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根本教育
宗教的教義,都是宣揚人性本善的道理。宗教的修行方法,道曰煉性,儒曰養性,佛曰見性,耶曰圓性,回曰全性,老百姓曰恢復天良。總之是要人止於至善的本性。
所有宗教神聖,無不以“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為本質,教化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和睦一家,平等對待。
佛教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慈大悲,崇德興仁,天下和順。”
道教曰:“忠主孝親,敬兄信友。”
儒家:“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伊斯蘭教曰:“只有一種道德規范,就是源於忘我、行善的博愛法則。”
祆教曰:“人還應當愛人如己,此之謂人的信仰。”
天主教曰:“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基督教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印度教曰:“不害,不盜,貞行,仁慈,平正,容忍,堅定,節食,與清潔,此持戒十。”
錫克教曰:“我心中珍惜超過一切的乃是愛,它使我在塵世享有永恆的生命。”
巴哈伊教:“唯一真神顯現於世的目的,是要召喚全人類來謹守誠實與誠懇,孝敬與可靠。”
又說:“世界上所有人們的靈感,不分種族或宗教,都來自同一神聖的本源,大家都是同一上帝的子民。”
可見所有宗教都是引導人們走向光明,都是善的教育。
佛教講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
儒教講五常:仁(不殺),義(不盜),禮(不YIN),信(不妄),智(不邪)。
道家講五行:木德為仁,金德為義,火德為禮,土德為信,水德為智。
基督教講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奸YIN;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鄰居的房屋,也不可貪鄰居的妻子、僕婢、牛驢,和他一切所有的。
伊斯蘭教遵聖誡:①你們不要違背真主的禁令而殺人,除非因為正義;②偷盜的男女,你們割去他們倆的手,以報他們倆的罪行,以示真主的懲戒,真主是萬能,是至睿的;③你們不要接近奸YIN,的確,它是丑惡的事,這條道路真惡劣!④騙子不是我的教民;⑤不要接近麻醉品。
宗教的基本誡條是一致的,是社會道德的標准,教人遵行正道,利益社會,利益人民。
宗教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人性本善的教育,但往往被忽視或排斥。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深入地了解,所以很容易人雲亦雲,產生了對宗教教育的嚴重誤解。
愛與和平是人類所必需的,宗教教育都倡導愛與和平,是維系人類安定的力量。宗教是神聖的教育,是值得學習的教育。
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是因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可惜的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亟需我們在中華大地上恢復傳承。
在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傳統的東西並不意味著落後,因為智慧、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每日常新,給萬物生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寰宇,帶給人類幸福和美滿。
老祖宗怎麼教我們的?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東西跟現代科學研究所發現的完全相同。這是什麼?性德,這是人的本性,中國人所謂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是善。你能夠守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開這些,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滿,你幸福快樂;你居住這個地方,社會安定,社會祥和,風調雨順,什麼災難都沒有。為什麼?你隨順性德,性德是最美好的。性德,我們一般也稱為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不會有災害。
儒教以恢復本性,利國利民(親民),止於至善而成聖為教化目標。儒教之教義,就是解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心的和諧相處之道。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聖人說:“我只轉述古聖先賢的道理而不創作,深信而且愛好古道”。孔聖人集華夏先祖教育之大成,儒教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先聖的道德傳統,是中華傳統教育的核心。
宗聖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聖人之道,可以概況為“忠恕”。
【盡己之心謂之忠】心上有中,意指不偏不倚,中正無私,盡心盡力,無半點虛心假意,心專誠一。
【推己及人謂之恕】如下有心,時時處處要從他人的角度去設想,人我一體,仁慈博愛,捨己利民。遇事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化凡心為聖心,化自私為大公,則恕道常在矣。
忠恕,就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一個保證,也是為人本具之良心!
