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七頁倒數第二行,我們把今天要講的經文念一下: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謝謝!我們上一次就講到這一章的願文。這一章是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上一次我們沒講完,只講了開頭兩句的經文,「所居佛剎,廣博嚴淨」,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廣大而且莊嚴清淨。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清淨莊嚴?一切法都是不離自心,自心莊嚴清淨,這個國土就莊嚴清淨。這是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那裡的眾菩薩們清淨心的感召,清淨心所變現的。所以這個莊嚴來自於清淨。我們修淨宗就是要修清淨心,所謂心淨則佛土淨。清淨心怎麼修?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當我們起妄念的時候,心不清淨,只要有念頭就是不清淨,我們第一念起了妄念,第二念立刻提起阿彌陀佛,把那一念妄念給壓下去,壓久了,這心就定了下來。
不要看我們現在初學,好像心定不下來,一念佛妄念特別多,這個是初學必定會有的現象,但是要常常去訓練自己。只要你能夠持之以恆,锲而不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一直念下去,你一定能夠念到功夫成片。最初是很差,妄念好像伏不住,但是一直這麼做下去,佛號就練著常常提起來,那個心自自然然就愈來愈清淨了。等到心真正清淨到不起妄念了,佛號總在老念著,有這樣的一個功夫,這個功夫實際上不算高,這叫功夫成片,那你就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念佛三昧,得到了三昧的下品。在其它的法門裡面這種功夫不算成就,這只能叫伏煩惱,煩惱沒斷,根還在,但是在淨土宗裡頭,這就是大成就。為什麼?你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你就一生成佛了。所以淨宗法門真的是易行道,它方便、它容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辦得到。
底下經文又說『光瑩如鏡』,這是形容極樂世界清淨的程度,就像一個非常光明的鏡子,能夠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極樂世界,萬物都有光明,這個光明是性德的光明。這個光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當然也包括咱們這個娑婆世界在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也包括我們地球。我們問,光照這麼大,這麼遠,是不是有點太遠了?我們的激光照出去外面,你要照到地球,從地球照到月亮,已經是了不起了,再遠,再照出去,光會愈來愈弱,照到最後就沒了。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光早就沒了。十萬億佛國土,一個佛國土,按照黃念祖老居士的算法,等於十億個銀河系,一個佛國土,還乘上十萬億,那還了得!我們豈能夠得到這個光?這經文上講『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那能行嗎?能行。因為這個光明不是我們地球上所見到的光,我們現在的光是光子構成的,它還是屬於物質。佛光它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性德之光,自性遍一切處,無所不在,萬物都是自性所生、所現。所以只要有自性的地方就會有性德之光,因此這個光確確實實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為什麼看不到?科學家他們用最高明的儀器去探測,能不能探測得出來?這個他也探測不出來。為什麼?因為科學家他沒見到自性。
自性的光明你怎麼才能見到?你的心清淨了就能見到。心裡頭要是滿腦子的妄想分別執著,光明就在眼前還是見不到,還是一片漆黑,這叫無明,我們就活在無明當中。佛光其實就照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沒有感受。怎麼才能感受到?你的心只要清淨下來就感受到。我們凡夫修清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是佛光注照你的時候,你就沐浴在佛光當中。
所以諸佛世界裡頭,『眾生睹者,生希有心』。眾生怎麼才能睹見佛光?唯有他自己念佛時候,念佛的時候就是見佛光的時候。見到佛光了「生希有心」。這個希有,我們世上任何的物質都沒辦法讓我們生這個心。具體而言這是什麼心?就是讓你對西方極樂世界生起向往之心,這叫希有心。我們一見到佛光,立刻跟極樂世界有感應道交,我們立刻就能生起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本經裡面阿難給我們做了表演,第三十八品裡頭,佛現光,阿難見到佛光了,見到佛光他第一念是什麼?我今也要意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也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生起這種希有之心。我們見到了跟阿難反應是一樣的。阿難從前面第一品開始,一直到第三十七品,都沒見他發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獨見了佛光,他要發心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正好證明了這是佛光加持你的結果。光中必定是化佛,佛又現光明,又現十方一切的剎土。這個在三十八品裡面我們就能看到,阿難見到光中化佛,化出西方極樂世界的勝境,同時也化出十方世界的勝境,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現在雖然沒見到佛光,沒有現前見到這樣的境界,但是我們也要生起向往之心。你能生起向往之心,這跟佛的願力就相應,佛光加持你就會更加明顯,你自己一定會生歡喜心,你的心會清淨。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每次在聽師父上人講經的時候,心裡就覺得特別清淨、特別歡喜,而且聽的好像覺得挺明白的,一走出講堂,又變成不明白了,心又沒那麼清淨了。這是什麼?在聽經的時候,其實我們不覺得,正是佛光加持你的時候,所以你的心很清淨、很歡喜、很覺悟,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你得到一個,其它兩個就得到。可是你一不聽經了,行了,又墮到妄想分別執著裡頭,那個歡喜感一下就沒了。所以大家想要常常接受佛光加持,很簡單,一天到晚都聽經,這個就保證你就常生歡喜心。
