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二面,最後一行第二句看起: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我們上一次講到「必成正覺第七」這一品,前面十首偈頌講完了,最後這一首,這是法藏比丘要求感應,要證明他所發的願是一定能夠兌現的。這裡說的『斯願若克果』,這個願就是上一品經文裡面講到的四十八願。「克果」就是能夠有結果了,能夠圓滿了。『大千應感動』,大千世界就會有感動。我們問怎麼感動法?大千世界怎麼會感動?具體的感動的法子,那就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尊不贊歎彌陀本願,沒有一尊不去宣揚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和淨土法門。確實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在極力的宣揚這個法門,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講《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講。這《無量壽經》就是贊揚彌陀本願功德的。我們自己要是也來念《無量壽經》,也來學習《無量壽經》,當然十方諸佛菩薩也會加持我們。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的學習,了解彌陀的這個本願功德,把自己的疑惑都斷除掉,斷疑生信。這個法門最重要的是信心,如果沒有信心,無論你修得多好,也不能夠成就,關鍵是信。信裡頭不能夾雜著懷疑,所以必須要把淨土的教理弄明白,通達明了,我們才能夠入得進去。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這是法藏比丘在求諸天梵眾,這些天神給他以感應。實際上這些諸天聽到阿彌陀佛發這樣偉大的誓願,當然他們會感動,他們會歡喜,他們肯定也來護持。「當雨珍妙華」,這是他希求有這麼一個瑞相發生,天上下的不是雨,下的是花,天人他用花來做供養。所以前面我們看到諸佛菩薩他感動,他來弘法,宣講這個法門;諸天大眾也感動了,他來護法。所以這個法門是諸佛護念、龍天護佑,咱們學修這個法門,真的是最保險的,高枕無憂,為什麼?他們都來護持,我們是平平安安,除非我們不是真干,我們是來假的,他們就不一定護持。只要你是真干,真發願求生淨土,哪能說這些諸佛菩薩龍天不護持你?所以這個彌陀法門是佛度眾生的根本法門,要令眾生當生成就,出三界成佛道,唯有靠這一個法門,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又最直截、最方便。

  阿彌陀佛跟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自他不二,所以令眾生能夠悟入佛之知見,能夠我們講明心見性,見自己的法身,唯有念佛是最直截的。你念佛的時候你就是跟彌陀不二,融為一體,這句阿彌陀佛正是顯出法界全體,你法身的全體。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正是念念成佛的時候,所以這個法門太殊勝稀有!因此當法藏比丘發了這個願之後,他立刻就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底下長行的經文就說了: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你看看,法藏比丘偈子剛說完,立刻就有感應,瑞相就現前了。『佛告阿難』,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就是繼續講法藏比丘的故事。說『法藏比丘』他剛剛把這個頌說完之後,『應時普地六種震動』,「應時」是感應迅速,這個感應實際上我們每一個念佛同修都會有,只是感應多少有區別。這個感應的多少不是在彌陀那一邊,彌陀時時刻刻都在加持我們,都在護念我們,但是我們自己的心沒那麼清淨,對於這種感應就感受得沒那麼明顯。實際上,你看,《彌陀經》裡面也都說得很清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這個是經就是《彌陀經》和《無量壽經》,這兩部是同本、同部,「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必得諸佛護念,所以你只要真正修這個法門,真的就有感應。只是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沒感受出來,隨著我們不斷的修持,心愈來愈清淨,感應會愈來愈明顯。你會覺得身心健康快樂,業障消除,家庭和諧,做事順利了,福報現前了,修學的環境愈來愈有利於你的提升,你對於經教的理解會愈來愈深刻,就愈來愈有悟性,這些都是感應。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感應,這些話不是在這裡吹噓,確實會有,而且這個感應不用說修很長時間,你只要用功個半年,就能夠感受到。如果你是勇猛精進的,你比這個更明顯,你可能現前就見到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有感應。

  我就跟您說我爺爺的例子,我爺爺現在九十二歲高齡,在念佛,我去年一年護持他,幫助他走上修行的軌道。原來他不念佛,不過他是很老實的一個人,我就把極樂世界、把阿彌陀佛的本願、接引往生的這些道理,跟他簡要說明了,也不知道他懂還是沒懂,反正他也就念佛了。念著念著,有一次就病了,病了之後一看好像很危險,九十多歲,隨時有可能都會往生的,我們一看,那個時候他是整個人好像沒有精神一樣,氣也提不起來,吃不下飯,結果我們幾位同修就給他開始念佛,我們當時就發心要送他往生。他自己也說,有病他不上醫院,知道上醫院是折磨人,給你一插上管子簡直就是人間地獄,他說我都九十多歲了,夠了,不再需要治療了。

  所以我們就給他念阿彌陀佛,不斷的鼓勵他,不斷的給他開示,就等於給他助念,二十四小時輪班助念,一直念,這一邊又有人給他念《地藏經》,這一邊就給他二十四小時助念。念了整整兩個禮拜,他的氣很長,兩個禮拜,二十四小時輪班助念,也很辛苦,就勸他,我說你得求阿彌陀佛來,大家給你助念也都挺辛苦的,你要不然就走,要不然你就趕快求佛力加持讓你恢復。他說我要走。好,我們就一直給他念,他也在那求。兩個禮拜沒吃飯,就喝一點水,水也喝得不多,我們看他是不是把身體都排空了,要走了,兩個禮拜都不吃飯,好人也得走,更何況九十多歲的病人。念著念著就念到,後來我就說,我說「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你就得狠下心來,下定決心求往生,感動阿彌陀佛,你得感,阿彌陀佛才會有應」。怎麼感?按照《彌陀經》。《彌陀經》,他全部的《彌陀經》念不下來,他說念了前面忘了後面,念了後面忘了前面。

