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六頁,第四行中間開始看起: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

  先看到這裡,這一段是接著前面,講法藏菩薩他的修行所得到的果報。修因必定證果,證果的時候,我們還要修因,不能夠滿足於自己的果報。法藏菩薩前面經文講的,「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是修因而證得殊勝的果報。這裡所講的『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這是講法藏菩薩曾經做過的這些人的身分,扮演過不同的角色。

  這裡所列舉的都是世間福德之人,很有福報的。「長者」,在佛教裡講的長者他是有條件的,不是一般人都能夠稱長者。第一個他是有大富,家財萬貫。第二個他有大智,除了有福之外他還要有智慧,他能夠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不會迷惑顛倒,這是大智慧,是學佛的人才有這樣的大智慧。另外他還有大德,真正有德行,心心念念想著幫助苦難的眾生。他不是自私自利的,自己享福就不顧眾生疾苦,這樣的人就不能稱為長者。所以長者是尊稱,對有福有德有智慧的人的一個尊稱。「居士」是指居家學道的人,就叫居士。這個士在中國古時候是專門對知識分子的稱呼,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士排在第一位,為什麼?因為士他們讀聖賢書,明理,可以在行為上做社會的好榜樣,所以士在中國古時候特別受人尊重。在古印度亦復如是,居士特別是指學佛的人、學道的人,這些人有道德有學問,但是不一定有財富,他跟長者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德行、學問、智慧跟長者可以相等,但是福報就不如長者來得這麼殊勝。

  人的福報都是前生修來的,財富是因為前生有財布施,施財才能夠得財,如果我們前生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那就很難有富了。智慧是法布施的結果,前生喜歡跟人講經說法,喜歡幫助別人覺悟,這樣他就有智慧。還有無畏布施,前生有無畏布施,這一生有健康長壽。如果前生無畏布施少,甚至會傷害眾生、惱害眾生,這一生就會感得身體不好,多病,衰弱,甚至是未老先衰,這個原因就在於沒有無畏布施。所以我們很想希望得到智慧、得到福報、得到健康長壽,那你要認認真真的修三種布施,絕不能夠反其道而行。所以我們希望得到富有,現在就要開始認認真真的修財布施,自己的受用,生活的享受要降到最低的限度,多余的部分要拿出來供養眾生。這世上貧窮受苦的人還是很多,我們不能夠自己貪圖享受,而忘記了這些受苦的人,特別是我們學佛者,更要做一個好的表率。自己如果還在工作,有一份收入,最好你自己做一個規畫。

  我過去在留學的時候,在美國讀書念博士,有全額獎學金,一個月八百美金的收入,還算不錯了,這些錢在美國當然不能夠生活得很好很富裕,但是起碼是過得去了,積攢一點自己買個車都沒問題。可是我當時沒有買車,我是騎自行車。八百美金,我每個月寄給我父母三百美金供養他們,剩下的五百美金當然生活就得非常節約了,八個同學一起租一個房子,冬天我們不開暖氣,夏天不開空調,房子也是在貧民區,離學校也很遠,那個房子最便宜,然後每個禮拜搭同學的便車到超市去買菜。美國買菜那得開車去,不像我們中國農貿市場就在家附近,那個就方便,去超市得開車,我沒車,就搭同學便車,一個禮拜只能去一次。去的時候在超市裡頭,我是不看要買什麼菜的品種或者是質量,我只看那個菜的價格牌子,看看哪個價格最便宜我就挑那樣,所以買菜是最輕松的,因此天天就吃胡蘿卜加包心菜,或者是包心菜加胡蘿卜。後來才知道吃這兩樣很健康,很有營養。冬天的時候很冷,雖然我住的地方是美國還算是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可是冬天也能下小雪。實在冷的時候,我不捨得買棉被,我是從國內帶出去的一張毛毯,冬天冷的時候怎麼辦?把所有衣服穿著睡覺,還不夠,大衣也壓上來,還不夠,把書本也壓上來,就這樣過冬。

  自己每個月再節省一點,還能夠每一年買張飛機票回來探父母。每次回來探父母的時候,當然也必須買些禮物,分給父母和親人。我常常都是回家的時候,自己沒什麼東西帶,全都是帶些禮品,另外是帶法寶。那個時候,我是一九九五年出去留學,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年這是讀書期間,那個時候光盤還沒出來,我在美國,因為國內的法寶很少,不像現在那麼廣泛,我帶的是錄音帶(卡帶),帶一整箱。因為那時候行李是三十二公斤,我是把這分額用滿的,全是帶法寶,有一次還帶了一個專門做卡帶、復制卡帶的機器,帶回來給這邊的同修,讓他們來流通法寶,自己還剩余的錢我也參加印一些法寶。

  另外我在大學裡面跟那些華人的同學留學生,組織他們每個禮拜在一起來學習,我沒什麼錢,只好買一點飲料,買一點零食,大家邊座談,邊有點東西嚼嚼,供養,這是什麼?財供養。當然更有法供養。當時我還對這些同學們練講,我講一點孝道的經典跟大家分享一下,那是法供養。所以自己的生活把它降到最低的程度,有多余的盡量的布施。那個時候因為沒什麼錢,怎麼去布施?譬如說我們可能一、二個月才能到中國的那種食品店,外國的中國食品很少,什麼罐頭,那是中國運來的,還覺得挺稀罕的,一罐搾菜都好像挺寶貴的,我們買多幾罐,一人送一罐,財布施。當時我自己有時候常常跟人家做飯,請大家也吃吃素,鼓勵大家吃素,做幾樣好菜招待大家,招待一些自己的同學、朋友。不過我做菜用的鍋是那些師兄畢業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要了的高壓鍋,高壓上面的閥門都沒有了,那個不高壓的高壓鍋,我把它撿回來,用來炒菜,用來煮飯煮湯,用了四年,直到我博士畢業,才把它捨棄。

