滅惑的。月光,藥師佛,不是月光菩薩、日光菩薩嗎?那月光菩薩的智慧呢,是清涼的,所以是大慈,是圓滿你自己的境界。

  怎麼圓滿呢?這個都是從生活中來的。這個白天太陽出來啊,大家都要工作,對不對?去沖刺、生產,到了晚上其實在休息,休息才能圓滿。假如白天在拼,晚上又拼啊,那明天就出殡了。所以啊,白天要拼,晚上要休息,這個叫圓滿。日復一日,這兩方面都可以起作用。所以這個都是智慧。

  所以清淨日是智慧,清淨月也是智慧。但是這兩種智慧不一樣。通常我們講的,日光菩薩的智慧是積極的,是焰熱的。月光菩薩的智慧他是消極的,他不是破壞的,消極的,是清涼的。他不是焰熱的那種智慧。所以,清淨日在滅惑,清淨月在圓滿。有沒有?這個經文的語言模式在表達,我們生命中的正向跟反向上面都有他的意義。

  好,他清淨月說,“福德光明無垢輪”。前面是“智光普照圓滿輪”,有沒有?這裡“福德光明無垢輪”。那麼,智光講的就是智慧,福德講的是福報,福報也有光明啦。

  你沒有福報,你就很麻煩啦。大概各位想一想。你的生命力要是不夠,生命力就是活動力,不夠積極不夠活潑的話,通常都是生命能量不足。有人會覺得說,是體力不足,體力啊,所以呢,我就不太想動。體力不足的人是物理現象。生命能量不足的人啊,是你的心理狀態。所以你要想辦法提升你的生命能量。

  要提升你的生命能量,有一點很重要的,我們世間話講就是,要活出興趣來。你活在人間要有興趣。你假如都沒有興趣,你越活越沒價值。所以一個人應該要有兩種到三種興趣,不能只有一種興趣。只有一種興趣,當你那個興趣遇到挫折啊,你大概只有去自殺。因為你已經走到絕路了。兩三種興趣,不要太多,太多又無形,知道嗎?無形就散掉啦,你不能成形啊。所以你應該多方面的興趣,但是最主要的,你能掌握到的興趣要兩三種。萬一哪邊遇到挫折,那你可以用其他兩種來增強你的生命能量,讓你去解決眼前的困難。這個是,人生,你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世間法定義,就是要有興趣。

  那麼真正修行以後,你自己,自己的生命就像一部發動機一樣,那就不是興趣的問題了,你的生命會產生生命能量。你的生命,那個興趣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你活著就是這樣活動。活動沒有特別的目的,不是自己要要求什麼。他活動的目的,其實就是在為服務人群,服務廣大的人民。而當服務人民變成你的生命因素,那服務人民就是你的興趣了。你很自然,你就會跟人相處,而且會活得很快樂,因為那是你的興趣。知道嗎?這個弄清楚啊。

  好,所以這個叫做“智光普照跟福德光明”。

  “一切眾生鹹施安”。一切眾生,你通通會給他一種安寧,給眾生安寧。鹹施安一切眾生,通通布施給予眾生一種安寧、安全、寧靜、祥和的這種人生狀態。

  “願賜清涼少觀察。”跟前面講的一樣,少觀察,賜予清涼。前面是願降,降給我慈光。這裡賜給我清涼,有沒有?一點點就好。這個語言裡頭有理論的。為什麼我們都講一點點就好?

  可是我們同修們啊,“師父,希望你把所有的法都交給我。”師父的法是水缸,你的器是杯子,那怎麼辦?這怎麼辦?所以這裡發生一個問題。

  這個,我們叫無漏法,我們常常講啊,各位想想看,《金剛經》上有一句話,你把此經一句一偈為人演說,比其他所做的種種無量無邊的功德都要大,有沒有?有沒有這種情況?把這大乘經典為人演說一句一偈,功德就無量無邊。比你怎麼布施,怎麼供養的功德都大,對不對?你要留意到啊。不是說,我跟人家講經就好,我就不用供養啊,供養的功德比世間所有的功德都大。

