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五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八頁:

  【圓滿成就第九。】

  我們從上面第四章到此地,都是本經的正宗分,是介紹阿彌陀佛在過去因地修行證果的狀況,這一章開始『圓滿成就第九』就是講阿彌陀佛成佛之後的果德。阿彌陀佛經過無量劫的修行,這個功德圓滿了,這一章是給我們做介紹,阿彌陀佛功德圓滿,我們來先看經文: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這一章這一句是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因圓果滿,在贊歎阿彌陀佛的時候當然也是在勉勵我們,讓我們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他也是從人修成佛的,每一個眾生都可以成佛,只要像佛一樣認真的來修行,自然能夠證果。阿彌陀佛前面這幾章介紹他在因地是怎麼做的,講得非常的具體,如果我們熟讀了這一段經文,認真的按照經文裡面所說的去做,行彌陀之所行,那我們也能夠有一天成佛。所以成佛,要知道首先第一個你得發願,那阿彌陀佛的願是最殊勝最偉大的。發願之後重要的是修行,而修行裡面最重要的是修心,我們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接物要存什麼心,這個很重要。看一個人有沒有真學佛,要知道不是看他是不是每天在那念經拜佛,那都是個形式,最重要的是他的存心真正像佛菩薩一樣。如果是一個人可能他很忙,沒有時間去做功課,但是聽了佛的教誨他真正去落實,像佛菩薩一樣存心,真誠慈悲,對待一切眾生都無私的幫助,盡自己所能,這種人就是菩薩,他也有朝一日一定能夠成佛,只要他積功累德,最後能夠圓滿。

  世尊給我們做介紹說,『法藏比丘』,這就是阿彌陀佛因地的名字,他原來是做國王,出家了叫「法藏比丘」。他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發了願之後天天干,不是干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他是『於無量劫』來『積植德行』,所以積功累德是無量無邊,說不盡。『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這是阿彌陀佛的果報,對一切萬物都自在。那為什麼能得自在?我們師父寫的傳心法要的一副對聯,下聯講的是「看破放下自在」,我們想得到自在,那必須要放下,放下就自在。你要是放不下就很難自在。

  我最近也幫助一個同修做助念,同修平時也聽經也念佛,可是走的時候很辛苦,在醫院裡走的,全身插滿了管子,這是香港,走的時候一看真是我們覺得很難過,真的慘不忍睹。在醫院裡面走,簡直就像到了地獄一樣,為什麼?按照香港的法律,重病號到了醫院,那就是醫院做為法定監護人了,連自己的兒女也都沒有權力動他的身體。你想要見見他,都要經過醫院醫生的批准,否則你是違法的,那怎麼辦?助念就難了,只能是求,求爺爺告奶奶,求這些醫生開恩,讓我們能夠助助念。醫生也算是很慈悲,發起慈悲心,看到我們那麼真誠求他,說是放一個人進去助念,其它人都在門外助念。我當時參加,然後大家都推舉我,我就進去了,進去那是陰森森的,一個大病房裡面有好多病號,都是在垂危的病人,一個個那都是全身插滿管子,有的在呻吟、哀號,有的就不省人事。我為這位同修助念,她是不省人事,腦血管破裂入了醫院就沒醒過來,做了手術更糟,沒辦法,只能是靠呼吸機維持呼吸,我們一看就很難過,反正不能再想了,趕緊念佛,求三寶加持。

  真的是三寶威德加持,可能她有清醒過來,所以我們這個助念也是有輪班的,助念了三天。晚上助念到有一班的同修,剛好是她平時認識的人,那個聲音可能對她很熟悉,聽到這個聲音來給她助念,她自己流眼淚,但是動彈不得,就像植物人一樣。大家勸她求往生,走了以後大家還給她助念,還算是幸虧有助念,至少她能夠不會墮三惡道,因為走的時候胸口和頭頂是溫熱的,助念了二十四小時以後,斷氣了二十四小時,她的這個頭頂和胸口還是熱的。按照道理來講,胸口熱是到人道,那為什麼頭頂還熱?這個我也覺得奇怪,可能是她介乎人道和往生之間,那就剩下的靠人事的努力,說不定還有可能生極樂世界,就是中陰往生,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她這一段最後人生在醫院裡過得非常的苦,不自在。

  怎麼樣得自在?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我母親就曾經問過師父上人,這個問題也很現實,我媽媽學佛,念佛求生淨土,她很想自在往生,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這樣的往生,那很自在。所以她問師父老人家,到底怎麼才能做到自在往生?師父老人家說得很簡單,給她一個回答,說妳放下就行。這真是說到刀刃上了,凡是不能自在走的,就是因為放不下,心裡罣礙著,甚至是身體已經老了病了還不肯放下,甚至是躺在病床上了還不肯放下,你愈放不下就愈難放下,一直到臨終的時候還放不下,這口氣還掛在那兒不斷。我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雖是助念,這個要看因緣,如果是因緣不具足,那很難往生。所以怎麼辦?我們學到這個就自己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等到臨終的時候你才想放下,那時候晚了,要放下現在就得放下!等到臨終的時候,那真的是就像中六合彩一樣,看你有沒有運氣中上。

  幸虧我給她助念的這位香港的同修,她平常也很樂意跟人家助念,修了個好因緣,到她臨終的時候感得大眾給她助念。如果她沒修這個善因,那就慘了,在那個醫院裡全身是扒光的,蓋著一張毛毯,真的陰森森、冷冰冰,就像寒冰地獄一樣,所以我們走到她旁邊都感到毛孔、汗毛都豎起來,陰森森的,一看那加護病房裡就是地獄一樣。所以有病千萬別想到醫院去,進去就出不來。平常你想說臨終不要在醫院裡走,那平常你得練功,練放下,心裡有什麼心結的趕緊打開,你要不打開,到臨終的時候,那是真的,就是這口氣就斷不下去,很難很難。而且我看到這種情景,我就下定決心,假如我走,我千萬不能夠到醫院走。我媽媽也是給我寫了遺囑,說她要是往生,不管是什麼狀況發生了,有病或者是什麼危急的情況發生,絕不送醫院,就地念佛求生淨土。我一定要滿她老人家的這個願,千萬別以為是送到醫院這就對他好,正好相反。