  所以這樣回顧這麼走過來的路,其實現在想起來很甜美,為什麼?沒有浪費自己的福報,要積功累德。所以很多人羨慕說我很有福報,能跟著師父老人家,天天跟著學習,家裡父母、爺爺奶奶老人他們都沒有後顧之憂了。之前我還是在美國的大學教書,在澳洲的大學教書,我有八年的教齡,別人看來你年紀輕輕的怎麼都當教授了?好像福報很大,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你要修,學了佛之後得拼命修,忘我的去布施,那你可能才能換取一些這樣的福報。所以千萬年輕人不能享福,享了福以後沒福就苦了,沒福的人是什麼?貧窮,另外自己的身體也不健康,另外很難遇到善知識的緣分,都給障礙住了,那就沒福了。

  好像我們給一位同修助念,這同修是在香港,結果香港因為法律規定,重病號不允許外人見面,只能夠進去見半小時,助念只念半小時你說怎麼念法?得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守候在身邊,我這想這是沒福報,別人想給他助念,這勝因緣就不能接得上,全給障在那,這是沒辦法,自己得修,你才能感召到好的福報。

  所以三種布施,努力的修,你三種果報就殊勝,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現在就全部都布施掉,我原來還工作,還掙錢有收入,收入還算比較可觀,全部都布施掉,財產收入都沒有了。現在全心全意就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當然我這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還在慢慢的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進行。但是心是定的,下定決心這一生就走這條路。我們知道前途是無限光明,為什麼?我們現在三種布施拼命的做,財布施,雖然我現在沒有外財了,銀行賬號都關掉了,沒錢,那我們修內財布施,內財是用這個身體為大眾服務。每天認真的學習經教,講經教學,這就是內財布施。師父講,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更殊勝。法布施那就更是了,天天都講經說法不就是法布施嗎?別人聽到法了,他的煩惱就解脫了,那就是無畏布施。所以我們現在天天專職就干這個事,我想大概中年以後,四、五十歲以後,那個果報應該是相當殊勝的。

  師父老人家講,人四十歲以後的命運全是你自己掌握,你四十歲之前自己的命運那是可能是前生注定,你前生修積的福,你的祖宗的德感召,你有這樣的福報。可是四十歲以後,主要就是你這前四十年所修的,如果你這前四十年拼命的修三種布施,你後面四十年一定是很殊勝,那個就是靠自己了。所以只要你努力修因,這個果報肯定現前。果報現前了還要注意,千萬別執著了,別著相,一著相就住在那兒了,你就享福了,你就不能再繼續修福,享福的時候福會享盡,享盡了就沒福了。

  你看這些歷史上的皇帝,皇帝的福可不是一生、二生修的,都是多生修積的福報,修到那一世他來享福。有的真的是很大福報,像歷史上最有福報的皇帝可以說是乾隆皇帝,你看他老人家,他的爺爺是康熙,父親是雍正,三代到他,三代都是明君,所以他接管政權的時候,那國家都相當安定繁榮,所以他統治之下,文治武功可以說是清朝最高峰。他那個版圖那可真是歷史上中國版圖最大的,西到裡海,北到西伯利亞,南面到南洋、到爪哇、到新加坡,全是中國領土。現在我們的領土大概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一,乾隆這時候的四分之一而已。所以那個時候可以說是盛極一時,他自己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這個人也很難得,因為他的祖父康熙做了六十年皇帝,他說我不能超過祖父,所以做到六十年他就退下來了,自己做太上皇。所以他自稱為「十全老人」,十全十美的福報。這個人也聰明,又好學,《乾隆大藏經》就是他編的,他讓這些高僧大德來編輯的,重視佛法,重視傳統文化。他自己五代同堂,在帝王裡面可以說是頭等的福報。

  這些福報都是過去生中不斷的修三種布施得來的,可是你得到這些福報千萬不能迷,怎麼會迷?有享福的心這就迷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有福他不享,他這個福報轉手就送給別人,讓別人跟他共享,這樣不斷的捨,不斷的得,得了之後又不斷的捨。中國「捨得」這個詞,你捨不捨得?這個詞很有禅味,問你,你捨不捨得?你捨了才得,這是第一層含義,愈捨愈得。得了之後還得把你得到的捨掉,捨你的所得,第二個層次。不斷的把你所得的捨掉,你不斷的得、不斷的捨,捨到盡了,你得到的是圓滿。佛法裡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成佛了,成佛你得到整個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你一個自己。所以這個捨得二字,不管是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這就是精髓,不斷的修行就是在捨得二字上下功夫而已。我們先從布施身外物下手是對的。

  像佛門的很多大德給我們示現的,就是近代虛雲老和尚,真的是佛門的泰斗。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最近出的電視連續劇「百年虛雲」二十集,我看了非常感動,把一代高僧大德這個德行刻畫得非常深刻。他的修行功夫,當代沒幾個人能超過他。大家敬仰他,肯定供養就很多,他都拿來修寺廟,修了好多寺廟,建寺安僧,讓這些出家人能夠安心辦道。他自己受用是最低的,他自己是行腳僧,真的差不多就是三衣一缽的生活,衣服補了又補,真叫百衲衣,難道他就沒有人給他供養新衣服嗎?肯定有,可是他自己不穿新的,新的轉手供養別人,給那些新出家的人,那沒福報的,就供養他們,自己還是穿舊的穿破的,這都是給我們做示現。

