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第63講(2008年12月3日)A
今天,我們再看經文九十八頁,第四行。我們看一段經文,大家一起對對地方。
“任持堅固等金剛,妙智巧成如幻事,一切障礙皆能斷,令我速載普賢乘。”
好,我們先看這一偈。這是一個總說,這一句話是總說,普賢乘,普賢乘的體,本體。普賢乘是什麼?我們首先,普賢乘語出此處,這個地方出現的。
我們跟各位講:
出離道、出離心、出離行;
菩提道、菩提心、菩提行;
菩薩道、菩薩行、菩薩心。
這個,大概沒問題。普賢道、普賢行,這個大概沒問題。普賢心,好像沒聽過。普賢乘,那是什麼?就在這裡。
一般人誦經啊,就誦過去,反正這三個字常常看,排在這個地方啊,你不知道特別的意義。在這裡講的跟前面講的是不同的。前面講到菩提道、菩提乘,菩薩道、菩薩乘。這裡呢,是講一乘圓教、普賢乘。
普賢乘是什麼東西呀,歷史上啊,還沒有定義。各位偉大的同修們,不會肉麻吧?哈!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裡,現在正要邁向第四期佛教思想的新時代,那您要不要在這裡當個排頭兵,打第一仗,立第一功,就看你啦。你要認為我聽聽就好,不要那麼辛苦哦,那你就好好享受幸福的人生吧。那你假如想要做一個普賢乘裡頭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偉大的領袖,那這裡是可以下功夫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包括學者乃至於講經的法師們大概都是向後看。向後看你懂嗎?都在研究古代的,有沒有人在研究未來的。
你會說“未來怎麼研究?”未來假如不能研究,是虛無缥缈的話,那過去呢,那就更虛無缥缈。過去可靠嗎?過去真的嗎?古代的語言跟你現在用的語言一樣嗎?你可能都不知道,你只是用你的腦袋自己想的,“這個字就是這個意思。”那是你的定義啊。古人這樣講嗎?古人才不這樣講呢。因為你從來沒有向古人問過,“你的意思是這樣嗎?”你問過誰啊?你根本沒問過。
那我告訴你,向未來研究向未來發展啊,那很有可能你說的算,因為從來沒人講過。將來的子孫要查語出何處啊,“那是他雲講的”就對了。那換你的話就是你講的,所以你講的算。
我們修行人,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邁向未知。未來不知道嘛,那你能不能邁向未知啊?你不要老向已知走嘛。向已知走,將來你投胎轉世一定回到宣統時代、光緒朝代、八國聯軍時代,看你要不要去投胎。我們向未來前進,那你會在2008年8月8號8點那個時候出生的,你看那多光榮啊。所以我們要向未來邁進。
你會覺得很飄渺,是因為你的慣性。慣性是緣著已知的范圍,知道嗎?有一種玩具,不是動物,玩具啊,在這,看著“啪啪啪啪啪......”诶,快要掉下去了,它就會退回來,有沒有?那種玩具其實講的就是,你聽這堂課以前的你,聽了這堂課以後就不可以再這樣。你就像那小孩子一樣,在床上玩,玩玩“嘣”摔下去了。你就給他摔幾次,你知道嗎?給他摔幾次,保證不會再摔,每次他到了那床邊快要掉下去,你就把他抱回來啊。什麼時候要摔下去你就不知道,小時候都沒摔過,等長大摔一次,OK,就可以送殡儀館。小時候無所謂,所以越早經歷過這種摸索,他的生命啊,是越強壯,越可愛。你不要保護得太好,保護到五十歲你都沒有摔過,五十五歲摔一次,那你就幾代祖先的努力家產啊,一次OK。你都不知道為什麼了。你說我才跌倒一次啊。別人跌倒一次沒問題,你跌倒一次就完蛋了,因為你絕對沒有承受失敗與挫折的勇氣跟能力,你沒有辦法處理。所以我們常講說,你修行啊,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項福報,真的!
人生裡啊,討個好老婆啊,是個福報,沒錯啦,但是沒有學佛的福報大。找個好工作也是個福報,也沒錯,但是沒有學佛的福報大。因為他歷練你的生命,鍛煉你生命的堅強與韌性啊,這是非常難得的,這個叫無漏功德。
大乘經典常講啊,將此經典“一句一偈為人演說功德勝彼”啊。那個一句一偈不是叫你拿起來念一念跟人家講,就是指,這個經典裡面所講的人生體驗,你經歷過了,那個功德才大。你在順境裡頭的布施供養,你沒有挫折,那種順境經過一百次,不如逆境來一次的功德。你知道嗎?我不是叫你去碰釘子哦,弄清楚啊。“師父叫我遭遇挫折,車子開快一點,一輪一百,四輪剛好四百。”我沒叫你開那麼快哈。人生的經驗是邁向未知,你要去嘗試。
那麼這個地方,他跟我們談的,我要跟各位談的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我們前面一直跟各位講,這個為什麼。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時代怎麼變,真理是不變。可是呢,你在經歷人生的過程裡,要讓自己的生命覺醒的方法,很顯然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你假如一直在用古代的方法來做的話,那你有可能會變成純宗教行為,也就是一種儀式的慣性行為,那你就體驗不到。所以在邁向未知的時候,你應該如何為你的人生掌舵,這是關鍵啦。
你假如不知道如何為你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人生掌舵的話,你每天過日子都在恐懼中。是不是這樣?你自己慢慢去檢討。所以我們為什麼說,要規劃人生。
規劃人生,不是那個生涯規劃,那個什麼EMBA上面在訓練的。那個沒有用哦,那個規劃完了,要出社會你就碰釘子了,你會有一連串的不如意。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連串的不如意,為什麼?因為他理想很高,在學校福報很大,一出學校好像掉進懸崖裡,福報一下全失掉,全部丟掉了。他怎麼辦呢?他不能適應,那個不能適應就是他在學校裡頭沒有遭遇挫折。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到,在這裡假如有老師的話,你大概就可以看到,在學校調皮搗蛋書讀不好的,經常被老師叫起來打屁股或打手掌心的,那個孩子出社會都很成功,都當老板。那有些讀得很好的,畢業以後都很糟糕,不能當老板,他只能去幫他那個常常被老師打得罰站的那個同學提包包。為什麼?你想想看嘛,想想看。人生有沒有這種經驗遭遇一下?我不是說你哦,你跟同學提包包不要怪我,說我怎麼說你的。
這是我們看人生百態當中的全方位、全面性的,你要去看。你也不要自責,也不要瞧不起那同學。在學校天天被老師打,不是,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他本身啊,生命天生為將相的格嘛,你那天生就是參謀的格,知道嗎?參謀知道嗎?讀很多、懂很多哦,為老板、為領導做建議。這些建議你假如應對進退處置得當,你的建議會被接受,你算一種福報。但是你要是應對進退處置不好,你的意見不會被接受,甚至於意見被接受,你被踢出去。我看到很多人有這種情況,那個眼角向上翹的那叫不滿。為什麼不滿呢?“因為我的意見老被拿去用,老是我被趕出去。”那是他應對進退失敗。
而真正最好的人生,假如你要過一個和平、很寧靜、很安詳、沒有風險的人生,是要做參謀這種人,做二號,不要做一號。你知道嗎?因為一號很光彩,成功屬於他,你要知道,失敗全部他負責。當參謀的人只提供建議,失敗啊,失敗歸失敗,那你還是當老二,因為老大會下台。你知道哦。所以你不要羨慕人家當一號,有他應當承擔的風險,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所以為什麼當領導的人特別忙,而且他要付出的成本很大,要應酬、要喝酒,把身體喝壞了誰替代你啊?就是這樣子啊。
所以你要留意到,人生你要看平淡,上去的人有上去的成本,這個省不了的。不上去的人有不上去的福報,你要弄好。你不要養成現代人教育的那種情況,我要攻堅,我要得第一。你老是得第一,沒有用,一次第二你就受不了,知道嗎?一次第二就受不了。
好,我們講過大家要朝這個方向來,這個第四期的佛教啊,是一個很偉大的時代。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看,你對佛教的認知怎樣,我們告訴你,從這裡來認識佛法,是最正確的。
第一個他講“任持堅固等金剛”。“任持”就是承擔,承擔世間一切事要像金剛那麼堅固,不能退縮,承擔他當中帶有一種責任感,一種使命感。所以我們常講佛教徒是最有責任心、最有使命感的人,是最積極最奮進的人。你留意到,這裡頭跟你個人的得失利害無關,沒有關系。所以我們說,我們要推動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建設與發展,是五百年!