  我說干脆這樣,《彌陀經》還嫌長,我就把《彌陀經》也做了一個節要,按照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的那種科判做了個節要給他,就把那些他看不懂的,然後經裡面稍微次要一點的部分,把它省略掉,不改動原文,只是刪除一些不必要的文字,讓他每天就念。這八百字,原來是一千八百字的本子,改成八百字,讓他每天就是念這一張紙,念十遍。所以他對這個經裡頭的內容還是比較能夠有印象。我說《彌陀經》裡教我們,你真正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你可以說是善男子,「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你看很清楚,你就得真干,若一日,先一日來,一日念得一心不亂,我說「你能不能夠一日不睡覺,跟著我們一起念?」他說「好」,於是我們就干了。

  真的,他這老人家也不簡單,我都很佩服,你看,一個多禮拜沒吃飯,還跟我們干一日一夜,不睡覺,我說你就是再困你也要提起精神來。他也是很難得,困的時候就拿著手拍自己的腦袋讓自己清醒,然後我們甚至扶他起來走兩步,因為他也是很虛弱,這麼多天沒吃飯,很虛弱,走兩步就坐下來,清醒一下,或者拿個冷毛巾擦擦臉,就這樣念。後來實在撐不住了,一直念了不到一日一夜,他就實在撐不住了。我說「你撐不住了,你就睡吧」。他一睡就睡了將近一天一夜,後來就好過來了。原來有病,咳嗽咳得很厲害,結果就好過來了,沒吃藥也沒看醫生,就好過來,好過來我一看,他大概還有壽命,就得趕快准備進食,慢慢他就恢復過來。

  之後他就跟我們講,他說那天念佛的時候他看到阿彌陀佛了,我說在哪?他說阿彌陀佛就在那個,兩次,看到兩次,一次就在門外那個空中,一次是到他屋裡來了。我說「你見到阿彌陀佛,怎麼沒請他帶你走?」他說「我忘了」。我說「你看看,你念是使勁念,把阿彌陀佛都念來了,結果你的願力不強,結果你就沒走成」。我說「也好,阿彌陀佛加持你,你病好了,你繼續念」。所以他現在還在念著。所以這是給我們證明,你真正努力的精進勇猛的去念佛,真的能把阿彌陀佛念來。但是走不走,就看您老人家自己了,你要不肯走,念來也沒用,是不是?平時自己願力要堅,堅強,隨時放下。我爺爺就是教理還是聽得少,因為他聽不懂國語,我們師父講經聽不懂,我就給他講一些粵語的,講得太復雜他也聽不懂,只能是慢慢的去讓他的淨業成熟,不斷的去勸他。

  所以我想到他都能夠感動得阿彌陀佛來,我相信你們諸位每一個人肯定比我爺爺好,這是肯定的。你看,你們能聽《無量壽經》,你們對教理的理解肯定比他強,所以你們如果真正像他那樣念,也決定可以往生。我爺爺才念了一年多時間,你只要真干,沒有說去不了的。我爺爺,你看他就是教理不明白,他還問我這些問題,他說「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往生?」自己又很願意去。我說「你每天讀的經文不是寫著,『其人臨命終時』,你要到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才會來接你」。他也挺著急,他說「我什麼時候才臨命終?」這一問可把我問住了,我說「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臨命終」。不過我說「我知道你肯定有臨命終那天」,對吧?你每個人都有臨命終那天,「你就老實念下去,你管它什麼時候臨命終,你到臨命終阿彌陀佛准來」。他平時挺著急,結果真見阿彌陀佛他就忘了。所以這個還是教理沒懂。所以這個淨土法門,真的你那個信心很重要,就是把教理弄得很清楚很明了,這叫聞我名號,你這聞名功德。我爺爺還不能算真正聞,他沒明白。真正明白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信願非常的懇切,那決定往生。

  法藏比丘在這裡『說此頌已』,馬上「普地六種震動」,這感應就現前。這個六種震動,是大地它有震動,這個震動實際上不是說地震,不是那意思,地震都挺可怕的,不是海嘯,不是地震,是真正一切眾生、諸天善神非常的歡喜,他們的感動。大地有東南西北中邊,這是六個方向,六種震動。這個震動我們想一定是很柔和,令人歡喜的那種,不是像二00四年底印度尼西亞海嘯那種,那不是的。因為所有的眾生因為法藏比丘發了這個願,而從此有了得度的因緣,可以很順利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大家都生大歡喜。

  『天雨妙華』,天上都落下天花,這都是諸天的供養。『以散其上』,散落在所有的當時聽經大眾的會上。花代表因,有因必定有果,這個果是什麼?後面講的『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所以法藏比丘在此地發了願,這是修這個因,必成正覺這就是果。『自然音樂』,這是諸天響起音樂,也都是為法藏做證明,證明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虛,這個「音樂」也代表說法教化一切眾生。『空中贊言』,這都是諸天的回應。「贊」什麼?「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你看這辭句非常的肯定,一點懷疑都沒有,真叫斬釘截鐵。我們這一生真幸運,遇到了淨土法門,而且遇到了《無量壽經》,而且遇到的是《無量壽經》最善本。這兩千年來,《無量壽經》都沒有善本,一直到民國年間夏蓮居老居士發願會集這個善本,離我們時間不長,居然我們算是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讀到了這一種《無量壽經》最善本。又有黃念祖老居士精彩絕倫的批注,更有我們師父辯才無礙,把淨土的道理、《無量壽經》的義理講得那麼透徹,全給我們遇上了,這個因緣無比的殊勝,真正如彭際清大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你仔細思惟一下,這真是稀有難逢!我們只要認真的依教奉行,絕對,這裡講的,「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你往生極樂世界就必成正覺,你決定往生。這一章就講到此地。