底下是總結,『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說明這個願也實現了。
我們再看底下一章的經文,這是第二十二章: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謝謝,大家讀得很有力氣,大概也是佛光加持的結果,很好。這一願是第四十三願「寶香普熏願」。這一願跟上面一願結合起來看,正好是香光莊嚴。前面是講光,這裡是講香,西方極樂世界香光普攝十方一切眾生。我們讀到《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就提到香光莊嚴,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法門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自己因這個法門成就了,他也用這個法門來攝受、教化、接引一切眾生。所以他老人家可以說是開創盡虛空遍法界淨土法門的第一人,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面稱他是淨宗初祖,這個淨宗初祖是整個法界他是初祖。而且他最了不得的,他「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他就用這一個法門,一門子到底,不改換題目,一直到成佛為止。所以這個法門,是大勢至菩薩所推崇的香光莊嚴,第一法門。
這個光,淺言之是講我們心地正大光明。它代表什麼?就像蠟燭光,古時候蠟燭比較明顯,你能看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現在這個電燈其實也是,燈絲也在燃燒,最後也燒掉了,但是你看得沒那麼明顯,蠟燭它就明顯。所以我們學佛就得學這個精神,把自己燃燒掉,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我們看到祖師大德的示現,每個人都是這樣。像我們師父他的老師李炳南師公,他就曾經寫過一首詩,就是歌頌燈的、蠟燭的。蠟燭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最後兩句詩文是「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前面兩句是「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蠟燭芯熱的,它燒著是熱的,這都是什麼?一語雙關,心腸熱就是慈悲心,可憐那些暗路中人。誰是暗路人?不要講別人,就是咱們自己,六道輪回裡面、茫茫業海裡頭流浪的眾生,沒有覺悟,從來未曾斷過自己的煩惱,從來沒離開過六道,痛苦不堪。這些菩薩們他燃燒自己,給我們指示出輪回、出三界的光明大道。
你看看我們的師父上人,一生講經說法,到現在五十多年了,還在講。今天遇到一位同修,他是懂點中醫,看到我們師父那個視頻都挺心酸,師父老人家這麼大年紀,當然身體是很好,但是他看到師父還是有點體寒,面色紅潤,嘴唇有點白,脾寒。他還特別讓我帶的中藥給師父要調理調理。跟我講,說師父老人家他是奮不顧身,每天講兩小時,這都耗氣。精氣神如果天天這麼耗,你再強壯的身體,它也是個虧損。我聽到他的這個話,感覺得特別的難過,可是我們也不能讓師父不講。師父在這世間他唯一的使命就是講經說法,所以只能是什麼?在佛前祈求佛力加持,寧願自己捨壽,讓師父老人家長久住世。他老人家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真正是犧牲奉獻。
這個光所代表的含義,淺而言之就是這樣。要深一層講,這是代表性德、代表智慧。香也是,它是性德。佛經裡面講五分法身香,這是真香。我們上香敬佛的時候,那個香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香當然也是虛妄。用這個假的,目的是引發我們真的。真的香是什麼?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香。法身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中帶有的性德,我們要把這個燃起來。所以燃燈也好,燃香也好,這都是要彰顯自己性德,不是燃給佛菩薩。你把燈給佛菩薩,把香給佛菩薩,他也不會看,也不會聞。那是自己提醒自己,是表法的意思,是教育。所以我們用這些方式方法提醒自己要修智慧,要修戒定慧,這是真的光、真的香。
西方極樂世界,萬物都放光、都放香。它那萬物全是七寶,我們這世間的珍寶,金銀琉璃砗磲瑪瑙,跟他們的珍寶沒得比。我們這珍寶它自己不放光,也不放香。它那裡的七寶又有光,又有香。這都是什麼?性德在作用。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這是緣,真正的因是什麼?因是真如本性的性德在作用,借著阿彌陀佛這個願力加持的緣,顯現出來,讓我們得到受用。顯現出來的,全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性德。所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干什麼去的?把自己的自性恢復出來,為這個去的。借阿彌陀佛的願力,借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把自己的性德給顯現出來,淨土殊勝就在這裡,叫「托彼依正」,顯我自心,可不是為了去享受。你要是為了去享受,那兒有吃有喝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這麼好,趕緊去!那你這還是貪心,還是自私自利個人打算,不是為這個。為了自己真正恢復自性,滿自己度眾生的願。
經文又講『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地際,不光是講地面,地裡頭,地面以下很深很深,琉璃地,通透的,你都能看得清楚,深不見底。上,上至虛空,高不可測,這裡頭所有的萬物,『宮殿』,宮殿有的在地上,有的在虛空上,這個不可思議!我們現在看的摩天大樓,所謂很多城市裡有什麼旋轉餐廳,建立在高層上,空中的餐廳,實際上也不是在空中,它底下也有架子。極樂世界那個空中,真的是懸掛在空中,你在那吃,旋轉餐廳真的是它就在空中飄著,非常殊勝。你想它在地上,它就變成在地上,想它移動,它就跟著移動,不光是旋轉,它可以來回上下移動。而且甚至更不可思議的,你想到他方世界,你說我能不能帶著宮殿一起去?也行。在這個世界你不可能,你要帶著你的房子一起走,那是太辛苦了。你出去外面只能住旅館,要不然你就開一個旅游車,帶包廂、帶著房子的那種車,那也挺麻煩。極樂世界可殊勝了,你想帶著走,跟著你,就像你衣服在你身上一樣。
