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2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62講(2008年12月2日)A

  我們今天再看經文第九十五頁,最後三行。好,我們先看一下經文。大家對對地方。

  “三有昏闇凡愚宅,煩惱輪回地趣因,仁尊永滅盡無餘,照世真燈示我道,眾生惡趣行已除,修治善道鹹清淨,度諸有海橋樑者,示我真乘解脫門,常樂我淨顛倒想,厚重邪執常迷覆,明利智眼悉能除,開我真乘解脫路。”

  好,我們今天先看這個部分。到這個地方,前面我們跟各位講過,有四個偈子,是五濁惡世的本體,就是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本質。那前面是這樣講,那麼這一段,後面的這一段到這個地方,他是講出離道的本體。

  你要出離,修學佛法你要弄清楚,這是兩個重要的關鍵。第一個五濁惡世你有沒有認識清楚?第二個,你要出離,要怎麼出離?這是關鍵。

  這講完以後,就是出離以後到哪裡去?那就淨土啊,淨土要示現,這個叫菩提道。一個出離道,一個菩提道。在傳統的佛法裡,我們出離道跟菩提道沒有特別的定義。出離道叫什麼?就出離三界嘛,叫出離道,出離三界的方法,那個途徑,那個法門,叫做出離道。詳細並沒說。菩提道是什麼?菩提道就是發起覺悟之心,要追求覺悟的境界,那這個叫菩提道。那你也沒講清楚。

  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跟以往是不一樣的。以往那樣講,你懂了就好。所以你會聽到,我們的父母都這樣教我們,“用功!用功讀書!”那你只要坐在桌子上,趴在那裡就是用功,就是乖孩子。你不要出去外面,不要跟人家玩成一堆,那就是乖兒子。這樣叫用功嗎?因為他不知道用功是什麼?父母親不知道什麼叫用功,只要你在那裡就好了。所以你會看到孩子好像很乖,考試都是零鴨蛋。怎麼搞的?因為你也不會教他怎麼用功嘛,他也不會怎麼用功。你叫他用功,其實就是叫他乖乖坐好。乖乖坐好跟用功有什麼關系啊?根本沒關系嘛。

  那古代呢,事實上這種乖乖坐好的孩子大概都會讀書,其實不會讀書的,他不會乖乖坐在那裡,早就跑掉了。對不對?所以古代這樣子就算會教了。現在不行,乖乖坐在桌子上,做什麼?打電動,打電腦,發簡訊。你完了,那就不是坐在那裡用功。他是很用功,用功干壞事。我們是要他用功干好事啊。

  所以呢,時代不一樣。現在各位,你也都受過現代的教育,你也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長大。你是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我們確確實實的、明明白白的看到,現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跟以往的時代不一樣。以往的時代是一個封閉的時代,農業時代是一個教育水平很低的時代。因為很低嘛,所以我們字都要簡化。繁體字你看不懂,對不對?現在開始又要反動了,又要看繁體字了。因為繁體字比較漂亮。簡體字,工廠的廠裡面空空的,怎麼生產?這字好像不太對。廣東的廣,廣哪叫廣,裡面空空的也叫廣?因為大家都學空性了,所以裡面都空空的。因為教育水平提高以後,你的看法就不同了。

  怎麼不同了?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工商業的時代,不是農業時代。是個信息非常開放的時代,不是以前封閉的時代。而且呢,現在大家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都很高,不是以前的文盲時代。對不對?你會發現啊,時代是不一樣的,但是呢,人類追求幸福的這種本質並沒變。換句話說,真理的本質不變。那我們要怎麼使現代的人獲得以前所知道的最幸福的那個真理的標的在哪裡?方法顯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就會看到,我追求菩提道,追求出離道,不能再像以前的講法,一句話帶過去就好了,不一樣啊。所以你現在就必須把出離道做定義,要把菩提道做定義。所以我們跟各位講,出離心是必然的,一定要有,沒有的不算發起學佛的心。你想要學佛,那你就要有這種基本的認知,基本的認識。

  所以出離道、出離心先有,這個是第一個。

  第二個,在出離道、出離心的前提之下,發菩提道、菩提心。

  出離道,出離心,出離行。

  然後,菩提道,菩提心,菩提行。

  再來呢,菩薩道,菩薩心,菩薩行。

  再來一個,最高層次的叫,普賢道,普賢行,普賢心。

  這一共有四個層次,四個層次剛好是,這個,聲聞乘、辟支佛乘、波羅蜜乘跟一佛乘的區別。一個一個比一個所具備的條件呢,越來越寬廣、越浩瀚。他是有這種區別。

  那麼出離道的本質,就本體啊,前面我們講了一些,這裡剩下還有三個偈子,我們把這三個偈子先簡單的跟各位談一下。

  “三有昏闇”,三有就三界啊,是昏暗的。

  “凡愚宅”,凡夫愚癡的人所住的地方。

  “煩惱輪回地趣因”,煩惱輪回,“輪回”這個詞啊,是印度人傳統的觀念,煩惱啊,是佛陀特別提出來的。你要留意到啊,這裡頭用詞,你可能都不知道。輪回,是佛教講輪回,誰跟你講佛教講輪回?佛教是講不輪回!佛教不是講輪回,輪回是印度教講的。佛教是講在這樣輪回的觀念裡要怎麼樣不輪回。大家知道,你學佛了,你要是講說“佛教講輪回啊”,基本上你是不認識佛教,佛教所講的是不輪回。輪回是印度教的基本思想。只是我們就這樣認為了。現在各位學佛,你要弄清楚,你有很多基本觀念是弄錯了。

  好,那佛陀(講),輪回的本質啊,他只是存在。只是這個存在裡,他含著一個東西,叫煩惱。這個煩惱,有時隱,有時顯。有時會顯出來,有時候會隱起來。當你吃的很好的時候,不煩惱。對不對?吃的很好,不煩惱啊。你去吃飯,吃那個美食大餐的時候,不煩惱。裡面要有一只蟑螂,你煩惱就來了。你說我出錢不會買蟑螂。對不對?為什麼?那就煩惱顯了嘛。其實我們有很多地方哦,你根本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以為我們在那個大餐廳裡吃的東西,端出來都很漂亮,都很漂亮啊。

  那天報紙報道,裡面把它放鼠藥下去給人家吃啊。有沒有?把那鐵絲剪斷,把鐵絲放下去啊,煮面吃面的時候你就把那鐵絲一起吃下去。這個是很惡的行為,惡質的行為。其實很多,那些廚師們,一面在煮面一面在講話,口水都噴下去啊,你都一起吃下去啊。你要是真的了解到,那個時候你真的是,什麼叫美食啊?那是煩惱隱著,你不知道而已。隱著,你不知道。很多菜弄給你吃的菜,弄一半掉在地上撿起來噢,又丟下去抄一抄還是端出來給你吃啊。你也不知道,因為那個煩惱是隱的,隱的,你沒看到就好了。

  事實上,真正的問題,是顯出來的這個部分你在煩惱。隱的,你不會煩惱。隱的,不知道就好。所以,我們要去除煩惱,其實很簡單。你不要接受就不煩惱了。

  我常跟各位講,同修們常常問你:“诶,你知道嗎?”“啊,我怎麼可以不知道。” “啊?什麼事?”那你完了,你已經跳到陷阱裡面去了。你記得哦,當有人問你“诶,你知道嗎?”你就知道,那是煩惱的根源。你要拒絕煩惱就,“你不要講,我不要知道。”那你就沒煩惱了。“對,對,對!”一直跳進去。

  可你的慣性會“啊?”內心裡頭,“我怎麼可以不知道?我是報馬一號啊。”報馬一號知道嗎?“我一定要有第一手資料,怎麼可以不知道。”

  你就“哼?什麼事?”好了,你看,那個陷阱本來蓋著蓋子,你現在拉開了。拉開了,“嘣”,馬上跳進去。那個人馬上告訴你一堆,那一定是非。

  所以你放心,只要有人問你說“诶,你知道嗎?”那就是是非,不知道都沒事。

  “诶,你知道嗎?”

  “什麼事?”

  “孟買發生大爆炸。”

  “啊,孟買,”馬上啊,電視一直找啊,哇,消息都出來了,然後你就…

  孟買發生爆炸和你什麼關系?你跟人家熱什麼嘛?你不是自尋煩惱嗎?對不對?然後就,“哎呦,好危險哦,好在我沒在孟買。”你可能這輩子從來不會去孟買。你為什麼會搞那種東西呢?那是因為你有接受煩惱的基因。知道嗎?

  學佛呢,就是學一個拒絕接受煩惱的基因。你能不能拒絕接受煩惱?這就關鍵處啊,關鍵處。人一接受煩惱,我告訴你,那叫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啊。因為你那個不小心你就會接受。“我是不小心聽到的。”你不聽就好啦。因此你要學會拒絕煩惱的這種本能。那要拒絕煩惱你就要把去承接煩惱的本能啊,給除掉。修行就修這個啊!