忠恕為孔聖人立教之真旨,人倫以忠恕為根本。
人倫就是五倫,五倫大道是人倫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礎。人倫道德源自於中華始祖三皇,是治國安天下的綱領,人人當知,人人當行,如此才能圓滿人道而達聖道。
人倫道德,就是人道之根本,也是為人最根本的道德。能守人道,則是君子,才堪做人。人倫不缺,就是善人。道德是人之根本,也是人所應行的正道。
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臣有義:居上位者(君)要以禮對人,下位者(臣)要奉上以忠以敬,君仁而臣忠,則君安而臣樂也。
父子有親:父母教化子女當仁愛教導;孩子侍奉父母要孝順恭敬,父慈子孝,則父子有親也。
夫婦有別:夫敬愛賢妻,妻敬愛夫君,相敬如賓,家有諸事商議而行,家和萬事興,自然白頭偕老也。所謂夫婦有別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YIN亂,而破壞人倫道德。雖是自己之夫或妻,身為夫者應待其妻如待友,為妻者須事其夫如事賓客。
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年長者,須盡其責務,以教愛幼輩;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長輩。長幼各守其道,而不亂綱常,則一團和氣,盡享天倫之樂也。
朋友有信:朋友之間,善事助而成之,惡事勸而改之,以信義相往來,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逢有事,則能盡心竭力相顧相助,此即是仁義道德之益友也。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綱者,綱領也。何謂之綱領,即上領導下,而歸向光明之善路,於遵奉道德,服從人倫也。
1.君為臣綱:居上位者(長官領導),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無有偏私之情,領導愛護下屬,若有疏失過錯,則虛心接受部下勸谏。身為下位之人,須順承上位之領導,有差錯則急速改正,才合於君臣之道。
2.父為子綱:長輩做好模范,晚輩自然會明理而知孝敬。若有疏失,也要謙虛聽取晚輩之勸解。晚輩之人,須要遵從上輩之教導,若有過錯,則聽勸改悔。
3.夫為妻綱:丈夫要作道德模范,妻子要助夫成德,夫妻二人要克盡孝道,教養子女,有事商議,家庭自會美滿幸福。夫婦要能歡喜接受對方之勸谏,多為對方著想,同時互助互愛,體諒對方,一家人相處必會安樂祥和。
五常: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之德,乃人道之綱領,為聖為賢,全得五常之道,世人若失棄五常之道,則為惡,就無仁、無義、無禮、無智、無信實,已成愚癡之人矣。
仁:孟子曰:“仁者人也,親親(敬愛父母)為大。”仁愛之心,天生俱來,仁愛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正道。仁心就是聖人之心,眾生本是一體所化,同是兄弟姐妹,要慈悲為懷,濟人之困,利樂有情,救度眾生。
義:符合道義,履行義務的意思。知恩則報,見善則行,於心無愧。
禮:表達真誠恭敬之心,卑己而尊人。禮節是天地間自然之順序,也是人與人相處的規范,重視禮節的人,必能遠離一切YIN亂背德之行為。
智:本性無惡,有過必改,有善必行,學習聖賢,濟世救人。
信:人言為信,誠實無欺,為修道之准繩。若人守信,則是正人君子。
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人先天至善本性所賦,故稱為性德。
孝:父母深恩昊天罔極,行孝尚不能報答於萬一。鳥獸尚知孝親,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人為萬物之靈,更應該盡孝道。不孝父母之人,雖有行善之功,亦不能贖其不孝父母之罪。
悌:長輩當關愛晚輩,年幼者要敬順年長者,這樣家庭就不會失和。對於晚輩來說,禮敬長兄是人道之所在。
忠:真誠心就是忠,愛心就是恕,能忠心待人則為君子,恕就是入聖之道,對自己良心無虧就是忠。
信:處世的原則就是真誠之心,誠信便是真心,有信才能受人尊重。
禮:謙卑之心就是禮貌,心謙有禮就可以現出真心。
義:人若有感恩心,就是有義。
廉:沒有貪求就是廉。
恥:羞惡改過之心就是恥。
倫理道德,又叫人道,人能遵守人倫,就是走向聖賢的大道。
儒教不立門戶,以正心誠意修身為本,五倫八德為歸,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用。為了澤及蒼生,儒教不限門牆,不拘信仰,志在化天下為大同,育萬民成聖賢。只要平時落實先聖教誨,力行忠恕之道,落實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在家作孝子賢孫,工作中盡職盡責,心行造作不違反禮教,則不愧為賢人君子。更能樂善好施,立身行道,宣揚聖賢之理,則今生成就完美之人生,將來還可以安享大同之幸福。故可以說儒教乃是先天至善之教育,人人需要此理,教教皆需依此而修。可見儒教乃是根本之教,萬世開太平之綱紀也。