  但是講經的功德為什麼比那個都大?這裡頭有個問題啊,佛法在啟發人家生命的時候,這種功德是無限,這功德是無限的。你在啟發一個人,讓他覺知“噢!”可能他又退回去了,當你刺激他一下,那種功德就無限大。這個無限當中的一點點,還是無限。知道嗎?那你世間所有的功德啊,再怎麼大,極大,極大還是有限。你知道嗎?全部的極大不如無限的一點點。你留意啊。

  所以為什麼,經典常有這種表達方式,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佛經嘛,當然這樣講啊,把經典念一句給人家聽,功德無量無邊,比你供養做什麼好事的功德都大。那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那種意思。他是這樣的一種狀態。

  所以呢,我們通常在要求說,師父交給我們,師父只要隨便講一句,你真的能受用,那個一點點,就夠啦。所以通常在講的就是,你准備好了沒?師父要傳法給你,那你准備好了沒?你沒准備好,傳給你也沒用。傳給你,你回家大概裱起來是掛在牆壁上而已,那有什麼用呢?准備好他會流入到你的生命中,他會起著你生命完全改變的作用。那個就是准備好了。

  那我們先要問的是,“你准備好了沒?”你說“還沒還沒,我聽聽看而已。”是嗎?還是我已經准備好了。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你到底有沒有覺醒?你有覺醒有覺知開始在摸索啊,那你就准備好了。你假如沒覺醒沒覺知,也沒摸索,就等著說“以後我就知道”,那沒用。這是一個關鍵處。

  好,這兩偈是首先先提出來,這智慧、種類跟作用。

  第三,“一切法界功德王,白業成就為輪寶,所嚮導前無所礙,願順我心垂教敕。廣博福智大商主,勇猛不退求菩提,普利一切諸眾生,唯願垂悲拔濟我。”

  好,我們再看這兩偈。

  首先他講“一切法界功德王”。這個法界的功德王,這個一切法界是從事相上來講。從理上來講,法界只有一個,從事上來講才有一切法界。他已經分割了,事是各個分割。所有的真理、實相的相、事相上面,那個主宰啊,叫做功德王。

  “白業成就為輪寶”。前面我們跟各位講了,那七菩提分成為七重樓閣、七重欄楯,有沒有?還有七伏藏、七寶芽。這些都是七菩提分的成就。那麼這裡呢,就叫做輪寶。這個輪寶,這個成就是從白業來的。

  印度人是習慣分白業跟黑業。白,一般講的叫善業。黑業叫做惡業。可是,這樣翻譯就翻成善業、惡業就好了嘛,他為什麼叫白業呢?白業不止善,它還有清淨的意思。

  我們在行善,想一想,是好事還是壞事?好事,好事你去做吧。會想一想,好事再做,這個就是不清淨。當然你會說“我要想一想,不然我怎麼知道是好事壞事?”這表示你很嫩。嫩,知道嗎?很幼稚啊。初學,那你要想一想。

  那這個清淨的意思是,即是善業又不必想而會成就的,這個叫做成熟。換句話說,你在行善的時候,是一種成熟的行善,不是菜鳥的行善。

  各位都已經行善了。我們常遇到很多人,布施、布施,布施完以後啊,“奇怪,你不是說要來嗎?怎麼?”“我把車錢都布施了,所以只好走路回家,去你那裡太遠了。”那這個就是嫩。你要布施很好啊,那善業嘛,是善業但不是白業。因為你布施,結果買菜錢也布施了,車錢也布施了,只好扛著菜籃子再走回家了,因為你沒錢買菜嘛。那這個呢,就都表示你還沒成熟。成熟的不會這樣做。

  所以你在行善又很成熟的行善,這個就叫白業。那麼這樣的白業成就了,成為輪寶了。輪寶就可以各種運用,可以自受用了,也可以他受用。那我們呢,我們常常都不受用,還有苦受用。雖然是行善,行善以後啊,自己在那邊唉聲歎氣,那個就不叫白業。那個頂多只能叫善業。