  下面我們再看底下一品,「積功累德第八」。我們先看看品題。前面兩章,第六品、第七品是介紹彌陀度生的大願,發了願之後就一定要修行。如果沒有行,那個願會落空的,所以願必有行,這個行也必定依照那個願,不斷的修積功德,這叫「積功累德」。修因證果,因圓果滿,這就是真正大成就。我們來看法藏比丘發完這個願之後,他是怎麼來修行的,這一品對我們學佛念佛的人來講很重要,看看阿彌陀佛是怎麼修行,我們也要學習。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好,先看到這。這一段是承前啟後,這裡佛叫著『阿難』,底下就介紹『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他在因地上叫法藏比丘。他發這個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前』,這是他的老師,他發願是在他的老師面前發的願,請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給他做證明。他的願只有真正佛能夠給他做證明,因為這個願,這是太不簡單了!不僅是發願成佛,他發願是超勝一切諸佛。同時他也在『諸天人大眾之中』,就是世間自在王佛當時的學生,這些天人眾等也都給他做證明,他等於是向這些大眾把自己的願詳細的做了一個匯報。『發斯弘誓願已』,這個「弘誓」就是四十八願,他發了這個願之後,由願起行。底下的經文就是講法藏比丘無量無邊殊勝的妙行,他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整個法界裡頭的樣板,最殊勝的這麼一個區域,諸佛都比不上他。法界裡面需要建立這樣的樣板,我們雖然沒有阿彌陀佛那麼偉大,但是也要有這種心。譬如說在我們這地球上我們都需要建立好的樣板,好的小區,就學法藏比丘,他發願,他的極樂世界是整個宇宙裡面最好的,其它的諸佛,他們都派遣這些學生到極樂世界裡來留學,來學習,來成就。成就之後,這些學生還得回到他們各自的國土,回到他們的家鄉,去度化眾生,去復制這樣的一個樣板,在法界當中也建立各自的極樂國土。

  所以我們現在想到要推廣傳統文化,師父老人家也常常這麼說,最重要的你要建立一個模范區。過去老人家在他的家鄉廬江湯池做了三年的試點,做得很成功,就用《弟子規》,用傳統文化裡面的儒家這個根,竟然就能夠把這四萬八千人口的湯池小鎮能夠建設成和諧社會的這樣的一個亮點。所以整個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很多的大使要來這裡參觀,世界都為之感動。像這樣的小區,如果由國家來推動,有心人士一起來支持,把它做成功,而且能夠持續的做下去,我們相信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並不遙遠,只要真干。

  所以阿彌陀佛在這裡他就給我們做出榜樣,他發了願要做,最重要的底下就得修行。如果不修行,願就落空,我們關鍵是看他怎麼修行,我們自己也得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你看,他這裡講的,「發斯弘誓願已」之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就是阿彌陀佛殊勝妙行的依據。他「住真實慧」,這個慧是智慧,智慧哪來的?我們看師父老人家這麼有智慧,他的智能從清淨心中得來。像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智慧,智慧是從你的清淨心、平等心裡面得來的,如果我們心裡不清淨,很多胡思亂想,很煩惱,這就沒有智慧。或者不平等,待人不能用平等心,有高下的心,有愛憎的心,這些都不是平等,就沒有智慧。所以智慧,怎麼樣住真實慧?你要住清淨心,住平等心。咱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喜歡看別人的過錯,這個人又不是,那個人又不是。你看,當看到別人不是,實際上是自己最大的不是,為什麼?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都給破壞了,自己破壞了清淨平等,那叫業障,這個是造業的根源,所以我們學佛就從這裡開始學。

  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的人不看世間人有什麼過失。不看,不是說看不見,別人有過失,都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那沒有智慧,不是這個意思,是什麼?你看到了,不把它放在心上,見如未見,這叫不見。心裡清清楚楚,他是在犯過失,但是你不會想,「這個人真壞,造這些罪業」,不想這些念頭,只是第一念看到了,很清楚,不起第二念的這些分別執著。凡夫確實很難做到,起了第一念肯定起第二念。譬如說今天我還跟一位同修聊,他說他想起心動念做一件好事,為了社會大眾,這個好事他要去做。第二念他會想到,我做這些好事有什麼好處,會給我帶來什麼壞處,他第二念叫妄想分別執著,第一念是真心,你為人,你沒有自己。咱們凡夫就是保持不住這第一念。如果你第一念保持下來,那你就是菩薩,你就是為別人不為自己,偏偏我們馬上就會落下第二念,自私自利就來了,好像對自己有利的才去做,對自己有害的,哪怕是對眾生有利也不做,這是第二念就不能要。

  所以我們看人也是,第一念看到人有過失,這是很清楚的觀照,可是不要起第二念去判斷,這個事他做的真可惡,這個人是個壞人,我很討厭他。這些念頭跟著連續的出來,那就是妄念,就不是真心。我們不起第二念很難,凡夫老愛動念頭,老愛打妄想。古聖先賢教我們一個好方法,就是看到別人有過錯,立刻第二念你馬上想回自己有沒有這個過錯。見人善,我們思齊;見人不善,即內省,馬上反省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過錯,就不去看他,反觀自己。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反歸到自性上,這種方法好,我們要去練習。念佛人有個更妙的方法,看到什麼東西就是馬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上來,什麼念頭都給它打下去了,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人我是非,沒有那些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真修行。

  住真實慧,底下是「勇猛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不雜,這叫精進。精進很重要,我們能不能得到清淨平等,關鍵看我們能不能精進。有的人說我挺精進的,我一天到晚,你看又念《華嚴》、又念《法華》、又念《楞嚴》,又參禅、又念咒,一天到晚都忙得很,夠精進的,怎麼我的清淨平等覺都得不到?那是你沒精,你就不叫精進,叫雜進,叫亂進。真正精進是一門深入,就干一門,專。我們現階段就是用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這叫專,再多都算夾雜。再多一點,你可以專修淨土,可以涉獵淨土的其它典籍,但是可不能再多,再來一個什麼禅淨雙修、密淨雙修,甚至禅淨密三修,那行了,肯定清淨平等覺很難達到。我們說老實話,我們這個根性真的是這樣,你學多了,心力都分散,你這分散了,妄想就多,不能精進。所以我們師父提倡一門深入,你可能還不用那麼累,不用那麼忙,但是你的效果會更好。