很多同修都把他改為“五百天”/我說五百天干嘛,他說:“哪有人活五百年?”
我說:“華藏工程五百年啦!”
“到時候成功,對你有沒有用?”
我說:“成功不必在我!”
你要搞清楚,誰說一定要為我而成功啊!對不對?我們是為佛教、為眾生而推動這一項工程。不是為我推動啊!為我推動,我只要三餐吃好一點就好了,對不對?不在這個地方。是為眾生、為未來眾生的走向、世界的走向,你在掌舵。這個叫“任持堅固等金剛”。所以呢,他的成功與失敗,我們個人不與計較,我們只看這個願力發出來對不對,很客觀、絕對客觀的檢驗。
第二個,在推動的時候有沒有挫折?那是眾生的福報、眾生的業力,就這樣看。這五百年的工程計劃在推動的過程裡,那事實上會發生哪些事情,我們也很清楚。像現在我們這樣講,我這樣講,幾百個人在聽,你知道幾個人在聽嗎?每個人都在聽,對不對?脖子伸那麼長,眼睛瞪到這邊來,怎麼沒在聽啊?眼睛在看,耳朵在聽,心裡呢?這就是問題了。
你在接受嗎?接受的話,你有行動嗎?假如你一面在接受一面在批判,“那這樣我就要下崗來工作了,下崗以後我家裡生活怎麼辦呢?”那就沒有接受,我不是叫你下崗,下來工作哦,那就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會有個安排,會有個規劃,然後就你的立場,隨緣、隨喜、隨分、隨力去做你該做的事,你的生命馬上會轉變,你的命運馬上改變。這是一個非常奇特一種狀況。
所以,你不要看這幾個字“任持堅固等金剛”。這是為三寶服務,為眾生服務。
第二句他講“妙智巧成如幻事”。所有世間事都是虛幻的,那你要讓他成功,而不能讓他失敗。
“因為佛說一切皆虛妄,那如夢如幻泡影嘛,那反正都如幻泡影。我就管它的。”對不對?“領導叫我做事,反正如夢幻泡影……”那你就不符合上面第一句了,對不對?那要你做,“哇,這個任務重大,所以我能力所及,請大家一起來。”大家都說嘴巴好,然後兩只腳向後轉,有沒有?這個時候怎麼辦呢?诶,就要運用妙智。
我們小時候有個故事,就是當一個領導人怎麼當啊?你知道怎麼當嗎?小時候,小孩子,說一棵樹倒下來,我一個人拖不動,那吆喝大家來,怎麼吆呢?“你來,最少的那一根給你,最多的這些給我。”樹枝、樹葉、樹干這麼多我來扛,樹干那裡只有一枝,那一枝給你扛,讓大家都去扛那一根,那你扛後面。到最後你看“我做這麼多,你們才做一個。”這是一個形容,然後鼓勵大家“你很辛苦”。大家一看,我們這麼多人做一件事,他一個人做那麼多事,其實呢,大家都在扛的時候他是坐在樹枝上。那無所謂,因為你要想辦法讓大家來動手。
這妙智啊,你要巧為運用。怎麼樣巧為運用,而這個巧是不傷害眾生,巧,不欺騙眾生。你要弄清楚,巧不是欺,欺騙眾生。現在有一些人在吸金有沒有,外面社會上吸金,把各種資金,詐騙集團,那個也是巧,但是它不是我們講的巧,他是詐騙,巧成是不欺騙眾生。所以我們原則,第一完全合法;第二不傷害眾生;第三不欺騙眾生。
你要記得,這個叫“巧成”。要“巧成”就要“妙智”,妙一定有利益眾生的。換句話說,只要來參與你的這項工程的,他都有功德,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那個功德產生跟兌現是快或慢這樣而已。但是呢,你必須運用這個智慧,讓眾生能夠獲得利益。
你要慢慢去留意到這些狀況,透過“妙智巧成如幻事”。世間的事相、事件都是虛幻的,但是你要完成。透過這一再一再的虛幻的事件,你一再一再地超越,最後會達到止於至善。因為止於至善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境、你的心態到達止於至善,事件無所謂。
大家在這裡看到香蕉沒?聽說故宮裡有一棵香蕉樹,民國初年的時候種的。那個香蕉是從台灣搬過來種的。那個時候的人吃香蕉只能吃到黑皮的,沒有黃皮的,因為當時從台灣運到這裡來的時候香蕉已經都熟爛了。雖然皮黑了爛了,但是很香,所以叫香蕉。知道嗎?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代它的環境是這樣,所以吃香蕉的人不像現在吃的。那時候吃香蕉是切片的,難得有一根香蕉,哪有現在一買這麼多,現在是飛機送過來的。好了,你要留意到,那個時代吃一片香蕉就不得了了。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吃蘋果。台灣不生產蘋果,有人送一個蘋果全家人都瞪著它。大家都說你不能吃,要到什麼時候,晚上爸爸回來切,大家一片,要輪流。家裡幾個人那個蘋果就切成幾片,因為有一個蘋果吃啊,就不得了了。我們家裡有一個蘋果,全村的人都會來看一下。蘋果長什麼樣子,看一下摸一下都好,因為他吃不到啊。我們全家人才吃那麼一個。那個時代。
但現在不一樣了,家裡蘋果都很多,都放到爛了。現在還出了一招,用什麼香水,把蘋果放在衣櫃裡,拿出來那蘋果香是真香,不是假的,對不對?時代不一樣。
所以這一些都告訴我們,世間事的變化是隨著時空一直在變的,它沒有一定。但是你透過這些狀況呢,你的心,我們現在的話叫心態、心境會到達一種止於至善的狀態。那你假如對現實的這些事情都不寄予關懷,都沒有一種承擔,那這些事都不能成就了。你的心境、你的心態怎麼成長呢?不可能成長嘛。那你必須去經營它、去處理它,你就會產生那種狀況。
我記得小時候跟一個同伴在講:“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我們那個水煮蛋能夠吃到飽。”水煮蛋吃到飽,當時每一次啊,只有一次,每年只有一次生日那一天,才有一顆水煮蛋可以吃。當時物質匮乏,一顆水煮蛋都那麼難啊。你想想看,即使家裡的雞生蛋、鴨子生蛋你還不能吃,因為那個有指定作用的。那你想想看,在那一種成長的過程裡,那是你成長的過程。你在你的生命成長過程裡,對這一種事情你有沒有去留意到?很多人都不留意呀,不留意你就不會關心到;不會關心到,你就不會成長。
所以從修行來看呢,他指導我們一種狀況,在生活中你越單純,越單純,你才越有辦法方方面面都注意到。你不夠單純,很復雜的話,你大概在適應中都會很困難。那麼即使能夠適應,你很快會變成一種慣性。慣性的話你會注意不到。注意不到你就無法關懷,無法關懷你就不能成長。所以我們常講說生活要單純。尤其當你能力不足的時候,越單純越好。福報不足更要單純。
當然,你有那種才氣,才氣縱橫啊,那種人當然是大根器的人,他可以復雜一點。復雜,他要是無法關懷,覺性不足的話,那叫做浪費福報,他可能會造業,可能會造業。
所以修行人通常是淨化,單純化。有沒有?關鍵就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兩個告訴我們一個基本的一個立場,基本的立場。怎麼做呢?
我們看第三句“一切障礙皆能斷”。我們最麻煩的是障礙不能斷。障礙不能斷有很多原因,當然,我把它分為二類。
第一類呢,是你分不清楚狀況跟立場。分不清楚啊,很多學佛的同修們,學佛當然第一個修行要出離,他就很認真修。這個我們認為沒錯,對不對?修行有什麼錯呢?好了,認真修的很好,可家裡搞不好。因為你要修行,跟家人就合不來,你要吃素他不吃素,你要念佛他要看電視,這個麻煩了。尤其現在生活空間非常有限,這時候怎麼辦呢?那你不退讓,因為你要提升自己,你要超越自己,這個時候你就發現,全家人都是業障鬼,通通要障礙你,然後他繼續在造業,也不懂得精進修行,那你就完了。你肯定啊,這輩子學佛一定很痛苦啦。一切障礙皆不斷,不是皆能斷,這就是第一個。
不但是這個樣子。好了,在這種狀況之下,他會發生一種情況,自己用功一段時間,他以為他能適應了。其實不是適應,是扭曲。因為那種環境不適合他嘛,那麼他也不能夠去改變那個環境啊,那他只好被環境改變嘛,對不對?像草被石頭壓著一樣,那草推不動石頭,只好被石頭把它怎麼?扭曲了。那這個時候他就產生一種變化,這變化也很微妙。他要普度眾生,“要普度眾生,但是等我成佛以後再回來度屋檐下,同屋檐下這幾個。因為我現在沒有智慧度他們,要等我成佛以後,我才有妙智,巧成如幻智呀。”
告訴你,第一步你就失敗了,因為你出了社會還是樣樣都不行,所以“一切障礙皆不斷”。在裡面也不行,出去也不行,菩薩道是你想的嗎?出離道你都搞不好了,菩薩道你怎麼搞?對不對?菩薩道是建立在菩提道上面,菩提道是建立在出離道上面,你在出離道上面你就已經被扭曲了,那你哪有可能發菩提心?哪有可能行菩薩道呢?