  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也是跟虛老同一時代。你看他的關房那麼簡單,就一張床,一個佛龛,自己穿的也是打補丁的衣服。別人供養他的錢也很豐厚,他全部都拿來印經,他建了一個弘化社。他跟虛老的風格不同,虛老是建寺院,他專門印法寶,流通經典。他一生沒干別的,就是流通經典,印的書非常多。不僅是佛法的經典,還有儒家的、道家的,特別著力於因果的教育,印得最多的三部,《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這都不是佛經,流通量都是百萬冊以上,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些高僧大德給我們做示現,都是這麼大的福報,他那個德行多高,福多厚,從不享,全部把這福報供養眾生。

  所以我們自己想想,何德何能,比起人家這些高僧大德來,我們真的是連提那個草鞋的資格都沒有,我們還在這享受,那叫慚愧!所以縱然還不能做到像他們這些大德那樣,穿打補丁的衣服,也得要盡量的節省,房子盡量的小,不花錢,你花的房錢的租金,你能夠省出一半,你還能印送法寶,這修功德。吃的、用的盡量的簡單,愛惜物品你用得就長久。這一件衣服你好好的穿,穿十年不會壞,這個就是真正修道人,惜福。這是談到長者居士,這長者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都是修來的。

  當然修這些福報,得到福報了,不能夠執著。另外要保持你的功德,保持就要修忍辱,所以布施忍辱,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如果修福報修得很大,但是不能忍,人家對我們有侮辱,我們就不能忍耐,就生瞋恚,那是什麼?功德就流失掉,所以火燒功德林,修到老半天,福報很大了,福是有,福不會燒掉,功德沒了,功德是清淨心。有很大的福報,成了什麼?成了阿修羅,阿修羅的福報是很大,但是最後都是墮落。阿修羅造業也特別重,因為什麼?他福報大,造業就重。他沒那麼大福,想造業也很難。所以積功累德的時候一定要修忍辱,布施如果沒有忍辱,最後下場還是地獄,還是地獄。為什麼這麼講?這不是危言聳聽,你拼命修布施福報很大,下一生你做了阿修羅,你不能忍,做了阿修羅,拼命造業,甚至殺人如麻,福報大。你看希特勒,殺多少人,那福報多大!一般沒福的人,殺一個人就給槍斃掉了,他殺了幾十萬、幾百萬,那個福報不得了,那都是不知多少生修來的,最後不還是要墮地獄。所以如果修善、布施要是不能忍辱,那人基本上跟那惡人就差一步,跟希特勒就差一步,希特勒那一生就墮地獄,我們不能忍,這一生修了很多的福,下一生做希特勒,就差這一步。所以布施忍辱非常非常重要。

  我自己修學,可以說在聽經上最得力於就是師父在《金剛經》裡面講的一片錄音帶,那是以前我在讀書的時候常常聽,聽了有一百遍以上,他的這個錄音帶題目就是「布施忍辱」,《金剛經》的一個片斷。所以我聽那個我就使勁布施,另外也要修忍,忍是什麼?不論你在什麼樣境界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忍住,不起煩惱。順境上很容易起貪愛,逆境上很容易起瞋恚,不順自己的意思就生氣了就惱火了,這就沒有忍。所以修忍你才能夠如如不動,不管因緣怎麼變化,境界怎麼變遷,我心總是定的,這就得清淨心。所以這些長者居士都是過去生中大修行人,修福修慧。

  還有「豪姓尊貴」,這是我們講的豪門貴族,那個福報也是很大很大,從小生在帝王家,這我們講的高干子弟,這個是福報從小就很大。但是如果福報很大,父母沒有替他修福,他的福很快能享完,古人講富不過三代。現在我看三代都沒那麼長了,福享完了就墮落,那個時候就慘了。所以有福要及時行善。

  底下『或為剎利國王』,這個「剎利國王」在印度四姓裡頭屬於皇族、帝王家族,這個都是大福報之人。法藏比丘做這些大福報的人的時候,絕沒有忘記修行。還有『轉輪聖帝』,更殊勝,「轉輪聖帝」他是人道裡面屬於福報最大的。雖然他是人,但是他所統治的,就是管轄的區域,不光是我們地球。經上講,轉輪聖王他有金銀銅鐵四個等級,金輪聖王他統治的是四天下,這是講什麼?一個小世界,單位世界,這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繞著須彌山轉。這個單位世界分成四部分,東南西北。金輪聖王統治這四大洲,東西南北各一洲。我們這是屬於南瞻部洲,閻浮提就是地球,還有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北俱盧洲裡頭沒有佛法,因為那裡面的人都是非常的享福,享福的人就不愛修佛法了。所以韋馱菩薩叫三洲感應,他去東、西、南三個洲,不去北洲,因為北洲沒有佛法,他不用去護法。金輪聖王他統治四天下。金銀銅鐵,銀轉輪聖王,統治的是三個天下,銅輪聖王是統治兩個天下,鐵輪聖王是四分之一天下,這是按等級來。

  為什麼講他們是輪王?因為他們有一種武器,就叫輪,有金輪,金輪王就是金輪,還有銀的、銅的、鐵的。他們的輪既是武器,也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他們就坐在這個輪上可以游四天下。我們講他們的科技是相當之發達,地球上是絕對比不上,我們的飛機趕不上他的輪,他能夠游四天下,能夠很快就能夠游一圈,我們這兒要游地球一圈還行,他是游四天下,那是多少?整個銀河系,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他能夠游一圈,很快。我們想到近幾十年常常有這種報導,說觀測到天空中有不明飛行物,飛碟,飛碟也是圓圓的,像個輪似的,就不知道是不是外星人他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轉輪王來我們地球開視察視察。他的輪就是飛碟那樣,行動很快,一下子就沒有了。我們講UFO,不明飛行物,不知道是不是他們來視察,也可能。雖然我們不知道他,但是我們這個地球確實屬於他所管轄的范圍,他所管轄的范圍也就是他武力能夠達到的范圍,他達不到他就不能管轄了。

