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第69講 (2009年02月28日) A
昨天,我們跟各位談到,要盛滿諸大願。那麼這個大願有哪些?你會發現經文裡並不很明確的告訴你哪些願。為什麼他不一個一個列出來?啊?他有沒有一個一個列出來的經文呢?也有,《藥師經》最清楚。各位你自己回去翻《藥師經》看,你不要問我。《藥師經》裡頭那個願啊,他十二大願。你看《七佛本願功德經》裡,七個佛,有的四大願,有的八大願,有的十二大願,那一個一個都講得很清楚,這個是指個別的。《華嚴經》講的願啊,是通稱,普遍的講法。
那麼《華嚴經》的大願裡頭,我們把他歸類出來,有三大類。這個,我可以告訴各位。這個人(海雲和上手指自己)發現的。你把我講的這個三大類,你慢慢地去《華嚴經》裡頭去印證,自己去對照。他就分這三大類。
第一大類,就是有關你,你,每一個人,這個你不是講你啊,因為大家都喜歡對號入座,這個你,是指每一個人,你、我、他都算在裡面。對每一個人的靈性,靈性啊,我們一般講的叫,心靈的淨化問題,對心靈的靈性的一種關懷,這種大願。這個是一個根本願。每一個人想要成佛,他的靈性要絕對的清淨、寧靜、祥和、美好、圓滿,靈性要達到這樣的一個水平。在這個水平裡,這個靈性不怕被污染。這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很容易被污染,怎麼被污染呢?在家裡佛前做功課,那很平靜,出了家門面對紅塵啊,那就跟著魂神顛倒。那個叫做沒修行。回到家裡進了佛堂,進了佛堂很寧靜,離開佛堂,面對家人開始就演鐵公雞。這個叫做假修行。那個修行沒用。只有在佛堂裡面,那個佛堂叫極樂世界也是沒用的,因為你的極樂世界只有那幾平米而已嘛。那就沒有意義。
他能夠在生活中啊,不受影響,那這個才叫做修行成就。你要留意到這一個關鍵。所以靈性的關懷,靈性的關懷是第一個要件。也就是第一個願力,基本願力。通常我們講的是“煩惱無邊誓願斷”。這是一個。
第二個呢,對族群的關懷,族群。我們人與人之間,父母跟子女之間,只要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系,統稱為族群,族群關系。先生與太太之間這當然是族群關系,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是族群關系。老板跟伙計之間也是族群關系。那我們講的五倫,有沒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有什麼?夫婦關系,這些都是什麼?人際關系,也就是族群關系。在族群關系的裡頭呢,那麼有菩薩發大願,要協助他。
那這兩個部分啦,一般的宗教都會觸及。佛教跟印度的宗教更是重視第一個關系,也就是靈性的部分。那一般的宗教,大概在族群關系上會弄到。那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所有的宗教都一樣嘛。哪裡一樣呢?勸人為善。有沒有?這個都是指族群關系。他沒有辦法講到靈性的部分,知道這兩個。
第三個,那是華嚴所特有的,華嚴思想裡所特有的,那就是大自然的關懷,對大自然的關懷。這個就很麻煩。因為所有的宗教幾乎不涉及這個部分。所有的宗教幾乎不涉及。在原始的經典裡他找不到,但是《華嚴經》一開始就談到這個地方。因為他有主林神,你記得啊,《世主妙言品》上面講,主林神、主山神,有沒有?你去留意看看。主風神是管氣候的,現在我們就發生問題了,主地神管大地的,你亂采亂砍都不行的,你不尊重土地呀。對不對?你不尊重主風神,氣候暖化的問題誰來負責?诶,《華嚴經》一開頭就談這個問題。
所以對於大自然的關懷,這個是一個華嚴行者,我們叫普賢行者在圓滿諸大願的時候,他必須涉及的。所以凡是對大自然不予關懷的人,不是華嚴的弟子。那麼如何關懷呢?這個就問題啦,這裡頭涉及到的是理論上的關懷,還是實踐上的關懷。這個要留意啊。要實踐,他有具體的對象跟行為,才叫實踐啊。所以,華嚴在講理事圓融的時候呢,他有理念,他也有實踐。而那個實踐的標的,一定從他的理念出來。這個叫做理事無礙,理事圓融,知道嗎?關鍵在這裡啊。所以我們所提的,不是即性之言,他絕對是圓融的,有深度的。
我跟各位談,你注意看一下。現在北部不下雪,南部下大雪。這不正常吧。對不對?南部水災,北部旱災。就我們中國來講,這個也不正常。這個時候應該是北部冷,南部比較熱。怎麼倒過來?才知道氣候不正常。氣候不正常,不是中國,是全世界。好,那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怎麼樣子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啊,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之下來講,是講不通的。
什麼叫和諧社會?我們有定義的,不是沒定義的。我們說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就是構建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社會。最適合人居的社會,叫做和諧社會。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定義。那麼適合人居,他有幾個條件,就剛才這三個條件:靈性的生態平衡,族群的生態平衡,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靈性的生態平衡裡呢,他很安詳,他沒有恐懼,這個人不會跟別人產生對立跟沖突。這個人與人相處是非常圓融和諧的,這個叫做靈性的生態平衡。古代叫做禮儀之邦,有沒有?所以有三儀禮。周禮,禮記還有禮儀什麼,我忘了。有沒有?三禮,是講的構建靈性族群之間的關系。
靈性和諧以後啊,族群就能和諧,族群也不會對立,族群也不會沖突,族群更不會斗爭。那麼整個社會、整個國際就可以達到真正的太平,真正的和平。這個是華嚴思想中的一個淨土。
這個淨土,那就涉及到大自然了。我們不能活在荒漠裡頭。對不對?我們一定是在一個生態必須平衡,這個,生物鏈非常齊全,生命樹非常完整的一個生活環境中,我們的環境裡不虞匮乏,可以非常穩定的永續的這樣子運作下去,這個叫做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所以我們有三個生態平衡:靈性的生態平衡,社會族群的生態平衡,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人類,只不過是大自然的一環而已。現在人類為了達到大量生產,就大量破壞,為了達到大量生產,你就要大量消費。為了大量消費,我們就制造大量的垃圾。有沒有?
好了,所以你現在要進行的,就是如何去改變這個社會現在已經存在的錯誤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我們中國要改變是比較快。因為這種東西來到我們這個社會也不過這三十年而已。這個錯誤的核心價值觀落到我們頭上也是三十年而已。但是你知道,在西方世界他們有兩千年了。兩千零九年了,我把這個叫做希伯來式的思維模式。他是一種掠奪式的思維模式。他們對整個社會整個地球是采取掠奪的。所以他這個部分傷害很大!尤其文藝復興以後更糟糕,二次大戰以後,美國的思想展開來,就完全是這種掠奪式的。
所以,地球臭氧層破洞,有沒有?是不是?O3的問題,現在地球暖化說是CO2 的問題,一講CO2 的問題,都沒人管O3的問題,所以西方的這種思維模式是非常危險的。臭氧層破洞你現在不談了。最近在談都是CO2的問題,有沒有?二氧化碳的問題。其實這些,產生這些問題都來自於美國式的思維模式跟美國式的行為模式。
四十年前,我看到一個報道,四十年前,說美國人從垃圾山裡頭挖出,十五年前的垃圾裡頭有牛排。牛排埋在垃圾山裡十五年,不爛。你看看,四十年前說十五年前,那就五十五年前,二次大戰以後的時候,美國人已經牛排吃不完,浪費,亂丟,丟到垃圾山裡。他在做報道的時候他不知道,這是一個鐵的證據,美國人的浪費。
你有吃不完的牛排丟到垃圾山去。可是,外面有人餓死啊。這真是我們古人誰寫的詞,有沒有?路有餓死,死屍,凍死屍,那什麼?那我不會背啊,你們比我清楚啊。對不對?這宮廷裡面有那肉都放到臭了,那路邊有人餓死了,就是這種狀況嘛。
他的思維模式一直延續,從那時候延續過來的。
大概在三十年前,我看到台灣的報紙,報道日本也產生這種現象。不過,我發覺這些可能都是抄襲的。因為他也是發現十五年前的他的垃圾山裡頭,那個牛排也還沒有爛掉。結果二十年前,我在台灣也發現,台灣的垃圾山也是十五年前有沒有爛掉的牛排。奇怪,這個公案寫的都一樣。別人不看,我就看得很清楚。我就專門就看牛排,因為我不能吃牛排。不是,是因為我一直注意這些問題,垃圾的問題。因為那種垃圾,證明的是什麼?大量消費所造成的大量浪費。
現在我跟各位講,你身上也發生同樣的問題,手機為什麼常換?壞了沒?對不對?電腦為什麼常換?壞了沒?還有你家裡所有的電器,包括洗衣機在裡面,哪裡壞了?輪子壞了。輪子壞了,他說“沒有零件可換。”那怎麼辦?換新的。诶,輪子壞了,為什麼要把整個洗衣機換了?你想想看,這些工廠,我不是罵我們工廠的領導,這個消費習慣是來自於美國,這個始作俑者。為什麼呢?他就讓你那個小零件壞掉,然後呢,不能修,丟掉,就換新的,這叫大量消費。那不是造成大量垃圾嗎?