好了,這個問題就產生了。我們看到許多這種狀態,尤其很多老修行。我們這些老菩薩們,我不說你們,你不要對號入座哦,修得非常好,好像非常好。一講菩薩道,他也很精進,然後呢,就通通敗在起跑線上,甚至於那個教練那槍拿起來,“預備……”,“嘭嘭嘭”全部翻倒了。人家預備而已啊,還沒跑,他全部翻倒了。為什麼?因為他沒准備好嘛,他聽到預備到底沖與不沖?又怕落後,人家“砰”他腳沒准備,他就落後了。那他意思猜說人家要“砰”了,可是人家不“呯”,所以他就往前滾了,有沒有經驗啊?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不管我講的賽跑起跑線上的問題,或者實際上你在行菩薩道的問題,都發生同樣的情況。這個就是你的人格性還沒調整好,還沒調整好。
所以這個行菩薩道,人常有一句話,我不是說你啊,但是你看看有沒有講這一句話:“這五濁惡世眾生怎麼度啊,這世間都這個樣子怎麼度啊。”尤其有些人有一點社會地位,看到社會呀,“唉呀,每一樣都不行。”這個你弄錯了,你不是要行菩薩道,你要行的是法官道,知道嗎?這個心理你假如一直帶著啊,那下輩子一定當閻羅王。
我們北京有個很有名的人,當時,袁世凱在這裡稱帝。袁世凱啊,認識嗎?不認識就不用講了。他在這裡要當皇帝,就抓來一個章炳麟,章太炎,國學大師啊,就抓他來,要他替他寫個“告天下同胞書”。這老先生啊,骨頭很硬,就是不寫。不寫,那袁世凱就把他關在碧山寺。碧山寺知道嗎?就在北京附近。我沒去過,我還沒去了,不是沒去過,這輩子還沒去了。就關在碧山寺,要他寫,他就不寫,不寫就不給他出去,每天他關在那裡。
到中午吃過飯以後,他年紀大了想睡個午覺。他睡午覺,每天睡午覺啊,都到地獄去。地獄裡頭有很多鬼在那叫,苦啊、痛苦啊、哀號啊。他醒來就找不到地獄到底在哪裡。
有一天,他就找到方丈。方丈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忘了。他就在跟他談說那個地獄怎麼樣。他說:“真的嗎?在哪裡呀?”他也不知道,講了半天也不懂。過幾天,他就常常在想讓方丈聽清楚他在講什麼。因為啊,這個章炳麟他就是那種個性,是非善惡非常明顯的人。這是世間法啊,你要搞清楚,這不是菩薩道,這不是菩薩道啊!你要弄清楚,這是世間法。
那後來,方丈就跟他講:“你以後到那邊,你就直接跟閻羅王講,你不要跟我講,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那天在睡午覺,進去了,就找到閻羅王講說:“你要告訴你的獄卒啊,不能夠這樣虐待這些來地獄的苦難眾生,他們來已經很苦了,你不要再虐待他。”
那閻羅王說:“沒有啊,我帶你去看。”去油鍋、火鍋、刀山啊,一個一個去看,他就“也沒有啊。”他進去一看就沒聲音了,一進去看就沒聲音了。可是他一出來啊,哇,那個慘烈的嚎叫就很淒慘。
那閻羅王就告訴他:“那是他的苦,不是我們虐待他,他造那個業本來要受那個報。那你呢,陽壽盡了,你就趕快回來。”“啊!”陽壽盡了就是世間的壽命盡了,你就趕快回來吧。
那你就知道,你世間的嗔心重啊,就是這個報。
這是好人啦,對不對?這是世間善法,這不是菩薩道。你堅持你的那世間善法沒有錯,菩薩道不是這樣行的。可是我們常弄錯,常常把這一種世間善法當作你的菩薩道。菩薩道不是。
菩薩道要妙智巧成,對不對?這是如幻事啊。那袁世凱,你跟他氣什麼氣?你把他罵一頓就好嘛。你死,你就知道,你要妙智來轉化他,叫他不要篡奪嘛。人家已經進入民國時代,你還想當皇帝夢,對不對?袁世凱是李鴻章推薦的,那個慈禧太後很重用的一個漢人,在滿清入關,這幾百年當中,是第一個擁有實權的一個大臣啦。他就是想當皇帝,他沒那個福報當不成啊。他就有五年皇帝命,對不對?所以處心積慮規劃一輩子,皇帝當五年啊,然後臭名萬世。
所以不要用大腦,不用啊!你用了也沒用啊。因為你的大腦敵不過業力啊!
所以妙智一定從修行中來,一定從生活歷練中來,不然你沒有巧成的這種後得智。妙智是後得智,拿來運用叫巧成。這個文字一看很簡單,理論很簡單,你遇到事情你就糊了。因為大家吃粥吃太多了,所以變一鍋粥了,搞不清楚狀況該怎麼做了,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這個智,理呀,這個理,這個問題要很清晰,在用的時候明明白白,理要清清楚楚,事要明明白白,理事要和合圓融無礙,這是華嚴講的境界。這個部分,你能夠做到這裡,一切障礙皆能斷。要不然,你的障礙沒辦法除。你看章炳麟章太炎就是這個問題啦。
再舉一個例子,徐悲鴻你認識吧?大家都認識,對不對?當時他住在那裡,我還沒去過,在重慶附近那個地方。我們毛主席請他寫一個,就抗戰以後,要抗戰了,請他來寫一個,我們叫什麼《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發起抗戰的這種情況。請他寫,他寫了,很高興寫了。
寫了以後我們蔣委員長一看,不行,趕快也要去請他寫。那時候寫第一篇是替毛主席寫的,當時不叫毛主席,就叫毛澤東。蔣委員長那個時候是委員長,要請他寫以蔣委員長的名義發。他說:“我已經寫過了,不要再寫了,寫一次就好了。”蔣委員長就氣他,氣得要死。所以徐悲鴻的畫到現在在台灣一直不能抬頭。這個就妙智巧成嘛。“我也不要跟你頂撞,我已經寫過了,寫過一次就好,要換就換你的名字嘛,因為我已經寫了。”
這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智慧,你有沒有立場。他一定有立場,他有使命感啊,對不對?他有責任心啦。他不能你這個來我也寫,那個也…不是做廣告,對不對?他不為徐悲鴻三個字做廣告,他為國家的民族大義他做事。你看得到嗎?所以他一生無障礙。為什麼?
我們呢,當時跟他同一輩的人,角頭峥嵘的人很多,為什麼都有障礙?沒有妙智,沒有巧成。
所以一位大德啊,就是大德,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心裡有虛、有隙,空隙,因為他在用大腦鑽研。這種大德沒有,他很坦然的,很坦然。“任持堅固等金剛”,他不是為世間事在爭的,他有他做人的浩然正氣,該這樣就這樣,簡單嘛,利落啊,對不對?