  我們雖然不知道他,這也不奇怪,就像古時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皇帝長得什麼樣,在山區裡的人是從來不出山的,他也不知道皇帝是什麼名字,現在是什麼朝代可能也不知道,但是他那個區域確實是皇上管轄的范圍。咱們地球上的人就好比山區裡頭,科技文明還不夠,所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不知道,這都有可能。所以轉輪聖帝那是非常大福報,為什麼叫聖帝?因為他們也很有德行,如果沒有德行,這個位置坐不久的,他的福也很快就沒了,這些都是聖王,真正有智慧有德行,所以他福報可以保持很長久。所以你看他們武力雖然先進,他從來不會侵害我們地球人,這就是他的德行之所在。

  下面說『或為六欲天主』,這個就比人道更高了,是天道。「六欲天」這是欲界六層天,最低的四天王天,再上面是忉利天,還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屬於六欲天。天人就比人要殊勝,人他要靠工具,轉輪聖王他還是人,他要依靠他的飛碟來飛行,他自己不會飛行,是人。像我們也要乘飛機才能飛到天上去。但是天人就不需要借助這些工具了,他自己就能飛,自己就有變化的能力,那比人就更自在、更享福。四天王天和忉利天這是欲界底下兩層,相對還並不算非常殊勝。當然人道是沒得比,這是跟天道來講,這兩層天你只要好好的修善積德,十善做好,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你就能夠往生到這兩層的欲界天。所謂欲界天就是他還有欲,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他還有,特別是四王天和忉利天這兩重天,他們的生活其實跟人道差不了太多,人有財色名食睡的欲望,他們也有,當然他們的享受就比我們人道要高級很多,要快樂很多。但是他們也有(一樣,跟我們人似的),有父子、有君臣、有夫婦,這些五倫關系他們都有,民間講的玉皇大帝那就是忉利天主,他也有嫔妃,後宮三千人,他都有,還有文臣武將,四大天王屬於他的臣子。這些諸天都是享福,福報很大。

  再往上,就不光是靠修善積德能夠成就的,夜摩天以上的四重天,光是靠修善就不行,還得修定,有定功。可是他們的定還沒能夠真正伏住自己的欲望,只是欲望很淡薄,愈往上面走,那個欲望降得愈低,定功就愈深,他們的受用就更殊勝。夜摩天有一點定功,他們就有一點禅定的快樂,兜率天更殊勝,我們知道彌勒菩薩現在就住在兜率天,叫兜率內院,內院是佛菩薩的居室,外院是凡夫,那也是非常的快樂。再往上是化樂天,就是他能夠隨意變化自己所受用的東西,你想吃飯,不用自己煮,因為一想念頭它就化出來了,百味飲食就化出來了,想要什麼自己能夠變化,這叫化樂。他化自在天更了不得,還不用自己變化,他化,誰給他化?化樂天人給他去化,他要吃什麼,化樂天來供養,他那個受用更加自在,所以叫他化自在天。這六層都屬於欲界,如果再往上修就得出欲界了。

  所以法藏比丘在這修行,他或者做六欲天主,這是講他修行無量劫時都當過這些人、這些天,有不同的身分,不同的示現。當然示現這些不同的身分都是為了教化眾生。去示現六欲天主,在六欲天裡做天王,他就能教化那個天的天人。所以天上也有很多佛菩薩示現,他們在教導那裡的眾生。因此很多宗教的人士他們也信上帝,上帝實際上是誰?就是忉利天主,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你信那個宗教,你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他會請佛菩薩來講經說法。《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在忉利天上講的,忉利天主啟請,把釋迦牟尼佛請到天上去,那個法會是非常的殊勝莊嚴,超過人間任何的法會。所以在那聽經聞法也行,最後也能得度。所以我們聽到別人信仰宗教,也好,你只要真信就行,真信你能到天上去,到天上再得度,不急於一時。

  如果把欲望捨掉了,你就不在六欲天了,就在色界天,色界就離開欲界就沒有欲望。那裡的天人他還有形色,就是還有身體,還有宮殿,還有這些物質,有這些受用,但是沒有欲念,他這個財色名食睡的欲望真的都不起來了,定功很深,把欲望真正壓住了。但是他沒有斷,如果真正斷了,連根拔除了,那就出了三界,就不是凡夫,那叫阿羅漢,阿羅漢是離欲阿羅漢,真正斷了。這些人,色界天人,包括上面的無色界天人,都是定功很深,壓住,真不起來了,就好像沒有欲望一樣,這叫石頭壓草,沒有斷根。所以等他們福報享完了,又回到欲界,他又會重新燃起他的欲望,這六道輪回就出不去。

  色界天只有四個等級,叫四禅天,總共十八層。在《地藏經》裡面都有把這些天的名號給講出來,十八層。欲界天是六層天,色界天是十八層,再往上,無色界是四層,總共二十八層。佛法裡把這個器世間、眾生世間講得特別的詳細,其它宗教我們沒看到講這麼詳細,就說到天堂,這天堂是哪個天堂?二十八層天堂。他沒到過,所以他講得就模模糊糊的,不像釋迦牟尼佛真的是到了那裡,現量境界看得很清楚,講得就很仔細、很詳盡。

  『乃至梵王』,這個「梵王」就是色界裡面四禅天的天主,叫梵王。就是說有形色的眾生裡頭他是最高的,再往上就是無色界了,就沒有身體了,什麼形色物質都沒有,我們講是靈界,只有靈體的形式存在,沒有肉體,色界還有肉體。所以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面,論福報、論地位,最高的就是梵王,色界頂層的,無色界那就不算了,沒有身體就不算了,他的勢力范圍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叫一個娑婆世界。