  所以,這個清淨的本身帶有成熟的意思。那用我們的語言,華嚴本身的語言來講就是,行善、這個善業已經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了,像呼吸是你的生命因素一樣。各位知道啊,呼吸你很正常吧?可是遇到不正常的環境,比如這裡很臭,你的呼吸馬上轉變,吸一半,有沒有?為什麼會吸一半?因為很臭,你為什麼要通通去啊。對不對?同樣,到空氣稀薄的地方,你的呼吸就會加力了。對不對?因為,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他是你的生命因素,他會適應環境的變化,這個是成熟的。

  而,你還不成熟的時候,你不會適應環境的變化。你只是說要做、要做,結果,那臭的地方你也拼命吸,空氣不足的地方要用力吸,那你說這個要自在,要自在,結果就用救護車給你抬下來。這個就是你不能適應,你還不成熟。

  這白業是跟我們一般講的善業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講,沒有這樣跟你講啊。一般來講白業就是善業,白業不等於善業。也難得啦,剛才有機會跟你講清楚。

  好,“所向導前無所礙”。就說以這個白業所成就的輪寶,引導你的人生往前走。那這樣的人生是不後悔的。我們的人生常常在後悔。過一段時間就在後悔。為什麼?因為你不覺知。白業輪寶前導於人生,那是沒有障礙,所以你沒有後悔。你會後悔,就有障礙嘛。對不對?這個人生已經講到很微細了。

  “願順我心垂教敕”。這個法,在文殊菩薩這邊,他能夠這樣展開,這樣地指導,那麼當然,我希望師父、老師你,也能夠順著我的需要,來教導我。這個地方都用垂,垂就是上面對下面,叫垂視。老師在上,學生在下,這叫垂視,垂教。

  好,第三句“廣博福智大商主”。這個廣博福智,福德智慧都很廣,像大商人到處見識見聞,多廣。

  “勇猛不退求菩提”。因為廣,都知道、都懂,人生的歷練,形容他人生的歷練夠。所以他勇猛不退求菩提。

  “普利一切諸眾生”。這個都很清楚了,利益眾生。

  “唯願垂悲拔濟我”。我也想救眾生,每次一救,就被拉下去了呵。我們很多同修這樣啊,都要行善,都要救眾生,都要幫忙,要怎麼樣,結果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那怎麼辦呢?那就是智慧不足。所以他講,廣博福智很重要。

  那麼,華嚴一乘不共別圓的一乘圓教,就教導我們,智慧善根你就從那十個趣大乘法無疲厭心著手,那是工程面。那技術面呢?你就以善財在生活中怎麼以七菩提分為核心,那麼用,善用其心,用隨喜、隨緣、隨分、隨力去圓滿你世間的種種。不只是財力,能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這樣來圓滿的。這樣子,你福智就能夠廣博。這是我們自己要好好去訓練的。所以學佛不要窄化自己。窄化自己非常不當,都變成怪人,變成佛教界的老夫子,怪物一個。

  這個是第四,我們再看第五。“身被最勝忍辱甲,手提明利智慧劍,常能自在破魔軍,願雄猛者守護我。”他逐漸要硬起來了。前面垂教、垂教,少觀察、少觀察。現在我的意思要很清楚的表明了,“我要身披最勝忍辱甲,戰甲,手提明利智慧劍。”這個很清楚啊。

  “明利”兩個字,佛法是有特別定義。明是三明,利是二利,就是智慧很清楚,不是含糊籠統的。所以我們常常講明利,你用到世間的明利,叫做精明能干,那個就不好了。這是智慧很清楚。他提著這個智慧劍。

  “常能自在破魔軍”。因為前面講啊,這個魔王自在,他現在要自己自在。有了這種明利智慧劍啊,那他就要能自在。要怎麼樣?要破魔軍。因為不止一個魔王,魔王還一堆咧。一堆魔王要怎麼辦?全部要把他破除,那就要用明利智慧劍。

  我相信我們都有這種情況,你也知道很多煩惱你不要,不要就沒辦法。每次想把他丟掉啊,丟一個來三個,越丟就越多。那是因為你沒智慧。要是我們有智慧啊,那你放下就對了,淨化就對了,可是你沒智慧,智慧不共明利。所以為什麼文殊師利菩薩以拿劍為代表,就指這個明利智慧劍,要能夠破魔軍。是指這個意思。那我們能嗎?各位想想看?現在要的就是這個部分,那這樣做有沒有問題呢?會不會出事呢?