  真正精進的人是什麼?連經都不看,就是一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底,那個叫真精進,什麼都不夾雜。但是我們現階段還不行,為什麼?我們念阿彌陀佛還會夾雜,你不信你念念看,念一個小時,你看看打多少妄想?阿彌陀佛佛號你看裡頭夾雜多少妄念?可能不用一小時,就給你十分鐘,你這十分鐘下來,你算算你有多少妄念?大家可能比我好一些,我就很差,十分鐘裡面念佛都妄念簡直都沒算過數,很多,夾雜。夾雜怎麼辦?那就得依靠經典,因為對這個法門還是有懷疑。你不要以為說我真信了,我信得很真了,其實還是有懷疑。如果沒有懷疑,你肯定不夾雜,你的功夫肯定就成片。你沒成片,就說明你還是有疑,還是有夾雜。所以我們在教理上要把它弄得很通,愈深入愈好,《無量壽經》就一遍一遍的學,這叫精進。我自己就立定決心,用十年專干這部經,其它都要放下。我相信用個十年功夫,大概這個佛號能夠成起片。即使我們根性再差,你用這個方法用對了,都能成就。我就給大家做示現,希望大家看到我就有信心了,為什麼?我這種根性的人還能成功,那你們個個都能成功。

  我真的是下根人,為什麼?妄念特別多,別看到你在世間拿了博士,當了教授,那才叫下根,為什麼?那種人妄念最多,懷疑最多,所知障最重,受的污染最多的就是我這種人,不老實,真的不老實。我給大家介紹過,我聽師父經教聽了十八年,聽到現在還是,你看就這種德行,還是不老實,還不肯一門深入。我跟大家講過,就是大前天我還去問師父,師父說年輕人就得學文言,一百篇古文得背好,將來你能做帝王師。我心又動了,是不是我也得去背古文?還去問師父,師父不回答我,讓我自己回去悟,我明白了,你還問什麼?還是不老實,凡是來問問題的就是不老實,把道理都給你講得那麼清楚,你還問。師父講這個,你看是對誰說的?對那些年輕人,二十多歲,真正有發心將來弘法利生,能夠紹繼聖賢法脈,想在這個世間有一番作為的人,做帝王師。我想想我沒時間了,我得先拿到念佛三昧再說,其它的都是假的。還傳聞什麼二0一二,屈指一算沒幾天了,要做帝王師,等我去了極樂世界回來再做,回來我准能做,為什麼?我是菩薩,圓證三不退的菩薩,回來你肯定就是帝王師。你不僅是帝王師,你是天人師,這個帳你算算,就得干那個真的,其它的那些能發心的人,我們鼓勵他,確實這個世間需要有人去紹隆佛種,需要有人傳承法脈,我們自己真的先把自己生死了了再說。換句話說,生死沒了,也不能傳承法脈,對不對?所以「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你得知道先後順序,哪個先哪個後。

  所以勇猛精進就是一切放下,就一條心,求生淨土。法藏比丘就在這裡給我們做非常好的榜樣,你看,他是「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他什麼都放下了。所以他教我們淨土法門,他先自己做,你要自己不做到,那你教別人是很難的,誰聽你的?你自己沒證得這個境界,說老實話,沒有資格教別人。像我現在講《無量壽經》,只能是復講,對吧?師父怎麼講我們就怎麼講,那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沒資格講,拿著這個經本,跟著師父的理念照著這麼講,那個感動力不深。你自己真正做到,譬如說你是念佛三昧了,甚至你已經去了再回來,那個感動力就絕不是如此。所以阿彌陀佛在這就給我們先做榜樣,他自己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就是他一心一意去莊嚴淨土。淨土怎麼莊嚴?用清淨心莊嚴,心淨則佛土淨。我們怎麼修清淨心?我們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來修清淨心,這就是莊嚴妙土。所以心地真正到達了清淨平等覺,你的心所現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在外面,就在你心裡。只是我們現在心裡頭充滿著分別執著,充滿著妄念,所以現在現的不是極樂世界,是這個娑婆世界。真正清淨平等覺現前,眼前的境界一下就變成極樂世界。

  底下講修的因證什麼果,講果報。『所修佛國,開廓廣大』,這個「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的建起來不容易,阿彌陀佛,你看他自己原來是國王,把國王捨掉,王位捨去,出家修道,做法藏比丘,然後修得很精進,在世間自在王如來會下是最優秀的學生。他發的願也非常的殊勝,請他的老師給他講解,講解了千億歲,他看到了老師所示現的這些十方諸佛國土,從中攝受莊嚴的部分,又用五劫的修行成就這樣的大願,然後把它分享給我們。最後還要用無量劫的修行來保任,積功累德就是他在保他的願,保任。所以這個極樂國土真正是不簡單修成。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這個開廓廣大,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廣大是我們沒辦法想象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也是不可能算得出來,經裡面後面就講到,咱們這個世界智慧,就是跟著佛的弟子裡頭智慧第一的、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一晝夜就能夠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的數目,讓他這樣的人,多少?很多很多,十方世界眾生都變成像目犍連這樣的人,用這些人的智力共同推算極樂世界有多少人數,「千萬分中不及一分」。這極樂世界人數多少?真叫不可思議!人數這麼多,當然那個地方,那個區域,那個面積,那是開廓廣大、不可思議。

  『超勝獨妙』,「超勝」是超越一切諸佛國土,「獨」就是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獨一無二。「獨妙」,妙是殊勝,太美妙的國土。這裡講的超勝,在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裡面就講到七樁事情,就是從七個方面講如何超勝,第一個超勝是講法、報、應化三身為一體,這個很超勝。你看,在像咱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他的法身我們見不到,你見了法身你就成佛了,你沒見到。他的報身你也沒見到,他報身是無比廣大莊嚴,我們沒見到。我們只見到他的應化身,那就是悉達多太子十九歲出家,出家之後學道十二年,最後成佛,成佛之後,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三十歲悟道,到七十九歲入滅,這一個過程都是他的應化身,這個我們能看得到。所以我們只見他三個身裡頭一個身,其它兩個身見不到。但是在極樂世界是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一體,你見了一個身就是三個身同時見到,這個是很微妙。其它的世界,諸佛國土裡面也沒有見到。