  這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因為這三千大千是這麼算,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個中千世界是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千個中千世界。所以這個大千世界,就是這個娑婆世界,是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三千連乘,這三千不是說相加,相乘,所以是十個億。三千大千世界,前面這「三千」是形容詞,是講三個千相乘,這叫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范圍,梵王統治區。這個是凡夫裡面最高的,了不得,福報那真是累世累劫所修的。當然這都是佛菩薩有示現的,就像法藏菩薩他示現做梵王,教化大千世界裡的一切眾生,教他們做什麼?我們想肯定教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的,為什麼?你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即使是到了色界、到了無色界,你這輪回還是出不去,你福報是很大,你的定功可能很強,可是福報總有消完的那一天,壽命到了,定功也失去了,失去了又得墮落。

  所以我們修禅定,你想想你有沒有這個功夫到色界去?能不能把財色名食睡的欲望真正壓伏住,連念頭都不起來,你才有資格到色界。色界還有十八層,你一層層修,上面還有無色界又四層,四禅四空,一直突破,到最後叫九次第定,你證阿羅漢果,那才叫出三界,真正不容易。其它的法門教你豎出,就是一層一層突破,最後證得阿羅漢果,那個好難!別說九次第定了,初禅我們都不可能。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樣,可能你們比我好,我自己反省自己,真的財色名食睡的念頭還會有,你有念頭就不行,那就不能生初禅。那怎麼辦?還有指望出三界嗎?有,唯有靠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叫橫出三界,不是豎出,是橫出。就好像一條竹子,你要豎出,你在裡頭是個小蟲子,你要豎出來,那你一節一節咬出來,咬到上面出去了。橫出是什麼?不要往上走,往橫的走,把竹子的那個管兒咬破就行,這容易,不僅你自己咬,還有阿彌陀佛在外面給你鑽,這二力法門這是太容易了,可能鑽就是剩那麼一層薄薄的像紗那樣的,你再一咬一口就出去了,這一口是什麼?你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句名號你就橫出,阿彌陀佛接引你。所以要出三界,我們這種根性,真的除了淨土法門以外,其它是難之難矣,太難了,淨土法門容易。所以這裡法藏菩薩示現在這些六道當中教導眾生。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無論在哪一道上,做人也好,做天人也好,他能不論在哪一道都是供養三寶,這是什麼?給我們示現要親近善知識,「於諸佛所」,親近佛菩薩。《弟子規》上講的「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你想修行有成就,要遠離善知識就難了!一定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惡知識就是教你去造業,帶你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迷惑顛倒的,那個我們要遠離。這裡講「尊重供養」,對於善知識、對於佛菩薩我們要尊重,尊師重道,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到了,於諸佛所,親近佛菩薩,可是沒有尊重心,等於沒去,沒有任何的得利益,為什麼?沒有好學的心,哪怕是你供養佛菩薩,但是沒有尊重心,也是只是修修福而已,對自己道業沒什麼幫助。

  修福也是要看自己的恭敬心,你愈恭敬,你修的福就愈大。在這個世間,佛菩薩是第一福田,這福田我們要去種福的,就像種田一樣,你得下種子才能長得出果實。在哪兒下?在福田上下,佛菩薩做眾生的修福的因緣。我們自己到底能不能得福,看自己有沒有恭敬心,懂不懂得供養。談到供養,我們師父老人家也常講到,在現前這個時代,你想供養三寶,三寶現在是假的多,真的少,不像古時候,古時候是真的多,假的少。現在人就可憐了,《楞嚴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太多了,不是正知正見,打著佛法的旗號騙取名聞利養,現在也很多。我們看到了,如果沒有智慧,就感情用事,拼命供養,那也不能種福田,反而幫助他造業。因此要修福首先你得有智慧,用理性去觀察去分析,看清楚你才去真正去種福田,否則那不是種到田裡頭,你種到砂子裡頭了,砂子裡怎麼能長出農作物?

  所以真正的福田,就是佛菩薩,我們怎麼供養?真正幫助佛菩薩做教化眾生的工作,弘揚和護持佛陀的教育。佛菩薩來這世間他只有一樁事,就是來覺悟眾生,除了這樁事他不會干別的,可能是身教,也可能是言教。我們怎麼供養?我們也來做法供養,《普賢行願品》裡講,「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最殊勝的是法供養,我們也來弘護正法,這就是供養佛菩薩。佛菩薩不需要你給他什麼東西吃,什麼東西穿,他都不需要這些,他只需要你來弘護正法,這是滿他們的願。不要說佛菩薩,就是我們這些稍微對佛法有點認識的人都有這樣的一個覺悟,有不少同修也拿東西來供養我,我跟他講,你別供養,你那錢省下來,做點光盤印點書更好,這真正是供養我,你這功德更大。我不需要這麼多東西,我是一天兩頓就夠了,穿的衣服現在都穿不完,不能再買了。我想我們都有這樣的認識,佛菩薩更是,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都是這樣示現的。你要知道現在法供養方便,做一片光盤,成本多低,大量的去做,一、二塊錢就行,成本。你一個光盤送給別人,就可能度一個人。當然你可能沒那麼幸運,做一萬張光盤能度一萬人,那未必,你也別那麼想。做一萬張光盤出來能度一百人,你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們廣撒網,廣泛流通,能有百分之一的人接受了這個教誨,能覺悟,我們夠本了。

  像我們師父以前講的,他在達拉斯建立了一個道場,達拉斯淨宗學會,花了不少錢,買了兩層的一個大樓,很殊勝莊嚴的道場,我以前經常去那念佛。我有幸在一九九九年三月份親自參加一個佛七,在佛七當中有一位叫馬玉葉老居士,八十四歲的老人家在佛七當中坐著往生,我們親眼看到,穿著海青走了,我還拍了相片,那時候我負責照相,大家給她助念。這個往生的例子,往生的事,馬上就報告師父上人,師父那時候在新加坡,他講經裡就講到,「馬老居士在我們這道場往生,我們花再多的錢都夠本了!如果再往生一個我們就賺了!」那可不,你看往生一個人就成佛了,成就一尊佛,那個功德是無量無邊!所以這個法供養。那麼在這法供養真正是供養諸佛。