宮殿,還有『樓觀』,亭台樓閣,『池流』,這是七寶池,八功德水。還有『華樹』,花、樹,一切萬物,這是舉出幾種。『國土所有一切萬物』,這就是總結一下,依報的環境所有的東西,『皆以無量寶香合成』。這個香叫寶香,是什麼?它不會嗆鼻子。我們世間的香有時候還嗆鼻子,太濃了也不行,太淡了也聞不著。它那個能隨著你的意,你想濃一點它就濃一點,你想淡一點就淡一點,但又不嗆著你,這都是性德的寶香。『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跟那個光一樣,光是徹照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香也是普熏無量無邊一切世界。這都是彌陀「本願力故」,有這樣的殊勝功德。香普熏到十方世界,我們這也該聞到,你使勁聞一聞好像也聞不到。香在哪?這也是要等你的心清淨了,你才能聞到。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譬如說你在讀經的時候,很清淨的讀經,或者你在聽經的時候,聽得很入神,忽然之間就聞到一股妙香,好像是檀香又不是檀香,而你家裡也沒燒香,周圍鄰居可能也沒燒香,就聞到。當你一動念的時候,怎麼這麼香,那香也就沒有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體驗?我就有這種體驗。這是什麼原因?真的你就聞到那個香,可是那時你心很清淨,沒有妄念,你就聞到。你一動念,這是什麼香?完了,那香就沒了,你心不清淨了。你要永遠保持不動念,你就老聞到。所以當我們見到什麼光,聞到香,千萬別動念,不要理會它,繼續專注在你的修學上,該念佛就念佛,該聽經就聽經,不要打閒岔,一打閒岔,光也沒了,香也沒了。要知道,光是常照的,它沒有離開你,只是你在心清淨的時候你才能感覺到。香也是常熏的,它沒有離開你,你心不清淨你聞不到而已,聞不到不代表它沒有,就在你周圍。
這都是什麼?底下講了,『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這香也是讓我們生信心,知道彌陀願力真實不虛。只要你能真信,真發願求生淨土,你這種感應會愈來愈殊勝。愈殊勝你千萬別動念,不要著相,你一著相,那就不行了,立刻就退了。眾生聞到這種香,他一定修佛行。這個佛行可不簡單!它比菩薩行還高,菩薩行是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菩薩行。修佛行比菩薩行更高,什麼是佛行?咱們凡夫也能修佛行?能。你只要信願求生淨土,一心念佛,這就是佛行。《華嚴經》上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修六度萬行,你是在念菩薩行,你成菩薩了;你要念五戒十善,你是念人天,你是成人天的果報;你念佛,你就是成佛,這叫佛行。
當然這個行,十法界都是我們心行創造的。我們在十法界裡頭,佛給我們歸納,十法界都有個主要的因行。譬如說地獄主要的業因是瞋恚,你一發脾氣了,那個時候你就在造地獄的業因。貪婪是餓鬼道的業因。我們一念貪心,不管貪什麼,世間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甚至佛法,你貪很多這些經教,不肯一門深入,那也是貪。將來這個因,不管你什麼對象,你只要是貪,這個業因,將來果報就在餓鬼道。當然餓鬼裡頭有沒福的鬼,有有福的鬼,貪的對象不同,福報不一樣。還有什麼?愚癡是畜生的因。不明事理,真妄、是非、邪正都搞不清楚,胡裡胡塗的過日子,這是愚癡,將來墮畜生道。如果我們能夠修五戒,在儒家講的五常,儒家的五常就是等於佛家講的五戒,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儒家講的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不殺生就是仁,不偷盜就是義,不邪YIN就是禮,不飲酒就是智,不妄語就是信,它是相通的,說法不一樣。你能修五常,你講倫理、講道德、守戒律,你能得人身。
你修十善修得很好,還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那你能生天,天的因。聲聞的主要業因是修四谛心,苦集滅道。緣覺的主要因是十二因緣;菩薩是六度萬行。這些因行就感應九法界不同的法界,總在你自作自受。修佛行,佛行是平等,平等是主要的業因。這個平等是什麼?念佛。念佛是平等成佛的法門,不管你現在是哪一道的眾生,你是人道也好,你是天道也好,你甚至是餓鬼、地獄、畜生也好,上至等覺菩薩都好,九法界一切眾生,只要肯念佛,就能平等往生成佛。平等行這叫佛行,所以咱們要修就修最高的,修佛行。所以念阿彌陀佛,可不能小看,這個是佛行!當然念佛不光是念著這句名號,有口無心那不管用,要用心來念。用什麼心?用你的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來念佛,念出你自性的清淨平等覺,這樣的念佛,那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章願文我們就講到這兒。
底下是第四十四願,這一願開始對十方菩薩講的。前面主要是對六道眾生,為了接引六道眾生,佛非常慈悲,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特別眷顧六道的眾生,他的願文非常長,為什麼?因為六道眾生最苦,很難出離。所以阿彌陀佛開出這種特別法門,就是幫助我們這些沒有指望成功的眾生,能夠這一生成功的出離六道。底下的是對菩薩言,我們來看願文: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謝謝大家!從大家的讀經聲可以感覺到大家挺歡喜。確實我自己也感覺到,學《無量壽經》、講《無量壽經》都是最歡喜的,而且法緣也最殊勝。這是什麼?阿彌陀佛加持。我們師父也是同樣的,他講說,講什麼其它的經,法緣都沒這麼殊勝,唯獨講《無量壽經》法緣最殊勝。這個經真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而且講這個經的時候,必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阿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這部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大小本不一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即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佛護念咱們,咱們當然心就很歡喜。這章的願文包含了第四十四願和第四十五願,四十四是「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願文裡面講,『十方佛剎諸菩薩眾』,這裡就涵蓋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菩薩。這些菩薩有的是權教菩薩,有的是實教菩薩,權教菩薩就是小菩薩,還未必能夠出六道的,但是他們已經發了菩薩心,發了心就屬於菩薩,雖然他的智慧比不上阿羅漢,但是他發的心比阿羅漢要大。