  所以我們說布施煩惱嘛。你有煩惱,布施嘛。“哎呦,怎麼布施啊?”所以,煩惱有沒有相,你知道嗎?煩惱有三相。哪三項啊?你要不要記啊,不用記啦,你都很清楚。茶不思,飯不想,睡不著。對不對?一煩起來哦,你看,茶也不想喝了,飯也不想吃了,睡也睡不著了。然後呢,躺在床上像煎魚一樣翻來滾去的。本來是扁的身體,現在變成跟那個鱿魚小姐一樣。所以圓的滾來滾去啊,整個晚上都在床上,叫你睡也不睡。然後,就一直滾,一直翻。為什麼?因為你在煩惱。煩惱有這三相。所以呢,不要煩,拒絕它。

  能拒絕的人有個特色,你注意看哦,我不是說誰,會拒絕煩惱的人臉大概都是圓形的。臉不是圓形的人都不會拒絕煩惱,尤其眼睛很大的,我不是說你哦。眼光很銳利的,他都是很精明的。“一看就知道他在說我怎樣!”那種人叫業障鬼,叫煩惱鬼。你要懂得去除煩惱。

  那佛陀在這,專門在談這個問題。佛教教我們去除煩惱,沒有煩惱的人叫做無漏,無漏的人不輪回。所以煩惱跟輪回是對在一起的,是對在一起的。你能不能夠沒煩惱?沒煩惱叫無漏啊,無漏的人就不輪回。這個理論上講起來很簡單,碰到事情就不簡單。

  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廣告,廣告非常多,非常強烈啊。廣告是一個制造煩惱的地方。每年,政府都要統計啊,廣告支出多少,國民所得當中,廣告支出多少?准許廣告,法律准許的。所以很多廠家拼命做廣告。有人是因為廣告做太多倒閉的。哦,你不要想太多喔。有的人就是廣告做太多倒閉的。有的人是因為做廣告做夠多,所以他成功的。廣告對企業來講,不見得都對。但是廣告對族群來講,絕對是不好的。什麼叫公益廣告?你有聽過吧。什麼叫公益廣告?真正的廣告是刺激你的消費欲望。知道嗎?公益廣告就是要消除你的消費欲望,那個叫公益廣告。因為所有的廣告都在鼓勵消費。公益廣告就是叫你不要消費,這是基本定義啊。鼓勵消費不是什麼對不對的問題,但是過度消費是災難。

  前面我跟各位講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造成地球暖化,氣溫節節上升,有沒有?溫室效應,主要是來自於我們的過度消費。這個經濟學家不敢講,一講他一定挨罵。因為這些消費是經濟學家弄出來的。經濟學家弄出來,他不講說過度消費,他叫做經濟成長。每年維持多少的百分比的成長,有沒有?這些成長,事實上是人類透過政治家,當然講政治家比較好聽啊,透過政客;社會學家,社會學家是什麼啊?社會學家叫做官派學者;那透過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就是官方的儈子手。透過這三個人,共同創造經濟成長這個惡魔,經濟成長是惡魔。他就是塗炭今天全世界,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凶。

  現在這惡魔已經養大,所以你去注意看看,這惡魔,最主要是誰創造的?美國人創造的,所以美國的電影裡頭都會去創造一個惡魔在那裡作怪,然後有一個民族救星,叫做SUPERMAN,那個內褲不穿在裡面,穿在外面的那一個。那個跑出來那邊,然後哦,被打個半死,最後把惡魔給消滅了。

  現在我們問題要問的就是,當惡魔跟SUPERMAN在大戰的時候,吃虧的都是我們啦。我跟你講,吃虧的都是小老百姓啊。假如那惡魔跟那超人是在海上打,根本我們就不注意,不會去看他。因為他們就在城裡打,你知道嗎?你去注意看看,每一部電影都演他在城裡打。然後從來沒有人去注意,一共有多少老百姓受傷、受災。主啊,他不探討這些,他最後就是惡魔死了。惡魔怎麼死的,因為有個超人。那超人在哪裡?你自己去找,你自己去找。超人在哪裡?沒有啊,沒有超人。但是這個惡魔他一定會起作用的,現在已經開始在起作用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

  我們“三有昏闇凡愚宅,煩惱輪回地趣因”。很清楚現在在描寫的是今天這個世界。今天這個世界,經濟在成長,繼續在成長。成長嘛,溫室效應就越強。假設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維持跟我們一樣,百分之十以上的經濟成長率。京都條款啊,在搞一千個、一萬個、一百萬個京都條款也沒用。什麼減碳計劃,減碳減多少?當你經濟成長多少的時候,一定增加多少。那個碳的產生,二氧化碳的產生,那你減碳計劃有用嗎?那減碳計劃是指在目前的經濟水平,大家能不能談不要經濟成長。誰敢講?講的人倒霉,我沒有說噢。不要說我說的。因為我也怕那只惡魔。因為超人跟惡魔打架從來不在海上打,都在城裡打,我們都活在城裡啊,我們都害怕。這個惡魔最嚴重的傷害就是城市。經濟越發達的地方,這個經濟成長的惡魔肆虐越嚴重,但是全世界的人都遭殃,全世界的人都遭殃。

  這個理論那太寬廣了,我們這裡不講。我只是把這個現象跟那核心問題跟各位提一下。那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心,都朝著這個地方轉,就是三界輪回,這個地方來的時候,那你就無了期呀。佛法他在教我們,就教我們要把這顆心,看住,不要向外放。

  下面第三句講,“仁尊永滅盡無余”。老師啊,你是永遠消滅了三有昏暗、煩惱輪回的這些因啊,你已經完全除掉了,“永滅盡無余”,一點點都沒留下來。

  “照世真燈示我道”,你這個哦,是照明世界真正的明燈,希望你啊,能夠教我。很清楚啦,很明白啦,這一個五濁本體的惡的本質以及要消滅他的狀況,他已經把最重要的這一種根源啊,直接就提出來了。

  第二偈他講,“眾生惡趣行已除”。眾生惡趣行是這種情況在造惡因、輪回因、昏暗因啦,已經除了。

  “修治善道鹹清淨”,善道,前面講白業那個部分。

  “度諸有海橋梁者”,已經度過有海,三有的有海。他已經度過去,你是這樣的一個橋梁。

  “示我真乘解脫門”,祈求你能夠開示我真正的解脫門。

  第三偈講“常樂我淨顛倒想”,這個世間,他做的都是這“苦、空、無、我,無常”,這真實的面是這樣,可是你說,“常樂我淨”不是“苦、空、無常、無我”,有沒有?所以我們要從“四念處”開始修,修“四念處”叫“界分別觀”。我講的這個“界分別觀”,跟原始佛教的小乘所講的“界分別觀”不一樣。他們是從六大起修,那我們在修禅觀的時候,工程面的第一個工作是從界分別觀起。界分別觀的別相念處觀、總相念處觀,從這裡下手,直接從這裡下手。不講地、水、火、風、空,識各部分,這個是我們在禅觀修學上面跟大眾不同的地方。

  那我們為什麼要把他弄成“常樂我淨”叫“顛倒想”呢?“常樂我淨”是“涅槃四德”。假如從涅槃,涅槃,你到達涅槃的境界,那就可以講“常樂我淨”。可你現在顛倒的境界不在涅槃的境界裡面,你不能講“常樂我淨”。不能夠把“常樂我淨”的這種真實面的狀態拿來講,因為你現在在顛倒的、虛幻的境界裡,不是在真實的境界裡。所以你拿真實的境界來講叫妄語。知道嗎?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你還未達到涅槃的境界就講涅槃的境界,這叫大妄語成。這個是口業很重的。那我們呢,要弄清楚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就是前面所講的“五濁惡世”因。那本體啊你要弄清楚。既然你把他弄顛倒了,變成“常樂我淨”。“常樂我淨”通常是福報很大的人。

  像昨天跟各位舉例,那種福報大的人,大可以說本來就常樂我淨了。我天生的,這本來家裡就應該有空調。誰跟你講本來家裡要有空調?我常問大家,你想象的到嗎?五十年前的人,上廁所是怎麼擦屁股的?大家都說,“衛生紙啊”。五十年前哪有衛生紙?你沒用上過。想不起來了,三十歲以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呢?你以為用衛生紙,用抽水馬桶是很正常的啊。

  我跟各位舉個例子,我們用抽水馬桶好像很正常啊。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到我家來,上個廁所。他說要上廁所。我說:“好,你去。”

  “在哪裡?”

  “廁所還在哪裡?你不知道廁所在哪裡?你不知道廁所長什麼樣子啊?在這裡。”

  進去哦,半天呢,出來,“你廁所到底在哪裡?”

  我說“就這裡!這裡!有沒有看到?”

  看了老半天,我就把門一關啊,管你要不要用。過了半個鐘頭出來,我看他滿頭大汗的,我說:“你怎麼搞的?”

  “你的馬桶怎麼蹲呢?”

  哦,昏倒!馬桶怎麼蹲?他爬上去,蹲在上面。好了,蹲在上面就好了。出來我一看,“哇!”嚇死了!怎麼有這種人啦?把馬桶搞成那個樣子啊!我告訴你,他沒看過,他不會用啊。你自己去買,當然人家教你,沒有問題,你就會了嘛。可他沒有買呀,他從鄉下來到城裡。好了,一個馬桶給他用。嗯?馬桶?馬桶?你怎麼用?