  「未曾間斷」,這是心上念念想著這個事,可能事上會有中斷,可是念頭上絕沒有中斷,念念護持正法。護持正法裡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什麼?培養弘法的人才,因為這世間人也這麼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後繼人才,這就是對自己的老祖宗不孝。佛門也不例外,我們怎麼樣供養佛?最重要的,我們也來護持弘法人才,培養弘法人才,使佛法後繼有人,這個是功德第一大,比自己講法功德還要大。所以佛門第一樁大事,培養人才。過去趙樸老在世的時候他就講,佛門裡面第一急需的是人才,第二急需的是人才,第三急需的還是人才。現在佛門裡人才太少太少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要弘揚佛法,靠人,不是靠經書多少,經書現在可以印很多,我們師父《大藏經》都印一萬套分送各地,現在做這個都不難,難就難在什麼?培養人。而培養人可真是不容易!為什麼?最重要是有德行。培養一個會講經的人,講經的方法不難學,過去我們師父在新加坡辦過六期的弘法人才培訓班,我當時都去旁聽過,那是什麼?專門講,教你講經方法,用我們李師公寫的一本《內典講座之研究》這本書,專門講講經方法,方法學,不難,三個月就能培養出來。能說不難,可是能行就難了。能說,像我們這些人都能說,是吧?我在大學裡教書也教了不少年,所以現在講佛法,這個都不難,學講經一點不難,難是難在什麼?德行,首先第一個你四個根得扎好,《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真正落實,真正做到。自己真有孝親尊師的這個心,老實聽話真干,還要發大願普度眾生,那你這種人才能擔當起弘法利生的使命。然後你還得好學,學佛法這也要用功,還要用至誠的心來感通。

  學佛法跟學世間法還不一樣。學世間法也有很多好學的人,現在的這些學者、教授、科學家,他們都很好學,工作都很努力,但是用這種方法來學佛法也不行,因為學佛法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如果就是像學知識那樣學,沒辦法學得圓滿,學不通,你能學到很多,但是沒通。過去李師公就講,要真正你弘法利生,你得通世間法,還得通佛法,講起來才能契理契機。通世間法就不容易,你就別說其它的,《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冊,你能通嗎?從頭到尾看一遍,一輩子都看不完。其它的還有各國的文化、信仰、知識、科技,怎麼能通?佛法更多了,怎麼能夠通佛法、通世間法?過去人真正大徹大悟他就通了,通到自性。

  現在靠什麼通?靠至誠感通。開悟估計很難找了,像我們這種根性開悟恐怕就很難了,業障很重,煩惱很多,只能靠什麼?至誠心來感通,求佛力加持,在講經的時候能講到契理契機。師父老人家就講,你用至誠心,你備課,你備課得認真,不認真就沒有至誠,很認真的去備課。上了台可能你備的課都用不上,講的什麼?你看著眾生,他的臉色,他的眼神,你就知道該講些什麼,可能從頭到尾這個經本用不上,這是靠什麼?感通,跟佛菩薩、跟眾生感應道交,讓眾生真正得到利益。這個如果沒有德行,沒有至誠心,很難!如果說我備課講經,我都備好了,上台講照本宣科,那個眾生得不到什麼利益。就比方一個醫生,他是治病的,不管人家害什麼病,他就在醫科這些醫學書籍裡頭找,找出一大類,然後給你開一個方子,那不對症,他吃了不僅可能病不好,會吃死人的。這樣講佛法,那真的誤導眾生,佛法就是藥,要應病與藥,你要不能夠感知到眾生他患什麼病,你就不知道開什麼藥方。所以講經,上要契諸佛所證之理,下要契眾生所被之根機,這個就一定要靠修持,自己要有真正斷煩惱的功夫,要自己看破放下,自己發大心,願代眾生受一切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真有這樣的願心,方可感通。

  底下講的這種願心未曾間斷,念念都不捨離眾生,希望幫助眾生盡快的覺悟。這個間斷是講心上不間斷,事上肯定還會有間斷的,有緣我們就盡心盡力去幫助眾生,沒有緣分我們也絕不攀緣,我們就好好成就自己,等待因緣成熟。所以事上是有間斷,可是心上沒有間斷,即使是自己修,等待因緣的時候,那個度眾生的心還是不間斷。所以真正我們要供養三寶,要像我們師父所提倡的,建立現代化的道場。像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是在師父的理念下,可以說是純正的正法道場,辦教育,不搞什麼宗教的儀式。我們在此地天天八個小時有教學,師父老人家講《無量壽經》兩個小時,其它還有三位老師包括我在內,每天講課,每人講兩小時就是八個小時,我就多承擔一點,每個二、四、六、日講四個小時。這個真正將佛陀教育的本質復興起來。一個道場通常就是兩種人,這是常住的人,一個是弘法的人,另外一個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一方面是護持道場,一方面自己成就,真修實干。這兩種人就可以把這個道場復興起來,這個場就有道,不怕沒有廟,只怕沒有道。我們在道場裡面要修行,自己一心向道,絕不搞名聞利養,絕不搞人我是非,把心安住在道上,那麼自自然然你就成就了。