請問你,你知道嗎?這些家電產品,你把他換下來以後要怎麼辦?你沒有去思考吧,對不對?他怎麼處理,你知道嗎?我簡單講一下了,不是很正確,大概百分之八十都正確的,跟汽車一樣,丟進去呀,然後壓下去,變成一塊一塊廢鐵。是不是這樣?對不對?他就這樣壓下去,壓縮成一塊一塊的,然後一塊一塊干嘛?送到煉鋼廠去,煉鋼廠就丟進去融化,融化以後就變成鋼條出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大概簡單地講一下,描述啦,我不能講那個詳細過程,講太清楚,那我就變科學家了。
你要知道,那一塊、一塊的廢鐵裡頭有橡膠、有塑料、有烤漆,有沒有?有各種輕金屬,有沒有?有各種那個、那個、這個,很多講不清楚的,然後煉鋼廠一煉的時候,一個大煙筒出去,通通上去了。裡面是什麼東西呀?我告訴你,你不生病,那就阿彌陀佛。你所吸收的空氣裡頭啊,我告訴你,不是空氣,污染。
那各位,你在大量消費的時候,你在助長,你在造業!你留意看看。你回家算算看,你的充電器、變電器一共有幾個?你回去算算看。那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是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很嚴重啊!
現在叫各位改一下,你大概都很難改。你會改不了,因為這生活就是這樣,因為很多你沒辦法。現在我們省的省的,不要換,手機不要換,人家說你落伍了。對不對?好了,到你不能用了,非得換不可,因為他也不給你換零件,你也沒辦法修理,你得必須換一個新的。那你也要跟著電池也要換新的,充電器,變電器,充電器也要換新的,有沒有?為什麼換手機的時候,你的配件也要換?這不是大量浪費嗎?
要浪費這些東西,你就要開采啊。所以我們現在大地是滿目蒼夷啊。你知道嗎?
所以,好,這麼一個大願,請問你,要如何去完成?這麼一件事就好了。
你以為圓滿諸大願啊,那麼容易嗎?所以你就想到,前面來講的,那一些時間、空間,要不要很長很長啊?修行人要有這種量,這個才叫做修行人啊。
假如你做的只是世間善業,那很簡單嘛,我有多少錢,“造林,好,你要多少?” “十萬。”“太少了,一百萬好吧!”你可以捐出去,對不對?他要十萬給一百萬,是不是大聖人啊,對不對?每一個鏡頭要出現的時候,一定把你排第一個。那個不叫願。這個叫做得到的,本來就是你該做的。你不做,你是欠這個社會。你要記得,你做得到的,你本來就應該做的。
要發願的是什麼?發那個你這輩子做不到的。這輩子,你做不到,不要緊。因為這個工程推動以後,繼續有人要做。所以,菩薩在發願,行菩薩道的時候,他不是個人做,他是要用一個組織、一個制度去完成這個偉大的理想跟目標。然後,你走了,你走了叫活該,對不對?因緣盡了,誰叫要你死,死了就走嘛。那你會很潇灑地走,為什麼?因為你的願下面有人幫你去做。
那你這個願要是發得很真切,你這輩子沒完成,下輩子再回來完成。那你去算,他今天死的,下一次有一個人,剛好是今天生的,那個人就是你。知道嗎?你們自己去找。所以你現在算算看,你生的時候是那個大德死的哈!(眾笑)算算看,你師父黃念祖再來,還是夏蓮居再來?那你就去看,你出生那一天,是不是他死亡那一天就對了。假如你認為死亡不好聽,那就說他往生那一天。你假如往生的階級不夠高,那你就說他涅槃那一天就好了。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就是大願。所以,大願不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大願是指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你去把他,你既然現在發願了,你就要做第一階的工作,不是最終端的工作。知道嗎?終端的工作是成功的時候,成功不必在我。他什麼時候要完成那個任務,那是眾生的福報。你現在發願從第一階的工作去做,那你是厚植善根。你知道嗎?厚植善根。你要種你很重的善根,你要從第一階做,然後培養深厚的福報,而這個福報是無漏福。記得,是無漏的福報,不是有漏的福報。
有漏的福報是世間善法。剛才講說,人家跟你募款十萬,你說“太少了,一百萬給你。”哇。你看這個福報多大,主動積極。以後你要吃飯的時候,吃一碗飯,人家給你十碗,對不對?因為果報嘛。人家本來跟你募一碗飯,那你給十碗飯嘛,那現在果報現前的時候,你要吃一碗飯,人家就給你十碗飯嘛。這個時候叫洪福,有漏的福報是洪福。要來,他就一直來,你擋不住,你不要也不行。你真的不要,那錢就壓死你。因為這本來通通是你的嘛,所以就通通都給你了。無漏福不是這樣。
無漏福是,你要的時候他就來,你要多少,他就給多少。你不要就沒有,就不用給你。所以你永遠口袋不會空空的,而且也不會太多。不會放錢放到口袋破一個洞。你放心,他有的是剛好的。
那個有漏福是,要來,他就一直來,來晚了就沒了。你要也沒有了。所以很多人有這種遺憾,“哎呀,當時那麼多錢就是不會用,現在要也要不到。”有沒有?就是你前輩子修了有漏福,沒有修到無漏福。那修無漏福的人,他不怕。要錢,錢就來;要貴人,貴人就來。
我們現在不是啊。你不要貴人,貴人一堆。為什麼一堆?七嘴八舌煩死了。對不對,你沒福報嘛,貴人那麼多,結果貴人的意見都不能用。為什麼?七嘴八舌全部牽制住啊。任何一個意見都不能用,那種貴人就沒用啊。
到你要用的時候,貴人就會出現,而那個動作下去你絕對發揮作用。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們給各位請領法語。去年大家有請領法語,你知道。法語一張,很多人說:“師父這是什麼意思?”我說:“你欠揍的話你就問。要不然,你就不要問。”因為法語是做什麼的?這張法語放在紅包裡,你就把他放在你的佛的座下,或者是佛的後面放著。假如你今年扭轉乾坤,天下太平了,那一張沒有用,不要緊。但是你今年要是被金融風暴掃到了,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那你拿起那一張來看,他有告訴你解脫之道。脫離那個金融風暴的困境,有辦法給你。因為你看你就知道如何解脫啦,他是那個時候用的,那個叫做萬靈丹、仙丹妙藥、錦囊妙計呀。你不做適當的使用,你把一日三餐這樣要拿來吃啊,那就太浪費了。他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好處。當然,詳細的運用狀況,就不是我講的這麼簡單啊。
這個是告訴各位,我們在人生的旅途裡,你有很多福報、很多善根,你需要去培養的需要去增長的。那麼你從這個願的,發願的本質上來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發願是發在第一層上面,愚蠢的人發願是要發在是在上面長齊的那一層。知道嗎?
所以你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菩薩,他有一個特質,他都在金字塔的最下層。疊羅漢當中的最下層那一層的。你會看到那個才是菩薩。菩薩很少跑到最上面去的。因為那已經沒事辦了,對不對?事情人家都做好了,從最下面最難做了。等做到下面都已經完成了,菩薩上去干嘛?
菩薩不是給人家拍照的,你知道嗎?所以你看觀音菩薩長成什麼樣子?你自己畫都可以,因為他從來沒有給你看過。你從來沒見過觀世音菩薩,因此觀世音菩薩是最好畫的一個菩薩。因為從來沒人見過嘛。你要畫我,就不好畫,因為每個人都看到我啊,我又不是菩薩,所以難畫啊。菩薩一定好畫,阿彌陀佛也好畫。誰見過阿彌陀佛?對不對。你只要畫成臉圓圓的胖胖的,稍微傻傻笨笨的,而且耳朵耳垂很大很大。那個大的差點像豬公一樣,那個就是阿彌陀佛。誰說阿彌陀佛長那個樣子?那麼丑,但是因為沒人看過嘛。所以你怎麼畫都對嘛。
但是,你畫人就麻煩,畫你師父就麻煩啊。因為你師父,所有師兄弟都在看啊,他鼻子怎麼長那樣子。我記得這裡有顆紅紅的,你沒看到,你沒有畫出來,沒有把紅紅畫出來,畫出來又畫太大,然後又不是那麼紅。然後又說要黑一點,那你就一直吵這個,因為大家都看到嘛。對不對?