  你不要以為啊,現在時代在改變,很多狀況你根本不知道。假如要跟你講說,古代的道場怎麼上廁所,你知道嗎?你就更不知道了。古人上廁所,要脫衣服啊,衣服還要折好,要掛在外面,再走進去。然後弄出來,手要洗二十遍,手洗二十遍。然後上大號的時候,還要用沙子洗手。你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有個同修就問我說:“師父,我有富貴手,不能這樣洗。”

  我說:“你有富貴手,誰叫你這樣洗,沒富貴手也不能這樣洗。”

  可是他說戒律規定,戒律規定,因為你上大號,假如不用沙子洗手,你翻經書啊,那經書將來還得了。可是你現在不一樣,你根本碰不到你的那髒東西的地方。好,他按照戒律,好啦,戒律要不要改?戒律定了沒有錯。可是你不一定要照他這樣來啊,他現在沒有沙子洗手,就用肥皂洗手。用肥皂洗二十遍,你不富貴手那才奇怪?三天就夠了,你一定要看醫生了。所以情況不一樣,絕對不一樣,你一定要弄清楚這些,就我們在做顛倒的事,你自己都不知道,你都不知道。這裡面有很多要改的,要調整的。

  “厚重邪執常迷覆”,有沒有?你的很多意識形態,很多不當的觀念,即厚又重,又是錯誤。其實嘛,執著在那裡。常迷覆,迷,迷又把你蓋住了。這是三有昏暗的煩惱輪回因的現象都講出來了。

  “明利智眼悉能除”,能夠除掉這些,那就要明利的智眼,要有這種智慧,你才能夠除掉。

  那麼,(“開我真乘解脫路”),希望老師能夠開我,示我、開我是一樣。就開示我,真乘解脫路。前面講真乘解脫門,這裡講真乘解脫路。

  這個經文裡啊,有一個語言模式。只要他重復出現兩個,那就是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大家,我沒講你就不知道。因為我沒講以前,也沒人講。所以永遠不知道。經文裡你注意看看。

  “揭谛揭谛”,《心經》後面有“揭谛揭谛”。有沒有?“波羅密揭谛,揭谛揭谛”兩個“揭谛”在一起啊,他就有一種催促。“快啊,快啊!”快干嘛?快開悟啊!句子的意思就是,快啊!快啊!快開悟啊!

  我們讀藥師咒,有沒有?啊?藥師咒“比薩思,比薩思”重復,他也是快啊、快啊的意思。快干嘛?快好啊!病人快好啊!快好啊!笨的人就說揭谛揭谛,快開悟!快開悟啊!對不對?

  他這個地方啊,兩個出現,就很急迫的,希望老師,快啊,快教我。有沒有?那個殷切的心啦,就在這裡表達出來。你要不懂得他的這種語言模式啊,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這個示我、開我是同一意。真乘、真乘這兩個出現,真乘解脫門、真乘解脫路是同樣的,同樣的偈子出現兩次就是有一種殷切的期許。他語意裡頭就有殷切期許的這種情況。當然用語言講說就是快啊!快啊!不是,他是很殷切的期許。期許什麼?要師父給我的障礙趕快消除。期許呢,這個觀世音菩薩讓我趕快明心見性。有沒有?在這裡是期許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老師啊,趕快告訴我真乘解脫道。有沒有?是那種真誠的,那生命中真誠的狀況。

  這個地方沒辦法, 沒辦法翻譯,翻譯在語言上沒辦法表達。這個說把他翻出來怎麼翻啊?這在語言上沒有辦法表達。但是他有那個含義。就是這個人,就是因地的這個人跟果地的那個人是以一種非常虔誠的心、非常殷切的心在祈求的。

  那各位,你在求法的時候能不能表達出來?語言講的沒算啦,“師父,我真的想跟你修!”我說:“真的要跟我修,怎麼修?”“你教我怎麼修!”這個叫假的,假的啦。不是用語言講,你那真誠的態度跟心、心境要充分表達出來。表達出來不在語言、不在語言相、不在文字相、不在心緣相,而在你的心態,心態上。這裡講的很清楚。各位,你有這種誠懇的心態嗎?都沒有哦,太冷淡的啦。有的話,熱情不是這樣子啊,有的話,那手拿起來看應該都發紅的才對。你給自己鼓掌手掌都打不紅還叫鼓掌。這真誠的心態你要自己慢慢去培養。

  對法的心態,不要對人。對人的話叫上師情節,上師情節知道嗎?對上師有感情哦,那愛情糾結在那裡。那個會著魔,會著魔啊。修法不要對上師產生那種情愛的結。是對法的執著。

  所以他不是對文殊菩薩產生那種情結,所以老師叫他滾出去,去找別人,向南方去。他就要出去啊,“師父,我捨不得離開你。”那文殊師利菩薩會,“去死好啦。”是求法啊,不是求人啦。你對人產生執著,不對。有沒有?弄清楚啊。

  你自己看看,不要說這個師父長得白白胖胖的,白白嫩嫩的,你又不是蜘蛛精。蜘蛛精就會說:“唐三藏哦,吃這口肉,功力增加一千年。”你是對那個法,所以你一定要對法產生真正的誠懇的心。不要對人,對人一定會迷惑,一定會迷惑。

  好,這個是講你的出離道,出離心的本體。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哦,他在這個地方,尤其在這裡兩句話,表達出來的是那真誠懇切的求法心。所以你不要以為說善知識是一個人,善知識不是一個人,善知識是個法。法是這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對不對?法是通過人來弘的。那你是對法產生愛而不是對人產生愛。你假如對人產生愛,那你就弄錯了。私人的愛歸私人的,跟法沒有關系。你要兩個區分開來,不要搞在一堆。搞在一堆哦,那你會產生嫉妒心,會產生嫉妒心。所以這個修學佛法一定把這個部分先弄清楚,不要搞錯了。這是第二個部分。

  第三個部分呢,這個本質啊,這裡都講本體部分,是講一乘圓教的本體,不是出離道啦。因為這當中啊,他距離差很遠。從出離道、菩提道的前面可以包括這樣。那後面這個地方是包括菩薩道跟普賢道。所以這兩個部分啊,前面講出離道就包括菩提道。出離道包括菩提道,這個話是有點矛盾啊,就好像“老師,他給我打”一樣啊。菩提道啊,包括出離道。但是前面講的以出離道為重心,後面講的是普賢道為重點,包括菩薩道的部分,這是兩個他明顯的一個差別。

  我們再看,這個“善了真谛無迷惑,於諸法中無所畏”。調伏眾生自在人,願示於我菩提道。你看這個地方哦,雖然他這兩個字叫菩提道,但他已經屬於菩薩道的范圍。這個地方從經文來看,他沒有五濁的相。有沒有?那個現象沒有了。經文出來的時候,直接就是進入真實義的部分。已經沒有五濁的那些相了,直接就講淨土的相了。

  “善了真谛無迷惑,於諸法中無所畏。調伏眾生自在人”。有沒有?直接就講,沒有前面那個什麼顛倒想啦、常迷覆,沒有那些東西啦。有沒有?就是說他已經遠離那邊了。遠離五濁惡世的,而進入淨土了。那麼他從,換句話說,在講娑婆的時候,有消極的東西在。講淨土的時候,已經沒有消極的,都是積極面的東西。有沒有?全部出來了。所以他說“調伏眾生自在人”,這是贊歎老師的話,“老師,你是調伏眾生很自在的人。”

  我們要調伏眾生,是很困惑的人。突然間跑一個人來,“師父啊,我怎麼樣啊!你要幫我怎樣啊!”

  幫你怎樣啊?好啊,師父幫你怎樣。

  明天又來了,“師父,你有沒有幫我做什麼?”

  “有,有,有。”有他就高興了。

  “诶?你幫我做,我怎麼還這樣?”

  哇!那師父要背因果了。

  有啊,你沒遇到過啊。你要度眾生你才知道。

  “師父,最近股市一直下跌啊,你幫我做個法,讓我賺回來。”

  怎麼辦啊?“不管,你要幫我修一個法。”

  好,師父要幫你修一個法。

  再來就問你:“有沒有幫我修啊?”

  “有啊,修了。”

  “修了怎麼沒有漲停板?”

  我說:“師父不是修財神法的。怎麼一修你就漲停板了?那不是牛鬼蛇神嗎?”“

  不管,你一定要給我賺回來!”不要以為這笑話,這是真實的。

  有一個說:“師父,我男朋友跑掉了。”

  我說:“你男朋友跑掉了跟我什麼關系?”

  “你告訴我,他能不能回來?”

  我說:“不行。”

  “你不是說佛法萬能的嗎?”

  “哇,哦,行,行。”

  “你說怎麼辦?”

  “你念觀世音菩薩。”

  “好,怎麼念?”

  “一天念一萬聲。”

  “怎麼可以念一萬聲!”

  “那不然怎麼辦?”

  “念十聲。”

  “哦,念十聲就要叫你男朋友回來啊?”

  我說:“不行,要念一萬聲。”

  兩個人哦,在那邊討價還價。最後,“那我念一百聲。”

  我說“念一百聲啊,好吧。”我是這樣想,有念總比沒念好。可是她附帶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讓我男朋友回來。這時你就知道我的臉是比苦瓜還難看啊。叫你念一萬聲你就減價、砍價,砍到一百聲。然後呢,叫男朋友回來的這個原則如如不動。實在沒辦法。“好吧。”那只好答應了。

  我說:“我就請你男朋友回來,那你要好好學佛。”

  她說“好,只要他給我打個電話,我就學佛!”菩薩那麼厲害啊。

  我說:“好,好,好,三天念,他就會給你打電話。”三天內啊,她每天念一百聲。三天內,果然他男朋友打電話給她。

  然後,她很高興來,“師父,我聽你的話,我絕對乖乖的學佛。”

  我說:“為什麼?”

  “因為他打電話給我。”

  我說:“有好,有就好了。”你看看,那菩薩真厲害。我說:“那你怎麼跟他講?”

  “我不想接他電話。”

  我說:“為什麼?”