  “願雄猛者”這個是贊歎他老師。雄猛,英雄,很猛,猛烈。他不會站在那邊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幫你,在那邊猶豫不決,不會。“守護我”。

  我常跟各位講,你要修行,你一定要有護法,護法他不是護你,他護這個法。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自己精進會有護法。你自己要精進啊,那精進要自己發起的。

  我舉個例子啊。初學佛的時候,因為白天上班,晚上要精進,沒有時間睡覺。後來呢,是白天上班,下了班要去講經。講了經回來呢,還要精進,那你就更的沒時間睡覺。那往往弄好都到一兩點了,常常想說明天三點又要起來做功課。三點要起來,怎麼辦呢?尤其像這種天氣,有暖氣還好,台灣沒暖氣,又濕又冷啦。

  那麼,一睡下去,鬧鐘響,哎呀,三個鬧鐘也沒用。一個把它摔掉,一個就把他壓在枕頭下,那然後一個不知道摸到哪裡去了。後來啊,就找了一種會跑的鬧鐘,他一叫,你找不到啊,它不知道跑哪裡去了。被你找到啊,你就爬起來了。那早期沒有,只有一個,只會站在那裡動也不動的。所以,你把他按了,一想,這麼溫暖的被窩,再一下下就好。一下下就睡著了。

  你真在用功的時候,我跟你講,護法就出來了。我以為就一下下嘛,要睡著的話,睡著就算了嘛,其實也爬不起來。就在這樣想的時候,“啊!”叫了一聲。為什麼?屁股有一很大的針把你插進去,哇!一直找,一直找找,奇怪,怎麼沒有?應該會流血啊,到底床鋪上什麼時候有一支針在那裡,沒看到?弄了半天,去照鏡子,也沒有啊。沒有,想一想,沒有,已經醒來了。

  想一想,一面做功課 ,一面想,這是哪個家伙。猜猜,大概是韋陀那一支吧?你看看,看你敢不敢?他就把你叫起來。

  第二天呢,假如說睡那個方向你會刺我,我就睡另一個方向。鬧鐘就不響了,那你就不知道了。不要弄鬧鐘,你就不會找我麻煩了。诶,時間到,你都不知道,“啪”,一條腿被拉出來,拉到外面去了。奇怪,明明都睡得好好的,怎麼,一看時間,時間到。你鬧鐘不弄,他也照樣把你叫起來!你自己跟佛發願說,三點要起來做功課,時間到你就起來。不起來看你敢不敢?就這麼簡單嘛。看你要不要?

  你說,那這發願不是更糟嗎,不發願不就好了嘛。不發願你就不能突破。因為這樣子過了以後,我想睡兩個鐘頭,一兩個鐘頭,干脆不要睡,就不睡。晚上不睡,沒事也想辦法要找事做。抄經,每個晚上就寫到天亮。只要有時間,每天就寫一支原子筆。每天寫一支原子筆,就寫完。

  你想自己要成就,要怎麼成就?自己要超越,要怎麼超越?“哎呀,不睡不行啦,會肝硬化。”不睡不行,別想啊。當你這樣用功,會有病啊,菩薩會比你緊張啊,對不對?像孩子很用功,孩子生病,父母會不會比孩子更緊張。對不對?尤其是看你的那個保姆,護法是不是保姆?對不對?他比你更緊張啊。把你照顧出問題呀,他會失業要下崗。對不對?所以你別擔心,你就好好干,只要修行。