我們張大師跟徐悲鴻,張大師比較大一點嘛,應該比徐悲鴻來講是屬於父輩了。這個人我們叫頑固。他好人啦,頑固也是好人啦,不是說頑固都是壞人啦。可是他就是不能巧成。那種義氣凜然,只有挨揍,對不對?徐悲鴻就不用挨揍啊,而且那種浩然正氣影響出去相當廣大。當然,章太炎的影響也很大,不過人生好像比較悲劇一點,沒有徐悲鴻那麼燦爛,對不對?為什麼?關鍵就在這裡呀。
所以我們說學佛人,你的生命是燦爛的,是輝煌的,從這裡來定義的。
他說“令我速載普賢乘”。要我,要趕快讓我走上來,走到普賢乘上面來。
那麼這三句,這一偈,整個的就是對普賢乘的一個定義。並沒有說普賢乘就不要出離了。我們前邊一再地定義,普賢乘是以菩薩乘為基礎,菩薩乘是以菩提乘為基礎,菩提乘是為出離乘為基礎。我們沒有離開出離心,所以基本上假如各位您發心的話,那麼出離的次第道,我們叫做聖解脫道。就是出離心的那個修學方法叫次第道,那你就應該要學。
那你假如沒有,現在各位在社會上又忙,事情又多又煩,那我沒有辦法修次第道啊,那這個時候你要修普賢乘的圓融道,圓融道保證你成就,但是他不用像次第道這樣子投入那麼大的心力。
那你假如有那個福報那個因緣,那當然圓融道也兼次第道,假如你有那種叫骨氣,那種善根,那在次第道、聖解脫道上面再加上一個聖人行。聖人知道嗎?賢聖的聖,孔夫子那個聖,至聖先生的聖,聖人行,那就更好。那要看各人的因緣了。
但至少呢,圓融道你可進行。也就是對三寶具足信心,凡事不管你有任何的喜樂你就回到三寶面前來,作忏悔、作報告,有喜事就報告嘛。
有喜事怎麼報告,知道嗎?說:“佛啊,菩薩我跟你說,要跟你說之前先接受我一百零八拜。”拜完以後再報告。比如“今天有人稱贊我,說我做得很好,你這個弟子這樣,您滿意嗎?再接受我一百零八拜。”你很虔誠的跟他報告,因為你在世間做得很好,人家贊歎你,贊美你,比如你得到奧運金牌或者升官,你就報告,報告就一百零八拜,報告完了再一百零八拜嘛。
假如你遇到挫折,被罵了、被修理了、被降級了,或者股票跌停板了,事業失敗啦,那就跟佛報告:“報告弟子這下慘兮兮,請接受我一百零八拜。”我告訴你,你不會報怨世間,你不會報怨你的環境,你不會報怨任何人。只要你不報怨,人家都說你是一個很燦爛的人。假如你報怨啊,人家一看到你就怕:“他又來了,又要說故事啦。”有沒有?
不管順境逆境,你對三寶要具足信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要發起行菩薩道的心。菩薩道很簡單講,不外乎兩個。第一個護持三寶,第二個利益眾生,做饒益眾生的事,就這兩個。其它你不要管那麼多。那做你能做的,你不要做你做不到的。做你能做的,你就盡量去做,隨緣、隨分、隨力。那個隨分、隨力上面,要稍微再加一分才叫菩薩道。
“我一個月有二千塊的薪水,那我每個月就捐二塊救眾生。”稍微少了一點,再加一點嘛,二塊改為二十塊。想一想“我那裡省一點、那裡省一點,省下來的錢我再拿來救眾生。”對不對?或者發心護持,或者印經,或者你去思考,思考一個問題,世界這個溫室效應、氣候失常這種情況要如何改進?你去結合這些人、專家們、有心的人,一起來討論、來研究啊,用什麼辦法來改進。你去做這種事也可以,反正這些都是為眾生嘛。
那麼,護持三寶的,大家都知道了。
像這一類護持三寶的工作、饒益眾生的工作,他的目的都在使你自己淨化跟提升。自己在淨化就好,淨化沒有什麼具體的事呀,就是你的心態跟心境啊,越來越純化。那遇到挫折就回來,就剛才講的一百零八拜。一天遇到幾次就幾個一百零八拜。
那假如今天想一想都沒有遇到挫折呢,一百零八拜。為什麼沒有遇到挫折,一定哦,你所做的事不夠多。利益眾生的事,你只要做,馬上就有挫折。不要緊勇敢地去承擔,承擔責任、使命,用妙智去巧成他。
假如遇到困難、障礙,那你要能夠解決它,不能解決,你不用怕,你大腦不能用,你就一百零八拜、一百零八拜,拜到沒有東西可以拜。你一再地反省、檢討:“我這一年來怎麼一個挫折都沒有?”那恭喜你!你已經獲得菩薩的資格了。知道嗎?是真的菩薩,不是假菩薩。
而這個過程裡,他有一種狀況。大概在三到五年之間的這個時候,你會有一種悔退心。這是有一種狀況。每一次悔退心要產生的時候,就是你要超越的時候。三到五年過了以後,大概就不會有了。即使再有,那就表示我們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跟你那個願力不夠真誠。而在這一個發心、歷練跟反省檢討的過程裡,你的生命、你的命運已經轉凡成聖,因為你的業已經全部,知道嗎?業啊,全部移開,移到法界去了。就好像我們的戶籍,已經從娑婆世界移到法界去了。所以有什麼事情發生啊,找法界去了,不會找你啊。找你沒用啊,因為你已經交給法界去了。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這業沒辦法轉,叫定業不可轉。因為你自己要在娑婆承擔,當然你不可轉,知道嗎?你把它轉到法界去,業,什麼業,通通轉了,通通轉了。關鍵就在這裡,那看你要不要?我只講到這裡,剩下你要去做。這個是普賢乘他最殊勝的地方。
普賢乘在這樣的一個道場裡,你一個人是一個道場,你在家裡就是一個道場了,你有一個前提性就是向未來前瞻的使命感。你要經常培養自己向未來前瞻,不要老是活在過去裡。你能夠向未來前瞻,我跟各位講,你向未來看多少,你就向後面看多少。
現在各位向未來看的哦,大概只看到你死亡而已,所以很多人都會買保險。買保險干嘛?死後帶去極樂世界,不是。你只看到死亡那一天啊,那你就是沒有前瞻性。普賢乘是要看到你死後你要怎麼做的問題。但是呢,你不要太在意於我個人死後到哪裡去。當然你死後到哪裡去是已經安排好了,你不用在意。是“我為這個娑婆世界要做什麼事?”你假如能看到這一點啊,你放下這裡以後,這一生的分段生死死後,你馬上入法界。
法界裡你在哪個淨土啊,是隨著你的本願而相應去的,最起碼最倒霉的人也有極樂世界可去,你別擔心。你真的哦,高年級上不去,低年級最基本的極樂世界一定有你的份。因為極樂世界是指這種行法,只要初具規模,就跟你講那三五年那的那一個障礙悔退心,你能克服的人,一律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在發願的時候,發願的時候,只要在發願的時候有一個自身徹底的感受。這個我們在前邊都跟各位講過了,只要你自身有一個絕對的真實的感受,那個部分你就往生兜率內院,就往生兜率內院。
往生兜率內院啊,後面你有沒有繼續再進行,那不知道,你假如有繼續在進行,你就往彌勒菩薩那邊越做越近,你進行到某一種程度的成就,絕對在龍華初會入法界。你假如做得很遠的話,離得太遠了,假如有了感受以後,那就恍惚恍惚的,那我就告訴你,龍華第三會你一定得成就入法界。
你要留意到哦,絕對殊勝,絕對殊勝。那就看你這個菩提道,這個菩薩行,你怎麼行?這個是圓融道的行法,圓融道的行法很簡單,沒有叫你證空性,也沒有叫你破無明,但是呢,這個分段生死的死亡,你絕對得生淨土。假如你功夫夠,你絕對入法界。這個就是普賢乘的圓融道他的行法的殊勝。
你說你要怎麼修,他簡單,不難,就這樣。可是你聽起來好像不太一樣,你會說“阿彌陀佛”要念幾遍?“阿彌陀佛”念幾遍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態,最主要是你的心態。
我們希望各位在這邊能夠完成自己生命改造。這是一個生命改造啊,非常具體、非常利落的一個行法。
怎麼樣?不要入定啊!不是說的,是要你去做的!不要光聽聽聽。“哎呦,這樣怎麼辦?我又要改變法門了。”這個是你原來修什麼法,不變。你念佛了、誦經了、參禅了、修密法了,不管你修藏巴拉,還修“嗡嘛呢呗美吽”了“阿彌陀佛”了觀世音、地藏王都沒關系,你修數息法、慈悲觀,什麼觀都不要緊,真觀、淨觀、清淨觀,悲觀、慈觀、廣大觀,怎麼觀都不要緊,記得要開門。