  香港確實也很難,因為除非他自己寫下遺囑,規定說自己的後事由某人辦理,而且規定臨終即使有病也不上醫院,否則誰敢擔當這個責任?你要是見到這樣的人不送醫院,他律師可以起訴你,見死不救,你就麻煩了,誰敢擔這個責任?甚至兒女,他沒有真學佛都不敢擔當,所以只能靠自己。你自己要是不煉得有真功夫,自己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那很不保險。所以要想自在,唯有放下,看看自己心裡還有什麼牽掛沒有。你想放下必須看破,知道這個人生一切的現象都是假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什麼都是假的,作夢,有什麼放不下的?世間人覺得要死要活的,這個好像是很重要的事情,其實都是夢幻泡影,沒什麼大不了的,常常要提起這樣的正念,你就容易放下。尤其是對親情,有兒女的那是最難放下,總是在那牽掛,所以現在如果還有這些牽掛,要盡早放下,要看破兒女那都是因緣。人生在世遇到所有的人都是跟你有緣,這緣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而已,如果你要是牽掛他,害了自己。

  所以「於一切法而得自在」,讓我們也很有感觸。阿彌陀佛真的是一切都看破了,一切都放下了,心地清淨是一塵不染,所以自然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這一種自在的境界、功德『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說不盡,也就是我們凡人根本沒有辦法說得出來,也沒有辦法想象得出來。這個分別,你是用意識心去分別,你要用意識心,根本沒辦法了知這樣的境界,這不是我們意識心可以達得到的境界,它超過我們的意識,所以不能了知。必須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對阿彌陀佛這個境界「能知」。阿彌陀佛在這所發的誓願圓滿成就,我們看底下的經文: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所發的誓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落實了,都成就了,沒有一願是虛願,所以稱為『圓滿成就』。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已經成就了,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發願往生西方的眾生往生,這個願也圓滿成就。只要我們依教奉行,真信,真發願求生淨土,那阿彌陀佛一定接引我們往生西方,這是絲毫不會假的。如果說往生不了,那問題不是出在阿彌陀佛那邊,出在我們自己,自己什麼問題?總不外乎在信願上出了問題,或者你半信半疑,並不是真正百分之百相信。

  譬如說我爺爺,他現在還健在,九十二歲,我把他接到了雲南去,跟一些同修在一起念佛共修,同修也發心照顧他。我曾經跟他住過一年的時間,專門來幫助他建立求生淨土的信願。那他現在他也念佛,也很精進,天天一天到晚沒別的事干了,就是念阿彌陀佛了,還有念我給他會集的一個《阿彌陀經》的所謂節錄本,他太長了讀不下來,只能夠一個小段的主要大意的節錄給他天天念,我每天跟他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結果老人家有一次,就是去年他來問我,他說「阿彌陀佛我已經念他念了那麼久了,怎麼他還不來?他到底願不願意來接我?」他也很想去,但是同時又有懷疑,「阿彌陀佛到底來不來?我都九十二歲了。」我就說,阿彌陀佛一定來,他發了願,你看特別是第十八願,若有眾生,這「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經》上也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經文非常具體的說明,肯定來,這是他的願,發願接引。

  他聽到之後他就問,「阿彌陀佛他要接我,那什麼時候能來?」他想了解一下,心也挺急的。我說你也不要擔心,第一個阿彌陀佛一定來;第二個,經文上講得很清楚,「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在你臨命終時他來。他又問,「那我到底什麼時候臨命終?」心還挺焦急的。我就說,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臨命終,但是我知道你肯定有臨命終,你到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經文上講得很清楚。所以你現在也別想太多,現在還沒到臨命終,你現在就安心念,念到臨命終,阿彌陀佛一定來。他好像聽明白了,心也就放下了,老實念。所以這個是什麼?信得不夠真,所以他有疑慮。但凡我們有疑慮,肯定是信心不足。

  所以我曾經也遇到人,我都會問他一句說「你有沒有把握往生?」這個問題我也想拋給在座的諸位,你有沒有把握往生?這個很多人都不敢回答,都搖頭,沒把握。為什麼沒把握?原因不外乎就是出在一個信不足,一個願不切。因為蕅益大師講得很清楚,「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就是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關鍵就在於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發願求生淨土。那你要是沒把握,那肯定是要不就是信不足,要不就是願不切。信不足就是因為有疑慮,他還有疑,就像我爺爺他念著念著他會想著這個問題,就心生懷疑了。什麼原因?道理沒搞清楚,那個經教裡頭的意思他沒真明白,這也不能怪他,因為他畢竟年紀大,晚年接受淨土,孫子給他介紹佛法,他才開始信,給他說,不容易,慢慢慢慢一點點一點點才接受,那個疑慮要徹底打破,那很不容易。

  怎麼樣打破疑慮?最重要的就是天天研習經教,聽經聞法。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去自己研究經教,譬如說我將蕅益大師的《淨土十要》,將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批注》好好的啃進去,深入進去,那你就能夠真正把這信願奠定起來。不行怎麼辦?那就得依靠善知識給你講解,我們師父講《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現在老人家天天都講,就按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解》來講。我現在講的是依我們師父早期在台北華藏講的《無量壽經》,復講。這次我們講得就簡單,師父講得很詳細。這些都是什麼?幫助你建立信心和願心。你把道理真正搞清楚了,你的信才真。別以為自己信就很真了,未必,境界來了,你就考驗出來了,信就不一定那麼真了。譬如說遇到困難來了,困難來了,譬如說生病了,我這第一念先想著念佛,還是先想著到醫院去?就看您對哪個有信心。