  “因為他跟別人結婚了。”

  你要度眾生,你才知道!我們調伏眾生,叫困惑人啊。眾生怎麼調啊?我告訴你,你去找的眾生都簡單啦。他來找你的,你就知道,這個叫調伏眾生難纏人,很難纏的人啦。但是,這些大菩薩們,他們都是自在人。

  這個就是我們前面講過,你七菩提分要能夠自受用,這叫七寶樓閣。然後要他受用,叫七伏藏。然後要把這七菩提分變成你生命的DNA,叫七寶芽。你慢慢、慢慢看,你光要是七菩提分,你都訓練到這裡,那你才能自在運用,在你的生活中能夠圓滿自在。所以華嚴講圓滿、圓融,圓滿、圓融,圓滿、圓滿,有沒有?你要去好好圓滿人世間的種種事情。種種事情,大大小小,你這個是修行佛法。所以我們講,生命教育是福德生處的工程。知道嗎?你要想福報像佛陀這樣福報圓滿,兩足,一個是善根圓滿。,根圓滿、福報圓滿叫兩足尊啊,叫福慧兩足尊。你福報要足,那你要福德生處。福德生處就從這裡來的。這是生命教育啊,是調節你這些呀。

  生命教育,我們講的叫應對進退。其實就是周、官、禮、記、樂(《周禮》或《周官》、《儀禮》、《禮記》),那個三禮啊。三禮啊,有沒有?禮記啊。什麼禮?周禮啊。還有什麼禮?反正。我記性不太好,要查字典才知道。三禮,其實就是生命教育的總綱領。生命教育。

  但是這些,現在你們都不用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有沒有?綱常啊,是不是這樣?這個是生命教育上很重要的一課。

  現在我們都不干了。一直想賺錢、賺錢、賺錢,賺錢只有斗爭啦。是不是?要把別人口袋裡的錢,變成我口袋裡的錢,這不是斗爭嗎?差一點只是你沒有去搶而已。你是運用辦法讓他倒閉,把他的錢通通都跑到我這裡來。這,不好。

  要的是三綱五常。三綱五常就是倫理啊,上面講。其實我們在三禮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這就是生命教育,是培養你福德具足的一個基本工程。發菩提心是叫善根生處的一個生命改造工程,發菩提心叫改造生命的工程。一個是福德,你沒有福,你就很難進行。有了福以後呢,又怕腐化。你不腐化,那就要有善根,要發菩提心。這個叫做善根生處、福德生處。要記得這兩個。

  佛陀為什麼叫兩足尊?他是果地,所以因地是普賢行者,就,善財童子代表普賢行者。因地要這兩個,要有。當然你不足啊,足的話就成佛了。但是你這兩個,要有。這是無漏福跟無漏善根的根本。因為他有生處,這個生處就像泉眼一樣,湧泉一樣。他會一再、一再第生長,成長起來。我們修行就從這裡來。所以各位一定從這個地方來學習,你才能夠得到所謂的自在人。

  好,第二句講:“安住如來正見地,增長諸佛功德樹。雨一切佛妙法華,願速示我菩提道”。

  這個地方,已經都開始一再地重復,每一句啊,都是“希望你告訴我、希望你告訴我”。你看那殷情懇切的心啦,有多麼的強烈。開口閉口都是講這個,有沒有?這

  個地方還有另外一個地方也出現,就是《彌陀經》。《彌陀經》是倒過來,佛陀一直叫捨利弗、捨利弗。有沒有?因為捨利弗老問他“我們阿羅漢要死到哪裡去?”他一直問,“我們死後到哪裡去?你怎麼都不講,我們要死到哪裡去?”這個佛陀生氣了,就耳朵拉過來,“聽到沒有?捨利弗。”你不要坐在這裡喔(眾笑),就耳提面命,你看半個鐘頭之內啊,你看捨利弗叫了三十六次啊!那麼耳提面命,耳朵拉起來,我告訴你,死到那邊去,死到極樂去啊。那殷切的心啊,你就能可以看得到。

  這個地方也是一樣。對不對?一再的講要“巧轉諸善妙*輪”。什麼*輪,*輪,什麼法,有沒有?菩提道,解脫門,一再的提這個問題。就把因人向果人,因地人向果地人,很懇切的心一再地表達。《彌陀經》是果地人向因地人很懇切的心,你不要著急,你要死到哪裡去,好好活著。一直問要死到哪裡去干嗎?你會看到那種殷切、誠懇的心,果地人因地人都一樣的。這叫相應,相應。

  我們啊,就投機的心,取巧的心,“師父,告訴我怎麼開悟?”

  師父說:“開悟要干什麼?”

  “開悟,呵呵,開悟我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下股海我就穩贏不賠。”

  大家都贏了那誰賠啊?對不對?所以你別想太多。無常都在起作用。

  所以他這個地方講的很清楚的。這個我想有特別的地方,我再跟各位解釋。

  “安住”啊,安住這個字,相對於下面“增長”這個字來講的。“安住”其實是“解”。“住”啊我們都以為是住,停下來。住,不是停下來。“住”是“解”。解釋的解,了解的解。安住就是…安才是停下來的意思,就是暫住這個地方去了解。

  我們現在的認知,這個詞,剛好顛倒。安就安心,住就住下來嘛,對不對?安不是,安是停下來,安就停在這裡去了解,徹底了解,如來正見地。然後”增長諸佛功德樹”。有沒有?你把這個詞弄清楚。

  那其實佛法是很簡單的。因為我們現在看安住也好,看增長也好,都變成白話。其實安住、增長都是文言,他是文言文。因為你常用啊,都把它變白話文了,那你就不懂了。像十住,《十住品》。十住,住,住就安住嘛。不是,住是了解、明白。那了解、明白就變動詞了。住就變好像名詞一樣。安定下來,靜態的不是動態的。佛法中講的都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

  好,“雨一切佛妙法華”。雨是降,下降的意思,就是垂的意思。一切佛的妙法華。華的花,就因,花是因。妙法嘛,妙法的因。就是說,希望能夠多宣達佛陀的妙法這個因,所以願速示我菩提道。這兩個都是示我菩提道。透過這個基礎往後講,完全是陽光燦爛的那種狀況。

  我們看第三句:“去來現在一切佛,如日光明出世間。為眾能開甘露門,彼所得道願宣說”。

  你看,這展開的情況,就好像什麼,那波瀾壯闊啊!我們有一句話說,我現在要出征,一切都准備好了,開始要向生死海開過去了,要把他那一些黑暗面全部鏟除了,有沒有?那種波瀾壯闊的那種心態完全展開了。去來現在一切佛,就三世一切佛。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這是三世一切佛。因為他是七個字,假如是五個字,五言詩的話,那就三世一切佛啊。因為他是七言詩,所以他就把他拉出來,變成去來現在一切佛。如日光明出世間。這一切佛,所有的佛就好像啊太陽出來的光明照耀在世間。

  “為眾能開甘露門”,為大眾能開甘露門,甘露是給眾生一個很好的飲料。這個飲料,我們,我相信各位都有如灌甘露的感覺,聽了法以後,“哇,真好”。所以昨天聽了今天又來了,對不對?假如昨天聽了說,“也差不多、差不多嘛,每個法師都這樣講嘛。”那你今天就“不要去啦。”今天跟昨天一樣,對不對?但是喝甘露不會有這種情況。甘露啊,喝一口,還要,“恩,再一口,”這一口喝完了,“不行,再一瓶。”這一瓶喝完了,“還有沒有?我要買一打回家。”那就喝甘露有這種情況。喝一般飲料沒有,喝好了,“謝謝你,再見”。

  這裡面說明一個,這個正法給我們有一種吸引力。那個吸引力啊,會使你還會再回來,還會再來一次。所以今天你在修行,你去留意看看,你這個做功課做到哦,“哎呀,今天還沒做。沒有做,他好像在看我。”那個還沒有進入狀況。當你做到有一種興趣,“诶,不行,不行,今天功課還沒有做,不要跟我講。”為什麼啊?因為我很喜歡做,這個不做,好像缺了什麼。這個興趣很深的時候,那就有點甘露了。用我們世俗的話叫做食髓知味。有沒有?你假如沒有嘗到那骨髓的好處的時候,你那個修學的興趣啊,你不會產生。而那個好處在哪裡啊?那你自己要自己去摸索。

  有個小孩子,他有一天,我在一棵樹下在等人。

  那一個小孩子跑過來:“你叫師父嗎?”

  我說:“是。”

  “做師父有什麼好處?”

  我說:“考試會得第一名。”

  “真的?我也要。”

  我說:“你要什麼?”

  “我要考第一名。”

  我說“好。每天要考試之前,明天要考試,今天啊,要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他說:“好。”

  我說:“記得念一百零八聲。”

  “哦,一百零八好像太大。”

  我說:“你要不要考第一名?好,這是第一個功課,明天要考試今天要念一百零八聲,明天早上起來要念三聲,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要看著佛像。”因為在台灣佛像是很普遍,家裡都有,看著佛像念三聲。

  他說:“我家不是觀世音菩薩。”

  我說:“你家有什麼?”