  我告訴你,人什麼都不能,你不要以為你能,你只能修行。你以為你現在能,怎麼樣,那是你的福報。你說“我天生這麼漂亮。”對不起,前輩子供花供太多,這輩子才會那麼漂亮,漂亮到多出來了。“我怎麼樣,我都很好。”很好,是你前輩子供花、供水、供果、供燈供太多了,這個是你的福報。因為你前輩子修來的福報,這輩子現前。所以跟各位講,你今天所能的,都是福報。

  你不要看讀書。“噢,書讀得很好,那是我有智慧”。是你有智慧,很多人也很認真讀。為什麼那些書讀得很好的人,出社會都有問題啊?我不是說每一個啦,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在學校都是一流的學生,出了社會是一流的書呆子啊。因為他所讀的用不起來啊。那就是問題了,你的福報到此為止嘛。你的福報只修在學校裡面,出了社會你沒修啊。你看很多人在學校書讀不好,出社會一條龍。在學校書讀得很好,出了社會是一條蟲。這個就是關鍵。所以我們要懂得,你所能的,其實都是前輩子所留下來的福報,現在,你真的是要好好修行,好好修行。我這不是跟你吹牛,是你真的是,要能夠做好。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偈。

  “安住妙法須彌頂,遶以三昧諸天女,摧滅業惑阿修羅,真實帝釋願觀我。”

  “安住妙法須彌頂”。須彌是須彌山,須彌山的山頂,就是第二重天,忉利天啊。忉利天就是那帝釋天,就是釋提恆因住的地方。我們又叫三十三天,中間那個地方叫妙勝殿,是釋提恆因的教化區。其他三十二個,是三十二個天王的地方。安住妙法的最高點,叫做須彌頂,妙法須彌頂。

  “遶以三昧諸天女”。這天女啊,天女很多。三昧就是正定,那麼有很多的正定。就,妙法是要用正定來起作用。

  “摧滅業惑阿修羅”。這個是舉例啊,因為釋提恆因跟阿修羅打過仗。阿修羅是有福報的一種天王,但是這個天王嗔心很重。所以男眾長得不好看。女眾都很漂亮,但嫉妒心很強,很強哦。我不是說你漂亮就有嫉妒心啊。阿修羅女,有嫉妒心的美女就叫阿修羅女。她會嫉妒。

  那麼有一天呢,釋提恆因,就是她先生啊,去聽佛講經。這個阿修羅女是嫁給釋提恆因做太太。那釋提恆因去聽經,她就懷疑一定包二奶。所以她回去就跟她老爸告狀,老爸就發兵來攻打。哇,這下子,釋提恆因就亂了,“莫名其妙,突然間,老丈人怎麼突然間帶兵來打我,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個就是講說,嗔心跟嫉妒心的作用。

  那麼怎麼摧滅業惑阿修羅呢?這個叫業惑,他聽人家一句話,他就出兵了,這不是業惑嗎?那,當然他在聽經,一聽這個消息也恐懼起來了,就問釋迦牟尼佛,這樣怎麼辦?釋迦牟尼佛說用摩诃般若波羅蜜,用摩诃般若波羅蜜來對治,就是要用大智慧,般若空性來對治。那,現在演戲就很好演,演戲就弄一個長幡寫“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智慧啊,就用那個旗子去,就把阿修羅打敗了。阿修羅也有夠笨呵。演戲這樣演了,小說可以這樣畫。但是呢,事實上,釋提恆因就是用智慧降服了這個阿修羅。所以他講的是這個。這個一個公案。因為我們修法人都是運用智慧處理事情的。

  那,這個地方講,真實帝釋就有這麼偉大的戰績,這樣的釋提恆因。他不是講釋提恆因,他講的是文殊師利,這個老師。他用這個真實帝釋來形容他老師的豐功偉業。

  “請你願觀我,不要把我放棄,來照顧我。”有沒有?各位,你在求法的時候有沒有這種心啊?每講完一次啊,就表達一次,講完一次啊,就表達一次。這就是善財童子請法的過程。

  我們都不是這樣請法。“師父我要請法。”師父就好像欠你的啊。你要請法。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2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0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