  第二個超勝獨妙是指什麼?就是佛的光明壽量超過一切諸佛,所以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光佛,也叫無量壽佛,他的光壽真的是無量的。光是指空間,壽是指時間。阿彌陀佛他所教化的區域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是光明徹照,那是絕勝諸佛。阿彌陀佛的壽量也是不可計數,也是勝過諸佛。

  第三個超妙是指阿彌陀佛度眾生方法的巧妙,也是一切諸佛不能比的。他用什麼方法來度眾生?他度眾生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其它的法門都比較的復雜,你要學也都費一番功夫,不容易。像學禅、學密、學教,一個需要有相當的根性,禅宗接引的是上上根人,六祖大師講,你要是中根,或者甚至上根,都沒指望,你要上上根。我們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是上上根的?至少我不是,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我是下根。你們比我再好,也恐怕只是中根或者上根,上上根我估計找不到。教也是要很長的時間,你要學教,你要真正十年、二十年鑽研經典,還得一門深入,還未必能得大開圓解。可是這句彌陀名號這是最容易,第一個它很容易念,阿彌陀佛就四個字,誰不會念?誰不能念?不管你有文化沒文化,你都能念。甚至你是個啞巴,你念不出來,你心裡也能念,你聽著阿彌陀佛也能念。你要是聽都聽不到,你看著阿彌陀佛四個字你也能念,它就是這樣的簡單。但是它的成就是不可思議,一個很快速,《彌陀經》裡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哪個法門比這個更快?快的一日就能成功,慢的七日也能成功。當然我們也話說回來,有的同修說我可能念了七年了,別說七日,七年都念下來了,好像都沒成功,為什麼?是什麼原因?原因不是在這個法門的問題,是在什麼?自己的問題,自己沒真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放不下,放不下你就不能怪阿彌陀佛不來接你,你自己不肯去。你要真肯去,真放下了,哪能說不能去?所以這麼多法門裡面,這個法門真正是超勝獨妙。

  第四個超勝獨妙的意思,是五乘同入報土,五乘是講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實際上也包括三惡道的眾生。九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夠依這個法門平等入阿彌陀佛的報土,也就是都能夠圓證三不退。報土誰能入?實報莊嚴土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入,證了三不退的菩薩才能入。像我們這些一品煩惱都沒斷的凡夫居然念幾聲佛,也能夠入阿彌陀佛的報土,享受法身大士的地位,還不止法身大士,初住就算是法身大士,我們去了極樂世界相當於七地以上的菩薩,那就高得太多!十住、十行、十回向,才到十地,初地到七地,一下就超越這麼高,這個在其它法門裡聽都沒聽過。所以很多菩薩都不敢相信,能有這麼便宜的事嗎?這個法門真叫做難信之法,難信但是很容易修,你只要真相信了,你修就成功,所以這個獨妙。你到了極樂世界,經上講是有三輩九品,有四土,那個是什麼?佛對我們方便說法,讓我們還能夠容易理解一點,要不然一下告訴你,去了極樂世界真的就是平等,你現在一下就變成圓教裡頭的七地以上的菩薩,真的說老實話,你自己不敢相信。所以佛講四土三輩九品給你聽,你想,極樂世界還有這些不同的階級,我們這種人可能是到下品,像到凡聖同居土,這個你就容易理解。實際上你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有沒有這個念頭?你不會有這些念頭,這些念頭都叫妄想分別執著。你還想我現在是在凡聖同居土,那些大菩薩是在實報莊嚴土,你還有這些念頭,不可能,到極樂世界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心是絕對清淨絕對平等,連什麼四土三輩九品這些意念都沒有。這等於真的是平等,你下下品往生,跟上上品都是平等,在受用上是平等,在你的意念上也是沒有任何的分別。所以那個世界真叫平等世界,佛法界。這個法門,平等成佛的法門,一點都沒錯。

  第五個超勝獨妙,是講一切眾生能夠頓超證入一乘法門,這一乘就是一佛乘,剛才提到的平等成佛,《法華經》裡講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了一乘法之外,沒有其它的二乘、三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真實說就是一乘法。《法華經》告訴我們一乘法,道理我們能明白,但是你要證入就不容易了,告訴你,你現在「叭」就能成佛,立地就能成佛,你能成嗎?像龍女那樣八歲就成佛,說時遲那時快,牠搖身一變就是佛,你能嗎?你不行,理上雖通達,事上沒辦法證入。但是到極樂世界,理通了,事也能成就,這個法門才真正是一乘法,不光是在道理講是一乘,真正事上你也是能夠修成,凡夫也能夠當生成佛,這是超勝獨妙。

  底下第六個超勝獨妙意思是講,往生的正因是易修易證,就是修因是很容易。要往生淨土,本經有提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這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往生都是這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難不難?不難。什麼叫發菩提心?就是你真信了,真發願要求生淨土了,這就叫發菩提心。這個問問自己就知道有沒有發,你到底真願不願意去往生?你真願意去,你就發菩提心。還有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老念著阿彌陀佛,不要讓佛號中斷。現在功夫很差,不要緊,功夫差一些慢慢再練,但是你真願意往生,哪怕是功夫差一些你也能去。蕅益大師講得很具體、很明了,「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全由信願之有無,就是不看別的,就看你有沒有信願,甚至不看你念佛功夫的高下。念佛功夫高下決定你往生之後品位的高下,念佛功夫深淺,決定品位高下,不決定你要不要往生,能不能往生。所以有的同修說,我妄想很多,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恐怕也不能去了。他自己沒信心,他這麼說,你只好點頭,是啊你不能去了。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自己都不信,你肯定就往生不了,對不對?你說,我即使現在念佛功夫差,我也一定相信我能去,我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來,我就豁出去了!反正念佛我就盡量念,念到最後臨終,你真正發了這個決定心,功夫差點也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明白,你就不要打退堂鼓了。