  “我家三太子。”

  我說:“不要緊,三太子是觀世音菩薩的護法,他就是來保護你的,你認真念,晚上念一百零八聲,早上念三聲。”我就變這樣。結果他變成晚上念一百零八聲,早上念三聲。我說三太子會保護你,因為他要聽觀世音菩薩的命令。那麼你在考試的時候,不會寫的哦,你就念觀世音菩薩,念完再寫。

  那一次啊,每個題目他都會寫。他就很靈啦,這一輩子,到現在二十年,一輩子都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叫他不要念啊,門都沒。這個叫甘露門嘛。

  你要他怎麼修怎麼學啊,這個三教九流,民間信仰,很有效。所以你多勸人家念佛,因為這當中有一次他玩過頭,那個晚上沒念,沒念還不要緊,那個晚上就偏偏夢到觀世音菩薩來打屁股。第二天考試又考不好了。再來他就很認真,天天念,到現在二十年,一天都沒落過。就那一次落過,就那麼巧,就碰到觀世音菩薩很生氣,那就對啦。你只要常常勸人家,你就會遇到這種人還真多。

  所以甘露門不是什麼特權,只要你有心,你就會有。你要沒心,你就沒有。你要試試看,抱著試試看的心,你就沒有甘露。你要是真正的誠懇的祈求,甘露很快就會示現。

  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62講(2008年12月2日)B

  好,我們再看經文九十六頁,最後三行。

  “能善解除諸業縛,巧轉諸乘妙*輪。智慧決了自在人,示我普焰摩诃衍。”

  這個地方,他開始提到正式的名稱,叫做摩诃衍。摩诃衍原文叫做Mahayana。就是我們講的大乘的意思,這個摩诃衍在這裡,他叫普衍。這個摩诃衍是光明、自然。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後面,都有一個背光,背光是個火焰的造型。這個背光啊,就是這普衍的意思。他是起智慧光明作用。

  摩诃衍三個字啊,為什麼不翻呢?我們要翻啊,就把人家翻成大乘。大乘呢就跑出小乘來。假如他,把他翻成甚深。深,那就跑出一個淺來。那假如翻成廣,那就跑出一個狹來。所以這些詞呢,他本身都有一個相對性,用形容詞就有相對的意思。他假如翻成正法,那又有邪法來相對。這個就都很麻煩的。他的意思啊,其實真正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講。摩诃衍,就是真理,就真理那個東西。那個沒有辦法講,沒有辦法形容的那個東西。那叫摩诃衍。所以大家看《大乘起信論》,你看他名字就叫大乘,他其實應該要講就叫“真理起信論”。大家對真理啊,沒有足夠的信心。那麼要起信,所以呢,他講的就是摩诃衍的意思。

  這個是希望呢,我們各位先了解這個部分。

  那麼,他這裡前面的詞,是講能“善解除諸業縛”,業對我們的束縛。什麼叫業啊?我們也一直沒有人定義。業是什麼?大概形容業啊,講到業啊,你就感覺,“啊,你這個人很業啊。”什麼叫很業啊?業有點被夾住的感覺。當你的理想,你的欲望不能滿足的時候,那就叫業了。當你的理想或者你的欲望能夠滿足的時候,那叫福報。

  所以有一句話,很多人常在問,一個世界的成就,那是菩薩的願力與眾生的業力所共成的。一個世界的成就啊,是菩薩的願力跟眾生的業力。那我們就搞不清楚了。一定要眾生的業嗎?是啊,業啊,順境叫福,逆境叫苦。知道嗎?所以業通常,你會跟苦連在一起,你不會跟福連在一起。

  其實,他原始定義,業本身包含福與苦,兩個都算在裡面。所以菩薩的願力跟眾生的業力,就看看眾生有福沒福?眾生有福報,菩薩的願力很容易成就。眾生沒福報,那菩薩的願力不能成就。那你會想,那菩薩為什麼要發這個願,不能成就呢?菩薩發願絕對成就。成就在世間法的事業來講是眾生的福報。假如世間法的事業不能成就的話,那是成就了菩薩的智慧。你知道嗎?這一點,你就搞不懂。那菩薩只成就他自己,都沒成就我們。要成就你們,不是成就你們,要成就我們,那要看我們的福報。我們沒福報的話,你怎麼成就啊?對不對?你有福報的話,那菩薩的願力很快成就。

  唐朝的時候,福報大,那要菩薩來,你看八大宗派非常興盛。那叫普衍摩诃衍啦。現在呢?有沒有福報啊?那就看大家拼了。好多法師啊,很有理想,很有沖勁,通通夭折。夭折啊,為什麼他不能兌現?為什麼不能兌現呢?因為眾生沒福報嘛。為什麼眾生沒福報?因為這些法師不是菩薩嘛,他不是願力,很多人叫做欲望,他有那個欲望。因為在佛門,他就說他的願力。這是弄錯了,弄錯了!欲望不是願力。但是你要能分辨。所以我們在發願的時候在想想看,是要做我要做的還是做眾生要的?是做真理上所要的。你不能分辨,你常常是你的欲望。

  第二個,大家都講真誠。你也很真誠,這我知道。你這叫熱誠,不叫真誠。你是很熱心,你很真誠,你講的是真誠,其實不是真誠,是熱誠,叫熱情。講好聽叫熱誠啦,大概是熱情啦。一窩蜂的就湧進來了,那種熱情啊,很感人。熱情是像氣球一樣,“啵,”就不見了。我們講的是真誠,所以菩薩的願力跟那個人的欲望,這個區別就好像你的真誠跟你的熱情,到底你會不會區別?一樣哦,你要弄清楚哦。菩薩的願力,不是熱誠,絕對沒有熱情,他是絕對理性的。絕對理性,這不一樣。你要是真誠,也是理性,熱情沒有理性的,熱情沒有理性哦。有沒有搞清楚哦?在理性當中才有真誠,不理性啊,沒有真誠。你看看這個部分。所以你被業所纏縛,大概講起來啊,都是你的熱情沖昏了頭。沖昏了頭啊,所以你會說,“師父啊,我那麼投入,我那麼供養,我那樣精進的修法,為什麼都菩薩不眷顧我?”你跟菩薩根本不相應,弄清楚啊。

  這個“能善解除諸業縛”跟“巧轉諸乘妙*輪”是相對的。這是一定?要解除你的業啊,就要妙法。妙法啊,不是法不對,是你不會轉。不會轉知道嗎?你用過螺絲起子嗎?有沒有?有些人說那個孔要把這兩片接起來,有一個孔鐵釘穿進去就可以。可是不緊。不緊以後就聽說要用螺絲。他去找螺絲就把它塞進去,結果還是不緊。因為那兩片,那兩片金屬,它是要用金屬的機械螺絲,而不是要用木螺絲。你用木螺絲就要把它栓進去,無效。同樣的,你要轉,轉*輪,你要懂得這種分別。因為不同的根器而轉不同的*輪。這個叫巧轉諸乘,有沒有?不同根器嘛。小乘、中乘、大乘,不一樣啊。噢,巧轉諸乘。那就叫做妙*輪啦。

  “妙“字出現的時候,一定利益眾生。眾生獲得利益就妙,眾生不獲得利益就不妙了。所以我們轉了半天的*輪,不妙啊。因為眾生沒獲得利益啊。所以,這個轉*輪叫做巧轉諸乘。

  能夠應機,就是應機嘛。因為一般人講佛法,他絕對契理,他不會講不契理。因為講不契理的就邪魔歪道。他一定是講契理的。那契理為什麼無效呢?因為不契機。要契機啊,就叫巧轉*輪,你知道嗎?而巧轉呢,它有上有下。所以這個人不適合跟他講理,那就講事。這個人呢,來是要追求理,那你就講理,不要講事。因為你一講事,他覺得你迷信。

  有一個老黑,有一天啊,輾轉人家介紹到道場來。

  他一問說:“這個是什麼啊?”

  我們說極樂世界。

  他說:“你們也信極樂世界啊。”

  “啊,不然我們信什麼?”

  他說:“沒有極樂世界啊。”

  我說:“你聽誰講的?”

  “那講極樂世界的,三流的佛教徒!”

  實在是很想捶下去喔!要不是長黑的,我就去揍他一頓。因為是長黑的,你揍他一頓,說是種族歧視啊。算了,為什麼講極樂世界就是三流的?因為那是三教九流。因為你淨土宗的人要負責。把這個淨土宗,傳道啊,讓外國人認為你是三教九流的,你不要負責嗎?所以我說這種方法去傳法,傳到最後都要下地獄啊。因為你把佛法給搞砸了。他不能“巧轉諸乘妙*輪“。所以你只是增長了這些眾生的業縛,你沒有善解。你知道嗎?你沒善解。你要善解眾生的業縛,那你要巧轉妙*輪,你把法講到最後不契機,讓眾生覺得沒有極樂世界,講極樂世界是三流的佛教徒。那你說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所以弘法本身不在於廣,不在於廣。你在要想把佛教傳遞給別人的時候,記得不要大量生產,不要大量行銷。能夠大量的喔,一定是三教九流。民間信仰的廣大的群眾哦,輕易能接受的哦,那都是事相的。事相就會變成低級民間信仰的部分。

  但你要架構真正的弘法的部分啊,那是理事無礙。要理,有理有事。理跟事要能夠連接起來。有的只講理不講事,理事不能銜接,那還不行。那要理事能夠銜接,並不容易。只講事的那很簡單。講一講啊,你就會墮落。因為你只講事啊,沒辦法跟理接起來。那你講錯了,你也不知道。產生不良的影響,你也不知道。

  這個上個禮拜,台灣發生一件事。有個老師很熱心啊,把“地獄變”。“地獄變”知道嗎?這個敦煌那邊不是有很多“地獄變”的那種壁畫嗎?他去錄影了,錄好以後給同學們看。給小六的同學看。小六的同學看了以後,有個同學晚上做噩夢。然後,就找記者發布消息說這個不當,怎麼怎麼樣,恐嚇啊。好了,全佛教界都是啞巴,沒人敢講話,都沒人敢講話。因為“地獄變“有恐嚇啊。竟然一個法師都沒人敢講。

  只有一個人,星雲大師在報紙上批評了。說放地獄變,地獄變有什麼不對?幾千年來都沒有人做噩夢,就一個人做噩夢,就大驚小怪啊。對不對?