在座的諸位你們都發了心,我感覺到。你要不發這個心,你不可能歡喜接受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講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也感覺到大家都發心願意求生淨土,對不對?發心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昙鸾大師講的,願生西方這個心就是願作佛心,往生西方就一定作佛。你為什麼要生西方?為了作佛。願作佛心就是願度一切眾生的心,只有成了佛你才能有本事度一切眾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講的沒錯,你能夠一心一意求往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大家也有。不過這個心發了是發了,但是還不踏實,我也感覺到。怎麼不踏實?西方極樂世界很想去,可是這個世界又不肯放下,不肯放下,那邊又想要,腳踏兩只船,這也不可行。你真想往生,你心要踏實,這個世界要一切放下,你有一樁放不下,那個就障礙你往生。你們自己好好回去想想,還有什麼沒放下?你要真放下了,說老實話,你現在很容易就念佛三昧,往生就有把握了。往生,請問諸位,你們有把握沒有?如果沒有,肯定是還有放不下的。所以這個心是發了,可是不那麼踏實,還有點虛,不太實在,所以這叫權教小菩薩。煩惱還是很多的,貪瞋癡未必還能放得下,所以比不上阿羅漢,但是你們發的心,阿羅漢比不上你,這個咱們得說老實話。實教菩薩就不一樣了,實教菩薩他真斷煩惱,斷執著、斷分別,甚至斷無明。斷了一品無明,就證了一分法身,實教菩薩的地位就高了,那是真菩薩。
《華嚴經》裡面講的菩薩有五十二個位次,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這些菩薩都涵蓋在經文裡面,「諸菩薩眾」,所以像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都含在裡頭。他們『聞我名已』,就是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聞」不是說聽到佛號了,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那個不一定是聞。我昨天早上在九龍公園散步的時候,我一邊散步一邊背《無量壽經》。有一個人坐在那兒打電話,來了一個朋友跟他講,你坐在這兒是不是念阿彌陀佛?我一聽,他怎麼這麼打招呼?但是他們看起來不是真正修學佛法的,隨便在那兒開個玩笑。他們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了,家家都念彌陀。你要看了一些電影、古裝片,「少林寺」有很多人看了,演員一出來就合掌「阿彌陀佛」,那也叫聽佛號。聽到的人太多了,可以說只要你是華人,你都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吧?可能很多西方人也聽過,但是他們是不是都能往生?是不是『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那差老遠了。所以這個聞,不是就光聽到而已,這個聞是你真正明白意思,你相信了,聞即信受,你接受這個法門,你真修了。
菩薩三慧,講的聞、思、修,聞就一定是思,一定是修。他這三慧不是三個階段,它是一而三,三而一,聞了那時候同時就思了、同時就修了。思是什麼?思是明了,明了之後立刻就修行,馬上就落實到你的生活當中,這叫聞思修。咱們雖然還不是菩薩,或者只能是叫權教小菩薩,也得要學聞思修。聽到這個法門,你要明了,不明了那還沒聽夠,你還得聽,多聽,多聽經你就明了了。明了了以後,真干,一句佛號不令間斷。如果你沒有修,你不能信願持名,還有懷疑、還有夾雜、還有間斷,說明你還沒完全聞。所以這個聞,就看你有沒有真修。沒修成,說明聞得不夠,還得聽經,你還有懷疑。如果沒有懷疑的人,肯定一句佛號老實念去,他不中斷。你還達不到這個境界,說明懷疑還在。經不能不聽,經教不能夠不去明了。
「聞我名已」,這裡講的,「皆悉逮得清淨、解脫」,這個逮得就是你能獲得。獲得什麼?清淨,剛才我們講的清淨心,心裡頭沒有懷疑、沒有染污,這叫清淨。有懷疑,這不清淨。有染污,什麼叫染污?有煩惱,貪瞋癡慢疑,疑就是剛才講的懷疑,還有貪瞋癡慢,還有放不下的,這都是染污。染污是因為聞得不夠,你真正聞了,佛的願不會假的,「你真正聞我名已,你肯定逮得清淨」。現在心為什麼不清淨?聞名不夠,經教不夠深入,這個原因,所以信不深,願不切,行不力。實際上我們找到方法了,怎麼樣來得到清淨心?聽經聞法,最好的一個方法。劉素雲老師給我們做好榜樣,人家就在家裡一天聽十個小時的經,聽了十年,師父說得念佛三昧了,這就是逮得清淨解脫。別人真的做到了,「聞我名已,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
所以這個方法實際上我們都很明白,就看我們肯不肯干。果然你在家裡一天聽十個小時光盤,除了聽經以外就是念阿彌陀佛,如果你要是不能逮得清淨解脫,阿彌陀佛不取正覺。是不是?他成正覺了,說明你用這個方法決定能成功。你要是不去做,那就不關阿彌陀佛的事,是你自己的問題。所以果然這樣修下去,師父講,三個月到半年你自己有感受,跟從前不一樣了,心清淨了,智慧增長了,煩惱少了,對阿彌陀佛、對西方極樂世界信心增長。所以咱們要修就修這個,世間什麼事比這個更重要?賺多少錢,干多少事,最後都是一場空,唯有這個事情是真實的。咱們要干就得干真實的,不要干那個虛妄的。