  老實說,就是念佛人,他對醫生的信心還超過對阿彌陀佛的信心,這可不是開玩笑,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他一有病第一念他沒想念佛,他先想著我到醫院去。你看你老是這個念,到最後臨終的時候肯定就在醫院死,這肯定的,你這也是在那積累你的業力。如果我一有病,就像祖師大德講,身稍有病痛,就一切放下,一心待死,一心念佛,你每次都是這樣的念頭,到最後臨終的時候你有把握,你肯定不會在醫院走,你肯定能夠自在的念佛走,這就是信心的問題,要相信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什麼病都能夠幫你治好。但是一般的人確實這個信念沒有,都是什麼?治不好的病,最後找阿彌陀佛,實在沒辦法了,可能是癌症晚期了,可能是什麼?腦血栓、血管破裂,沒得救了,醫生宣布死亡,下了死亡通知書,這時候就找阿彌陀佛來了。這信心就不一樣,這個信如果我們平常沒有真正的在經教上下功夫,那信就不真,總相信別的,等別的那個信心沒有了,他才最後找阿彌陀佛來。

  第二個問題是出在願,願不懇切,別以為我說我現在念阿彌陀佛我就想往生了,我也遇到不少這樣的人,一問大家願不願意往生?大家都舉手,很願意去。可是把這問題換一個角度來問,願不願意放下?大家就不敢舉手。你能不能一切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能嗎?你要是不能,你這願還不夠切,願不真,假的。那假的,這個因假果就假,「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可不是開玩笑,你現在放不下,臨終就不自在,走得就辛苦,甚至可能都往生不了。即使是有善知識在旁邊給他助念,給他開導,還是要他最後放下才行,他最後心結要打開了,他真全部放下了,他這個念佛才能往生。要是最後還不肯放下,那你讓我們師父上人給你做臨終開示助念也沒用,這說真的。所以這關鍵是我們的信願要真、要切。所以凡是不能往生的,問題都出在自己信願不真,跟阿彌陀佛沒關系,阿彌陀佛發了願,你看『所發誓願,圓滿成就』,肯定接引你,你要真信真願去,哪能去不了?哪能說沒把握?沒把握的,就是自己信願問題。所以天天修行修什麼?就是檢查自己這個信有沒有增加,願有沒有更懇切,你的信願不斷的提升這就是進步。

  所以『如實安住』,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如實」,實是真實,阿彌陀佛的願發得很真實,那麼極樂世界就如阿彌陀佛的大願,已經圓滿的成就了,也就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一個大道場,能夠使十方一切有緣眾生都能來到這裡修行,在這個極樂世界成佛。這個有緣眾生,到底是什麼緣?剛才講的,你真信,你真願意去,你就是阿彌陀佛的有緣眾生,那你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分。『具足莊嚴』是講極樂大道場非常的殊勝,奇妙華麗,具足莊嚴。後面很多章的經文都在介紹,極樂世界怎麼個莊嚴法,我們後面經文會詳細說明。

  『威德廣大』這是講這道場,道場的住眾那都是跟阿彌陀佛學的,彌陀弟子。阿彌陀佛「威德廣大」,這些彌陀弟子們也是威德廣大。這經上他講得很清楚,每一個眾生,在極樂世界的,都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宿命通、漏盡通,而且他願意到十方無量世界去廣度眾生,應念即至,去供佛也好,去度眾生也好,只要念頭一動,化身就到了。這個威德真的我們凡夫都理解不了,這個廣大只能是個形容。『清淨佛土』,這是講極樂世界,清淨的法界。在極樂世界不僅說沒有惡事,沒有惡人,就是連惡名都沒有,那真的是清淨。所以極樂世界的一切的眾生心都是只在念阿彌陀佛,常念三寶,那個心是無比的清淨。

  我們學到這個經文,我們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我們也要修清淨,極樂世界你怎麼能去?心淨則佛土淨,你修到心清淨,自然你肯定往生極樂世界,你沒別的地方去,只有極樂世界,那個因果是相應的。那我們怎麼修清淨心?這很重要。那就要從遠離惡名開始,我們的心不要去看那個惡事惡人,不要把人家的過錯、人家的惡放在心上,這叫做遠離惡名,你這是修清淨心。你如果看到別人有錯誤,造作不善,你就老想著他怎麼不善,甚至還會跟人家講,某某人那不善,你老裝著人家,這心裡裝著人家不善,那心怎麼能清淨?心本來是清淨的,結果裝了這些垃圾都污染了,所以六祖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就是遠離惡名,這就是修清淨佛土。我們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拿什麼莊嚴佛淨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看不善,不想不善,不說不善,當然更不造作不善,一心只想著善,《十善業道經》上講的,「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就是修清淨心,一心為善。平常只要不用你動腦子想問題,就念阿彌陀佛,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就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這就是成就清淨佛土。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阿難聞佛所說。白世尊言。法藏菩薩成菩提者。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釋迦牟尼佛為阿難和當時聽經的大眾,說了阿彌陀佛發願修行證果的這些事情。那麼阿難在這就提出問題來,實際上阿難自己他都明白,他真正的身分那都是大菩薩,絕對不是小乘,當時阿難只是須陀洹果,絕對不是這麼低的地位,那都是什麼?扮演的,示現的,佛成佛了,他裝一個佛的弟子,扮這個弟子來了,然後代我們來啟請。因為我們可能會有這些問題,我們會有這些疑慮,如果這些疑慮要是不掃除干淨,就會障礙我們的信心。所以阿難在這也提了不少的問題,在本經他提的問題都是代表我們眾生啟請的。阿難尊者這種做法我們也要學,如果大善知識在,我們看到在座的眾生可能根性各有不同,你能了解這些眾生到底有什麼樣的疑惑,你代他們啟請,問善知識一個問題,大家聽了就受用。所以阿難這個功德很大,大就大在他很懂發問問題。