  你要知道,這老師的做法或有不當,是老師的事,地獄變本身沒有錯啊。對不對?老師應該是在這當中,一面播放一面解釋嘛。老師可能一股腦從頭看到尾。然後就說你們要做好事,有沒有做壞事?做壞事要抓去地獄打屁股。當然把小孩子給嚇壞啦。他不會輔導嘛。所以這個應該是技術上要改進的,而不是地獄變的錯。

  可是佛教界竟然沒有人反應。這不是問題嗎?還要勞駕他星雲大師。這個就佛教要留意啦。留意啦。我們在轉*輪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定要留意。好,那能夠做好這件事的人當然是“智慧決了自在人”。

  好,我們再看下面,“大悲為毂行願輪”。這毂gu啊?,殼ke?毂啊。我念錯的,你們自己糾正啊。只是發音不是很正確。我們台灣叫注音,我們這裡叫羅馬拼音。那個,像這比較復雜的字。大概簡體,簡筆字也沒有啊。沒有,同樣的,表現這個字很少看到,很少用。所以,當時在推行簡體化運動的時候,就沒有簡化到這裡來。那這個字本來就很少用,我們也很少用。很少用,就沒有人教我發音。所以我就亂發音。各位,假如在這裡很認真的話,你就自己查,自己去查。你不要說我念什麼,你就念什麼。我念錯了,你不要跟著錯。那就不是學佛了。

  好,“信轄深固堅忍軸,淨功德寶真實轅,令我載此菩提乘”。這個是用車子來形容。大悲為毂這個就是軸。那個,這個不是軸,那個我們現在叫龍骨,就是基本的那個架,那個架子。行願輪,行願做輪子。信是轄,是什麼?車體吧。那個深固堅忍軸,信轄深固堅忍軸,軸就中間那一條。那個應該來講,軸是帶動輪子的連接的,然後跟那個中間線架起來,中行的那個叫軸。

  “淨功德寶真實轅”。轅叫什麼?這我們自行車的那三腳架,那個有沒有?那個連接的那個叫轅。他用這個車子的結構,包括輪子、軸啊,它的基本架構,來形容我們要修學真理的一些必備的條件。

  現在我們在學佛的人,都好像在找開關。“師父你告訴我開關在哪裡?啵!哦,我就開智慧了。”那是電燈開了,不是開智慧了。要學就要像這樣子,一個基本架構要架起來。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假如初學,初學,那你說我才要跨過,跨那個門檻進門而已,才在那個地方的話。那你現在還不用急,你進來就認真看,認真學,要無所不學。噢,這個是初學的。所以你不用急。

  假如你已經一段時間了,大概三年到五年的。這同修們,你首先要定位。定位啊,確定你要干什麼?那定位大概分兩個。

  一個是修學禅觀,我要行法的。一個是義學,這個我要在經教理論上下功夫的。那看看你,你假如對文字工程有興趣的,就從義學下手,比較快。假如你說叫我爬格子,哼哼……一跟我說要寫作文,我就頭大,有沒有?那這種人你就直接從禅觀下手,不要寫啦,不要去做文字工程。有些人對文字工程有興趣,你就從義學下手。有些人對文字工程沒興趣,你就從禅觀下手。禅觀就禅、淨、律、密啊,禅、淨、律、密你要從哪裡下手?哦,從義學下手,就是從唯識宗,那個什麼?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看你要從哪一個下手。不但從這裡下手,你假如哪一宗、哪一宗太廣了,我選一部經或一部論來做下手,也可以。這個叫定位。

  那禅、淨、律、密,那怎麼定啊?那禅、淨、律、密選一個嘛。比如禅,禅,哇,禅也很廣,無量無邊法門那。那我從話頭禅,臨濟禅來,或者默照禅,從曹洞禅來。那你假如說我從禅下手要怎麼辦呢?我經論找一部,做常誦的,那我禅法誦《彌陀經》可不可以?也可以啊。那從《彌陀經》來指導你的禅修,要怎麼修?那你要找你的上師來指導啊。哦,像我們呢,是以華嚴宗為經教的指導,就起觀的作用。再來呢,止的部分從禅來,那你就從禅來,這個就叫華嚴禅。你從密來,華嚴來指導你的密,叫華嚴密。那你說我要淨土念佛呢?那華嚴經來指導你,叫華嚴淨土。你說我要持戒律呢?也可以,那叫做華嚴律。那你從哪邊來?定位定好。你說我聽經聽你講,修學跟天台學,可不可以?也可以。我講的僅供參考,你去學的那邊要接受指導。你不要回去以後“師父,人家海雲法師說……”你就害我們兩個去打架。

  這邊講給你聽的僅供參考,你那邊依止那邊善知識指導。因為善知識跟你什麼特別關系我不知道。可能你從小被他抱去養大的,那你現在脫離不了這種父子親情的關系。那你就學嘛,也沒有說不行。那他可能會養你長大,不會教你怎麼學啊,那你學來這邊學。那你掛的還是天台的人,也沒關系。因為你原來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情。對不對?那你就糾葛在那裡吧。還是可以圓滿的,只要你不退菩提心。知道嗎?這個弄好。

  就你一定要有個定位。定位以後,再找尋那善知識。因為通常都自學嘛。定位以後呢,跟你出入的道場可能有點不一樣。不符合你的修學法門的指導上,不要緊。那你就很坦誠的跟你的指導的,出入道場的師父提出來。師父會指導你,你最好到哪裡,跟誰學。那就很圓滿了。你說,哦,我喜歡在這裡。然後法又在那裡,這樣子兩腳踏兩條船喔,較危險。對不對?你在修學上面不真誠。所以你一定要定位,定位以後開始去厘清你的修學的周遭環境。那你會很清楚,不會困擾。知道嗎?不要一直瞪著我喔。你今天整理整理。

  好,再看下面。

  “一切總持圓滿箱,慈愍普覆莊嚴蓋。妙辯才音鈴震響,令我載此最上乘。”

  那這個哦,是古代的一種狀況。古代的生活,有一種叫做整理箱。整理一種,因為古代生活,常常外出的時候,就旅行者啊,他常常要挑一個東西。這扁擔嘛,前面有個箱子,後面有個箱子。做生意的人叫籃子啦。那麼一般旅行出入的人,尤其是書呆子,美其名叫書生啦。他會有個書童,有個書童幫他整理那些書的卷軸等等啊,還有那些文房四寶啊。所以這一個叫做一般人,讀書人,整理的人叫書童。那一個老板、一個企業家、一個員外啊,他要出入啊,跟人家經營交易來往的時候,那有一個叫掌櫃的,叫總管,就是整理他這個。那你假如說藝術啊,那個唱戲的或唱歌的,那有人幫他整理這些東西啊,那個叫做管家。就專門管他這個家。我們台灣就有一句話叫“框囊”,就是管這個“囊”,“囊”就是這個箱子啊。這個箱子裡面各種財寶,所有吃飯的家伙都在這裡面。他就是要整理這些東西。

  當然,他這個是,這一句話的例子,剛才那個例子是講用車子做例子,那麼這裡呢,是指經營生活的時候的那種狀況。因此他有個圓滿箱。總持,那個箱子裡面所有東西都在那裡,所以叫圓滿箱。那麼有個蓋子,通通整理好以後,蓋子,蓋子其實包括鎖,包括鎖在裡面。這個叫做“慈愍普覆莊嚴蓋”,完整起來。

  “妙辯才音鈴震響”。這裡面就是指那裡面放著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鈴。那麼以我們出家人,修行人來講,那這裡面有很多法器。法器呢,在你開始要轉*輪的時候。各位有沒有看過說書的,說書的說唱常有拍東西。有沒有?講到高興高潮的時候,“啪!”就拍下去。這玻璃不能亂拍,那個拍下去會破掉的。那我們在轉*輪的時候會動鈴杵。鈴,不是只有鈴。鈴,還有碰鈴,還有各種敲打的。佛門中用的,叫做打擊樂器。敲打的樂器,他不用弦樂,也不用吹的。那用敲打的,敲打比較好學。哦,那個高低音,大小音,那個好弄。那吹奏的話不一樣,每個人,包括口型、嘴唇、牙齒呀,那個口腔的結構,那個放嘴裡的,那個叫什麼東西啊?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人適合黑管,有的人適合那個小喇叭,那都是因為他嘴型有不同,那個構造不一樣。因此,打擊樂器,佛門中是用的最廣的。那個,他用這個來說明,這個法的,你要修學一個佛法,你要具備的各種基本條件。

  那麼,下一個:

  “清淨戒品為茵蓐,諸妙三昧為采女。法鼓洪音警有情,令我載此摩诃衍。”

  他說清淨戒品,這個是持戒,哦,是基礎。茵蓐,就背景,就是一般我們生活中的,鋪的地毯,或者床鋪啦,這個叫茵蓐。

  “諸妙三昧為采女”,三昧是妙用,要起作用的。前面我們講的,“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三昧”那是一種三昧。那你有哪個三昧呢?你只有三個妹妹,不是三昧哦。這三昧是正定,而且正定不是只有一個,有很多種正定。這個都是要修學來的。所以說妙三昧,是很多個哦,你不要以為一個就好。

  很多人常常覺得,“啊,我開悟了!”開悟了就結束了哈,開悟啊,他不是禅定。開悟絕大部分都是三昧。那三昧不是只有一個,假如只有一個,你這個人大概沒什麼出息啊。這個三昧是一再一再要培養。像趙州,我們柏林寺的一個祖師啊,趙州,他大悟三次,大三昧有三個。那小悟無量,小三昧有無量個。我們這些土包子啊,只有小悟一個就不得了了。那都不行。那個悟啊,要一再地悟,不能停,要一再的前進。所以修學是永無止境的。

