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法悟法師:為什麼中國人特別看重《金剛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特別看重《金剛經》?

  一、殊勝地位

  因為該經直指宇宙真相“空性”,而大乘佛教最後的歸宿都要證悟空性,所以這是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尤其是禅宗的必讀經典。禅宗六祖慧能據傳也是因為出家前偶聞其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語句而當下頓悟出家,毛澤東講話和文章中也曾借用其中“如來說……即非……是名……”句式。由於其關涉智慧,所以不管在家出家、學不學佛、修不修行,很多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都特別看重該經典。

  二、說法緣起

  公元前494年間,佛陀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應弟子須菩提長老的請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而開示的對話紀錄。

  三、核心內容

  屬於大乘佛教般若系經典。《金剛經》自東晉傳入中國後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後秦鸠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鸠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鸠摩羅什譯本,共一卷、三十二分。般若,梵語音譯,意為“智慧”;波羅蜜,梵語音譯,意為“到彼岸”。以金剛比喻智慧之銳利、光明、堅固,能斷一切煩惱,故名。此經采用對話體形式,主張離一切諸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從而達到不執著於任何一物而體認諸法實相空性的境地。

  四、經典語錄

  1、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5、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上一篇:谛閒大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新疏
下一篇:太虛大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