你真正得到了清淨心,會是什麼樣的境界?最起碼,外面境界不會動搖你的心,你見到了順境你也不會起貪愛,見到了逆境你也不會起瞋恚,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隨緣去接觸他,一點執著都沒有。你也不想在這世間貪求什麼,甚至也沒什麼事想要做了。好事要不要做?好事你也沒想要做了,為什麼?好事不如無事,心清淨,第一好事。這裡不是說大家不要做好事,是教我們心上不要著相,做還是做,隨緣做,有緣應該做。如果有緣偏不做,那心也是不清淨。對吧?你還有念頭,「我就不做,我要心清淨,我得念佛」,你這念頭也是不清淨。該做的就隨緣的做,做的同時也都是不起心不動念,都是一句佛號。這個功夫,我們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真的是可以做得到,平時就練。
對治煩惱的功夫,就是念頭剛起,立刻就阿彌陀佛念下去,覺悟得要快。古德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起念頭肯定會有,這是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怎麼能不起念頭?但是起了念頭不怕,怕的是你覺悟太晚。念頭已經打了妄想打了一個小時之後才發現,我這佛號哪去了?那太晚了。不過一開始難免是這樣,一個小時就能回頭你就算不錯了,這真的。有的人恐怕一直到晚上才覺得,怎麼我這一天都沒念過佛?慢慢來,得干,真干。所以一開始恐怕二十四小時你才能夠想起要念佛,慢慢縮短,縮短到最後一個小時就能提起佛號,已經算不錯了。再慢慢縮短,三十分鐘,打妄想打了三十分鐘你能提起佛號,就進步了。再進步就十分鐘,就馬上提起佛號,這就算可以了,功夫!你的煩惱就肯定少了一大半。再進步,你能一分鐘打妄想之後,你能提起佛號,了不起!這個功夫我看做到的人也不算多,打了一分鐘你就能提起佛號,不讓妄想持續一分鐘以上。再往上提升,你就得按秒來算,如果能夠前一秒鐘有妄想,後一秒鐘就提起佛號,這功夫算得力。再往上一著,功夫成片不難達到。「才動即覺,覺之即無」,佛號把念頭壓久了,它就不起來了。不起來的時候,這句佛號二十四小時成片,那叫念佛三昧。所以咱們干就往這個方向努力。真正下個三、五年功夫,每個人都能達到,就怕你不是來真的。
所以真正逮得清淨了,你就得解脫,這個解脫就是從煩惱裡頭解脫。可以這樣講,如果你能夠打了十分鐘妄想,你能提起佛號,可以說你能從貪瞋癡最重的那個貪瞋的煩惱裡頭解脫。基本上你可以控制你的脾氣,到這個境界,最多發脾氣發了十分鐘,你馬上就停止,你能從發脾氣那兒解脫,小解脫。到你能夠念到一句佛號成片,貪瞋癡慢,真的見思煩惱都不起來了,你從煩惱裡頭解脫。人沒有貪瞋癡,那就可了不得了!我們看他就是聖人。雖然他還沒有真正斷見思煩惱,他伏住,這個就是我們世間的楷模。如果他斷了見思煩惱,那就是出世間的聖人,阿羅漢。阿羅漢已經出六道,從六道裡解脫。如果再繼續念,把分別、妄想都斷了,這就出了十法界,從十法界裡解脫。他就證得法身,法身大士,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還有無明的習氣,還是有一點沒解脫干淨。繼續往上提升,四十一個位次,無明習氣分分斷,斷到最後,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沒斷,還沒完全解脫。所以完全解脫的,那就是如來,究竟圓滿的如來果地。所以這個經文裡講的,它這個解脫沒有專指是哪種解脫。那就包括什麼?等覺菩薩還要斷那一品生相無明,得到如來果地的解脫,等覺菩薩在這也適用。所以這個法門叫三根普被,上至等覺,下至凡夫,全都適用。
底下講「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就是正定。什麼叫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這個三昧可以幫助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其它的三昧不行,只有念佛三昧可以。唯有念佛才成佛,你不念佛怎麼成佛?你念什麼成什麼,你念貪瞋癡成三惡道,念六度萬行還只是成菩薩,只有念佛才成佛。所以這個普等三昧不是指別的,就是念佛三昧。而且它是什麼?平等的,菩薩跟凡夫都平等,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譬如說其它法門,像禅宗,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他只接引上上根人。上根都沒分,上上根,上根之上,那種人,禅,他可以真正成佛,見性成佛。但是我們是沒分,我們不是上上根,上根我自己都不是,我屬於下根,大概大家是中根,我是下根。但是要知道,你即使是上根,禅,要這一生你能成佛,六祖說也不太可能,他接引的是上上根,它就不能平等。平等的是什麼?就是這個念佛法門,你上中下三根都好,你一往生平等去作佛,一生補處,這願文裡講得很清楚,上次講的。
所以所有的法門就好像開藥方一樣,佛是大醫王,給不同的眾生,眾生害不同的病,開不同的藥方。有的眾生他適合這個藥方,有的眾生適合那個藥方。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好的,都是好藥方,都能治某種病。但是有沒有一種藥方,是什麼病都治?有,就是念佛法門,包治百病。其它的藥方只是專治一種病症,只有念佛法門那是包治百病。所以咱們修這個法門最穩妥,不管你害什麼病,包治,包好。你看這多安心!你要自己選法門你怎麼選?你又不知道自己害什麼病,更不知道應該找什麼藥方。佛告訴你,你就老實修這個法門,決定成就。
『諸深總持』,「總」就是總一切法,「持」是持一切義。總持是指什麼?就是專指執持名號,也包括專修這一部《無量壽經》。專修《無量壽經》也是念佛,《無量壽經》就是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不是光是念那個名號,你心裡頭真有。你不讀經,不解經,那心裡怎麼有?口上有,心中沒有,那就不叫念佛。所以「諸深總持」,具體而言就是依一部《無量壽經》修行,念一句彌陀聖號。《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不光是淨土第一經,它也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裡頭的第一經,古德稱為中本《華嚴》。《華嚴》是諸經當中經中之王,這個古德已經有評論了,都這麼確定了,《華嚴》是根本法輪。《無量壽經》又是中本《華嚴》,也就是《華嚴經》的精華。你想想,這不就是等於經中之王再王中的精華嗎?那不就是第一經嗎?所以師父老人家說,以前他講《華嚴》講了十七年,他明白了,他從《華嚴經》得開悟了。開什麼悟?知道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他以後《華嚴經》都不講了,專心念阿彌陀佛,專講《無量壽經》。到後來他講《華嚴經》,是由諸位大德啟請。講《華嚴經》他也不離《無量壽經》,等於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講。