  “法鼓洪音警有情,(令我載此摩诃衍。)”這個就是轉*輪的意思啦。你用什麼方法能夠警惕有情?他用法鼓用洪音來表達。那在法界中,提醒我們的相當多。提醒,很簡單就提醒啊。我們叫開示,其實是提醒。你能不能從世間相來覺悟到人生的無常。比如說這個地震,五.一二的地震。你有沒有?有沒有得到啟示?對不對?奧運對你有沒有啟示?這大事對你都沒有啟示啊,那小事就更不用講了。你就一定得要發生車禍才會得到啟示嗎?對不對?一定要大病一場才會得到啟示嗎?那未免太笨了。那個古代,在說看馬好不好哦,你就打別的馬看他乖不乖,那這個馬就好教。那馬鞭一拿起來,那馬就乖了,那是最好的馬。笨馬就要一直打,一直打,它才會聽話的。

  那你也是一樣,世間無常的變化你看得到嗎?對不對?你看得到,你就得到啟示了,那個就是法鼓洪音啦。所以當某一種狀況你有很大的沖擊的時候,“诶,不得了。”你就得到啟示了。早上買來的花那麼漂亮,晚上來聽經,你怎麼變這個樣子了,“哇,真無常啊!”那你就得到啟示了。哦,人家一講,你也未免太多愁善感了吧!那你就沒啟示了。所以你一個人從哪邊得到啟示啊,不一定。那是你因緣成熟,你就起來了。

  那你要學佛,不能夠因緣都不成熟啊,對不對?等到生死無常,到牛頭馬面帶著鐵鏈來了,你說:“你來找誰啊?”它說:“找你啊!”“找我干什麼?”“要帶你到地獄去啊!”你才暈倒了,那就來不及了。

  法鼓洪音啦,在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所以這個提示的都是真理。這裡面所提的菩提乘、最上乘、摩诃衍通通是真理。

  “具足四攝無盡藏,莊嚴璎珞功德寶。自他慚愧為羁鞅,令我載此無上乘。”

  這個“具足四攝”,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與眾生相處,只要這四個原則,叫四攝法。那我們一般人,人際關系不好就缺少這四攝法。你想要應對進退要弄得很得體,下手處,從四攝法來。

  布施,布施就是多給予。給予什麼?不一定給予錢財啊。多禮讓,讓就是最主要的布施。我常講啊,我們中國到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的說強呢?強盛、富強啊。等到大家都懂得禮讓的時候,這個國家民族就不得了。不是你所得到達什麼三萬塊、五萬塊,那沒用啊,那只是創造這個世界的污染而已。要會禮讓。

  禮讓啊,是個最大的布施。知道嗎?我們跟各位講,說走路你讓一下,布施時間,對不對?在爭意見,讓一下,布施意見。這就布施啊·你布施不要以為一直就拿錢,錢給人家叫布施,那叫凱子。知道嗎?凱子知道嗎?土包子啊。你錢自己不會用,給別人用。不是,布施是有功德的。所以你在布施時間、布施意見、布施你的態度,所以說臉上無嗔是真供養。你看到人是不是一種喜悅心供養,對不對?還是看到人時你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那個叫欠揍。人與人相處,你懂得那種應對進退,剛才講的,就是禮嘛,三禮呀。所以禮就加一個讓。這個是真布施,一個大布施。

  愛語,跟人家相處講話很柔軟語,愛語嘛,柔軟。你跟你的愛人,講話不會吵起來吧,柔軟嘛。聽說了 “寧可聽蘇州人吵架,不要聽寧波人談愛。”我不知道有沒有寧波人?聽說寧波人談愛情也像在打架一樣,談戀愛。那蘇州人呢?也許在吵架,也像在談戀愛一樣。這是一種愛語,柔軟語。我就不知道北方人怎麼談戀愛喔?這個是愛語。

  是講你真心的跟人家相處,對談的時候,語業要懂得恭敬柔軟,要不然你的人際關系會很不好。當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族群,他愛語表達不一樣。學數學的人,你看他表達法,就干脆用公式就好了,用代碼就好。現在聽說那個什麼,那個你們用什麼MSN,打字,有時候干脆就打個符號上去了。那個符號啊,也是一種表達法。表達只要讓人家產生喜悅的,就叫愛語。

  利行,是給人家有利的,要幫助他、協助他。他不會啊,你如何協助他、輔導他。有時候他不會,你也不會,怎麼辦?陪著他走過去嘛。他不會,你不會,那他一定很煩啊!那怎麼辦?陪著他嘛。他會很感激啊。這個叫利行。不然他不會,你不會怎麼辦?“那你就好好受苦吧,再見。”不是,陪著他,走過去。他在那個最困苦的時候就是需要人家陪他。你知道嗎?這叫利行啊。

  我們就是缺少這種東西啦,愛語也不會,利行也不會。同事更糟糕!

  同事,就兩個人相處嘛。你既不會愛語又不會利行,你同事天天吵架啊。同事是一種平等,平等相處,平等互相融洽的相處叫同事。

  要具備這四個條件,這四個,是你生命教育中最主要的功課啦。就是我們修福德資糧,福德生處的地方。

  “莊嚴璎珞功德寶”,莊嚴,那個寶,是用璎珞來莊嚴。我們通常都講“我做好就好了”。做好就好了,那只是一件功德。這功德需要莊嚴啦,莊嚴就有點我們現在講的叫包裝。不過今天,我們這個工商廣告時代包裝過份,包裝太過份了,這個叫過度包裝。可我們在講的莊嚴不是過度包裝,是需要有些莊嚴。這個拿捏你就要自己弄好。古代啊,不會過度包裝。但是現在確實是過度包裝。沒有必要的,這種包裝太過份。所以我們的贊美也產生這種情況。有些贊美是過度贊美,那個叫雞皮疙瘩掉滿地。不要這樣贊美,贊美要真誠、確實、確實。不懂的,我們就隨喜。不要過度贊美。所以要懂得,這裡講莊嚴璎珞功德寶,莊嚴的本身你要懂得。

  “自他慚愧為羁鞅”,就自己慚愧,就是忏悔、反省、檢討。慚愧具有這種情況。因為有錯,我們慚啦,對不對?有沒有?該做沒做,叫愧嘛。就,有善要做而沒做,叫愧。愧對嘛。有惡不該做而去做,這個叫慚,對不對?所以,慚愧的意思就是,自己在反省檢啊,“我這段時間來,有沒有該做的沒去做?”該做沒做叫愧,不該做去做叫慚。該做沒做叫愧嘛,是不是這樣?所以要反省檢討。

  那麼忏悔呢,也是屬於這裡面的一部分。悔是悔過,忏呢,就是表達嘛。就是做有做的,不該做的你去做的,就要忏悔了。可事實上,假如該做而沒做造成別人的傷害,你也要忏悔。忏悔就是有傷害產生。慚愧未必有傷害,這是在定義上它有些區別。

  我們現在都不管啦。“我為什麼要忏悔?我又沒做錯!”沒做錯,那就等果報現前再講吧。就這樣子,那個是叫業相。所以業相現前呢,我們都要忏悔。忏悔,很難說啊,你也不願聽,那就自己反省檢討。有業相產生,你就反省檢討。

  那反省,你也反省不出來,因為我們檢討都檢討別人的錯。對不對?從不會想到自己錯。那這樣就沒效了。那怎麼辦呢?那就拜忏。不管對不對,想得出來想不出來,一百零八拜。就最直接的嘛。你說我反正腦筋也不會轉啦,也弄不出答案來。那你就拜,一百零八拜,拜。這個是不可說的領域。那自然你就會把那個業、苦,有顯的那種業啊,給超越、超越過去。所以,自他慚愧為羁鞅。羁是羁絆,就是一種約束的意思。自我的約束,使你不犯雷池,不會被炸到。

  所以這種反省檢討很重要。而中國佛教他最大的特色啊,就是在忏悔法門,所以我們常常講拜忏、拜忏啦。拜忏不是你有錯才拜啦。有錯,有錯當改啊,有錯還拜,有錯就改啦。是業相現前的時候啊,你要拜忏。你不要讓業報到達,業報到達已經來不及了。業相就是有個訊息有個征兆,那我們就趕快拜。知道嗎?你不要,“哦,我那個業可能拜三拜就好了,你就是說叫我拜一百零八拜,那太不劃算了。”告訴你絕對劃算,多拜一百零五拜啊,儲蓄起來,你知道嗎?

  有些東西,有些業啊,一百零八拜是無效的。比如你跟你的同事或者你的領導處不來。處不來,我告訴你要拜,一定處得來。但是拜一次不見得有效。那要拜幾次才有效?拜到他對你很好就有效了。你就不願拜嘛,那有什麼辦法?你說“他那麼討厭,我為什麼要拜?應該他去拜!”。等到他把你FIRE你就知道到底要不要拜。所以業相現前啊,就是拜。哦,有這樣的一種狀況要如何做呢?那請你趕快告訴我。這是無上法門,叫無上乘。

  好,我們再看下面:

  “常放大捨圓滿光,恆塗淨戒真實香。永滅煩惱瘡疣者,令我載此最勝乘。”

  這個“常放大捨圓滿光”,這是智慧。

  “恆塗淨戒真實香”,這個是從戒律上來講。他把戒當成香來比擬。那麼根本佛教上是這樣講,持戒是一種戒香。真持戒持的好的人身上有一種異香。好,這個不是說謊話,也不是老王賣瓜。那個你自己多留意,你假如有一種奇怪的味道。這不能講太清楚,你要多持戒喔,多持戒。這個他講的很清楚,持戒絕對有效。經文講的一定有他的道理。但是你自己大腦思考不到。那你說我有體臭,有狐臭,持戒有效嗎?跟你講有效,問題是你持三分戒,你不持滿分戒無效。要持圓滿戒,滿分戒。那你要持一持。“诶,那戒有開嘛,可以開戒嘛。”你開戒就無效啦。那你願不願意堅持到底?就問題就在這裡啊。你不願意堅持到底不行。