所以我告訴各位,菩薩不是在眾人面前私下亮相的菩薩,菩薩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當你發願,剛才講的,這一個世間生態平衡的問題,讓他兌現圓滿的時候,那菩薩早就幾百年前就死了。當初發心的菩薩早就走了。而那個菩薩在發心的時候,大概很多人都在罵他“笨蛋,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所以,所有的人都在反對他,反駁他。那他就要在這裡,堅忍不拔地一直要挺過去。一定要把那個理想,第一步要怎麼走出去,可能腳才邁出去,他就死了。因為他也在無常運作中,色身是在這個紅塵的無常的運作當中,所以當你看不到的時候他就走了。
诶,可是這個制度人家需要,這個社會需要,這個時代需要,他繼續往前推,假如他在,應該一百年可以完成,他不在,可能要五百年才能完成。好了,當你五百年完成了,那當初發起的人是誰?你早就忘記了。而且他死的時候,是眾人反對的。所以你根本就找不到他是誰啊。你怎麼知道那個菩薩是誰,你看不到。
所以我要告訴各位,發大願不是發給大家看的,發大願是自己默默地在進行的。是一種良知,一種對眾生對這個世界的一種使命感。他不是要求什麼名什麼利,也不是要求什麼鏡頭、鎂光燈,或者掌聲,沒有。他默默地在做。甚至於被人家鄙棄,被人家謾罵。這些是經常有的。
所以,菩薩為什麼那麼偉大。即使他一個影子,只要提個名字“南無觀世音菩薩”,那就大家一直拜,為什麼?就是因為,他這麼偉大。假如他只是征得人家的美名、贊歎跟掌聲,那種菩薩沒有人會跟他膜拜的,因為贊美已經給他了嘛。當他死的時候,你說“他已經值得了”就蓋棺論定了。“他已經值得了”,就結束了。可是菩薩不是。
當他走了以後,逐漸人們會回想過來,做這件事情的菩薩真了不起。而那個人是誰你不知道。你會贊歎他的時候,你的生命中就跟他相應。知道嗎?你贊歎這件事情,你的生命中的這個生命因素他就開始起作用了。那個生命因素就相應了。那,就是我們講的,你跟這個菩薩很有緣。因為你的生命因素相應啊。你留意到嗎?有緣,不是說他是我爸爸,所以我跟他有緣,不是那個緣。是這個法身上面的一種什麼,法的因緣,他連接起來了。
這個部分,所以你會發現,我們所發的願,都是生命基因裡頭的重要因素,那個才是願。知道嗎?願是從你生命因素、生命基因裡頭產生的,不是為了外面的。當然外面的事件,比如說地球氣候暖化的問題,臭氧層破洞的問題,這只是個媒介。透過這個媒介,激發我們的生命因素,激發我們生命中的那個DNA,產生你的理念。然後,透過你的行為,去兌現他。是這一個偉大。這個才叫修行。所以我們說兌現,是透過實踐來的。實踐,在實踐什麼?實踐你DNA的那個理念。有沒有?
我講到這裡夠深了。不是我講的深,因為你都通通入定了,聽不懂嘛,講到這裡太嚴肅了。而這個不是學理的問題,這是修行過程裡頭,一個宏觀行法過程裡面的一個重點。
你修行怎麼修?你在修什麼?你想想看,很多人啊,“诶,不是末法時期唯有念佛嘛。”有啊,經文這樣講啊,有那個經文這樣講。還有個人把他剪接、剪接接起來的,說所有的法都滅了以後,只有留這部經,這部經過一百年也不見了,就留一個阿彌陀佛聖號。真的這樣嗎?不是。不是這樣講的。那已經是沒有法的時代了。可是現在法這麼興盛時代,你怎麼要去走那沒法的時代呢?
我記得一個故事,講給你聽啊。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小學生的時候。那有很多人講,刷牙要用鹽巴。因為,用鹽巴以前是不刷牙的時代。你要了解這個時代背景。可是我們讀書的時候,有牙膏。老師在教的時候還是用鹽巴。用這個(手指)蘸鹽巴刷牙。知道嗎?可是我們讀書的時候,已經有牙刷弄牙膏來刷牙。那有個孩子回家,他不用牙膏也不用牙刷,他就用手指頭蘸鹽巴來刷牙。各位知道這是什麼嗎?時代上的一種教育,你受到那個影響,因為老師說用鹽巴,因為鹽巴是大部分人。那有錢人家呢,他已經開始用牙刷。現在是大家都用牙刷,現在還有沒有人用鹽巴。不會有吧?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
你現在所聽的雜訊,你應該要用牙刷、用牙膏,那你不用,你還一直看那個記錄,“啊不是說用鹽巴嗎?”用手指頭當牙刷,用鹽巴當牙膏。有啊,經典有那個記載。就像老師有那個教法一樣。你要停留在那個時代,那你就活在那個時代。知道嗎。
可是,你現在是在正法很興盛的時代,你為什麼不修正法,一定要修末法呢?很多人要堅持說末法時代。什麼叫末法?佛法的定義,你根本不知道。你說末法時代是什麼時代?末法不是時代。末法是因人而定的,你這個人是末法時代的人,所以你就永遠在末法時代。你這個人是在正法時代的人,你永遠是在正法時代。
你想想看,印度,佛陀在西元前五百年,統計這樣來講,不管他對不對了,現在是二千五百五十三年嘛,對不對?他在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佛,對不對?很清楚啊。一千年後,是不是像法時代?從現在看,一千五百年前,那個時代是中國的正法時代。有沒有?
現在在我們廣化寺,這個地方也是正法時代。正法時代根本沒消失啊!那你為什麼不用牙刷蘸牙膏來刷牙,一定要用手指頭去抹鹽巴來刷牙呢?對不對?你要活在那種時代裡,那種落後、戰亂、家庭破碎、社會動蕩不安的時代裡。不對啦,現在是個中國時代,中國就是文物很昌盛,思想精神文明很繁榮的時代,就是中國啊。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你為什麼不修學正法呢?而要去選末法呢?那這個正法已聞,你就白聞了。對不對?善知識難遇,你也白遇了。對不對?因為你住和田嘛,所以,白玉了。不,弄錯了。這個叫做佛教雜訊,你被雜訊所污染!
所以我是希望各位。你要弄清楚,你要跟那個善知識學,你就去跟他學,我們不反對的。但你要到這裡來,從這裡學。這個,搞清楚這個部分。
所以告訴各位,你現在不要一直以為,佛法很難修學。我們甚至於從圖上修行的過程裡,都告訴你很好修學的,不難的。你在沒有法的時代,當然修行是困難的。當我們行法那麼完整的時候,怎麼會困難呢?這種人,沒有信心,絕對不能成就。就算給他進來,我們指導他說你怎麼樣認真修學,這個怎麼認真修學?因為,他永遠到不了這裡。因為他也不走這種過程,他不累積他的資糧道,他一直在逃難。因為末法時代,因為他是末法的心性嘛。
你看看,逃難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扛著《華嚴經》逃?我看你要扛,把那《華嚴經》的重量換成饅頭比較重要,是不是?你哪有可能扛《華嚴經》嘛?那個時候當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話就夠了。不管逃到哪裡阿彌陀佛都能念嘛。所以,你扛那麼重的經書,不如扛著那麼重的饅頭啊,對不對?不可能。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在這個狀況裡,我們要累積他的資糧道。因為你的生活很穩定。你有這樣的福報就要累積這個資糧道,好好地正法行。
在戰亂,在逃難啦,沒有什麼正法行呢?你修到一半啊,飛機就來轟炸了,大炮就打過來了,你還怎麼正法行?你躲在山洞裡,光叫“阿彌陀佛”都來不及了,還在那邊“無上甚深微妙法?。那不可能的事嘛。
所以你要知道,你現在有這種福報,為什麼不享受這個福報呢?從我們的前一代人,那他當然是沒有這個福報。那我們只能夠說可惜嘛。我們只能夠說,我很珍惜有這樣的一個時代。讓我重新再遇到正法,那我們珍惜嘛!對吧!(眾鼓掌)你要弄清楚這個部分。
所以,剛才提到,你為了要達到這個願的圓滿啊,那你要修行普賢諸妙行,各種應用的微妙的這個部分。所以跟各位講說,在華嚴裡頭的法是非常殊勝的,非常了不起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但是你假如一直不願意啊,一直想要做逃難式的那種狀況,那就沒話說,我們沒話說,因為有人心裡還有那種陰影。我們台灣有位大德,因為台灣稱某大德都稱什麼公、什麼公。有一次人家叫我海公、海公,我還不知道,我還在找海公是哪一個。我們侍者還告訴他:“我們師父叫海雲,不叫海公。”這位大德就叫某公,叫×公。
這個,此公相當不錯,在台灣頗享令譽,令譽甚高。他在從大陸跟委員長到台灣的時候,他也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之一,從此以後,誰拿東西給他,他都不吃,誰拿東西給他喝,他也都不喝。為什麼?因為他怕委員長跟他下毒。所以他出外決不在外面吃飯,要吃一定自己煮,要喝水一定自己帶。你看看。所以他戒律絕對好,因為他唯恐犯戒啊,因為他怕被害啊。
他不像我,我是隨時都吃,什麼都吃,他會很拘謹。為什麼?因為他那個陰影一直存在,逃難的過程,互相構陷的那種過程,一直在他心裡產生那種陰影。他恐懼嘛。所以,他當然主張念佛,一路念到底。
我們,你沒有必要這樣。當然,以這些人推動佛法的修行與訓練,他永遠都在逃難。所以他只有提倡念佛。我不是說念佛不對,念佛是對某些人。我相信各位,你有甚深的覺知力,那麼對整個這個修行的過程,我想是你所祈求的。因為你一直聽那些雜訊以後,你根本不想累積資糧道。好像很多余的嘛,對不對?“一個阿彌陀佛,就是三根普被”。不是你懂,我比你更懂,因為我也被他們污染過。普被?棉被啦,是普被,三根普被。你知道哪三被嗎?一個墊被,一個棉被,還有一個是床罩被。這個。不一樣。