我們現在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63講(2008年12月3日)B
好,我們剛才跟各位提了,這一句偈是普賢乘的總稱。
一般我們在誦經的時候,一般在誦經的時候,他是看這裡頭“載此乘、妙法乘、普賢乘”這樣一直念過去,這經文你就看不出他的重點。那麼,這種經文,我們叫做流水文,像河流流水一樣一直過去。那你在讀誦的時候,你不會注意到。這個時候啊,讀誦的功德他怎麼發揮的,這就是一個問題了。這個經典是講生命的,那這個地方,我們超越經典文字記載,來跟各位談他在宗教意義上面的宗教問題。
這個經典你在讀誦的時候,在讀誦,因為他流水嘛,應該來講每一口水每一條水都平等平等嘛,對不對?可是你知道嗎?你下水去撈起來的那一瓢跟他下水撈起來的那一瓢是不一樣,對不對?水是一樣的,是平等的,但你撈的這一瓢跟他撈的那一瓢一樣不一樣?到瓢子裡面就不一樣了,對不對?那是因緣不同。你再把它倒回去,它在河裡呀,那平等平等啊,對不對?你要拿哪一瓢都可以。可是你要拿到哪一瓢,他拿到哪一瓢,因緣不同啊。是不是這樣?這個能不能弄清楚?這腦袋裡像漿糊一樣,都一鍋粥啊,這不行的,得弄清楚。現在呢,這個經文像流水一樣的流過來。你在讀誦的時候,你對哪一句特別有印象,那就是你那一瓢,對不對?就不一樣。
所以講經,跟誦經啊,就我們在看到的,讀經就是你在讀書一樣的讀的時候,跟誦經在誦的時候是不同的,不同的啊,誦經是在修行。你會覺得誦經一無所得嘛,尤其是誦三句經的時候,“如是我聞”就開始打瞌睡了,瞌睡又沒打,他一字一字的念過去一句一句的念過去,對不對?看起來是這樣,其實腦袋裡頭孫悟空找毛譯東,毛澤東找豬八戒,那打成一團了,為什麼?你沒有緣。
像這種經文,八十卷讀下來哦,你只要體力夠啊,讀的速度,常跟各位講,你誦經的速度不要太快。在共修道場裡頭,共修誦經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那麼快的速度誦完以後,你會很高興,不知道高興什麼:“啊!《華嚴經》真好”,其實忘光光。其實你是忘光光啊,但是你會感覺很好。那是你對華嚴來講,你是華嚴海會佛菩薩的一分子,不過你這菩薩好像太小了一點。
可是當你一再的誦一再的誦,或者包括各種修學,來聽經是其中之一。各種修學,譬如華嚴有華嚴忏,華嚴忏一拜要一百零八天。一百零八天而已啊,天天拜,一天大概四個小時,拜一百零八天。你看華嚴忏啊。
誦華嚴經啊,二十一天,最快。假如要分開好好,包括正常的生活這樣子,不是很精進的,那你要四十二天才誦得完,因為誦經還要再拜呀。我們現在誦經,就一直趕著誦經啊,所以你都會感覺《華嚴經》很好,而感受不到。要真正的像這種情況的,大概要四十二天,還要一些忏、禮、迎請這些都要進行。那這個時候你的生命就完全翻騰,生命裡每個區塊都幫你翻出來,還沒有翻到每個細胞。要翻到每個細胞那就要拜一百零八天的拜。所以誦經是修行。
你不要以為說很無聊,每天要這樣誦!我跟你講,你碰到哪一個就在那個地方對你的生命產生天旋地轉的變化,不管哪部經都一樣。當然《華嚴經》是特別啦。《地藏經》有的人很感應,我這個感應不是講你那個希奇古怪的感應,是跟你相應啊。有的《普門品》相應,有的《彌陀經》相應,都無所謂,平等平等啊。因為這樣流過去,你拿哪一瓢是你的特質嘛,你生命中的特質。
我希望各位,真的能夠肯定這一點,真能肯定這一點!不要以為,我為什麼這一句講的特別重,這一句確實特別重。他是一個中流砥柱!
前面你看娑婆世界的、出離道的、這個三乘道的,通通講了,菩薩道都講了。來到這裡開始要講普賢乘了。這個思想來到這個地方,他沒有繼續發展了,跟你講沒發展啊。因為唐朝的國事停止了,中國文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停滯的階段,停滯的階段,沒有繼續波瀾壯闊地往前進。中國文化跟中國思想再一次發起輝煌的氣勢往前進啦,就在我們這個時代開始。你知道嗎?你可能會說“誰講的?”告訴你,今天講的就算!
你要知道,我們中國文化的形成,第一個時期是春秋戰國時代,第二個中國文化大集合的時期是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知道嗎?第三個中國文化形成的時期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時代。
你不要以為哪裡出問題呀,沒哪裡出問題呀,因為我們那個“十全老人”呀,乾隆老皇帝他糊了,你知道嗎?那個伊麗莎白寫了一封信給他,叫他說中國要進行這個產業革命、經濟革命,要改革。他說“不必了,我們中國滿足於現實生活。”這一下子把我們弄慘了二百年。二百年你想想看,被打得,你看看。
今天到“靈光寺”去看,“靈光寺”被八國聯軍炸得一塌糊塗。什麼叫八國聯軍嘛,總共歐洲來的八個將軍,那大概只是少校而已啊,那八個人到了非洲的時候各抓一千個非洲人,然後組織一支烏合之眾的部隊。從大沽口嘛,我假如沒記錯的話,大沽口上岸,然後走路過來,然後我們一群土包子四萬萬五千萬人,沒有人能夠打敗那八千個人。
我說,很簡單的事啊。他們晚上走過來要睡覺吧,不要給他睡,你就一群野狗放過去晚上吵,早上看他怎麼走。對不對?因為他人員不會住在城裡嘛,他一定住在郊外嘛,你就派野狗去圍他嘛,所有的四萬萬五千萬人就把家裡的狗通通抓過來,然後就那火牛陣一樣尾巴點火向裡面沖過去,不打敗他才怪呢。以前又沒有機關槍,對不對?“呯”的一聲就要蹲下來再裝子彈,再起來再“呯”一聲再蹲下來,在蹲下來的時候狗就趕過去就好了嘛。
那個,我說義和團真的是很奇怪,你在城外不跟他打,城裡你跟他打什麼?義和團是中國舊文明的總結,他的做法當然是不當的。現在看是不當的,不過那是民族的一個結束,一個總結啦。結束了,那個總結啊,害我們趴在地上趴了將近一百年,爬不起來。
我來北京都住東交民巷,義和團那個事件就在東交民巷發生的,住在那裡超度那些亡魂啊。
那些,我們的祖先笨到那種程度,修一些法就在那邊刀槍不入啊,跟那些洋槍洋炮在那邊對抗,有沒有?那時候還產生瘟疫呀,一堆人在那裡呀。那民族的精神是浩然的,但是那個做法是愚蠢的。那舊文化到這裡結束了。接著我們就一塌糊塗,腐敗到底。
現在呢,2008年的奧運使我們重新站起來了,我們應該要重新開始啊,新時代的文化要開始了。中國人的新思想也要開始了。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這是第三期,中國文化的復興、中國文化的重新整合、中國文化的再一次出發,絕對可以做好!各位,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原生性的民族,能夠產生自己文化的民族,我們應該再為我們的歷史添上一份光彩的一頁!好,這個責任就在我們身上。
我不是在跟你做廣告哦,你不要以為這個師父廣告詞背得不錯哦,這是我們要做的歷史使命。我們為將來的子孫做給他們看,人家往前看,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那一代的祖先在做什麼,我們要拿出來給人家啦。我們也要給我們五千年前的祖先看,看你五千年後這一代的子孫在做什麼,對不對?所以我們這個時候承載著一個什麼——要做給五千年前的祖先看,我們是一個好子孫;同時我們要做給五千年後的子孫看,我們是一個好祖先。不要以為說我們只要做個好子孫就好了,也不。我們還要做個好祖先。因為往後的子孫們在看我們,對吧。所以你為你自己嘛?不是的。我們在為我們的子孫,也在為我們的祖先,我們做一個承先啟後、一個頂天立地的、具備浩然正氣的一個中國人嘛,你能嗎?