  我們有一個法師啊,他持戒持得不錯。體臭很重,老是跟我計較說無效。我說,你有體臭,那想要持戒改善,可不可以?可以!但是呢,一個問題,你不要自己解釋戒律,知道嗎?戒律被你自己解釋啊,一定無效。戒律不是你解釋的,你今天不是律宗大德啊。你知道嗎?你不是道宣老法師啊,你憑什麼解釋戒律?所以你這個時候一解釋啊,就完全用你自己的喜好來解釋,無效。你一定要看律法上怎麼規定,你就怎麼做。三年後就改了。

  你不知道按律法規定來進行,那無效。這個是很嚴謹的,你願不願意試啊?你去試啊,沒兌現啊,這裡寫錯。你知道嗎?那你假如說戒律都要用你自己解釋來持的話,絕對無效啊,那不用試啦。你要律典,南山三大部論上規定如何持,你照著持,絕對有效。那你不願意做啊,你只要開戒就沒用了。

  這“永滅煩惱瘡疣者”啊,是講嗔。講嗔心,因為你有嗔心就一定有煩惱。所以阿修羅為什麼長得那麼難看?因為他有嗔心嘛。你不要有嗔心太重哦,下輩子你就會知道你會長成什麼樣子。不過他這個難看啊,我們不知道。

  好,這個叫最勝乘。希望怎麼樣子表達。

  再下面,“三業調伏不退輪。六根寂靜三昧箱,最勝智慧方便轭。令我載此妙法乘。”

  “三業調伏”,對不對?身口意三業啊,要調伏到不退轉。這個不退輪,不退兩個字出現的時候,就指這部分都已經轉為生命因素了。跟呼吸一樣,他不會停。哦,這個叫不退。所以我們常常要講要轉化成生命因素。一個好的習慣。一個好的,我們要變成習慣,你習慣變成模式,模式就變成你的生命因素。那你就不作意而行,不去思考就會做了。這個是一種非常好的一種狀況,這跟沒大腦少一條筋的不一樣哦,沒大腦少一條筋的什麼都忘了,什麼都丟了。那叫布施啊,那個不算。

  布施是你知道很清楚,我自己有意志要給。那在這種狀況,你把他轉變到變成你不用意志。他自然就會有,因為他把一個好的因素,好的一個行為,變成一個什麼?一個習慣。變成習慣了。變成他的模式。一個好的行為變成生命的因素。他透過這行為的實踐會變成他的習慣。習慣變成他的模式,模式變成他的生命因素。就是他生命裡頭的東西,就出來了。這個時候生生世世跟著你啊。當你再來的時候,那個生命因素一直跟著你,而且他會一直帶著你成長。剛才講的四攝法,你就要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啊。好,這個是指“三業調伏不退輪”。

  “六根寂靜”,六根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寂靜,寂靜的話,就沒有識性作用。這個一寂靜就沒有貪嗔癡。貪嗔癡三個,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嘛,三六一十八,十八大地獄確定了。十八層大地獄,為什麼十八個大地獄啊?因為就貪嗔癡,然後眼、耳、鼻、舌、身、意。有沒有?你看看你是屬於哪一個?我沒有說你哦,你自己去算。

  每一個大地獄裡有五百個中地獄,每一個中地獄裡頭有無量無邊的小地獄。為什麼?因為你分裂,你一直分裂嘛。眼睛喜歡看好的,就貪嘛,對不對?眼睛啊,有好惡,好惡心重。所以眼根在貪嗔癡上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貪嗔癡,各種表現就十八類的大地獄嘛。每一個大地獄簡單講五百。五百,百是窮窮無盡,兩個零嘛。五是窮盡,所以五百不是剛好五百個,就在這個范圍裡頭的通通窮盡。因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它產生的貪不一樣,貪嗔癡不一樣,在六根裡頭表現得也不一樣,所以他用五百來形容。窮盡、無盡的隨意思。那小地獄它用量來形容有無量無邊。其實都無量無邊啊。主要是這個十八類。

  所以,六根要寂靜。你在訓練這個部分,當然從傳統的原始佛教來講,他有很多訓練法。我們其實可以不用那種訓練法,直接用“趣大乘法十無疲厭心”上面的一些內容。那個善根生種跟福德生處直接來訓練,你就可以超越了。這個是這個法來到中國以後啊,中國文化的交融才激發出來的。這個部分我們叫圓融道,叫普賢乘。

  很遺憾,那個時代中國文化已經進入停滯階段,沒有繼續發展。我們現在要開始再發展這個部分了,叫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建設。這是所有有心的佛教知識青年們,應該朝這個地方來發心。這個地方啊,還有非常廣闊的處女地有待我們去發展。你發心嗎?不要光鼓掌喔,發心不能光鼓掌,要參與啊

  。尤其在義學這一塊,禅觀也可以。實踐啦,我們的指導上面可以跟各位講。前面跟各位講過,禅修的實踐方法。如何從基礎起步,開始完全無知的情況之下來修。那一直帶你到橫出三界。從技術面,從工程面怎麼進入?我們這個圖表都給你弄好了。你要從禅觀來,就從禅觀來。從義學來就從義學來。都可以。你要認為說,我還年輕,我文字工程很有興趣。禅修我也要,那好,發大心。那你就經律論三藏一起下手,同時進行。

  不管禅觀或者義學,戒律都要。戒律是共同必修課。你不要說,哦,我修義學就不要持戒,我修禅觀就不要持戒,沒那種道理。這個一定要。所以我們通常定位是指這兩個。禅觀跟義學。

  好,透過這種正定的修學,會產生三昧。這個寂靜啊,是指你不用識性。只要你用識性,那六根就跑出去了。這個用根跟塵,塵就是色、身、香、味、觸、法。你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身、香、味、觸、法。這兩個根塵相接,慢慢接觸,他們是交融的。

  但你用六識,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六識跟塵境叫相蕩,叫識塵相蕩,互相激蕩。

  這兩個是不同,所以我用“根塵相接”這個詞,跟“識塵相蕩”這兩個詞說明它們兩個接觸的模式是不同的,不同。

  識跟塵接觸,是無明在作用的。根跟塵接觸,他是沒有無明的。

  有無明作用叫相激蕩。現在你就活在這一個無明操縱的六識,在激蕩的虛幻世界裡,所以我們說一切皆虛妄。知道嗎?這是第一個。

  那我們在跟你談的,要六塵寂靜啊,是用六根、無明,對不起,出去!不要進入。你在生命裡能不能不要有無明?這是偉大的生命。你就要記得啊!

  孫悟空的師父,為什麼牛魔王跟蜘蛛精很喜歡吃他?因為聽說吃他一塊肉,功力增加一千年。他為什麼會功力增加一千年?為什麼他的肉那麼好?人家為什麼不吃你的肉?吃你的肉叫裹腹充饑,功力維持三小時,三小時之後還要再吃。唐僧哪,那肉為什麼是吃一口就增加一千年?那一身吃下去,功夫不得了。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識塵,他的生命裡沒有無明。他是根塵相接的。他不是識塵相蕩的。因為無明被他拒絕了,所以那個命就不一樣,那個肉就不一樣。我是沒啃過啦。他的生命裡就差這一個東西,無明。

  我們呢?通通被無明占住了。不過你比較好一點,比外面的人好一點是你想掙脫無明。掙不出去,但是你想掙脫。所以滾進來了,滾到廣化寺來聽經了。這個叫善根發芽嘛,你在發芽啦。好,因緣到了,你才會來找這個東西啊。

  但是要把無明給除掉,難不難啦?從你次第道來講,難啦。多難啦,你都不知道。無明那麼好嗎?無明是魔王的魔王啊!是魔中魔啊!可是你要知道,你來學華嚴啊,華嚴是萬王之王啊,那你看哪個厲害喔。所以,你要來學華嚴這一法要破無明,哎呀,太簡單了。

  所以說難啦,什麼難,你知道嗎?猶如一擔芝麻要把它撒在樹上,那芝麻要撒在樹葉上,難不難?這個就難啦。但是用華嚴來破無明呀,也很簡單。易!易!易!你要把一擔芝麻灑在樹葉上,叫難!難!難!要用華嚴破無明呀,叫易!易!易!很簡單!很簡單!很簡單!多簡單啦,就像桌上拿桔子那麼簡單。所以他關鍵在你自己。這一法不是不能修。

  那我們跟各位講啊,“六根寂靜三昧箱”。所以你把這種狀況弄清楚啊。其實我們要進行是不難的,問題是我們弄不清楚啊。修行,修行啊,沖進來。“師父啊,我要怎麼修啊?”師父看“你是誰啊?”“我要修行!”“你是誰?”“我要解脫!”“你是誰啊?”“我就是要,師父是不是你在教哦?”你說這樣的人,你要怎麼解脫啊?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你這個叫一股熱誠,一股熱情進來啊,一點理性也沒有。你把狀況弄清楚,不難。記得,不難。

  “最勝智慧方便轭”,就是轭,轭就是牛車,有沒有?掛一個,掛一個在牛脖子上面那一個,那一個叫轭。轭,牛車要拉的時候,要給它那一個東西。就是最勝智慧。最好的智慧啊像轭那麼方便。要運用那個轭來處理。所以前面的三業調伏、六根寂靜都可以做得到。所以智慧像方便轭一樣,他可以起那個作用,整個那麼重的車子可以拖走。你沒有這種最勝方便最勝智慧的方便轭啊,那你就不能起作用。你就會被無明拖著走。

  好,“令我載此妙法乘”。這希望老師能夠教我,趕快把這個部分教。

  後面還有幾個,我們明天再跟各位再談。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3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61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