  阿難這裡提出的這個問題,說『白世尊言』,就是向釋迦牟尼佛啟請、請問,『法藏菩薩成菩提者』,法藏菩薩成佛了,『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這阿彌陀佛成佛了,他是過去的佛,還是現在的佛,還是未來的佛?過去的佛就是已經滅度了的佛,不在了,未來的佛還沒成,現在是已成之佛還在,已成的佛那肯定不是在我們這娑婆世界,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所以阿難問是「現在他方世界耶」,是在他方的,不是此方。我們來看世尊怎麼回答的:

  【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世尊這一段答復叫正答,他完全按照事實真相,依真谛答復的。佛講經依二谛說法,依真谛和依俗谛。依真谛就是佛他自己親證的境界,那是事實,但是一般眾生凡夫聽不懂。你看這一句,『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非過現未來』,這個我們聽不懂,聽得這麼玄,什麼意思?這是真谛說法,眾生確實智慧不夠,就不明白。那有時候佛就得依俗谛說法,俗谛是什麼?你能明白的他就跟你講,講的一聽你就懂了,可是俗谛決定也是符合事實真相,不是他捏造出來的,這是佛的智慧。這一段佛回答阿難的,有真谛也有俗谛,這一句是真谛,可是不好懂,為什麼不好懂?因為你沒到他的境界,佛是成佛了,如果你成佛了你就明白了,佛這一講你就點頭,確實如此。見性了的人親證的境界是一樣的。我們凡夫不懂,是因為我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沒看到事實的真相。

  那麼世尊告訴阿難,說『彼佛如來』,這個「彼佛」就是講阿彌陀佛,講到「如來」,這是講到佛的自性。講如來,你看《金剛經》上講通常是指自性,從性上講;講佛是從相上講。彼佛是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相。可是講到如來,這是講性。「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講到來去,這是有空間,有時間,這才講來去,對吧?你說我們從這兒到北京,可能你是從北京來的,或者說你現在去北京,這有來去,這不是有個空間嗎?那你要坐飛機,那可能要兩個多小時、三個小時,這有時間。你坐火車,時間就長。講到來去,這肯定是跟時空講在一起,那我們凡夫都有這個時空的概念,所以一講來去,很熟悉,確實是這樣,有來有去。但是佛告訴我們,實際上是不來不去,這個十方的空間,三世的時間,在佛法裡面稱為叫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是指完全跟這個事實真相不相應,是假相,用我們現在話來講是抽象的概念,是你自己這頭腦裡想象出來的,不是事實。

  佛在三千年前講這個話,我相信當時真的懂的人很少,真正懂的人那是大善根大智慧。三千年後的今天,科學發達,那麼很多科學家提出的理論跟佛講的很相應,我們似乎比較容易能接受。你看愛因斯坦他提出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就證明,時間和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時間和空間是由物體相對運動速度決定的。這是物理學他們講的,它是可變的,相對速度變化,時間可能會拉長,可能會縮短。空間長度也會拉長和縮短,所以它是可變的,不是真的,真的應該是不變的。所以這個也證明了佛講的這時、空都是不相應行法,抽象概念,那是什麼?你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這個觀念而已。愛因斯坦講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人類的錯覺。錯覺是什麼?就是妄想,你看錯對妄,覺對想,錯覺就是妄想,你這是想,妄想出來的。

  如果你見性了,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真的,這時間空間統統沒有,就是你現前一念的境界。所以佛在這講「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這是真話,而且是『無生無滅』,不生也不滅,這沒有時間。講一個人生死、生滅,那是從時間上講。沒有時間了,哪來的生滅?就是現前這一念。所以『非過現未來』,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就是當下一念。如果你當下這一念裡面具足了妄想分別執著,那麼也具足了過去現在未來,也具足了十方三世,全在你這當念,所以十方三世不離開你這當下一念。這個境界,現在咱們說一說道理好像有點明白了,但是沒真明白,到什麼時候真明白?你必須你得放下,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你就真明白了。淨宗法門用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了,那你就真正明白了,原來十方三世芸芸眾生全是你當下這一念產生的,不離當念,哪裡分出個過去現在未來?哪裡分此方和他方?甚至說哪裡會分我人眾生?全是這一念。所以你真正念到這個境界,你就明白了,十方三世就是一體,就是一念。

  真正了解了這個事實真相,他在世間雖然還有個色身,還跟這個地方有緣,他沒離開,但是他活出覺悟來了,他對一切眾生肯定是有十足的慈悲,他視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完全一體,他可以什麼?為眾生把自己捨掉,捨身。如果他還有自己的念頭,這個人沒有見性,沒明白。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剛才是從性上講,沒有十方,沒有三世,這個法身理體無生無滅,無過現未來。那從事上講就有,就像阿彌陀佛他發了建造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為了『酬願度生』,發了願,修行證果成就了這個願,那依這個願來廣度眾生。『現在西方』,這在事上真有,真有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假的。就好像我們此地娑婆世界真有。有些人曾經問過我,說這心淨則佛土淨,是不是講我的心清淨了,我用不著往生,現在就好像在極樂世界一樣了!這個從道理上來講好像是真的,但是他清淨心程度不夠,所以他現前的境界還不是極樂世界。那麼真正說把這個念頭念到清淨得像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一樣,那現前確實也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還是說只存在我們這個意識裡頭,我想我的心清淨了,人間就是淨土。用不用往生?要不要發願去?這個問題提出來,我就跟他講,我說這個極樂世界真有,我們一定要發願去才能去。如果我們不肯發願去,好像道理明白了,心淨則佛土淨,其實沒真明白,那個心還沒清淨,為什麼?因為他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他以為這極樂世界這是人的意識心裡面產物,那這個沒有離開意識心,極樂世界絕不在我們意識心中,存在我們自性當中。所以你心如果還有這些念頭,還有這些想法,你還在用意識心,那到時候就去不了。