師父老人家還當時鼓勵我,那是四年前,我剛剛辭退工作的時候,他鼓勵我,將來你可以復講《華嚴》,當時我對《華嚴》還挺感興趣。師父還讓我在廬江實際禅寺帶華嚴班一起來學習,華嚴班的同學都是准備將來學《華嚴》。結果那時候先扎根,師父說先把根扎好,扎三年,你根成就了,你就專門學一部《華嚴經》,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結果到現在扎了四年,師父讓我專門講《無量壽經》,《華嚴》也不講了。我現在明白了,《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細說,《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略說,講《無量壽經》不就等於講《華嚴經》嗎?你入西方極樂世界,不就等於入華藏世界嗎?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無量一切諸佛,見阿彌陀佛就等於見毘盧遮那佛,根本沒矛盾。
再給你說得明白一點,這些都是師父講的,我都是復講,我自己不敢評論。現在我們把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經匯集起來稱為《大藏經》,那是咱們中國人起的名字。師父講,給它起《大藏經》,這還沒通的,要真正通了的人,他不會起《大藏經》這個名字。他會起什麼名?起《阿彌陀經》。佛經,所有的佛經,有一個總名題就是《阿彌陀經》,這才顯示出古德所說的,印光大師講的,「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就指向這個法門。原來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總持,總持一切法門,總持一切經典。其實「阿彌陀佛」它的意思,阿就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悟,無量覺悟。所有的經不是都講無量覺悟的嗎?意思上也講得很好,就是《阿彌陀經》。
底下講『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你就總持著這一切法,念這一句佛號,念一句佛號,「住三摩地」,這就是住在念佛三昧當中,心不離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句佛號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老念著,心裡老向往著西方極樂世界,不知不覺你就往生了,不知不覺你就成佛了,「至於成佛」。這個法門妙,全在什麼?成佛都在不知不覺中。所以這個法門,古德稱為「巧入無生,暗合道妙」。巧是巧在哪?你可能什麼道理都不明白,你就念著,老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你就入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七地以上的菩薩,法身如來。暗合道妙,暗暗的,不知不覺,你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成佛了,暗合道妙。所以這裡講的諸深總持,深就是你深度的三昧,念佛念到極深的禅定,念佛三昧,「至於成佛」,這個法門它的方便殊勝就在這裡。一直成佛,這個方法都不需要改變,大勢至菩薩就給我們做了樣子,「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我們淨土五經之一,這是印光大師在淨土四經後面附上的,附得太好了!這個《圓通章》比《心經》還短,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可是《圓通章》是咱們淨土宗的心經,心就是核心,精華都在這裡頭。不僅是咱們淨土宗的《心經》,可以說是一大藏教的《心經》,一大藏教,最後教你什麼?就是念阿彌陀佛。所以善導大師講的「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把阿彌陀佛本願海,就是四十八願,你們現在正在聽著的,四十八願,把這告訴你。告訴你干嘛?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世尊為什麼來這個世間?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是大事因緣?講得再具體不過,那就是教你念阿彌陀佛求往生,這是大事因緣。所以這個《念佛圓通章》,不就是一大藏教的精華嗎?就教你念佛三昧。
底下說『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這都是彌陀威神加持。這些菩薩們在定中,在三昧當中,念佛三昧當中,沒有離開念佛三昧,而供養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諸佛。諸佛當然包括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三世的諸佛,這叫一切諸佛。所以你能回到過去,供養過去諸佛。釋迦牟尼佛是過去佛,但是你說我想供養釋迦牟尼佛行不行?可以。你到了念佛三昧你就能。你說我想供養他方現在諸佛可不可以?也可以。還有供養未來諸佛,可不可以?也可以,你進入未來,供養未來諸佛。未來諸佛是誰?就是在座的諸位,現在一切眾生就是。所以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現在就得學著供養諸佛,就是對現在一切眾生普同供養。用什麼心供養?用供佛的心供養。禮敬諸佛,供養如來,你用這個心。你就也一樣,你的心就定在這上,心裡就是念阿彌陀佛,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他來的就是阿彌陀佛。你不就是住在念佛三昧當中嗎?你就是供養一切諸佛。
我曾經問過師父,我是比較好問,師父講妄想很多那種人,妄想多就問題多。我看到師父老人家一天到晚也好像沒怎麼念佛,沒見他拿個珠子,拿個計數器什麼的。我就好奇,問老人家,師父,您老教我們念佛,您老人家怎麼念佛的?師父告訴我,說我怎麼念佛?這一個人來了,我看他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桌椅板凳,我看它也是阿彌陀佛,凡是一切人一切物在你眼前,全是阿彌陀佛。我這一聽,這不就是華嚴念佛三昧嗎?華嚴念佛三昧就是你見一切眾生皆是佛,這個心來念一切佛,所以在你眼裡沒有眾生,只有佛。來的人、來的事、來的物,全是阿彌陀佛變現的。現在的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真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法身遍一切處。對吧?你說這個眾生不是佛,那阿彌陀佛的法身就缺了那一塊,那塊不是佛,哪有這個道理?那就不是遍一切處。他就是佛。咱們為什麼看不出來?咱們是以眾生心看佛,佛也變成眾生。如果你以佛心看眾生,眾生也成佛了,這就是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沒有離開你現前的境界。