  第七個方面超勝獨妙,是講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那個果報太高太快,難以讓人置信。我們現在是業重凡夫,煩惱具足,業障深重,可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了,你竟然就跟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種大菩薩在一起為伍,平起平坐,現在我們天天拜他們,將來你跟他平起平坐,你看,這是不是這個果報太高了,我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正超勝獨妙。所以這七個方面講超勝獨妙,都是給你講個大概,詳細的說那說不完的,你要到極樂世界才知道怎麼個超勝獨妙法。

  底下經文講『建立常然』,「常」是永恆不變。在極樂世界一切都是永恆不變的,人是無量壽,絕對不會有生老病死,極樂世界就跟我們這世間完全不一樣,我們這世間,小孩生下來,從小長大它有個過程,長大了慢慢就衰老,最後死亡。極樂世界它不是說,去到那就像我們這小孩慢慢長大,沒那個事,一去到極樂世界化生,蓮花化生,你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平等,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平等,你的神通、道力、智慧、說法度生也跟這些菩薩們平等。它沒有變化,「建立常然」,也不會衰老,更不會死,無量壽。我們這世界是生老病死,那是很可悲,但是又無可奈何,一切萬物都有成住壞空,哪怕星球它也有毀滅的一天,地球它也有成住壞空,現在的地球大概是四十六億年的壽命,已經是到中年了,以後肯定會爆炸,會消失,這都是我們這世界的景象。極樂世界它就殊勝在此地。

  從理上來講,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為什麼會有成住壞空?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它就能現,但是我們這世界又有識,識就把所現的這些景象就變了。所以從唯識的角度來講,所謂是見相同源,就是見分和相分都是同一個根源,這個根源是什麼?自證分,自證分是我們的自性,可是自證分裡頭它經過見分它就會產生變化,就變出相分。所以那個見分和相分,完全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的產物,那叫唯識所變。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會無常,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因為我們的妄想心是無常,這個根源本來就無常,所以無常的心當然就變出無常的境界。

  但是極樂世界就不一樣,極樂世界它是唯心所現,就沒有唯識所變,它沒有妄想心,極樂世界的人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念佛不斷,他的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他只是真心在作用,所以自證分它所現的相就是不生不滅,建立常然的相。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學著去修行,修我們的常心,我們希望淨業常然,就要把我們這個心永遠安住在佛號上,什麼時候忘了,什麼時候就得收回來,又回到佛號上,慢慢去練,練到最後不讓它中斷,你就能夠見到常然的世界。

  『無衰無變』也是講極樂世界的果報是不可思議的,它沒有衰變,那都是什麼?因為清淨心所感召的這麼一個境界。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先看到這。這裡講到『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你看法藏比丘發了願以後,還用「無量劫」來修行,來保任,所以修行真的發長遠心,我們現在講的要有恆心要有耐心,就是你修這個法門是最快速成就的,最容易最簡單的,可是你也得要耐心,你念這阿彌陀佛,你想念成功,那都是要有一個三年五載。如果不能夠有那個恆心、耐心,怎麼能成就?法藏比丘在這給我們示現,他是修無量劫。「積植德行」,積是累積,植是培植,德和行要不斷的累積、不斷的培植。

  積植德行具體怎麼講?底下幾句經文講到,『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兩句可以說是修積德行的根本。《金剛經》裡面講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這兩句經文,「不起貪瞋癡欲諸想」就是如如不動,內不動心;「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外不著相,這叫真禅定。六祖惠能大師他教我們修禅,不是教我們光在那盤腿面壁,更重要的是你在一切境界裡頭修你的不動心、不著相。所以真修行,就是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到六塵境界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能夠不去攀外面的境界,你不著那個相,而你能夠反觀,反回來,把六根收回來,這個就是真修行。即使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六塵境界很污染,但是它是污染,你可以不著相,你可以不被它污染,你把六根收回來。這個不著是講心上不著,不是說事上不著,事上可以去跟它接觸,接觸的時候能夠保住不動心,不起貪瞋癡欲這些念頭,那就是修行。

  所以有同修他們也很難得,聽到淨土法門,就很想找一個很清淨的地方,去專修專念佛,想法是很好,可是找了一處覺得不滿意,又找一處還是不滿意,結果換地方換了好幾個,還是沒能安心念佛,這是什麼道理?這是他外著相、內動心,老在外面去找,實際上你的六根都在攀緣外面的境界,對不對?你想說我找個清淨的環境,那你這六根還攀緣那個清淨的塵。你說我眼不要見到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到山林裡面就看到花草樹木;耳不聽那些嘈雜的聲音,只聽到鳥叫,你這個是不是也在攀緣六塵境界?眼攀緣那個清淨的樹木花草,耳攀緣那些,你不攀緣那個車的喇叭聲了,攀緣山間的那種寂靜聲,那個鳥叫聲,還是攀緣六塵境界,還不是修行。修到最後,即使你覺得心很清淨了,未必是成功,在大都市裡再轉兩圈,又墮落了。

  這個問題我原來都沒搞通,我跟師父還曾經請示過,而且不止請示過一次,說很想趕快成就念佛三昧,找一個深山老林裡面去靜修,靜修之後,等我念佛三昧了,我再出來廣度眾生。師父是希望我能夠弘法利生,鼓勵我。我說我現在還不是弘法的時候,先得成就念佛三昧。所以就真的想找,找那深山老林。師父就批評我,說等你找到那個地方修,你修成了,恐怕這世界就毀滅了!我就能聽出師父老人家很慈悲,希望多一些人來弘法,能夠勸化眾生回頭,不要等到這世界毀滅了你再出來弘法,那給誰弘法?但是我當時還不明白,我說不是佛講過嗎?不先自度而後度人者,無有是處。現在我們都知道自他不二,我們自己把自己度了,也就是度人。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我就跟師父問。師父就跟我講,既然自他不二,你度他也是自度,對不對?你還是有二,你以為自己沒二嗎?你有二,你那也不叫自度。