  與其是把這個道理搞得似懂非懂,挺高明的,實際上還不如那些什麼道理都不懂的老太太,她們就一心向往極樂世界,就發願求生淨土,到臨終時候她真去得了。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這給我們介紹,那是極樂世界真有,「現在西方」,阿彌陀佛就在西方極樂世界,以酬願度眾生。他的酬願就是接引眾生往生西方,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西方極樂世界純粹是阿彌陀佛願力之所成就,它跟我們這世界不同,我們這世界有佛的願力,也有眾生的業力,這樣交織感應而得。那麼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娑婆世界真有,對吧,我們這是看到的,真有,我們現在在這個地球上,在中國香港,這是我們真看到的,很現實的這個世界。那你也應該相信,真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這西方極樂世界跟這個世界都是一樣的真實。

  這個世界怎麼來的?是我們業力感召的,眾生的這個業緣感應而來。那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當然都是不離當念,就看你是什麼念,如果眾生的貪瞋癡慢感應來的這個念頭,就現的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像阿彌陀佛這樣的清淨心,這樣的大慈悲大願力,他感應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去到極樂世界的人也要這個心跟阿彌陀佛相應,你才能夠去得了。所以你去那也是要修清淨心,也是要發大願。所以這酬願度生,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化土,他變化出來的,什麼變化?他的願變化的,願力所感召。就像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在這成佛,他也是示現化現出來的,現在印度,三千年前,世壽八十年,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余會,他也是現出來的。他示現在穢土,阿彌陀佛示現在淨土,壽命不可計劫,無量無邊劫,這個全都是現的。

  所以這個現不光是說就現在,現今那個現在,更重要是他這個國土也是現出來的,阿彌陀佛他在那個世界是什麼身?是應化身,應化身都是無量無邊的劫數的壽命,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應化身完全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只有八十年。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就是不生不滅,剛才講的。報身是有生無滅。那麼在極樂世界,就很不可思議,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不滅,壽命不可計劫。所以在極樂世界這個應化身、報身、法身三身一體,在我們的娑婆世界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只能看他的應化身,看不到他的報身,當然更看不到法身,法身是見了性才能看到,在極樂世界你看一身就是看三身,一就是三,三就是一,這就是不可思議。那麼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應化,酬願度生。底下又講了,他現在西方:

  【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佛給我們講方位,講距離,講得很實在,這個是依我們凡夫所能理解的境界而講。如果依真谛,那是不來不去,跟我們凡夫講,就在西方。有的人說,西方,過去印度人講的西方,日頭落的地方是西方,現在我們知道了,你就往西方走,沿著地球轉一圈又回到這裡,到底極樂世界在哪?老實說,釋迦牟尼佛講的西方,不是講地球上這個西方,那是講什麼?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這娑婆世界可大了,有多大?經上講得很明白,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是指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是多大?根據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就是指一個銀河系。因為單位世界中心是一個須彌山,腰鼓形的,中間細,兩頭寬,日月圍著須彌山轉,日月就是我們講的太陽系,太陽系圍著須彌山轉,肯定這個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應該是什麼?應該是個銀河系,太陽系圍著銀河系這個中心轉,須彌山應該大概是銀河系的中心這個黑洞,這是一個很大的天體。所以一個單位世界應該是個銀河系。那三千大千世界是多大?三千是指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三個千相乘,不是相加,是相乘,相乘起來是十億個銀河系,這一個娑婆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地區叫一個佛國土,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

  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經上講得很明白,『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這個距離是「百千俱胝那由他」,這個數字那真的是太大了!在《彌陀經》上講是「十萬億佛國土」,就按十萬億來講,這也不得了!十萬億個娑婆世界,一個娑婆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你可以算算有多少個銀河系?十萬億再乘十億,一個銀河系現在探測出來了,它的直徑大約是十億光年,光走一年這麼長的距離叫一光年。你按照光一秒鐘走三十萬公裡來算,你看一年有多少秒,你可以回去算算,乘上個三十萬公裡,一個光年多少公裡。然後這十億個光年這是銀河系這麼大,再乘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個佛國土。再來一個十萬億佛國土,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距我們這個世界的距離,真的叫天文數字。有的人聽了心都涼了,這麼遠我怎麼去?這個你就別擔心,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給你包辦的,這不是你自己能去,你自己是絕對去不了,靠自力沒辦法往生,只能是靠佛力。自力上面就是你真信真願意去,這是你的自力,自己的力量,你能做得到,你能念佛,信願行,是你自分上,其它的真的只能仰靠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靠得住,他發的願圓滿成就,你只要有信心,你只要真發願去,你念佛,臨終阿彌陀佛必定來接引,沒有絲毫疑惑。所以極樂世界怎麼去?用不著我們自己操心,阿彌陀佛接你。

  像我現在很多地方也請我去講課,每到一個地方,說老實話我都鬧不清楚東南西北,這個機票也不是我買,反正人家告訴我你機票訂了,就拿著證件到機場,拿著登機牌上了飛機。下了飛機之後,就有人接,也鬧不清楚到哪,反正全是有人來接引,自己不用操心,你看這多好!我們上極樂世界更應該這樣,你就不用鬧清楚西方在哪,哪個西方?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怎麼去?現在你這超光速的飛船恐怕也去不了這麼長的距離。你都不用擔心,全是阿彌陀佛包辦。所以你一心念佛就好。