你一定要把資糧道做起來!萬一不得已,那就沒辦法,那就不得已嘛。你修什麼,算什麼啊。有修總比沒修好。但是你在正常的情況之下,資糧道一定要具足。而且在這個過程裡啊,不能類等,不能投機,沒有辦法,閻羅王不給你投機的。所以你在這個過程裡,哪裡沒有弄好,即使修到這裡來,都要回頭來再修。這個不能夠含糊過去。修行沒有造假的,絕對沒有造假,造假沒用。你這裡都還沒有完成,結果你這裡說“我已經到十信位,我已經入法界了。”那是你講的,到閻羅王那邊去啊,你是假修行啊,打妄語啊,通通再來一次,在地獄裡頭再來一次,你就知道。那我們在這裡,不是。
我們經過嚴格的這種勘定的時候,弄錯了從來,弄錯了從來。這是不講人情的,你不要撒嬌。“啊,師父,我再包一萬塊錢給你啊。”賄賂。師父也不能貪污呀,師父貪污照樣算因果啊。這個是不行的。在這個過程裡啊,你照樣的,不行就從來。你要行,不怕人家跟你從來。知道嗎?你要真的厲害,你會怕人家跟你從來呢。你有實力就不怕,你沒實力當然你就想投機過去嘛。想投機的人就怕人家叫你從來,是不是這樣?你想想看。因為修行是向自己負責啊。他不是世間賺錢,錢只要拿來就好了。我管你東西好不好。回家壞掉,回來再修理,對不對?可是修行不是啊。修行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懂得這真實的意義跟狀況。
所以,在修普賢妙行的部分啊,是一個在法界中修行的重點。那我們昨天也跟各位講了,他的前面要做些什麼工作,你一定要做好,做到這個空性的地方。十信位是證空性的。你假如不在這裡,那沒辦法。而我要告訴各位,這個修行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步驟裡,我們都有檢驗的標准,你不用急。但是,你一定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來。
老修行應該知道,有很多人說轉凡成聖,有很多人說開悟、明心見性、開智慧、出三界,請問你,這麼多的名堂,有什麼標准沒有?你要拿出標准來啊,捨識用根怎麼捨啊?怎麼用啊?轉識成智到底是什麼狀況叫轉識成智?你有標准嗎?假如沒有標准,這些都無意義。你一定有一個標准。經過某一種過程的訓練。然後你到達某一個固定的目標,成績出來。那個答案要出現才對。你沒有那個過程,又沒有答案,那你憑什麼說,什麼叫了生死?了生死怎麼了生死?你要有了生死的辦法嘛,對不對?不是人家問你說,“師父,什麼叫佛法?”“嗯,噢,你了生死了。”那叫神經病了。不是。
他有一個一定的訓練過程,一定的修行修學的過程,透過那個過程,你達到那個成績出來。那個成績來看看,及格不及格。及格算通過。及格算通過的,及格是八十五分以上。不是六十分,六十分不算。這個是不同的。因為他只有八十五分就算及格通過,所以在很多微細的地方,你還有盲點。所以當檢驗到那裡的時候,啪,重修。“哇?”八十五分以上要重修啊。因為你還沒一百分。那到一百分你才完全通過。這個階段,每個階段裡,他都有這樣的一個標准。所以,我們不怕重來,即使你已經是證得阿羅漢,證得空性,那都有標准,阿羅漢有阿羅漢的標准,空性有空性的標准。你還是常常要忏悔的。
可是我們沒有那麼標准,你最好不要讓人家忏悔,那叫造業。人家那麼高,你又沒那麼高。你說“我聽師父講,你們的也都還有缺點,所以我認為你這個有錯。”你要去忏悔。我們沒有到那個標准,不能這樣講。他即使有,他自己會忏悔。
證得空性,真正證得空性以後的人,他自己會忏悔的。他忏悔的方法跟你們忏悔的方法不一樣。因為你形象很重要,你一定要有相,忏悔一定要拜,一定要供養,一定要再發願。可是證空性以後,法身大士他跟你不一樣。他那個怎麼做,那你不要問啦,你沒有到那裡啊。因為你一問,你就想跟他一樣,“我省得拜啊,我也省得供養啊。”不懂供養的是沒辦法。供養是事相,他是個媒介,你懂得供養啊,這是很重要的。
這個,是簡單地跟各位談,這個部分,為什麼《華嚴經》裡頭談到的時間、空間都那麼的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這句話大家常用。對不對,他什麼意思呢?都不可思議啊。你講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就是大腦用不到的地方。腦筋用不上就叫不可思議,腦筋用得上叫可思可議,對不對?所以腦筋用不到的地方叫不可思議,他超過你腦筋的范圍嘛。學華嚴通通在大腦以外的地方。知道嗎?所以叫不可思議啊。你不覺得能有這個因緣,你也非常不可思議嗎?甚至於聽了老半天啊,還是一直聽不懂,這個才更不可思議。這個還不算,明明就聽不懂,還是很喜歡來聽,這個是太不可思議了。
尤其是“我明明就聽得懂,師父就硬說我聽不懂”,他實在太不可思議呀。(眾笑)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嗎?因為我們要透過語言文字。那你懂的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背後的那個,那個你不懂啊。師父問你懂不懂,是指那個你有沒有得到?那個才叫懂。那個沒有得到,不懂。那語言文字在這邊繞來繞去,是你大腦裡面的記憶啊。你都懂,不信,我把這些話,通通變成佛教專有術語的話,你一定全部睡著了,不是入定啦。你知道嗎?我是用現在你能懂的語言,跟術語來講。我假如把這些通通改成,轉識成智、大圓鏡智、根本智、後得智啦,我告訴你,通通明天都不來了,要睡覺,在家裡睡就好了。所以,你說你懂了,你根本不懂啊。你是語言文字的知識你獲得了。知識,但是我跟你講,這些知識你拿出去也要講給別人聽的,還是斷斷續續的,接不起來啊,知道嗎?所以,你不是真懂。
所以,我才跟各位講,你要聽講就一定要寫筆記。回去還要整理一下,這筆記還要整理一下。那個東西,整理以後的東西,你就比較清楚。你大概整理到五十到六十個以上,你會構成一個小的系統。一兩百個以後,你會有幾個自己很完整的理論,因為我在講的理論,你不要看那個圖表,這樣一直講、一直講,我們當中每一個人回去構成的理論系統,會有好幾個段落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是這個圖表而已。這次我們只看這個圖表,另一個表沒看,所以你在這個表上寫你自己的理論架構的時候,你會跑到另外一個表那邊去。知道嗎?那時候就會架構你自己的東西起來。那個時候才能夠叫懂,你現在還不能叫懂。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聽經要寫筆記。不是寫完就好,寫完,現在記錄下來,回去你要整理出你的東西來。我們希望你整理好以後,你交給我們這裡的干部。他會在網上給你發布啊。到時候你就一鳴驚人。
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69講 (2009年02月28日)B
好,我們再看經文一百零二頁,偈誦的最後一偈,最後這個偈子:
“此中無量諸眾生,聞汝願已皆歡喜,悉發廣大菩提意,專心願學普賢乘。”
這是個結論。那這個結論啊,各位要留意一下,這個經文的語言模式,很多人常常會有嚴重的疏忽。注意看啦,再把經文念一遍。
“此中無量諸眾生”,就,這個法界中的無量眾生。“聞如願已皆歡喜”,聽到你的願以後呢,大家都起歡喜心。“悉發廣大菩提意”,都發起廣大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都發這個菩提心。“專心願學普賢乘”,這個意思就是啊,要來修普賢行法,專心願學的意思就是,心無二志。
你今天,有沒有這種想法?聽了半天呢,“師父講的不錯,诶,還不錯,比誰啊還好,比誰還好。”你變裁判了?哈。這個,眾生的通病。我不是說你啊,因為我也一樣,曾經跟各位一樣。聽師父講經,心想“诶,這個師父講的不錯,應該有八十分。”聽了那個講講,“嗯,應該有,唉,他比較好,八十五分”。這個,因為叫做聽聲,不能說你造業,因為你也沒惡意,但是你的識性在起作用。你比師父了不起呀?叫你去講啊,你零分。人家一講,你會打分數。這個零分,給那個會講的人打分數啊,就是凡夫的特色。
我要跟各位談的是,真正修行的狀況,他是指這個地方。這個“此中無量諸眾生”,這個“中”,“此中”是指法界中的眾生。各位現在在不在法界內?我們當中大概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在法界內,不小心會走入法界,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不在,都跟法界無關,完全無關。說到你啊,純屬巧合,情節絕對真實,你放心。我講百分之五是給你自尊。你比較會有說百分之五一定有我的份,其實大概沒你的份。因為這百分之五當中,有時候你會走進去,可是呢,你很快又會走出來。因為你不是常住法界中,知道嗎?常住法界中啊,是指善財童子,現在,以後他就要住法界裡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但是不要緊,只要你偶爾踏進,聽聞這個法會起歡喜心,這樣就好。這是第一個,這就叫上上根器者。第二個呢,你既然在法界外,這些菩薩們呢,他會用種種的善巧方便,就是我們講運用種種方法讓你起歡喜心。雖然你還在娑婆世界起歡喜心啊,但你已經跟法界架了一個橋梁。那麼這樣子啊,你也同樣的可以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也同樣可以專心願學普賢乘。那麼這個時候啊,我們要告訴你,兩種狀況。
這個,講到這裡,我不得不跟你這樣講了。不是我愛講哈。“你怎麼不快一點,這麼短的經文講那麼多天還講不完?”實在是講不完。因為我們跟各位講,這普賢乘裡頭啊,有兩個行法,一個叫聖解脫道,一個叫做圓融道,有沒有?