我想,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不令三寶蒙塵埃。中國人會因為我們學佛、因為我們是個三寶弟子而更能夠揚眉吐氣,對不對?我們不會像一般人想的是失意的、失敗的、走投無路的,才來“阿彌陀佛”,那你弄錯了,佛法不是這個樣子。佛法讓我們抬頭挺胸,對不對?不是叫我們趾高氣揚,你不要弄錯了。他讓我們頂天立地,我們能夠承載著歷史的使命,我們也能夠為未來開拓一個新的視野,因為我們是個修行人,我們在邁向未知,這是我們根本上的使命嘛,我們基本上的一個工作嘛。對我們來講也不增加負擔,就這樣做吧!大家努力吧!所以普賢乘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一個符號,非常有魅力的符號。
好,我們再往下看,這個往後我們會經常提到這些問題,
“大慈無垢等群生,普與世間賢聖樂,淨智如空照法界,願速令我載此乘。”
此乘就是普賢乘。大慈,這個慈愛呀,“慈”我們基本的定義叫“予樂”。“悲”是“拔苦”,眾生有苦幫他除掉,這個叫“悲”。
你很茫然不知干什麼,給你快樂、喜樂這個叫“慈”。這個“慈”,無垢。垢,當然是塵埃叫垢了。這個無垢,就是沒有附帶條件,諸佛菩薩給眾生的慈悲呀,沒有任何的附帶條件,只是眾生承受不起,不願接受。因為真正的這種喜樂呀,跟你物質的喜樂是不一樣的。當然你在生存邊緣掙扎的時候,這飲食衣服是絕對必須的,可是在離開生死邊緣掙扎的時候諸佛菩薩在教育我們、鍛煉我們的時候,那不是給你吃得更好,各位要留意呀,不是給你吃得更好,而是要鍛煉你生命的韌性跟覺醒。我們現在的生命啊,都太脆弱了,承擔不起壓力,一有壓力就逃、就跑。那你有沒有足夠的韌性去解決你擺在眼前的困難、挫折,有沒有?這是很重要的。
人要是缺乏解決挫折的能力呀,他就容易死亡。這死亡幾個層次,第一個呢,就是憂郁。憂郁之前會自閉,自閉以後憂郁,憂郁以後呢就暴力。有的暴力,有的酗酒,然後就自殺。不管殺人或自殺,這個都是他缺乏在社會上應變、解決他挫折的能力。他缺乏抗壓性,壓力一到他就糊了,他沒有辦法處置。這是最可憐的人生,他非常脆弱。所以你看到一個落後的地方、貧窮的地方沒有人自殺,也沒有人得神經病,知道嗎?但是,在社會福利很好的地方或者國家,自殺率高、憂郁症多、精神病多,你知道嗎?為什麼?那個社會福利已經泛濫了,社會福利已經腐化了基本的生命尊嚴跟價值。這一點,發生於西方的社會福利思想,他們不知道社會福利已經產生弊端了。社會福利怎麼產生的?是大腦的運作而產生的,因為大腦的運作有任何的一利就有好多弊,弊端。
大腦最主要的發展有三個:
社會福利使生命脆化,社會福利使生命空洞化、枯竭化。
第二個,發明經濟成長,經濟成長主要掏空人性,也強化了掠奪思想,侵略別人、排擠別人、消滅別人的這一種基本思想,所以造成今天溫室效應、地球暖化。你去留意看看,因為現在為了經濟成長過度消費造成亂墾、亂開發,那麼大量的垃圾,有沒有?
各位想想看,三十年以前你找得到垃圾嗎?現在垃圾怎麼辦?怎麼辦?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因為一戶人家戶戶要有燈嘛,推動的時候每一戶都有燈,但是只能四十燭光。全家一戶才一個燈啊,教室都要有燈,每個教室也是一盞燈,四十燭光。那五十個人用四十燭光,所以我們都要戴眼鏡,那是沒辦法。我們後來讀書在哪裡?就在垃圾箱旁邊讀書。因為垃圾箱裡邊沒東西。沒東西哦,所有的東西大概給撿破爛的已經撿走了,剩下骨頭跟魚刺給貓跟狗處理掉了。而垃圾箱附近是屬於公共場所,一定要有一盞,一根電線桿、一個大燈泡,那大燈泡當時叫一百燭光。我們都在一百燭光的地方讀書,就是這樣哦,就這樣來的。所以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垃圾啦,看來物質匮乏沒錯,但是很幸福啊。我們讀書啊,不讀書的時候考完試,老先生來講故事啊,說書的,我們最喜歡聽的就是大家嚇得一直發抖的鬼故事,就是這樣的一種環境嘛。
現在不是了,垃圾過多了,對不對?這是為什麼?你們都不知道這個問題從哪裡產生的,這個就是現代人運用大腦以後,他所造成的一個災難。經濟成長是大腦發明的,但是你破壞大自然。
第三個成就呀,也是大腦的,就是教育普及。教育普及很好啊,大家都受教育都提升了,犯罪率也提升了、犯罪年齡也下降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犯罪通通出來了,結果教育沒有使人得到幸福,教育使人得到逼迫。為什麼呢?你看看問題產生了吧,那你能夠說就不受教育嗎?不行啊。
現在他已經成為普世價值觀這三個東西,教育普及、經濟成長、社會福利。這三個呢,已經把這個世界搞得一塌糊塗了,一塌糊塗了。
所以呢,由這三個來看社會的進步,越進步呢人性越空洞化,人際關系越不好,本來人際關系是家裡、左鄰右捨,鄰居是最好的人際關系呀,現在我們鄰居人際關系就要到活動中心去,要到CLUB去,對不對?然後周遭家裡的人呢,為什麼不能聯誼呢?為什麼呢?弄錯了!弄錯了!
我記得跟各位講過,亞力山大大帝要出征的時候,去拜訪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叫亞裡斯多德。亞裡斯多德躲在地上不理他。
他說:“師父呀,我現在要出征了,我要征服全世界。”
亞裡斯多德說:“要干什麼?”
“我要征服世界呀。”
他說:“你要從哪裡征服呀?”
他說:“我先打敘利亞,打完敘利亞打埃及,打完埃及我打土耳其,打完土耳其我打阿拉伯世界,打完阿拉伯世界以後呢我打印度。”
他說:“打完印度呢?”
“我就統一全世界。”他當時只認識到印度哦。
“統一全世界以後呢?”
“那我就可以徜徉大地而享受。”
他師父說,“啊,我現在不是在躺在大地上嗎?不是在享受嗎?”
各位想想看,大腦會有繞一圈的時候,這一圈呢到最後還是躺在地上好好享受吧。所以我們大腦去忙碌的都是多余的。佛陀講的很清楚“一切皆虛幻”啦,“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呢。你去搞那麼多干嘛?你當下就可以享受,為什麼不享受?為什麼搞一大堆的業障呢?關鍵就在這裡。
所以大腦給我們創造這三個,在當時的歐洲來講算是非常先進的文明,要經濟成長、要教育普及、要社會福利。但是這三個都已經過度了,應該要停止了,要停止了,再下去地球承載不了。
所以我們要的不是大腦知識的成長,因為那個都有副作用的,副作用相當的大,等到你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這是一個。
我們要的是生命的成長、靈性的成長。所以我們這個,不叫做經濟成長,我們叫做幸福成長或者靈性成長,這個時候不要運用任何資源。我們只要轉化我們的心態,你就可以活得很幸福;不要開發大自然,你就可以活得很快樂。我不要去征服全世界,我就可以徜徉在大地上。對不對?!想想看,各位,我們要學的是生命的真理呀,從這裡來的。
那麼這個“大慈”啊,《華嚴經》裡頭講的“大”這個字。
前邊講一個“妙”,“妙”字跟各位定義啊,“妙”是指利益眾生,才叫“妙”。所以會叫“妙智”,是一個,“妙”這個字。《華嚴經》裡出現“妙”這個字,都有特別的意義。
第二個,出現“大”這個字也都有意義,都有它應有的特別定義。它基本上有幾個字,一個“妙”、一個“大”、一個“普”,普賢的普,另外一個就是“廣”、“深”,這幾個字出現的時候,他的意義都不是你表面上的這種意義,它都涵蓋著其它的狀況。
那麼這個“慈”啊,用“大”來講是講“慈”的本體。慈的本體,本體不加上任何的意識形態跟定義,所以我們講沒有除外責任,慈悲眾生沒有除外責任,要記得哦。佛法所講的“慈、悲、喜、捨”都沒有除外責任,任何眾生都可以獲得“慈、悲、喜、捨”所以叫四無量心,這個本體都沒有除外,任何人都可以具足的,“喜、捨”“喜”不是誰可以,誰不可以,誰都可以,當然你當然可以,我也可以,誰都可以,沒有除外責任。所有物命,有生命的,不止動物,植物也一樣,這是佛法基本的生命觀。“慈、悲、喜、捨”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具足。知道嗎?各位稍微留意一下。
很多人弄樹啊,樹木,用個現在叫做電線、電纜把它綁著,怕它斜了,拉到山邊的石頭綁著。就這樣結束了。那個你綁的時候,樹是這麼大,經過十年以後啊,樹變這麼大,可是你綁的那根鐵絲啊,或者鋼繩啊,始終這麼大。你知道嗎?那棵樹會怎麼樣?會死掉。你不知道啊。因為你從那個地方把它砍斷了。你把它綁住以後啊,因為樹木木心的部分叫木質層,是不成長的。他向外一直成長的時候,樹木的生命是在外皮那個部分。現在它長了十年,你的繩子沒有放松,你就把它生命的那命根子啊,給砍斷了。你不知道啊。那你知不知道,當生命在成長的時候,那棵樹有多痛苦?你知道嗎?你說他又沒有喊救命。樹要會喊救命啊,半夜你就搬家了,我跟你講。那你能不能體諒到這一點?