  說老實話,你去極樂世界,真叫一念圓成,到極樂世界怎麼去的?你念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的時候,感得阿彌陀佛接引,這佛光一加持,你就換頻道了。現在是娑婆世界頻道,一換頻道就是極樂世界的頻道,就像電視機你一按頻道,一號台,娑婆世界;再按一個二號台就是極樂世界,就這麼快,一念即至,為什麼?因為十方三世不離一念。再遠的距離全在你這一念中,看看你能不能夠捨掉娑婆世界的這個念,換成極樂世界的念。娑婆世界是什麼念?什麼都不肯放下,什麼都執著,你就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是什麼念?什麼都放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極樂世界的念,你這叫換頻道了。換頻道我們平常就得練習,不要說等到臨終的時候再換,那萬一換不了怎麼辦?不保險,沒把握。平常隨時隨處我們都要練習換頻道,遇到什麼境界了,立刻阿彌陀佛提起來,不管它是善境界惡境界,不管它是善緣惡緣,順境還是逆境,我都提起阿彌陀佛,隨時隨地你就換這個頻道,這樣你就能夠有這個把握到臨終的時候也能隨時換頻道。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講阿彌陀佛建立的國土極樂世界真有。你看這個「有」字說得太肯定了,一點兒不假,可不是說我想它有就有,想它沒有就沒有,不是那樣。有,你想它有也有,你想它沒有它還有,不是你這個意識可以改變得了的,有世界真的就叫極樂世界。那麼這個極樂世界為什麼叫極樂?《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那裡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裡邊是沒有苦,只有樂,為什麼沒有苦只有樂?苦和樂是果,苦的因是什麼?苦的因是惡,造惡就受這個苦報。樂的因呢?在我們世界上樂的因是善,你種善因得善果,你會有樂,但是那個樂不是真樂,為什麼?它會變化。你修很大的福報,種了很多善因,享果,享善果的時候享受是很好,可是福報享完了就要墮落,那個不是永恆的。在娑婆世界的樂,不可能是永恆的樂,就不是真樂。那苦呢?苦是真的,它是可以永恆的。你在享受樂的時候你要知道,其實還是苦,為什麼?在享樂的時候你還有擔心這樂不能夠永享,它這個樂會壞,它很短暫,再長時間它也是個有限的。所以這個當下就叫壞苦,它會壞,會變遷,所以保不住,這就是苦。你看即使很富貴的人他都有憂慮,他擔心自己財富會失去。連天人,無色界天人那是最樂的,深禅,深度禅定的快樂,還是會苦,為什麼?壽命到了,定功失掉了,又得墮落。所以三界通苦。但是極樂世界這個樂是極樂、真樂,真的就是沒有苦的樂,有苦有樂相對應的那個樂就不是真樂,因為相對。在極樂世界的樂是絕對的,為什麼?它是清淨心中感召的境界,那就是真樂。

  那麼這個世界真有,不是假的。而且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法藏成佛,號阿彌陀』,就像《彌陀經》上講的西方有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真有。蕅益大師他自號「西有道人」,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我們真相信,不是我們臆想出來的,是真實的存在。那麼阿彌陀佛這是他的名號,法藏菩薩成佛之後,他的名號就叫阿彌陀,「阿彌陀」什麼意思?阿是翻譯成無,彌陀翻譯成量,阿彌陀就是無量。你說什麼無量?什麼都是無量,世尊用兩種無量來代表,一個是無量光,一個是無量壽,無量光是講空間,無量壽是講時間,用這兩種無量代表一切無量,這是自性本具的性德,所以阿彌陀佛就是自性性德名號,因此你念阿彌陀佛,那就是念自性性德。

  那麼這西方極樂世界既然真有,當然我們真願意去,怎麼個去法?就是信願行,你真信真發願,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念念相續,你念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心是清淨的。如果念的時候還有懷疑還有夾雜還有間斷,這就不清淨,念阿彌陀佛一定是要念到清淨你才能往生。即使是臨終的人,他平常功夫沒到,我們給他助念的也是這樣,看到平常功夫沒到的,臨終是很苦,躺在床上扯著氣,頭腦是挺清楚的,頭腦清醒很重要,如果頭腦都不清醒,那助念都很難往生,頭腦清醒,你勸他念,他也能夠眨眨眼,甚至點點頭,表示明白,說不出話,然後你跟他一起念,還是要念到心清淨,這時候他才能往生。如果他那個時候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大堆放不下,那個也不能往生。所以信願行這三資糧缺一不可,臨終助念往生的,那都是臨終最後那一小段時間念到功夫成片,他心清淨,這個很重要。我這是剛剛給人助念完,我對這點特別有體會。

  我們參加助念的也會有這樣的這種體會,你怎麼判斷一個人真往生?其實自己就會有感覺,什麼感覺?你在助念的時候,假如他是在你念佛聲中安詳離去,你看到他的呼吸逐漸逐漸停止,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那時候你自己很了解,你很明白,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妄想,沒有任何夾雜,也沒有懷疑,那一段時間自己的功夫成片,但是只有那段時間功夫成片,過了就沒了,但是那段時間那段真的心是清淨,自己你能知道,心不清淨你還不知道嗎?你肯定知道。你要是不知道,那你心也是肯定不清淨,你心很清淨,你就知道你跟這個人,你就感應,他那個時候也是念到心很清淨。所以在你念佛聲中辭世,你知道他能往生。假如說我自己念著,看著他斷氣,這心裡還在想別的事,這心就是清淨不下來,那恐怕對方他也沒往生。這點是我給人助念一點點小的體會。換句話說,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真正的理論,一個人能不能往生,他真的是念到心清淨,即使人幫他助念,還是要心清淨,不清淨往生不了。當然大家別害怕,那我是真正萬一不清淨怎麼辦?你要這麼想那你就麻煩了,你可能真的就不清淨了,為什麼?你有疑慮,你就得放下,渾然不要去想,一心念佛就好,阿彌陀佛會加持你。一個人能往生,那都是因緣時節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是你自己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阿彌陀佛來接你走,那時候你肯定念到心清淨,你肯定那個時候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再佛光一加持,你就提升品位,你就上升到一心不亂,至少是事一心。

