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經文] 師復曰:汝等若欲成就種智⑴,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⑵。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注】 ⑴ 種智 《大般若經》說有三智:一、一切智,二、道種智,三、一切種智。《大智度論》說:一切智為緣覺、聲聞之智,道種智為菩薩之智,一切種智為佛智。天台宗據《大智度論》“三智一心中得”之說,認為以佛智照空名一切智,照假名道種智,照中名一切種智。 ⑵ 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講認識,一行三昧講實踐。淺白一點,就是:心念不住妄相,行為要有直心。具此兩種三昧,定成菩提妙果。要證菩提,又難又不難,全在一念之差。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又說:各位善知識!你們人人各自清淨心意,聽我說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種智,必須了達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處而不住一切相,並於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愛,也沒有執取和捨棄的心念,不計較利益成敗等事,安閒恬然平淨,清虛圓融澹泊,這就叫做一相三昧。 [經文] 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星雲大師譯文] 如果在一切處,無論行住坐臥,都懷有一顆純淨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場中別有舉動造作,即已真實成就淨土,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夠具有這二種三昧,就好像地下種子,由含藏到長養,終使果實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 [經文] 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皆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星雲大師譯文] 我現在所說的法,譬如及時雨,普遍潤澤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們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種子,遇到這及時雨的滋潤,都能發芽生長。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證得菩提,依照我所說去行持的人,決定能夠獲證妙果。 [經文] 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星雲大師譯文] 聽我說偈: 心地含藏諸種子,普獲法雨皆發萌。頓悟華情行持後,菩提妙果自然成。 [經文] 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爾時,徒眾作禮而退。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說完偈語,又說:佛法沒有二法,心也是這樣,只有一種。佛道清淨,沒有什麼可以執著。你們切勿偏著“看淨”和偏落『“空心”,自心本來清淨,原本無可執取和捨棄。你們要各自努力,隨緣珍重! 這時,徒眾都向六祖頂禮而後退出。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所謂三昧,又稱三摩地,意譯為等持、正定等。也就是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 過去一般人以為參禅一定要打坐,其實,行住坐臥都可以參禅。參禅悟道,用心即是,不關身相;心為萬事之主,任何修行,重在明心耳! 講到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首先必須具備: 要深信因果要嚴持戒律。要堅固信心。要決定行門。 這四點,在參禅用功辦道之前,一定要把它熟練,少一分都不夠。所謂“因地不直,果招紆曲”、“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從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到堅固信心、決定行門,都是一種心理建設的功夫;心裡有了建設,才有力量,才能承擔大法。 修行一相三昧或一行三昧,能夠了達迷悟不二、凡聖一如的境界。因此,六祖大師說,若要成就一切種智,必須了達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萬法唯識,三界唯心。於一切處、一切相,能本著清淨心來看待,一切就是淨土。《維摩經》說:“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
|
|
|
|
|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六 禅宗傳承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四 傳法不傳衣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