  這個富有玄機的問答後來讓我真的覺悟了,其實真的,真修行,不是離開你現在的境界,別求什麼好環境來修行,不是。要訣就在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你就能夠覺悟,你就能夠不受六塵境界的染污,不生貪瞋癡欲諸想,這叫真修行。所以師父煉我,香港這是花花世界,他就把我提溜到這,看你還想不想深山老林,讓你每天都見這個花花世界,你能夠在這花花世界裡頭修你的清淨心,你這才叫修成,那個功夫才是真實。你到深山老林裡面修成了,未必是真實,說不定還會修出很多煩惱,這個我們要懂,所以這個境界隨緣就好。現在我們就是這個緣,跟香港有緣,就來香港,好好的待在這,自己沒有自己要想求哪裡,想求就求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你換什麼地方都是濁苦,五濁惡世,只是哪個地方更濁一點,哪個地方少一點而已,境界上咱們就不去攀緣,就在你自己的本位上,就在你現在現實生活的環境裡頭去修行,修你的清淨心。牢牢記住這兩句,「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裡面,都要學著不起心動念。在順境不起貪心,在逆境不起瞋恚,你這是修真功夫。

  所以這個貪,貪是根本,你沒學佛之前,貪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現在學佛了,又貪一個好環境,貪深山老林的清淨世界,統統都叫貪,心外求法。所以不貪不瞋都是在境界裡面去磨煉,把它磨掉,在逆境裡面斷你的瞋恚心,你不在逆境裡面考驗自己,你怎麼知道你自己瞋恚心斷了沒有?一定是有人來罵你,原來你也會罵他,現在不罵了,不罵心裡還會很生氣,那還沒有斷,什麼時候心裡都不生氣了,若無其事了,這個瞋恚心就斷了。不是說沒人罵你的時候你不生氣,那怎麼能說你斷瞋恚心?只是沒人罵你這個緣。所以一定要在境界上去自己接受考驗,你才真叫斷煩惱。包括欲望也是,欲望是境界在面前,你能夠不動念頭,不動欲念,那這叫真斷。當然欲望這些境界我們平常盡量的遠離,因為確實不容易斷,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咱們不要故意拿這些境界去考驗自己,這個不保險。譬如說,年輕人考驗自己到底色欲斷了沒有,故意去找女孩子,那你根本沒斷,見到這些境界盡量的遠離,但是遠離的同時我們實在不能離開,我們也不去攀緣,不去心外求法,安住於現前,守住自己的心。

  底下經文講,『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先看這一句。這個「但」字講的就是很專一,真叫一念單提,阿彌陀佛在這給我們示現,專念諸佛,念佛。「但樂憶念」,樂就是很歡喜、很愛好。他愛好什麼?他愛好念佛,跟一般人的愛好就完全不一樣,所以你看自己修行的功夫到哪,就看你自己愛好什麼。過去沒學佛,愛好世間五欲六塵,學了佛,五欲六塵可以淡一些了,但是那種種愛好還是很多,譬如說還愛好,這麼說,愛好弘法利生。我原來也是有這個心,我都是講我自己,愛好做慈善事業,愛好修種種的法門,讀很多大經大論,你學了佛還有這些愛好。比起人家法藏比丘來講,都是差一等,人家愛好的是「憶念過去諸佛」,念佛,所以所有的善裡頭什麼是最大的善?最大的善無過於念佛,你念佛方能成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見了佛你肯定成佛。所以阿彌陀佛在這裡給我們示現愛好念佛。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最好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令間斷。這裡念,前面有個憶,憶念,憶念是他有心,心在那裡念著佛,想著佛,心裡頭真有佛,這個很重要。念,念字上面一個今字,下面一個心字,現在的心裡頭真有佛,那就叫念佛。

  我們如果是口裡有佛,心裡想著其它的東西。譬如說我們師父以前遇到一位同修,年紀挺大了,她跟師父講,說我現在什麼都放下了,就是孫子沒放下。天天口裡還老念著佛,但是心裡念的是孫子,口裡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是孫子、孫子、孫子,所以她愛好憶念的是孫子,不是阿彌陀佛,這就不能往生。所以什麼時候把她的心裡那個孫子變成阿彌陀佛,那就能往生。所以心裡真有,她口裡可以沒有,她口裡沒有老念孫子、孫子、孫子,心裡真有。我們就在這方面去體會什麼叫念。再看下面經文: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谛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這裡講到修真功夫了,『行寂靜行』,「行」是行為,一切行為裡頭以寂靜最可貴,「寂」就是清淨,「靜」是沒有妄想,如果我們心裡有妄想、有煩惱,心就不寂靜。就好像湖水,如果是寂靜的話,它能夠影現萬物,照得很清楚;假如有風來了,波浪起來,就不寂靜了,就照不清楚。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來行寂靜行,如何來修?是不是一定要離開現前的境界才能修?不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你修佛就得在你現前的這個境界上,世間事你該做的還得做。你該敦倫盡分的,你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做父親的就得把父親做好,做母親的就得把母親做好,扮演好你的角色,這都是世間事,你不能夠放下,該做的一定要去做,盡你的義務。《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的,「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就是你世間事你可以照做,但是不要有世間意就好,你不要執著在裡頭,你不要在裡面生煩惱、生貪瞋癡慢,這個心就能寂靜。做,很努力的去做,心是清淨不染,一心只向往著到極樂世界去。