  所以《彌陀經》上講念到一心不亂,那沒錯,平常自己功夫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佛光一加持,你功夫提升一個品位了,你就一心不亂。所以自己平常修功夫成片重要,一點點修,你說我念佛妄想很多,不要緊,這是習氣,我妄想比你還多,但是就得練。我現在可以練到什麼程度?我能念到一分鐘之內功夫成片,這個我能夠說,不打妄語,但是一分鐘以外就不敢保了,這點也是進步,可能以前只有三十秒就算功夫成片就不錯了,一點點增加,你先從一分鐘功夫成片開始,慢慢增加,兩分鐘功夫成片,三分鐘、十分鐘、一小時,一小時念到一個妄想沒有,你這功夫就算不錯了,再增加,愈來愈容易,你這個功夫愈來愈提升,到最後二十四小時連成片了,都是沒有一個妄想,那你就是功夫成片,這叫念佛三昧,那你決定往生。

  所以咱們修行逐步逐步提升,也不要擔心這功夫境界太高了,我達不到,不要緊,一分鐘一分鐘的開始。平常如果有助念的因緣,我勸大家盡量去助念,為什麼?萬一自己沒到功夫成片,臨終有人幫助念,也容易達到功夫成片,最後那一口氣那時候一分鐘也功夫成片了,你就妥了,你也能往生。哪怕是臨終十念,十念也是功夫成片,沒有妄想那也成。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很清楚,「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這十念你要念到功夫成片,那有助念這一點不難,只要平常有願要求生,助念得很如法,其實不難。但是我們給別人助念要積極努力,可是不要想著我現在功夫差點,到臨終給人助念就行了。你可不要寄予妄想,自己要努力做到功夫成片,不要人助念也能往生,你就保證。萬一你沒人助念怎麼辦?那這一生就荒廢了。所以自己功夫愈高愈好,同時盡量廣結善緣,廣結法緣,幫人助念,果報自己最後肯定有人助念。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他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在西方示現成佛,成佛的時間有多長?「十劫」。這十劫,一劫按年來計算是很大很大的一個數字,但是在我們這法界來看,十劫並不算很長,我們這是輪回就無量劫了,無量劫又無量劫還在輪回,十劫真的是小,微不足道。所以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這說明現在還是西方極樂世界早期,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劫,他壽命無量劫,所以我們現在很幸運,碰到這個法門,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那就屬於元老了,早期往生的,對不對?所以我們也是因緣殊勝,現在去到極樂世界這個資格就很高,把握好這個機會,可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那恐怕真的無量劫之後你才能往生,那個時候你去到了,我們都到了極樂世界去你才來,你看你這是落後無量劫了。

  阿彌陀佛成佛『今現在說法』,這個「現在」都是雙關語,雙關的,不僅是現在這個時候他在說法,確實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是不間斷的,不僅是他本身現的應化身在說法,而且極樂世界六塵說法,你看那個樹葉風一吹,你一聽全是法音,你想聽《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聽它真是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你想著,我想聽聽《無量壽經》,那鳥叫的聲音就是《無量壽經》的聲音。有情無情,一切眾生都在說法,全是阿彌陀佛應化的,所以極樂世界叫身土不二,又是阿彌陀佛的身,又是阿彌陀佛的土,這個佛土也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可以這麼說,整個就投入阿彌陀佛的懷抱裡頭,身也是他,土也是他,那說老實話,自己也融成阿彌陀佛一樣,一體,所以你才有像阿彌陀佛一樣的廣大不可思議的威德,那個境界真叫不可思議。這個「現在說法」,不僅說現在他阿彌陀佛就在極樂世界講法,還有他是化現的,所有的六塵境界全是阿彌陀佛所現的。

  底下說,『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那是無量無邊,這裡講「無量無數」,確實數不過來,想都想象不到。後面「壽眾無量第十三品」特別講到這個,不僅說我們凡夫想不過來,哪怕是聲聞、緣覺,他們都想象不過來那個數字有多少。這些眾生全是菩薩、聲聞,實際上都是菩薩,本經講的全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而且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你往生極樂世界,現在你是個凡夫,一到極樂世界那就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那當然是阿彌陀佛加持你,那是絕對不虛。這裡講菩薩講聲聞,是講他們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的身分,有菩薩有聲聞還有天人。實際上六道的眾生都能往生,可是往生極樂世界大家平等,全是阿惟越致。

  這裡單說「菩薩聲聞之眾」,就已經無量無數,其它包括起來就更不用說了,真真是無量無邊。這麼多的人全是這十劫裡頭往生,極樂世界才十劫,十劫時間不長,所以你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多少!所以每時每刻那都是很多很多人同時往生。我給我爺爺講這個事,把這道理跟他講,他又有疑惑,所以人這是對教理鬧不清楚,他總是有疑,要斷疑生信,就得要多聽經。他什麼疑?他有一天就問我,他說,他沒有想那麼大,他方世界他思惟想象不到,他就說,「我現在在雲南往生,那上海也有人往生,廣州也有人往生,這麼多人往生,阿彌陀佛怎麼能接得過來?」他就問這個問題。我就跟他講,因為老人家講太深的道理也講不明白,用相對論來講,時空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更鬧不明白,只能講個比喻。你看天上的月亮就只有一個,像阿彌陀佛的本尊一樣,他的真身在極樂世界,可是地上凡是有水的地方,這裡頭都有月亮,你看你拿一盆水,水裡一看,月亮在裡頭,倒影!拿一桶水,一桶水裡也有月亮,你放十盆水、放一百盆水,水裡都有月亮,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不管那水容量的大小,反正只要有水它就倒影出月亮。水中的月亮,就好像佛的應化身,他來接引就當倒影在水裡頭,那是什麼?眾生的心水,眾生的心在念佛的時候,佛就到你心裡去了,應化,一下就到了。念佛的時候,佛就在眼前,一點不假。