所以中峰國師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你真正心是阿彌陀佛了,眼前此方就是淨土。現在我看不到這此方是淨土,是穢土,這人都搞貪瞋癡慢的,這人都挺討厭的,一個個看了都不太順眼。那是什麼?你沒念佛,你這心不是阿彌陀佛,你心是凡夫心,凡夫是看佛也是凡夫。你真正以佛心看眾生,真的就是佛。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就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對吧?人家釋迦牟尼佛看眾生都是佛,偏偏咱們就跟他相反,跟他抬槓,說佛也是眾生。這就失了定意,這就不是念佛三昧。所以師父這個念佛三昧真的心不離佛,我們可以推測,他也就身不離淨土,此方就是淨土。你要到極樂世界,你一樣。當然你現前能入這個境界更好,不能,不能就老實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
本來西方極樂世界不離此方,但咱們偏偏執著,就分別這個世界不是極樂世界,這裡的眾生就不是佛。那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再看,其實這裡也是極樂世界,這裡的眾生也是佛。咱們偏偏分別執著,佛就隨順我們的分別執著,教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那裡的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你現前也入這個境界,蒙佛力加持,你定中真的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就是你從來念佛三昧不會丟掉。真的你一旦達到念佛三昧,絕對不會失掉。
底下我們再看最後一章的願文: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裡講到兩願,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願文裡面講,『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這裡的「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跟前一章願文的「十方佛剎諸菩薩眾」意思是一樣,都是指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的菩薩。這裡也是講「聞我名者」,這個法門重視聞名。我們凡夫得要聞名,前面很多的願都是講「聞我名者」,或者「聞我名號」,或者「聞我名字」,凡夫如此,菩薩也不例外,都得聞。你真正聞了,意思搞明白了,就會生起堅定的信願,信願堅定了你就決定往生。這裡的菩薩在他方世界,就是不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他也得殊勝的利益。這裡講到『證離生法,獲陀羅尼』。這個「離生」就是永離三界,離開生死,就是永脫輪回。菩薩在六道裡面度眾生,菩薩心慈悲,他不捨眾生。不捨眾生,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出輪回,那就麻煩了,跟著眾生就卷到一塊輪回去了。但是如果菩薩也聞到這個淨土法門,蒙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他可以不用輪回。這個願,阿彌陀佛加持我們,當然也要我們自己有願,我們自己要求生淨土,要脫離三界。如果自己沒有能力脫離三界,又不肯生淨土,這就麻煩大了!這種人不在這個願文裡頭說的對象裡,他沒有聞名,就是沒有證離生法,他度眾生就不自在,不是去度眾生,是被眾生度走了。所以首先我們自己要有證離生法的本事。「獲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法門,前面我們講的諸深總持,就是修這個淨土法門。還有心安住,安住在念佛三昧當中,這是獲陀羅尼。
底下講『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前面是「獲陀羅尼願」,這裡開始講的是「聞名得忍願」。清淨歡喜,我們前面講得很多,心清淨,當然你身也就清淨,歡喜是你法喜充滿,歡喜要從清淨心裡才能得到,那是真的歡喜。世間人他們追求五欲,那個不是真的歡喜,那只能叫刺激,這是心太麻木了,刺激一下。就好像吸毒一樣,在吸毒的時候飄飄然,吸毒那一陣飄飄然過後,苦就更大。所以世間的五欲都是這個樣子,不會真正歡喜,愈追求是愈苦,你不會得到歡喜。歡喜是從清淨心中得來。
「得平等住」,這個平等住是住什麼?就是住在佛的境界上。佛的境界是平等,佛的境界裡沒有眾生,只有佛。就像我們師父講的,他就是住在這樣的一個三昧當中,看一切人都是佛,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是諸深總持,得平等住。你說這是佛,那是菩薩,那是阿羅漢,那是六道眾生,行了,這不是平等住,那是分別。甚至你還要分別當中加執著,佛菩薩我挺喜歡他,六道眾生我就很討厭他,那叫煩惱、執著。所以咱們學,得在這上面來用功,學著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把他們都看成佛一樣,他們都是我們的善知識。甚至那個故意來罵我的,來傷害我的,那個也都是佛,他來考驗我。
釋迦牟尼佛看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我們都知道,成天想害佛,出佛身血,咱們看他,這個人是五逆重罪的人,將來墮阿鼻地獄的。可是你讀讀《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你就了解了,佛在《法華經》裡給提婆達多授記,說他將來將成天王如來。他就是佛、法身大士示現的,示現來唱反角,像一台戲裡頭,有人扮好人,有人扮壞人,有人做忠臣,有人做奸臣,對不對?這一場戲才精彩。如果沒有提婆達多反面的角色,那也反襯不出釋迦牟尼佛的偉大。台前是各種角色不同,台後都一樣。釋迦牟尼佛知道,那都是法身如來。所以佛看一切眾生,哪怕是墮地獄的十惡不赦的眾生,都是佛,都生感恩心。所以提婆達多墮到地獄裡頭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還請阿難去地獄裡面看望提婆達多。了不起!