前面我們講了很多,新來的同修沒聽過,因為你們沒聽過,我只好再重講一遍。所以很多人會說“這個師父實在真啰嗦,前面講過後面還講。”實在是不得已,因為有人新來嘛。
這個聖解脫道,就是我們剛才所看的那個行法,那個解脫道,到十信位這個地方一定要修解脫道,要證得空性就對了。可是呢?可是這樣有個問題,“我已經一百歲了,你還叫我修那個,太過分了吧?”對不對?“我要十歲那還差不多,一百歲啊,多一個零耶,我怎麼修聖解脫道呢?可是呢,身體又很硬朗,看一看我應該可以活到一百二。”哈哈!可是,在這個時候,修聖解脫道,你的心力不足,可是在體力上呢,又不會馬上死,然後“我又想學普賢乘”,那要怎麼辦?這個時候就修圓融道。這個時候的圓融道,叫做“凡夫行圓融道”。(對不起,這個小家伙(貓),它在跟我表示,它要行凡夫行圓融道。)
凡夫行圓融道啊,就那三個條件:對三寶具足信心;行菩薩道;做歸零功課。就這三個功課,這三個功課很簡單嘛,對不對?那個菩薩道是你自己定位,自己定位,我不跟你定。但是你要跟師父confirm(確認)一下啊,那再定位,也可以,不過你自己定位也都可以。
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盡形壽念到底。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或者有什麼喜悅,你就做歸零功課,主要是歸零功課。那個媒介沒關系,媒介沒關系。你說“我到一百歲,我要行菩薩道,怎麼行呢?”我來剃頭,不是剃頭,剃度,剃度出家。一百歲沙彌,可以吧?一百歲沙彌能不能受三禅大戒呢?那要問三禅大戒的得戒和尚。假如不行呢,那“我就以百歲沙彌來示現教化眾生。”這也是行菩薩道嘛。對不對?那你願意這樣做,那會不會有很多挫折、困難呢?那不要緊,歸零功課。
告訴你啊,三年也好、五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不管多久,死後一定得生淨土。這個是圓融道的殊勝。哪個淨土呢?你可不要管嘛,你為什麼一定要管哪個淨土啊?
因為,跟你講你一定得生淨土,就一定得生淨土,不要去在意哪個淨土嘛,對不對?我有錢要買面包就這麼多錢,買面包。那是面包店老板給你的,因為你只有這麼多錢嘛,你跟人要求什麼?對不對?你給的這麼多,那人家一定相應給你那麼多嘛。這因果律就是這個樣子啊。你不要我給三塊錢,你三十塊那個要給我,這個叫貪心嘛。你為什麼要貪心呢?那我有三十塊給你,那他一定給你三十塊那個東西嘛。所以你要往生極樂有往生極樂的條件,你去具備就自然去了。“那我不具備那些條件嘛”,但是我告訴你,最起碼有一個淨土,你絕對可以去,彌勒內院。當你發這個願的時候,彌勒內院已經掛號了。掛號知道嗎?你這裡死了,你一定到彌勒內院。
我跟各位舉一個例子。就是去年啦,九月還十一月發生的事。我們西安的一個同修。這個同修啊,是個中級干部。他有一天,因為我都住在飯店裡。他是飯店的一個副總經理。他看我,就說,就跟著我到房間去。因為我穿便服,他跟到房間去啊。
然後,他說:“我看你跟人家不一樣。”
我說:“我哪裡不一樣?我鼻子橫的嗎?還是眼睛直的呢?還是嘴巴圓的呢?不然我哪裡不一樣?”
他說:“不……,我覺得跟你很有一種關系。”
我說:“什麼關系啊?”
“我看你跟人家不一樣。”
我說:“到底什麼不一樣?”
“我也講不出來。”
我就干脆跟他講:“我是個出家人,是個和尚。”
他說:“哦哦,對啊,我看你就果然不同。”
從此,他就開始學佛了。他學佛當然,剛開始嘛,不像各位這麼精進,他總共聽我講一堂課而已。因為我在陝師大講課啊,他那個晚上去看一下,看我講什麼,就這樣子。他帶著他的領導去,看了以後很高興。就這樣。
那麼去年,到九月的時候,有個同事出了車禍。家裡是個很復雜的家庭,他就發心啊,幫他們把那個家庭的問題給解決了,讓他的同事能夠安心的往生啊。他就這樣子。那麼,在處理這些過程裡,他就請求地藏菩薩加持。他也不會講地藏菩薩加持,他就始終跟地藏菩薩講。因為我給他一個佛像,給他一個聖號,他就跟地藏菩薩講。他看到事情復雜啊,他就回過頭來,“地藏菩薩,你要真顯靈啦!要不然你就假的啊。你要真的啊,那你就要讓我把事情處理得順利啊。”然後呢,他就處理事情。當對方在講話的時候,他就猛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诃薩”。而各種困難他都解決了,都解決了。他念地藏菩薩,有空念念《地藏經》,這樣而已,就念地藏菩薩聖號。在那最緊要關頭啊,他就回過頭來,“你要顯靈啊。”然後“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念在心裡。他就這樣子,把那件事情給圓滿解決了。他自己也出錢,也出力。
當然很多同事就跟他講,“那是人家的事,你管那麼多干嘛?你是不是對人家老婆有意思啊?”他沒有。他弄完以後,那晚上,弄完事情以後啊,晚上他就跟地藏菩薩講說“謝謝你啊!現在萬事OK,那你可以回家了。”然後他就睡覺。
那個晚上睡覺啊,他做了一個夢,那個夢他還沒跟我講。他就跟我說,因為他分兩次,做夢的這是另外一個。他把前面事情講完以後,他說他要正式的做個佛弟子,不然心裡怕怕,要是哪一天“地藏菩薩摩诃薩”不理他的時候,從他家裡不出來或者睡覺不接電話的時候,那要怎麼辦?所以他要趕快皈依,那個晚上皈依。我就給他起了一個法名,叫能慈。他說“為什麼叫慈呢?”我說:“慈氏菩薩。”他說:“慈氏菩薩是什麼?”我說:“就彌勒佛啦。,彌勒佛就是慈氏啊,所以你叫能慈。”
好了,這個講完,第二天他又跑來了,他說:“師父,昨天啦,我忘了跟你講後半段。”後半段就是睡覺的時候啊,他做了一個夢。夢到兩個和尚啊,可見他還有一個師父。兩個和尚啊,告訴他天上,那個山上面,叫他去。他說:“那麼陡我怎麼爬上去?”那個師父就用拐杖把他扛起來,“嘞嘞”就很快爬上去了,他很莫名其妙就被扛上去了。扛上去以後,就有一個大肚子的那個和尚在那裡啊,“哈……”笑得肚皮都會跳。他說:“啊?是什麼?”他就跟他念了一個什麼東西,他也不懂。念完以後啊,跟他講你到後面去,你的位子在那裡,快去。他就莫名其妙就跑進去了。
他問我,“這個夢是什麼意思?”我說:“那個肚子,大肚子和尚是誰?你知道嗎?”
“不知道啊。”因為他在佛門中沒什麼出入嘛。
我說:“他就是彌勒菩薩。”
“啊,彌勒菩薩?”