  所以我們給人助念,給人開示的時候,最重要是什麼?提醒他,阿彌陀佛現在就在你面前,你現在就念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走,這一提醒他,他就能念佛。人都是這樣,可能你現在在一片漆黑的房間裡頭,要是有人提醒你說,現在某人就在你面前,你可能那個時候馬上瞪大眼睛去看,看看前邊是不是真有個人。一提醒你的時候,你肯定就念著他,所以你在往生的時候,我提醒你,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你要跟他走。一提醒他就念佛,一念佛,佛真的就現前,所以同時的,一點不假,你沒有講假話,你不是說安慰他,阿彌陀佛在你面前,你去吧,好像自己都沒信心,就安慰他而已,不是,是真的。你一提醒他的時候,他念就念佛,他一念佛阿彌陀佛真的就在面前,應化,隨時隨刻同時應化。就像月亮就在水裡,只要有水它就在水裡頭,同時存在,只是我們平常這個心水在晃動,很污濁,很晃動,不清淨,不平靜,所以雖然其實是也有倒影,月亮也在那水裡,但是你看不清楚,一定要你的心水平靜了,清淨了之後你就能看清楚。

  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不是說阿彌陀佛不在我們的面前顯現,就在我們面前顯現,真的你念佛的時候就是見佛的時候,為什麼你不能見?你的心水不清淨,這不能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現在你面前,他沒離開過你,只是你沒看到,問題是在你自己。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一心念佛,心真的要清淨,一切都放下,你心就清淨,你還有放不下的,心就不清淨,所以平常要練習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罣礙。常常問問自己,現在要是我臨命終的時候,能不能馬上就走?你要問這個問題問自己,你就能夠有把握能走,你如果你回答我現在就能走,阿彌陀佛現在來我現在就走,隨時隨地都是這樣的回答,你到往生的時候,才有把握走。這一章我們就講到此地,下面我們再看第十品:

  【皆願作佛第十。】

  這品的經文雖然不長,但是其含義非常的深遠,它裡頭提醒我們的意思很深。品題講的『皆願作佛』,其實也是勸勉我們,讓我們這一生遇到了淨土法門之後,一定要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一生不退成佛,你肯定成佛。所以「皆願作佛」,實際上就是勸勉我們皆願往生,讓我們大眾都願求生淨土,這是我們一生成佛的法門。我們來看經文: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是裡頭有密義。前面的經文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明,阿彌陀佛如何發願,如何修行證果,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就。成就之後,當然世尊說這個法,最重要的是希望我們都往生極樂世界,都勸勉我們,可是如果我們不肯往生,就像阿阇王子在這裡,你看他聽到阿彌陀佛講這個法門,他也很歡喜,甚至供養佛。而且佛在後面告訴大家,他在過去無量劫來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善根之深厚可想而知,四百億佛,可不是小數字。你看我們現在想供一尊佛都不容易,佛都不在了,你得剛好值佛出世,你才能供養到佛。當然供養佛,佛肯定給你說法,你就聽到這個法,你就長養你的善根,發願修行。但是阿阇王子他只是『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他只發了一個願我要成佛,當然這個願也不簡單,他想發願成佛,想發願成佛必定成佛,佛氏門中是心想事成,可是什麼時候成佛這就說不准了。實際上這個願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生都發過,如果你沒發過這個成佛的願,說老實話你不可能遇到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幫助你一生成佛的法門。阿阇王子發願將來我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很偉大,真是不容易,阿彌陀佛叫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那還了得,這是大願,所以佛很贊歎他。

  我過去剛剛接觸佛法的時候,十八歲,十八歲上大學一年級,在光孝寺,廣州光孝寺,皈依到本煥老和尚,向他頂禮,他就送我一本《大阿彌陀經》,不是這個《無量壽經》,當時我們還沒遇到《無量壽經》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的這個會集本,沒看到,看到的是王龍舒居士,宋朝王龍舒居士的《大阿彌陀經》的會集本,本煥老和尚就送我這本讓我回去看。我就回去讀,大學裡頭念書沒事,就看這個經。看到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修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國土莊嚴,純是菩薩法界,特別的羨慕,生起一個大願,我將來要是成佛,我建立的極樂世界要超過阿彌陀佛。大概我這個善根應該不會比阿阇王子差。但是那時候還是沒發願要求生淨土,只感覺到這西方極樂世界很殊勝。阿阇王子也是,聽佛講的,這麼殊勝的國土,還不肯發願往生,只是想著我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就好了,甚至你發願超過阿彌陀佛,那個願說老實話都是空願,能成就嗎?不保險,你沒往生極樂世界,全是空的,說明什麼?善根還是薄,過去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都不夠,沒發願往生。

  所以你們在座有沒有發願要往生?要往生的請舉手,真不簡單,你們的善根肯定超過阿阇王子,也肯定超過我,為什麼?我那時候都沒發願往生,現在善根補足了,發願要往生。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真叫不可思議,肯定不止供養四百億佛。你聽到這個法門,還不是聽釋迦牟尼佛本人講,是聽像我锺茂森這種三等三的人物講,跟釋迦牟尼佛差老遠了,你居然還能相信,還願意求生淨土,你這善根絕對超過阿阇王子多多,只要你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一生決定往生。所以往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你這善根不可思議,你聽了你能真信真願真念佛,這是福德,因緣是你遇到法門,因緣具足,肯定往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阿彌陀佛!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宗教的基本教導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