不止這個。你要是享受到家裡的花,盆栽,要是你沒有澆水,它渴的時候,有多痛苦?你享受得到嗎?你會說你這個人杞人憂天嘛。該死就死了嘛,凡是物命必有一死,這些假象都如夢幻泡影。不是啊,慈,對生命要帶著慈悲喜捨的心看生命。不止動物,植物也一樣。各位留意一下。你要弄清楚。不止人類,所有動物都一樣。一律平等,你要有這種平等心態。
但是有一點你要注意啊,妨礙公共衛生的除外,那個叫開戒。開戒啊。公共衛生,就是流行病在流傳的時候,那你要開戒。螞蟻蟑螂蚊子,有沒有?老鼠啊,這些會傳播病菌的,那你在那個時代,你一定要開戒。這是不一樣,那叫開戒。可是在正常的情況之下,你應該尊重它生命的存在。再小的生命你都要尊重。這個是大家的要留意的。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要尊重生命,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環境保護,注意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一定要做好,那是最偉大的放生工程。
現在放生,不止是說每一條魚都要放生。你要放到哪裡去?魚是海裡的魚?河裡的魚啊?你亂放啊,它還是死。但是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比如水污染,你有沒有想過,不要污染水,那讓河裡不污染,水不污染,河水不污染,那是最好的放生啊,對不對?你要是把河川給污染了,你放再多的魚也沒用啊。對不對?都給你毒死啦。那叫做有計劃性的謀殺。所以我們學佛人的警覺性就在這個地方,他能夠全方位去思考問題。
所以“慈悲喜捨等眾生”,就是指“大慈無垢等群生”,這個慈悲喜捨的本體是沒有界限的,沒有除外責任的,沒有說誰行誰不行。佛沒有說信佛的我度,沒信佛的我不度。沒有啊,佛沒有這個條件。佛是指所有的眾生都度啊。當然你信佛的首先他度嘛,對不對?因為你都到身邊啊,他不可能不救身邊的,去救遠地的人。是不是這樣?這就關鍵嘛,所以關鍵在眾生,關鍵不在佛。
佛是平等普度眾生,所以我們都講“佛光普照”。佛不會說“信我者得永生”。你放心,不信的也永生,你放心。佛不會有區別的。所以你看,我們常常講一個例子。
一個刑警偵探,到廟裡說:“佛啊,保佑我趕快把那個混蛋抓起來。”
然後混蛋就在旁邊說:“佛啊,保佑我,永遠不要給他抓到。”
那佛都永遠笑笑的。你要不要給抓到啊,不是佛的事,佛是慈悲等眾生。對不對?但是,你造什麼,是你們的業跟緣的關系。你沒有業,你沒有緣,你怎麼會產生。你造了殺業,搶人家東西,當然警察要抓你啊。你不能夠說,你來拜佛,佛就保佑你不被抓。沒有那回事啊。對不對?因為另外一個也說,要趕快把他抓起來啊。你來說不要被抓。那佛怎麼辦?那是你的事,是你的業跟你的緣嘛。那你沒有業,你碰到警察你怕什麼?是不是?所以警察很聰明啊,當你看到他亂跑,他一定追你,因為你一定有業。那麼我們正常老百姓看到警察,你為什麼要跑?不必跑嘛。這就是關鍵嘛。
所以這個“慈”代表了慈悲喜捨。你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個你對佛法的解釋不要扭曲。很多同修在問這個理論上的問題啊,是因為你不了解。
好,第二個,他等群生就“普與世間賢聖樂”。世間的樂啊,是賢聖樂,不是卡拉OK,不是釣魚,不是聲光色影的娛樂,是賢聖之樂。賢聖之樂是什麼?內心的清淨,祥和,這種安寧。
我們現在有恐懼,是因為心不祥和。不祥和你就起恐懼啦,你這個恐懼從哪裡來?從競爭中來。所以這個社會啊,就是西方希伯來文明的教育啊,就是要你競爭。要充分競爭才叫自由。充分競爭——恐懼,叫恐怖。你去注意看看。越是競爭你就越恐怖,恐懼。因為,越是競爭,無常越厲害。
而我們在建立人間淨土的時候,是要你心祥和。要你的心寧靜。有沒有?你留意到這一點。因為你在競爭,你不可能寧靜嘛,不可能祥和嘛。你在競爭一定想要贏嘛。要贏要打敗人家,你要打敗人家,人家也要打敗你。你天天怕被人家打敗。你不恐懼嗎?恐懼是這樣來的,所以今天的人會活得不幸福。雖然贏了,贏了也恐懼。輸了就更恐懼。你在商場上也一樣。投資很高興,你去留意看看嘛,我們看世間就是這樣的。投資要開業,開業有沒有看日子啊。有沒有?黃道吉日嘛。結婚選個黃道吉日嘛。對不對?有沒有人倒閉選個黃道吉日的?有沒有人離婚選個黃道吉日的。那就問題出在這裡。你只看一頭,沒看一頭。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你不要只看孔雀開屏很漂亮,你看看它背後嘛。看能不能看嘛。大家都只看結婚那一天,都沒有看到後面那一天怎麼辦?所以日子是要真實地過。
我們常講啊,年年難過,年年過。你日子不好過,你也要過啊。你不是只有過年而已啊,你要過日子才重要啊。所以真實的是什麼?過年可以虛妄一下。但是過日子是更重要。那你能不能把日子過得更好。這佛法講的是很踏實的。所以怎麼樣使我們的心能夠寧靜,能夠安寧,能夠祥和,這是佛法所給予的。
所以我們說淨化靈性,淨化你的心靈。要淨化你的心靈,我們叫教化人心。因為教化人心來淨化心靈以後呢,我們社會會祥和,所以是安定社會。就是達到這個目的。
達到這個目的叫什麼?從國家的高度來看,這個叫做襄輔國政。對不對?多美的句子啊。你看看。這個就是佛教的原則嘛。佛教也不爭啊,爭什麼?他就是淨化人心嘛。教化人心,淨化那個心靈啊。教化人心嘛,安定人心嘛,這不是襄輔國政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種情況。
這是佛教給予眾生給予社會這種世間賢聖樂。這個時候你不能講說“世間賢聖樂也是如夢幻泡影”。這種人叫他去死好啦,早點死,不要那邊吵。這個時候你要拿出那個來講就不對了。這個你要看清楚,在談的是什麼。
第三,“淨智如空照法界”。清淨的智慧如虛空中的這種太陽,普照法界。這智慧在法界是無所不在的。剛才跟各位講,很多人要行菩薩道啊,都遇到挫折,是因為他們沒有智慧。沒智慧第一個看不清楚啊“我要行的菩薩道到底在哪裡”,因為他的凡夫性還是起來。
凡夫性起來啊,學佛人的凡夫性起來,大概都是,是非心非常凌厲的,也就是說嫉惡如仇,“這個背因果,那個要背因果。”因果跟你什麼關系?人家干什麼跟你什麼因果關系啊?他沒有學佛,他怎麼知道什麼是因果。他只要發自身口意三業的都有因果啊。所以你呢,是因為看不慣世間的有些狀態,而你是不了解實際世間運作的規則。因為你不了解規則,所以你對那些狀態就有一種不平之鳴。那你就是世間人啦,不是行菩薩道。
菩薩道要有“淨智如空照法界”。所以這個智慧在哪裡,不是聰明才智,不是你的欲望想法。有沒有?所以常跟各位講,智慧在哪裡?你要行菩薩道,看到這種情況,你就存疑情,疑情“為什麼會這樣?這社會怎麼是這個樣子?”你帶這疑情再往下看,答案自然就出來了。這叫菩薩道。
不要說看不慣你就跳下去啦。看不慣跳下去嗎?百貨公司全部要砸掉了。對不對?那都是增長貪嗔癡的地方。有沒有?百貨公司干嘛?要手表干嘛?手機上面就有了。為什麼要一個?要那麼多個?對不對?為什麼買汽車干嘛?我們有公交車,為什麼不搭公交車?你能這樣講嗎?這理由很對啊。尤其我們人口密度這麼大的地方。大眾捷運系統。大眾運輸系統,就好了。那叫汽車廠通通關掉。你敢嗎?理論上是很好,實際上你沒辦法做。就像我們剛才講的經濟成長你可以叫他停嗎?你算老幾啊?那二十個國、地區的領袖,都沒有辦法去談啦,你一個人,你不像跳蚤一樣嗎?任何人聽了都會覺得很討厭。尤其那老董跟老總。對不對?