我說:“是啊,你已經在彌勒內院掛號了。”
他說:“這個,什麼?”他聽不懂。
我說:“我告訴你,要到彌勒內院啦,是你一個很堅定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這個信心夠,你絕對往生彌勒內院,知道嗎?”而且他已經付諸實際行動,在做人天善事,有沒有?而且他對地藏菩薩深具信心。彌勒菩薩沒說:“诶,你又沒有念我南無彌勒菩薩,你光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應該地藏王菩薩來啊。”對不對?你怎麼不去找地藏來找我彌勒?假如有那種分別心,就不叫菩薩。知道嗎?雖然你念地藏菩薩,你對地藏菩薩具足信心那就對了,絕對往生。
所以,對於三寶要具足絕對信心,你不用擔心。至於菩薩行怎麼行,像他就這麼一個菩薩行嘛,就具備了往生的條件。對不對?那有什麼事情你要做歸零功課,他歸零功課就是“地藏菩薩,趕快,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這就是他的歸零功課嘛。那我們跟你講統一的叫一百零八拜,這很簡單嘛,對不對?
所以你要往生的條件,從這裡以上,那看你的願、看你的德行,看你的功德,那你往生的境界會跟你相應。你不用擔心啦。不是你自己選的了。當然,語言是這樣講,絕對是你自己選的,但是那個選,是真實選,是因為你真實的實際、實踐,你走在這條路上,你當然到那個目標,你走在這條路上,是到那個目標嘛。這個是你選的,是因為你選這條路,你選那條路。而不是腦筋去選的,你知道嗎?你腦筋怎麼選?腦筋選,都是虛幻的嘛,識性都是假的。假的選有什麼用?所以你現在聽人家這樣講,一直用腦筋去選是不對的,他不是腦筋去選。那你要真實行,你真正的實踐,實踐以後它就兌現。你走這條路到那個淨土,走這條路到那個淨土嘛。那你明明走這條路,你要到那個淨土怎麼去啊?這不可能的事嘛。所以你那個意念根本就虛妄的、不真實的。你說“我要往南走”,結果嘴巴講往南走,其實你是往北走,有用嗎?沒用的,到不了南方,因為你只能到北方。所以我們講的真實,是你實踐上的東西,不是你意識形態的東西。你留意到這一點啊。
這個是,我們在跟各位談,你在凡夫階段裡行圓融道,一定得生淨土。我們把所有的淨土統稱一個名詞叫做“淨妙國土”。淨妙國土不是一個國土,所有的淨土統稱叫淨妙國土。這個,淨妙國土這個詞啊,是文殊師利菩薩跟我們講的,你不用擔心。你要具備這個條件就是文殊菩薩的般若空性,只要你有個因,般若空性的因就可以了。當然有般若空性的成就啊,那當然就更不一樣,這個是一個。
好,那麼你假如,是透過聖解脫道這個部分而證得空性,就到達剛才所講的十信位以後,那麼入法界以後,你也是行圓融道,但這個圓融道不是凡夫行圓融道,是法身行圓融聖行,法身行圓融道,簡單講是,法身行圓融道。但這個圓融道的行是殊勝之行,不是凡夫之行。
像剛才舉的例子,就是個凡夫之行,發個心把人家家裡的困難啦。那些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個四十歲左右發生車禍以後啊,那家裡都沒辦法處理,太復雜了。爭奪啦、或者是抗告、賠償啦,這些你要搞多久?尤其是離了婚又結婚的那這個怎麼辦?對不對?這個時候的子女財產分配是很困難的。你把它解決了。但是這些呢,是世間善行。
那麼,法身在行的是法界中的事啊,因為他已經到十信位以後了,所有一切境界是從法界中來看的,不是從凡夫的這個娑婆世界來看的。所以從法身看的時候啊,我跟各位講,發願的那個行,越基礎的越殊勝。你知道嗎?越基礎的越殊勝。
從世間來看的,要殊勝一定在前面掌旗的嘛,對不對?金字塔架起來上面樹個旗子,在上面那個所有的鏡頭都對到了嘛,都追到了,那你一定是封面人物。對不對?風雲人物嘛,大家都認識你的嘛,是不是這樣?那是世間的,所以才看頂端的。
法界的,是看基礎的。這基本上,我跟你這樣區別,那這只是這個事相上這樣講。事實上,法界裡頭在觀察事情,跟你這個世間觀察事情,是不一樣的。你留意到這個地方。
好,那這個時候,圓融道就有兩個了,一個是凡夫行圓融道,一個是法身行圓融道。這兩個啊,對不對?法身行圓融道的人,一定具備了聖解脫道的基礎,而且到十信位以後,對不對?這標准已經很清楚了。我現在講的,是跟你講的大框架的不同啦。
那你要進入,進入到我們講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都是定中再解決的問題。只要你入定中,我在那個地方我再幫你做調整的。你在外面這裡啊,沒辦法調整,這個叫工程面。在外面跟你講,讓你心裡有個准備,到時候到那裡啊,那我是怎麼跟你調整的,你在定中可以感覺到。這個叫加持嘛。師父的功能就是這一段啊。那你過了這一段,入法界以後是你自己會處理的,師父不會管你啊。師父要管你,就看你紅包給多少而已,其他沒了。哈…因為你既然已經成就到法身以後,師父就不必太在意這些。因為,你看文殊菩薩也是到這裡就不管他呀,要把他趕出去了,你看下一段就把他趕出去了,“南方有個善知識,你趕快去找他。”因為那已經不是根本上師的問題。對不對?那是你要參訪善友的問題。你出去以後被修理,被練得亮晶晶的啊,都是你的事啊。因為你有那些業啊。那些善知識綜合教導。
我們這裡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啊。你說你已經學多久,要出來參學,只要這句話出來,一定沒給他好看的。為什麼?因為你已經有成就了嘛,你還怕人家給你難看嗎?有成就的人出來參學,就沒有難看不難看的問題。是吧?那你在意難看不難看,那就告訴你,要回家再修嘛。對不對?就是這樣子,所以你已經入法界,你就出去吧。
所以師父真正的功能,是在那個地方,到十信位以前,那個指導啊。因為那個指導,絕大部分是在定中指導的。知道嗎?聽不懂?(眾鼓掌)定中怎麼指導?那等你入定再講,你在定外,你不在定內啊,等你入定以後我們再講嘛。但是這個定,還是這樣,只有正定才能指導。石家莊啊,正定。你要邪定啊,沒有辦法指導。所以到四禅八定去,不能指導,你那個定啊,欲界定,在欲界裡,我們就叫你橫出三界,從那個地方,那個正定聚中才能指導。你要留意這個部分。
好,這個是跟各位談,普賢乘的這個部分。那個,聖解脫道的部分,也跟各位談了。這個,圓融道的部分,也跟各位談了。這個普賢乘啊,很殊勝,那在未來的這個叫第四期的佛教思想發展,是以普賢乘為主軸。這個,你沒聽人家講過啦,今天第一次。有的話也只聽我講而已啊,因為,這個沒有人研究到這裡來。
那普賢乘要研究的相當多,有微觀的、有宏觀的。我寫了一本書,不是寫一本書,,因為我寫筆記的部分,那最近同修們把它整理出來,叫《普賢乘》。我寫,宏觀中的大乘佛法跟微觀的大乘佛法,主要是從一般概念上講的,還不是我們講的這麼微細跟具體啊。但是,你必須先有這些資糧道。普賢乘是第四期佛教思想發展的主軸,你記得這個原則。所以我們才邀請各位,你要有時間,願意從事這種學術研究,我們提供終身供養機制,讓你專心研究。你放心,是在研究所裡,你可以專心從事華嚴思想的研究。
普賢乘是一大課題,包括道場的建制、僧團的制度、修行的這種教學體系,修行的程式、階段。我們基本上,我都已經擬好了。現在就是,要把它弄好,叫做“華嚴禅觀”,這樣的一個學門。乃至於啊,我們三段教學,資糧道的人格性、人格養成教育,還有正行。人格養成教育要訓練到參禅金三角。從參禅金三角到十信位是第二個階段。十信位以後,入法界以後是第三個階段。這個三段教學的情況,也是我們研究的部分。
所以各位只要有心,我們歡迎各位加入這麼一個僧團,大家來共同努力。(眾鼓掌)
所以普賢乘啊,文殊菩薩在《華嚴經》裡已經跟我們講過了,前面也跟各位上過了。這個地對方他講普賢乘。前面,那個善財童子也講到普賢乘。那九十八頁那裡“令我速載普賢乘”。這個地方普賢乘都出了兩次,普賢行、普賢願這些,都有。那這個地方,“專心願學普賢乘”,文殊菩薩再一次確認。
我們就把第四期…第一期是佛陀部派佛教的佛教思想,是第一期嘛。大乗佛教思想是第二期,密教佛教思想第三期,現在是第四期嘛。對不對?所以第四期是,普賢乘的佛教思想。這很清楚了。
我們很多人,缺少歷史的宏觀,看不到。什麼叫第四期?我想這就很清楚了,這就很清楚了。因為從唐朝會昌毀佛以後啊,中國的思想發展就進入停滯階段。從那時候到現在,中國思想再也沒有發展過。雖然宋朝是唐代思想發展的一個最燦爛的時代,但是國事太衰弱。雖然宋朝、明朝的理學很興盛,那尤其是宋朝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並沒有把中國給帶動起來,反而越走越衰弱。乃至這兩百年來啊,一塌糊塗。現在我們新中國建立了,新的思潮要形成了,佛教在這一塊求發展。知道嗎?我們希望各位啊,真的從這裡來著手,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好的一個佛弟子,而且在歷史上啊,可以有一番作為,對於佛陀有偉大的貢獻。好。這個是有關偈頌的部分。
那文殊師利菩薩講完以後,他講些什麼呢?我們看看,長行文的部分: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偈已,告善財童子言。”
偈頌講完了,現在他直接講他跟善財童子稱贊,他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善哉、善哉”就是稱贊他“對、對、對、對。”我們現在的話,對對對對,人家講,對對對對。其實這是個稱贊語。