你的仇人,咱們能不能說,仇人生病了,仇人關到監牢獄裡頭了,我們還去看望他,有沒有?佛就給我們做這個好榜樣,提婆達多在地獄裡頭受苦,當然他不受苦,他在地獄裡面像在四禅天一樣的快樂。為什麼?因為他功德太大了,他反襯佛,幫助樹立佛的這種好的榜樣,所以功德很大,佛還感恩他,特地請阿難尊者去看望他。到了地獄門口見到守地獄的獄卒,牛頭馬面,阿難就說,我是釋迦牟尼佛派來的,想要見提婆達多。哪個提婆達多?所有的佛都有提婆達多。經文一看我就明白了,原來所有的佛都有提婆達多出現。阿難說,我找的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提婆達多。哦,是那個人。才讓他去見。原來每一尊佛出世必有提婆達多出來扮反角。這不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嗎?都是來演戲的。你知道這個道理,你身旁的那個你看不順眼的人,你也得想到,他可能就是你的提婆達多,你得感謝他,沒有他,你就不能成佛。這就是真正得平等住。所以當我們起一念分別執著的時候,立刻提起阿彌陀佛,把那分別執著換下去,學著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
下面講『修菩薩行』。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所表現的就是菩薩行,穿衣吃飯,待人處事接物,樣樣都是菩薩行。菩薩也是覺悟,處處都覺而不迷。你能夠真正得到平等住,你心平等了,你肯定在這個世間你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菩薩行,人家看你真的就是菩薩,向你學習。你怎麼得平等住?念阿彌陀佛,念到心清淨。所以這裡講的『具足德本』,德本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個念佛法門。你能夠一部經、一句佛號這麼修,專修,你必定是具足德本。
『應時不獲一二三忍』,這裡「一二三忍」後面經文有提到,分別是指,第一種音響忍,第二種柔順忍,第三種是無生法忍,這是一二三忍。你「應時」得到。如果你不得到,下面說『不取正覺』,阿彌陀佛不取正覺,他已經成佛了,所以這些菩薩都能得到。這三種忍怎麼個修法?也全在這一句佛號中修,你能夠得平等住,就是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三昧了,你就應時得到一二三忍。這三種忍我們現前要有所了解,也要向這方面努力去修。忍是什麼?對外境,外境不管是好是壞、是順是逆,我們都要忍住,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就住在佛號上,不要去攀緣外面境界。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你看眼看色,你看到外面境界了,你可不能攀緣外面,這個很好看多看幾眼,那個很難看,討厭。這就攀緣外面境界了,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忍是怎麼忍法?看到外面境界馬上收回來,都攝六根,眼從色塵上收回來,耳根從聲塵上收回來,鼻從香塵上收回來,舌頭從味塵上收回來,身體從觸塵上收回來,意就是你的思考、你的想法,從法塵上收回來,就是不要思考,用這一句佛號統攝六根,不去散到外面境界上,這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修忍。
這個修忍,在《仁王經》上講過五忍,這個比較容易說,我們用這五忍來講,其實五忍就是這三忍。五忍第一種是伏忍,伏是伏住,就是壓住,這是第一層功夫,最淺的。我們凡人,譬如說生氣的時候,強壓住我們的怒火,那也算是一個伏忍。但是這種其實不叫忍,你自己怒火已經起來了,只是強壓著不讓它表現,不讓它發作,可是你自己傷害自己,怒傷肝,對吧?你老是發脾氣或者不發也生悶氣,肝就受損了。我昨天遇到一位企業家的朋友他的太太,也是企業家,領著他的先生去看一位老中醫。中醫給他一把脈,嚇一跳,他就問他的太太,說「妳可對他好點,妳是不是老讓他發脾氣?」怎麼回事?他那個肝已經受損了,再不治很可能變成肝癌。為什麼?這個先生就是整天發脾氣,企業裡頭員工不聽話,天天都發脾氣,發脾氣也沒用,愈發脾氣員工愈逆反,愈逆反愈發脾氣,惡性循環,一天到晚。所以你看他那眼睛都蒙蒙的,眼睛沒有亮光,什麼原因?肝受損,肝開竅於目,肝,五行裡面屬於木,樹木的那個木。五行裡的這個木,樹木是怕火燒,你老用怒火去燒那個木,有多少給你燒?對吧?所以傷了肝,肝開竅於眼睛,就是眼睛那個目,肝不好的人眼睛肯定不好。所以這種忍不叫忍,生悶氣那是強壓著。這個伏忍,至少你能夠把你的怒氣給解掉,雖然是勉強下功夫,也是能夠把這怒氣化解,說服自己不要生氣。
第二種忍叫信忍,就是你能信得過道理,對聖賢之教,你明白了,佛菩薩的教誨,你也明白了,生氣的時候你能夠用這些教理把它化開。何必跟他計較?我跟他計較,說明我修養不夠。你跟自己一講道理就不要生氣了,生氣也無濟於事,再加上什麼都有因果,我欠他的就得還,你跟他生氣有什麼用?生氣只是結怨。你就說服自己,你信忍得到了。這種就比較容易了,對吧?學了經教,真的他心地就開明了。
第三種忍又提升,是順忍,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你逆來我順受,我就是不發脾氣。像舜王,他父母天天想著要害他,虐待他,舜都能孝順,逆來順受。他沒有看到父母不對,他只是反省自己,為什麼讓父母生氣,是我做得不好,我得努力去改進,他能順,這個境界就很高了。順忍基礎上再往上提升第四個階段,無生法忍,無生法忍那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薩,念頭都不動了。順忍還有念頭,不行,念頭都不動,無生。到最後第五個忍叫寂滅忍,如來果地上的,成佛了,圓滿了,寂滅忍,一念不生,回歸常寂光。
所以這三種忍,其實就跟五種忍對應,音響忍就是相當於《仁王經》的信忍,當然也就包括前面的伏忍。柔順忍就是順忍,無生法忍就是第四種無生法忍。對吧?所以應時你能得到一二三忍。這是他方世界的菩薩來學這個法門,就蒙阿彌陀佛加持,你能得這麼殊勝的境界,一下子地位就提高很多。
最後『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這就是「現證不退願」。佛法就是覺悟之法、成佛之法。這個成佛是怎麼回事?《楞嚴經》上講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成佛是什麼?無所得,不是說你成佛得到個什麼,得到佛果了,無所得。《金剛經》上講有沒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那是什麼?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並不是說你從外面得到什麼。度眾生也是,不是說我度盡一切眾生就成佛了,對,沒錯,度盡眾生成佛,你成佛之後發現眾生本來就是佛,不是你度的。釋迦牟尼佛成佛就是這樣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覺經》上講的「眾生本來是佛」。本來就是佛,哪是你度他成佛的?只是你成佛了才知道原來他本來是佛。所以你說你成菩提,哪有什麼菩提可成?哪有什麼眾生可度?全是自己覺悟而已。自己真覺悟了,你才知道「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些菩薩他就入這個境界了,現證不退轉。
所以這個法門不僅包含著淨土,修淨土的人,求往生的人,也包括他方世界一切菩薩,它的涵蓋面是很廣的。阿彌陀佛的教化區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菩薩、所有修行人,都能得到彌陀威神加持。所以我們讀了這個經,生起信心。我們要是專修淨土,肯定蒙阿彌陀佛加持就更殊勝。只要記住,一切要放下。你真願意求生淨土,這個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了,你就有往生的把握。
今天時間就到了,謝謝大家。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