所以這裡頭有很多事情,你要帶著疑情再觀察。在適當的時機跟因緣之下,你的意見就會起作用啦。但是你沒有,你冒冒失失地跑出來,那閻羅王會告訴你,陽壽盡了趕快回來,來當文判官,文判官、武判官,就只有這樣子啊。所以這個智慧很重要。
而智慧絕對不是你個人判斷事物的那個標准。個人判斷事物的標准是個人好惡之心,不是智慧。知道嗎?我們看一個人,“啊,這個人好漂亮啊。”你要知道,是你的好惡之心?還是他真漂亮啊?當你這麼一想,美不美就不存在了。“啊,這個人很好。”很好,是你喜歡?還是真的好?當你這麼一想,他就不在了。所以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評判標准,是你個人的好惡,還是真的有客觀的標准在。菩薩道在講的是客觀標准。不是個人好惡的,而你所遭遇的困難通常都是個人好惡。所謂通常都是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個人好惡的問題。那個好惡就是意識形態。
所以我們在生住異滅上面講,滅,為什麼是意識形態?起心動念那真的是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那就是南閻浮提眾生的本質啊。眾生難以調教,也是在這裡啊。所以說剛強難化。那你要走到淨識這個才能開始修行。但不走到這裡就不行啦。
所以今天,我們在談這個部分是給各位從工程面來,你自己先過濾自己,整理一下自己。很快地你就可以進入狀況。
好,我們再看第三偈。“能淨一切業惑塵,亦斷世間流轉苦,摧伏諸魔及外道,令我載此妙法乘。”
能夠淨化一切業或塵,這個地方業跟惑的淨化就比較沒有問題。但塵境要怎麼淨化?這個是很麻煩的。我們現在各位身上穿的衣服,現在有衣服穿已經不錯啦,以前羊毛根本沒有,現在有了羊毛,還要來個羊絨。那沒有羊毛的時候有羊毛毛衣來穿,這個塵境是不是貪?現在有了毛衣穿,還要羊絨衣穿,那穿羊絨算不算貪?告訴各位這個都不算。因為社會背景的存在,你有能力享受到,這是正常的,這裡面涉及到你的欲望跟你的能力。假如你沒有那個能力而有那個欲望,這個叫貪。你有那個能力,或者你的身體需要,有的人穿毛衣就是會癢啊,穿羊絨不會癢,那他需要。對不對?這個是我們自己要留意到的。所以這一個淨化塵境的情況,他跟著客觀的因素有關。你不能夠一語概之。不一樣。
有些人生活中他有那個習氣。有些人沒有那個習氣。有的人呢,每天都要洗頭,有的人呢,從來不洗頭。對不對?因為他不會癢啊,他為什麼要洗啊。對不對?他也沒頭皮啊,為什麼要洗啊?有的就非洗不可啊。那這裡面牽扯到什麼?這跟貪不貪沒關系。所以你要留意到,淨化塵境的時候,是絕大部分佛教徒意識形態掉進去的地方。因為這些塵境涉及到個人的種種問題,所以我們通常用現在的話講,屬於隱私權的范圍你不要問太多。屬於隱私權的范圍,你沒有辦法去诠釋他,他跟你講的對不對完全無關。因為你講的對不對完全是你的看法。現在他是客觀的東西。
比如同樣的,水果蔬菜很多,那你要吃,你可能這麼多水果裡,你只吃香蕉。其他不吃,你說你這個人有夠頑固,就貪吃香蕉,你有分別心。對不對?為什麼不吃蘋果?你能這樣批評嗎?有的人他就會過敏啦。吃了他就不能適應啊。這個東西不是你要淨化到他要變成不過敏,不是那個道理。就是說他在實際生活裡,他本來就有某種傾向。這種傾向,塑造每一個人,不同的性格。知道嗎?因為你的性格不同,你所激發的性德生命因素不同。因此所成就的諸佛菩薩不同。名號都不同。有沒有?所以這個不能夠去講,不能批評的。所以你佛教徒,你最好是少批評。因為你根本看不清真實的狀態。知道嗎?
不是說不能批評,討論可以。討論是私底下,客觀冷靜的,“诶,師兄,這些情況你這樣做好嗎?”诶,他會講為什麼。當然這是指不打妄語的。打妄語隱瞞的,那就因果自己去跟閻羅王算。你把這種情況講,“噢,這樣,我了解了。”就好了,就不要再講啊,這個你要留意到。
因為很多東西是你沒辦法處理的。塵境的問題,因為塵境產生的是你跟他相互的受的問題。要完全淨化不是不行,那已經變成聖人了,有成就的人才能淨化。那你不能成就,那你這種東西在法界中,你的淨化必須隨人而易。
當然塵境跟你之間的關系也是你的一種業。他的那個依賴性嘛。你對塵境的依賴性,或者排他性,對塵境有一種排斥。有沒有?你在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而我們常常在這個地方疏忽。因為你對你的生活缺少覺性。同樣我們在北方,你喜歡吃面,還是喜歡吃餅,還是喜歡吃餃子,同樣是面的族群,對不對?但是面當中有的就要吃餃子,有的就要吃面條,有的就要吃大餅,有的吃饅頭。對不對?那你要看看啊,你不能這麼一講,他每天都吃那個,他一定執著。沒有關系。跟執著沒關系。有沒有?這個是塵境。當然他之所以會對那個東西產生依賴,那麼一定有他的業,跟他的惑。可是當你覺知以後就沒關系啦。那個就不是業啊,也不是惑啦。
所以我們看到,同樣鳥,小鳥,大概那麼大的那個小鳥,你看,有的就吃蟲,有的就吃果實。有沒有?同樣的小鳥。那你說小鳥到底吃什麼?吃果實的吃果實嘛,對不對?吃蟲的就吃蟲嘛,那不同的東西,那你說哪個對?哪個錯?他沒有對錯。那是他的塵境嘛。對不對?
所以他們的業造成他對塵境的依賴。這個沒錯,可是業跟惑你容易了解,塵境你就不了解了。那是這個。
而這個經文談這個東西是很微細的。他每一個、每一個定義都,這每一個、每一個要講的話,都是一大篇、一大篇文章啊。光這三個字啊,要淨化一切“業、惑、塵”,都是大的課題。我們只是簡單地跟各位提一下。
“亦斷世間流轉苦”。這個惑,主要是惑,業惑塵。關鍵是惑。你能斷的話,世間流轉就輪回苦,你就斷了。那你從塵境來也可以,比較難,因為物理現象的依賴太強。從業來,那心智要有夠強,通常我們都以斷惑為主。斷惑就可以斷輪回。業惑塵同時進行的,這種淨化工程,都是大菩薩修行的。那我告訴你,修普賢道的人可以從此進行,普賢乘。而且淨化這些業惑塵,斷除世間輪回,從普賢乘的圓融道來修很輕松。你不知道為什麼?就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轉化啦,就轉掉了。這個是這個法門的一個殊勝。
“摧伏諸魔及外道”。就是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你心中的一切障礙,諸魔及外道,外道指的是你對外的依賴。現在一般來講啊,這個外道你很難定義。我們通常,心外求法,叫外道。那你翻成英文啊,現在都叫做other religion,叫其他的宗教。因為你把外道形容成不好的宗教。他不是不好,凡是心外求法的就叫外道。所以外道翻成 otherreligion 是不對的。他不是其他的宗教,當然是指其他宗教。因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向外求法的,所以外道應該要把他翻譯成說“把心依止在外面境界的那種宗教,把心依止在外面,外面有個主宰神的那種宗教。”佛教是不依止外面的主宰神的,你要留意到啊。這個完全不一樣。所以你學佛不要學到外面有個佛,那你就弄錯啦。主要是你內部的這個佛要醒過來。你現在那個佛在睡覺,你怎麼樣子鍛煉他醒過來這才是你的重點。好,這個是普賢乘裡頭的一個說明方式。那善財說“令我載此妙法乘”這個叫妙法乘。這是直接從這個核心的部分來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