他說“善男子”。善男子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啊,也可以講。那一般來講叫佛子,也是稱贊的話,童子也是稱贊的話。那我們可能會講大德,這也是稱贊的話,意思都一樣,都一樣。那麼在這個時候,你稱他大士也可以。但沒有老師對學生叫大士嘛,所以他就叫善男子。假如我們要翻譯的話,親切一點,那應該講“孩子啊”,對不對?老師跟學生可以這樣講嘛。我們叫師父,師父兩個字會不會寫?師啊,是老師的意思,父啊,是父親的父,師父。所以呢,你叫“孩子啊”,那是最好,親切又貼切。我想這個時候假如叫個“孩子啊”,因為他即將遠行了,那個眼淚一定跟著下來,對不對?這是非常有感情的東西啊,非常感性。
“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
若有人能夠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這個是非常難的,非常難的一件事。所以呢,他說“悉發廣大菩提意”,那是不容易的事情。各位。你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嗎?你說“有。”“怎麼有?”“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什麼?”因為文字好寫語言好說,但是“那個”,哈, “那個”你摸不到啊,根本不算。
這麼長的時間,我自己游心法界呀,半個甲子,三十年來,我一直在看,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然我在求證的時間,大概有,大概十八年,我證明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呢,我要找一個,找一個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我還沒遇到。昨天遇到一個,他也講不出來。他是已發,因為他是善根深厚的人,他也發心,因為他的發心是因為他已經具備那些條件。所以,我們在看一個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真的很難,三十年來能夠遇到這麼一個,我都感覺到很慶幸。文殊師利菩薩不知道多久才遇到一個,他遇到那大菩薩的不算。是講眾生能發,這個難。菩薩發心,那菩薩當然已經發心了,那還講嗎?不然他怎麼成菩薩摩诃薩? 那是除外的。眾生在因地能發心的,難!
各位,你自己要好好檢驗這個部分,你這樣算不算發心?那你要檢查你自己。我跟各位講,檢查你自己,你要具備兩個先天性的條件:
第一個,你有沒有一再反省的能力?這是第一個條件。你不能一再反省的話,你很難說你能發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有沒有一再超越的能力?那個本能!“我現在這樣子我不滿意,我要到那裡”,然後你又能達到。失敗不要緊啊,但至少你朝那裡走,失敗你知道為什麼失敗。時間到了,“我不要這個,我要這個目標”。看起來這個人是多變,你要知道啊,看起來這個人是多變。他不是多變,他是不變。他不變的是什麼?一再的超越自己。這個不變。心性不定的人不算喔,你要留意到啊。這個一再的超越,我們叫無盡的超越的這種心性的人啊,他有一種特質,生命中的特質,就是為了達到這裡,他會完全投入。你在做事有沒有那種完全投入的那種情況?所以,這種人福報不夠的話,完全投入,那就一塌糊塗。你知道,因為他完全投入嘛,所以他會一塌糊塗。一失敗、沒福報就失敗,失敗就什麼都沒了。但是呢,他會再來,找機會又完全投入。
我們一般人不是。會顧左右,保險、保險再保險,然後弄到最後呢,你也不會垮下來,然後你也沒什麼成就。弄到最後呢,“我一輩子就這樣子,哼哼哼……”。因為安全第一,對不對?不能垮下來,垮下來就什麼都沒了。家裡,家有娃兒要養,有媳婦要養,有什麼要做。那你不是修行人。
所以,修行人他有這兩個特質:第一個,會一再的反省自己、檢討自己,我要怎麼樣?檢討一拿定主意後啊,好了,就這樣子,那就完全投入。一塌糊塗都不要緊,然後回過頭來再來。這個,是一個他本身應該就具有的。
沒有這個條件,你說我一再的超越,一再的超越,那不算。你要換來換去、換來換去,叫心事不定。心神不寧啊,才會換來換去嘛。
他這是完全笃定,完全投入了,失敗了,想一想這樣不行,不行為什麼?因為我屬虎,我不屬豬啊,我不能做豬的事,我要做老虎的事,再換一個,那這有可能。但是呢,這是笃定的,不是輕浮的,因此他會再超越,再超越。對於他超越以後所獲得的成就,他也不戀戰,再超越,這個就是行者的特色。他要有這兩個特色。
有這種人,基本上,他假如不走佛門,當然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這種人開始往佛門這邊靠過來的時候啊,他一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是一個很具體的,這個,這個叫什麼?叫阿耨多羅、叫104、401、4016蘋果,那講的那麼清楚,不但叫蘋果又叫4016蘋果。不是,它不是這種東西。它是一種氣質,一種生命的質感,他有追求止於至善的終極的那種目標。那止於至善是什麼?那沒有到止於至善的人當然他不知道嘛,對不對?到的人他才知道啊,但是我雖然沒到,可是我知道,我必須用這個正確的方法才能到達止於至善,那只有無盡的超越嘛。
可是,無盡的超越又跟那心事不定的人不一樣啊,那這差別在哪裡?在於,他立定這個目標,他會完全投入,投入即使到達目標,他也不戀戰,他不停在那裡,他會再超越。那對世間人來看,就不這樣看了。說你是個專家,是個音樂家或者是個畫家,然後他放棄畫家生涯,他可能再找另外一個。為什麼?生命在朝那個地方走,他要超越他自己嘛。他是藝術家,他有成就不是很好嗎?他不當藝術家,為什麼?他要超越自己。那你說你不當藝術家,超越自己,你要當什麼家?他什麼家我也不當啊,他不是要當什麼家,對不對?要當什麼家,當家最好嘛。對不對?可是他不是要當家,他要什麼?他要超越自己,然後一再的超越自己,假如沒有走進佛門啊,他的超越只是在換,只是換位子而已。只有進入佛門啦,他才能直達止於至善。所以我們說當他換來換去,換來換去,換到佛門中,他肯定佛法,而在這裡面開始要超越的時候,叫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這個難就難在這裡,難在這裡。
你有嗎?各位?我想我已經很明確的給你了。哦,那各位呢,你把自己的心智調理一下,去具備這幾個條件,向自己挑戰,不是向別人挑戰。向別人挑戰沒用,向自己挑戰,你才能夠超越自己,你才有無盡超越的那條路。這是一個最殊勝的人、值得人家尊敬的人、值得人家跟他敬禮的人。我相信,各位都想做這麼樣一個人。但是內心不可憂郁,內心不能有恐懼,即使摔下來粉身碎骨也沒有遺憾。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修行人不一定成功,你記得啊。從世間來看,修行人不一定成功,從法界來看修行人絕對成功。因為,只要你想超越自己,那就對了。你不敢超越自己,這才麻煩呢。所以,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知道嗎?難就難在這裡。所以你不知道,你以為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什麼難?那我寫個牌子,把它掛起來不就發了嗎?花了,花了這個花了花了,不是那個樣子。
聽說了,聽說,這個公案,我相信你聽過了。那個阿修羅,有沒有?阿修羅王,聽了他女兒的話他就很生氣,因為他女兒嫁給釋提桓因,有沒有?是釋提桓因的老婆。釋提桓因因為信佛以後,天天跑來聽經。這個阿修羅女生性,我不是說你啊,阿修羅女生性嫉妒跟猜疑。“這個釋提桓因老跑掉,一定外邊包二奶,要不然怎麼老不在家。”她就回去跟她爸爸告一狀。這個阿修羅王就派大兵厮殺過來,要抓釋提桓因。釋提桓因沒備戰啊,一下子被打得落荒而逃,又跑來問釋迦牟尼佛要怎麼辦?釋迦牟尼佛說“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對不對?他就寫了一個“摩诃般若波羅蜜多”的旗子掛起來,然後阿修羅兵就全部潰散,打敗仗了,對不對?你相信嗎?那以後我們出兵維和的時候,就“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就好了,那些叛軍的想要作亂的就自然就潰敗了啊。他要打槍的時候就“砰”,就自己炸自己了,是不是這樣?因為絕對那是笑話嘛!可是事實呢?事實也對,為什麼?要用大智慧啊!“摩诃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智慧的意思,你用大智慧才能戰勝那瞋心很重的阿修羅王嘛。那不是掛個旗子,叫做大智慧般若波羅蜜多,那你就有智慧了,對不對?這公案很鮮活嘛,你用大智慧來打敗阿修羅王嘛。是不是這樣?那你智慧要有啊,因為他平常有在聽法,當然有智慧嘛,沒有聽法就沒智慧嘛。
可是你現在用意識形態來聽法,一樣沒智慧。阿修羅王來的時候,你一定寫個牌子“摩诃般若波羅蜜多”,那個阿修羅王來是個什麼鬼東西呀?一腳就把你踢掉了。我跟你講,大智慧不是牌子,也不是旗子,知道嗎?