  現在的很多道場確實變成私有的,都變成名利的場所。所以我們師父看到這樣的情形,也很心痛,講經裡面常常也提到這個問題,他說,現在希望樹立道場的榜樣,就要有一個好的制度,除了好的人以外,還要有個制度,什麼制度?最好這道場由董事會來做管理,這個董事會裡的人是譬如說師父老人家選出來的,找那些有正知正見的居士,最重要的,他深信因果,佛法懂得多不多那還是其次,他得信因果,真正信因果的就不敢造業。他來管理這個道場,董事會管理。像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就是董事會管理,這是一個有限公司的這麼一個形式,這雖然是慈善機構,但是這筆錢不能給到個人,不是私有的,萬一解散了,這個就變成公有,給當地的政府。這樣的一種模式,修行人在這個道場裡面他得好好修,為什麼?這財產不是你的,而且是董事會管理,你要是不修好,就會請你走路,你不能夠在這兒干擾別人修行。這樣的道場管理模式,應該來講對佛法的復興會帶來好處。真正的修行人他身心世界都放下了,也不想搞這些名利。

  底下經文上說,『如是功德,說不能盡』,「如是功德」是講以上所說的法藏菩薩積功累德的那些方面,「說不能盡」就是講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從空間上來講,橫遍十方,從時間上來講,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三際,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都成就了。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這一段講到法藏菩薩積功累德他得到的這些果報,本章的章題是「積功累德第八」,積功是講修因,累德就是你所得的果報,這個「德」跟得失的「得」是通用的,那得到什麼?這裡舉出一些事情來講,『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真正的修行人他有戒德,這個戒德身上就放香,身上、口中,他能夠常放清香。「栴檀」這種香味,我們講到是像檀香這類的。「優缽羅華」這是蓮花,蓮花的清香。在過去,虛雲老和尚曾經來過我們香港,他老人家是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那個衣服都是很黑的那些污垢。可是這邊居士在他身邊聞到一股清香,一點兒不會臭。要我們別說一年洗一次澡,三天洗一次澡都不行,三天沒洗,身上就發臭味了,那是什麼味?貪瞋癡的味。人家虛雲老和尚沒有貪瞋癡,身上就放香。釋迦牟尼佛當年他那個僧團的人,《戒經》上講,半個月洗一次澡,大家都是這樣,而且印度很熱,常出汗,半個月洗一次澡,身上味道不會難聞,還有清香,這都說明人家真有修行,戒香。口裡也是,有的人可能口裡面吐的氣很難聞,那是怎麼回事?得自己反省,為什麼我這口沒有出栴檀、優缽羅花的香?肯定自己沒修好,所以要努力的檢點反省改過自新。這些香實際上都是性德的香氣,性德本具,每個人都有,只要你明心見性你就是這樣。

  現在我們其實本性性德沒有失去,可是得不到受用,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有煩惱,把這性德給障礙住了。所以把這些障礙去除了,性德自然現前,你也能夠像法藏菩薩一樣,「身口常出無量妙香」,而且『其香』還『普熏無量世界』,這叫香莊嚴,性德圓滿的流露出來,這個無量世界是盡虛空遍法界,香都能熏到那。為什麼能熏到那?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自性變現的,它沒有離開自性,所以性德就達到那裡。所以『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講他的光色莊嚴,這是講相貌,講身體容貌端正莊嚴。不管生在哪兒,「隨所生處」,剛才提到的,做人,那可能是人王,國王、剎利、長者、居士,甚至是轉輪聖帝,也可能是天王,不管生到哪兒他都有那種貴相,「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是世間稱的貴相、福相,這個相貌性德中具足的,《華嚴經》上講「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相就是講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人間認為是福相貴相,實在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悉皆具足』,「具足」是圓滿,沒有絲毫的欠缺,這是講正報莊嚴。

  有了好的正報,自然也會有好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講環境。這裡講的『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是他能夠創造好的環境,手能夠出寶,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雙手萬能。在我們這六道裡頭,我們眼睛能見到的有人道有畜生道,其它道先不談,這是我們眼中能見到的,畜生裡頭其實有的也很聰明,牠的智商實際上有的甚至比人腦還要更好更發達。可是為什麼人的受用能夠賽過一切動物?這是因為人有手,動物牠就沒有人的雙手那樣靈巧,能夠制作,能夠生產,所以現在的尖端的科技、便捷的物質生活享受,都是人雙手創造出來的,所以這個手裡頭生寶。法藏菩薩也是這樣,他那雙手是萬能,能夠隨意變現一切,這裡講的『莊嚴之具』,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他能夠變現出來,能夠制作出來。『一切所須,最上之物』,這是講物質生活享受,你所需要的一切,他都能夠做得出來。當然做出來他不是自己享受,他是為眾生的,所以是『利樂有情』。「最上之物」是用來供養眾生的,不是供養自己的,這就是佛菩薩跟眾生的區別之所在,眾生只想自己,凡夫自私自利,最上之物,最好的先給自己,自己吃剩了用剩了才給別人。佛菩薩正好相反,最上之物送給眾生,自己留的是最差的。