  『遠離虛妄』,什麼叫「虛妄」?可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眼前的萬物全是虛妄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虛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時時刻刻提起警覺心,知道眼前的境界是虛妄,不要去執著。該做的事情當然要做,但是你明知它是虛妄的,你是為了敦倫盡分,在這世間做一個好樣子。譬如說你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要不要賺錢?當然你要去賺錢,因為你要養活家裡人,你要交稅,你要履行你的社會責任,員工也要你養活。但是你知道,這些都是虛妄,不管掙多少錢,你一分錢都帶不走,別說錢,你身體都帶不走,全是虛妄的。所以你在做生意的時候,你就不能夠造惡業,造惡業,惡業能帶得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就不能造那個惡業了。什麼叫惡業?你做生意當中有殺生的,那是惡業;有偷盜的,譬如說偷稅漏稅,這就是惡業;有關邪YIN的;有妄語的,做生意的妄語可能特別多,坑蒙拐騙,這些東西都不能做。做了,你知道,什麼都帶不走,只帶走一身惡業,何苦來!所以你知道這個虛妄,你就應該遠離,遠離惡業,要修善業。你做生意為什麼?不是為自己利益,是為了能夠造福一部分的人群。你能夠在商界裡頭做一個守法的商人,做一個能夠奉獻於社會,我賺的錢都拿去布施,幫助窮苦的人民,甚至能夠扶持正法,你就是商人裡面的模范,商人裡面的菩薩,就很有意義,那你就有功德。你看,在虛妄當中你能修出功德來,這多好!所以真明白這個道理,就不難做到放下那個爭利的念頭。

  我剛剛去了上海參加一個企業家論壇,在論壇上也不少的企業家提到,「經商我們不能夠不講利,我們是需要利」,好像如果不求利,就不能夠經商。我在這個論壇上還問,這些企業家們來的人也不少,大概也有三百人左右,我問,你們做生意的,如果是為了義不為利,請舉手。一看,沒幾個人舉手。為什麼大家不敢舉手,不敢真正為了義去做事?就是道理沒明白,不知道這是虛妄。你真正知道它是虛妄的,你才敢放下,因為你得也得不到,虛妄的,得失只是你的妄念,你根本不可能是真得到什麼。要說得就得到你的惡業,除了這個外,什麼都沒得到,就像做一場惡夢一樣。你要是為了義,你修的是福,修的是善,你得到的這個善業能讓你下輩子提升,而且你為了義,那個利會更多。

  譬如說你布施,財布施就有財富,你做好事就有好報,那就是利。你為了那個利,說老實話,你能不能真得到?那還看你命裡有沒有。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不得,你所得到的那個利,用種種的坑蒙拐騙,偷稅漏稅這種不法手段得到的利,還是你命裡該有的,而且因為你用這種手段把你命中的福給折損了,你不僅得不到利,你反而損了利。就好比你這一生可能有一億元的福報,結果你用這種手段你得到五千萬,還很美,說我都有五千萬了,不曉得你另外五千萬都被你折損掉。所以真是「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樂得做君子是什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他就冤枉做了小人。真把這些道理參透了,下次我問你你就敢舉手了。何必要做小人的商人?為什麼不做個君子商人?真正做出有益的事情,反正都是虛妄的,你隨緣行善,積功累德,做為你往生西方的助緣,不是很好嗎?所以遠離虛妄了,你才能『依真谛門』。

  我舉經商一個例子,其實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我們在這個世間真的要游戲人生,有什麼可執著的?所以很多人對我還挺贊歎,說你真了不起,教授也不當了,說放下就放下了,年紀輕輕的,把前程都可以放下。其實你真明白了這些都是虛妄,你也就很輕而易舉的放下,說放下也沒什麼東西放下,都是虛妄的,對不對?你真有個東西放下那還是真的了,虛妄的,放下了那個也是虛妄。但是你這一放下,你就得到真的了,「依真谛門」,真谛是什麼?真理。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你就有更深的認識,你放下一分你就能看破一分,看破就是更認識清楚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你在這個世間到底要想干什麼,知道你這一生的使命,你清楚了,原來是懵懵懂懂、胡裡胡塗做人,現在一放下,不用放很多,就放下身外物,你馬上就能夠明白多一分。然後繼續放下,看破一分,繼續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又幫助你看破一分,就不斷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最後到成佛,就是你全看破了,全放下了。所以真谛門,一定要我們把握住,真谛是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谛,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這是真的,真谛。所以依真谛門,那就是靠在阿彌陀佛上,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真正的真谛門。

  『植眾德本』,你能夠遠離虛妄,依真谛門,你就能夠去修植「德本」,德就是善,善之本,善之根,就是善根。世間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癡,這是世間善根。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這些就是德本,你能夠一心念阿彌陀佛這個萬德洪名,你就在修植德本。所以「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一直念下去,你這個德本就修好了。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計」是計較,我們在生活當中,修行當中,都會有苦,你生活衣食不足,或者是天災人禍,這都會給我們帶來苦難。尤其是現在這個世界,災難特別多,氣候又反常,夏天很熱,冬天很冷,這都是苦,你得忍著,不忍你活不下去。還有修行上的苦,也要去忍受,這個苦,修行上你也得吃苦才行。譬如說每天你得拜佛,做功課,得念經,一開始覺得挺枯燥的,就很想偷個懶,休息休息,那你得咬著牙干,不能夠懈怠,精進,這都是苦,要去忍受。過了這個關,你就提升了。你要念阿彌陀佛也是,你想真正求一心不亂,打一個佛七,真正的佛七可不是一般道場裡講的那個佛七,晚上還睡覺,念個兩個鐘點佛,下來休息休息,跟人聊聊天,雜心閒話,那很難成就。真正的佛七,那就是一句佛號不間斷,甚至晚上都不睡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至若七日,這是不包括睡眠時間,不能睡覺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就跟我剛才說的我爺爺那樣,真干,他干一天,你試試看,你都是有苦受。我自己有一次在家裡自己打佛七,跟幾個同修一起,關起門來,我就自己晚上不睡覺,七天七夜,真的做到不倒單,當然妄想是很多,瞌睡還是有,瞌睡也不能睡,起來拜佛,起來繞佛,真干。這一七下來,功夫沒成片,再來第二七,再來第三七,一直念到功夫成片為止,你有這樣的忍力,你就能夠成就。所以這個就是要不計眾苦。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段經文還沒講完,等下一次再跟大家來一起匯報。明天我要代表師父去參加斯裡蘭卡有個世界的佛教大會,代表師父去做一個發言,去大概四天時間,十八號再回來繼續跟大家匯報。今天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二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