同樣的,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是寫個牌子啊,不是掛個旗子“我家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神經病啊?他是你真正的、你生命中具備有那種氣質,那種本色,那個條件,生命中要去具備它的,那個才叫做真實的那個,禅宗講的那個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這句話很簡單嘛,對不對?那“那個”呢?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長成什麼樣子呢?你要有“那個”,沒有的話不算,那不算。
這是最鮮活的一個例子。這個東西,我一再講,一再講,聽不懂啊?聽不懂。“你都不講的時候,我都還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懂了嘛。你懂嗎?你不懂。但是我這樣講,你都糊了,我跟你講,糊了,糊了有成績。我跟你講,不信你去問老師看啊,你寫了一大堆,不知道寫什麼?老師也看不懂,不會零分啦,絕對不會零分。老師實在是怎麼改呢?對不對?有些地方又講的通,可是整體呢,根本就是像一鍋粥一樣,四十九分。即使死當還有四十九分啊,知道嗎?講又講的好像有點樣子,只是文詞不太對,五十九分,補考。但是你只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都聽不懂,真的你是一片空白。一片空白只有零分啊,還有什麼?對不對?不好意思給你零分,也只有一分啦。那叫做老師給你的恩惠,只是這樣子而已啊。所以我們要多訓練。因為你平常沒訓練,才會有這種狀況。
好,這是講一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存在。你有存在,你才能發嘛,你不存在你不能發。但是我告訴你,每一個人你都有,記得啊,每一個人你都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是沒有。現在人比較難發,比古代人難發。因為你被識性,識性的作用所污染太嚴重,你要追求的目標都太固定!知道嗎?太固定了。所以你的思維模式已經被僵化,你的腦筋已經被硬化了、僵化了。
我曾經跟各位舉過那個例子呀,說腦筋應該有點象豆花一樣,水汪汪的,這樣才靈活嘛,可是你現在呢,已經變成豆腐,豆腐就是干了嘛。對不對?那麼,那些精明能干、識性發達哦,有沒有?有沒有這些人?這些人的腦筋不是豆腐,已經變豆干了。那變豆干了就叫僵化了,已經不能用了。你的那目標性太強了,太強了!那你要怎麼樣恢復過來啊?那就一再的接受訓練,訓練、訓練再訓練。不是不行,絕對都可以。
好,這個部分我們跟各位談到這裡。
再往下看:“能發心已。複欲勤求行菩薩行。倍更為難。”
發心以後就要行。那麼你發了心以後,又要“勤求行菩薩行”,那比前面的更難。
各位想想看,很多人學了佛以後,就是想解脫。解脫,你知道嗎?我跟你講,根本你不知道。
“師父,你告訴我要怎樣解脫?”
我說:“好,什麼東西捆著你啊?”
“啊?沒有啊。”
“那沒有東西捆著你,為什麼要解脫?”
“啊,學佛不是要解脫嗎?”
“是啊,”我說,”學佛是要解脫,但是什麼東西捆著你嗎?你沒有東西捆著你,你怎麼解脫?”換句話說,你根本不知道你哪裡要解脫嘛。你找不到什麼東西束縛你,你怎麼解脫啊?你要知道什麼東西束縛我,那要解脫就快了,可是你根本就不這樣探討嘛。
你來學佛是什麼?是用意識形態嘛。當初為何來學佛?你也不知道。反正現在佛門中已經混久了。混久了你知道嗎?混久了,混久了叫老油條,佛教界的老油條,已經夠油了,又黑又脆,有的還有點味道。那你這樣子,你怎麼解脫?你自己都把自己變成佛教老油條了,那你怎麼解脫?絕不可能解脫的。真的,但是你有沒有修到福報?有,因為油搾太久了。油被你,弄的那一鍋,佛教界那一鍋油,已經都被你弄黑了。你注意看,我不是說你啊,說到你純屬巧合啊。這沒有辦法。
那我們要告訴各位的是,你真的想要行菩薩行,你一定要弄清楚你自己的事,這就是剛才講的三世間當中啊,第一個智正覺世間,也就是靈性啊,心靈的淨化,你一定要淨化下來,心靈要淨化下來。你的心,人心的那個心,世間的這個心,一定要先調整好,這個不調整好,你沒有辦法靈性。
我們再看一下“生、住、異、滅”那個表。這個地方啊,就要跟各位講到這裡。因為剛才那個,這個“開悟之路”啊,是技術面的問題。現在這個“生、住、異、滅”這個表是工程面的問題。
我們淨化心靈啊,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啊,是從初信到九信,有沒有?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個地方是智正覺世間的工程。好,要進入這個工程之前,你的概念啊,意識形態,有沒有?要先淨化,你要先處理這些東西。
那你現在很多意識形態,會造成業識身。因為這個地方有講,這個地方你在進行的,都是取惡念。(這地方,在上面這個地方,在上面。)在這個(滅)地方啊,你是傾向於競爭,意識形態的取捨傾向於競爭而造惡業。
這個(異)地方是概念,概念的取捨通常“取善念造善業”。所以呢,在這個地方,意識形態造成業識身。是業識身在輪回的,生死輪回是這個。那麼概念呢,這個是取善念嘛,因為你有,這個地方“取善念造善業”,對不對?這個一般來講有中心價值觀。這個叫染識。把中心價值觀給除掉叫淨識,叫淨識。
那麼,你有很多很多復雜的意識形態,那個時候呢,你是沒有辦法進入這個(住)領域的,只有在這個(異)領域。在這個業識身,意識形態的這個領域。所以在“生、住、異、滅”上面來講,這個叫變異念,這個地方啊,叫做善惡念,這個概念是善惡念。
所以我們再看,你在發心要行菩薩道,要進入這個領域來修行的時候,他的觀念是很單純的,很單純的。當你那一個概念是很復雜的時候,你是進不了這個地方,所以你再怎麼修,也沒辦法修。你要想修行,照這裡,一定要從淨識開始。
所以在這個前面,我們叫無禅觀,有沒有?這個後面從淨識開始叫粗禅觀,這裡叫細禅觀,這個叫微妙禅觀,有沒有?為什麼這個地方會區別這麼清楚?這是從這裡來看的,來看修行的狀況。
所以,這個地方你想修行,從意識形態到概念這個地方也就叫修行,一般人叫修行,其實這裡,是一種修養。那麼從這個地方開始,我們才叫修行,這個是修行的准備。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的修行。那,我們再另外一個語言來講,這裡叫修行、禅修、參禅,是這樣區別的。要不然,在這個地方我們叫修養,這個叫修行。它是這樣區別的。
因此,我們在所謂的,各位要修行、要想改造自己的生命,最少要來到這個地方才有辦法來進行。但要來這裡來,前面叫資糧道。你要先調整一下,自己有好多好多東西都需要調整,因為你這裡完全是,用意識形態、用識性。你要想這裡,你就要開始用根性了。那麼要用根性的時候,一定要經過這個地方的初步、第一步的轉化,要把那個復雜的概念通通給淨化。所以,我們這裡叫做意識流,這裡叫做概念包,概念一包一包的,叫概念包。這個意識流象河流一樣一直流動,所以你每次靜下來說“我一靜坐,哇,妄想那麼多。”不是。你的妄想本來就象河流一樣一直在流啦。只是因為你也跟著流,所以你不知道。一靜下來就發現,“哇,我怎麼想的那麼多?”那還算你有良知,沒良知的還看不到啊。
好,所以這個叫意識流,這邊叫概念包,統統放下,變成淨識,就是只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因為只有一個簡單的概念,你才會看到八識識成概念的形成狀況。這個,證初果,有沒有?這個開始才進入修行。
所以各位,不要以為修行那麼簡單,拿個菩薩兩條腿一折就叫修行了,拿條念珠“阿彌托佛”就叫什麼修行啊?應該早咧,這個距離還那麼遠啦!有些人在整理這個部分沒有正確的指導啊,三大阿僧祇劫也弄不好!(眾鼓掌)
我們給各位看一個簡單的表,你不要看它簡單,很難得啊!這個表你要能看得到啊,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好,我們今天先跟各位講到這裡。明天再講,行菩薩行為什麼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