  我們可能會有疑問,經文這樣講,佛菩薩有這麼大的能力,他能變現一切所須最上之物,那我需要很多,為什麼佛菩薩不給我變現出來,我還是這麼貧乏?難道這經講錯了嗎?實際上這個經上一點沒錯,佛菩薩確實有這種智慧,有這種能力,可以變現出我們之所須,那問題是,我們也要有福才能夠接受得了。如果沒有福,那我們沒辦法接受,如果我們硬要,那我們不是福,那是禍,反倒什麼?自己減損了福而得不到真實的受用。所以要接受佛菩薩的供養,還得自己有福才行。這個事情就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不照顧我們,障礙是我們自己這邊,我們有惡業,我們沒有修福,因此得不到佛菩薩的這樣的布施。如果我們真正把惡業斷了,有福了,佛菩薩的供養立刻就現前。所以懂得這個道理,還是要自己認真的修福。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一句是總結,『由是因緣』,「因緣」這上面說的,法藏菩薩他自己有殊勝的正報和依報,而且能夠手中常出無盡之寶,供養眾生,利樂有情。眾生得到法藏菩薩的供養當然心生歡喜,心生歡喜,他對於菩薩有信心了,他就肯聽菩薩的話,這都是菩薩接引眾生的手段。眾生他都有他的欲望,所以菩薩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所以跟眾生交往,首先第一個你得讓他生歡喜心,他喜歡接近你,感覺到在你旁邊他很溫暖,得到你的關懷照顧,甚至他需要什麼你就供養他什麼,他就很願意和你在一起,把你當作他的最信任的人,他對你有信心了,你說什麼話他都肯聽。所以我們自己想想,要度眾生從哪度起?從自己家裡人開始度起。有不少同修跟我講,我那老公很難度,我那個兒子很難度。家人為什麼難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自己有問題。你有沒有像法藏菩薩那樣「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如果你能做到,『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他就發心修行了,發無上菩提心。所以這個很重要,就是讓眾生能夠歡喜,這第二步你才能夠度他。所以這個步驟不能搞錯了,不能一上來就是讓他們學佛,讓他們吃素,讓他們不能殺生,持戒,管得他們就是覺得壓力太重了,那他就會起逆反心理,這就很難度他們。

  我過去對我父親就有這麼一個毛病,一開始用的戰略就用錯了,學佛法好,趕緊給他老人家介紹,是很孝順,就想到趕快往生極樂世界多好,那兒應有盡有,成佛去了。這一說,那可是讓他氣惱,你得想我死?你看這是反其道,反效果了。後來想這不行,不能這樣硬來,得慢慢來。先讓他生歡喜,你得孝順他。所以他希望我好好讀書,我就把書好好讀。後來又有很好的工作,供養他,讓他覺得這孩子挺孝順,學了佛真的不一樣,那他對佛法就不會有偏見了,感覺到你學佛好,他也得到利益了。然後慢慢度,我是先常常帶他去旅游,所以自己掙了錢就得想著這些方法,先帶他去名山大川,那些寶剎裡頭去參觀,在旅游過程中種善根,你帶著他,看到佛菩薩形像你就拜,他也在旁邊鞠個躬。你在他面前投個功德箱,他看見他也來供養一點,慢慢慢慢種善根。所以我就帶著我父親、爺爺奶奶,這是很難度的,我母親是沒問題,我母親度我,我就度他們,帶著他們到了寺院裡面,我就請個法師,看到這個人有點學問的,請他來給他們開示幾句,有時候家裡人講話都不聽,外面的和尚會念經,你得請他來講講,這挺好。

  我剛博士畢業我就帶我爺爺奶奶我父親他們到香港來,那時候師父正在香港講經說法,還沒有這個道場的時候,那時候在尖沙咀街坊福利會,這香港人知道,那時候師父是一年來一個月講經,常住在新加坡,來香港的時候,趕緊帶家裡人來拜見師父。那時我剛剛博士畢業還沒有掙到錢,我是借的錢請他們來的,他們當然很高興,我也不敢告訴他們是借錢的,借錢他們不肯來了。我說有好工作了,沒問題了,帶他們來,見了師父就不一樣了。所以他們一見了師父之後回去都念佛了,都發願求生淨土了。

  這是什麼?都是善巧方便,從家裡人度起,經文講的,「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無量眾生有一個近遠,從近的,由近及遠,孟子講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對父母對家人,你得先度他,還是用這個方法,手中常出無盡之寶,慢慢的勸誘。然後仁民就是幫助眾生,幫助人,愛物就是一切眾生。法藏菩薩他的范圍就廣了,他的能量也大,我們跟法藏比丘是沒得比了,他是出的無盡之寶,應有盡有,勸誘眾生來修佛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就是無上菩提心,發起成佛的心。

  法藏菩薩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因緣,我們聽到極樂世界這麼好,那兒是應有盡有,我們是不是也很想去?你看這不就發心了嗎?你真發心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發起無上菩提心,為什麼?因為你一往生極樂世界,就肯定成佛,你成佛當然就能度無量無邊眾生。所以你只要求生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講的,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我們一開始覺得極樂世界好,包括我自己本人都在內,極樂世界真不錯,都有點自私自利的念頭,這麼好,咱們也去吧。然後再來學習該怎麼去,才知道原來去不是為自私自利去的,是為了廣度眾生去的,慢慢慢慢你就發起大菩提心。最後知道,我只有發大願度眾生,我為這個去極樂世界才能夠保險,才能夠去到,那我為了去我也得發這個心。所以慢慢你的這個心就愈發愈大,愈發愈真。這都是佛菩薩善巧因緣接引我們、成就我們。

  這個菩提心還包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高度的警覺心,警覺什麼?六道可怕,輪回是苦。最近我給一個同修助念,助念就看她真苦,腦血栓,腦血管爆裂,成了個植物人,只有呼吸,她也是學佛人,學了也年頭不少了,五十九歲,醫生就宣告她不行了。我們看到也很心酸,所以看到這個我們自己得提高警覺,自己真的得修,特別上了年紀的人。黃泉路上無老少,人生是無常的,不能認為我現在還年輕,後頭日子還長,慢慢修都不著急。誰知道忽然來一場病就沒了,飛來橫禍。她得這個病之前還好好的,洗著衣服,忽然就暈倒,就沒醒過來。你看就是這樣。所以真正平時就要加強自己信願行的資糧,真信切願求生淨土,提高警覺,人命無常,不能懈怠,要生起堅定的決心,這一生一定要成就。你要真有這個決心,真有這樣高度警覺心,你的佛號不敢間斷。你佛號不間斷,不會有這些飛來橫禍,即使有飛來橫禍,這是業報,你也能夠很清楚的很清醒的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相信佛力加持不可思議,你這至誠心可以感應道交。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章也就講圓滿了。謝謝!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同修、大德多多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讓我們來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五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三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